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案与实践课

践行活动,且行且思——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思考--《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年22期
践行活动,且行且思——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思考
【摘要】: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科综合性的课程,它传授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还有其他科目的背景知识做承载;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科活动性的课程,孩子们在其中既能动手又能动脑;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还是一科实践性的课程,它能跨越课堂,引导孩子走向生活、走向课外。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23.5【正文快照】: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很好的支点,作为老师,要上好它,使它进一步帮助孩子巩固数学知识,提升应用能力。下面我就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谈一谈如何指导孩子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一、要知其然,更要知所以然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有相通性,这也决定了我们在设计与组织活动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梅娟;;[J];中国农村教育;2007年06期
;[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年12期
闫琴;;[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25期
;[J];中国高等教育;2012年19期
聂晶晶;;[J];中国校外教育;2013年26期
陈妙姬;;[J];课程教学研究;2013年10期
何花;;[J];文教资料;2013年23期
苏黎新;;[J];新课程导学;2014年12期
黎伟;;[J];新课程学习(下);2014年04期
胡红;[J];班主任之友;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哈尔滨市继红小学课题组;;[A];走进新教育: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成果集[C];2006年
张淑德;;[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3)[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江都市教育局 何长青;[N];江苏教育报;2009年
镇江市丹徒区上党中心小学
谭淑平;[N];江苏教育报;2012年
单小书;[N];抚顺日报;2007年
史建新;[N];鄂尔多斯日报;2010年
魏海政;[N];中国教育报;2011年
陈志高;[N];南宁日报;2012年
郭占军(作者单位系河南省平顶山市卫东区东湖学校);[N];中国教师报;2006年
记者喻兰、通讯员史莉;[N];昌吉日报(汉);2010年
本报记者 殷粉 通讯员 周伟;[N];威海日报;2013年
江苏省宿豫县洋北中心校校长
张维臣;[N];今日信息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小学数学教师“综合与实践”领域课程实施的教学个案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小学数学教师“综合与实践”领域课程实施的教学个案研究
【摘要】: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数学“综合与实践”这一领域的课程实施,对数学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来说至关重要。笔者是在分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综合与实践”领域的要求及具体目标特点的基础上,对长春市的某两位小学数学教师所执教的“综合与实践”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对两名教师的教案、课堂实录以及通过对她们进行访谈得到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采用课堂观察量表的方式,探索出影响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进一步提出了促进其有效实施的改进策略。
通过个案研究发现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课程实施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教材教学和评价建议抽象,缺乏具体案例分析;第二,课程依据教材设计,而非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设计;第三,在课堂教学实施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三方面存在问题。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的问题是:教师直接给出研究问题。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是:教师不善于组织学生进行有效汇报;教师不善于抓住关键环节;教师不善于总结和提炼;教师语言阐述不准确。在教学评价上存在的问题是:教师的评价素养较低。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出影响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考试评价系统因素:在教学实践中不能以卷面形式考查“综合与实践”的内容是影响教师无暇研制、开发好的问题最重要的原因。课程自身因素: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作为数学学科一个比较新的领域,专门指导其有效实施的书目很少。教师自身因素:依据教材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教师的评价素养较低;不善于及时自我反思。学生因素: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学生的自律性不强。
进一步提出了以下促进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课程有效实施的策略:第一,完善小考评价制度,增加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小考要求。第二,课程规划部门做好顶层设计与指导。第三,“以校为本”开展“综合与实践”。第四,教师应使自己成为“综合与实践”领域课程有效实施的积极促进者:积极研发课程资源;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行教学设计和课程实施;教师应注重自我提高。教师的自我提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增加教师的“内动力”;教师要成为信息化的教师;教师要切实提高自身的评价素养。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3【分类号】:G623.5【目录】:
摘要4-5Abstract5-7目录7-8引言8-15 (一) 选题缘由和研究问题8-9 (二) 概念界定9 (三) 研究意义9 (四) 研究方法与思路9-10 (五) 研究工具10-15一、文献综述15-22 (一) “综合与实践”的发展15 (二) “综合与实践”的理论基础15-17 (三) “综合与实践”的研究17-22二、《标准》分析22-24 (一) 《标准》对“综合与实践”的教学要求22-23 (二) 对《标准》中“综合与实践”的分析23-24三、教师A“综合与实践”课例实施案例分析24-41 (一) 教材分析24-25 (二) 课例设计与分析25 (三) 课例实施与分析25-37 (四) 小结37-41四、教师B“综合与实践”课例实施案例分析41-51 (一) 教材分析41-42 (二) 课例设计与分析42-43 (三) 课例实施与分析43-48 (四) 小结48-51五、结论与建议51-59 (一)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51-53 (二) 影响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课程有效实施的主要因素53-55 (三) 促进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课程有效实施的策略55-59参考文献59-61附录61-71后记7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韩海涛;[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年09期
