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衰竭伴真菌及细菌和真菌病人饮食

伏立康唑治疗肝衰竭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46例的临床观察--《第二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2年
伏立康唑治疗肝衰竭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46例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伏立康唑治疗肝衰竭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肝病科2008年7月至2011年12月住院收治的肝衰竭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对其中46例使用伏立康唑治疗的病例进行分析,观察其病程、症状、体征、血生化、病原学、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变化,记录其不良事件,按《全国1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2版对各种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采用ATB半自动系统(BioMerieux,法国)进行鉴定。诊断明确后联合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结果:肝衰竭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部位主要为口腔(54.6%)、肠道(43.2%)、呼吸道(23.7%)、泌尿系统(9.5%);分离自痰标本的最多见,其次为尿液、粪便便标本,血液,胸、腹水标本少见;感染菌种主要有白色念珠菌(65.2%)、热带念珠菌(14.4%)、光滑念珠菌(11.2%)、克柔念珠菌(3.1%)等;各种念珠菌(除克柔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的敏感性较高,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对念珠菌的体外抗菌活性较为近似。其中,部分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耐药。46例患者平均住院天数51.3±17.5天,死亡11例,病死率为23.9%;死亡原因多为上消化道出血、脑水肿、肝肾综合征;未见因使用伏立康唑致肝功能指标恶化。结论:白色念珠菌是肝衰竭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最为常见的医院内感染真菌,临床应注重药敏检测结果与实际临床治疗效果的关联分析,必要时适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对肝衰竭合并侵袭性真菌患者使用伏立康唑治疗可以有效缩短病程,加快退黄,降低病死率。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575.3;R519【正文快照】:
伏立康唑治疗肝衰竭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46例的临床观察@吴其恺$广东省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518112
@廖雪姣$广东省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518112
@邓欣$广东省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518112
@傅佳鹏$广东省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518112
@李炜$广东省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518112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范成太;;[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7年10期
张志成;张骏;谭荣欣;邹波;炉军;;[J];江西医药;2011年03期
蒋龙凤;李军;;[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年19期
黄勇;姜尔烈;阎嶂松;魏嘉麟;马巧玲;冯四洲;韩明哲;;[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8年03期
许力;林金盈;阳文捷;李永敢;魏华萍;李学军;;[J];内科;2011年01期
张祥忠;许多荣;陈惠珍;童秀珍;彭爱华;张国材;李娟;陈运贤;;[J];国际内科学杂志;2008年10期
徐慧娟;庞秀英;李学荣;卢愿;仲任;赵艳霞;宋爱琴;孙立荣;;[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年10期
齐晓艳;高润平;;[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07年04期
侯周华;谭德明;刘国珍;谢玉桃;李聪智;谢建萍;鲁猛厚;刘征波;沙新平;;[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6期
陈纯波;曾红科;胡北;叶珩;李辉;方明;霍家聪;何楷然;;[J];广东医学;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于谦;许兰平;刘代红;张晓辉;陈育红;王昱;陈欢;王峰蓉;王景枝;张圆圆;纪宇;刘开彦;黄晓军;;[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赖永榕;王双月;李桥川;马劼;章忠明;彭志刚;周吉成;罗军;周怡振;;[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毛玉景;孙竞;;[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严冬;黄建荣;;[A];第四届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大会暨传染病诊治高峰论坛、浙江省医学会肝病、感染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谢冬梅;;[A];第十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于芳芳;李秋伟;闫妍;曹武奎;;[A];第四届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大会暨传染病诊治高峰论坛、浙江省医学会肝病、感染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周锐;甘巧蓉;郑彩霞;李红霞;周文;潘晨;黄建荣;;[A];第二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施继敏;罗依;蔡真;何静松;叶秀锦;张洁;谢万灼;黄河;王椿;周郁鸿;俞康;杜欣;;[A];2011年浙江省血液病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成立5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11年
