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纳米所技术与工程研究院院长是谁

相里斌_百度百科
斌,男,汉族,1967年3月生,山西人,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光学工程与空间技术领域研究工作。
现任副院长、党组成员。曾任西安光机所所长,中科院高技术局局长,中科院西安分院院长,院长。曾任中科院光电研究院院长,“863”领域专家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密机械与仪器系主任。
相里斌人物履历
1990年7月,毕业于精密机械与仪器系,获学士学位;
1995年6月,获博士学位;同年进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入选“百人计划”。
1997年7月,在近代物理所完成博士后工作。[1]
05.02,在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先后任所长助理、常务副所长、所长、所长兼书记
06.07 ,在中科院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 ,先后任副局长、局长
08.06 ,在西安分院, 任院长、党组成员;
3 在中科院光电研究院 ,任院长。[2]
2009年任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主任
2016年4月,任中科院副院长、党组成员[3]
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和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4]
相里斌专业兼职
中国光电科技集团(筹)领导小组成员;
国家&863-708&重大项目专家组组长;
飞秒光电科技(西安)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精密仪器系主任[5]
相里斌研究成果
相里斌提出了大孔径静态LASIS创新方案,基于此方案研制成
功了&轻型高稳定度&原理样机;
提出了&空间调制干涉成像光谱仪&创新方案,获得了较好的超光谱图像实验结果,主要指标与国外1996年发表的结果相似;
提出了具有优化和强度修正功能的增强FATIC方法,达到了谱分析方法的极限;
对&偏振分光干涉成像光谱技术&、&计算光谱技术&、&层析成像光谱技术&、&高速成像光谱技术&开展了预研工作。
无人机载工程样机研制、环境与灾害监测卫星与探月卫星干涉成像光谱仪立项论证工作。
相里斌先后承担国家重大、重点项目20余项,担任“”光学成像探测系统指挥,是国家高技术863计划航天领域首席科学家。
他提出的空间调制干涉成像光谱仪已作为我国第一个环境与灾害监测卫星星座的,大孔径静态干涉成像光谱仪已获国家高技术重点支持。
相里斌在科研院所管理中也取得了突出业绩,并倡议成立了“西安光电子科技产业园”。他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10余篇,获技术专利10项,申请发明专利18项。[6-7]
相里斌科研事迹
相里斌是一位杰出的复合型青年科技人才,为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
作出了重要贡献。
1990年,生于西部、长于西部的学子相里斌认为,只有具备宽厚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有所作为。1997年,他博士后出站,由于成绩优秀,南方某公司以年薪几十万元聘请他任职,但相里斌毅然选择在西安光机所继续从事科研工作。同年,他以在干涉成像光谱技术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入选中国科学院&&。
相里斌主要从事干涉成像光谱技术的研究工作,先后对干涉中的,大干涉光谱技术、增强技术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用变换开展了光谱分辨率增强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具有优化和强度修正功能的FATIC方法,并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实验,获得了优于国外最新报导水平的实验结果。相里斌在国内首先提出高通量物理模型,该模型对设计高性能成像光谱仪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他还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大孔径静态LASIS、空间调制干涉成像光谱仪、光谱技术、偏振分光干涉成像光谱技术、干涉成像光谱仪实时数据处理技术、高速成像光谱技术。其中大孔径静态干涉成像光谱仪LASIS已获得国家高技术&863&计划&九五&、&十五&重点支持。
相里斌先后承担了国防科工委重点工程、国家&863&计划、&九五&国防科研、中国科学院创新性项目等各类国家重大、重点项目二十余项,是国家高技术863航天领域首席科学家,还担任&&光学成像探测系统指挥,863可变焦距遥感相机项目总指挥。他已获技术专利10项,申请发明专利18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并多次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做报告。他撰写了有关成像光谱技术领域的各类项目论证报告、建议书、技术方案、验收报告、等共计20余本,总字数超过50万字。此外,他还培养了多名博士、硕士研究生。
日,我国A、B星在轨成功交付用户,投入日常业务运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欣闻此事,并代表中国科学院党组向西安光机所、上海技物所表示了热烈祝贺和诚挚慰问。  中科院西安光机所、上海技物所两个单位承担的是星上主要和的研制任务,经半年的在轨业务测试,两台载荷各项指标均达到应用要求,圆满交付用户使用,为我国环境与灾害监测提供了重要的全新手段,标志着我国在星载光谱成像技术和技术领域又取得了重大突破,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是中科院实施以来的又一重要成果。  负责星载光谱成像技术的领军人物,是光电研究院院长相里斌。  高光谱成像仪所获图像清晰  相里斌曾是中科院系统最年轻的一位研究所领导,但更是一位光谱成像技术专家。他对光谱成像技术深刻透彻的理解和造诣,缘于对事业执著而热烈的追求。  我国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发射成功后不几天,记者走进了中科院光电研究院办公大楼,采访了相里斌和他的创新科研团队。  相里斌的办公桌上摆着3部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我们刚刚复原出卫星高光谱成像仪的第一轨,比我们预估的结果还要好,真是太高兴了!”  相里斌小心翼翼地展开用报纸精心包卷好的两张彩色图像。色彩鲜艳,图像清晰,山脉、沟壑、植被、水体,地貌一目了然。记者不禁惊呼:“很清楚啊!分辨率这么高!”  “很清楚,层次丰富,主要是调制度和信噪比高,设计计算合理。这台仪器的地面分辨率100米、5,作为高光谱成像仪,综合指标是比较高的。”相里斌打开从网上下载的部分国内外图像进行对比,“这是我国目前正在用的照片,这是国外的高光谱成像仪获得的……”显而易见,高光谱成像系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功!  给“地球卫士”装“天眼”  相里斌,国家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主任(首席科学家)。