前后对比方法,在早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中有什么作用

登岳阳楼中颔联和颈联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
姚哥小号fW05
颔联: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颔联写景,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它表明,广阔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楚的疆界,日月星辰若浮其中.颈联:云间连不榻,天上接行杯.颈联抒情.表达了作者为处于战乱的国家命运担忧;为自己无力报效国家而悲伤.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吴楚:指今江苏、浙江、湖南、湖北等鴅省一带。 【简析】大历三年(768)春,杜甫由夔州出峡,因兵乱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这年冬天,杜甫从公安到了岳阳,这首诗就是登岳阳楼后所作。诗人写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
扫描下载二维码表现手法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876.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当前位置:
>>>第③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第③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
题型:问答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环境的恶劣和行车的艰难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第③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主要考查你对&&记叙文阅读&&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记叙文阅读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记叙文的特点:通过生动形象的事件来反映生活、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含在具体材料中、通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记叙文特征:记叙文的阅读,要明确有关的知识点,把握其文体特征。一、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中学阶段,为了教学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教学中。二、记叙文的分类:按事件的发展过程、空间转换、内容变化、人物、场景变化、感情变化、表达方式的变换来划分。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1.写人的记叙文;2.叙事的记叙文;3.写景的记叙文(即散文);4.状物的记叙文。三、记叙的要素: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四、记叙的顺序: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五、记叙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六、记叙的人称: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七、记叙的中心与详略: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章中心。分析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理解材料的详略安排。八、记叙文所用的表达方式:常见的是五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九、记叙文的语言的特点:准确,生动。十、记叙文的表现手法:描写、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等。十一、记叙文的写法: 1、时间 2、地点 3、人物 4、事件及主要经过 5、反映的道理(主题) 6、自己在这个事件中的顿悟,体会,感想。 7、侧面描写记叙文表达方式区分:1叙述: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2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动作、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景物的状貌,变化所作的具体刻画和生动描摹。3说明:是用简明的语言、客观而准确地解说事物或阐述说事理的一种表达方式。4抒情:是作者通过作品中心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流露出爱憎感情。5议论:根据作品写出自己的见解或道理.(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深化中心,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为了让记叙生动,在写记叙文的时候,还需要辅之以描写表达方式;为了让记叙过程流露感情色彩,还需要辅之以抒情表达方式;为了让记叙的人和事有意义,还需要辅之以议论表达方式。在记叙的过程中,有些地方需要说明,还需要辅之以说明这一表达方式。综合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可以使记叙文变得更有表现力,更具感染力。叙述人称的特点及作用区分:第一人称:以“我、我们”的角度展开叙述;便于直抒胸臆,增加对人物和事件叙述的真实感和亲切感。第二人称:用“你、你们”直接与读者进行交流。一般多出现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形成面对面的交流,便于直抒胸臆,增加文章的亲切感。第三人称:用“他、他们”的旁观者的身份叙述。能客观展示生活,不受时空限制,能从更多方面自由叙述。记叙文的阅读题步骤: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中心。2.看出文章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大体了解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文章层次。3.感受文章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和句义,领会词句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5.找出文中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深层含义。6.欣赏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语句,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描写,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7.阅读散文,要理解作者所写的人或事物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选材、组材的特点,体会散文“行散而神聚”的特点。8.阅读小说,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了解故事的情节,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内容概括的形式命题:做这类题目,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和事件。当然,有时候,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也要体现在答题中,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字数方面的限制,在字数范围之类,尽可能详细,字数超过要删去次要信息。
2.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可以增添文章的真实感。第二人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记叙的详略:考试中,常以这样的形式考查:“什么内容为何要详写或略写?”,回答的基本格式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人物关系不大,所以略写。或者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中心人物关系密切,能够更好的表达什么中心或更好的表现什么中心人物,所以详写。”
4.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常见的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顺叙的作用是:按事情的发展为序,使叙事的层次更清楚。
倒叙的作用是:构成强烈的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
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的情节起纯托或补充作用。
补叙的作用是:起补充、丰富、深化叙述的作用,使叙事更严谨,有时也起到突处强调的作用。
5.记叙的线索:记叙的线索可分为:以人为线,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物思想感情变化为线(考查的较多),以时空转移为线。(这类题时常以填写题目出现)
6.记叙文人物形象刻画多样性:概括描写和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一般是以这样的题型出现:怎样的人物形象?对人物刻画的具体方法?并用例句进行分析其作用是怎样的?(比如:“————”句就是通过什么描写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7.记叙文里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以自然环境描写考查的多)
自然环境的作用: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几种考查的都较多)比如: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心理(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渲染了什么气氛?为下文做了怎样的铺垫?)
8.记叙文语言评析:可以从语言本身的风格来评;可以从修辞格来评(这个方面考查的比较多:时常是回答例句用了怎样的修辞?其作用是怎样?
这类题型是:某句话中加点词语为何使用好?答题有三步:第一,这个词表示什么?是表示范围?是限制?或是估计等等;第二,联系本句内容做答;第三,使用了加点词后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如果这个词或是句子好也可能是因为运用了什么修辞?首先回答运用了什么修辞,再回答其作用。如果是比喻或是拟人必须要回答“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什么内容?)
