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教师资格证,我是应届生。天天在学校有课我昨天晚上去女生寝室在寝室就不想学了。买了资料也没看多少。怎么办呢?我报名

关于教师资格证认定:我是应届毕业生,但是因为学校催啊催,就找亲戚随便签了三方,实际上并没有就业。所_百度知道大学必读四篇文章,只给想改变的你_应届生招聘信息-爱微帮
&& &&& 大学必读四篇文章,只给想改变的你
相信点进来的小伙伴都是想好好审视自己,校会君为你找来的这四篇文章都是出自一人,鲍金勇老师。作为《原来大学可以这样读》的作者与本校辅导员,金勇老师帮助了不少同学摆脱困惑,找到自己的方向。相信他的这四篇文章一定能给你来带意想不到的收获。请根据自己的年级找到相应阅读区进行阅读。大一阅读区要学会闯入成长的“红灯区”可以今年上半年,一个数字一直冲视着我们的眼神,那就是“699”,这个数字总让人想起商场里很多物品的价格最后一个字都是“9”,反正这个数字总感觉那么的熟悉。这个数字是号称最惨烈的就业年的一个灰色数字,699,就是这个数字,它是中国教育这个大型国企今年生产的产品数量,有系列产品,博士、硕士、本科、专科.....产量诱人,但无奈遇到市场滞销。一方面,这个国企急于销售这批产品,以提高销售率,并采取分发各地甚至偏远山区的方法;一方面,产品本身定位不准,对价格要求较高……唉,我作为一个“终端销售员”,感受到了这些年大学生如何纠结于职业的。自从今年一些高校的本科招生陆续完成后,新生们就开始在了解自己的学校和专业了,学校的高年级师兄师姐也忙得不乐异乎,新生QQ群、学校BBS论坛、学校一日游等项目进行得如火如荼,这中间这帮新生会问到:·我的专业好不好学,有没有前景,就业如何?·如果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可以转吗,有什么条件?·奖学金怎么拿?·应该参加哪些社团,如何才能加入?·生活类的:宿舍生活、饮食、交通……(有些人会问能不能装空调。)总之,已经有新生再为未来谋划啦,而且各种指导接踵而至,再想象,新生入学后,狂风暴雨式的指导…...很多学校会在新生面前摆放很多优秀学子作为典型师范去激励他们,还组织校友专题报告会,参观企业,牛X教授见面会,将专业的前景宣扬的和神十一样……或许很多新生会听到“一定要好好学习,学习很重要”、“别只顾学习,要多参加活动”、“要早点做规划,定个目标去努力”……这一切也的确能冲击到新生,我自己当年也受到过这样的待遇,但一个学期后,热闹的一切平静后,慢慢回归到自己,很多人会反问自己,我做的这一切值吗?我似乎缺少思考而更多的是盲从?……这里讲一个已毕业学生的故事。我记得,2011年6月,一位食品专业女生都快临近毕业离校了还没有找到工作,她跑过来找我咨询,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内心痛苦的倾诉,我听完她简要地说了自己的四年以及自己努力的求职经历。后来,她还是让我帮帮她,看能够推荐一个工作。于是,我还是认真看了看她的简历。发现她的简历的确有些简单,我没看到求职意向,发现大学的一些经历很少,有:学生会的一年干事经历,有家乡电信公司的8天数据库数据的提取工作的实习,最后一个写上了自己大学的毕业论文实验经历。从头到尾,我也没看见介绍自己的学习成绩如何。如果,从这份简历来看,根本不知道她要去干什么,能干什么。我问问了她,你想做什么,她应了一句说可以做质检类的工作…….我马上在脑海里搜索了一下自己那几年积累的企业库,随后问他广州***公司你愿意去吗,如果愿意,我明天就帮你联系。她点了点头,但我还是让她晚上要重新做一份简历,然后再发给我,并给了一些做好简历的建议,其实这些在课上都讲过,不知道她是不是没有去听…….一个星期后,她去面试了,结果也比较理想,再离校的最后时刻,她拿到了Offer,也算是没有一毕业就失业。这里我作为推销员,算是成功了,成功地将她销售出去…….她的卖点也就在于她四年所学的专业,这让她让她基本能胜任质检的工作。看完这个故事,我不知道你有什么感受,如果四年后你想找到” 好工作,工资高一些……” (问很多毕业生,他们都这么说),那么这四年该怎么投资呢?如果用价钱来衡量好工作,你的职场价值一定和你能带来的价值有关联,那你能带来的价值和什么有关系呢?如果你想做和专业相关的技术,如果四年成绩很烂,动手能力也不强(平时实验都是别人的助手),那么你能带来多少价值?如果你想做管理,如果你四年连宿舍长、班委都没有做过,那么你如何和别人沟通,如何领导好别人?你能带来多少价值?如果你想做销售,如果平时很少和人交流,很少去说清楚一件事情的缘由,很少对一些问题进行做深入分析,很少能说服别人,那么你能使产品让人了解清楚吗?如果你…….真不太想多说如果。因为,如果就是没有实现的意思……这里我想到自己的大学,现在的我喜欢写文字,喜欢和人交流,助人,就连大暑假学生约我咨询我毫无犹豫回到办公室加班,我现在是辅导员,喜欢做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每天坚持在网上和学生互动……回归大学,我当年考大学,没有读到自己的专业,但后来来到大学发现当年的想法都很幼稚,因为对专业的了解只停留在社会的声音,也就是所谓的热门。作为农村出生的我来到大学,一切都很新鲜,班里的人大多来自城市,他们综合素质都比我好,所以无论选班委,参加学生会等都没有竞争力…..但对于成长和改变有迫切要求的我,还是选择了勇敢去试试,我还记得大一我至少去了门槛较低的社团(一般社团要求都没那么高),当时去的是记者社和精神文明督导队。一个是要经常做些采访,写写稿。这要求自己要主动和别人沟通,这要求自己静下心来组织文字,这对我现在的工作很有用,比如定期更新博客,帮助更多的学生,去年还获了全国大奖,而今还写成了一本书《原来大学可以这样读》。另一个是,要经常检查学生的出入证(当年我读大学学校管理很严,出入真的要佩戴证件的),尽管我个不大也很瘦(那只是当年),当时也不太自信,不过穿上制服,戴上“警帽”,那自信自然涌上全身,那时也算阅人无数(也就是检查)。那时还要到大型的晚会和活动维持秩序,保障安全,就算是小身板,但那种刚烈的神态挂在脸上,久而久之,也就变得坚强和勇敢些,回头想想,这对我后来形成的自信、果敢、自律……有很大的帮助。大一还干过好多事情,班里学习委员、做过绿地调查、参加志愿活动…….这一切都成为人生不可磨灭的记忆,也成了大学很好的开始。