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化岳林寺中心小学陈奇

导游知识库:关于寺庙七进及有关建筑的讲解
   关于寺庙七进及有关建筑的讲解
佛教于东汉末年由西域传到中国。当年有20匹白马驮着经书从上天竺,就是今天的尼泊尔,经过丝绸之路的南线来到城外。在洛阳城外的东郊建了中国第一座寺庙。因为有白马驮经,便取名为。现在的白马寺仍然保存了中国古代印度寺庙中最重要的特色。
寺庙是供奉释迦牟尼舍利的地方,所以寺庙的中心建筑就是塔。因为是供奉佛祖释迦牟尼舍利的塔,所以叫佛塔。白马寺大门一进去就是中心庙塔,没有其他东西。
佛教在中国经历了一个被中国人民融会贯通、消化并注入中国本土文化的过程,慢慢变成了中国式的佛教,即汉化佛教,也叫汉传佛教。使得以佛塔为中心的寺院,简化成以偶像崇拜为代表的,庙堂建筑为中心的寺庙格局。我们中国的寺庙从大门一直到最后的佛堂一共有七进,我们称之为七堂。七堂代表三门、金刚殿、大雄宝殿(分左、中、右)、经堂、律堂、藏经楼,在两边有寥房(是僧侣居住的地方)。
第一进是三门,三门是一组建筑,在山门的对面往往有一组照壁。照壁的学名叫做萧墙,是做为风水当中的“罩”,不使这个建筑群里的福气、财气外露,所以叫
“罩”。也保持整个建筑群的封闭,起遮挡的作用。后来发展到门里要有影壁,门外要有照壁,门两边还有八字墙,形成寺庙门前的院落,尽管这个院落是公共的,但它也是寺庙的一个特点。
三门,也叫“山门”。因为过去修行都是在山上,因为山顶是离神灵最近的地方,也是人迹罕至的地方,最利于清修。所以自古以来大多寺庙修建在山上。门开了三个洞,所以又叫“三门”。中间的门叫空门,进了空门表示进入了佛国世界中。左门叫无作,右门叫无相,表示世界万物其实都是人们的感觉,而不是客观存在的。既
“色既是空,空既是色”。
山门内,就是金刚殿。两则龛中各塑一尊执金刚杵护持佛法的天神,名叫金刚力士。据《大宝积经》说,金刚力士原为法意太子,他皈依佛法后,成为佛的五百名随从侍卫的首领,因为他普闻一切诸佛秘要秘迹之事,又称密迹金刚。中国早期佛教的金刚力士只有一位,为了符合中国人讲对称的习惯,后来添上一位,成了两位。他们上身赤裸,手持宝杵横眉瞪眼,怒气满面,象两位忠于职守的卫兵,护卫着宝光寺山门。左边一位,正张口发梵语开头的“啊”音;右边一位,正闭唇发梵语结尾的“哈”首。在《封神演义》中,为使二位金刚进一步汉化,就说他们是哼、哈二将郑伦、陈奇死后所封的神,并把“啊”、“哈”二音转变为汉语中富于感情色彩的“哈”、“哼”二音了。
第三进是天王殿。“天王”是叠音字,天就是王,王就是天。按《婆沙论》记载“四天王身长百丈”。
佛教认为,一切有情众生,都处在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二十八天”之中,欲界是三界中最低的一界,包括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等六天。四天王天在宇宙中心须弥山的山腰,那里有一座建陀罗山,山有四峰,四天王及其随从分住其上。四天王的任务是“各护一天下”,即掌握须弥四方人类社会的东胜身、南瞻部、西牛货、北俱卢四大部洲的山河、森林、地方,所以又称为“护世四天王”。
四天王的形象,在各个时代,各地寺庙所塑的不完全一致。现在宝光寺所塑四天王形象为:东方持国天王,白脸,抱碧玉琵琶,弹琵琶调弦,职调;南方增长天王,青脸,持青光宝剑,舞剑生风,职风;西方广目天王,红脸,握混元珠伞,撑伞避雨,职雨;北方多闻天王,黄脸,托黄金宝塔,塔镇妖魔,使其归顺,职顺。因此,在科技落后,靠天吃饭的封建社会里,人们祈求“护世四天王“保护世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天王相当于佛祖最重要的四位侍卫军军长,即军级干部。
天王殿是六位男生的集体宿舍。正中一龛塑的是弥勒佛,据《弥勒上生经》、《弥勒下生经》等佛经记载,弥勒生于南天竺婆罗门家庭,后来成为释迦牟尼的弟子。他先于释迦入来,上升兜率天内庭。准确的讲,应是布袋和尚的形象。布袋和尚名契此,又号长汀子,五代梁时明州奉化(今属浙江)人,住奉化岳林寺。传说他常以杖挑一布袋入市,见物即乞,出语无定,寝卧随处,形如疯癫。他临死端坐于岳林寺磐石上,有《辞世偈》说:“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不自识”。世人遂以他为弥勒佛化身,称为大肚弥勒,并为他造像供奉于寺庙。
为什么要把大肚弥勒安置在前殿呢?因为,人们一进寺院,首先见到横眉怒目、凶神恶煞的二金刚和四天王,给人们的心理造成紧张感觉,为了缓解气氛,特派他作“礼宾官”,在这里迎侯客人。他手持念珠,翘翘脚而坐,胸腹袒露,笑容满面,好象一位礼宾官在迎候贵客,给人以和蔼亲切之感。曾有诗咏道:“宝光照我凡心朗,弥勒迎人笑口开”。
弥勒的背后是韦驮,传说姓韦名琨,又称韦天将军,南方增长天*神将之一,居四大天王所统三十二神将之首。佛教说他生知聪慧,早离欲尘,立下宏愿,要终生护持佛法。自唐代他示现人间以来,佛寺多塑其像。
大雄宝殿为全寺的主殿,大雄,梵语摩诃毗罗的意译,即像大力士一样,一切无畏。古印度佛教徒用来作为释迦牟尼的尊称。大雄宝殿,即主要供奉释迦牟尼佛的大殿,殿前檐口下,挂着“南无释迦牟尼佛”的白地兰色横匾,传为济公和尚所书。台基下,安放了一座造型精巧、焚化纸钱的大铁鼎。有时挂一副楹联:“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联语颇富佛教哲理,具有辩证观点。殿内宽敞宏阔,蒲团整齐,供具精美,钟、鼓、鱼、罄等法器均按
佛教仪规陈列,四时香烟缭绕,幢幡飘佛,是寺僧早晚上殿
礼佛和日常做法会的庄严圣地。
殿中,供奉着释迦牟尼的诞生像或成道像或说法像。
诞生像作儿童状,全身裸体,左手指天,右手指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宁波市中小学第六届“书香伴我行”学生征文获奖名单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宁波市中小学第六届“书香伴我行”学生征文获奖名单
文档格式:XLS|
浏览次数:37|
上传日期: 02:16:25|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宁波市中小学第六届“书香伴我行”学生征文获奖名单
官方公共微信宁波市教育局关于公布2009年度宁波市中小学教师多媒体教育软件暨学生电脑制作评比活动获奖名单的通知
甬教电〔号
