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鱼离牛头山最近的宾馆的地形?(………………)

嘉鱼(湖北省嘉鱼县)_百度百科
?湖北省嘉鱼县
(湖北省嘉鱼县)
嘉鱼县古名沙阳堡,取《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之义得名,是湖北省下辖县,位于东经113°39′-114°22′,北纬29°48′-30°19′,地处中游南岸、北与武汉接壤、南同市毗邻、东距市区40公里、西与隔江相望。嘉鱼县境地形狭长,全境长85公里,宽5.7—17.9公里,总面积1017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712平方公里,水域面积305平方公里;辖8镇,人口369468人(2012年末)。嘉鱼县是国家首批对外开放地区和长江经济带重要开发区,是湖北省有名的蔬菜之乡、螃蟹之乡、回鱼之乡、黄金之乡,获“湖北省绿化模范县”称号。
嘉鱼建制沿革
嘉鱼古名沙阳堡。西晋太康元年(280)置沙阳县,属武昌郡。
齐建元元年(478)省县入江夏郡,南朝陈永定元年(557)复置,属上隽郡。
隋开皇九年(589)并入蒲圻县,以沙阳县地置鲇渎镇。
升元元年(937)改镇为场(市),保大十一年(953)升场为嘉鱼县,因取《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之义而得名,属鄂州,元属武昌路、明清属武昌府。
民国二年(1913年)属江汉道;民国五年(1916年)属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第一行政督察区。
1949年属沔阳专区。1951年属大冶专区。1952年属孝感专区。1959年属武汉市。1960年并入武昌县。1961年复置,属孝感专区。1965年后属咸宁专区、地区,1998年属地级咸宁市。
嘉鱼地理环境
嘉鱼位置境域
嘉鱼县位于东经113°39′-114°22′,北纬29°48′-30°19′,地处长江中游南岸,北与武汉接壤,离武汉仅80公里,南同赤壁市毗邻,东距市区40公里,西与洪湖市隔江相望。
嘉鱼县境全长85公里,宽5.7—17.9公里,总面积1017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712平方公里,水域面积305平方公里。[1]
嘉鱼地形地貌
嘉鱼县地处与结合部,可划分为长江冲积平原、西南垅岗平原和切割残丘三种地貌,大体形成“一山三水四分田,两分道路和庄园”的地貌格局。地势从东南向西北倾斜,海拔高程最低18米,最高243米,其中大部分高程在19-50米之间。
嘉鱼县属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度较大、日照充足、雨热同季、无霜期长等特点。境内平原与丘岗气候亦无明显区别。
全县年平均气温17.0℃。最冷月为一月,平均气温4.5℃,极端最低气温-12℃;最热月为七月,平均气温29.2℃,极端最高气温40.2℃。无霜期初日3月13—16日,终日11月16—28日,全年无霜期249-262天。因受幕阜山脉的阻隔,冬、春季冷暖气流交汇于长江流域,冬季气温下降慢、早春回温快,农业界限温度(稳定通过5℃的持续期)平均初日在2月27日,终日在12月10日,具有一些既不同于南方,也不同于北方的气候特点。
嘉鱼县内土壤可分为红壤、石灰土、潮土、水稻土和草甸土五个土类。红壤土(棕红壤)分布于县境东南部,以官桥、烟墩等地为主,土质酸性,是全县丘岗的主要旱地土壤。石灰土分布于县境西南部分孤立残丘,主要集中在高铁岭镇及陆溪镇、官桥镇的部分。县境北、中和西南部分平原为潮土,是全县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主体旱地土壤。水稻土分布于全县各水稻种植区,由长期水耕熟化形成。草甸土分布在长江外洲滩地。
嘉鱼自然资源
嘉鱼水资源
嘉鱼县湖泊有丘岗湖泊和平原湖泊两类。县域现有湖泊16处,总面积共123.67平方公里。[2]
嘉鱼矿产资源
嘉鱼县的主要矿藏有金、煤、锰、硅性耐火石砂和石灰石。蛇屋山金矿第一期探明黄金储量达20吨,大型红粘土型金矿床,为全国首例,世界第二例。
嘉鱼行政区划
截止2011年10月,嘉鱼县辖8个镇,共有18个居委会、82个村委会。
面积(平方千米)
下辖居委会(个)
下辖村委会(个)
11031909国营头墩农场------3---
2014年,全县年末总人口364981人,其中男性190294人,女性174687人。全年出生4388人,符合政策生育率86.21%,出生率为11.23‰,出生性别比为122.63(女性为100);死亡1469人,死亡率为3.76‰;全年净增人口2919人,自然增长率为7.94‰。
2012年末,嘉鱼县总人口369468人,其中男性192029人,女性177439人。全年出生4317人,符合政策生育率86.96%,出生率为11.59‰,出生性别比为120.93(女性为100);死亡1508人,死亡率为4.05‰;全年净增人口2809人,自然增长率为7.54‰,比上年提高0.75个千分点。
2014年,嘉鱼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9.03亿元,按计算比上年增长9.9%。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9.01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02亿元,增长10.4%,完成98.1亿元,增长10.7%;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8.02亿元,增长12.0%。
2010年,嘉鱼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9.8亿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244元;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08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64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2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48亿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1.9倍、5.2倍、3.0倍、5.3倍和2.9倍,年均分别递增24.0%、43.7%、28.6%、44.3%和23.5%,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万元大关。