9.文段的作用:开头段的作用通常是总领下文或是点题;文中段时常是过渡段;文末段是总结全文,或是深化主旨等。记叙文写作结尾法:
1、自然收束式。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 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式”。它完全避免了文章添 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在中考作文中得到广泛运用。考场作文气氛紧张,竞争激烈,不可能过多地讲究什么“式”,什么“法”。只要富于激情,挥洒自如,写到哪里就是哪里,能充表情达意就是一篇好文章,但讲究“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顺着文思发展的自然 趋势结束全局。在所学的课文中,这样的例子较多,在此不加赘述。
2、首尾呼应式。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 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如 《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写了“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种白色的确凉衬衫。”结尾写道:“四年来,这件 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没有舍得穿它一次。”《白杨礼赞》结尾与开头呼应道:“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3、式。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 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画龙点晴式”。如《枣核》结尾写道:“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结尾写道:“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记一辆纺车。”
4、式。用名言、警名、诗句收尾,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它往往出现在散 文、记叙文、的结尾,用三言两语,表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 读者的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结尾写道:“驿路梨花处处开。”
5、抒情议论式。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 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结尾方式主要用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也可用于、议论 文的写作。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抒情议论”式结 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如《花市》的结尾写道:“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再如《》结尾的两个自然段就是很典型的抒情议论式的结尾。
作文要一气呵成,结尾与前面正文一线,不可缺痕。作文的结尾与开头一样,是篇篇各异的,但也 有其规律可循。上面的几种结尾方式仅仅只是一些常用的结尾方式,切忌生搬硬套,真正好的结尾存在于考 生的平时扎实的训练之中,存在于考生的临场发挥,存在于考生的“诗外之功”。
发现相似题
与“第③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921895412563158561345420477025有的人,这首诗最大的表达特色是什么?用这种表达方法的好处是什么?
最大的当然是带对比手法的递进句,好处是,如果按中学教科书的标准讲法应该是:突出中心思想,加强语气……不过在这首诗里面还有一点,就是配合长短句的布局,以“有的人”领起,层层对比层层深入,为诗歌增添了韵味,也增强了说服力.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名师教你写作文:几种突出中心思想的方法
名师教你写作文:几种突出中心思想的方法
1、学会通过外貌描写突出中心思想同学们知道了如何把人物的外貌写具体,也懂得了外貌描写是刻画、表现人物特点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作文中经常要用到的。但是不少同学在描写人物的外貌时,仍总是不尽人意,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外貌描写无目的,是为了写外貌而写外貌。外貌描写既然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那么它就要为表现人物特点服务,为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具体地说,那就是:要通过外貌描写,使人物的形象更富有立体感,更丰满,以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要通过外貌描写,揭示人物的身份、身世(经历及遭遇);要通过外貌描写,展示人物在特定场合中的心情、内心世界(心情异常、心理活动不同,必然会导致神态的变化);要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质。总之,外貌描写要有的放矢,要与表现人物的特点、文章的中心思想紧密融合。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外貌描写就成了文章中的一个累赘。如《金色的鱼钩》一文,作者多次描写老班长的外貌神态——“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看到鱼“喜出望外”→“皱紧眉头硬咽下”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看我们不吃鱼便“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看到我们喝下鱼汤“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已经“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这样,通过外貌神态描写,就准确地揭示出老班长长期过度操劳的经历,以及人物舍己为人、心中只有他人的崇高品德。