作者:宁波教科网&&来源:宁波教科网&&发布机构:宁波教育局&&点击数:17921&&更新时间:&&16:48:24
保护视力色:
&&&&&&&& &&&&&&&&
&&&&&&&&&【字体:
各县(市)区教育局,大榭开发区文教卫生局,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宁波国家高新区社会事务管理局,各直属学校:
&&&&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推动我市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根据宁波市教育局《关于开展2009年度宁波市中小学电脑制作评选活动的通知》(甬教电〔2009〕44号)精神,市教育局组织了2009年教师自制多媒体教育软件暨中小学生电脑作品评比活动。在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初评、推荐的基础上,共收到教师自制多媒体教育软件216件,学生电脑作品369件,经我局组织专家认真评选后,共评选出教师自制多媒体教育软件一等奖17名、二等奖28名、三等奖45名;中小学学生各组别一等奖共29名,二等奖共49名,三等奖共73名。现将获奖名单予以公布(见附件)。
&附件:1宁波市2009年教师自制多媒体教育软件评比活动获奖名单
&&&&& 2.宁波市2009年学生电脑作品获奖名单
&&&&&&&&&&&&&&&&&&&&&&&&&&&&&&&&&&&&&&&&& 二○○九年十二月十六日
宁波市2009年教师自制多媒体教育软件评比活动获奖名单
小学组多媒体课件
和立体图形做朋友
鄞州集士港中心小学
MAC地址网络登记管理软件
宁波市东海实验学校
奉化尚田镇中心小学
茶中知真味
宁波市国家高新区老庙小学
大榭开发区第二小学
富饶的西沙群岛
镇海区骆驼中心学校
植物的花与果实
鄞州区东湖小学
旋转与平移
鄞州区中河街道东裕小学
江东实验小学
小数的初步认识
鄞州区钟公庙中心小学
鄞州区姜山镇茅山小学
油菜花开了
鄞州区姜山镇茅山小学
长方体的认识
江东中心小学
小壁虎借尾巴
金哲维 杨鸿华
江东区戎徐小学
江东区曙光小学
江东实验小学
北仑区新\小学
风儿吹呀吹
镇海区实验小学
松鼠的尾巴
象山县丹城第二小学
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
镇海区骆驼中心学校
小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测试系统
北仑区大\小学
西部大开发
万兰芬 潘伟锋
余姚市实验小学
镇海区骆驼中心学校
我们居住的家园――地球
慈溪市西门小学
小松鼠找花生
宁波市栎木小学
找规律(二)
鄞州区钟公庙中心小学
月亮的心愿
镇海区骆驼中心学校
安徒生童话城寻宝
宁波市栎木小学
春天里的发现
江东区幸福苑学校
鲁班和锯子的发明
北仑淮河小学
鄞州区古林镇礼嘉桥小学
王素军 霍旭文
镇海区蛟川中心学校
Happy birthday
象山县东陈乡中心小学
背跃式跳高
慈溪市城北小学
分数的意义
江东区黄鹂小学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象山县外国语学校
镇海区蛟川中心学校
我们的太阳系
慈溪市城区中心小学
余姚市实验小学
三角形的内角和
鄞州区邱隘镇中心小学
象山县东陈乡中心小学
慈溪市城区中心小学
三角形内角和
方叶挺 叶海峰
慈溪市第二实验小学
永生的眼睛
慈溪市西门小学
雪地里的小画家
宁波市孝闻街小学
在线抽签系统
江北区江花小学
鄞州区实验小学
鄞州区钟公庙中心小学
我是少年阿凡提
余姚市郑巷小学
小学组整合课例
鄞州区雅戈尔小学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鄞州区华泰小学
鄞州区华泰小学
西部大开发
鄞州区章水小学
数星星的孩子
鄞州区栎社小学
鄞州区钟公庙小学
中学组ScienceWord教案
圆的轴对称性
宁海深圳初中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宁海深圳初中
中学组多媒体课件
绘画知识--透视
多面体欧拉定理
马青青 郭璐文
鄞州区姜山镇实验中学
教育科研统计软件
江北区教育局教研室
示波器的使用
网上邮局―在Web上收发电子邮件
慈溪市文棋中学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宁波市东恩中学
不等式及其解集
宁波市第十五中学
动物的有性生殖(第一课时)
慈溪市胜山初级中学
鼠标与键盘
慈溪市逍林初级中学
心灵的关爱
宁波市翠柏中学
慈溪市崇寿初中
慈溪市逍林初级中学
课堂讨论交流软件
江北区庄桥中学
螺旋测微仪
宁波市荣安实验中学
《论语》选读
付刚、吴倩
镇海区仁爱中学
古诗词知识对抗赛
光与视觉复习
北仑联合实验中学
共振现象演示
宁波市荣安实验中学
中职组ScienceWord教案
正弦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中职组多媒体课件
相贯线的画法
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静物的配置
象山县滨海学校
FLASH基本动画
镇海职教中心
复合固定循环――G71G70指令
镇海职教中心
鄞州职教中心
JobHunting
镇海职教中心
鄞州职教中心
宁波市外事学校
接触法制硫酸
余姚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
宁波市2009年中小学生电脑作品获奖名单
小学组电脑绘画
北仑区绍成小学
海底高速公路
北仑区华山小学
小马虎豆豆
奉化市岳林中心小学
江北中心小学
小猴的发明
宁波大榭开发区第一小学
可爱的小馋猪
宁波市实验小学
江北区第二实验小学
江北区第二实验小学
北仑区淮河小学
江北区庄桥中心小学
给太阳洗澡
奉化市岳林中心小学
江北区第二实验小学
宁海桥头胡中心小学
象山县外国语学校
江北中心小学
端午龙舟赛
江北区庄桥中心小学
奉化尚田镇中心小学
松鼠尾巴上的风铃
奉化市岳林中心小学
电脑编辑地球
象山县实验小学
我和海豚做朋友
镇海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
地球在哭泣
北仑区实验小学
江北区第二实验小学
鄞州区东南小学
快乐的童年
奉化尚田镇中心小学
东钱湖中心小学
垃圾桶的诉说
鄞州区东南小学
小学组电脑动画
梦想实现后
顾迎松& 沈思慧