2012年,嘉鱼县生产总值完成153.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2.95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81.99亿元,增长17.2%,完成工业增加值78.87亿元;第三产业完成38.44亿元,增长9.3%。从构成看,一、二、三产业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1年的20.5:54.7:24.8变化为2012年的21.5:53.4:25.1。
2012年,嘉鱼县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除基金收入外的全地域财政收入)7.75亿元,增收1.65亿元,比上年增长27.1%。嘉鱼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7.53亿元,比上年增长30.6%。
嘉鱼第一产业
2014年,全县实现业总产值(现价,下同)69.6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3%。以蔬菜、水产为代表的特色农业继续得到稳定发展,蔬菜产值32.72亿元,同比增长5.2%,水产品产值20.76亿元,同比增长8.0%。
2014年,全县粮食面积49.58万亩,比上年增长2.7%;油料面积11.93万亩,增长3.3%;面积1.61万亩,下降22.1%;蔬菜面积50万亩,比上年增长8.9%;面积0.59万亩,下降42.6%。
2012年,嘉鱼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下同)58.0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0%。其中农业产值37.08亿元。以蔬菜、水产为代表的特色农业继续得到稳定发展,蔬菜产值28.5亿元,同比增长13.1%,水产产值15.1亿元,同比增长25.3%。
2012年,嘉鱼县粮食面积48.13万亩,比上年增长4.8%;油料面积11.15万亩,增长16.2%;棉花面积2.34万亩,增长54.6%;蔬菜面积45.27万亩,比上年下降0.5%;麻类面积1.16万亩,下降64.9%。全年各种农作物产量有增有减。全县完成造林面积39900亩,比上年增长2.3%。全年牲猪出栏20.01万头,比上年增长12.8%;猪肉产量15004吨,同比下降15.0%;牛肉产量295吨,同比下降42.4%;禽肉产量1973吨,同比增长24.5%。全年水产品养殖面积24.9万亩,比上年增长0.4%,水产品产量76436吨,比上年增长5.1%。
2012年末,嘉鱼县有效灌溉面积32.4万亩,旱涝保收面积26.7万亩,机电排灌面积27.5万亩。
嘉鱼第二产业
2014年,全县(年产品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198家,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下同)440.72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国有企业0.64亿元,下降1.3%;3.33亿元,增长10.5%;414.91亿元,增长12.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3.79亿元,增长12.2%;其它经济类型企业8.05亿元,增长0.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2%。
2012年,嘉鱼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产品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157家,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下同)304.33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其中:国有企业8.57亿元,增长1.8%;集体企业3.91亿元,增长116.6%;股份制企业232.83亿元,增长24.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3.12亿元,增长29.3%;其它经济类型企业45.9亿元,增长40.8%。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88.7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6.5%。
2012年,嘉鱼县轻工业产值139.25亿元,重工业产值165.08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8.2%和20.8%;全县轻重工业比重为1:1.19。
2012年,全县新签合同项目79个,累计到位资金73.51亿元;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0.18亿元,比上年增长36.3%。其中项目投资116.37亿元,比上年增长36.7%。
2012年,嘉鱼县全年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7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6亿元,比上年增长32.4%,竣工产值5.7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9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价值4.1亿元。
嘉鱼第三产业
2014年,嘉鱼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73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5.73亿元;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5.96亿元;住宿业实现零售额0.89亿元;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15亿元。2014年全县实现外贸出口额7887.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2%。