大家再来读读下面这篇短文,体会一下文中外貌描写的特点,及对表现人物、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爷爷我的爷爷今年 67 岁了,可是他爱下棋的习惯一点也没有改变,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棋瘾反而越来越大,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一天刚吃过早饭,爷爷就捧起棋盒哼着小曲走出家门。不用问,爷爷又去找邻居杜爷爷下棋了。转眼到了中午,炒菜的香味扑鼻而来。奶奶叫我:“搏洋呀,快去叫你‘见棋就没命’的爷爷回来吃饭。”我三步并作两步跑下楼,来到楼前的小院。爷爷和杜爷爷正坐在一棵大槐树下下棋。爷爷右手拿着一枚棋子,左手托着腮,凝视着棋盘,像一尊雕像一般一动不动。我悄悄走到爷爷身后,轻轻地叫:“爷爷!”爷爷丝毫没有发现站在身后的我,还处在深思中。我只得贴在爷爷耳边大叫一声:“爷爷!该回家吃饭了。“啊”,爷爷如梦方醒,“不去,不去!棋没有下完,吃什么饭!”回到家里,我见到奶奶已将饭菜摆上了桌,正冒着热气呢。我又第二次叫爷爷回家吃饭。我来到楼下,见爷爷正在摆棋子,连忙大叫:“爷爷,反正还没有下呢,快回家吃饭吧!”杜爷爷也忙说:“老赵,小孙子来叫两遍了,明天再下吧。”“不行,今天没有下过瘾,不吃饭!”爷爷和杜爷爷又下起了棋。无可奈何,我和奶奶先吃了饭。饭后,奶奶睡午觉,我看起电视节目。十二点多了,爷爷才喜滋滋地从外面回来,见到我就报喜讯:“搏洋啊,今天爷爷可连赢三局。”“不吃饭了?”我生气地问到。“那不吃就不吃呗。”瞧瞧,这就是我那爱下棋的爷爷。点评:这是一篇十分出色的短文。文章很重视通过正面描写爷爷的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尤其重视通过描写爷爷的神态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如:“爷爷右手拿着一枚棋子,左手托着腮,凝视着棋盘,像一尊雕像一般一动不动。”“爷爷丝毫没有发现站在身后的我,还处在深思中。”当“我”贴在他耳边大叫时,爷爷才“如梦方醒”。十二点多了,爷爷才“喜滋滋”地从外面回来。这些神态描写,将“下棋胜过吃饭”的爷爷刻画得入木三分,既展现出人物的个性,又使人物的形象跃然纸上。从外貌描写的特点上,以上列举的两例,又提醒我们:要依据人物的品质特点,选择表现中心的外貌,有重点地进行描写,不能面面俱到;要把外貌描写同人物言行心理描写结合在一起,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特点,使人物有血有肉,生动传神;不仅要重视在文章开头描写人物外貌,更要重视在行文过程中,多次地、及时准确地刻画人物动态外貌——神态的变化,把外貌描写同文章故事情节推进紧密结合在一起。【思考练习】(1)外貌描写为什么要为突出文章中心思想服务?如何通过外貌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突出中心思想?(2)翻开一至两篇自己以前写人记事的习作,看看文中有没有外貌描写,外貌描写的语句是否妥当,是否为表现、突出中心思想服务。如果没有或不是,动笔改一改。2、学会通过语言描写突出中心思想语言是心灵的“门户”,是直接表现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些,同学们是懂得的。既然如此,在作写人记事的文章时,同学们就要重视、学会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塑造人物形象,进而达到突出中心思想的目的。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塑造人物,突出中心思想,具体地讲:就是要通过直接描写人物说的话——独白或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心理活动、思想感情及道德品质等;使读者通过“闻其言”,就能够“见其人”——即读了或听了人物的语言描写,就仿佛看到了那个人。如《忆铁人》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语言描写:他(铁人)王进喜笑着说:“有什么办法?咱们是共产党员嘛!这些不上串的事,总得有个人管嘛!家属大嫂没柴烧,十几公里外的钻工就觉着冷了。咱们不能把马列主义和党的政策,光放在书架上文件夹子里嘛!”这席话,生动地刻画出了铁人王进喜关心群众、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中的优秀品质,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大家再读读下面这篇短文,体会一下小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突出中心思想的:爸爸——“老磨”我的爸爸是一名出租汽车司机,无论干什么事,都慢条斯理的。为此家人给他起了个绰号:“老磨”。别看爸爸是个司机,我可一点光都没沾上。每天上学,我都要步行二十分钟,即使是刮风下雨,他也从来不接送我。为此,同学们曾给我出过许多主意,想过许多办法,可爸爸却总是说:“接什么,二十分钟就走不动了,将来还能干什么?”说得我哑口无言,没办法,只好继续坐我的“11路”人力车了。可对于别人的事,爸爸却是有求必应,有时,还会“自己送上家门” 呢!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六,爸爸开车带我去天津接姥姥。车刚开上京津高速路不久,就见前边不远处有一辆汽车被浓烟包围了。“不好,车着火了。”话音未落,爸爸加快了车速,转眼间,停在了那辆汽车后面 50 米的地方。他推开车门,一个箭步冲到车尾,取出灭火器,三步并作两步地冲到着火的汽车旁边,举起已打开的灭火器,投入了紧张的救援工作。此时,他平时那慢吞吞的劲儿一点都不见了。可能是火太大了,不一会儿,爸爸的灭火器就用完了,可火势仍在继续着,急得车主围着汽车直跺脚。见此情景,爸爸又转身跑到路中央,挥手截车。一辆车停下了,又一辆车停下了??大约过了十五六分钟,火终于被扑灭了。车主拉住爸爸的手,不知说什么好,只是一个劲地点着头。事后,那位车主还给爸爸的单位写了一封表扬信。我和妈妈都说:“这回‘老磨’可风光了。”爸爸却说:“风光什么,我可不是 图个什么表扬,谁没个难事。”你们看,我的爸爸就是这么一个人。 点评:这篇短文,先后只两次描写了爸爸的语言。“接什么,二十分钟就走不动了,将来还能干什么?”语言精练又极富有执拗、一锤定音的个性特点,既表现出了爸爸公私分明、以公事为重的品格,也写出了爸爸对“我”的从严要求。“风光什么,我可不是图个什么表扬,谁没个难事。”语言淳朴无华、实实在在,却极为准确地刻画出了爸爸乐于助人又不图表扬、有恩于他人又不图报答的性格特点。