镇海骆驼中心学校
文明在我心中
袁哲成、肖& 园
江东区幸福苑实验学校
快乐小边检
北仑区淮河小学
熊猫欢欢找快乐
何昕晟& 陈& 颖
镇海骆驼中心学校
北仑区淮河小学
我们需要更多关爱
周& 涵、毛博S
江东区幸福苑实验学校
江东区戎徐小学
北仑区淮河小学
数字与果子
蒋凌云、吕贝宁
奉化锦溪小学
子鼠丑牛之谜
北仑区淮河小学
骄傲的小牛
镇海骆驼中心学校
奇妙的旅行家
江& 瑶、 徐丹瑶
鄞州区钟公庙中心小学
小学组网页
我的读书生活
宁波市栎木小学
中国传统节日
王& 溥、周晔敏
宁海长街小学
北仑区华山小学
我爱2010上海世博会
江东区江东实验小学
小不点探宁波帮
镇海区中心学校
镇海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
小学组电子报刊
科技小制作
镇海蛟川中心学校
一路玩来是长大
宁波市实验小学
只为那片绿
黄昕阳 梁安琪
镇海骆驼中心学校
江东区戎徐小学
校园协奏曲
江东区中山东路小学
任& 杰、林宇迪
象山县实验小学
赖晨露、练& 娜
象山县实验小学
江东中心小学华光校区
生命教育报
刘君姿、傅靖荥
北仑区绍成小学
宁波小导游报
岑含远、干筱妤
江东区白鹤小学
宁海旅游周刊
宁海黄坛镇中心小学
世界科学未解之迷
鄞州区横溪镇中心小学
星空下的约定
宁波市实验小学
林& 鹏、邬志强
宁海黄坛镇中心小学
宁波市海曙中心小学
树― ―生之源
象山县外国语学校&
今年的六一
曹嘉欣、李霖溪
鄞州区东南小学
环保电子报
陈轼铭、汪家明
宁波国家高新区梅墟中心小学
初中组电脑绘画
江东区春晓中学
不要把我锁住
鄞州区田莘耕中学
宁海县跃龙教育集团跃龙中学
宁波市翠柏中学
历史的泪水
鄞州区高桥镇望春初级中学
保护水资源
北仑区长江中学
慈溪市崇寿初中
慈溪市崇寿初中
喜迎建国60周年
慈溪市金山初级中学
初中组电脑动画
新编猫和老鼠
王嘉吉、陈明宇
宁波市东海实验学校
北仑区长江中学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鄞州区龙观乡中心学校
寓言故事-公鸡与鸭子
宁波市东海实验学校
王浩扬、万荣宁
鄞州区田莘耕中学
鄞州田莘耕中学&
寻找幸福的小熊
江北区庄桥中学
象山县茅洋学校
宁波外国语学校
江东区四眼\中学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
初中组网页
中国茶文化
慈溪掌起初中
镇海仁爱中学
我,机器人
镇海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
宁波市李兴贵中学
中国大熊猫
鲁怿琛、叶& 锋
慈溪掌起初中
中国传统节日
象山县茅洋学校
余姚市实验学校
朱逸楠、章靖铭
宁波外国语学校
奉化锦屏中学
宁波市李兴贵中学
马晓雨、方千卉
宁波外国语学校
初中组电子报刊
我们的故事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
金佳妮、朱赞蓉
慈溪实验中学
慈溪掌起初中
宋& 淼、徐晨
慈溪实验中学
爱在康乃馨
北仑区长江中学
慈溪市崇寿初中
季风―五月天
宁海潘天寿中学
廖梦湘、单思奇
奉化溪口中学
奉化实验中学
王珍儿、赵& 晨
奉化市大堰镇初中
杨怡然、吕静静
宁海岔路镇初级中学
忻& 莉、何嘉颖
鄞州区雅戈尔中学
校园生活诗歌集
薛甜甜、沈雯雯
宁海大佳何中学
鄞州区田莘耕中学
成长―属于我们的那片天空
慈溪市范市中学
奉化市溪口中学
陈& 春、周& 也
象山县丹城二中
高中组电脑艺术设计
请不要让地球从我们手中流走
宁波市第三中学
高中组电脑动画
洪& 磊、叶军辉
宁波市第三中学
慈溪市实验高中
高中组网页
悠悠古典 漫漫文学
中职组电脑艺术设计
镇海职教中心
《绿源》书籍装帧
宁波市第二技工职业学校&
慈溪市行知中等职业学校
私爱―精致生活
余姚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
资源还剩多少
余姚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
浪漫卫生间
余姚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
启路文具& VI设计
宁波市第二技工职业学校&
木头桌下的春天
余姚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
得力文具包装设计
余姚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
宁波第二技师学院VI设计
余姚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
余姚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
环保公益海报
余姚市职业技术学校
中职组电脑动画
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墙壁上的那道线
北仑职业高级中学
戎露萍、赵一蔓
慈溪市行知中等职业学校
枯叶蝶和凤蝶
宁波市第二技工职业学校&
为了我们的明天
余姚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
难忘大地震
张& 鑫、陈林杰
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慈溪市行知中等职业学校
点滴显文明
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走过的岁月
余姚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
天下父母心
余姚市职业技术学校
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中职组程序设计&
余姚市职业技术学校
“运指如飞”打字系统
张海军、奚敏觉
象山县职业高级中学
中职组网页
走进宁海-宁海介绍
宁海职教中心
班级管理系统
余姚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
主题词:教育& 教师& 学生& 表彰& 通知
&&&相关文章
&&&[70]&&&[76]&&&[74]&&&[76]
&|&&| &|&&|&&|&&|&&|& |
&&&&宁波市教育局主办&宁波市学校装备管理与电化教育中心承办
All Right Reserved.&&