2014年12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余额86.91亿元,比年初增加10.42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58.96亿元,比年初增加7.93亿元;财政性存款2.2亿元,比年初增加0.76亿元;单位存款25.87亿元,比年初增加2.0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6.59亿元,比年初增加15.08亿元。其中:比年初增加1.35亿元,比年初增加5.67亿元。
2012年,嘉鱼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54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4.26亿元;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8.15亿元;住宿业实现零售额0.71亿元;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41亿元。。2012年全县实现外贸出口额410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8.0%。
截至2012年末,嘉鱼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4.12亿元,比年初增加13.77亿元,增长27.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41.65亿元,比年初增加10.01亿元;财政性存款2.53亿元,比年初减少1.11亿元;单位存款19.79亿元,比年初增加4.7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5.05亿元,比年初增加6.1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比年初增加2.69亿元,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3.26亿元。
2012年,嘉鱼县实现保费收入8773万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765万元,比上年增长23.1%,寿险保费收入6008万元,比上年下降16.0%。财险赔款支出1748万元,寿险支出1040万元。
嘉鱼地属武汉城市圈,至武汉市区80公里,至天河机场100公里,至京珠高速公路入口和在建的武广高速铁路20公里,嘉鱼至武汉国家一级公路即将建成通车后,嘉鱼至武汉车程仅45分钟。武蒲公路、咸潘公路、京珠高速公路连接线、嘉赤公路等4条省道和县乡公路、通村公路组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长江黄金水道纵贯全境120公里,并有6个长江港口深水码头(5000吨级1个、3000吨级5个),常年可停泊3000吨级的客货轮。
截至2014年末,嘉鱼县有文化站8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达8.7万册。[2]
截至2012年末,嘉鱼县有文化站8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艺术表演团体1个。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达9.07万册,图书、报刊借阅室、电子阅览室、少儿阅览室及博物馆展览厅等公共场所,已全面对外免费开放,共接待和服务群众8000人次。新创作各类文艺作品120余件,在市级以上发表(参展、参演)70件。组织各类文艺演出达28场(次),观众人数达12万人次。举办元旦、春节、元宵等节日广场文艺汇演等群众文艺演出、迎春团拜会文艺晚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8场(次),特别是二乔公园元宵灯会,规模空前,影响广泛,受到群众热烈欢迎。
截至2012年末,嘉鱼县数字电视用户28864户,基本完成了城区数字电视的整体转换。全年在中央级发稿5条,在省级台发稿30条,在市台发稿172条,在嘉鱼台发稿2000多条。
截至2012年末,嘉鱼县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6个,卫生机构床位1215张,卫生技术人员1337人。
2012年,嘉鱼县积极组队参加了全市少儿田径、乒乓球赛,其中田径获男、女团体总分第三名,个人分获女子400米、男子跳远第一名;乒乓球获团体总分第六名,熊梦阳荣获乒乓球少儿甲组单打冠军。
嘉鱼人民生活
2014年,全体居民16010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86元,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51元,比上年增长12.3%。
嘉鱼社会保障
截至2012年末,嘉鱼县拥有收养性单位15个,床位1337张;供养人数1100人。
2012年,嘉鱼县全县城镇低保对象10034人,农村低保对象11543人,年发放低保补助金4867万元。全县累计发放各项社会保险费28208万元。其中,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费支出5189万元,企业人员养老金支出18333万元;支付基本医疗保险费1618万元。全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人数达251016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123400人。
截至2012年末,嘉鱼县有学校46所,教师2841人,在校学生人数30557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4337人,小学在校学生1600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8%。全县高考、中考综合成绩连续几年稳居全市前列。2012年高考,全县600分以上人数32人,上本科线1247人(其中上一类本科线209人)。
小学(40所)
嘉鱼县实验小学
嘉鱼县华茂学校
嘉鱼县实验寄宿小学
嘉鱼县牌洲湾镇牌洲第一小学
嘉鱼县牌洲湾镇金久小学
嘉鱼县牌洲湾镇东岭小学
嘉鱼县牌洲湾镇
嘉鱼县牌洲湾镇先进小学
嘉鱼县牌洲湾镇明星小学
嘉鱼县牌洲湾镇新洲小学
嘉鱼县牌洲湾镇庆丰小学
嘉鱼县私立牌洲湾华帝学校
嘉鱼县潘家湾镇潘家湾小学
嘉鱼县潘家湾镇中心小学
嘉鱼县潘家湾镇龙坎湖小学
嘉鱼县潘家湾镇四邑小学
嘉鱼县潘家湾镇苍梧岭小学
嘉鱼县潘家湾创星学校
嘉鱼县渡普镇中心小学
