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大四学生,针对低碳生活有哪些方面经济方面的期刊哪里有参考资料?

低碳经济发展论文
低碳经济发展论文
学习啦【经济学理论】 编辑:斯娃
  发展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继工业革命之后的又一次系统变革,被视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新的动力源泉。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低碳经济发展论文,供大家参考。
  低碳经济发展论文范文一:固碳林业对低碳经济发展的促进
  摘要:森林碳汇交易,主要依靠前文中提到的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一是政府引导,积极与低碳交易平台开展合作,如与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等开展合作。
  关键词:固碳林业;低碳经济
  全球气候变暖对于人类生存的威胁,促使世界各国都开始重视碳排放这一重要问题。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的增长方式已经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损害,需要在新时期采取更加经济环保的措施。这对于林业发展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一、概念解释
  1.固碳林业
  固碳林业(CarbonForestry),通俗来讲,就是利用森林和森林产品来固碳,增加植被、森林以及耐久木材产品中贮存的碳量,能起到这样作用的林业,就是固碳林业。固碳林业主要包含四个方面,一是增加森林碳储量,如造林、再造林,扩大植被覆盖面积等增加固碳。二是保护现有碳储量,维护现有的森林植被覆盖面积,防止多余的碳向大气排放。三是林业可持续经营,通过林业产业自身的经营来获取经济效益。四是林业替代。通过不同的林业品种来进行替代,如用耐用木质林木材产品来代替普通木材产品等。
  2.清洁发展机制(CDM)造林项目
  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是当前主要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通用的,连接固碳林业和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项目。1997年,《京都议定书》提出了在发展中国家实行清洁发展机制(CDM),通过这一项目可获得碳信用,这一信用可用于抵消《京都议定书》中各国所承诺的碳排放指标。CDM的显著作用在于,它将发展林业与发展经济联系起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可以运用这一项目实现碳交易,既可以让发达国家完成碳排放指标,又可以让发展中国家获得经济收益。目前,我国在CDM上发展取得一定成果。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与主要趋势
  1.减排任务艰巨
  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召开,一方面提出并明确了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主要目标的低碳经济的来临,另一方面制定了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我国政府宣布,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从数字上来看,会议提出,202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必须控制在500亿吨,我国所能获得的最大减排额度有104亿吨。但是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指出,2013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100亿吨。2014年,彭博社新能源金融的估算显示,我国碳排放量同比下降2%。即便如此,在我国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距离104吨的额度也只一步之遥。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届时将会面临非常大的挑战。
  2.能源结构和经济模式限制
  多年来,我国的能源特征一向是&富煤、少气、缺油&。传统能源尤其是煤炭的高排放,加上粗放的增长方式,一直使得我国碳排放高居不下。目前,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依然接近七成,而且这一占比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有所改变的难度很大。煤炭的过度使用,是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这样来看,到2020年完成任务就非常艰巨。
  3.发展固碳林业成为主要趋势
  可喜的是,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峻性,已经开始采取多种措施进行节能减排,这里面就包含了大力发展林业及固碳林业。一方面能带来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能保护环境,吸收二氧化碳,达到最终温室气体减排的目的。同时,《京都议定书》也规定了通过森林碳汇来进行间接减排,充分发挥森林固碳的作用。这其实就是大力发展固碳林业。投资少、效果好、副作用低等特点,也使得我国在固碳林业发展上前景光明。
  三、固碳林业如何迎接低碳经济发展的机遇
  发展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发展固碳林业则是最优途径。因此,固碳林业应该抓住这一机遇。本文以陕西省关中地区(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一带)林业建设为研究对象,对如何迎接这一机遇作简要分析。2014年11月,陕西省林业厅联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发布了一份关中地区林业治污减霾功能评估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关中地区森林面积为207.12万公顷,年固碳量达到397万吨,相当于1212万城镇居民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能够抵消全省2012年能源消耗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的5.1%。2013年,《关中城市群治污减霾林业三年行动方案》正式实施,预计到2015年,年固碳量达到418万吨,相当于1369万城镇居民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能够抵消全省2015年能源消耗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的5.76%。可以看出,这样的一个大型项目,对于减排温室气体排放有着极大帮助。在当前低碳经济发展的机遇下,这样的项目还可以有进一步的发展。
  1.建立固碳林业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林业,不是简单的植树造林即可,要有选择、有目的性的选择林业品种。《关中城市群治污减霾林业三年行动方案》中提出了森林覆盖率,人工林、山地森林生态屏障,防风固沙带,护林绿化带等一系列措施,但对于林业产业的发展提及较少。将固碳林业和低碳经济发展起来,在第一产业要扩大种植丰产林、用材林、粮油能源林等,增加森林碳汇储量。在第二产业应发展林业高精加工产业等环境友好型工业,实行从林业中提炼固体燃料、清洁乙醇等生物质能源发展道路,以及利用固碳林业资源进行气热电联产等。
  2.开展森林碳汇交易
  森林碳汇交易,主要依靠前文中提到的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一是政府引导,积极与低碳交易平台开展合作,如与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等开展合作。二是社会参与,社会上要逐渐成立参与碳交易的企业,运用自身已有优势与国外市场进行碳交易,获取经济利益。三是权利义务引导。可以参考《京都议定书》中所采用的碳交易规定,借鉴&多排碳源、多买碳汇、受益者付费、损害者赔偿&的原则,对陕西省内相关企业进行约束,要求其加入固碳林业建设,客观上促进森林碳汇交易的同时,达到整体减排的目的。低碳经济的到来和趋势,使固碳林业的发展迎来了崭新的机遇,但在当前整体环境下还面临很大的挑战。这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参与,共同发展,才能真正保护我们所拥有的环境,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庄贵阳国际技术经济研究