最佳使用效果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7.0及以上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地区和学校有些乱,请大家仔细找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地区和学校有些乱,请大家仔细找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9|
上传日期: 07:49:26|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地区和学校有些乱,请大家仔细找
官方公共微信&&&&&&&&&&&&&&&&&&&&&&&&&&&豁然廊&&&&&&&&&&&&&&&&&&&&&&&&&&&闻雪思
&&&&&&&&&&&&&&&&&&&&&&&&&&遁入空门
&&& 空门,有人说是释门、法门,有人说是玄门、谛门,也有人说是山门、庙门,还有人说就是佛教或佛寺,我说是佛教之门。&&& 古诗云:“莫向空门悲物理,吾世从来多沧桑。”古诗亦云:“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我喜爱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天下名山僧占多,但凡崇山峻岭,总见殿宇巍峨,山门敞立。我几乎是逢庙必进,见佛均敬。&&& 我敬佛,尊佛,礼佛,有时也拜拜佛,但却说不上信佛,也说不上不信佛。因为我对于佛教,其实并未能领悟其道义奥妙。&&& 我常常悄悄地遁入空门,悄悄地巡视瞻仰,悄悄地顶礼膜拜,悄悄地退出禅境,悄悄地重返红尘。&&& 阿弥陀佛。不是企图削发出家,不是向往晨钟暮鼓,不是羡慕木鱼青灯,也不是前去祈福消厄,我只是喜欢空门里的清净淡泊,尊重空门里的神圣庄严。&&& 唐朝和尚神秀偈云:“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六祖慧能应偈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从此使佛教禅宗有了渐悟与顿悟之分。&&& 常到空门走,免不了有所感应。说不清究竟是渐悟,还是顿悟,只是有时忽觉豁然而已,似乎明了。遂记于斯,自以为廊。
&&&&&&&&&&&&&&&&&&&&&&&&&&&&哼哈二将
&&& 哼者,鼻子发声也。哈者,张口呼气,笑声也。哼哈连用,总让人想起生活中谄媚哈腰,唯唯诺诺的小人,或是权力者手下趋炎附势、狼狈为奸的走卒。&&& 山门殿里的哼哈二将,却是一对手持金刚杵守护佛法的金刚力士。他俩头戴盔冕,足踏宝靴,裸露上身,高大雄壮,分立在山门两侧。一个怒颜张口,一个忿颜闭唇,均瞪眼鼓鼻,面目狰狞,神情凶猛,威风凛凛。两位门神的区别标志就在这张口闭唇之间,张口者为哈将,闭唇者为哼将。&&& 金刚是梵文Vajra的意译,有“金中最刚”之意,在佛教中是坚固、锐利、不灭的象征。据印度《大宝积经》记载,金刚力士本来只有一位,即二十诸天之一的密迹金刚。密迹金刚是出身显赫的太子,皈依佛门后,一分为二,分化为两个金刚力士,专门把守山门,被称为“哼哈二将。”但在中国佛教中,哼哈二将却成了商周时期郑伦、陈奇两将军的化身,姜子牙封神时,敕封他俩镇守山门。传说哼将能鼻哼白光,逢敌勾魂夺魄;哈将能嘴哈黄气,遇者魂飞魄散。&&& 一呼一吸,竟就能让一个生命消逝,我不由感到恐惧和震撼。在佩服哼哈二将神通广大的同时,也想起佛祖释迦牟尼对其弟子的名言:“生命在呼吸之间。”生与死,似乎不过瞬间的转化。&&& 生命真是何其短暂与珍贵。人啊,珍惜自己的生命吧。
&&&&&&&&&&&&&&&&&&&&&&&&&&&&四大天王
&&& 佛殿里常见四大天王,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多罗吒、南方增长天王毗琉璃、西方广目天王留博叉、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 佛教认为,世界以须弥山为中心,四周是大海。海的四面各有一洲,即东方的东胜神洲,南方的南赡部洲,西方的西牛贺洲,北方的北俱卢洲。四大天王各率本部天兵神将,守护世界的四方天下。现在我们知道,这种划分是不科学的。现代科学证实,人类居住的世界是个球体,地球表面积的约71%是海洋。科学家将世界划分为四大洋与七大洲: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七大洲分别是欧洲、亚洲、非洲、澳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南极洲。&&& 令人感兴趣的并不是佛教关于世界的划分,而是这种划分藉以蕴藏的象征和意义。东方持国天王,梵文Dhritarastra,持是保持,国是国家。他白肤甲胄,手持琵琶,是主乐神,因能保护国土,维护社会和谐而得名。南方增长天王,梵文Vidradhaka,意为增长善根。他青肤甲胄,手握宝剑,因能惩恶扬善,使人增长善根而得名。西方广目天王,梵文Virapaksa,意为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他红肤甲胄,手缠赤龙,以善于观察,令邪归正而名。北方多闻天王,梵文Vaisramana,意为以福德闻于四方。他绿肤甲胄,右手持宝伞,左手握神鼠,是古印度的财神,因善听民情,福德广聚而得名。&&& 是的,维护国家安宁,的确需要社会和谐、惩恶扬善、弘扬正气、造福人民。在佛教里,四大天王是靠武力降魔伏怪的。让我惊异的是,佛法东渐后,四大天王用以克敌制胜的兵器在中国佛教徒眼中竟然变成了掌控自然的法宝: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剑,象征司风;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象征司调;北方多闻天王手持伞,象征司雨;西方广目天王手持龙蛇,象征司顺;组合起来就是风、调、雨、顺。四大天王因此成为如意吉祥的精神寄托。&&& 真是聪明。风调雨顺,在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国度里,几乎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和祈求。善良的佛教徒啊,那些批评你们迷信的人,如果知道你们烧香供奉的目的,还会如是说吗?