崔允漷;;[J];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吴刚平;[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08期
岳刚德;;[J];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02期
刘晓玲;;[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孔凡哲;李利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雪;;[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王群;;[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陈尚达;[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杨汉麟;李贤智;杨佳;;[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段英;;[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鲁捷;;[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余华银;宋马林;;[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杨汉麟;李贤智;杨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段兆兵;;[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肖迎春;;[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道宇;[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赵风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向海英;[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张红峰;[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张洁;[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陈敏华;[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郝进仕;[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刘义;[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李长娟;[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史大胜;[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许翠冉;[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吴迪;[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李艳龙;[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贾丽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李进;[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姜超;[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吕云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张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马艳;[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苏斌;[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策三;[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吴廷熙;[J];教学与管理;1999年12期
余文森;[J];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方舟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胡安波;;[J];淄博师专学报;2009年02期
叶旭娇;;[J];成才之路;2010年06期
杨敏;;[J];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2006年12期
曹培英;;[J];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06期
侯建荣;;[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35期
洪梅兰;;[J];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27期
赵东金;;[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刘天凤;;[J];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22期
沈建芹;;[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0年12期
张晓瑜;;[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国华;;[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韩丹;;[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黄启后;;[A];孔学研究(第十二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胡平;;[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二——教苑撷英[C];2002年
李俐;吴颃琛;;[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三——“陶花”绽放江南岸[C];2002年
陈婕平;;[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三——“陶花”绽放江南岸[C];2002年
赵晓曼;;[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安徽卷)[C];2010年
;[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高蕾;;[A];中小学课程改革与考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吕萍;陈恒武;王彦广;李浩然;;[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胡兴明;[N];黔西南日报;2011年
威宁自治县黑土河小学 陈波;[N];贵州民族报;2010年
安塞县西河口中心小学 张瑞瑞;[N];延安日报;2011年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编辑
丁国忠 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副主任,东北师范大学教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
北京教育学院数学系副教授
湖北省黄冈市实验小学教师
汪学军;[N];中国教育报;2009年
郭秀玉 蔚宁;[N];珠海特区报;2009年
宋晓敏;[N];山西日报;2010年
本报记者 柴葳;[N];中国教育报;2005年
李成忠 陈科;[N];天津教育报;2010年
