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应该不计后果的过需要,一次不计前路的拼命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给你再多青春,你要感受不到生命的意义,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_百度知道路上的青春_百度百科
路上的青春
《路上的青春》是连载于小说阅读网的一本类小说,作者是彩虹公子。
路上的青春小说类型
路上的青春内容简介
青春,有的还未来到,有些已经芳年迟暮,而有些却正走在路上...过去了,那些,走在路上的青春……
企业信用信息青春是什么?感觉我的青春都喂了狗。?
今年20了,但是真的不懂什么是青春。有时感觉青春过了。有时感觉还没结束。
按时间排序
青春是谎言,是罪恶
讴歌青春的人们不断的欺骗自己和周围
永远以肯定的态度面对自己周围的环境即使有些致命的失败,也会被称为青春的象征,成为值得回忆的过去
举个例子吧,他们参加过扒窃以及暴走团等犯罪行为,他们可以称其为血气方刚
考试挂科的话,只要说一句学校不只是学习的地方
在他们的青春二字面前,无论是怎样的一般认识或是社会准则都能扭曲给你看,对他们而言无论谎言秘密前科还是失败都只是青春的调味料
而且他们会从自己做的坏事,自己的失败中找到特殊点
自己的失败全部是青春的一部分,而认定别人的失败绝不是青春而只是彻底的失败
如果失败也能称为是青春的象征的话,那么交友失败的人可谓是充满青春也不为过了吧,但是,他们却不会这么认为
没有什么不可思议的,因为他们就是些利己主义的人
那么,这应该算是欺瞒吧谎言欺瞒秘密诈骗全都被如此差别对待
他们是邪恶
总而言之,反过来说不讴歌青春的人才是真正的正义所在
我的结论就是
现充爆炸吧
—————————————————————————《我的青春恋爱物语果然有问题》
我发了神经来搜了这个问题,然后我发现好多人和我一样~
在我十三岁刚上初中时,被一个学姐惊艳。我瞥见她的时刻她正用手指拨弄散开来的头发,和周遭的同学笑成一片。男生们热烈而追捧的眼神让她整个人都神采奕奕。美丽是可以激发人的欲念的,青涩的当年内心隐约期待飘逸的长发,众人的艳羡还有异性的追捧。这种欲望的分裂速度很快超过了我自己的想象。我很快厌倦了父母给我挑的衣服,定的发型,甚至还有他们无时无刻不想着跟我交流的学习成绩。我期待我可以跟他们愉快的交流物质存在,交流一下我们彼此的审美。在我父母刻板得有些形而上的教育理念里,少女的追求像空气中的氮气被呼吸道拒绝那样轻而易举的被他们忽略。我们交流愈加陷入僵局的时候,他们甚至不知道我在反抗什么。可是我怎么敢说出那么赤裸裸的欲望,我该怎么描述我的期待。我很难想象在他们的反应中是不是会这样,你是不是没有好好学习,一天到晚都在想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或者一顿雷霆暴怒。我表面上克制冷静,是很多家长心中的乖孩子,甚至有发小的妈妈把我接到她家里给孩子做榜样。内心的我却有些狂野,我太想将我的女性特质表现出来。这是一种潜藏已久的想法。可能得追溯到我为自己的小辫子剪掉后的痛哭流涕;我看还珠格格后为自己做了一套旗头;我看见高跟鞋,眉笔,口红时情不自禁的画在脸上。那是小时候的事,大多还有一些好奇的因素。而当时,我是时时刻刻都想要散发女性气质的,当然最好的检验就是异性的关注。我甚至幻想我可以轻佻的用眼神去打量他们,他们可以被我迷惑。一直保持着这个欲望到大学。我的生活并没有因为大学而获得相比于之前的精彩。相反,可能是中学时代过于压抑还有我笨拙的与异性的交流方式,我有点自暴自弃。甚至连对异性的好奇都很少。大概就是传闻中的灭绝师太的水平。我穿梭于图书,学习还有锻炼之间。后来意外恋爱了,恋爱中的我得承认是一个像父母一样刻板得形而上的形象。我缺少冒险刺激的因子,缺少一股冲动,我尽力的想要去控制对方。大概是源于多年来的那种无法弥补的交流,我不自由也不享受。困于自己多年来被熏染的那些男生不好的言论里。亦疏于打理自己,我有时候甚至感到自己贫乏的可怕。勾引,魅惑还有可爱这一类词语似乎真的脱离了我。我成了一个令人乏味的女人。分手后,这个世界对我而言有点苍老而陌生。我失去了方向,我对自己进行了彻底的否认,这并不是因为前任不好,而是我自己内在想要的太过模糊。我虽然还很年轻,可似乎逐步落入父辈经常言说的轨迹里。我的路狭窄到只剩下工作,结婚然后又是这样一生。我开始沉默寡言,拼命看书,争取去过那样的人生。我已经习惯妥协苟活吧。然而这一次还是很不幸,我还没有真正妥协。结婚成了我现在最不想听到的话题,尤其是父母给你准备好的。他们眼里可靠的小伙子是这样的,有还可以的家世,有一份相当的学历,有一份稳定的工作,长得马马虎虎,能聊就行。我实在不能接受,我是想跟一个人聊一聊人生的,哪怕我们是一样很肤浅的人,但是得有灵魂的契合。我有一天无聊了说,亲爱的我们买一支糖葫芦吧。可他却说,糖葫芦太贵了。怎么办?这真的太糟糕了。我还是要对我未知的世界去探索不是吗?我的好奇,我的活泼,我的年轻都在驱使我做一些事情。当然已经脱离了少女时代那些幻想,而是开始对于生活本身,对于精神世界本身做出的探求。对,我现在正在努力,我的世界开始逐渐突破了原先的边界。其实,并没有多少行之有效的方法,常用方法就是读书,交友,保持好奇心。而且失去边界的保护,也会变得容易迷失,认识到残酷,当然更多的是美好。如果你觉得青春很无趣,那就反抗,拼命的努力的反抗,我不支持一个人虚待自身的欲望和追求。
青春唔,我的青春 似乎摁,正在疯狂而又无聊的度过中。学生阶段,无非就是同学,老师,在学校里整天唉声叹气却又无时无刻不于周围的人一起脱线,一起抄过的作业,和,美好的暗恋。大概还有,那些熬夜也要追完的小说和电视剧。
每个人的青春,大概都是不一样的。
我是初三党,中考,也很紧张,早在上个学期,我们班就已经在后面拉上了横幅。摁。红底白字“不苦不累,初三无味。不拼不搏,初三白活。”或许我们班是最早弄这个的吧。我个人是蛮喜欢这句话的。然后,上个学期快结束时就开始倒计时了。两百多天的倒计时,其实,还挺搞笑的。
然后转眼间,还有不到九十天了,我是那种成绩特优秀的人,最多也就只有中上的水平。不过说句实话,我的这三年初中生活,很平凡,可是每每都可以从中体会到那种开心和快乐。因为在这里,有他们这样一群人。所以,我不想毕业,不想,和这些人分开。
除了这些普通到恶俗的事之外,还有的,就真的是青春里的,摁,算是疯狂了。