嘉鱼县渡普镇金桥小学
嘉鱼县渡普镇东湖小学
嘉鱼县新街镇中心小学
嘉鱼县新街镇归粮洲小学
嘉鱼县新街镇中畈小学
嘉鱼县新街镇晒甲山小学
嘉鱼县官桥镇中心小学
嘉鱼县官桥镇绿岭小学
嘉鱼县官桥镇观音寺小学
嘉鱼县官桥镇舒桥小学
嘉鱼县官桥镇朱砂小学
嘉鱼县高铁岭镇中心小
嘉鱼县高铁岭镇八斗角小学
嘉鱼县高铁岭镇新时小学
嘉鱼县高铁岭镇新庄小学
嘉鱼县陆溪镇中心小学
嘉鱼县陆溪镇大桥小学
嘉鱼县鱼岳镇中心学校
嘉鱼县鱼岳镇第二小学
嘉鱼县鱼岳镇第三小学
嘉鱼县鱼岳镇第四小学
初中(11所)
嘉鱼县实验中学
嘉鱼县城北中学
嘉鱼县牌洲湾镇
嘉鱼县潘家湾中学
嘉鱼县老官中学
嘉鱼县渡普中学
嘉鱼县新街中学
嘉鱼县官桥镇官桥中学
嘉鱼县官桥镇舒桥中学
嘉鱼县高铁岭镇初级中学
嘉鱼县陆溪中学
    高中(5所)
嘉鱼高建成中学
嘉鱼县博才学校
嘉鱼县外国语学校
嘉鱼县南嘉中学
嘉鱼历史文化
嘉鱼县始建于西晋大康元年(公元280年),取《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之义而得名,历史悠久,文化沉淀丰厚,蕴藏着南宋文化、三国文化、呜嘟文化、说唱文化、鱼文化等特色文化遗产。
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二月,岳飞奉命征杨么,驻守县城,立望楼,又在蜀山就赤壁之战时刘备驻扎处筑城驻兵,时人称军寨、营盘,后称岳公城。同年五月一日,岳飞进驻岳州黄榜,留存岳公城遗址。岳公城为椭圆形,长40米,宽82米,周长137米。嘉鱼人民为了纪念岳飞,在三湖连江风景区修建一座岳公亭。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十日,曹操军遇周瑜军于赤壁江上一战而退还江北乌林后,周瑜军逐与其对峙,驻于江南陆口(今嘉鱼县陆溪镇)、界石至高铁岭龟湖山一线,刘备军驻扎于白云山至蜀山一线。周瑜以陆口为大本营,在赤壁山建有烽火台。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年)十二月,周瑜病逝后,孙权以鲁肃为汉昌太守,领周瑜军驻陆口,至吴赤乌二年(239年),相继有吕蒙、陆逊、潘璋、吕岱等领兵驻扎陆口。陆口为东吴重镇,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就发生在此。三国文化成为楚文化中主流文化,成为嘉鱼县旅游文化的代表。
呜嘟文化,是嘉鱼特色文化中的一面旗帜,20年前,呜嘟还只是流传于牌洲地区的一种泥哨,牧童们用它消愁解闷、呼牛唤羊。县文化主管部门投入大量的精力、物力和财力,将呜嘟这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土类民间乐器加以研制、使其走上文艺舞台,使这一民间艺术奇葩大放异彩。
牌洲说唱这一曲艺曲种的形式,是嘉鱼发展特色文化的又一成果。牌洲说唱,均为方言,演出人数为2-8人,自操小鼓、锣、小锣、小钹,一人说,数人接,一人唱,数人和,说唱一段,响一段乐器,音乐点子以《十样锦》为基调,内容集中,节奏明快,音乐性强,很受群众欢迎。早在1993年,牌洲说唱《姑嫂俩》就被介绍到海外,在东南亚一带广受欢迎。这一特色文化,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南有嘉鱼,蒸然罩罩,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古老的诗经,赋予嘉鱼不老的美名。嘉鱼盛产鲜鱼,因而也繁衍出鲜活的“鱼文化”。嘉鱼的鱼文化源远流长。南唐保太十一年(公元953年),皇帝南巡经此地,尝到了当地渔民进贡的鱼,连声赞道:“佳鱼,佳鱼!”嘉鱼,由此得名。嘉鱼人民世世代代以水为伴,以鱼为亲。在茶庵新区,新建的城雕展示出“双鱼戏珠“的雄姿,鱼,成为嘉鱼精神的图腾;鱼文化,成为嘉鱼特色文化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嘉鱼县沉积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县境内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点甚多,还有很多美丽的传说。
境内有三国古战场遗址——陆口,系三国东吴吕蒙、陆逊屯兵之地,现尚存有吕蒙城遗址、吴王行祠、孔明取箭所、鲁肃夫人墓、丁奉墓、吕岱墓等三国古迹和古迹“烟墩台”;有万里长江第一湾——“簰洲湾”和层峦叠翠的牛头山森林公园、幽深蜿蜓的仙人洞群、风景优美的三湖连江水库风景区;有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红粘土型露天金矿;有全国第一组(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官桥八组;还有即将开发建设的集旅游、温泉、农业观光园、水上游乐、狩猎、住宿于一体的山湖温泉旅游项目。
嘉鱼小磨香油
嘉鱼小磨香油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清澈透明,芳香馥郁,营养丰富。
嘉鱼麻花嘉鱼麻花典型代表是陆溪麻花和西湖麻花。
陆溪麻花主要产地在陆溪镇,口味以咸为主,香脆可口。做法传统,原料以精面为主,配以白糖或精盐,鸡蛋和芝麻仁等。西湖麻花主要产地在渡普镇西凉湖周边,口味甜咸兼有,甜而不腻,咸度适口,脆不易折,香不上火。甜麻花配料十分讲究,必配槐树花蜜,新鲜姜汁,土鸡蛋清和白芝麻仁等。不论甜麻花还是咸麻花都选用清泉水,纯手工做成。
藕夹子(简称藕夹)
藕夹子做法:将藕洗净切成0.5厘米的片,取两片中间夹入调好的肉末,面粉加调料调成糊;油温烧止5成热,把夹好的原料挂糊,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色即可。
藕是“偶”的谐音,偶即成双作对,合即和合如意,夹子是“有子”的一种说法,寓意很吉祥。上年纪的老年人则戏称藕夹子为“银洋钱”,是因为藕夹子外形圆中有孔,形状很象古时的钱币。出锅的藕夹子色泽金黄,吃起来咸淡适中油而不腻、酥脆可口藕香浓郁。逢年过节,每家都要做上一篮子藕夹子,除自家食用外还馈赠亲朋好友,成为一道闻名遐迩的传统特色菜肴。
嘉鱼麻糖是独具特色的地方风味食品,早在公元960年的宋代就开始制作,有1000多年的历史,具有香、甜、白、薄、脆、味纯、保鲜期长等七大特点,多次被评为省、部优质产品,多次荣获博览会金奖,省精品展销会金奖,消费者满意金杯奖。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
.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精彩微信文章尽在52微信文章网
嘉鱼旅游 最新微信文章嘉鱼县_百度百科