&&&&&&&&&&&&&&&&&&&&&&&&&&&&弥勒佛
&&& 弥勒佛是佛殿中最为人们熟悉和喜爱的形象。一进山门,便可瞧见他光头、袒胸、露腹,双耳垂肩,胖大身躯,倚坐于佛龛上,穿着袈裟,手持念珠,满面笑容,乐呵呵地迎对任何一位进殿之客,无论男女老幼,无论尊卑贵贱,众生平等。与弥勒佛同样引人瞩目并广受欢迎的是他身边悬挂的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其实,在佛教里,弥勒还不是佛,只是一尊菩萨。《阿弥陀经疏》说:“或言弥勒,此言慈氏。由彼多修慈心,多入慈定,故言慈氏,修慈最胜,名无能胜。”弥勒生于南天竺婆罗门家,与释迦牟尼是同时代人,追随释迦出家,成为佛弟子,并在释迦涅槃之前圆寂,成为菩萨,于兜率天兜率宫内院演说佛法。但弥勒菩萨前程远大,据《中阿含经》记载:“佛告诸比丘,未来久远人寿八万岁时,当有佛,名弥勒如来。”《增一阿含经》亦曰:“弥勒菩萨经三十劫应当作佛,至真,等正觉。”也就是说,弥勒未来会成佛。届时释迦牟尼佛将会涅槃,弥勒佛将接替释迦牟尼佛主管宇宙。而且,弥勒的本来面目也并非今貌,而是一位身着菩萨装,头戴天冠,显得十分庄严凝重的男性形象。&&& 弥勒形象世俗化是中国特色佛教文化的产物,源自五代。当时,浙江奉化一带有一个胖和尚,用禅杖肩挑布袋行走,笑容可掬,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化缘所得均纳入布袋,亦常将布袋之物布施众人,人故称其布袋和尚。布袋和尚于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三月三日圆寂于奉化岳林寺,留有辞世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世人始奉信为弥勒转世。北宋元符元年(公元1098年),宋哲宗皇帝赐号布袋和尚为“定应大师”。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岳林寺依照布袋和尚容貌塑弥勒菩萨像于寺内。这尊宽容、仁慈、智慧、快乐的佛像广受欢迎,深入人心,更为华夏众僧俗接受,遂成为具中国特色的弥勒佛像,广布神州佛寺庙宇供奉。&&& 中国自东晋以来,就盛行弥勒净土信仰。唐玄奘等一代高僧曾以往生兜率宫听弥勒说法为临终之大愿。著名诗人白居易是个弥勒信徒,晚年诗中也说:“吾学空门非学仙,恐君说吾是虚传。海山不是吾归处,归即应归兜率天。”普通民众并不十分关心未来的事情,民间传说,摸摸弥勒头,万事不用愁。摸摸弥勒手,浪漫爱情有。摸摸弥勒耳,长寿百病解。摸摸弥勒鼻,好运连绵齐。摸摸弥勒肚,财源有门路。摸摸弥勒脚,消灾消难了。人们都愿意沾沾弥勒佛的灵气。观天下寺庙,弥勒佛像前的香火并不算得旺盛,但那大肚子却往往光可鉴人。这种状况引起了各佛家的注意,因此,弥勒佛像前往往悬挂一些饱含哲理、寓意深远的楹联,启迪众生领悟。如:&&& “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宽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用何物供养;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请问这头陀得意处,是什么来由?”(福州鼓山涌泉寺)&&& “笑呵呵坐山门外,觑看去的去来的来,皱眼愁眉,都是他自寻烦恼;坦荡荡的布袋中,无论空不空有不有,含脯鼓腹,好同我共乐升平。”(福州鼓山涌泉寺)&&& “手上只有一金元,你也求他也求,未知给谁是好;心中尚无半点事,朝来拜夕来拜,究竟为何理由。”(福州鼓山涌泉寺)&&& “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四川峨嵋山灵岩寺)&&& “终日解其颐,笑世事纷纭,会无了局;经年袒乃腹,看胸怀洒落,却是上乘。”(杭州千佛禅院)&&& “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进笑出,笑自己原无知无识;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来观去,观他人总有高有低。”(四川乐山凌云寺)&&& “你眉头着什么急,但能守份安贫,便将得和气一团,常向众人开口笑;我肚皮这样肥大,总不愁吃忧穿,只因可包罗万象,自然百事放心宽。”(四川成都新都宝光寺)&&& “大肚皮,千人共见,何所有,何所不有;开口笑,几时休息,无一言,无一不言。”(台湾江喜祗园笑佛殿)
&&&&&&&&&&&&&&&&&&&&&&&&&&&韦陀菩萨
&&& 韦陀是佛寺护法的菩萨,梵名Veda。其形象是头戴凤翅兜鍪盔,足穿乌云皂履,身披黄锁子甲,手持伏魔金刚杵,满脸严肃,威风凛凛地守护着伽蓝(即道场)的武将。&&& 韦陀是佛教中的神行太保,以善走如飞著称。在中国,韦陀一般均供奉于天王殿弥勒佛的背后,面对大雄宝殿。据说,韦陀菩萨手中的金刚杵重达八万四千斤,而且有一定的讲究。如果韦陀菩萨双手合掌捧杵,即表示欢迎,四方游僧到此均可获接待;如果韦陀菩萨握杵拄地,便是示意本佛寺不接受外来僧侣,不能招待云游和尚。&&& 佛教是主张色空的,但在中国民间,严肃的韦陀却有着一段浪漫的传说。韦陀原是一位青年园丁,每天为花浇水除草,花神爱上了这位勤劳的小伙子,两人相恋。玉帝得悉后大发雷霆,将花神贬为昙花,将园丁韦陀送去灵山出家。韦陀潜心习佛,渐渐忘了花神,修得正果。但千百年过去了,昙花却始终痴心不改,她知道韦陀每年春暮夏初之夜都要下山为佛祖采集朝露,就选择那个时分开花,释放全部美丽,希望韦陀能看她一眼,记忆起曾经真挚的爱情。&&& 我每次踏入佛寺,都要转到弥勒佛背后看看韦陀菩萨。佛经云韦陀“童真梵行,不受天欲。”我不是观察菩萨持杵的方向,也猜不透韦陀倒底能不能回忆起昙花,只是转眸之间,热情快乐的弥勒和铁面无私的韦陀所形成鲜明的对比,总让我想起一句话:“宽以待人,严于律己。”&&& 南无普眼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观音菩萨