初一那年,我刚刚认识了一个朋友,她有一个喜欢的男生,小学就已经认识了。圣诞节那天,她想要送给他一张贺卡,写着东西的那种。然后,她在网上找了很多很多类似于表白却又不像是表白的很华丽的句子。然后,她说我的字好看想让我帮她写,于是,我就抄啊抄。最后她送给了那个男生。至于疯狂在哪里,是因为,这种发生在同学之间的一件普通的事,被老师发现了,而且,那个男生是外班的,所以,事情,很严重,更别说那还是我的字。当天,老师就在班里的微信群上发 xx在学校不认真学习,找对象什么的,摁没错我的名字,于是,那几天,很难忘,老师找我谈了好几次话,家长就更不用说了。可是,我只想说,我真没想到,我以为我这种不早恋的孩子是不会因为这种事而被老师家长说教的T_T
还有一个很离谱很离谱的事,我不知道玩知乎的人都多大,不过我知道我认识的同学们应该是不玩的,所以我就在这里讲一讲了。
刚上初中,和我坐的近的有三个女生,所以就成了好朋友。有一次不知道在说什么就谈到了关于,额。追人这个问题,然后,很狗血的发现,我们四个,除了上面那个有喜欢的男生的女生外,都被同一个人追过,(T_T我们那会儿才刚上初中,那就说明,,小学T_T)还有就是,我们小学不在一个学T_T总之,那会儿很无语的,摁,也很离谱。不过这是个真实的故事。
完(感觉没有完。。唔,跑题了。。)
狗都不吃怎么办
青春 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席慕蓉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无论我如何的去追索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的极为拙劣含着泪 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 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96年,大二,感觉上个大学整个人都废了。虽然觉得高中学习也没有什么用,没有定位到自己,感觉很迷茫。但是大学更迷茫好不好,专业不是很忙,学设计,就是在凑分,交作业,都做够了。而且大学把我高中学的知识全作废了,三角函数定义之类的东西,之前滚瓜烂熟的东西就像没发生。真心想哭,人生过去20年,对自己还没有个。定位。担心毕业以后,脱离父母之后自己就是个废人。看不见未来
每次看完青春电影小说动画,总有朋友要这么说自己“没青春”,似乎“青春”是什么可以被代表的模式似的。大多数人都是平平常常的吧,青春不就是年纪比较轻,跑得比较快,熬夜不容易累,脸上胶原蛋白比较多。责任也没有那么重,可以稍显从容地为未来挣扎一下。那些什么被男孩子争抢的女孩子,稍微打扮一下就惊艳可爱的,拉着闺密一起去找前男友茬的。那些平平凡凡的少年,沉默寡言思维活跃,总是能和不同类型的妹子来一场电光火石的羁绊的。那些是主角们,他们出现在电影银幕上,在小说动画里。总之只要他们想要不凡的青春,剑与魔法龙和骑士都是能为他们准备出来的。那些标榜着所谓青春的作品,让人觉得不告白不你爱上我我爱上他,不被妹子靠在肩上吐露一下心绪,就白白浪费了年轻似的。其实上面说的剧情,要是真经历了,也没有什么不好的。总有那么几个瞬间让你觉得自己像主角一样也没什么不好。没经历过也没必要强求啊,我可没同意我的青春要被什么模式代表啊,主角被发明出来除了在设定好的世界里拯救一切,还肩负着替我们精彩的重任呢。就这么学好该学的东西,完成该完成的任务,琢磨一下有什么来钱方法,想想一些有用没用的问题:从吃什么到买什么颜色的跑车……总之珍惜现在的精力,起码不要把精力放在自己没有青春这种问题上,就算不浪费青春了。现在最有资格说自己是青春期的年纪,你不青春谁青春啊?三十年后啤酒肚地中海的自己吗?
青春就是现在啊!现在的你是以后最年轻的!青春喂了狗,你是说你现在在喂狗?还是你的现在被狗吃了?如果被狗吃了,那就是根本不知道自己活在现在,整天不是想未来,就是追忆过去!我的天啊!
你的青春是狗粮
从《那些年》和《老男孩》开始,青春回忆类型的电影越来越多,但是看来看去,电影仿佛已经把青春形式化,所有青春片里的少年少女都在谈恋爱,还有人吐槽说好像没有堕胎情节简直就拍不成青春电影。但是我觉得青春这个东西,真的每个人都不一样。回头看的时候总是觉得青春特别美,特别浪漫特别单纯,但是我觉得可能不同的年龄段各有优缺,只是我们经过了回忆的渲染以后再看就觉得特别美而已。对于大多数国人青少年来说,青春说的窄一点就是初高中那六年。中学时代的我们大多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苦苦挣扎,熬夜写作业,上课时候困得睡觉,考试不好的时候被老师骂,都是非常典型的体验,有朋友,有暗恋的人,也有崇拜的男神女神,和哥们儿闺蜜一起讨论某个女生的长相,某个女神的妆容或者某个男神的球技,一起追偶像剧,一起听流行歌。这些听起来其实也都很普通,大同小异的中学时代。所以从某个角度来说,青春真的没有电影镜头那么漂亮,有管束严格的老师和家长,也经常囊中羞涩捉襟见肘,而且因为思想的不成熟,青春甚至有的时候看起来挺傻挺残酷的。可是为什么我们总是觉得青春特别美好呢?大概因为那时候一切还是未知的,我们对现实没有那么多的妥协,还充满天真勇敢,有梦想有激情吧。尽管那时候世界很小,思维很简单。我还记得高中时候在每一个笔记本的扉页抄着这么一段话:“去梦,那不可能之梦,去战,那不可战之敌,去忍,那不可忍之痛,去走,那艰难之路!去试,即使绝望无力,去摘,无法触及之星!即使你明了它高不可攀;去生活,让你的心一直向上攀登,去接近那遥远仿佛无法触碰的天空!”是音乐剧版《堂吉诃德》的一段台词,我想那也是对青春时期精神的最好注解。那时候的梦想多简单啊,就是想考上北大,虽然最后的结果并不理想,我也不想说什么我已经尽力虽败犹荣,但是我真的很怀念,那个理直气壮地做着白日梦的自己。
曾经我年少无知的时候也是这么想的。你觉得青春被狗吃了,因为你没珍惜过那段时光。我后悔别人在努力为未来奋斗,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时候我在逃课睡觉谈恋爱。别人可以感慨一句青春多美好我只能说青春被狗吃了。而我现在也在努力奋斗让自己变得更好,我觉得青春刚刚开始。
你的青春狗还看得上,应该开心。
谢邀。待到你觉得青春不在,开始怀念的时候,那段岁月就是青春。
谢邀!青春就是在年青的时候,发了春!