将前后人物的语言描写两相对照,爸爸坚持原则、淳朴厚道、以助人为快乐的形象便跃然纸上,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以上列举的两例,也告诉我们:(1)描写人物的语言不能是“废话”写废话,与中心无关,也无益。一些纯属交代情节的语言,一般没有必要让文章中的人物去说。让文中的主人公“说”什么呢?这就要求我们,对主人公在生活中说的每一句话,要动脑筋思考,加以精心筛选,选择出最能突出人物个性特点,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语言,写进文章中。(2)描写人物的语言不能是“大话”,“套话”大话不可信;套话没有个性,不能为中心服务。好的语言描写,一定要符合人物在特殊情境中的个性特点。只有这样,语言描写才能更好地为表现人物、突出中心思想服务。决不能把不切合当时情境、人物性别、身份、性格的大道理,硬安排到文章中。当然,要做到以上两点,日常的观察、思考和积累是前提。平时对周围人留心观察,不仅要听人物说了什么、怎么说的,还要动脑思考他为什么这样说。这样写出的人物语言,才真实、准确、生动,才能使读者读其言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人物的形象才会在读者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思考练习】(1)语言描写为什么要为突出文章中心思想服务?如何通过语言描 写来表现人物特点、突出中心思想?(2)翻开一至两篇自己以前写人记事的习作,找出不能为中心服务 的废话、大话、套话,围绕中心动笔改一改。3、学会通过行动描写突出中心思想“行为意表”——行动是人物性格特征、心理活动和思想品质直接的外在表现;行动描写是表现人物精神面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这些,同学们都懂得。可是,同学们在通过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方面,还经常会出现一些令人遗憾的现象。具体表现在:或是通篇、整个段落只是平淡而空泛地叙述事情的始末过程,缺少具体的人物行动描写,使文章不能给人以具体的形象感,文中主人公的形象苍白无力,难以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或是良莠不分,也不管与表现中心是否有关,把人物的每一个动作一股脑儿地写进文章中,致使文章拉拉杂杂,人物形象和文章的中心思想被淹没其中。如何通过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突出中心思想呢?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想想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发生在节日里的一件事妈妈是个医生,平时工作可忙了。今天是国庆节,妈妈答应带我去天安门看灯。刚刚下午四点,我就拉着妈妈迫不急待地走出家门。忽然,一位穿着白大褂的阿姨匆匆忙忙地跑到我家,气喘吁吁地对妈妈说:“来了一位重病人,正在心电图室抢救。”妈妈一听,急忙拉着我跑向医院。一进心电图室,我就看见一位病人躺在床上,脸色苍白,不时发出痛苦的呻吟。妈妈推来一台机器迅速连上了病人,按了开关。荧光屏上显示出几道绿点,还一跳一跳的。我知道那是病人的心脏在跳动。妈妈目不转睛地盯着荧光屏。几位护士阿姨忙着给病人输液、输氧和吸痰。忽然,荧光屏上的绿点不跳了。“不好,心脏停止跳动。”妈妈一步迈到病人身边,双手按在病人胸前,一下一下为病人做胸外按摩。心电图室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可阿姨们忙而不乱。有的为病人量血压,有的给病人做人工呼吸,还有的给病人打针??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慢慢地病人的心脏开始跳动了,病人睁开了眼睛。这时,妈妈才擦了擦头上的汗,眼睛又盯住荧光屏。妈妈和阿姨们一直忙到病人情况平稳,被送进了病房,才松了口气。离开医院,妈妈拉着我在街上默默地走着,树上的彩灯照着妈妈疲 倦的身影。妈妈带着歉意对我说:“真对不起,没带你去天安门。”我急忙说:“没关系,以后可以再去。”大街上灯火辉煌,从一家家敞开的窗口不时传出阵阵欢笑声。我在心里说:“你们知道在这节日之夜有多少人在忙碌吗?”这件事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我明白了,正是妈妈和千千万万的叔叔阿姨们用自己的奉献精神,支撑着共和国的大厦。我长大了,也要做一个像他们一样的人。点评:这是一篇十分生动、感人的文章,通过记叙节日里抢救危重病人一事,赞扬了妈妈等一群人救死扶伤、讲求奉献、任劳任怨的精神品质。在写作手法上:面对众人,作者着重写的是妈妈;在刻画妈妈的形象时,作者又着重采用了行动描写,直接表现人物。“妈妈一听,急忙拉着我跑向医院。”“妈妈推来一台机器迅速连上了病人,按了开关。”“妈妈目不转睛地盯着荧光屏。”“妈妈一步迈到病人身边,双手按在病人胸前,一下一下为病人做胸外按摩。”通过这些行动描写,急患者之所急、遇事沉着镇静、技术精湛纯熟的人物形象,便脱颖而出,淋漓尽致地呈现在人们眼前。这篇短文,提醒我们:(1)在记叙事件、表现人物时,要依据材料的特点(即最适于运用行动描写),变作者自己空泛地叙述介绍为直接描写人物的行动,让人物的行动去“说话”。这比作者自己唠唠叨叨的叙述更有说服力。(2)要选择最能表现人物心理、性格特点,最能突出文章中心思想的行动,纳入文章,进行具体描写。不能不分轻重,把人物所有的动作都具体描写下来。(3)在描写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突出中心思想的行动时,要写出人物“做什么”,而重点是写清楚“怎样做”的。只有这样,人物的行动才具有感人的力量。当然,要做到以上几点,就必须要对生活中人物的各种行动仔细观察,同时认真思考、理解不同的行动所反映出的人物的不同心理。这样,在作文中通过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突出中心思想,才会运用自如。【思考练习】(1)行动描写为什么要为突出文章中心思想服务?同学们在此方面经常会出现哪些令人遗憾的现象?如何通过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突出中心思想呢?(2)翻开一至两篇自己以前写人记事的习作,看看文中在通过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突出中心思想方面,有没有令自己“遗憾”之处。如果有,动笔改一改。4、学会通过心理描写突出中心思想心理描写,是直接揭示人物内心活动状态的一种写法。跟语言、行动描写相比,它更能直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思想斗争,不但可以把人物写“活”,而且能使文章的主题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突出。