嘉鱼县古名沙阳堡,取《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之义得名,是湖北省下辖县,位于东经113°39′-114°22′,北纬29°48′-30°19′,地处中游南岸、北与武汉接壤、南同市毗邻、东距市区40公里、西与隔江相望。嘉鱼县境地形狭长,全境长85公里,宽5.7—17.9公里,总面积1017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712平方公里,水域面积305平方公里;辖8镇,人口369468人(2012年末)。嘉鱼县是国家首批对外开放地区和长江经济带重要开发区,是湖北省有名的蔬菜之乡、螃蟹之乡、回鱼之乡、黄金之乡,获“湖北省绿化模范县”称号。
嘉鱼县建制沿革
嘉鱼古名沙阳堡。西晋太康元年(280)置沙阳县,属武昌郡。
齐建元元年(478)省县入江夏郡,南朝陈永定元年(557)复置,属上隽郡。
隋开皇九年(589)并入蒲圻县,以沙阳县地置鲇渎镇。
升元元年(937)改镇为场(市),保大十一年(953)升场为嘉鱼县,因取《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之义而得名,属鄂州,元属武昌路、明清属武昌府。
民国二年(1913年)属江汉道;民国五年(1916年)属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第一行政督察区。
1949年属沔阳专区。1951年属大冶专区。1952年属孝感专区。1959年属武汉市。1960年并入武昌县。1961年复置,属孝感专区。1965年后属咸宁专区、地区,1998年属地级咸宁市。
嘉鱼县行政区划
截止2011年10月,嘉鱼县辖8个镇,共有18个居委会、82个村委会。
面积(平方千米)
下辖居委会(个)
下辖村委会(个)
11031909国营头墩农场------3---
嘉鱼县地理环境
嘉鱼县位置境域
嘉鱼县位于东经113°39′-114°22′,北纬29°48′-30°19′,地处长江中游南岸,北与武汉接壤,离武汉仅80公里,南同赤壁市毗邻,东距市区40公里,西与洪湖市隔江相望。
嘉鱼县境全长85公里,宽5.7—17.9公里,总面积1017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712平方公里,水域面积305平方公里。
嘉鱼县地形地貌
嘉鱼县地处与结合部,可划分为长江冲积平原、西南垅岗平原和切割残丘三种地貌,大体形成“一山三水四分田,两分道路和庄园”的地貌格局。地势从东南向西北倾斜,海拔高程最低18米,最高243米,其中大部分高程在19-50米之间。
嘉鱼县气候
嘉鱼县属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度较大、日照充足、雨热同季、无霜期长等特点。境内平原与丘岗气候亦无明显区别。
全县年平均气温17.0℃。最冷月为一月,平均气温4.5℃,极端最低气温-12℃;最热月为七月,平均气温29.2℃,极端最高气温40.2℃。无霜期初日3月13—16日,终日11月16—28日,全年无霜期249-262天。因受幕阜山脉的阻隔,冬、春季冷暖气流交汇于长江流域,冬季气温下降慢、早春回温快,农业界限温度(稳定通过5℃的持续期)平均初日在2月27日,终日在12月10日,具有一些既不同于南方,也不同于北方的气候特点。
嘉鱼县土壤
嘉鱼县内土壤可分为红壤、石灰土、潮土、水稻土和草甸土五个土类。红壤土(棕红壤)分布于县境东南部,以官桥、烟墩等地为主,土质酸性,是全县丘岗的主要旱地土壤。石灰土分布于县境西南部分孤立残丘,主要集中在高铁岭镇及陆溪镇、官桥镇的部分。县境北、中和西南部分平原为潮土,是全县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主体旱地土壤。水稻土分布于全县各水稻种植区,由长期水耕熟化形成。草甸土分布在长江外洲滩地。
嘉鱼县自然资源
嘉鱼县水资源
嘉鱼县湖泊有丘岗湖泊和平原湖泊两类。县域现有湖泊16处,总面积共123.67平方公里。[1]
嘉鱼县矿产资源
嘉鱼县的主要矿藏有金、煤、锰、硅性耐火石砂和石灰石。蛇屋山金矿第一期探明黄金储量达20吨,大型红粘土型金矿床,为全国首例,世界第二例。[1]
嘉鱼县人口
2014年,全县年末总人口364981人,其中男性190294人,女性174687人。全年出生4388人,符合政策生育率86.21%,出生率为11.23‰,出生性别比为122.63(女性为100);死亡1469人,死亡率为3.76‰;全年净增人口2919人,自然增长率为7.94‰。[2]
2012年末,嘉鱼县总人口369468人,其中男性192029人,女性177439人。全年出生4317人,符合政策生育率86.96%,出生率为11.59‰,出生性别比为120.93(女性为100);死亡1508人,死亡率为4.05‰;全年净增人口2809人,自然增长率为7.54‰,比上年提高0.75个千分点。[3]
嘉鱼县经济
嘉鱼县综述
2014年,嘉鱼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9.03亿元,按计算比上年增长9.9%。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9.01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02亿元,增长10.4%,完成98.1亿元,增长10.7%;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8.02亿元,增长12.0%。[2]
2010年,嘉鱼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9.8亿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244元;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08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64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2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48亿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1.9倍、5.2倍、3.0倍、5.3倍和2.9倍,年均分别递增24.0%、43.7%、28.6%、44.3%和23.5%,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万元大关。