此前,他作为项目指挥,带领项目组为“嫦娥一号”卫星安上了光学成像探测系统;一年之后,作为主任设计师,他和团队研制的高光谱成像仪,成为前些日子刚成功发射的“环境一号”卫星的,给“”装上了“火眼金睛”。  这双“火眼金睛”是空间调制干涉型高光谱成像仪,这种光谱成像仪与普通不同。普通照相机只能拍摄目标的形影图像,而高光谱成像仪不但可以看到目标的形影图像,还可以通过光谱信息得到它的物化属性。  2008年9月初,“”顺利发射的两颗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由A、B两颗光学小卫星组成,上面搭载了光学、红外、高光谱多种探测手段,它们可以大范围、宽谱段、高效率地对、灾害进行动态监测。  A星上装载的高光谱成像仪能够获取环境、灾害和陆地、水体资源的遥感数据。这是我国第一个星载高光谱成像仪,也是继美国“强力2号”技术试验小卫星后,世界上第二个星载空间调制干涉型高光谱成像仪,其技术指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实际上,光谱成像仪就是帮助我们找到物质指纹信息的慧眼。”相里斌说,“光谱成像是一种利用光谱和成像技术同时获得目标属性信息和几何影像的光学技术。我们知道,不同的物质都有不同的特征光谱曲线,就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指纹。比如水汽,在某些波长上,就有其特征……”  “干涉光谱成像是一种间接成像和光谱探测技术,不像那样直观,要通过一系列处理和变换才能得到最终数据。我给自己的研究生讲解时,最初也要花很多时间讲概念和原理,这个概念理解起来有些费劲。”相里斌说。  相里斌从电脑里找出两张美国学者的实验照片——一辆坦克经过伪装隐藏在地形复杂的山野中——用普通相机拍,看到的是一片地形复杂、灌木杂草丛生的荒野;而用光谱成像仪拍,伪装极佳的坦克清晰可见,“高光谱成像仪可以将景物从不同波长的信息中提取出来,单独成像,比如环境与灾害监测卫星的高光谱成像仪就能对同一景物在115个谱段上成像。如此,它在土地资源考察、植被分类、矿物勘测、监测、土地沙化、冰雪水灾等方面的功用也就很好理解了”。[8-9]
相里斌获得荣誉
1998年被评为:
国家&863&航天高技术领域先进个人;
2000年被评为:
国家&863&航天高技术领域先进个人;
国家&863&计划十五年总结先进个人;
第五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10]
陕西省第十二届&十大杰出青年&和&新长征突击手标兵&;
2000年他领导的科研团队被评为:
国家&863&航天领域先进集体;
中科院&百人计划&优秀团队。
2007年被评为:
第十一届“”获得者[7]
2015年任中科院上海微小卫星中心研制的我国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总指挥。[11]
2016年作为第一完成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2]
日,相里斌荣获首届“全国杰出科技人才”奖。[13]
.中国科学院.[引用日期]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引用日期]
.中科院[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中国科学院[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中国科学院[引用日期]
.人民网[引用日期]
.人民网[引用日期]
.中国科学院[引用日期]
.央广网[引用日期]
.凤凰网资讯 .[引用日期]
.凤凰财经[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16.09.13)
(16.09.14)
(16.09.14)
(16.09.14)
(16.09.14)
(16.09.13)
(16.09.08)
(16.09.08)
(16.09.06)
(16.09.06)
(16.09.04)
(16.09.14)
(16.09.04)
(16.08.31)
(16.08.24)
(16.08.16)
(16.08.09)
(16.08.08)
(16.09.04)
(16.09.04)
(16.09.04)
(16.09.04)
(16.08.29)
(16.08.04)
(16.08.04)
(16.08.03)
(16.08.04)
(16.08.04)
(16.08.03)
(16.08.02)庆祝国家纳米技术与工程研究院成立暨发展战略研讨会胜利召开
庆祝国家纳米技术与工程研究院成立暨发展战略研讨会胜利召开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379&&&&文章录入:admin
日,庆祝国家纳米技术与工程研究院(以下简称“国家工研院”)成立暨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天津滨海新区隆重召开。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顾问、两院资深院士师昌绪,全国政协常委、原中直机关工委书记伍绍祖,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许善达,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管委会主任皮黔生,原清华大学经管院院长赵纯均,天津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李勇,清华大学副校长汪劲松,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贺福初等领导和专家共100余人出席了本次大会。
国家工研院的创建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在科技部、中科院、财政部、发改委、基金委、税务总局、天津市委市政府、总装、清华、北大、北航、军事医学科学院、国家行政学院、钢研总院、天大、南开、天津滨海新区、天津开发区等部门、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大力支持下,于日由中央编制委员会正式批复成立。国家工研院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精神鼓舞下,以“自主创新”为目标、采用全新体制创建的国家级应用研发机构。
国家工研院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现已建成近2万平米的研发平台,配置了400余台(套)世界最先进、最新型的纳米技术分析、检测和制备设备。现有研发及产业人员200人,其中,研发100人,产业100人;博士(后)19人,海外归国专家5人,并启动了国家“双百学者计划”,吸引国内外优秀专家加盟。创建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大学群+国家工研院+企业群”的全新R&D模式,形成了动态联盟、联合攻关的科研创新体制。目前国家工研院已建立了九大专业平台,六大服务平台,以及功能完善的公共研发平台和公共检测平台。国家工研院注重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芬兰等国研发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国家工研院在建设过程中,始终重视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目前已组建了1家专业从事纳米技术产业化投资的创投公司和5家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工研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清华大学经管院为国家工研院制定了扁平化的创新体制和战略规划设计,并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进行跟踪、研究、指导。