当我做了老师后,一个学英语专业的大一女生曾咨询过我,入学两个月后她觉得很不适应,甚至有了放弃的想法,她认为自己和班里其他同学在英语方面差距很大,还认为自己的综合素质也不如别人,加之自己在社团工作和学习之间没有平衡好,开始越来越怀疑自己,更加的自卑,甚至开始畏惧英语这个专业,老师布置的任务和作业完成得不好,学习效率越来越低,自己陷入了低谷。通过与她交谈才得知,她是从广东一个偏远农村来的,班里80%的学生都来自城市。于是我一下子明白了,18年的基础教育都不是一个档次,大家的见闻经历都相差很远,怎么可能没有差距呢?于是我问她,这样的差距你能接受吗?她似乎慢慢开始明白了,也坦然了许多。后来我又问她,你接下来该如何做呢?她很坚定地说道:“我要一步一步努力,让自己慢慢强大起来。”最后我就跟她说了一句话:“加油,不要小看自己。”这个女孩让我再一次想到我自己的大一,大学以前的生活是单调的,农村的背景和经历在很多方面是不及来自城市的同学,自己的世界很狭窄,到大学一切都显得那么新鲜和好奇,但这种好奇和兴趣并不能都可以满足,而且很多时候自己的不自信和退缩甚至自我否定会让实现离自己越来越远。当时的自己只是不顾结果如何,勇敢地去尝试了,因为陌生不熟悉的世界,如果自己不去踏入看看,那么自己就会永远不明不白!现在再来总结的话,我会聚焦到个人成长的话题上(工作几年后发现自己总会找找理论,好像显得自己很有学术涵养似的)。现代心理学认为,安全区、延展区和恐慌区是人类感知外部世界的三个阶段。一个人的成长(因为认知可以影响情感,再改变行为)要经历这三个阶段,我称之为一个人的成长要经历“绿灯区”(即舒适区)、“黄灯区”(延展区)再到“红灯区”(恐慌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安全区,就拿说话和演讲来说,有的人和宿舍的人说话很自如,这是他的绿灯区,这样他比较自如,但若站在整个班的同学面前讲话,他就会紧张难受,这就是他的黄灯区,若站在其它班或者更多人的面前,他就会恐惧,这是他的红灯区。如果有一天他敢站在整个班面前讲话,感受一下黄灯区,就算紧张到讲不下去,失败,但这次也是个好的开始,他下次一定会好一些。这就是进步,慢慢从绿灯区渗透到黄灯区,如果之后再黄灯区不那么紧张啦,那么他的绿灯区范围就扩大了,离之前的红灯区越来越近,总有一天会吞噬红灯区。这样以来,他就会形成新的三个区域,比如说现在的他站在其他班或者整个年级讲话都不紧张啦,这是新的绿灯区。但可能站在老师面前就会紧张,这是他新的黄灯区。要站在全校师生面前讲话会觉得恐慌,这是他的红灯区。若他坚持突破自己,新的红灯区迟早会被剿灭,这样他就不断地在改变和成长。以上的例子其实有我的影子。大学里有很多好玩的社团,有好多很酷的社会实践,有很多有意思的创新比赛,有无数的志愿者活动,有很多好玩的比赛和活动,也会有你可以去学习的老师,有你心仪的异性,还可以转专业,可以读第二学位,有很多好玩的选修课……..这一切都会有你的黄灯区和红灯区。你要做的就是进入你刚兴趣的区域,千万别太计较结果,别那么的功利,因为成长往往是个慢过程,有时候不易被自己感知。好比如果你要争个学生会主席去当,那么你就去努力和准备,做好过程,但失败和成功各半,如果你赢了,说明你有实力,也很适合,如果失败了,说实话也并非失败,因为你的能力和实力都有,但位置就那么一个。如果你一开始就很在乎这个结果,害怕失败,那么在努力的过程中要么努力了一半放弃了,要么没有全心投入……若这样,失败也固然符合常理。而且这样糟糕的是没有结果,而且成长也少了很多。所以,大学刚开始的大一,多去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情,多尝试,多实践,多试着突破自己。每个人的前18年都不一样,不要一味地羡慕别人而忽略甚至否定了自己。有的人钢琴九级,你要知道人家从6岁就开始练习了,有人说话演讲像播音员,你要知道人家初中开始就是广播站的站长,经历了6年的锻炼啦。有的人打篮球很厉害,大一就进了校队,你要知道人家小学就喜欢打篮球,初中就是校队主力了,篮球已经玩了八年了……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绿灯区、红灯区、红灯区。有的人的绿灯区就是自己的红灯区,这在职场也一样。我们每个人要做的就是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尽早突破绿灯区,侵占红灯区。再回到那个2011年毕业的那个食品专业毕业生,其实她大学里大多都龟缩在自己的绿灯区,大学里也算积极,就是顺利完成学校要求完成的那些。但就是这么一个四年的绿灯区安逸生活,就会导致后来的结局。从职业规划角度来讲,其实红灯区更多的是职场和社会要求的,为什么那么多应届生出去不太适应,因为他们开始触到自己的红灯区,如果他们能更早地突破自己的绿灯区,跨过黄灯区,进入红灯区,那么他们就离职场越来越近,那个699的数字就会没那么的让人恐惧,也顶多像个商场里经常标出来的价格——“19、69、199、589、699、999……”大学是人生投资最好的开始,一定要为梦想做点什么…….你的价格会不一样。大一到底要干什么,我要说,你站在自己的绿灯区,你要敢闯黄灯甚至红灯,因为好的风景都在红灯区……多行编辑哟!大二阅读区大二的分水岭,大二千万别犯二看着一些学生的微博或者QQ签名改成“阿岚要上大二不要留级”、“ 烽紫是在等师弟师妹的到来”之类的信息,基本上这帮人快成为大二的人了,2012年的9月份,他们已荣升师兄师姐。大二要做的决定大一一年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讲就是适应的一年,适应大学要独立的生活,适应大学“快餐式”的学习,适应不要太自私的人际交往,适应19、20岁需要的情感满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等等。大部分学生大一会参与各类与学生工作相关的活动和工作,进入大二似乎就是分水岭了。因为从高校学生组织的人员配备来讲,基本干部都是大一和大二的学生,相当于贮备干部,大四一般都会退出以更好地准备自己的就业。而且大二将会是成为高校学生组织主要干部的关键期。因此,参加社团的同学,大二要面选择是否留在组织中任学生干部的选择。大二一般是高校转专业的时期。如果有学生想转专业一般要在大二第一学期提出申请。