谢邀。恩……我认为现在很多的人都对青春这个词的理解产生了偏差,特别是近几年。类似“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这样的话频繁出现在图书 影视作品中,能引起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们的共鸣。于是他们就想,靠,太酷了,这就是青春呐!但是生活不是电影,生活大多是平凡,简单,有时候甚至是单调枯燥,无聊的重复。哪有那么多说走就走的旅行,哪来那么多飞蛾扑火的爱情?于是他们又想,我活了这些年都没像那样疯狂过,我的青春被狗吃了?其实青春本来就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每个人的性格不一样,生活背景也不一样,导致了每个人的青春也不一样。它可能是年少轻狂,不计后果的冲动,也可能是安之若素,异于同龄人淡定。它可能是恋爱,dota,也可能是考研,奋斗。我所理解的青春是这样的。有的时候没事儿我会坐在椅子上发呆,想起以前的时候,情不自禁的笑。让你感觉到幸福的回忆,那就是青春了。
不想灌鸡汤,说点实际的吧。你觉得什么样的青春才算不白活?初中高中,把最美的妹子,荷尔蒙暴动的年纪,却一心想要最纯的爱情。打架永远必须是赢的那种,毕竟中二的年纪,崇拜力量,需要力量来体现自己那种仿佛可以艹了全世界的幻想。当然这些都干的情况下,学习还要好,最后一道大题就你一个人会的那种好。兄弟并肩,美人在侧,这个世界必须我是主角,不用关心柴米油盐,毕竟这是我的青春啊,这些琐碎的事情还是留给恶心的中年吧。现实往往是这样,三年高考五年模拟,分数分数,渐渐开始通过学校家庭这个圈子看清人性的丑恶,学会察言观色,理解生活的琐碎与理想的偏差。畏惧,胆小,幼稚,面对着空荡荡的舞台大喊,你们都不懂我,歇斯底里。从来不曾是个主角,一直跟随着大流。其实大多数人是后者,比如我。为什么人觉得这样的青春不好,因为太多的影视剧,小说告诉你,居然有这样的青春,可以放肆发泄过剩的荷尔蒙,满世界留情也留精,挥金如土,美女如云。可是,少年阿,成年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不沉溺于幻想,没有很好的家世,没有很聪明的大脑,这个没办法啊,你这一辈子没发再回炉重造了,认真过好这辈子,也别听什么鸡汤,这是事实,或许真有那样的青春,只是它不属于我们普通人。我从不觉得青春有什么好,就好像我高中开始喜欢一个姑娘整整五年,似乎耗尽了我整个青春,可我大二的时候突然明白,艹,她就是个不良少女啊,我特么咋就那么傻逼呢,不是每个人的青春都会碰到那么个终身难忘的人。理清思路,继续上路!
青春就是………我小学看《海底两万里》《茶花女》和《简爱》《基督山伯爵》。初中看《薄荷》《小时代》《殿下请小心》《G小调进行曲》《求医不如求己》。。
我的童年以及青春全都奉献给学校了。从四岁开始到现在,我的身份一直都是学生,到哪都会得到特殊对待。做的好的话会被说果然是大学生,有本事;做的不好的话会被说上学上傻了吧。学校里学的知识是很有用,我也一直都觉得能丰满人的大脑,但是出了学校以后到底能用多少呢,我看的那么多论文那么多见解能帮助我多少呢,这些真不知道。是啊,一直呆在学校里,也不懂社会里的各种暗潮涌动,也没有勾心斗角的本事。不知道以后会遇到多少坎坷,会遇到什么样的人。但要面对的终归是要面对的。所以,我的青春教会我很多知识,却没有教我怎么在这个社会上生存。
个人认为这个词被长期有意地大大的美化了。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非要表现!还是年轻!这句话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我比谁都相信努力奋斗的意义_第二章 有些事,一定要趁年轻的时候去实现_米花书库
我比谁都相信努力奋斗的意义
直接浏览 =>
!!! 书籍打开一个我们不知道的世界 五彩缤纷 让我们去坦然面对平凡的生活,米花书库是您最好的朋友 !!!第二章 有些事,一定要趁年轻的时候去实现回顶部
人不迷茫枉少年
别害怕那些过去的努力都变成荒芜的沉没成本,即使荒芜,它们也终将积累出我们短暂人生的无穷厚度。更何况,命运总会褒奖勇敢又真挚的人。
如果下定决心要走出“围城”,尽可以向着自己梦寐以求的“别处的生活”狂奔而去。可能你会从头开始,可能你会风雨兼程,但你熬到深夜的眼睛闪闪发亮,你挥向世界的剑锋锐不可当。
最近收到很多信件,有来自大学生的,他们说:“不喜欢自己所学的这个专业,但换专业的话又不知道喜欢什么。”也有来自职场人士的,他们说:“现在手上的工作了然无趣,可想到跳槽,感觉对别的行业和领域同样一片茫然。”
我便想起自己也有过的很多个迷茫的时刻。
大学时,我心心念念地想从金融专业转到自高中起便异常向往的中文系。大三上学期决定考研之后,便开始犹豫要不要跨考中文系的研究生。
但当时我对中文系的认识还停留在高中时的遐想,于是只好给偶然认识的一位中文系老师发了封邮件,述说了自己的向往、疑虑与忐忑。
那位老师回信说:“既然喜欢,不如试试看吧。”还给我发了一份详细的课程表。后来,我开始旁听中文系的课,对着必读书单一本本地读,甚至研究了几所目标院校的考题。
最珍贵的经历是在旁听的课堂上认识了一位优秀的师姐。在我对中文系的考研难度、就业方向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她几乎像导师一样给我尽述了她所经历和听说的一切。
在她的帮助下,我意识到考研专业课所需的深厚的知识积累,并非我临阵磨枪,在短期内可以获得的,并且中文专业未来的就业方向也并不符合我预想的职业规划,因此在深思熟虑之后,我放弃了跨考中文系的研究生。
所以我跟那位想要转专业的学弟说,在大学丰富又免费的教学资源里,你尽可以去旁听每个有趣专业的课程,尽可以认识每个专业的老师和学生,通过他们了解这个专业毕业之后未来的职业走向。
在迷茫时,没有什么比亲身的体验更为重要。只有试试看,你才能克服盲目的揣测,真正明白自己到底适合哪个专业、哪种工作。
后来,我又读了三年金融学研究生,还将在这个行业里度过未来几十年的职业生涯。它的快节奏与高风险让我在文学世界的沉静之外,多了沸腾的热血与新鲜的冲劲儿。
而如今我也终于走到了写作的路上,命运的安排悄悄地转了几道弯,却没有改变我对文学的挚爱,这种挚爱更没有因为一个未读的专业而稀释褪色。
但仍然感谢大三时那些旁听的经历,打消了我的疑虑,也让我数年的遗憾化为一缕轻烟。
研二时也有过迷茫困顿,不知该不该实习,不知前路通向哪个方向。一个同学告诉我:“实习不是为了获得学分,也不仅仅是为了充实简历。实习是给自己一个最好的机会,去亲自了解一个行业、一个公司乃至一个岗位,去了解它们的运行模式与发展前景,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是否适合它。”
毕业之后,我身边绝大部分的同学最后都去了自己喜欢的行业,做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并非是幸运和巧合,而是他们不知在多少个实习单位摸爬滚打过,才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岗位。
很多刚毕业的应届生工作之后心里落差颇大,但我几乎没看到身边的他们有心理落差,大抵是因为他们早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道路,也对自己在这条道路上可能遇到的挫折和坎坷有了充分的预期。