邹正升;李保森;袁立;孙颖;张伟;赵军;滕光菊;陈菊梅;;[A];全国第2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1届传染病协作组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黎淑娟;施裕新;张志勇;;[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雪敏;[N];医药经济报;2011年
麦迪信;[N];医药经济报;2002年
严晓慧 记者
孙国根;[N];健康报;2011年
冯友根;[N];中国医药报;2004年
于天牧;[N];盘锦日报;2008年
邵成明;[N];中国医药报;2002年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禤影妍;[N];健康时报;2006年
邵成明;[N];健康报;2002年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刘慧;[N];健康时报;2006年
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
蔡晧东;[N];健康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宋阿霞;[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刘欣;[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郝绍瑞;[D];浙江大学;2011年
谭筱江;[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姚佳峰;[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毛德文;[D];湖南中医学院;2002年
王志永;[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刘陈;[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王玉梅;[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杨永峰;[D];中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熊婕;[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张淳嘉;[D];暨南大学;2012年
袁代;[D];山东大学;2010年
王双月;[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詹媛丽;[D];吉林大学;2011年
白雪莲;[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王虎;[D];宁夏医科大学;2011年
杨帆;[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张洁;[D];山东大学;2011年
安晓庆;[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内科护理学01任务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内科护理学01任务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4.56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肝衰竭并发深部真菌感染的处理原则
肝衰竭并发深部真菌感染的处理原则
& & & 深部真菌感染是肝衰竭患者常见并发症,如处理不当可加重病情,甚至成为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学者们常常用"临终感染"来描述肝衰竭患者发生的深部真菌感染(以下简称真菌感染)。
&&&&诱发或加重肝衰竭并发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
&&&&& 滥用抗生素或抗生素使用不当
&&&&& 根据国内多组统计资料显示,滥用抗生素的问题在肝衰竭患者救治用药中非常突出,也是并发真菌感染的首要原因。这主要表现为适应证把握不严格、经验性用药过多、合并用药种类过多、"档次"过高、品种更换过频、用药时间过长,甚至用药剂量不当等。由于肝衰竭患者肝脏储备功能严重受损,药物代谢能力严重减退,同时,绝大多数抗真菌药物,尤其是对深部真菌感染有效或耐药率较低的药物,如唑类和多烯类等对肝脏和肾脏均有毒性,临床医生往往因为心存顾虑而用药失当,包括起始用药时间太晚,使用剂量和疗程不足以及选药不当等,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挽救成功率。
&&&&& 病原学诊断存在不足
&&&&& 肝衰竭并发真菌感染多为侵袭性深部真菌感染,感染菌多为白色念珠菌、曲霉菌和隐球菌等条件致病菌。因此,以咽拭子、肛拭子和晨痰等标本所开展的直接镜检甚至仅靠一次真菌培养的结果均不能完全确诊,需要多次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辅助检查手段如胸部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无论是镜检还是培养,排除检查过程中的污染,只要从血液、脑脊液、胸腹腔积液等标本中检出真菌可以确诊为深部真菌感染。除镜检和各种经典的真菌培养手段外(菌落形态、显色、酵解等),新近发展起来的基于真菌外膜、细胞壁和细胞膜等的抗原抗体免疫学检测方法以及基于真菌特异性基因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手段等也发挥了很好的补充作用,但在技术层面上有待改进和不断成熟。
&&&&& 忽视保护和增强免疫功能以及营养支持
&&&&& 仍有少数临床医生把抢救疾病的重点集中于残存肝脏功能保留、支持和恢复、细菌感染的治疗和其他并发症比如凝血障碍和出血等,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重视对患者的免疫功能的加强和营养支持治疗同样十分必要和重要,例如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紊乱没有及时纠正、白蛋白严重降低没有尽快补充时,都可能影响抢救效果。