而读同学们的习作,感到大家在运用心理描写方面,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主要的表现是:第一,在写人(写他人)叙事(记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时,忽视心理描写,就事论事,没有写出自己在此事之前、之中、之后是怎么想的。第二,在写自己的心理活动时,口号化,表面化,有时又不惜弄虚作假:明明自己心里没有那么想,却偏要写自己是那么想的;有时故意抬高自己,把自己的思想写得挺高尚;为了衬托他人,有时却又成心贬低自己,把自己的思想写得很肮脏。第三,在描写他人的心理活动时,真的“钻”到了人家的脑子里, 把自己的心理强加在他人身上。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体会一下小作者是怎样运用心理描写的:发生在家里的一件小事一天晚上,我正在屋里写作业,忽然听到一件什么东西摔在地上,声音特别大。原来是奶奶在收拾屋子时,不小心把暖壶打碎了,热水洒了一地。在厨房做饭的妈妈闻声赶到,一看,连忙问:“妈,您没事吧?”“没事。嗐,老了,不中用了。”妈妈让我把奶奶扶到沙发前坐下,然后赶紧洗了洗面手,拿笤帚扫去了地上的碎片,又不声不响地用墩布把地拖净。不大一会儿,爸爸下班回来了。他见气氛有点不对头,就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悄声把经过告诉了爸爸。我想爸爸可能要埋怨奶奶一顿。我想错了,爸爸走到奶奶跟前,关切地说:“妈,不要紧的。您伤着了没有?”“我没事,忙你的去吧。”“妈,我看看您的手,烫着了吗?”妈妈也走过来,关切地问。奶奶忙把手背了过去。我把奶奶的手伸给爸爸、妈妈看。只见奶奶的小手指上划了一小道血口,流了血,血口的边缘很红。“妈,您怎么不早说呢!我给您包上。”妈妈说完就找来纱布,小心翼翼地把奶奶的手包上了。奶奶擦了擦眼睛,笑了。屋里又恢复了平静。我真为妈妈、爸爸这样孝顺、关心老人感到高兴。点评:这是一篇清新秀美的小文,读来令人激动、钦羡。文章之所以能够产生这样的效果,是因为字里行间充满了浓浓的情和意。而这一切,又都是小作者善于描写人物心理、善于运用心理描写的结果。文章中,通过描写妈妈、爸爸一系列的行动和语言,真实而准确地表现出父母发自内心地对奶奶关切和体谅的心理。通过描写奶奶的语言(“没事。瞎,老了,不中用了”“我没事,忙你的去吧。”)、动作(奶奶忙把手背了过去)和神态(奶奶擦了擦眼睛,笑了),真切而生动地写出奶奶由自责到激动、欣慰的心理。文章中,还先后两次直接描写“我”的心理活动:先是猜想爸爸可能要埋怨奶奶一顿,结果事实很快证明自己想错了;最后写“我真为妈妈、爸爸这样孝顺、关心老人感到高兴”,既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又抒发了自己对爸爸妈妈、对温馨家庭的赞美和热爱之情。从这篇短文的写作特点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1)写人叙事时,要特别重视通过描写自己的心理活动来突出中心思想。在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时,不但要写清事情发生发展的经过,还要写出自己在做此事之前、之中、之后的心理,即写出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在记叙看到的、听到的人或事件时,也要把自己“摆进”文章中去,通过描写自己的心理活动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以“我”的心理映衬、烘托主要人物的品质,突出或点明中心思想。(2)在叙事过程中,要如实地描写自己内心深处的活动。是怎么想的,就怎么写,不虚伪,不造作,不夸张,不掩饰。要写出自己的童心、童真。故意抬高自己(口号化、表面化)或成心贬低自己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3)描写他人的心理活动时,要慎重、客观,不能以己之心,强为人意。小学生作文,采用的大多是第一人称(以“我”或“我们”的口气来记叙)的写法。由于“我”不能钻到他人的脑子中去看,所以采取这种人称作文,就不能以“他想”的形式直接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必须要在描写人物言行神态方面下功夫,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和体态,去揣摩、推测,这样才合情理,使人感到真实可信。【思考练习】(1)在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突出中心思想方面,同学们的习作常会出现哪些不尽人意的现象?如何通过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突出中心思想呢?(2)翻开一至两篇自己以前写人记事的习作,看看文中在通过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突出中心思想方面,有没有“不尽人意”之处。如果有,动笔改一改。5、学会通过环境描写突出中心思想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也叫生活环境,它有大小之分,大到社会发展形势、社会风尚,小到一街一市、一院一室;自然环境,主要指气候、地理和各种自然景象变化。环境描写,就是对人物活动或事件的发生、发展有直接关系的环境的具体情况和条件所进行的描写。通过环境描写突出中心思想,大致可采取如下两种形式:(1)独立成段或较大篇幅地集中进行描写。通过描写环境,展示生活画面、自然景观,借以赞扬人物,表现文章主题,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小站》一文中有这样几段话:这是一个在北方山区常见的小站。月台正面有一张红榜,上面用大字标明 241 天安全无事故的记录,贴着竞赛优胜者的照片。红榜旁边是一块小黑板,上面用白粉写着今早广播的新闻和首都报纸摘要。出站口的旁边贴着一张讲卫生的宣传画。月台上,有两三个挑着萝筐的农民,正准备上车进城。几步以外,站上的两位工作人员正在商量着什么。月台中间有一个小小的喷水池,显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喷水池中间堆起一座小小的假山,假山上栽着一棵尺把高的小树。喷泉从小树下面的石孔喷出来,水珠四射,把假山上的小宝塔洗得一尘不染。月台的两头种了几株杏树,花开得正艳,引来一群蜜蜂。蜜蜂嗡嗡地边歌边舞,点缀着这个宁静的小站。点评:这是几段典型的集中地大篇幅地生活环境描写。作者按方位顺序介绍了小站的情况——经过工作人员“精心设计”的站容,突出了这个车站小而精、美的特点,从而表现出了工作人员热爱本职工作、热爱旅客、 热爱祖国铁道事业的精神。这也提示我们,在进行集中地大篇幅地描写环境时:方位顺序要清 晰,描写的目的要明确。(2)随着文章故事情节的发展,穿插三言五句或点到而止的简要环境描写。