只是,这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只有我看过同宿舍的姑娘每个周一早晨五点钟起床赶飞机出差,强撑着眼皮化妆的样子;也只有我听过隔壁楼的学妹深夜加班回来后,还找我讨论论文细节时略带沙哑的声音。因为他们尽管只是实习生,可勤勉程度毫不亚于正式员工,该加班的加班,该出差的出差,从不含糊。他们都是凡事竭尽全力的人,不求他人嘉奖,只求无愧于心。
这世界从来是鱼和熊掌不可以兼得的,他们从未获得额外的好运,只是牺牲了自己的一部分休息时间而已,只是比其他人付出得更多一点儿而已。但就因为这多出来的一点儿,若这世间有嘉赏,他们也比旁人更值得拥有。
我有一个律师朋友,认识她是在火车上。那天她穿着粉红的大衣,颇有点儿律政俏佳人的味道。
她大学时原本读的管理学,学业压力小,自己没什么规划,整整四年都在恋爱、逃课中度过,每次考试都是考前三天才突击,还要夹带小纸条,毕业前没找到工作,爱情也没修成正果。
毕业之日幡然醒悟,但为时已晚,无奈之下只好去了家里安排的一个事业单位当合同工,每天做的工作不是打印文件就是收发资料。
每每看到大学同学们在外企里紧张忙碌,但却收获满满的生活,再想到自己读大学前的一身壮志,她便迫不及待地想要辞职,可父母当然不同意。
不同意的理由她也无法拒绝,因为这份事业单位合同工的工作是她父母跑断了腿才争取来的机会,她不忍再让父母伤心。
更让她迷茫的是,她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工作是什么,只好去参加职业规划与设计的活动——这是她大学时缺失的课程。直至有一天,她发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是律师,那种在法庭上据理力争的辩论过程给了她最大的成就感。
从那之后,她开始在工作之余拼命学习,通过了司法考试。然后,在一家律师事务所找到了新的工作。不待辞职,她已经热热烈烈地奔向了新的生活。
人不迷茫枉少年,几乎每个人都有过迷茫的时刻。究竟该不该考研,该不该辞职,该不该逃离北上广,这些问题不知徘徊在多少个人困顿却清醒的深夜里。
尤其是当你对于此处的生活多有不满时,别处的生活就开始散发出未知而迷人的芳香。但是,奔向别处的路途,一定不是一路顺遂的路途。
人人都说年轻好,我以为年轻最大的好处在于迷茫时你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试错”,想了便试,错了再改,总会走到一条顺遂的路上。
人生的路途中,总有一些非走不可的弯道。不深入学习一个专业,你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喜欢它;不真正深入一个工作,你可能不会知道自己真正的兴趣在哪里。
别害怕那些过去的努力都变成荒芜的沉没成本,即使荒芜,它们也终将积累出我们短暂人生的无穷厚度。更何况,命运总会褒奖勇敢又真挚的人。
如果下定决心要走出“围城”,尽可以向着自己梦寐以求的“别处的生活”狂奔而去。可能你会从头开始,可能你会风雨兼程,但你熬到深夜的眼睛却闪闪发亮,你挥向世界的剑锋锐不可当。
请你温柔但有力量,谦卑但又自信,恭敬而又勤勉。
我们路上见。
若你和曾经的我一样自卑
这个世界上总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觉得胖就减肥,身体弱就锻炼,写不好文章就多写。也许经过一万种尝试之后,你和我一样仍然有些微的自卑。但至少,我们终于能够坦诚又宽容地爱这个不完美、有些胆小却总在进步的自己。
致那些和曾经的我一样自卑的你。
作为一个鲜在社交网站上发布照片的人,我曾经深刻地反省,根本原因是不是因为我如今仍然自卑。这也正常,长相差强人意,身材马马虎虎,总有一些自卑的理由。
有时候看偶像剧,看别人的高中生活都风生水起、热烈恣意,我的心底常常愤恨难平。因为纵观我的青春期,简直可以用“灾难”二字来形容。
那时候我是个小胖子,经常因此而受到朋友们的调侃。比如我站在窗前忧郁地说:“学习太累,真想跳下去一死了之。”朋友立马接一句:“别,别把地球砸穿。”
胖意味着我很难买到合适的衣服,你永远不能指望一个常年穿深色运动服的女生能好看到哪里去。
胖不说,我还经常生病,一个月里总有好几天的时间要吃药甚至打针。生病带来的不适给了我一种很消极的暗示,即使窗外的阳光再好也觉得心头昏暗。
所以我不仅羡慕那些花枝招展、袅袅婷婷的艺术班的女孩,我甚至羡慕一个从不生病、走路矫健的女同学,她看起来永远那么活力满满。
除此之外,我还不会唱歌,不会跳舞,不会任何乐器,几乎没有任何特长。所有属于青春少女的光芒,一到我这里就变成了一派黯淡。
这样那样的原因让我无比自卑。每次语文老师让同学们上台朗读时,就是我最恐慌的时间。
即使不脱稿,我也能感觉到自己在不停地打哆嗦。台下几十双眼睛,每一道目光都像探测灯,让我的紧张和心虚一览无余。
上了大学之后,我参加各种活动,慢慢地克服了自卑,但这却是被逼的。那时候我们班有个认真负责、积极踊跃的团支书,一心为班级的荣誉着想,但凡有什么比赛、竞赛,她总在不打招呼的情况下给我们报上名,以此来逼迫行为散漫的我们去参加比赛。
所以我“被加入”了长跑队,“被报名”了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甚至被迫参加了我最害怕的数学竞赛。每次我要打退堂鼓的时候,她都严肃地批评加温柔地鼓励,硬生生地将我推上战场。
终于有一天,我发现自己站在台上时不再紧张害怕,即使即兴演讲也能游刃有余。当然,我也不是一天就变成这样的。
每逢比赛,我先是一遍一遍地背诵演讲稿,这样,就算再紧张我也能凭借记忆里的惯性连贯地顺下来。后来我到越来越多的人面前演讲,听她们给我提意见,然后一点一点地对着镜子练习、改正,终于我也变成了一个有台风的人。
从那之后,我终于知道,许多人并非天生能侃侃而谈的,他们和你我一样,在人后练习了无数遍,才终于得以侃侃而谈。
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哪一刻战胜自卑的,但一路走来,我觉得真正的成长是一个让自己越来越有底气的过程。
这种底气,有时候不仅仅在于考多高的分数、拿多好的offer,而在于积淀了多少足以让自己不忧不惧的东西。
在克服自卑的路上,我不过是用了最笨拙的三个方法——学习、读书、思考。
即使现在告别学校开始工作,学习仍然是最能带给我底气的方法。
掌握一项新的技能,考过一门含金量高的资格证书,在工作中不断地积累行业经验,这种学习当真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
学习或?不能立竿见影地为你带来一份高薪的工作,但至少给了你找到高薪工作的可能性,也顺带着给了你用高薪工作来证明自我价值的可能性。
有人觉得读名著没有用,读心灵鸡汤更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可我总觉得,也许一篇心灵鸡汤能让你在一瞬间燃烧起了斗志,可很难指望它去拯救一颗卑微的心。
反倒是那些流传了数百年的名著,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挚、善良与美好,足以让你在暗自哭泣时,因为一个遥远的、未曾谋面的、惺惺相惜的人也曾走过相似的痛苦而心存余温。
我想起自己在情绪波动、忧郁绝望时度过的日子,是那些书拯救了我。那些伟大的、踽踽独行的灵魂,甚至那些充满力量的只言片语,成了我最好的止痛药。
读书也总是能够让人产生一种错觉——一个人一生的悲欢离合在五六百页的书中便可尽述,而你以造物主的姿态俯瞰万物时,眼下的痛苦不过是漫长人生河流中一朵最微不足道的浪花。