因此大二对于部分学生来讲是换个专业的绝佳良机,有可能就是影响一辈子职业的事情。这两件事对大二学生来说很重要,因为放弃了则意味着不再拥有!如果选择留学生组织做学生干部,那么大二会任副职等职位,在这一年中一定会很忙很忙,继续做一年后就可以冲击学生会主席之类的主要干部了,也即学生组织的高层了。一般来说,这样的学生一般要花两年时间在学生工作方面,至于能锻炼的东西不言而喻。如果选择转专业,那就意味着同学变了,宿舍变了,师兄师姐变了,课程变了,似乎生活要发生巨变。转专业的学生去到新的学院如果想从事学生工作,选择去学生组织担任学生干部一般比较难,毕竟没有基础和人脉。我认识一个女生,她大一的时候加入了学院的学生会做干事,工作表现积极,受到学生会干部的喜爱。但由于不喜欢食品专业在大二时选择了转去经济专业,之后也继续想去经管学院尝试做学生干部,不过在学业上由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不得不要比其他同学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加之在这个学院没有什么群众基础,同时竞争激烈,最后还是落选了!大二有大二的迷茫总的来说,以上的选择会对之后的大学生活甚至未来都有一定的影响,于是乎大二学生开始迷茫啦!有的人会提出要不要留在学生会留在社团?这样会不会耽误学习?有的人提出要不要转专业?自己现在的专业怎么也提不起兴趣,但又害怕要去的专业万一学不好怎么办?有的人提出要不要现在就开始准备考研?有的人提出要不要专心读书做学术?有人则提出出国或考公务员要不要现在就准备啦?就在2011级学生快结束大一生涯的时候,有些学生找到我谈了谈大二以及以后的事情。小萍是学食品专业的,由于自己老认为食品的就业前景不好,自己也不愿意做技术类工作,所以想转去管理类的专业。而且她是个很认真的人,自己还做了霍兰德测试(一种帮助人发现和确定自己的职业兴趣、能力特长的测试),结果显示自己为社会型和企业型,偏向于管理和助人类的工作。所以小萍更加坚定地考虑到转专业的问题,但是总害怕转去的专业以后就业也不不一定会好。同时小萍还想在学生会锻炼,大一她一直在学生会做干事,如果留在本学院就会有机会做学生干部,但去到新学院机会就可能小很多。慢慢地更加犹豫。她自己还觉得文科类的专业学的理论知识应该没什么用吧,自己听好多人说毕业之后要做什么工作还是要重新学的,而理科的经常做实验可能还可以锻炼到实验技能,可是自己动手能力不好,都做了一年实验,老师还觉得自己做得不好,所以我连自己要选文科类专业好还是理科类专业都不知道。唉,左右为难啊!另一位比较典型的是小军,他性格外向,喜欢与人打交道,大一的时候就进入了学生会工作,在学生会工作非常积极,得到师兄师姐的认可,在组织里有非常好的人缘。到了大二的时候原本想留下来继续工作,但家人想让他出国,他自己也想出去看看闯闯,但有割舍不下学生会这篇自己热爱的天地,以及自己对这里的一些愿景。他矛盾的是自己非常喜欢学生会的工作,认为这里可以锻炼自己很好的沟通和管理能力,以便以后就业有更好的竞争力。不过也担心自己在大二干一年后大三不一定能做上主要干部,对于出国也在想是否能学到真本领,还只是学了一门语言而已。种种的思考让他陷入迷茫。大二的迷惑在于自己的选择很多,但同时有害怕自己的选择没有一个好的结果,难以达到自己的预期,于是就会纠结于“付出是否有好的回报?”当还有这种思绪的时候,自然就会恐惧和害怕,恐惧和害怕这只小鬼就会告诉你,如果不敢挑战就先歇歇,我不稀罕你!对于大二的学生,我想说的是真的别太二,要敢于想象迷茫,享受迷茫,解决迷茫!解决大二困惑如果大学不迷茫,真不算是好事,要不这个人有点巨二,要么真是先知先觉。后者应该极少,至少我还没遇到,就算我做了学院团委书记这么多年,每年的学生会主席都要跟我做职业咨询,跟我吐糟一堆这也犹豫那也害怕的事情。前者属于不迷茫,随遇而安的人,顺利完成学校安排的任务,自己的想法很少,同时自己也挺快乐,容易满足。这就是典型的“嗯,能读完大学就可以了,毕业时能找到一份工作就好”的这类人。我有一个学生叫小林,她就是这类学生。大一时就不怎么参加社团活动,喜欢看书看网络小说,也会遇到课程重修,但不紧张,总觉得“接下来努力努力就可以了”。大四那年好不容易将所有课程通过,完成论文和实习,别人问她你要找什么样的工作,她答到:“不着急,慢慢找,能养活自己就行。”其实这样的回答我觉得没什么问题,至少她觉得好就行了。小林可能在别人看来很二,没有太多的个人想法和追求,他比别的同学好就好在没那么纠结。不过我还是喜欢那些认为自己很迷茫的同学,因为一旦他们意识到这个问题就是意义,他们会开始去寻找答案,寻找方法。迷茫的他们会比较各种出路的利弊,展望可能会出现的结果,好的坏的,通通思考一遍。在我看来思考人生思考未来,是一个人给自己找更有意义的出路。所以迷茫是好事,可能是改变自己改变人生的开始。于是,大二学生遇到迷茫别怕也别晕,要不就二了。曾经有个男生刚上大二就跑来问我要不要现在就开始准备考研,而且会选择985的名校,他不知道这样会不会值得,害怕花太多时间在学习上而忽略了课外的锻炼。于是他比较了很多的可能性,最后还是名校梦打动了他。一般的人选择都会使用理智的方法,比较、权衡。当年的王宝强提出自己要去做演员,家里人都反对都认为是不可能的事情,要样没样,要貌没貌,也不是什么“二代”货。其实他自己也没有想过自己会出名能演一部好电影好电视剧,只是自己真的喜欢演员,喜欢演绎。于是自己上少林,去北影,是北影的门口,做群众演员等等,这都是他践行自己的热爱和梦想而已。最后连自己也不敢相信《天下无贼》、《士兵突击》是他能演的。乔布斯大学辍学,没有制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就开始乱七八糟地选修什么书法课程(这相当不利于提高就业能力),一开始自己也没想过能弄出苹果这么伟大的产品。然而一直学习的计划外课程——书法是他制胜利器,英文的书法与中文不同,是通过字体的间距和节奏,形体展现出来整体的美感。乔布斯在一次采访中提到,正是书法的学习,让他意识到,“如果字母不仅可以传递信息,而且还可以传递美感,那么电子工具也是一样。”这构成了苹果今天的工艺美学,他坚持把每一个产品都做成工艺品。于是就造就了现在的苹果产品,震撼的体验感所向披靡。其实他们俩谁都没有预测到这样的结果,只是心怀一种理念就是“只要够努力够专注,未来总有奇迹发生。”大学永远就是大学,那些人那些事是不变的,要变的就是自己是如何对待这些人这些事。