&&& 观音菩萨也是佛教中最为中国百姓熟悉和喜爱的形象,是慈悲、智慧和救苦救难的象征。曾有段时间,人们遇到危险、困难和痛苦时,往往会呼念观音菩萨,企求得到帮助和解脱。观音信仰在神州曾一度普及,达到“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之境。&&& 观音是位菩萨。然而据《大悲心陀罗尼经》载,观音在过去无量劫中早已成佛,名为正法明如来,具有无边的法力。《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也说观音本是正法明如来佛,释迦牟尼曾是其弟子。释迦牟尼佛承认:“我於彼时为彼佛下作苦行弟子,蒙其教化,今得成佛。”不仅如此,观音最终还将继承阿弥陀佛的位置,成为西天佛界三圣之一。但由于看到众生苦难,观音发大慈大悲,愿行菩萨道救度众生,方成佛果。在《法华经普门品》中,观音承诺:“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佛教从印度初传中国时,观音菩萨呈现男相,《华严经》描述其为“勇猛丈夫观自在”。唐以后,民间传说观音化身妙善公主,由于女性慈爱温柔的品德更符合观音平等无私的大慈悲精神,因此,女性观音菩萨便流行开来。观音菩萨被塑造为极其美丽、端庄、慈祥的中年女性,体态丰腴,常持杨柳枝净瓶,端坐莲花座之上。《西游记》第八回中有一段关于观音形象的经典描写:“理圆四德,智满金身。缨络垂珠翠,香环结宝明。乌云巧迭盘龙髻,绣带轻飘彩凤翎。碧玉纽,素罗袍,祥光笼罩;锦绒裙,金丝索,瑞气遮迎。眉如小月,眼似双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净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杨岁岁青。解八难,度群生,大慈悯。故镇太山,居南海,救苦寻声,万称万应,千圣千灵。兰心欣紫竹,蕙性爱香藤。他是落伽山上慈悲主,潮音洞里活观音。”由于观音菩萨具有普度众生的广大慈悲和救苦救难的无边愿力,她的身份和形象可以随心所欲、千幻万化。《观无量寿经》说观音菩萨呈紫金色,头上有圆光明,身相几乎和佛等同。《大悲心陀罗尼经》说观音菩萨具千手千眼,千手遍护众生,千眼遍观世间。《楞严经》说观音菩萨有三十二种化身,《法华经》说观音菩萨有三十三化身。在汉化的中国佛教里,三十三观音不断演变,最终分别为:杨枝观音、龙头观音、持经观音、圆光观音、游戏观音、白衣观音、莲卧观音、泷见观音、施药观音、鱼篮观音、德王观音、水月观音、一叶观音、青颈观音、威德观音、延命观音、六时观音、众宝观音、岩户观音、能静观音、阿耨观音、叶衣观音、琉璃观音、蛤蜊观音、普慈观音、合掌观音、一如观音、不二观音、持莲观音、洒水观音、多罗尊观音、阿摩提观音和马郎妇观音。观音的道场本在南印度的普陀洛迦山,梵文Potalaka,意为光明山。中国的佛众将其搬到了浙江南海边舟山群岛的两座岛屿,分别命名为普陀山和洛迦山。但观音并非固定住在普陀,而是“无刹不现身”。哪里有虔诚的观音信仰,那里就是观音道场,观音菩萨是无所住且无所不在的。&&& 在中国民间传说中,观音菩萨法力无边,可随类应现、处处化身、救苦救难、无求不应。有关观音显灵的神迹故事广泛流传、不胜枚举。我印象最深的有这一则:一个人遇到困难,于是到庙里参拜观音菩萨。他正虔诚祈祷时,另一人也进来,对着菩萨就拜。他抬眼一看,进来这个人正是观音菩萨,不禁大为诧异,于是就问:“菩萨,你为什么拜自己?”观音菩萨笑道:“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自己。”&&& 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音菩萨保佑。
&&&&&&&&&&&&&&&&&&&&&&&&&&&&十八罗汉
&&& 罗汉,梵文Arhat,也称阿罗汉,是释迦牟尼佛的得法弟子。凡成为罗汉者,皆身心六根清净,断绝无明烦恼,脱离了生死轮回,达到涅槃境界,可以接受天地人间供养。在佛界中,罗汉的地位仅次于佛与菩萨。其与佛和菩萨的根本区别在于“觉”。觉即觉悟,分三类:第一、自己觉悟,叫自觉;第二、能够帮助他人觉悟,叫觉他;第三、是圆满的觉悟。罗汉达到第一层,即自觉;菩萨达到第二层,既能自觉,也能觉他。只有佛功德圆满,涵盖了自觉、觉他和圆满的觉悟,境界最高。&&& 罗汉在西天很多,佛经上有名有姓者达五百位,称五百罗汉。这五百罗汉常随佛祖教化,佛祖涅槃后结集佛教经典,传播佛法,造福众生。中国有些寺庙塑有五百罗汉像,但大多寺庙仅塑十八罗汉像供奉,因此一般信众也仅知哓十八罗汉。十八罗汉分别为:坐鹿罗汉、欢喜罗汉、举钵罗汉、托塔罗汉、静坐罗汉、过江罗汉、骑象罗汉、笑狮罗汉、开心罗汉、探手罗汉、沉思罗汉、挖耳罗汉、布袋罗汉、芭蕉罗汉、长眉罗汉、看门罗汉、降龙罗汉和伏虎罗汉。这十八罗汉均有梵音译名,如宾度罗跋罗堕阁(坐鹿罗汉)、迦诺迦伐蹉(欢喜罗汉)、诺迦跋哩陀(举钵罗汉)、苏频陀(托塔罗汉)、诺矩罗(静坐罗汉)、跋陀罗(过江罗汉)……等,而且大都胡貌梵相,形骨清奇古怪,姿态不拘,神情自若,超凡脱俗,随意坐卧,十分憨趣。每尊罗汉均各有不同寻常的离奇经历和非凡法力,如静坐罗汉力能鼎山,过江罗汉履海如蜻蜓点水,开心罗汉心中藏佛,降龙罗汉与伏虎罗汉均善于降魔伏怪。其中降龙罗汉曾下凡转世为济公,在神州显圣,普渡众生,深受中国百姓喜爱。&&& 十八罗汉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笑狮罗汉,梵名伐阇罗弗多罗,意思是金刚子。他有五种不死的福力,一生无病无痛,而且能言善辩,博学强记,通晓经书。但却常常静坐,独自勤修,端然不动,终日不语。有人问:“尊者,你为何不畅说妙法呢?”笑狮罗汉回答:“话说多了,不一定受到欢迎;尽管句句值千金,却往往令人反感。我在寂静中可得法乐,希望大家也能如此。”&&& 这就是自觉,罗汉的境界。
&&&&&&&&&&&&&&&&&&&&&&&&&&&&佛祖如来