通过描写环境,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或映衬人物的意志、品格和形象,突出中心思想。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体会一下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我的爸爸我的爸爸 40 多岁了。他对我的学习非常关心。 那是四年级时,因为我贪玩,所以功课很差,期末各科平均才 60多分。老师决定利用暑假给我补一补,免得上五年级时跟不上。这天外面下着大雨,瓢泼一般。“这不是成心跟我作对吗?”我望看窗外的大雨嘟嘟囔囔。正在发愁时,爸爸走过来对我说:“走,小飙,我送你去!”我本来不想去了,听爸爸说要送我去,又不好说不去。没办法,我只好跟着爸爸钻进雨幕。一路上,雨越下越大,浇得人睁不开眼。爸爸尽量把雨衣往我这边挪,生怕我淋透了。快到学校了,我忽然想起自己没拿课本。爸爸对我说:“你在这等着,我给你拿去。”说着,爸爸把我领到一家门楼儿下面躲雨,自己又转身钻进雨雾里。他一步三滑地往回走着。突然,他一下栽倒了,又不顾一切地站起来,满身是泥水。接着,爸爸那跌跌撞撞的身影渐渐消失在茫茫的雨雾中了。此时,我的眼睛湿润了,心里热乎乎的: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点评: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短文。文章之所以感人,与事情发生的典型环境及作者巧妙穿插环境描写是分不开的。作者几次描写环境:“这天外面下着大雨,瓢泼一般。”→“雨越下越大,浇得人睁不开眼。”→“爸爸又转身钻进雨雾里。”→“身影渐渐地消失在茫茫的雨雾中了。”这样,既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背景,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更映衬出爸爸坚强的意志,为了“我”的学习、不惧任何困难的高大形象。难怪爸爸的行动令“我”感动得“眼睛湿润了,心里热乎乎的”。这篇短文也告诉我们,随着故事情节发展穿插环境描写时:穿插的时机要妥当;描写的目的要明确;描写的语句要精练,防止喧宾夺主。【思考练习】(1)什么是环境描写?如何通过环境描写突出中心思想?描写环境时要注意什么?(2)翻开一至两篇自己以前状物或写人叙事的习作,看看文中是怎样通过描写环境突出中心思想的。文中还有什么问题,动笔改一改。6、学会通过场面描写突出中心思想写人记事(包括写活动)的文章,都是由一个、几个或若干个场面(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画面)缀合而成的。因此,写好场面,是出色表现人物、突出中心思想的前提。有些文章中心思想不突出,人物形象不突出、不鲜明,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把表现事情经过的重要场面写好。怎样把场面写好,通过场面描写突出中心思想呢?(1)安排好“面”与“点”,既要照顾全面(整个场面),又要突出主要人物(点)。摄影师拍摄战斗场面时:有时要鸟瞰战场全景,有时要拉近镜头,拍摄局部厮杀的特殊人物。没有全景,特殊人物就失去了广阔的背景、陪衬;没有特写镜头,这宏大的场面就显得空洞,主要人物就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描写场面也是如此:写好整个场面的环境、背景、氛围或人物活动概况,文章内容才丰富,读者才能对事件有全面的了解;写好典型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等,才能突出个别,才能有声有色、有血有肉地把整个场面表现出来,才会让读者对事件的意义、重点人物有更深刻的认识。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中有这样一段话:董存瑞向四周一看,这座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炸药包放在哪儿呢?他两次把炸药包放到桥沿上,都滑了下来。要是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毁暗堡。这时候,嘹(liao)亮的冲锋号吹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万分紧急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下,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壳。导火索“哧 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1 秒钟、2 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点评:这是一个英勇壮烈的场面,先写董存瑞“舍身”的背景、氛围(桥高坡滑,无法放置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毁暗堡;嘹亮的冲锋号吹响了,喊杀声由远及近,如果不马上炸掉暗堡,就会阻碍大部队前进,造成更大伤亡),再写他“舍身”的行为表现。这样,英雄“舍身”的原因、意义、价值写清楚了,人物的高大形象自然也就显现出来了。只是要提醒同学们:在安排“点”与“面”时,可以先写“面”,后写“点”;也可以先写“点”,后写“面”;还可以先写“面”,接着写“点”,然后再写“面”。如《狼牙山五壮士》中有这样一段话:为了拖住敌人,六班的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撤退,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象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满腔的怒火。战士宋学义掷一颗手榴弹就把胳膊抡一圈儿,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战斗进行很久,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这是一个阻击敌人的场面。作者先写“面”——“五壮士”诱敌上山,凭险阻击,把“五壮士”群体的机智、勇敢、临危不惧的形象和激烈的战斗场面写得活灵活现;接着写“点”——“五壮士”打击敌人时,每个人具体的神态、动作,生动逼真,突出了“五壮士”对敌人的刻骨仇恨,英勇奋战的精神;最后又写“面”——阻击时间长,敌人前进难,伤亡大,突出了“五壮士”痛击敌人的战果大。(2)写好双方的表现。这是对比赛、联欢等场面而言的。因为这样的场面都是由双方参与的,所以在描写这类场面时,既要写好“我方”的表现(有点有面),又要注意描写“对方”的表现(点面结合)。这样,事件的中心思想、人物的形象就在这大的活动背景中显现、突出出来。