国家工研院定位于纳米技术产业化研发,以加速推进我国纳米技术工业化,并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目标是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工程研究院;原创技术与新产业的发动机;科学家之家、创业家乐园。
为了支持国家工研院的科技创新,财政部给予大力支持。国家工研院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经费管理制度和办法,按照“统观全局,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指导思想,对项目经费实行逐段评估、分期投入。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已经被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布局,并且被批准成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已决定在金融、土地、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扶持。在这种背景下,以京津两地高校、企业和研发机构为依托,在滨海新区联合创建的国家工研院,形成了新的产学研结合体制,开创了中国原创技术产业化创新的新模式,是我国社会优势资源结合所形成的创新基地的典范。
国家工研院落户天津滨海新区,是将滨海新区努力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的重要举措之一,是我国科技界的一件大事,标志着天津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国家工研院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充分依托滨海新区的区域、产业、人才和政策等优势,进一步整合资源,发挥各种力量的集聚效应,积极投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事业,成为中央开发滨海新区的科技先遣队,为京津塘科技新干线服务,为滨海新区服务,为创新型国家服务。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中福在线连环夺宝是一款适合亚洲人玩的宝石消除类小游戏,现中福在线连环夺宝网络版全新上线,24小时娱乐不打烊!
中福在线网络版游戏连接:
国家纳米技术与工程研究院
检测咨询请拨打 022-
传真:022-
地址:滨海新区第四大街80号C2
网址: .cn
&项目名称&检测项目&
&报告编号&报告查询&
津ICP备号-2 Copyright& CNANE.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纳米技术与工程研究院 版权所有Frontiers of Nanochemistry-2015
Dear friends and colleagues,
It gives us immense pleasure to host the Frontiers of Nanochemistry-2015 (FNC-2015)at Pe...
刘忠范/张艳锋课题组在石墨烯生长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纳米化学研究中心的刘忠范/张艳锋课题组在石墨烯控制生长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刘忠范/张艳锋课题组石墨烯控制生长研究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纳米化学研究中心的刘忠范/张艳锋课题组在石墨烯控制生长研究方向取得重要进展。
《SMALL》杂志出版低维碳材料专刊庆祝北京大学纳米化学研究...
北京大学纳米化学研究中心是一个跨院系的新型交叉学科研究机构,其主要成员来自化学学院、工学院以及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刘忠...
1995年成立的北京大学智能材料研究室
中心的前身是1993年6月成立的光电智能材料研究室和1995年成立的北京大学智能材料研究中心,2008年更为现名,刘忠范院士为中心...
北京大学纳米化学研究中心是一个跨院系的新型交叉学科研究机构,其主要成员来自化学学院、工学院、物理学院以及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中心的前身是1993年6月成立的光电智能材料研究室和1995年成立的北京大学智能材料研究中心,2008年更为现名。2013年5月获批成立北京市低维碳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刘忠范院士为中心创始主任。中心现有教师8名,其中中科院院士1名、教授3名、百人计划特聘研究员1名、青年千人特聘研究员2名、副研究员1名、工程师1名。教师中1人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杰出人才、2人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2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人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获中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资助、2人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3人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3人获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资助、 1人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目前中心在读五年制直博生57名、在站博士后6名、本科生12名,师生总数近百人。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1)石墨烯及其二维杂化材料的CVD生长、能带工程...
马赛克石墨烯PN结的调制掺杂生长与光热电转换器件 石墨烯因独特的二维层状原子晶体结构和...
报告题目:能源纳米技术中的材料与界面研究
陈立桅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
报告题目:Development of Nano-materials for Energy Applications at ISEM报告人:
Copyright(c)版权所有 北京大学纳米化学研究中心
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02号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A区4层 -
最后更新日期:4年8月2013日
网站统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科院先进技术研究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