如果老想着自己一定做不了主席,一开始就放弃吧!如果想着出国也就那样,还可能会被《非你莫属》严重鄙视呀,还是放弃吧!如果想着读研也当研制不出好产品,还是放弃吧!如果想着另一个专业也没有什么好的前景,还是放弃吧!如果想着付出没有什么回报,还是放弃吧……一旦有了“能想到的预期和及结果”的模式,这样的人就会陷入“二”的境地,因为害怕和恐惧就会阻碍你。所以一旦有了一种冲动和热爱就去试试吧。我的一个学生非常地努力去竞争学生会主要干部,他并没有选择主席的职位,但由于他十分努力和真诚,也展现出了绝佳的能力和素质,于是最后如愿,这也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所以不要过分预测结果,看的越清晰,越没有价值!幸福感在于过程的体验而不是结果。当一个人在追求自己目标和梦想的时候能感悟到过程比结果重要的话,那么这个人要么成功同时也会回味无穷,要么失败但在过程中找到收益和幸福感。这么说吧,如果你想登顶珠峰之巅,有两种方式可以实现。一种是自己拼死拼活地爬上去的,另一种则是做直升飞机上去的。请问你会选择什么?可能那些急功近利的人会选择第二种方式,但他们不可能有美好的回忆和体验。那些选择第一种方式的人,可能终身难忘!回想这个过程的时候,那份喜悦感和幸福感总是像喷泉一样涌上心头。如果你还在为结果担忧,那你一定是个迷茫的人。大三阅读区大三都有的困惑,学会放弃才是真中国青年报的编辑老师:你们好!我是一名大三的学生,在寒假到来的时候,我决定给你们写这封信,把我的迷茫和困惑告诉你们,希望中国青年报这张属于青年人的报纸给我一些建议。2011年11月,当我决定不考研时,我把“这不是我想要的东西”作为对自己的解释。当我知道那个不是我想要的东西时,我又开始迷茫哪个又是我想要的呢?我始终都没有坚定地把握自己的追求。渐渐地,我对“考证”再也没有了动力。正如同学说的:最近图书馆有百分之八十的人是在准备四六级、教师资格证和期末考试,起码我们班的绝大部分同学是这样的。就我所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讲,如果需要,我们可以考以下证书:英语四六级证书、普通话证书、教师资格证、计算机二级证、导游证、秘书证等等。在众多的证书当中,我只考了一个本科生必须要持有的英语四级证书,我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看着身边的同学在紧张地准备着四六级考试与教师资格证考试(今年这两证刚好在同一天统考),本来并没有多大压力,但是当你看到10个人里有8个人在考,而自己却每天悠闲地看看书、上上网、写写字,难免就会感到不安。有时我会问自己:我这样是不是不思进取?我以后会因为没有这些证而错失很多机会吗?我以后会为现在的选择而后悔吗?未来是一片茫茫的大海,我不知道哪个航向是正确的。我动摇过,但还没有破坏自己价值观的基石。我只是有点犹疑与担忧,不断地审问自己:我究竟有没有勇气坚持我想要的东西?我已经厌倦了每天记忆各种复习资料与试题集,机械地参加一场场考试,等拿到证后就彻底地忘却,然后再准备下一门考试。我不想去评估这些证书以后对我到底有多少作用,我只是厌倦了这种“被动的”“学与考”的生活方式,我总是在试图寻找一种自由轻松的大学生活,总是在想我能不能为“自己”读点书,这也是对沉寂、苦闷、茫然的大学的反抗。大三了,我放下了诸如“委员”、“主席”、“会长”的头衔与各种学生工作,如室友评价的“做一名普普通通简简单单的学生”,安安静静地过好每一天。时间是自己的,自由地安排每一个时间段,沉浸在自我中很快就发现了属于“自己的东西”,很快乐,很幸福!在这个学期,我不遗余力地在网上购买自己喜欢的书籍,只有在出现经济危机时才停止。2011年南昌的冬天似乎没有了往年肆虐的寒风与阴冷的冬雨,每天都是暖暖的晴天。我喜欢拿着一本书到寝室的天台上或楼下的草坪上,让和煦的阳光照在脸上,又让冰凉的西风清醒发热的头脑;一般在一个节气到来时,气温就会骤降并伴随着刮风下雨,如果没有课,我也就会懒懒地窝在床上,不吃早饭,打开电脑看一部自己喜爱的电影;每天晚上差不多10点多从图书馆回来,然后开始记录每日的言与事。我们大三有一门让其他专业很羡慕的专业必修课——汉字书法,在老师的激发下,我深深地陶醉于汉字的书法艺术,每晚写完日记后,都会花半小时临摹一页颜真卿的楷书,经过两个多月的练习后进步明显,不禁窃喜。书法已然是继音乐后我的又一情感载体。周末的天气总是那么好,我喜欢在校园里,拿着自己心爱的相机留下一处处可爱的风景。上大三以后,我逐渐养成了这4个爱好——藏书(看书)、写日记、书法、摄影。半年了,我明白了我喜欢这种悠闲自在的生活,这才是我坚持想要的东西。但是,在“考证”、“拿奖学金”、“评荣誉”、“找工作”等外在目标的侵扰、诱惑、压力下,我不知道我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坚持我想要的东西——仅仅是对自由独立的自我的向往!老师,我有点害怕。我不知道该不该坚持自己想要的东西,也不知道是否有勇气坚持下去,不知道坚持了以后会怎样,不知道不坚持又会怎样,不知道怎样坚持,不知道坚持意味着什么。我该怎么办?江西农业大学 杜克海我的回复:我在网上看到这封信,平时也有很多学生发邮件给我咨询职业规划相关的问题,但看到这封信后我同样有解答的冲动,毕竟这位同学是给媒体写的公开信,这是一种勇气!应该帮帮他(这是理想化的期望)!希望他能看到我的回信!其实大三的学生是最感到迷茫和着急的时候,毕竟两年多过去了,要面临一些选择(考研、出国或者靠公务员什么的等等)以及一年后的就业了!我自己作为大学辅导员和职业规划师,平时遇到大三学生或者学生干部关于职业选择和准备的问题很多,其实着急或者担心或者迷惑的人大多属于对自己的优势和竞争力不太清楚或者不太自信!接下来剩余上午大学时光可能很难去弥补和加强。1 大三是关键的“放弃期”,大学的规律就是不断地尝试和放弃。其实放弃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有时候真的不知道什么是好的选择,但不好的总是很清楚!希望你放弃学生会和社团工作是理智的选择。毕竟你也可能干了2年多。其实我接触的很多学生也是这样的,特别是在每年5-6月份组织换届的时候,很多能力不错的学生干部都在这个时候放弃,原因要么就是说干了两年多了,要干点别的,要么是做不了头头等职位所以放弃。总之大三做学生干部的毕竟会少了很多,因为剩下的都是做要职,因此位置不多!