&&&&& 侵入性操作欠规范
&&&&& 作为医院感染的肝衰竭并发真菌感染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两个方面,不规范的侵入性操作是外源性感染的主要原因,血管内穿刺、腹腔穿刺、各种导管的放置和留置,甚至包括常规体检和护理,都可能成为真菌感染的来源,理应成为预防感染的重点之一。
&&&&& 医务人员知识结构的缺陷
&&&&& 不可否认,无论是感染病科医生还是肝病科医生,仍然存在由于对真菌感染性疾病相关理论知识的欠缺和临床诊治经验的相对不足,而导致处理上的不及时和不准确,需要加强学习和积累经验。
&&&&& 肝衰竭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预防
&&&&& 重视基础疾病的治疗
&&&&& 肝病以外的基础疾病要不失时机地治疗,尤其要尽可能减少并尽快有效控制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比如合并糖尿病患者应有效控制血糖、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有效改善通气、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者的及时控制等。
&&&&& 加强支持治疗
&&&&& 需特别重视改善营养状况,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尤其是及时补充白蛋白或血浆,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的失衡。对那些因为脾功能亢进或HBV感染后相关骨髓抑制导致的白细胞明显减少的患者,不可忽视免疫增强疗法可能起到的作用,在综合治疗措施中,可以考虑使用诸如胸腺肽、免疫球蛋白、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以期减少并发真菌感染。
&&&&& 严格无菌操作
&&&&& 无论是日常护理还是在各种侵入性操作过程中,都要增强无菌观念,对于放置时间较长的各种导管不仅要加强消毒,还要经常评价放置的必要性,必要时应考虑排除或更换,人工肝治疗过程中很容易并发真菌感染,因此在各个环节上均应严格无菌操作,最大限度避免真菌感染。
&&&&& 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物
&&&&& 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的问题目前还没有形成共识,但是对于并发严重细菌感染、需使用广谱抗生素超过5-7天的肝衰竭患者,有必要进行继发真菌感染的风险评估,讨论预防性抗真菌治疗的必要性。
&&&&& 合理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
&&&&& 肝衰竭患者并发细菌感染的概率很高,及时、足量、广谱和长期使用抗生素是必须的,因此,需要强化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意识,加强对真菌感染的定期监测。研究和经验均证实,肝衰竭患者多次重复使用糖皮质激素是诱发真菌感染的重要因素,因此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也需要特别慎重。多次输注全血、血浆和其他血液成分时,要尽可能减少或避免使用地塞米松等类固醇激素。
&&&&& 肝衰竭并发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
&&&&& 必须实施病原学诊断
&&&&& 获得病原学诊断依据是确诊真菌感染的"金标准",对任何疑为并发真菌感染的患者,都必须进行病原学检查,即使在业已开始经验性治疗甚至获得疗效之后,也必须坚持获取病原诊断结果,要注重重复检查、多部位获取标本以及标本的正确留取和送检保存。除损伤组织外,从自然开放器官获得的标本中镜检发现条件致病真菌宜慎重诊断;非开放器官标本如血液、脑脊液、胸腔积液和腹腔积液(也可以包括中段尿)镜检或培养发现真菌均应考虑深部真菌感染的可能;一旦发现非条件致病真菌即可确诊。合理选择病原学诊断技术,既不能简单化也不应过度检查,比如从脑脊液中镜检发现隐球菌即可确诊隐球菌感染,只有做药敏试验才需要进一步培养。疑为留置管道的真菌感染一定要同时进行管外和腔内(血液)真菌培养。
  有机结合病原学诊断和临床诊断
&&&&& 肝衰竭并发真菌感染不仅可以是多部位性或系统性的,而且可以是多种真菌合并感染,应得到全面诊断,以正确指导治疗。要把病原学检查结果与全身情况、使用抗生素的情况(种类、剂量和疗程)以及其他相关检查等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判断。例如,如果考虑肺部真菌感染,胸部影像学检查是必需的,而通过支气管镜获取肺泡灌洗液做真菌检查,不仅敏感性高,而且特异性强。肝衰竭患者出现以下情况应高度怀疑合并真菌感染:发热和其他临床症状体征难以用原发感染解释;病情稳定后恶化而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抗细菌感染治疗有效但体温未恢复正常或恢复后再度升高、外周血白细胞增高,且更改抗细菌治疗方案无效者。
&&&&& 肝衰竭并发真菌感染的治疗
&&&&& 治疗前的病情分析
&&&&& 肝衰竭并发真菌感染的预后严重不良,病死率很高,对这类患者的处理要求迅速、积极、综合和恰当。需要指出的是:肝衰竭可分为多种类型,此外,患者的肝脏原发疾病、年龄、其他合并疾病、各种治疗干预行为等均存在差异,处理上应注意。抗真菌药物治疗当然是最重要的和首要的治疗措施,但是同样不可忽视辅助和支持治疗的重要性。
&&&&& 在我国,肝衰竭患者的原发病因大多为病毒性肝炎,尤其是HBV感染。并发的真菌病原体以念珠菌属白色念珠菌为首,其次是曲霉菌和隐球菌;好发感染部位依次是胃肠道、腹腔、呼吸道、胆道和泌尿道。因此选用抗真菌药物时要充分考虑以上情况。
&&&&& 治疗方案的选择
&&&&&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于2007年制定了《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2007)》。指南提倡分层治疗,包括预防性治疗、经验性治疗、抢先治疗及目标性治疗。
&&&&& ①经验性治疗 是指对拟诊深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在未获得病原学检测结果之前,可以考虑进行抗真菌治疗,药物选择应综合考虑可能的感染部位、病原体、用药的种类以及药物的广谱、有效、安全性和性价比等因素。在其他重症患者中的经验性治疗的研究中发现,对于持续发热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使用唑类、多烯类及棘白菌素类,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肝衰竭患者的残存肝细胞已经很难承受药物代谢功能,更难以承担药物对肝脏的进一步损害,而大多数抗真菌药物有肝毒性,所以经验性治疗宜慎重。