忘了是哪个哲人说过:“思考是人与人之间最后的区别尺度”。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沉迷于微博上的搞笑动态图和段子,沉迷于一遍遍地刷新朋友圈查看他人的最新动态,却鲜少有人愿意在人潮拥挤的嘈杂生活里像古人一样“吾日三省吾身”。
可思考如此重要,它几乎是最深刻的成长方式。他人走过的路只是参照,从自己的跌倒中思考为何会跌倒才能让自己走得更加顺遂。
曾有人发邮件问我:“你是如何变得这么内心强大的?”我回复了简单的一段话:“受伤,但不让每一场伤痛白挨,反复思索,一点一点地积累经验和教训,并努力将他们变成要义。看书,读史,相信时间的魔力,由此确信此刻自己的微弱痛苦之于一整个曼妙人生不过是瞬间。聊天,体会他人的生活,借鉴他人的经验,思索自己的人生,由此让自己的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厚。”
我当然不是天生就内心强大,不过是在一路走来的过程中,总结了这些所谓的要义。
这年头,大家都依赖“鸡汤”甚至“鸡血”,殊不知,真正给人带来自信的绝非仅仅“鸡血”。
工作之后,经常要向领导汇报工作、发表感言。最开始,一看到台下一群西装革履、严肃无比的领导也会紧张,后来的解决方法倒不是上台前给自己拼命打“鸡血”,而是在台下认真地查阅资料,一遍遍地修改工作总结,再往前推——也不过是将工作做得更好而已。
如此才有了些底气,去坦然面对台下那一双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从容应对他们的各种问题和质疑。
所以,克服自卑、懦弱和紧张的方法,不过是通过自己对自己的磨炼,变成一个更好的自己,变成一个让人心悦诚服的自己。
这个世界上总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觉得胖就减肥,身体弱就锻炼,写不好文章就多写。也许经过一万种尝试之后,你和我一样仍然有些微的自卑。但至少,我们终于能够坦诚又宽容地爱这个不完美、有些胆小却总在进步的自己。
没时间是最无力的借口
人人都在歌颂青春,可我觉得青春很残酷。因为在那么年轻的年纪里,世界上一切新鲜、好玩、有趣的东西都在引诱着我们蠢蠢欲动、缴械投降。要想有所收获,不知要用多大的决心克制自己。有时候要对自己足够狠,才能往前走一小步。
我有个朋友常常感叹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知道她喜欢摄影和美食之后,我鼓励她将精心做好的美食拍出来,放到博客或微博上。
但她迟迟未动,总是说没时间。可是要想有所收获,有所成就,哪一件事情不耗费时间呢?
我在豆瓣上关注了一个同样热爱摄影和美食的女生。她很喜欢做饭,一开始建了个相册,上传每天的早餐。
照片里餐具复古,甜点精致,水果色彩艳丽,看起来赏心悦目。在恰当的光影和角度下,照片又文艺又清新。
后来,她的相册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早餐系列结束之后,她又发布了其他主题与风格的摄影作品。
现在,她出版了一本书,在摄影方面也已经小有成就。而我的那位朋友,却依旧在感叹、迷茫中反复纠结。
旁人只见一个小说家在键盘上指尖翻飞,下笔如有神,却不知他用了多长的时间去收集资料;为了酝酿起承转合、人物设置,又度过了多少沉默时光。
日本女作家吉本芭娜娜非常高产,出版了约四十本小说和近三十本随笔集。《鲤》杂志曾经采访她:“很多人说有了小孩就没有自己的时间了,您现在有了小孩,是如何确保写作时间的呢?”吉本芭娜娜说:“确实没有时间,所以我一直在‘拼命’。为了争取写作时间,每天我都是在奔跑的感觉。最厉害的时候,自己太忙了,连吃饭都站着吃。”
我看到这段采访后深受触动,因为这种连吃饭都站着吃的状态,让经常感慨时间不够、写不完杂志约稿的我感到羞愧。
而获得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爱丽丝R26;门罗也是家庭主妇,同样也是在繁忙的家务劳动的间隙坚持写作。
她说:“我二十岁时就开始写作。那时我已结婚,有了孩子,要做家务。我忙里偷闲,趁孩子睡了,菜也烧完时,赶紧写上一句半句。终于,我在三十七岁时出版了自己的首部短篇小说集。人只要能控制自己的生活,就总能找到时间。”
没时间是最无力的?口,因为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公平的。之所以感慨没时间,不过是因为其他事情占用或浪费了时间。
如果真的热爱,你一定舍得少睡一个小时,用来读书写字;如果真的想要考取证书,你也一定舍得全力以赴地做题、背书。没时间或许只是因为你不愿意舍弃休闲的时间而已。
人人都在歌颂青春,可我觉得青春很残酷。因为在那么年轻的年纪里,世界上一切新鲜、好玩、有趣的东西都在引诱着我们蠢蠢欲动、缴械投降。要想有所收获,不知要用多大的决心克制自己。有时候要对自己足够狠,才能往前走一小步。
就像财经作家吴晓波说的:“每一件与众不同的绝世好东西,其实都是以无比寂寞的勤奋为前提的,要么是血,要么是汗,要么是大把大把的曼妙青春好时光。”
可青春又很美好,因为年轻是最大的资本。通宵后,第二天还能活蹦乱跳;犯了小错误也会被人原谅;即使走了弯路,也还有时间和机会改正。更何况,你流过的泪与汗那么闪亮灼目,都是外人眼中不可多得的风景。
年轻时的倾力付出和对自己的投资,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现在每走一步留下的脚印,都会成为日后实现人生飞跃的跳板。
这些年人们都说“再不疯狂就老了”,可我理解的疯狂不是辞职后说走就走的旅行,更不是那句看似不无道理的质问:“你不约会不谈恋爱,不出去玩不喝酒不逛街,不疯不闹不叛逆,不追星不暗恋不表白,不聚会不K歌不撒野,因为你要学习,请问你的青春被狗吃了么?”
我理解的疯狂是敢于做别人不敢做的梦,付出别人不屑于付出的努力。就像Levi's新一季的广告语:“我要做别人热爱也有能力却坚持不下来的事情。”
你若坚持,定会发光。因为时间是所向披靡的武器,它能集腋成裘,也能聚沙成塔,将人生所有的不可能都变成可能。
一定是那些艰难的时刻成就了我们
但仍然感谢青春里那些艰难的时刻,那些异乡的漂泊,那些在暗夜里一边跟自己说着加油,一边往前走的日子。一定是它们成就了今天的我们。让我们能有足够坚硬的躯壳,去捍卫那些不可磨灭的柔软与美好;也有足够温暖的初心,去拥抱那些终将到来的慈悲和懂得。
朋友问我最近一次哭是什么时候。我想了一下,能想起来的有两次。
一次是中秋假期结束后回青岛,火车一路晚点,原本八点就该抵达却硬生生地拖到了十点半。行李太多太重却打不上车,又找不到直达家门口的公交车,荒芜的夜色里走了很久才上了另一辆公交车,下车后还要走半个小时才能到家。
小路上空无一人,手掌被勒得生疼,满身汗水。两只手都提着东西,以至于天空突降骤雨时,根本腾不出手来打伞。
爸爸发短信问我到了没有,我停下来回短信:“早就到了,都吃过晚饭啦。”
租的房子在五楼,楼道里的灯忽明忽灭。躺在自己熟悉的床上之后,我才终于放声大哭起来——为这一程黑漆漆的长路,为那一路上奔波的狼狈和委屈。
在放声大哭的那几分钟里,我竟放下了那些自己心里一直纠结的爱而不得的人和事,无声地对自己说:“从这一秒开始,我要好好爱自己,才能对得起独自一人时的颠沛流离。”那些从前我固执地为之付出却一无所获的东西,且让它们都随风吧。
另一次就在上周末。截稿日临近,因为要出差一周,只好将需要修改的稿件存进U盘里,准备在出差期间抽时间修改。
那一周我的工作突飞猛进,不仅完成了旧稿件的修改,还写了一万多字的新文章。
周末出差结束回家,还没来得及将U盘里的内容复制到电脑上,结果在逛街回家之后绝望地发现,U盘和零钱包一起不翼而飞了!