对于学生干部来讲,这个时候的确是去留的矛盾期了。但这是时期就是一个放弃的时期,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如果大三、大四还想干很多事情,这本身就是一种对过去的一种忏悔和弥补,就好像毕业后总觉得大学白过或者应该要做一些事情之类的。其实针对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以及就业的事情时,要做的事情只能越来越少越来越专比较好,毕竟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比如有的学生就是大三继续做学生干部,然后选择考研,选择考公务员,还去实习,其实能力很不错,都去尝试,但发现结果每一个都没有好的结果,考研失败,公务员擦边很遗憾,工作定位不清楚迷茫中等等!因此,在大三后,一定要坚定一个方向,要么考研,要么坚定去考公务员(当然自己觉得这条路靠谱,适合以后的职业发展,因为这条路很难比高考还难,所以必须付出百份努力),要么去找工作,做好职业定位。或者选择一两件事情,全力以赴。2 职业发展和定位都是集中兵力制造自己的优势,发展自己的长板。这几年国内对于职业规划讲的很多,动不动应该规划一下,其实很多学生都没有很好地去做,因为害怕遇见真实的自己,喜欢活在一个安全的区域里遇到问题再说。这就是大学生到了大四的时候才知道职业定位的重要性。其实职业规划的目的就是让一个人找到自己适合的职业发展道路,然后不断的积累和沉淀。比如说赵本山、郭德纲的说学逗唱,比如罗永浩的外语和演讲,比如孟非的主持幽默和水平·······其实这些人都是一开始很艰辛坎坷,然后一步步积累才有了今天的出头。他们各自的优势都是自己的名片和品牌,这就是职场的天赋和竞争力。可能这也是一个人一辈子要解决的问题,至少要发现自己和自己比较在哪方面更好一些更有优势一些。毕竟人都是想着更快的进步。无论你做过学生干部也好,现在爱好摄影、书法也好,你的优势是什么。强大的领导力?口才?写作?协调能力?······总之自己要缕一缕,就算现在说自己没有什么优势,那至少也要挖掘一个有潜力的能力去发展。3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关键是找准职业兴趣而不是被伪兴趣所牵制。找到自己的爱好兴趣去做,本身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这就像找到自己爱的人一样。毕竟职业每天和自己在一起至少8小时,甚至要维持30、40年呢!其实很多人被自己的伪兴趣所干扰,伪兴趣就是自己的业余爱好,而并非能成为自己的职业。比如你提到自己的四大爱好:藏书(看书)、写日记、书法、摄影。你能否问一下自己:看书能否让自己成为书评者?写日记能否让自己成为作家或编辑?书法能否让自己成为书法家?摄影能否让自己成为摄影师?······最找工作来讲,能力的准入比兴趣的准入更加有说服力,毕竟老板是寻找能干的人的。当然,能力和兴趣的结合是最完美的,最好的定位。这些你提到的兴趣不能作为职业,那就维持作为业余爱好,可以不放弃,但不能过于投入时间专注。4 无论你学什么专业,以后职业发展是需要靠一个你不断学习的专业。每个人的职业发展到后面都需要依托一个专业,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不过很多学生在乎的是现在学的可能与以后从事的不相关,其实这意味着要进入另一个专业。其实很多学理工科的学生都进入了经济、管理和营销类的专业,虽然大学里没学生么,但是工作后就必须要学了,如果要从事一辈子,就必须将其作为专业来学,学会后让自己专业。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媒体总是提到,我们还是听听专家的意见。其实这里就反映出专业的重要性,只有专业才能有说服力才有权威才有职业的长远发展。大家都知道工作经验很重要,其实经验的东西都是专业最好的解释。是专业的活学活用!所以很多搞管理或培训的人还是去学学心理学,去读个MPA或MBA什么的。至于提到的考证,我的观点是证书只是一个准入而已,只能证明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其他的说明不了什么,关键还是职业技能的高低。考不考就看自己的时间和职业方向,总之别去做考证男就行了!大部分到了大学后期的人迷惑主要是对自己的优势不太清楚或不太自信。这也恰好是你要解决的问题。大学的事情就是越做越少,越来越专注于一些事情,做好1-2件!学会放弃是硬道理!既然都放弃了什么主席或重要职位,那么就要学会继续放弃,坚持内心的声音!任何选择都是有风险的,但最好的原则就是做一些小小的突破,放弃一些安全感受!这才是改变和成长重要的标准!大四阅读区毕业如何不失业最近很多准大四生问我关于选择的问题,如考研还是工作,回家还是留下,要不要考公务员,先实习还是先论文.....我这里只能说,任何选择有舍有得,你要做得就是抓住你最想要的,然后全力去拼。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除非你时间分配合理并万分勤奋。这个世界如果做不了第一,那就做一个第一个自己。上面这段话,是给那些提问的同学在微博上的一个简要回答,还是得到很多认可,很多同学纷纷留言。这里我将详细分析,如何在一年后给自己一个不后悔的答案呢?到了大四,一般的同学都会有这样的一些问题:1、 要不要保研?2、 考研还是工作?3、 要不要出国?4、 要不要考公务员?5、 如果直接就业,第一份工作怎么选?6、 要不要从事本专业的工作……………………..以上是主要的问题在我的新书《原来大学可以这样读》(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都有提到,甚至还提到了关于选择地点、选企业类型等、以及要不要听父母的问题。这里做一些简要而统筹的分析。以上的1、2、3,都是要不要继续读书升造的问题,所以下面先谈谈要不要继续深造而去读研。一、要不要读研(保研、考研、留学)?我自己是读了研究生才去工作的,但现在没怎么从事当年学的专业。现在回头再分析这个问题,我不后悔,因为学了职业规划后我知道,人的使命就是去挖掘和使用自己的天赋。其实,所有的学习不过都是为了让自己成长得更好,能发挥自己更大的价值。