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问欧阳修为师的后面。以戒为师是什么意思?

谁有欧阳修的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的那个)详细翻译、赏析?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翻译:庭院十分深远到底深有几许?杨柳被罩住雾烟,象重重帘幕无法指数.豪家贵人的车马挤满游冶之处,楼高却看不见章台去路.
雨势很猛,风刮很大,正是三月春暮,拟用门关住黄昏,却无法把春天留住.满含泪眼问问春花,春花却不答语,零乱的落花已经飘飞过秋千去.
在浩如烟海、众星捧月的文学作品里,“蝶恋花”为词牌的诗词层出不穷.李煜、柳永、晏殊、苏轼等伟大诗人均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就连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曾为之添词.他的《蝶恋花·答李淑一》中“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的佳句,满腔激情地畅诉伟人胸怀.伟人的慷慨激扬,伟人的志在天下,不言而喻,常人难及.然欧阳修作为文人为我们展示了《蝶恋花》的又一境界.它能在众多诗词中脱颖而出,至今流传不衰,源于怎样的艺术魅力呢?我们该如何赏析呢?就让我们走进他,去品味品味.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品味诗词,朗诵是很重要的.朗诵时,除了要抓住节奏,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更应该注重情感的把握.所以,我在读的时候更注意这一点.整体来看,全词充满了感伤、抑郁,有说不完,道不尽的无奈和伤痛.然而,到底是谁拥有这样复杂难解的心绪?是一个女子,一个深锁闺中,愁绪满怀,却无计锁春的等待心上人归来的女子,字里行间透露出浓浓的哀怨和愁苦.“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写的是“怨”,“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写的是“恨”,“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写的是“伤”,“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写的是“苦”.古人炼字讲求传神,注重“诗眼”.贾岛“推敲”的故事,“红杏枝头春意闹”的佳句,我们早已耳熟能详.《蝶恋花》中的“横”和“狂”字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我认为词中的“深”字更是高人一筹.古人作诗擅长运用叠字,如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佳句中,叠字的运用酣畅淋漓的宣泄了诗情意旨.欧阳修不仅承继了古人的二字相叠,“深深”二语本已写出庭院的幽深、空旷,却再用一个“深”字的设问,让庭院的“深”“旷”更加让人寻味,可以说是独具匠心,可以说是别具一格.不仅体现其用叠字之功,词的洗练,更可体现词的景深、情深及意境的深远. 景深着一“堆”字,在于“帘幕无重数”写出庭院的无比幽深.那么,在杨柳茂密堆积如烟,如同重重帘幕的空旷的大院子里,有哪些人呢?词人没有让你看到人物,笔锋一宕,先说一句“玉勒雕鞍游冶处”再说“楼高不见章台路”来铺写人物的出场,从景深写到情深.词中写情,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空空的庭院里只有女子孤零零的一个人,期盼的人哪里去了?在“玉勒雕鞍游冶处”寻欢作乐.一方在院中苦苦期盼,流泪伤心,一方却在烟花楼中醉生梦死.在深深的庭院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一颗被禁锢的与世隔绝的心灵,对比当中感受到女主人公的“怨恨”情感.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上片就在景物的描写里,抒写了女主人公的抑郁情怀. 下片着重写情.雨横风狂,催送着残春,也催送着女主人公的芳年.她想挽留住春天,但风雨无情,留春不住,只觉无奈,仅能将情感寄予与之同命的花上.“感时花溅泪”,见花落泪,对月伤情,是古代女子常有的感慨.似乎我们看见:一个黄昏,一个苗条瘦弱的女子,扛着锄头,提着花篮,在四处飘落花儿的林子里葬花,吟唱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花开易见落难寻……”女子在这暮色将逝的夜晚,忆念章台的丈夫,眼前仅有在暴风雨横遭摧残的花,联想自己愁苦命运,不禁潸然泪下.女子的愁苦、伤痛无处倾诉,满怀疑问叩问花儿.花却在一旁缄默,无言以对,是花不解人,还是花不肯给予同情?令人纳然.花不便不语,反而象故意和女子作对,抛弃她纷纷飞过空荡荡的秋千.人儿走马章台,花儿飞过秋千,有情之人,无情之物都对她报以冷漠,她怎不伤心,怎不痛苦呢?