&&& 佛祖如来,也就是释迦牟尼佛。&&& 佛陀世界有横三世佛与竖三世佛之分,并且有三身佛之说。佛教宣说,宇宙存在三个平行的世界,即东方净琉璃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和中央娑婆世界,这三个世界分别由药师佛、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主宰,这就是横三世佛。我们人类所居住的是中央娑婆世界,主尊是释迦牟尼佛。娑婆世界也存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阶段,也分别由三尊佛主持,即过去佛燃灯佛、未来佛弥勒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这就是竖三世佛。而释迦牟尼佛作为现在佛,在娑婆世界传法,为了适应不同的需要,会实现不同的形象,即法身佛毗卢遮那,报身佛卢舍那,应身佛释迦牟尼,这就是三身佛。毗卢遮那梵文 Vairocana,含有“光明遍照”的意思,有时又被译为“大日如来”。佛殿供奉的一般是释迦牟尼佛,也有将三身佛一起供奉的。这时法身佛毗卢遮那佛为中尊,左尊为报身佛卢舍那佛,右尊为应身佛释迦牟尼佛。其实,一佛具三身,三身皆一佛。中国百姓为图好记,称呼如来佛祖,指的就是中央娑婆世界的至尊、现在佛释迦牟尼及其三身。如来虽为佛陀通用,但在中国百姓心目中并无歧义,均指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本姓乔达摩,名悉达多,悉达多的意思是“目的达到的人”。释迦是其种族名,意思是能;牟尼包含有仁、儒、忍、寂等意思。释迦牟尼就是“能仁”、“能儒”,“能忍”、“能寂”,也就是“释迦族的圣人”之意。乔达摩·悉达多本是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他刚诞生人间,竟然就向四方行了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悉达多经修行觉悟,成为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豁然彻悟宇宙人生真理,创立了三界、三学、三法印、三皈依、四圣谛、五蕴、五戒、五乘教法、六根、六识、六道、八正道、十戒、十二因缘、十八界以及性空、空性、中道、缘起、无常、无我、因果、涅槃、轮回、菩提心、戒律、具足戒等佛学佛法理论与观念。其住世80载,说法49年,讲经三百余会,圆满了无上的福德和智慧,成就无量功德,可谓智慧无穷,佛法无边,佛德无限。在佛经、佛教及佛的传说中,释迦牟尼佛拥有无限广博的知智和神通,是世间最有智慧的神,能知道任何事情。在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释迦牟尼被称为如来佛祖,法力广大,曾自言能识周天之物,能知周天之事,刚一出场便化解了天庭大难。十万天兵天将都奈何不了的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却翻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如来佛祖翻掌一扑,五指就化出金木水火土五座连山,将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整整困压了五百年。就连相貌,释迦牟尼如来佛祖也极具智者的风范:面庞丰润,眉目修长,双耳垂肩,鼻直端正,嘴角微扬,蕴含笑意,圆肩宽胸,身躯魁伟,妙相庄严,气势肃穆,面目慈祥,雍容华贵,流露出对众生的关注和智慧的光芒。&&& 但是,有一部佛经里记载了一段故事。&&& 一个名叫瓦次果多的婆罗门问释迦摩尼佛:“庄严的释迦牟尼,世上是否有灵魂存在?”&&& 佛祖沉默不语。&&& “那么,世上是否没有灵魂存在?”&&& 佛祖还是沉默不语。&&&& &&& 事后,佛祖对其弟子阿难说明了他为什么不对瓦次果多的提问做任何回答的原因时说:如果回答说是有灵魂存在的话,这无疑要与其所一向倡导的无常论背道而驰;但是,如果回答说是没有灵魂存在的话,就将公然地否定轮回转生学说的合理性。因此,为了回避两个极端,佛祖保持沉默,采取中道路线。&&& 看来,佛学也有矛盾。成佛不容易,成了佛也不容易,佛有佛的难处。&&& 南无阿弥陀佛。
&&&&&&&&&&&&&&&&&&&&&&&&&&&&磬声悠扬
&&& 殿巍堂森,佛像庄严,烛光莹莹,香烟缭绕。一个个善男信女鱼贯而入,虔诚地顶礼、奉供、焚香、膜拜,祷告诉愿,祈求祝福,莫不恭恭敬敬,诚惶诚恐,礼仪礼拜。这时,坐在一旁的僧侣往往会轻轻敲击数下佛磬,殿堂中立即磬声清越,环宇悠扬,如颂禅心,如赞功德。&&& 经常,我合十瞻仰,面佛鞠躬,以示恭敬,殿堂中佛磬也会清脆地响起,磬声悠扬。&&& 有次,我对击磬的僧人说:“师父,过往游客,瞻仰禅境圣容,行旅匆匆,未曾预备香供,不好意思啊。”&&& 僧人含笑:“请您放下吧。”&&& 我有些愕然,不解地问:“我未曾携带香供,背上行囊都是旅行用品,如何放下?”&&& 僧人依然含笑:“请您带回吧。”&&& 磬声悠扬。我步出佛寺,面对青山白云,忽然豁然。我放下的是俗念,带回的是禅心。心净如镜,何虑尘埃。&&& 这关联到佛学的两个理念,提起与放下。提起是责任,是爱心,放下是俗念,是尘缘。佛教的智慧在于提起和放下之间,该提起时提起,该放下时放下。万缘放下,一念不生,方得自在。有个故事,两位和尚正欲涉水过河,看见一位姑娘在河边踯躅不敢向前,师兄毫不犹豫地背起姑娘徒步跨过小河,然后放下她,和师弟继续赶路。路上,师弟忍不住追问师兄:“师父教导我们男女授受不亲,你今天怎能背那姑娘过河呢?这样不是触犯戒律了吗?”师兄回头说:“师弟,那姑娘我早就放下了,你怎么还背着呢?”&&& 天高云淡,绿水潺潺,步履轻松。
&&&&&&&&&&&&&&&&&&&&&&&&&&&持戒与修禅