下面这几段话是《拔河比赛》一文的“经过”部分,大家读一读,体会一下文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嘟”随着一声清脆的哨声,比赛开始了。参加比赛的同学个个精神振奋,斗志昂扬。场上的掌声、欢呼声、加油声响成一片。第一局比赛五(2)班的同学赢了,我班同学不甘示弱,个个小脸憋得通红。第二局我打头,心想:就是使出吃奶的劲儿也要赢他们。决定胜负的关头开始了。尽管我们咬紧牙关,皱紧眉头,汗水都急出来了,但是脚一个劲儿地打滑。眼瞅着绳子上的红布条一寸寸地向他们班移去。我们的李老师更是着急,她用力喊:“加油啊!使劲往后拉!”“完了,我们输定了。”“哦!我们赢了。”二班同学兴高采烈地跳起来,高喊着,“我们胜利了。”声音大得好像让全世界都听到这个喜讯似的。点评:这几段话先写总的场面;接着略写第一局双方的表现;然后详写第二局“我方”奋力拼搏的情景,“对方”获胜的喜悦场面。纵观整个“经过”,照顾双方,突出重点,点面结合,让人真有身临其境之感。(3)简单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但切忌过多地发表议论,这一点《拔河比赛》的“经过”部分,也很好地体现出来了。【思考练习】(1)场面描写在突出中心思想方面有什么重要意义?怎样通过场面 描写来突出中心思想?描写时要注意什么?(2)翻开一至两篇自己以前写人、叙事、写活动的习作,看看文中 的场面描写写得怎么样,是否为突出中心思想服务了。有问题,动笔改一改。7、学会通过景物描写突出中心思想游记或以写景物为主的文章,要通过具体展现独特的地域风貌和自然景色,来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和大自然的奇妙。除此之外,在写人记事的文章里,也往往需要描写景物。在写这些文章时,可以通过穿插景物描写:交代背景,渲染气氛;为故事发展铺设条件;推动情节发展;衬托人物的性格,烘托人物形象;抒发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总之,要借助景物描写,来达到突出中心思想的目的。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体会一下作者是怎样通过景物描写来突出中心思想的:我的小弟弟我有一个五岁的弟弟,叫小强。别看他小,但是很愿意帮助人。记得那是一个夏天,我和弟弟到附近的公园里去玩。这里的景色真美呀!假山威武地耸立着。柳条在微风的吹动下轻轻摇曳,花儿鲜艳夺目,竞相开放。弟弟拿起一块小石片,侧着身子,举起右手,在空中划了一道弧线,往河里一投。小石片在水面上前进,激起了层层浪花,好像一艘快艇全速前进!我们在儿童乐园玩的时候,忽然弟弟不见了,我非常着急,找了半个小时之后,才发现了他。一问,才知道他去帮助一位小妹妹找妈妈去了。原来,他在玩的时候,发现一位小妹妹在长椅上哭着找妈妈!于是, 弟弟领着小妹妹去找妈妈。他们到假山,绕葫芦池,过长廊,转了不少地方,终于找到了小妹妹的妈妈。阿姨高兴地对弟弟说:“谢谢你,小 朋友!”边说边从包里拿出来一袋糖果。弟弟连忙说:“我不要。阿姨,再见!”说完就跑开了。听了他的话以后,我真高兴,说:“真是个助 人为乐的小雷锋!”弟弟羞涩地笑了,又跑去玩了。回家的路上,我们都非常高兴。弟弟边走边唱,活泼、天真的样子, 真是可爱极了。树上的鸟儿欢乐地唱着,池塘里的青蛙高声地叫着,好像在说:“小弟弟,好孩子!小弟弟,好孩子!”点评:这篇短文先后两次描写了景物。开头通过描写景物,既衬托出我们游玩时的愉快心情和弟弟的聪明、灵巧,也为下文弟弟领着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妹妹找妈妈写清了环境;结尾通过描写“树上的鸟儿欢乐地唱着,池塘里的青蛙高声地叫着”,不但渲染了当时的气氛,表达了我们痛快、高兴的心情,还巧妙地赞誉了弟弟乐于助人的品质,突出了短文的中心思想。这篇短文,也提醒我们:(1)穿插景物描写,目的一定要明确。景物描写,一定要为文章主线、为中心思想服务。只有这样,写景物才有用途,才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脱离中心主题,为写景而写景,不但不能为全文增色,而 且会使文章啰嗦、庞杂。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人记事时,对生活中真实存在的自然景物,要有一个“优选”的过程——要拣与事情、人物、中心关系最密切的景物写进文章,同时要考虑清楚插写这些景物到底想要达到什么目的。(2)穿插景物描写,时机一定要适宜。可以在文章开头写景,也可以在文章结尾写景,还可以在文章中间随时插写景物。总之,要随着情节的展开,在叙事、表现人物的需要处和关键处进行景物描写。(3)穿插景物描写,形式一定要灵活。可以是简短的一段话,也可以是一两句话,还可以是一两个词语。总之,在写人叙事的文章里,景物描写是表现主题思想的辅助手段;因此要做到简练、适可而止,不要过多地描写景物,以免冲淡文章主要情节。【思考练习】(1)在写人记事(含活动)的文章里,插写景物都有哪些作用?如何通过插写景物突出中心思想?(2)翻开一至两篇自己以前写人记事(含活动)的习作,看看文中有没有插写景物,插写的景物是不是有利于突出中心思想。有问题,动笔改一改。8、学会通过细节描写突出中心思想细节,指人物某些细微的装饰、表情、动作、语言和细微的事物。细节描写,就是对这些细枝末节进行刻画、描绘。生活中充满了细节,细节描写的使用范围也很广泛。它既可以用于 写人记事,也可以用于写景状物。表面看来,细节描写无足轻重,实际却是小中见大。它能够使文章显得更加有血有肉,丰满而漂亮,更富有感染力。单就写人记事来说,精彩的细节描写:可以用来设置悬念,作为伏笔、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可以用来揭示人物内心隐蔽的复杂微妙的感情;可以用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工作态度、生活作风和精神品质,使人物形象更加高大丰盈,进而突出、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使文章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一夜的工作》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告辞时,把小转椅的上面部分带歪了。他(指周恩来总理)过来把我的转椅扶正,然后就走进后面去了。周总理过来把小转椅扶正这一细节,乍看起来似乎很琐细,但实际包含的意思是很深的:周总理尽管工作了一整夜,已是十分劳累,但仍遇事细心,对生活琐事也不疏忽大意。这就表现出了周总理一丝不苟的精神,良好的教养和生活习惯。大家再来读读下面这篇短文,体会一下文中细节描写的特点及作用:我的爸爸我爸复员后,在十六局工作。他十分关心我和弟弟的学习。那是在前一段的复习时间里。爸爸见我们每天晚上都得背自然、地理和思想品德,早晨起来还得背一会儿,便给我们拿出一盒“蜂王精”,说:“你和弟弟每人每天喝两瓶儿。”两天过去了,盒里只剩下两瓶儿了。