高建进;[N];光明日报;2010年
刘建 孙丽;[N];连云港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沈林;[D];西南大学;2011年
李洪修;[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荀洪梅;[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吴卫东;[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高山;[D];西南大学;2009年
解书;[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王秀红;[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王慧霞;[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杜建群;[D];西南大学;2012年
解月光;[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亚新;[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杨扬;[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汲长艳;[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杨立丽;[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高俊生;[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韩中下;[D];赣南师范学院;2012年
李一婷;[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刘帅;[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邓飞雁;[D];湖南大学;2012年
张育桂;[D];信阳师范学院;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长度不能超过200个字
如何上好综合实践课
如何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一、什么是综合实践课综合实践课的课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己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二、综合实践课的特点1、综合性①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要综合学生在生活世界中和各种关系及其处理这些关系的已有经验,运用它们已有知识,通过实践活动来开展。②从内容上说,活动的主题包括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关系的基本情境和问题,其主题来源于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主题的设计和实施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联系,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2、实践性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调查”“实验”“探究”“服务”“劳动”等系列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3、开放性①内容的开放性②时间的开放性③环境的开放性4、生成性①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来源于实践活动,不能靠告诉,要在生活中体验。②问题的生成要靠一定的情境。5、自主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自主设计问题、自主设计活动过程、自主开展各种活动。三、为什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1、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终身学习的愿望、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3、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学生与生活、社会、自然的联系。四、如何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一)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设计策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实践性课程,要求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起着指导的作用。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1、主题活动设计的意义设计与制定主题活动设计方案可以增强教师指导的计划性。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通常是由教师小队协作完成的,因此主题活动设计方案一般由指导教师在主题活动实施前开发完成,并提供给其它参与指导的教师参考,再由各小组指导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完成各小组活动指导计划的开发工作。2、主题活动设计基本策略一个完整的主题设计方案应包含以下几个基本要素:即包括活动主题(项目/课题名称)活动对象(年级/具体对象)动背景分析(学情和资源分析)&活动时长(总时长和每段时长等)&活动目标(一般是总目标,主要包括情感/能力/认知三维目标)、活动准备(教师和学生准备)、活动过程(活动阶段学生的主要活动\教师指导重点/实施建议)&、活动成果的总结与交流、预期的成果形式、活动评价等等。活动主题: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三大板块、校本资源活动对象根据不同活动对象进行主题活动设计和课程开发,采用有针对性的活动方式与方法,有助于提高综合实践主题活动的实施质量和水平。明确了活动对象的不同,也有助于整个活动的设计会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活动背景所谓活动背景其实就是需要考虑回答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个主题。可以简要阐述主题形成的经过或起因,简要分析主题的内在价值。同时对活动主题资源条件、学生认知水平和活动能力是否具备等学情方面作必要的概述。活动时长活动时长即活动起始至活动结束之间的时间长度,分为长线与短线活动&活动目标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活动准备学生准备、教师准备。活动实施过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确定主题第二阶段&实施研究第三阶段&展示评价1、第一阶段课一般过程及教学策略创设情景、生成主题——主题分解,产生研究课题——成立研究小组,明确分工——制定、完善研究方案——实践活动“过程与方法”&和活动要求等指导。创设情景、生成主题。主题分解,产生研究字课题。成立研究小组,明确分工。制定和完善活动方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指导课教学策略2、第二阶段教学策略(1)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探索活动的方法和收集资料的方法。如利用工具书(如索引、文摘、百科全书等)、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2)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资料,如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考察、访问、测量、实验、文献检索、上网、收集信息等不同的方法来收集资料,指导学生,自己必须要具备自主获取信息,主动收集信息的能力。(3)要指导学生学会统计、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培养学生形成处理信息的能力。(4)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对有特殊困难的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或创设必要条件,或帮助调整研究计划。