因此,读研也就是一种提升自我的手段。很多人想读研时想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万一以后不从事本专业该怎么办,会不会白读呢?记得以前一个研究生小新,他读的是食品生物技术方向的研究生,个人性格外向,平时喜欢主动与人沟通,读研时他做了研究生会主席,于是后来就各种忙……不过他很勤奋,时间管理做得也不错,学生工作和科研学习两不误,记得当时他还评上优秀学生干部的同时还发表了SCI的论文,并获得一等奖学金…..就在毕业择业时,他也在犹豫要不要去从事研发工作,毕竟学了7年的专业,找到我进行了咨询。当时,我心理在想“别纠结,当年我也这样,后来还是跳出了本专业……”但,作为职业规划师,我不可以这样。经过咨询聊天后,我发现他慢慢地更加认可自己去做销售,他认为这个可以更加发挥自己的潜质。没过多久,他拿来协议书签约,我知道他选择了保健品的销售工作。小新应聘的这个岗位或许本科生毕业也可以去做,甚至….. 或许这就是教育和就业,我们不能将教育的级别和效果直接等同于应该的职业和就业。我还发现,小新的人格特点关于研究思考的也占很多,只是他选择了特点更明显的与人交往上了。其实读研就是一个再认识自己的过程,去年我接到一个在读一年级研究生的来信,信中提到自己学的是机械,在本科时不论是成绩还是学生工作都是出类拔萃的类型,当初考研的目的没有想的太多,就是觉得有个研究生文凭挺好。但读了一年后发现自己读的特别累,每次到实验室都觉得很无趣,现在都有点想逃避了!他在信中还提到自己想在管理获策划方面去发展,试着去兼职或者实习,但都没有得到导师的同意,于是更加难受。像这样的来信我已经不知道收到多少封了,关于要不要读研的文章也写了很多了。我知道的,大多目的是混文凭的会读得很苦逼,大多学习不太勤奋的也会读的很苦逼。很多人读了之后,都会觉得“早知今日,何必当初”,那些用功的人大多会沉浸在科研的乐趣中。虽然,读研还是读书,但很多人都知道,读研其实就是一个科研助手,基本就是在科研岗位上做着科研初级的一些列事情,甚至要干一些报账报销、接待等的行政事物….这算是一个职业体验过程,于是发现不适合的人就说明,科研类的职业可能与你缘分不够啦!于是,想混文凭的人不要读,除非你拿青春不当回事;想不努力的人不要读,你不努力,论文在等着你,导师在催你,家里都以为你马上要成为硕士了,身边的同学一个个实验顺利毕业在望。另外,这几年我观察了一下劳动力市场对研究生的需求,公务员、事业单位对研究生需要大一些,尤其是事业单位,如研究所、高校等,学历越高,会越受欢迎。但若去企业工作,则要好好思考一下。企业一般有八大职位,一个企业,基本上有8个标准的部门,市场、销售、研发、生产、客服、人力资源、财务及行政。这8个只能部门就构成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然后我们可以分析那些是需要专业对口,甚至还需要研究生学历以上的呢?这里不妨我们看看在智联招聘网站上的一些调查:例如:1、搜索 质量管理+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烟酒/日化)+广州结果如下:从上面的数据可看出,工作经验强调的比较多,研究生学历没有做要求,民营企业需求最大。2、搜索 食品/饮料研发检验 + 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烟酒/日化)+广州  结果如下:从以上数据来看,研发岗位对本科生以上学历(含本科)要求就多了很多,甚至出现了博士。不过,整体上企业还是很看重工作经验。从需求上看,还属民企需求最大。 3、搜索 行政/后勤/文秘 + 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烟酒/日化)+广州  结果如下:  本次调查的是管理服务类职位,从以上数据来看,这类职位对学历要求并不高。我还认真查看了一些职位的具体要求,发现,对专业的要求不具体,有的只要求有工作经验即可。而不像1和2对专业的要求那么严格而有针对性。关于其它专业和行业,大家可以自己去检索。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去了解以往毕业的师兄师姐的就业情况,看看他们考研的多不多,或者那些职业是他们在工作几年后再去读研的,甚至换了一个专业去读。这些都是参考性更加强的信息。从以上1、2、3可以得出一些大概的概念:企业的8大职位,研发和生产类的岗位对专业技术能力要求较高,尤其是研发,所以这类岗位对学历要求会高一些,所以想做研发这类职位,读研可以大胆选择。生产类更加注重工作经验和积累。而管理和服务类岗位(市场、销售、客服、人力资源、行政)对学历要求并不高,甚至对专业要求也不高。财务这类对技术要求也比较高,若专业不对口很难做好。从企业角度来看,企业注重业绩,注重结果,所以工作能力是他们永远看重的,而不是学历!虽然,若从性价比来讲要不要读研,的确太过于功利化,但在职业规划和定位不明确的情况下,才去这种方式还是明智的,毕竟以后在职读研也是很多人选择的方式。当然如果你想去事业单位、国企之类的单位,选择读研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还是回到上面两个研究生的故事,任何专业都可以去做学术搞研究,如果你觉得适合那就去读吧!如果不确定,就如这两个研究生,一个是读了不后悔但偏离了自己的专业,一个则是后悔去读了研究生。我遇到很多研究生同学,他们都说我好好努力,以后能去好的外企工作,但三年后,他们很少人如愿以偿,因为忽略了一样非学历的东西——英语能力。另外,大部分同学学了7年专业后,也不知道离开专业能做什么,有什么竞争力?所以,读研,还是慎重一些,大部分选择了读研,等于结嫁给了一个专业,分开难,成本也很高。二、如果读研,那选择保研、考研还是出国?每个学校为了给自己学校留一些优质生源,采取了保研政策,要不一些三本学校的学生若考研的话,大多都会选二本或者985/211。保研一般都是看学生大学前三年的成绩和平时表现,会有一个基本条件,比如说个人成绩在专业排名前25%之类的,然后不犯什么重大错误之类的…..这就不难发现,保研其实是一小部分之间的PK,我遇到过的有35人选15人,40选16人…….竞争其实不大,一般大的在于争取外校的名额上,当报名外校的人多了,自然淘汰率就高了,而且淘汰后也不能说再去选择读保本校的(谁叫你选择外校,哈哈,再说如果可以,就会对那些直接选本校的人不公平)。