2012年,嘉鱼县生产总值完成153.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2.95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81.99亿元,增长17.2%,完成工业增加值78.87亿元;第三产业完成38.44亿元,增长9.3%。从构成看,一、二、三产业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1年的20.5:54.7:24.8变化为2012年的21.5:53.4:25.1。[3]
2012年,嘉鱼县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除基金收入外的全地域财政收入)7.75亿元,增收1.65亿元,比上年增长27.1%。嘉鱼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7.53亿元,比上年增长30.6%。
嘉鱼县第一产业
2014年,全县实现业总产值(现价,下同)69.6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3%。以蔬菜、水产为代表的特色农业继续得到稳定发展,蔬菜产值32.72亿元,同比增长5.2%,水产品产值20.76亿元,同比增长8.0%。[2]
2014年,全县粮食面积49.58万亩,比上年增长2.7%;油料面积11.93万亩,增长3.3%;面积1.61万亩,下降22.1%;蔬菜面积50万亩,比上年增长8.9%;面积0.59万亩,下降42.6%。[2]
2012年,嘉鱼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下同)58.0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0%。其中农业产值37.08亿元。以蔬菜、水产为代表的特色农业继续得到稳定发展,蔬菜产值28.5亿元,同比增长13.1%,水产产值15.1亿元,同比增长25.3%。
2012年,嘉鱼县粮食面积48.13万亩,比上年增长4.8%;油料面积11.15万亩,增长16.2%;棉花面积2.34万亩,增长54.6%;蔬菜面积45.27万亩,比上年下降0.5%;麻类面积1.16万亩,下降64.9%。全年各种农作物产量有增有减。全县完成造林面积39900亩,比上年增长2.3%。全年牲猪出栏20.01万头,比上年增长12.8%;猪肉产量15004吨,同比下降15.0%;牛肉产量295吨,同比下降42.4%;禽肉产量1973吨,同比增长24.5%。全年水产品养殖面积24.9万亩,比上年增长0.4%,水产品产量76436吨,比上年增长5.1%。
2012年末,嘉鱼县有效灌溉面积32.4万亩,旱涝保收面积26.7万亩,机电排灌面积27.5万亩。[3]
嘉鱼县第二产业
2014年,全县(年产品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198家,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下同)440.72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国有企业0.64亿元,下降1.3%;3.33亿元,增长10.5%;414.91亿元,增长12.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3.79亿元,增长12.2%;其它经济类型企业8.05亿元,增长0.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2%。[2]
2012年,嘉鱼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产品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157家,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下同)304.33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其中:国有企业8.57亿元,增长1.8%;集体企业3.91亿元,增长116.6%;股份制企业232.83亿元,增长24.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3.12亿元,增长29.3%;其它经济类型企业45.9亿元,增长40.8%。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88.7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6.5%。
2012年,嘉鱼县轻工业产值139.25亿元,重工业产值165.08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8.2%和20.8%;全县轻重工业比重为1:1.19。
2012年,全县新签合同项目79个,累计到位资金73.51亿元;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0.18亿元,比上年增长36.3%。其中项目投资116.37亿元,比上年增长36.7%。
2012年,嘉鱼县全年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7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6亿元,比上年增长32.4%,竣工产值5.7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9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价值4.1亿元。[3]
嘉鱼县第三产业
2014年,嘉鱼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73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5.73亿元;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5.96亿元;住宿业实现零售额0.89亿元;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15亿元。2014年全县实现外贸出口额7887.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2%。[2]