(5)教师要引导学生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发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还应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发生。(6)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报告。第一部分——题目。题目要简练、概括、明确的反映所要调查的对象、领域、方向等,题目应能概括全篇。第二部分——调查目的。调查报告开头要表明课题调查什么,为什么要调查等问题,要将调查的背景、筹备过程、主要内容和调查过程、调查的意义等内容交代清楚。第三部分——调查的基本过程。这是调查报告的主体部分。这部分要把调查来的大量材料,经过分析整理,归纳出若干项目,分条叙述,做到数据准确,事例典型,材料可靠,观点明确。尽可能用图表示形式表示,以增加直观性,一目了然。正文的写作安排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就写作方法而言,大致有如下几种写法:①按调查顺序逐点来写;②按被调查单位的人和事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来写,以体现其规律性;③将两种事物进行对比,以显示其是非、优劣,找出其差异;④按内容的特点分门别类逐一叙述。最后,要写清楚调查的结果。就调查报告内容而言,包括本调查研究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个问题有何实践意义或理论意义;所提出问题的调查,是采用怎样的方法进行的,应把调查的内容、要求、程序告诉读者;对于调查所得的结果用统计图或统计表做简单明了的解释。第四部分——结论与建议。交代通过调查研究了什么问题,获得了什么结论,说明了什么问题。结论与建议是对调查所得结果作理论上的解释,提出研究者的看法,同时还可以提出一些新的调查课题。在观点和材料的处理上,可以先列出材料,然后分析和推论,引出观点。也可以先摆明观点,然后用调查得来的事实材料的分析来说明。第五部分——附录。列出主要参考文献,附上各种调查表格或活动剪影、记录卡等各种附件。第三阶段教学策略小课题研究的成果展示形式有;实验展示、观察日记、调查报告、结题报告,作品或模型、小发明与小制作、设计图等;活动中的照片及录像带、调查报告、开讨论会或演讲;现场制作、收集的资料展示、写好的倡议书、办一份小报、形式适宜的文艺演出。2.依据学生特点,指导学生采用个性化的展示形式。成果展示要以交流、激励为目的,要依据学生特点,采用个性化的展示形式。通过展示尽可能让学生体验成功。展示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例如口头表达能力好的学生,尽可能让其多说;动手能力棒的学生,让其多做;家里藏书多的学生,让他多展示收集的资料……还有,对于同一主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展示和活动反思。例如“小学生使用网络的利弊”,有的学生说最大的收获是胆量变大了;有的说是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了;有的说学会了与人合作……3.依据材料特点,指导学生采用最优化的展示形式。成果展示的材料可以分为静态和动态的。有些学生的成果展示材料是静态的,如一篇体验文章、一幅绘画作品、一张小报、一件模型、一些观察日记等;而有的成果展示材料则是动态的,如一次口头汇报、一场辩论会或演讲会、一个演示过程、一次心得体会畅谈等。另外,成果展示的范围不同,采用的方式也可不同,按范围可分为对内展示和对外展示两种形式。对内展示是指向本组、本班、本校进行成果展示,可采用的形式有班级辩论会、知识竞赛、制作展、墙报站、交流会等;对外展示是指向家长和社会进行成果展示,可采用的形式有亲子展示、座谈会、宣传会等。4.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指导学生根据成果展示开展主题活动评价。成果展示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是反馈交流的过程,是经验共享的过程,是调整深化的过程,教师不能放任不管,但也不能教师包办或者置身事外,成为局外人,教师应积极地与学生商量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的呈现形式、展示方法、时间安排以及注意事项等基本内容,从而提高成果展示活动的效益。同时,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是一种过程性的、发展性的评价,而不是终结性、甄别性的评价。活动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最后一个环节,最能体现学生探究和学习的质量,因此,指导教师要组织学生通过这一阶段来考察其他学生的表现,并为主题评价提供依据。5、&要注意引导成果展示挖掘其隐性价值。“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目标之一,其目标的达成不是靠简单的灌输、告诉等接受性教学方式获得的,而是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体验、实践等方式逐步生成的。因此,成果展示与评价指导课在重视可以呈现的外化的成果同时,更要引导学生注重学生对实际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重视隐性的成果的展示与分享。如在活动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交流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遇到了怎样的困难,是如何解决与克服的;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小组所研究的问题进行不下去怎么办?采访时被人拒绝如何应对等等……这些隐性价值目标的挖掘与深化,更能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价值。要注意避免过于显示学生的“创造发明”,避免追求成果的“精致化”、“标准化”和“高科技”现象。透过展示交流与评价指导课,我们不难发现,部分指导教师过分追求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和成果的精致化,把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同于“科学家”研究,用成人专家化要求来对待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甚至有的教师为追求研究性学习成果给学校所带来的宣传效应和社会效益,为了使学生的成果获奖或发表,往往捉刀代笔,包办代替。学生为展示、为得奖而研究,为追逐名利而急功近利。要注意避免成果展评的“精英化”倾向;要按照学生实践活动分工进行轮流汇报和交流。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成果的成人专家化取向相伴随的,必然是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的学生“精英化”,从而导致绝大多数学生处于“陪读”的地位。这与当代我国基础教育的普及化和大众化趋势和这次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不相吻合的。同时,在一些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教学指导公开课上,把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机会更多地给少数“尖子”学生的现象尤其普遍与突出。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按照实践活动分工进行轮流汇报和交流,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6.要注意活动成果展示和评价课的后续思考。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与评价课是整个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链上的最后一个环节,但不等于整个主题活动的结束。成果展示不仅是成果分享、经验交流的过程,也是小组同学是向老师、专家、同学学习请求指导、讨教问题的好机会。所以,在成果展示与评价课指导课后,教师要注意活动成果展示和评价课的后续思考,要指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老师和同学们提出的意见,总结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经验教训,搞清自己还没理解和知道的一些问题、在科学研究方法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所得到的发展以及存在的不足。&
您可以在这里发表评论...