我沿途寻找,当确定丢失的U盘再也找不回来时,我坐在路边的椅子上痛哭流涕,丝毫不顾自己的形象。可哭过之后,还是要回家的。我冲了个热水澡,然后,凭着模糊的记忆将那一万多字重新写了出来。
我们都曾将最柔软缱绻的内心,交给最动荡不安的未来。它晴天里一个雷霆,你能听到心底的某个部分被“滋啦”一声烧焦了一块;它一阵疾风骤雨,心底便有一团跳跃的火焰瞬间被浇熄;一盏灯灭,心情便随之暗淡下去。
我反问这个朋友最近一次哭的经历,她说起了好几年前的一件往事。
那时她刚参加工作没多久,因业绩突出被破格晋升,没想到此前自己一直视作好朋友的同事却愤愤不平。有一次开会,她像往常一样坐在了那个同事身边。还没坐稳,只见同事狠狠地将文件摔在桌子上,然后换到了别的位置。周围其他同事诧异地看过来,笑容僵在了她的脸上。
她不生气,只是伤心地哭了。当年自己新入职时,手把手教自己用公司软件的,和会议室里这个当众给她难堪、暗地里冷嘲热讽的,是一个人。
好几年后,她跳槽去了更大的公司,偶尔路过以前的公司,还能看见那个同事的身影。她仍然在做原来的工作,忙碌、得体地笑着,好像和数年前的样子并无二致。
朋友屏了口气又深深地呼出去:“往事皆已飘散,而人呐,总要往前走。”
大学毕业前夕,我、H还有班里另一个女生在宿舍里聊天。我当时还没有实习过,一直听那个女生讲述实习时的种种艰辛,听得我都为她感觉不值。后来她走了,我跟H说:“你看她工作好辛苦。”
H淡淡地笑了笑:“谁没有过一段辛苦的时光?”
她大三的暑期在广东的一家服装公司实习,刚入职时正好赶上盛夏,广东的夏天又热又闷,实习的那三周,她都在密不通风的仓库里整理库存。
毕业之后她换了工作,去了北京的一家地产公司。
当时我发短信问她:“工作怎么样啊,生活还习惯吗?”她说都挺好。可我经常是凌晨才收到她回的短信,还见过她拍的幽暗的地下室照片。
那些在陌生的城市里、在漆黑的深夜中颠沛流离的经历总能悄无声息地改变我们。
你发现自己的内心开始变得坚硬与残酷,柔软的部分越来越少。或许正是因为柔软越来越少,我们才想要拼尽全力去捍卫那一丁点儿的温情与不舍。而那些无谓的人和事,再也不想去等,再也不想燃尽一腔热血去换一盏冷饭残羹。
我们总能学会一个人修马桶,颤颤巍巍地攀到架子上换灯泡,应酬之后还能忍着头晕与反胃为自己倒一杯酸奶解酒。
但仍然感谢青春里那些艰难的时刻,那些异乡的漂泊,那些在暗夜里一边跟自己说着加油,一边往前走的日子。一定是它们成就了今天的我们。让我们能有足够坚硬的躯壳,去捍卫那些不可磨灭的柔软与美好;也有足够温暖的初心,去拥抱那些终将到来的慈悲和懂得。
在那些最艰难的时刻,我只是一直走着,等那些如漫山遍野萤火一般的星光重新闪亮。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我知道,隔着山隔着海,甚至隔着一整片大陆的我们,仍然在为彼此寄予最深的牵挂和祝福。纵然那留在社交网络和手机短信里的,只是最简单的三言两语,却从不妨碍我们在寒冬里身心俱暖,在深夜里熨帖了灵魂,在漫长的人生路途中,感觉从未失去肝胆相照的旅伴。
去年的六月回大学母校,来回都恰好坐在火车的最后一节车厢。静静地看着蜿蜒的铁轨伸向远方。初夏雨后空气凉薄,张开手臂笼了满袖的风。
那风景像极了任何一部青春电影。让人不免想起《观音山》里范冰冰、陈柏霖眼神桀骜地走在铁轨旁,身后的远山配着粗犷的摇滚乐,和恋人们难以言说的情愫混在一起,炫目得难忘。
后来看《壁花少年》,少男少女在音乐声中将头探出车窗,风声呼啸。艾玛眼角余光飞扬,罗根眯着眼任发丝凌乱。顿觉年少时最澄澈的爱与情谊也不过如此。
难怪小说家杜鲁门R26;卡波特会说:“去想想无关紧要的事情,去想想风。”
耳边风响,或轻柔或躁动,每一根扬起的发丝都唱着动荡不安的青春。
母校一如既往的沉静,也让阔别两年的我惊喜连连。我走在那条曾经走了无数次的小路,路边白色的栅栏上缠绕着不知名的藤蔓,暮色四合,建筑物隐在朦胧的光中。
我的母校,它依然像一个温柔又孤独的小星球,有一草一木,还有山川河流。
后来时光走远了,我回到原地看向自己,才知道有些记忆是怎么也忘不掉的:周末的自习室里,人寥寥无几;坐在图书馆里抬眼望去,就是夕阳映照湖面的粼粼波光;宿舍楼下的法国梧桐遮天蔽日;而夜晚的操场永远如正午的食堂般熙熙攘攘。
那时候,食堂的饭不好吃;上课无聊得要命;出门逛街要走到遥远的公交站,然后还要转车数次;考研时,教室里的灯光似乎都因沉重不堪的专业书籍变得灰暗无比。
然而这一切都不妨碍我一毕业就在午夜梦回时胸口刺痛,在黑暗中睁着眼把四年的记忆翻新整理;也不妨碍我在毕业一年之后重回它身边时,看着眼前的风景似曾相识,但却像梦游时突然惊醒般五味杂陈;更不妨碍我们每个人一提起它,就是深沉的挂念和细腻的哀愁。
难怪白岩松说,人们声称最美好的岁月其实都是最痛苦的,只是事后回忆起来的时候才那么幸福。
不管是痛苦还是幸福,那些细碎的日子、复杂的情愫和所有惊鸿掠影,都早已植入我们的血脉,变成通透灵魂里又厚又重的一部分,朱砂痣般难以消磨。
以前从未想过“母校”二字的内涵,如今一看到便没来由地心酸。这世间千千万万的母校,静默地守在原地迎来送往,且等光阴为她染一头寒霜,却不知多少已经离开她的孩子都在心底默默地思念。
那些恣意昂扬的青春,是因为有她见证的每一次悲欢离合、每一滴喜怒哀乐,才被赋予了意义。
离开她之后,和回忆劈面相遇时总是感慨万千。因为在回忆里,总要和过去的自己打个照面;总要回顾熟悉的草木和闭着眼都能勾勒出的风景;总要想想飘逝的梦想、老去的心境和分别已久的旧友;总是忍不住把眼前的现实和过去的愿景对照,看看究竟是什么在它们之间凿出了巨大的沟壑,又该怎么去拼尽全力弥补。
那时年少的我们,挥霍了多少韶光,以至于重看她的厚重历史和风华样貌时常常羞赧万分,深觉负了她延续四年的厚爱。
如今,仍想借用毕业前夕写的话来向她致意,也致所有怀念着母校的孩子:我们自始至终都要相信,最好的时光,尚未到来。
回望那年毕业季,多少人悔不该当初,多少人心怀憧憬,多少人念着醉笑陪伊三万场,还是不能不诉离殇。
蔓延在整个人类心绪中的伤悲,大约有一多半是源于对青春往事的恋恋不舍。像叶赛宁的诗句:“金黄色的落叶堆满?间,我已经不再是青春少年。”
告别校园,就要收起年少时所有的乖张与放任,做西装革履、言不由衷的成年人,去残酷的世界真枪实弹地打拼。