我对爸爸说:“爸,我和弟弟快把这盒‘蜂王精’喝完了。别这样早晨晚上地喝了,太浪费了!”“没事,只要你们好好学习,考个好成绩,爸爸那儿还有九盒‘蜂王精’呢!”我吃了一惊,爸爸买了十盒“蜂王精”呀,一盒就是十多元钱,十盒就是一百多元钱呢!爸爸为了我们能考一个好成绩,竟花了这么多的钱。如今他穿的毛衣还是妈妈当年用白手套线织的呢,戴的还是在部队上发的那顶军棉帽。那双棉鞋是以前买的,好几年了,直到现在他还穿着。想到这些,我悄悄提醒弟弟:一定要好好学习,为爸、妈争光,决不辜负爸爸、妈妈对咱们的一片爱心。点评:这是一篇真实而感人的短文。文章之所以能够达到这一效果,与作者正确运用细节描写是分不开的。短文前面写爸爸让“我”和弟弟每人每天喝两瓶儿。因为一盒“蜂王精”内装十小瓶,所以“两天过去了,盒里只剩下两瓶儿了”。内容真实严密,自然引出下文。后面,作者当得知爸爸为了“我”和弟弟能考个好成绩,竟花了一百多元钱、买了十盒“蜂王精”时,笔锋一转,具体写了爸爸穿戴这一细节。这一细节和文章所记叙的主要内容形成鲜明对照,写出了爸爸情愿自己俭省节约、对我们无限关怀并寄予厚望的品格,也自然引出了文章结尾一段。从这篇短文中,我们还能够得出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突出中心思想的一些经验及应该注意的问题:(1)细节要真实,是确实存在,切不可马马虎虎或添枝加叶。细节若失真,也就失去了应有的光彩。(2)细节要典型,要以能够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中心思想为标准。这就要求我们写文章时,不能将生活中的任何细节随意写进文章,一定要精选,以“细节”显示人物“大节”。(3)要安排好描写细节的时机,把细节描写与场面、环境、景物等描写紧密结合,有机融到文章的情节之中。(4)描写细节要细致、具体、形象、逼真,用词又要精当、绘形传神。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日常留心观察细微(哪怕是个眼神,一个细小的表现、变化),准确记忆当时的情况是前提。【思考练习】(1)什么是细节描写?为什么说细节描写可以“小”中见“大”?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或事物,突出中心思想?(2)翻开一至两篇自己以前描写人物或事物的习作,看看文中有没有细节描写,是怎样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或事物的,有什么问题,动笔改一改。9、学会通过侧面描写突出中心思想写人的文章,除直接刻画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从正面描写人物形象、突出中心思想之外,还有一种写人的方法——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就是间接地反映所要描写的人物,就是通过对此人有联系的其他人物或事物的描写,来间接烘托,从而达到以此显彼、表现突出这个人物的目的。从表达的效果看,侧面描写往往能更好地表现人物特点,使文章更含蓄,更客观,更有说服力,中心更突出。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主人公是邱少云,而文章当中却集中地描写了“我”矛盾、焦急、希望和痛苦的心理活动,这是为什么呢?通过对“我”在邱少云被烈火重重包围时的复杂心情的描写,这样就从侧面烘托了邱少云当时极端危险的处境,反映了邱少云所表现的为了革命利益、全局利益,宁可牺牲自己宝贵生命的精神。又如《小英雄雨来》一文中,写群众称赞的语言——“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有志不在年高。”这样就从侧面高度评价了雨来的品质;《江姐》一文中,写一间牢房的同志们集体写慰问信及决心要向江姐学习,这就从侧面热情赞颂了江姐“在敌人面前不软弱,不动摇,不投降”,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大家再读读下面这篇短文,体会一下小作者是怎样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人物、突出中心思想的:“懒”爸爸我的爸爸什么都好,可就是“懒”。妈妈辛辛苦苦做得了饭,可爸爸好像一点儿也不知道饿,一个劲儿地写着他的科研论文。开饭了,我走到爸爸身边对着他的耳朵大声地喊:“爸爸吃饭!”爸爸一惊,放下笔杆,看了看表:“噢!已经九点钟了。”在妈妈的唠叨下,爸爸端来一碗饭,三下五除二,吃完米饭,但忘了吃妈妈特意为爸爸做的虾。妈妈走过来问:“虾不好吃?”爸爸认真地说:“是的。”可把妈妈气坏了。到了吃中午饭时,这回妈妈自己去叫爸爸。爸爸说:“九点钟吃啥饭?”妈妈说:“看看天色,难道你总是过九点?”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表,恍然大悟地说:“手表忘了上弦了!”我也连声责怪爸爸“懒”。爸爸看了看我,笑着摸了摸我的脸蛋说:“你说说,爸爸怎么懒?”我说:“爸爸懒得睡觉、懒得吃饭、懒得带我去公园??”爸爸、妈妈听后都笑了。不久,我又看到了爸爸的科研奖状,扑哧笑了。妈妈问我为什么发笑,我对妈妈说:“我的爸爸只有得奖才是最勤的!”点评:这篇短文,在写法上很有新意。尤其是文章结尾部分,小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答话——“爸爸懒得睡觉、懒得吃饭、懒得带我去公园”“只有得奖才是最勤的!”这样就借“我”的口,从侧面赞扬了爸爸废寝忘食、专心搞科研的精神,点明了文章主旨。通过侧面描写表现人物、突出中心思想时,要注意两点:①要因文章的特点、需要来安排侧面描写,增强目的性,不能滥用。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在当时特殊的环境中,主人公既不能说话也不能行动,作者又不便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因此,作者只得从人物的神态上及借助“我”的心理来刻画人物。②侧面描写一般要简洁、精当,以防淹没重点描写对象,造成事与愿违的结果。【思考练习】(1)什么是侧面描写?如何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人物、突出中心思想?(2)以《____能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用上侧面描写的方法。心情, 金色, 立体感, 丰满, 疙瘩------------------------------------------了解更多关于小升初资讯,更多写作方法和家庭教育,请关注东方作文官方微信!更多精彩等您来!
发表评论:
馆藏&37539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思想表达二分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