所以,对于想保研的人来说,选择外校和本校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策略问题。当然,选择比自己现在好的学校并无可厚非,毕竟“人往高处走”,选择更大的挑战和平台对成长会更有利。不过保研的结果就是大部分保研的人继续留在学校读,少部分“高飞”了。但所有保研的人他们都免去了3-6月的“猪狗不如的生活”,从得失角度来看,没有残酷的奋斗,获得的就是选择不多。所以,想不太累那就保研吧!我想说的就是,考研真的会很累。但考研可以无限制地挑战自己,甚至你可以想着要考清华北大…….但这个过程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超有帮助,我自己是花了三个多月准备考研的,这个过程中,我知道拖延、懒散、意志力不够、各种干扰下的自我管理问题…..都在影响着自己,至少在我眼里,能熬过考研的人,都会觉得这个过程无比的让自己欣慰和幸福。至于要不要出国,我一直认为那些能通过自己努力和全世界人去PK并拿到奖学金的童鞋是非常值得敬佩和学习的。所以选择出国并争取奖学金的人,能量很强大。这个过程不亚于考研的准备。就算是自费出国的,至少在我眼里,出国就会开阔眼界,沐浴另一种文化,感受另一种思维。而且,思维是人一辈子的修炼,好的思维决定效率,决定格局。至于,要不要保研,是否出国,还是国内考研,就看你如何看待“挑战和过程回报”的问题了。三、要不要考公务员?  现在每年考公务员的人很多,难度甚至早就高于高考了,所以也衍生出公务员培训辅导行业。其实随着公共管理的监督机制不断完善,公务员手中权力的行使其实是受到法律、机制甚至是民主监督的三重“约束”,规范性已经越来越强,所以一些不切实际的“遐想”更多地是缺乏依据。另外,就是公务员的考试和面试也逐步完善和公正,所以你可以全力以赴。尤其如果你是这样的人就更加可以去全力以赴了:——“有责任意识,工作能一丝不苟认真完成;有执行意识,工作雷厉风行、干练;有团队精神,能与人合作,主动配合他人。还有政策运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文案工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有为人民服务的心的人,而不是官本位思想驱动的人。”  ——“能者居之吧,或者说可以变成能者的人。”  ——“踏实的,善良的,为人着想的。”从长远看,这些人会有好的发展和可能性。自己去平衡一下自己的状况和特点!四、如果直接就业,该怎么选?要不要从事本专业?我每年都知道毕业生就业,已经连续指导7年了,有人戏称我已经是主任医师的水准了:)这些年,我也常和企业的HR交流,大家都觉得很多应届生找工作,热情够,尽头足,但就是缺少些智慧,说实话,他们并不认可那些罢面罢试之者,毕竟有悖规则,当然除非你特别有料。大家觉得应届生的问题主要集中在:1、定位不清楚,而且是大方向都不太清楚其实应届生做好一个具体的定位的确有些难,但找准一个方向还是可以的!但很多人还是很少深入考虑这个,总是喜欢被外界影响,有什么招聘信息或者招聘会就去试试,甚至出现“一个人拥有企业八大职位的简历”现象。敢问,你真能从事这么多职位吗?2、面试太过于模版和标准化。一个HR给我举了个例子,一个同学在生活中是好奇心强、发散性思维很好、有感染力的女生,但在面试中却就显得面色凝重、讲话刻板。这位HR经常会听到“我叫xxx,我个人具备三方面的能力。一、逻辑思考能力强 ....二、沟通能力强……”;“这件事情是这样的……从中体现了/锻炼了我xxx方面的能力。”现在很多应届生手头都会有一本求职工具书,也会泡各类求职论坛…..很多人会根据面试可能出现的问题(这些很多求职书和论坛的帖子里都有),准备好自己的答案,而且还再三背下。其实这样并不能有好的结果,因为面试不仅是信息的传递,还有眼神、目光、表情的交流等,越是关注内容的传递(被事先准备好的答案牵制),越会忽略整体的表现,其实面试就是一种沟通,更多的是引导面试官去了解自己。若从单位选拔人才角度看大学生就业,单位会通过你过去的经历——你做过的事情,去判断你会做什么,你能做好什么。在求职竞争中,你的强项才是你的竞争力,公司也愿意招一个能带来绩效的员工。所以,作为应届生来讲,用自己的优势去定位一份工作应该是比较科学和理智的。那怎样才可以去平衡自己的优势呢?我们不妨来看看几个简历(浓缩版,只写了个人经历,没有写具体的工作内容和结果)第一个:毕业生A—— 09包装工程支部 团支部书记(任职2年)—— 学院团委学生会外联部 副部长—— 华南农业大学赛扶团队 信息技术宣传部部长—— 闪光的未来——聋人自助项目(益暖中华大学生公益创意大赛全国38支获奖队伍之一) 核心成员—— 学院团委学生会 团委副书记—— 广州人本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人力资源类实习生 从以上的经历,你可以看出什么呢?这个女生是学包装的,有学生会和社团的经历,而且很丰富,有项目的经历。这样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她的优势是什么?助人、沟通、策划、分析、领导等。这位毕业生的第一份工作去了以大型外企做销售助理工作。  第二个:毕业生B——宝洁(中国)公司产品供应部 供应商管理经理实习生——广深铁路(集团)公司广州客运段 实习列车乘务员——华南农业大学三下乡服务队 负责外联工作——华南农业大学自强社社副社长 食品学院学生会秘书部 副部长——08包装工程、09级食品科学与工程 新生助理班主任  这个毕业生最后离开了自己的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从事了媒体行业的销售工作,目前已经工作三年了,算是应届生中不换工作极少的一部分了!(该同学专业成绩优秀,获过很多奖学金)第二个:毕业生C——申请、组织并完成“合生珠江”创新实验——参加校级创意实验大赛,并获得优秀奖——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技术中心食品实验室仪器分析部实习生——班级组织委员——年级委员会组织部部长、职规部部长另外这个学生还列出了自己的专业成绩的排名以及获奖情况:专业本科在读 GPA:3.63/5.0 (40/189);外语:英语水平良好,通过CET-6,辅修英语翻译专业。