再没有人陪你通宵达旦地复习期末考试;再没有人和你在足球场上放肆狂奔;再没有人顶着深冬的大风在停车场里准备大合唱;再没有人敞开心扉毫无保留地和你促膝长谈;再没有不计回报地付出、不念前因地原谅和不顾后果地追寻。
两年前的毕业晚会上,播放了一段拍得模模糊糊、镜头左摇右晃的视频。视频的背景是体育场湛蓝如洗的晴空、热闹的塑胶跑道、挥汗如雨的男孩子们,还有像鸽哨一样嘹亮的乐音,连同四年里深深浅浅的脚印。在视频的最后,我的同学引用了凯鲁亚克在《达摩流浪者》中的名言:“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原本整场晚会我都情绪平稳,当这句话响起时,我却突然流了眼泪。
那夜晚风微凉,身前身后是比肩而立的四年同窗。我知道,此刻之后,我们将带着年轻人的赤诚,奔向各自人生的洪荒,四散天涯。
如今,不管我们是在拼命地挤地铁、熬夜写论文还是仍旧在人群中迷茫地挣扎着;也不管我们是不是忘了最初的理想,丢了过去的恋人,疲惫了身心,消磨了一身斗志,以及有没有收获心底里最渴盼的幸福,但我仍然希望我们能在汹涌人群背后安居一隅,在时光洗尽旧颜、理想就地遁形的现世中,永葆一颗年轻的初心。
时隔三年,我改变良多,更加确信那简单的十个字并不那么容易兑现。
杜甫在诗里说“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想着告别之时,你还是孤身一人,而今我们又复相见,你已儿女绕膝。离别如此不易,一转身便是天涯。世事如河,趟过与趟不过的对望,全是物是人非的讶异与悲凉。那首诗的最后,两人短暂相逢又复告别,杜甫说“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淡淡的无奈溢于言表。
人终其一生,都在重复着相遇与离开,重逢与告别。每一段成长都带着伤痕,每一场毕业都难逃怯懦。但若知道我们一别永生,想必所有的爱恨情愁都可以淡成云烟了。
想想落英缤纷般的旧事,竟觉得漫漫长夜空洞梦境都尽可填充。
我知道,隔着山隔着海,甚至隔着一整片大陆的我们,仍然在为彼此寄予最深的牵挂和祝福。纵然那留在社交网络和手机短信里的,只是最简单的三言两语,却从不妨碍我们在寒冬里身心俱暖,在深夜里熨帖了灵魂,在漫长的人生路途中,感觉从未失去肝胆相照的旅伴。
海子曾为陌生人许愿:祝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祝你有情人终成眷属,祝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而告别的那一刻悄然来临的最后,我就只想说八个字:万水千山,遥寄君安。
谨以此文致即将告别的你们,早已告别的他们和终将告别的我们,为这一路的相遇相知,为那些如雨水被泽苍生般弥足珍贵的意重与情深。
记得要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那曾是我们最坚固的盟约啊。
有味的年少化作星辰
于我来说,过去的岁月都化作了记忆里的沟壑。然而每每想起校园,浮现在脑海里的竟不是堆积在课桌上的试卷、书本,也不是操场上奔跑跳跃的身影,而是清甜的桂花香,和烧烤摊上噼里啪啦的火光中升腾出的味道。一个温情如水,另一个浓烈呛鼻,恰好和青春的滋味相契相合。
读大学时初到南方,走在校园的小路上,扑鼻而来的浓郁的桂花香,让我第一次切身地理解了“丹桂飘香”这一成语。
南方市井生活趣味颇多,对食物也热忱,制作工艺精良细致。尤其是用新鲜的桂花做成的各式糕点,更是让人垂涎三尺。
学校处于闹市区,宿舍楼又紧邻校外小路,每天清晨都有老人挑一担桂花糕叫卖。初秋清晨朝霞的玫瑰红刚刚褪尽,辽远的天空湛蓝如洗,桂花糕的香味在清凉的空气里愈发清甜。
宿舍里集合了来自天南海北的姑娘,却无一例外地难逃这桂花香的诱惑。
早晨赖床,手忙脚乱地爬起来,拿着外套向楼梯口飞奔,不一会儿便热闹地围在了桂花糕小摊周围。
老人把温热的桂花糕放进透明的塑料盒子里,再慢悠悠地递给我们。女孩们一边吃一边走向教室,于是一整条路上都飘满了桂花的清香。
和我一起手拿桂花糕奔向教室的女孩,咂一口桂花蜜后相视而笑的女孩,把桂花馅饼分给我一半的女孩,一起陪我度过了青春里最重要的时光。
她们恬静的笑容和温馨的守候,如热烈绽放在九月的桂花一般,让香气盛放在我生命里的每个角落。她们温柔的双手扶持我度过迷茫与焦躁的时光,也熨帖了我在苦闷的青春里赤足寻路的灵魂。
与桂花糕一起镌刻在脑海里的,还有啤酒的泡沫与烧烤的味道。
大学时,课余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我们多了很多借口不一的聚会。
夏季的夜晚,白日里肆虐的热气渐渐褪去,清风带来一丝丝清凉。狭小的教室里,伴着电风扇“吱呀吱呀”的声音,会终于开完了。同学们伸个懒腰擦把汗水,总会有人热切地提议:“去吃烧烤吧?”顿时,一呼百应,不一会儿大家便聚集在了学校门口的烧烤摊旁。
啤酒的泡沫肆意地往玻璃杯外冒,羊肉串在烧烤架上“嗞嗞”地唱着歌,各式各样的蔬菜一遇上火热的木炭也生出了不同的味道,清脆的碰杯声此?彼伏。
有人心急被烫到,引得旁人哈哈大笑。有害羞的男生沉默地坐在角落里,立即被心细的朋友热情地拉进烧烤的队伍。
天上云淡,地上风清,烧烤摊周围弥漫着木炭的焦味和烤串的喷香。
女孩们的笑声爽朗大方,男生们变调的歌声引得路人频频侧目。
在那个简陋的烧烤摊上,青春以其最真实的姿态展现。
微醺的夜晚,加上朦胧的月光,现实中的种种桎梏暂时隐去。我们彼此和盘托出心底的梦想。
我仍记得大家卸掉伪装之后的倾心交谈。
同班一个向来沉默寡言的女孩告诉我,总有一天她要走在北欧的天空下,看灰色的鸽群飞过中世纪的古堡。
另外一个外表叛逆的男生在微醉的时候,犹疑地问大家他到底能否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师。
如今,那些因为分享一块桂花糕就能喜悦半日的姑娘们早已在人海里消散。有的远渡海外,有的嫁人生子。
那些在烧烤摊上举杯划拳的小伙子们,也早已进入更壮阔的人生。他们收起了少年时的乖戾与潇洒,他们在写字楼里中规中矩、步步为营,努力地向金字塔顶攀爬。