三月暮春的傍晚,深锁的庭院,层层叠叠的杨柳,飘过秋千的落花,苦苦等待无奈的女子构成了一幅令人伤怀的春怨图,一个怅然若失、伤痛不已的女主人公形象跃然纸上.自然浑成、浅显易晓的语言中,蕴藏着深挚真切的感情.语浅而意入,情感层层推进,景与情就这样水乳交融,浑然一体了. 很多著作认为这首词表现的是闺怨.写了一个独居庭院的女子,她的愁、怨、伤、悲.其实我认为可以更深入的理解.鲁迅先生曾说过:“从水管里流出来的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鲁迅先生为我们指出了赏析诗词的一个关键问题,即要知人论诗(词).欧阳修四岁而孤,从小是个苦命的孩子,身于贫寒家庭的他,力经挫折,坚韧不拔而能入京作官,可以一展抱负.他需要多大的志向,承受多少的痛苦啊.然命运多舛,他却由于和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贬出京当了一个小官.所以,我们在他的《醉翁亭记》里,看见他饮酒行令,投壶对弈,陶醉在山光水色之中,他心甘吗?他忘记自己的志向了吗?而我们高中学习了他另一篇《伶官传序》,在他“满招损,谦受益”,“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痛切总结中,有他“兼济天下”的抱负.他是一个满腹经纶、志存高远、心忧天下的人才,然而他却没有机会,空余惆怅和伤痛.我想历经变动,壮志难酬的他肯定有怨、有恨、有苦,有悲,那种孤独、伤感和文中寂寞的女主人公神韵相合.我倒觉得与其说本词写的是闺怨,倒不如认为欧先生一首《蝶恋花》借独居深院的女子来表达自己被抛弃的怨、恨、伤、悲.在这样的基础上,“雨横风狂”似乎象征着政治斗争的肆虐、无穷,而“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似乎是倾诉自己大志难申的无可奈何.希望采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董遇三余读书答案 1你认为别人拜董遇为师,董遇就先要求别人“必当先读百遍”的目的是什么?2欧阳修曾说董遇三余读书答案1你认为别人拜董遇为师,董遇就先要求别人“必当先读百遍”的目的是什么?2欧阳修曾说过要利用“三上”,即马上,厕上,枕上;董遇又提出读书要利用“三余”,即岁余,日余,时余,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书读百变遍其意自现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
要合理利用时间
不然我给差评
对不起哦能力有限
算了,好人做到底,给好评
不过你能比我还差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为师当如欧阳修_青青子衿_天涯博客
张全义,字近仁,号甘泉子,笔名子彧,堂号清泠堂。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甘肃省中语会理事,甘肃省骨干教师,泰真文化传播中心文化策划。自由撰稿人。写作方向:语文教学、教育理论、书法理论、时评。
今日访问:[$DayVisitCount$]
总访问量:277589
开博时间:
博客排名:6178
(365)(119)(65)(19)(33)(53)(7)(35)(3)(17)(3)(3)(2)(4)(2)(0)(1)
(1)(1)(1)(3)(2)(2)(2)(6)(9)(1)(6)(9)(4)(2)(6)(1)(2)(3)(11)(13)(10)(6)(7)(8)(13)(9)(4)(2)(3)(3)(7)(3)(1)(3)(6)(4)(2)(1)(6)(2)(1)(3)(1)(1)(1)(5)(3)(2)(3)(6)(8)(2)(1)(3)(1)(1)(1)(5)(1)(9)(1)(7)(3)(7)(8)(30)(25)(22)(19)
张全义    面对当下书坛之弊,想起宋人欧阳修。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欧阳修担任礼部知贡举。这次考试,欧阳修之外的散文宋五家,苏轼、苏辙与曾巩同时考中;同榜的进士,还有后来成为著名哲学家的张载与程颢。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尝言:“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在欧阳修的身上,看不到丝毫相轻的弊习。面对才华横溢的晚辈苏轼,欧阳修毫不吝惜赞美之辞。看完苏轼的文章,欧阳修说:“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在给挚友梅尧臣的信中,欧阳修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可喜可喜!”跟别人谈及苏轼,欧阳修慨然言之:“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着我也。”  苏洵的文章以思想深刻、笔势雄健、文风老辣著称于世,但由于这种文风不合于欧阳修任主考之前的应试文风,苏洵屡试不中,最后断绝了应考的念头。如果这次“三苏”同时应考,以苏洵的笔力与欧阳修的眼光,苏洵落榜,几无可能。既便如此,欧阳修慧眼识英才,逢人说项斯。他在上书朝廷的《荐布衣苏洵状》中高度评价苏洵的文章:“其论议精于物理而善识变权,文章不为空言而期于有用。