谁看了这篇日志  摘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新兴的一门学科,由于还在探索期,因此实施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它一方面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更大的"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2014年3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新兴的一门学科,由于还在探索期,因此实施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它一方面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更大的教育创造空间,另一方面,其自主性、综合性、体验性、开放性等特点,对任课教师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出学生创新的火花。 中国论文网 /9/view-4957503.htm  关键词:小学数学 综合实践活动 创新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特别增设了“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领域,旨在加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经验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的能力,“体会所学各部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正是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这一现实背景,在教学中我们经常性的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上好这样的家常课,是我们更好地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础。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一类新型课程。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能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一、活用教材内容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要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就要注重应用,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的数学现实和教材的进度,易于学生操作。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地选择内容和时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秋游中的数学问题”,以学生现实的秋游活动设计为题材,让学生综合运用时间与人民币等知识去解决秋游中一系列的实际问题,如租车问题、租船问题、购买食品问题等,既巩固了数学知识,又发展了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注重实践活动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数学活动教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并不仅仅是给学生一个舞台让学生放手去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目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加学生亲身体验的机会,经历活动的各种感受,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创造意志,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要以解决问题为首,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精神。   1、老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当中针对学生的疑问,提供必要的指导,根据学生的思维进程进行启发,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始终处于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避免出现为活动而活动的无效活动,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作出相应的指导,要引导学生怎样分工,如何和同学协作,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2、老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这是实践活动的核心任务。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指比较分析的方法、模型方法、估测方法、推理方法、转化方法、统计方法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这些数学的思想方法都是通过解决问题而渗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熏陶和感染。   3、老师要在活动中保护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聪明的、有智慧的。学困生普遍有一种这样的心里,认为自己本来就差,惧怕答错问题别人会取笑自己而更加不敢回答,把自己封闭和孤立起来。   三、寻找数学乐趣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情欲。”乐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乐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历程需要乐趣来维持,所以要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其创新的乐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丧失信念,教师创造合适的时机使学生感触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针对差别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等,张开想象的翅膀,张扬他们差别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联合点,激发其对胜利的渴望,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和快乐,培养创新的乐趣。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重在“活动”,它与其他数学课有着明显的差异,更具有自主性和开放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到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并能主动地运用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所带来的快乐,并能发展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四、调动家庭资源   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家家都有一本“帐”。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家庭生活也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可以这样说家庭中发生的大事小情几乎都与数学有关。现在的大部分学生对家庭中的这些大事小情一般都是漠不关心的,当然就更谈不上如何用数学的方法去帮助父母分析解决家中琐事,为父母排忧解难。作为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有义务、有必要想方设法调动“家庭资源”,组织学生通过数学手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去了解自己的家庭,关注自己的家庭。   如,学完24时计时法,老师组织学生开展“我的作息时间表”的活动,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也提出并修正了学生的一些不良作息习惯;在学生认识了“年月日”以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 “生日的故事”的活动,通过了解、交流各自家庭成员的生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辈、对家庭的感情。另外还可以通过“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算一算”等系列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使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五、做好拓展反思   通过教学实践,我收获了很多,同时我也发现了许多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如:(1)、问题情境的创设应更多地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实际因素,多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问题情境;(2)、在进行一些实践活动的设计时还应该更加大胆放手让学生完全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3)、练习的设计还可以更加多样化,多层次,有针对性地使学生学习的内容及时地进行扎实巩固;(4)、教师的教学语言,尤其是激励学生的语言还可丰富些,以便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总之,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必须考虑各个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和语言能力发展的特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学习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编.《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8月   [2]张启航等.《小学教学设计》山西教育报刊社,2012年2月   [3]金成梁等.《中小学数学教学艺术与教材建设》山东教育出版社,2011年11月   [4]谈振华.《课堂教学理论读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1月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