于我来说,过去的岁月都化作了记忆里的沟壑。然而每每想起校园,浮现在脑海里的竟不是堆积在课桌上的试卷、书本,也不是操场上奔跑跳跃的身影,而是清甜的桂花香,和烧烤摊上噼里啪啦的火光中升腾出的味道。一个温情如水,另一个浓烈呛鼻,恰好和青春的滋味相契相合。
多么庆幸,那些与食物有关的青春,都化作了记忆长河里流淌的星辰。
我们一无所有,
我们拥有一切
我们一无所有,可前路那么长,又那么远,我们好像能拥有一切。
我的生活注定无法安守一处。千山万水,长风浩荡,陌生的一切永远在心底鼓动着我,下车又上路,靠岸又起航,小憩后屡次重新开始,记忆未曾清零,身躯却似初生般焕然一新。
七年前的初秋,坐火车去大学报到。拥挤不堪的车厢,睡眼惺忪的乘客,我牢牢地抱紧双肩包,心情像待航的帆船,兴奋又忐忑。
那时还没有动车与高铁,绿皮火车不是老照片里的回忆,而是我们长途出行的日常。从那辆夏天里没有空调、车窗可以打开透风的绿皮火车开始,我之后的人生走上了一场又一场的远行。
日记本的扉页上,抄写着安妮宝贝在《彼岸花》中所作的一段序言。
她告别生活了数年的上海,前往北京,在虹桥机场俯身看整个城市的灯火,然后写下这样的句子:“上海,这个华丽庞大的城市,在夜色中就像一艘空荡荡的船。我对这个城市的倾诉已经完成,所以要告别……那一刻,因为生活拥有的能够不断重新开始的可能性,因为心中始终贯彻着的一往无前,我热泪盈眶。”
之后的七年间,求学、工作,辗转数地,也曾因为各种原因,在几个陌生的城市短暂小住。
每一次的出发都被寄予了厚望,每一次的告别都不无伤感,但陌生的道路和风景仍然蛊惑着我矢志不渝地前去探索。
大学时,我经常乘坐一趟前往北京的夜间火车。深夜,不敢独自一人站在偏僻的学校门口打车,总是提前几个小时坐末班公交车去火车站。夜半异常空旷的候车大厅里,寥寥无几的乘客在倒头昏睡,我却从未如此清醒。那时候,有一多半的时间都处在成长的迷茫中,不知该去向何处,不知前程几何。
火车上,在工作人员单调的报站声中哗啦哗啦地翻书,很多字句在脑海里左右冲撞,燃烧着的总是些相似的词汇——一往无前、义无反顾……
第二天清晨下车之后,我用最快的速度从北京南站换乘地铁,一路小跑着赶往金融街。看着那些在写字楼里进进出出的人,并不确定不久的将来,自己是否要成为和他们一样的人。
求职季里前后奔忙,循着最新的招聘信息,乘坐火车前往各地。查看陌生企业的简介,揣度那些没有温度的岗位名称是否能点亮自己想要的未来,一步一步,靠近梦境里的光。
后来,我才发现,自己一直保持着热血。那些心里燃烧着的火苗,时大时小,却从未熄灭。也许有一些词汇是专属于青春的,除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还有“孤独”。
孤独早已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如柴米油盐,如一蔬一饭。我没有厌弃过它,它也未曾为难过我。
其实,和大多数年轻女孩相比,我是一个即使孤独也颇能怡然自得的人。一个人的时候,能为自己找到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我经常边听音乐边看一本小说,手边泡一杯温热的红茶,茶香恰到好处地契合了小说曲折的情节。或者,趁黄昏在熟悉的街道上散步,到路边新开的小店等热气腾腾的面包出炉。
在学校里,有时候一整天身边都人声鼎沸,但我总要找到独处的时光,即便那独处很短暂,只是在走廊尽头无人的地方小站一会儿。
短暂的独处,让我得以躲避嘈杂的人群,暂时清空疲惫与烦闷,与真实的内心相遇,让某种意义上的精神通道涌入清风。
我一直相信,一个无法从容面对孤独的人,会因为焦躁而失去自我。我们不能时时仰仗和依赖他人。所以,我常常在那短暂的独处时刻里,默默地为自己倾注能量。我一早便知道,与其像飞蛾般莽撞地扑向未知的灯光,还不如自己点燃篝火,约三两好友,围炉歌唱。
只是在孤身远走的路途上,孤独被无限地放大。那些从未抵达过的城市,远不如明信片上看上去那么温文尔雅。它常常用冷风骤雨考验你单薄的身躯,又用冷漠的面容冰凉你热切的盼望。
在陌生的地铁站里,难以抑制想要放声大哭的欲望。我憋一股劲儿,一路冲出人来人往的拥挤,闯进一家便利店,选一个最熟悉的食物,让那习惯的味道,从口腔源源不断地流向心肺。
年轻时,脆弱的时刻那么多,最不该沉溺于自艾自怜的情绪中。每当脆弱时,我就告诉自己:“再撑一下。”过后发现,在不知不觉中自己竟撑了那么久,又走了那么远。写日记、听音乐、偶遇一场绚烂的夕阳,那些不大不小的美好,都是成长中的慰藉,值得珍藏与歌颂,直到那些曾打败自己、刺伤自己的陌生,都变成我们熟悉的一切。
最孤独时,我和很多人一样在心底里默念那几个字:“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是的,躯体上我是孤军奋战,在灵魂深处却是千军万马。
孤独并不可怕。我孤身一人,但势不可当。
北岛曾在《蓝房子》中提到他最喜爱的秘鲁诗人CesarVallejo的一句诗:“我一无所有地漂泊。”我在一趟疾驰的高铁上看到这几个字,将它牢牢地记在心底。
少年时,守在一座小城,母亲常带我登上山冈,看一轮遥远而浑黄的落日。山垭的风吹过耳边,她轻轻地对我说:“你要去远方看看。”那样简单的几个字,落在我年少的心里,却是掷地有声的。
那时我便知道,我的生活注定了无法安守一处。千山万水,长风浩荡,陌生的一切永远在心底鼓动着我,下车又上路,靠岸又起航,小憩后屡次重新开始,记忆未曾清零,身躯却似初生般焕然一新。
E.B.怀特在《非凡岁月》里怀念自己年轻时穿越白令海峡去往北极的一场远行,他说:“每个人在他人生的发轫之初,总有一段时光,没有什么可留恋,只有抑制不住的梦想,没有什么可凭仗,只有他的好身体,没有什么地方可去,只想到处流浪。”
我们一无所有,可前路那么长,又那么远,我们好像能拥有一切。
八千里路云和月,一起走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春只有一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