连续获得2次学校三等奖学金、 连续获得2次国家励志奖学金(5%的获奖比例)等。以上的信息给你什么启示呢?这个毕业生最终去了一个五百强企业做了生产管理培训生,工作偏技术类工作。不过以上的经历也比较能证明她是可以从事这份工作的。她用她的优势拿到了这个结果!以上三位毕业生在简历中很好地展示了自己的优势,也能看出他们的定位(真实的简历里是有意向求职岗位的)。这就是应届生的求职策略。运用你的故事去打动别人。这个故事越能说明你的优势就越有效。所以,要不要从事本专业,除了要考虑自己的兴趣外(这种兴趣是可以坚持并拿到结果的),还有就是有竞争力的优势。从就业角度可也这样分析,就业方向可以分为:1、以专业为导向的就业。如做专业技术、研究、质量控制和检测等;2、以技能为导向的就业。如你不太考虑专业,而是结合自身的一些特有素质和能力,如果你有很好的沟通和说服别人的能力,那么就可以选择做销售,如果你有很好的助人品质以及分析能力,可以选择去做人力资源和行政,如果你有很好的演讲能力,可以选择做培训师……3、以行业为导向的就业。如某同学是学汽车的,他就是喜欢汽车行业,那么可以选择做汽车销售、汽车杂志、网络编辑、客服……. 如果你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那么就可以考率2、3方面的就业方向。读研的方式最好是结合1,毕竟可以往专业的深度发展。而且往往读研也会让一个人就业的方向更加狭窄,毕竟和专业捆绑了7年,这样的学习强度也会让一个人慢慢“陷入”这个专业(哪怕不太喜欢)。以上我举的三个例子中,毕业生A和B都是利用自己的技能优势去就业的,尽管他们的专业成绩也还不错。而毕业生C则是利用专业优势拿到职场准入。我们再来看看企业的八大职位,它们有怎样的发展路径。研发产品人力市场销售行政财务客服研发总监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人力总监市场总监销售总监行政总监总经理助理财务总监客户服务总监研发经理营运经理人力资源部经理市场经理大区经理、地区销售经理、销售经理行政主管财务经理副客户总监、客户群总监项目主管生产经理、车间主任人力资源部经理助理市场专员、调研销售主管行政助理行政秘书来往账会计、总账会计客户经理高级研究员、研究员生产计划协调员薪资福利经理、主管;培训经理、主管市场助理高级销售代表行政专员成本会计材料会计税务会计稽核审计客户主管生产主管、督导、领班绩效专员招聘专员培训专员薪酬专员劳动关系专员销售代表出纳客服服务人员高级技术员技术员以上主要的八个职位,其中研发、产品和财务对专业要求比较高,基本上都需要专业对口,其它五大职位对专业的要求并不高,反而对个人的技能要求高一些,这就好比学营销的不一定能做好销售,学管理的不一定能做好管理,学师范的不一定能讲好课……专业不对口的就业对于应届生来说已经不是秘密了,所以我更加能理解应届生在一年内的高跳槽率了!所以要不要专业对口,就看你用什么能力去就业,去创造价值从而最大化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且上面八大职位对于大家的定位有很好的参考意义,对人、对事、对概念、对数据,还是对人+概念,人+数据,事物+数据,或事物+概念。如果是“人+概念”,那么对应的会是:可以去做专业服务,做领导者;如果是“人+数据”,那么对应的会是:管理、HR、客服、市场、销售、行政  如果是“事物+数据”,那么对应的会是:技术、财务、生产、物流等  如果是“事物+概念”,那么对应的会是:研究等  当然以上分析只是一种趋向,具体还要看个人的特点。最后,再来看看一位毕业生给我来的一封信,主要内容如下:家里一直想我考公务员,但我想去外企。因为男友的关系,我想可能我会比较大可能要留在广州,所以就算要考公务员。当然,要找工作的话,也只能在广州了。我觉得自己有点贪心,为了保险起见,我想到说要两手准备,现在开始准备公务员,然后到时候有招聘会的时候也跟着同学们去跑。我这个想法得到一些支持,同时也有一些反对的声音。反对的是我男友,他说像我们这样能力一般的人,准备东西最好一心一意,不然他觉得机会不大。现在我也很迷茫,也不知道怎么办。眼看国考也快来了,但是我还没定下心来,所以我真的没办法下手开始准备。像这样的来信,我收到过很多,好玩的是他们大多有这样的想法——都想去考一下公务员,当然是能考上更好,然后能参加大企业的招聘,甚至有的人还在想要不要保研或考研。边找工作边准备考公务员是大众化思想,更有甚者是边找工作,边准备考公务员边找工作还变准备考研,这可能是在挑战中国考试制度。但事实上最后的结果总是让人觉得这个世界还是公平的,也就是考上公务员的人他们的准备是很充分的,找到适合自己以及大家都认为是好工作的人他们都做足了准备甚至是长期的,考上研的人他们都是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除非你的时间分配很合理,除非你万分勤奋。这个世界如果做不了第一,那就做一个第一个自己。这个年代,第一份工作显得已经没那么重要,而学会规划,学会改变,学会坚持会更加显得智慧和强大。就业本身也是做好未来职业规划的途径和过程,所以无论如何自己要先就业要养活自己。人生重要的不是第一份工作,而是最后一份职业。一步到位的职业规划是只是个完美的梦想。准大四的朋友们,准备好了吗?一年后给自己一个怎样的答案?大部分到了大学后期的人迷惑主要是对自己的优势不太清楚或不太自信。这也恰好是你要解决的问题。大学的事情就是越做越少,越来越专注于一些事情,做好1-2件!学会放弃是硬道理!既然都放弃了什么主席或重要职位,那么就要学会继续放弃,坚持内心的声音!任何选择都是有风险的,但最好的原则就是做一些小小的突破,放弃一些安全感受!这才是改变和成长重要的标准!
点击展开全文
发送9126105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发送暗号9126105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提供应届生招聘信息。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晚上寝室吵检讨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