2014年12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余额86.91亿元,比年初增加10.42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58.96亿元,比年初增加7.93亿元;财政性存款2.2亿元,比年初增加0.76亿元;单位存款25.87亿元,比年初增加2.0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6.59亿元,比年初增加15.08亿元。其中:比年初增加1.35亿元,比年初增加5.67亿元。[2]
2012年,嘉鱼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54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4.26亿元;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8.15亿元;住宿业实现零售额0.71亿元;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41亿元。。2012年全县实现外贸出口额410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8.0%。
截至2012年末,嘉鱼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4.12亿元,比年初增加13.77亿元,增长27.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41.65亿元,比年初增加10.01亿元;财政性存款2.53亿元,比年初减少1.11亿元;单位存款19.79亿元,比年初增加4.7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5.05亿元,比年初增加6.1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比年初增加2.69亿元,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3.26亿元。
2012年,嘉鱼县实现保费收入8773万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765万元,比上年增长23.1%,寿险保费收入6008万元,比上年下降16.0%。财险赔款支出1748万元,寿险支出1040万元。[3]
嘉鱼县交通
嘉鱼地属武汉城市圈,至武汉市区80公里,至天河机场100公里,至京珠高速公路入口和在建的武广高速铁路20公里,嘉鱼至武汉国家一级公路即将建成通车后,嘉鱼至武汉车程仅45分钟。武蒲公路、咸潘公路、京珠高速公路连接线、嘉赤公路等4条省道和县乡公路、通村公路组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长江黄金水道纵贯全境120公里,并有6个长江港口深水码头(5000吨级1个、3000吨级5个),常年可停泊3000吨级的客货轮。
嘉鱼县社会
嘉鱼县文化
截至2014年末,嘉鱼县有文化站8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达8.7万册。[2]
截至2012年末,嘉鱼县有文化站8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艺术表演团体1个。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达9.07万册,图书、报刊借阅室、电子阅览室、少儿阅览室及博物馆展览厅等公共场所,已全面对外免费开放,共接待和服务群众8000人次。新创作各类文艺作品120余件,在市级以上发表(参展、参演)70件。组织各类文艺演出达28场(次),观众人数达12万人次。举办元旦、春节、元宵等节日广场文艺汇演等群众文艺演出、迎春团拜会文艺晚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8场(次),特别是二乔公园元宵灯会,规模空前,影响广泛,受到群众热烈欢迎。
截至2012年末,嘉鱼县数字电视用户28864户,基本完成了城区数字电视的整体转换。全年在中央级发稿5条,在省级台发稿30条,在市台发稿172条,在嘉鱼台发稿2000多条。[3]
嘉鱼县卫生
截至2012年末,嘉鱼县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6个,卫生机构床位1215张,卫生技术人员1337人。[3]
嘉鱼县体育
2012年,嘉鱼县积极组队参加了全市少儿田径、乒乓球赛,其中田径获男、女团体总分第三名,个人分获女子400米、男子跳远第一名;乒乓球获团体总分第六名,熊梦阳荣获乒乓球少儿甲组单打冠军。[3]
嘉鱼县人民生活
2014年,全体居民16010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86元,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51元,比上年增长12.3%。[2]
嘉鱼县社会保障
截至2012年末,嘉鱼县拥有收养性单位15个,床位1337张;供养人数1100人。
2012年,嘉鱼县全县城镇低保对象10034人,农村低保对象11543人,年发放低保补助金4867万元。全县累计发放各项社会保险费28208万元。其中,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费支出5189万元,企业人员养老金支出18333万元;支付基本医疗保险费1618万元。全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人数达251016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123400人。[3]
嘉鱼县教育
截至2012年末,嘉鱼县有学校46所,教师2841人,在校学生人数30557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4337人,小学在校学生1600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8%。全县高考、中考综合成绩连续几年稳居全市前列。2012年高考,全县600分以上人数32人,上本科线1247人(其中上一类本科线209人)。[3]
小学(40所)
嘉鱼县实验小学
嘉鱼县华茂学校
嘉鱼县实验寄宿小学
嘉鱼县牌洲湾镇牌洲第一小学
嘉鱼县牌洲湾镇金久小学
嘉鱼县牌洲湾镇东岭小学
嘉鱼县牌洲湾镇
嘉鱼县牌洲湾镇先进小学
嘉鱼县牌洲湾镇明星小学
嘉鱼县牌洲湾镇新洲小学
嘉鱼县牌洲湾镇庆丰小学
嘉鱼县私立牌洲湾华帝学校
嘉鱼县潘家湾镇潘家湾小学
嘉鱼县潘家湾镇中心小学
嘉鱼县潘家湾镇龙坎湖小学
嘉鱼县潘家湾镇四邑小学
嘉鱼县潘家湾镇苍梧岭小学
嘉鱼县潘家湾创星学校
嘉鱼县渡普镇中心小学
嘉鱼县渡普镇金桥小学
嘉鱼县渡普镇东湖小学