&&&&& ②抢先治疗 对于确诊的肝衰竭并发深部真菌感染者,可以立即开始抗真菌治疗,但是在治疗开始后必须进一步寻找病原学证据。抢先治疗有别于经验治疗之处在于针对性较强,在避免盲目性的同时赢得了时间,抢先治疗最终还是要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调整药物,足量、足疗程,以免复发。
&&&&& ③目标性治疗 以获得的致病真菌及其药敏结果为依据,采取目标明确、选药特异和敏感、针对性很强的治疗,尤其适合于肝衰竭并发深部真菌感染患者,药物选择主要应该参考菌珠类型、药物抗菌谱、肝脏低毒、全身情况等因素。
&&&&& 结语
&&&&& 肝衰竭并发真菌感染属于危重疾病,病死率极高,以下情况需要引起重视:①近年来该并发症的发生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是肝衰竭内科综合治疗手段有所改善但治愈率未能进一步提高的原因之一;②人工肝作为抢救肝衰竭的有效手段以及连接肝衰竭与肝移植的桥梁,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但因不可避免的侵入性操作的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增加了真菌感染的机会;③各种晚期肝病肝移植手术受者合并真菌感染,并因此降低移植术后存活率和增加移植手术费用,已成为肝脏移植术的一大难题;④肝衰竭合并真菌感染绝大多数为医院感染,且绝大多数为"二重感染";⑤不同地区或医院肝衰竭并发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差异较大,而且医务人员的认识水平重视程度和抢救规范性等方面也有一定差异。
&&&&& 管理的首要是防范,应贯穿于肝衰竭患者诊治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营养支持、维护内环境稳定、积极有效治疗肝病、规范侵入性操作、提高警觉性和严密开展病原学监测等。一旦怀疑真菌感染,必须进行病原学检查以确诊,一旦确诊,则必须实施以抗真菌治疗为主的综合性治疗。
&&&&& (原载《国际肝病》2009年8月第7期 作者缪晓辉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发表评论:
馆藏&11221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转]&肝衰竭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576例个性化护理--《福建医药杂志》2015年04期
肝衰竭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576例个性化护理
【摘要】:正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肝衰竭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且长期使用抗生素,是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易感人群。肝衰竭合并侵袭性真菌使其病情更为复杂,病情加重,甚至危害患者生命。因此,采取措施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同时开展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十分必要。现将我院收治的肝衰竭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576例进行个性化护理的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05年3月至2015年3月共收治肝衰竭合并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473【正文快照】: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肝衰竭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且长期使用抗生素,是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易感人群。肝衰竭合并侵袭性真菌使其病情更为复杂,病情加重,甚至危害患者生命。因此,采取措施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同时开展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十分必要。现将我院收治的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翟庆慧;刘婉姝;王会;王潇涵;曹丽巍;陈海燕;国玲玲;阳绪灵;;[J];全科护理;2012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胡春明;;[J];当代医学;2015年12期
刘婉姝;翟庆慧;国玲玲;王会;阳绪玲;苏英;高迪;刘鸿凌;;[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年11期
张慧;张旸;谭善忠;;[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年02期
叶石才;孙碧兰;吴巍芸;冯晓;周宇;;[J];临床医学工程;2015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慧芬;;[J];传染病信息;2006年04期
王慧芬;苏海滨;;[J];传染病信息;2010年02期
苏海滨;王慧芬;李晨;赵鸿;林芳;闫涛;牟劲松;李雷;许海苗;;[J];传染病信息;2010年02期
王荣梅;尚少梅;张海燕;;[J];护士进修杂志;2006年02期
徐雪华;;[J];护士进修杂志;2009年08期
汪在华;蔡小芳;李秀芳;;[J];护理学杂志;2009年19期
朱永慧;张君玲;周爱丽;;[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年16期
敖宇;陈懿;卢家桀;杨梅;;[J];华西医学;2007年02期
潘金香;;[J];全科护理;2011年35期
闫涛;王慧芬;苏海滨;林芳;许海苗;赵鸿;李雷;牟劲松;李晨;;[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9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沈志祥,陈秋生;[J];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21期
;[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年S1期
周学慧;冯四洲;;[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年13期
吕沛华;赵蓓蕾;施毅;;[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6年04期