其所撰《权书》《衡论》《机策》二十篇,辞辩闳伟,博于古而宜于今,实有用之言,非特能文之士也。”在欧阳修的奖掖推重之下,苏洵的文章很快获得文人士大夫的普遍认可,最终文名满天下,并被朝廷破格任命为霸州文安县主簿,又授任秘书省校书郎,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同修宋代开国以来的第一部礼书——《太常英革礼》。  对于晚辈王安石的文章才华,欧阳修同样非常欣赏。他曾一边诵读,一边抄写,并不遗余力地夸赞王安石:“学问文章,知名当世,守道不苟,自重其身,论议通明,兼有时才之用,所谓无施不可者。”在赠诗中,欧阳修充分地表达了对王安石的赞许:“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朱门歌舞争新态,绿绮尘埃试拂弦。常恨闻名不相识,相逢樽酒盍留连。”  在“学书都为稻粱谋”的当下书坛,像欧阳修这样对后学奖掖与扶持的大师名宿固然不在少数,但更多的是打压与骂杀。不过这种打压与骂杀的理由倒是冠冕堂皇的,诸如“年轻人不宜成名过早,成名过早容易滋生骄傲情绪”,“磨难是年轻人宝贵的财富,对其成长大有裨益”,“褒扬奖掖过度会捧杀年轻人” 等等。孰不知,思想史、科学史、艺术史上的许多青年俊彦,不是在奖掖扶持下沦为凡夫俗子,而是在打压与骂杀之下,“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之所以要打压与骂杀青年才俊,一方面是因为打压者胸襟逼仄,器量狭小;另一方面还在于名利作怪,担心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对于艺术圈而言,名就是利,利就是名。在占领高端市场与低端市场的过程中,依靠官方背景与公权占据要津,获取名声,挤兑才俊,才能在一块蛋糕上切得更大的一份。每次换届时书家对于书协职位的趋之若鹜与一些书协单纯以职位确定润格的做法,便是明证。对于占有社会资源相对丰富的后起之秀而言,终有委屈的媳妇熬成婆的那一天;而对于社会资源相对匮乏的底层书法家,即便其书艺臻于上乘,一生都可能是这一领域的弱势群体。  除了书艺,中国书法传统中有格外重视道德修为的一面,讲究德艺双馨。以二王、颜真卿、苏轼等人为代表的一大批书家,之所以备受书坛推重,除了其出类拔萃的书法实践外,还因为其人品出众,高山仰止;而蔡京、秦桧、严嵩者、郑孝胥、康生者流,并非书艺不高,而在于其为人臭名昭著;至于赵孟頫、王铎,在忠臣不事二主的传统之下,其贰臣的身份,自然影响到其书名的传播。今天我们自然无须囿于不合时宜的封建陈腐观念,但作为书界的权威与书协的领导,抛开门户之见,抵制党同伐异,屏蔽一己私利,挖掘可造之材,培养扶持奖掖,既是为师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也是有司责无旁贷的职责所在。否则,武大郎开店,既有损于自身的形象,也无助于书法的发展。  作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欧阳修除了工诗擅文,对书法也造诣颇深。步入中年以后,由于公务繁杂,许多爱好都渐次荒废,但始终钟情翰墨,临池不辍。欧阳发在《先公事迹》一文中回忆说:“精劲雄伟,自为一家。当世士大夫有得数十字,皆藏以为宝。”理学大儒朱熹也说:“欧阳公作字如其为人,外若优游,中实刚劲。”但欧阳修却对书法苛刻到了不愿提及的程度,常常悔恨自己学书太晚,书法远不及古贤的境界。有人求文,视其为人,尚有应接之可能,倘若求字以刻碑,则一概拒绝。  庆历五年(1045),宋仁宗诏命宋祁等人重修《唐书》,九年后,又诏命欧阳修主持这一工作。书成之后,依照朝廷惯例,著作者只能署职位最高者。但欧阳修执意不从,以为宋祁从始至终参与这一工作且贡献巨大,署自己姓名,实属掠美之举,于是在列传部分具名宋祁,在本纪、志、表部分具名欧阳修。这种实事求是、低调谦让的做法,得到了朝野上下的一致首肯。  反观当下之书坛,一些身处公门的书法票友,凭借自己所处的位置与掌控的公权,到处舞墨渔利,乐此不疲;甚或挤进各级书协的领导圈子,以书协的光环为自己扬名鬻利。至于掠人之美,巧取甚至豪夺他人成果者,更是不一而足。这些衮衮诸公,面对迎合者的逢迎吹捧,倘能有自知之明,谦虚低调,借助学书以娱情养性,善莫大焉。如果真以为自己已经超越苏米,比肩王颜,恍如紫雾缠身,飘飘欲仙,无异于伊索笔下的赫尔墨斯,只会成为唾弃的笑料。  当今书坛,能接近欧阳修与徐文长水准的书家,实在是凤毛麟角。如欧阳修一般自谦低调者为数不寡,如徐文长一般张狂自负者则比比皆是!当然,如果是建立在精湛的书艺与深厚的学养之上的自信,是应该值得肯定的;但如果学艺不精,却又张狂自负,动辄以大师自居,老子天下第一,实在是鄙陋之极!  1978年,六十六岁的启功先生自撰《墓志铭》:“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  如启功先生在书法与国学方面的造诣,尚能谦冲自牧,虚然自守,当今书坛未窥门径或初入堂室的伪大师、准大师们,是否可以将此作为一味澄心静气的清凉剂!  分类: |欧阳修是苏东坡的老师????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采桑子欧阳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