嘉鱼县新街镇中心小学
嘉鱼县新街镇归粮洲小学
嘉鱼县新街镇中畈小学
嘉鱼县新街镇晒甲山小学
嘉鱼县官桥镇中心小学
嘉鱼县官桥镇绿岭小学
嘉鱼县官桥镇观音寺小学
嘉鱼县官桥镇舒桥小学
嘉鱼县官桥镇朱砂小学
嘉鱼县高铁岭镇中心小
嘉鱼县高铁岭镇八斗角小学
嘉鱼县高铁岭镇新时小学
嘉鱼县高铁岭镇新庄小学
嘉鱼县陆溪镇中心小学
嘉鱼县陆溪镇大桥小学
嘉鱼县鱼岳镇中心学校
嘉鱼县鱼岳镇第二小学
嘉鱼县鱼岳镇第三小学
嘉鱼县鱼岳镇第四小学
初中(11所)
嘉鱼县实验中学
嘉鱼县城北中学
嘉鱼县牌洲湾镇
嘉鱼县潘家湾中学
嘉鱼县老官中学
嘉鱼县渡普中学
嘉鱼县新街中学
嘉鱼县官桥镇官桥中学
嘉鱼县官桥镇舒桥中学
嘉鱼县高铁岭镇初级中学
嘉鱼县陆溪中学
    高中(5所)
嘉鱼高建成中学
嘉鱼县博才学校
嘉鱼县外国语学校
嘉鱼县南嘉中学
嘉鱼县历史文化
嘉鱼县始建于西晋大康元年(公元280年),取《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之义而得名,历史悠久,文化沉淀丰厚,蕴藏着南宋文化、三国文化、呜嘟文化、说唱文化、鱼文化等特色文化遗产。
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二月,岳飞奉命征杨么,驻守县城,立望楼,又在蜀山就赤壁之战时刘备驻扎处筑城驻兵,时人称军寨、营盘,后称岳公城。同年五月一日,岳飞进驻岳州黄榜,留存岳公城遗址。岳公城为椭圆形,长40米,宽82米,周长137米。嘉鱼人民为了纪念岳飞,在三湖连江风景区修建一座岳公亭。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十日,曹操军遇周瑜军于赤壁江上一战而退还江北乌林后,周瑜军逐与其对峙,驻于江南陆口(今嘉鱼县陆溪镇)、界石至高铁岭龟湖山一线,刘备军驻扎于白云山至蜀山一线。周瑜以陆口为大本营,在赤壁山建有烽火台。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年)十二月,周瑜病逝后,孙权以鲁肃为汉昌太守,领周瑜军驻陆口,至吴赤乌二年(239年),相继有吕蒙、陆逊、潘璋、吕岱等领兵驻扎陆口。陆口为东吴重镇,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就发生在此。三国文化成为楚文化中主流文化,成为嘉鱼县旅游文化的代表。
呜嘟文化,是嘉鱼特色文化中的一面旗帜,20年前,呜嘟还只是流传于牌洲地区的一种泥哨,牧童们用它消愁解闷、呼牛唤羊。县文化主管部门投入大量的精力、物力和财力,将呜嘟这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土类民间乐器加以研制、使其走上文艺舞台,使这一民间艺术奇葩大放异彩。
牌洲说唱这一曲艺曲种的形式,是嘉鱼发展特色文化的又一成果。牌洲说唱,均为方言,演出人数为2-8人,自操小鼓、锣、小锣、小钹,一人说,数人接,一人唱,数人和,说唱一段,响一段乐器,音乐点子以《十样锦》为基调,内容集中,节奏明快,音乐性强,很受群众欢迎。早在1993年,牌洲说唱《姑嫂俩》就被介绍到海外,在东南亚一带广受欢迎。这一特色文化,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南有嘉鱼,蒸然罩罩,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古老的诗经,赋予嘉鱼不老的美名。嘉鱼盛产鲜鱼,因而也繁衍出鲜活的“鱼文化”。嘉鱼的鱼文化源远流长。南唐保太十一年(公元953年),皇帝南巡经此地,尝到了当地渔民进贡的鱼,连声赞道:“佳鱼,佳鱼!”嘉鱼,由此得名。嘉鱼人民世世代代以水为伴,以鱼为亲。在茶庵新区,新建的城雕展示出“双鱼戏珠“的雄姿,鱼,成为嘉鱼精神的图腾;鱼文化,成为嘉鱼特色文化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嘉鱼县旅游
嘉鱼县沉积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县境内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点甚多,还有很多美丽的传说。
境内有三国古战场遗址——陆口,系三国东吴吕蒙、陆逊屯兵之地,现尚存有吕蒙城遗址、吴王行祠、孔明取箭所、鲁肃夫人墓、丁奉墓、吕岱墓等三国古迹和古迹“烟墩台”;有万里长江第一湾——“簰洲湾”和层峦叠翠的牛头山森林公园、幽深蜿蜓的仙人洞群、风景优美的三湖连江水库风景区;有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红粘土型露天金矿;有全国第一组(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官桥八组;还有即将开发建设的集旅游、温泉、农业观光园、水上游乐、狩猎、住宿于一体的山湖温泉旅游项目。[4]
嘉鱼县特产
嘉鱼小磨香油
嘉鱼小磨香油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清澈透明,芳香馥郁,营养丰富。
嘉鱼麻花嘉鱼麻花典型代表是陆溪麻花和西湖麻花。
陆溪麻花主要产地在陆溪镇,口味以咸为主,香脆可口。做法传统,原料以精面为主,配以白糖或精盐,鸡蛋和芝麻仁等。西湖麻花主要产地在渡普镇西凉湖周边,口味甜咸兼有,甜而不腻,咸度适口,脆不易折,香不上火。甜麻花配料十分讲究,必配槐树花蜜,新鲜姜汁,土鸡蛋清和白芝麻仁等。不论甜麻花还是咸麻花都选用清泉水,纯手工做成。
藕夹子(简称藕夹)
藕夹子做法:将藕洗净切成0.5厘米的片,取两片中间夹入调好的肉末,面粉加调料调成糊;油温烧止5成热,把夹好的原料挂糊,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色即可。
藕是“偶”的谐音,偶即成双作对,合即和合如意,夹子是“有子”的一种说法,寓意很吉祥。上年纪的老年人则戏称藕夹子为“银洋钱”,是因为藕夹子外形圆中有孔,形状很像古时的钱币。出锅的藕夹子色泽金黄,吃起来咸淡适中油而不腻、酥脆可口藕香浓郁。逢年过节,每家都要做上一篮子藕夹子,除自家食用外还馈赠亲朋好友,成为一道闻名遐迩的传统特色菜肴。
嘉鱼麻糖是独具特色的地方风味食品,早在公元960年的宋代就开始制作,有1000多年的历史,具有香、甜、白、薄、脆、味纯、保鲜期长等七大特点,多次被评为省、部优质产品,多次荣获博览会金奖,省精品展销会金奖,消费者满意金杯奖。
.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引用日期]
.湖北省统计局[引用日期]
.嘉鱼县统计信息网[引用日期]
.嘉鱼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牛头山附近的住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