;[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6年03期
沈银忠;齐唐凯;马建新;江雪艳;王江蓉;徐庆年;黄琴;刘惜年;孙洪清;卢洪洲;;[J];微生物与感染;2006年03期
翁心华;朱利平;;[J];微生物与感染;2006年03期
冉玉平;;[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7年01期
张婴元;;[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7年01期
刘正印;王爱霞;;[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向红;;[A];2009年浙江省危重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李莉莉;王健民;章卫平;宋献民;陈莉;侯军;许晓倩;杨建民;邱慧颖;;[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戎群芳;张育才;朱艳;崔云;张宇鸣;;[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于凯江;;[A];2007年浙江省危重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沈银忠;齐唐凯;马建新;江雪艳;王江蓉;徐庆年;黄芩;刘惜年;孙洪清;卢洪洲;;[A];第二届全国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李东明;尚盼盼;李若瑜;田欣;姚宏伟;修典荣;徐敏丽;GS de H;[A];第二届全国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彭小华;杨求真;姚玉友;龚堂英;;[A];2009香港-北京-杭州内科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内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彭小华;杨求真;姚玉友;龚堂英;;[A];浙江省医学会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及医学病毒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李小悦;陈娟;欧阳彬;廖康;管向东;;[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李燕明;孙铁英;周庆涛;陈曼丽;;[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朱国旺;[N];中国医药报;2013年
朱国旺;[N];中国医药报;2014年
罗刚;[N];健康报;2006年
李颖;[N];科技日报;2014年
王雪敏;[N];医药经济报;2011年
杨俊坚;[N];医药经济报;2014年
北京朝阳医院感染和临床微生物科 曹彬;[N];健康报;2009年
朱国旺;[N];中国医药报;2014年
中国医科院皮肤病研究所教授 吴绍熙;[N];健康报;2009年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教授
李娟;[N];健康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谭筱江;[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施继敏;[D];浙江大学;2013年
宋阿霞;[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王璇;[D];复旦大学;2012年
王志永;[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扈容英;[D];宁夏医科大学;2013年
陈兰春;[D];暨南大学;2009年
王双月;[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李吉明;[D];新疆医科大学;2012年
袁代;[D];山东大学;2010年
金金;[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白雪莲;[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安晓庆;[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王虎;[D];宁夏医科大学;2011年
王晓义;[D];石河子大学;201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不同真菌感染对肝衰竭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真菌感染对肝衰竭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总结肝衰竭合并不同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后者对患者病情和转归的影响.结果 在资料完整的200例患者中,亚急性肝衰竭3例,慢加急性肝衰竭92例,慢性肝衰竭105例.其中浅部真菌感染39例,侵袭性念珠菌感染89例,侵袭性曲霉菌感染72例.感染前三组患者的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分别为25.3±6.0、25.1±6.4和26.2±6.2(P>0.05),感染后则分别为25.8±8.7、28.7±9.8和32.9±7.7(P<0.05).MELD评分分别增加0.46、3.66和6.75,感染后三组间MELD评分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00).浅部真菌感染出院时生存18例(46.1%),死亡21例(53.9%),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生存34例(38.2%),死亡55例(61.8%),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生存11例(15.3%),死亡61例(84.7%),三组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侵袭性曲霉菌感染对肝衰竭患者病情恶化的影响最明显,其次是侵袭性念珠菌感染,浅部真菌感染影响较小.
作者单位:
100853,北京市,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解放军302医院肝衰竭研究治疗中心
解放军302医院肝衰竭研究治疗中心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乳酸菌是细菌还是真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