&&& 佛教提倡六度。度,梵文Pāramitā ,音译波罗蜜多,意译到彼岸,就是从烦恼的此岸度到觉悟的彼岸。六度就是六种到彼岸的方法,据说是菩萨之修行,一曰布施,二曰持戒,三曰忍辱,四曰精进,五曰禅定,六曰智慧。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是持戒。佛教戒定慧三学,因持戒而得定,因得定而开慧。持戒是手段,智慧是目的,禅定是枢纽。&&& 何为戒?戒就是戒律戒法,是佛教约束教徒的规章条约,由初学弟子到等觉菩萨都要求遵守。有约束在家善男信女的五戒和八戒,也有约束出家沙弥、沙弥尼的十戒,比丘的二百五十戒和比丘尼的三百四十八戒。&&& 《佛遗教经》云,释迦牟尼临涅槃时曾嘱咐道:“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大师。”波罗提木叉就是梵文戒律之音译。《大萨遮经》云:“一切功德助道之行。举要言之。以戒为本。持戒为始。”戒为无上菩提本,学佛不论修何法门,必须依佛戒,以持戒为本。如依佛戒,则不论参禅、念佛、讲经,无一不是佛法;若离佛戒,纵有多智,皆为魔事,纵参禅、念佛、讲经,亦与佛法相违,入于外道。持戒看像五花八门,似乎非常复杂,其实并不难履行。它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一言以蔽之,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修禅就不同。什么是禅?禅是梵语禅那的省称,指静思、静虑、默念。佛教认为,人生中的烦恼都是自己找的,通过静思静虑,参透人生,回归本真,使心灵变得博大、空灵、超然、恬淡、宁静、质朴、平常,恢复快乐与祥和,这就是修禅。在佛教中,禅有如来禅和祖师禅之分。如来禅以佛经为修行法门,通过经典的指导,进入禅的境界,故称如来禅。祖师禅是印度达摩祖师来中国所传,不设文字,祖祖相传,着重静虑冥想,依靠自悟自觉,达到禅的境界,故称祖师禅。在中国,禅与佛教几乎密不可分,与佛教有关的许多事物均可以禅表示,如寺院可称为禅院、禅林,有德行的和尚敬称禅师,佛堂经堂亦称禅堂,僧徒尼姑静修居所称为禅室或禅房,和尚睡觉或打坐的床称为禅床,有一佛教门派叫禅宗,还有禅机、禅杖……等。&&& 胡适曾说:“中国禅并不来自于印度的瑜珈或禅那,相反的,却是对瑜珈或禅那的一种革命。”修禅看似简单,实施起来并不容易,绝不是如枯木死灰一般,傻坐终日,发呆发楞。修禅需先有大疑,提起疑情,然后用心参究下去,追本溯源,直到豁然大悟,实现去恶从善、由痴而智的转变,从而以静治烦,心身愉悦。修禅悟道者对生活充满信心和情趣,观事察物随机应化,颇具幽默。如:有人问禅师:“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乎?”禅师曰:“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而禅宗六祖慧能更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这就是禅,禅者的态度,禅者的智慧。
&&&&&&&&&&&&&&&&&&&&&&&&&&&&众生皆佛
&&& 众者,多也。众生,是佛教用语,为梵文bahu-jana或 sattva 之意译,《长阿含经》:“尔时无有男女、尊卑、上下,亦无异名,众共生世故名众生。”众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众生特指普通人,广义众生泛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即一切生物。佛,梵文 Buddha,音译佛陀,简称佛,意译为觉者、知者、觉。佛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佛特指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广义的佛是佛教徒对修行圆满者的称呼,即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觉行圆满,三项俱全者即为佛。&&& 佛教在其学说中构建了三世六道的时空模式。所谓三世是指过去、现在、将来三个世界,每个世界又有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等六道之分,一切众生无一例外都在三世六道中轮回。其中阿修罗、人、天是善道,地狱、饿鬼、畜生是恶道。轮回到哪一道,转换成何种角色,取决于众生的业力。行善者升居善道,作恶者降生恶道。现在的人有可能是前世的饿鬼投胎,来世也有可能做牛做马,这叫因果报应。《妙法莲华经文句》云:“若言处处受生,故名众生者,此据业力五道流转也。”&&& 佛教的三世六道轮回学说似乎不可思议,但却贯穿着众生平等的合理思想。既然彼此可以互相转换,那么,人与动物就没有高下贵贱之分。生命的各物种都是平等的,一切生命都应该受到尊重、保护和善待。具体到修行实践中,佛教徒严格遵循不杀生的戒律,吃斋,放生,将杀生视为十恶不赦的第一条。《华严经》云:“杀生之罪,能令众生堕于地狱、畜生、饿鬼。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短命,二者多病。”佛教徒或许并不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没有生态平衡的意识,但这种关于敬畏生命、善待万物、众生平等的清规戒律,在客观上起到了保持生态平衡和保护自然环境的作用,丝毫不亚于一副灵丹妙药,祖传秘方。&&& 众生的涵盖极广,佛及菩萨亦含摄于众生之中。在《阿含经》中,佛陀自称“我今亦是人数”,意思是说佛与众生本来都是平等的,差别只在悟与不悟之间。草木禽兽等一切生物均可通过轮回转化为人类,人则通过修行开悟,得道,成天人师,成菩萨,成佛。纵然是恶魔,只要放下屠刀,修行从善,轮回转换,也可以成佛。佛者,觉也,简单地说,就是觉悟的人。释迦牟尼本是王子,芸芸众生之一,在菩提树下彻悟成佛。所以,《大般涅槃经》曰:“一切众生皆可成佛,”“以佛性等故,视众生无有差别。”&&& 这真是神奇。让人不由不得对佛教学说刮目相视,钦佩不已。佛教在宗教中比较特别,的确有些科学的精神实质。基督教从未教导信徒要成为上帝,伊斯兰教宣称安拉是唯一的真主,只有佛教告诉大家众生成佛,众生皆佛。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成不了上帝、真主的信徒,信仰努力的目标岂不迷惘?&&& 众生皆佛。善哉。
的其他文章:
操作中,请等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宁波奉化岳林中心小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