  低碳经济发展论文范文二: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问题与对策
  摘要: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恶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和关键,是工业文明向低碳生态文明转型的根本途径。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目前面临着能源结构单一、技术落后、研发能力较低、国家政策缺陷等诸多问题,加快发展中国低碳经济必须依靠技术创新,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加大科研力度,实现自主研发与对外合作的有机融合,全面掌握低碳核心技术,同时建立健全的低碳经济技术研发保障制度,由此才能进一步推进我国低碳经济技术研发。文章主要对我国低碳经济技术发展创新问题进行研究,希望对低碳经济技术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低碳经济;技术创新;问题;对策
  世界经济发展建立在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基础能源大量消耗的基础上,事实上这是一种&高碳经济&,严重破坏地球的生态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走向现代化工业,&高碳经济&快速增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增加,由此引发了严重的生态危机&&&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危及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由此催生了&低碳经济&的产生。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走向,通过新一轮的技术研发、制度创新、产业转型及新能源的应用,提高了地球能源的生产与利用效率,建立了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这是人类走出&高碳经济&和生态危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低碳经济与技术创新概述
  &低碳经济&产生于&高碳经济&下全球变暖的时代背景中,之所以引起世界各国的共鸣,主要来源于英国政府在2003年颁布《Thefutureofourenergytocreatealowcarbone-conomy》白皮书。迄今为止,世界各国的学者们对此仍然没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定义。通常来说,目前学术界又三种观点:方法论、行为论与革命论。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说,英国环境专家鲁宾斯特认为:低碳经济指的是以市场经济发展机制为核心,通过制度创新来推动技术的创新,最终实现低能耗、低排放、高能效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从行为论的角度来说,我国专家冯之骏、潘家华和陈柳新曾经指出:目前,各种经济类型中,低碳经济是社会经济成本和生态环境成本最低的经济类型,集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能源、低碳生活、低碳城市经济发展形态的总和,是一种修复地球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型经济形态。从革命论角度说,我国学者鲍健强、庄贵阳等人认为:从根本上来说,低碳经济是对现代化工业文明的反思,是一场依赖于技术和制度创新的新型经济格局,是一场涉及人类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价值观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能源经济革命。低碳经济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J.A.Schumpeter早在1992年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技术创新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J.A.的创新研究概念非常广泛,涉及到技术创新和非技术创新。从技术创新角度来说,J.A.将其定义为新技术应用导致产生的函数的移动或者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他认为技术创新就是一种技术价值的实现。S.C.Solo、G.Lynn、C.Freeman等人在技术创新方面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国内学者对技术创新的界定受国外学者影响较大。傅家骥等人认为:技术创新是某一地区或者国家抓住市场发展潜在的机会,以获得经济效益和商业利润为主要目标,重新组织当地的生产条件和生产要素,建立效率更高、费用更低、消耗更小的生产经营模式,进而推出一系列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和创新生产方法,开辟国内外更广泛的市场,获得更多的原材料和半成品供给地区和国家的生产。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没有高效的技术创新系统,粗放型经济向效率型经济转变就缺少了技术支撑。
  二、我国低碳经济技术创新发展现状
  从我国低碳技术创新发展现状来看,在低碳技术创新、专利技术转让及应用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首先,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研发能力薄弱,自主创新研究发展缓慢。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研发环节的强弱。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研发能力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第一,低碳创新技术研发人才极度匮乏,核心技术研发人员、优秀的技术创新人员和综合素质较高、目光长远的企业家更是凤毛菱角,严重制约了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研发。第二,我国低碳技术整体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相对于国际水平来说比较落后。很多关键技术,例如高性价比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生物能技术、氢能技术等都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缺少科学有效的资金支持和建立机制。第三,低碳创新技术研发资金欠缺,同时低碳技术专利质量偏低。我国低碳技术专利总量较多,但是发明专利所占比重仅达到一半,而且我国低碳技术创新专利申请基本上都集中于科研所,企业专利申请数量过少。其次,我国企业低碳技术创新意识淡薄。我国大部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仍然缺乏生态平衡的紧迫感和低碳技术研发创新的热情,在低碳技术创新模式与方向的选择上存在比较严重的短期行为,企业战略发展方向时常背离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最后,低碳技术国家转移受到严格的限制,影响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研发的脚步。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基于国情的发展需求和结构优势来说,通过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等方式进行低碳技术创新,由此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但是按照&共同而有区别&的原则来说,在全球节能减排的共同协作过程中,发达国家有义务帮助发展中国家获得低碳技术。但是很多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核心技术,维护低碳技术优势以及处于国家利益考虑,总是以保护知识产权为借口,设置重重壁垒限制发展中国家低碳技术的进步。总体来说,我国低碳技术的创新发展之路困难重重,要想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国家、企业及相关部门必须从人才、资金、政策制度等方面共同努力,为低碳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大力扶持低碳技术创新及专利技术的研发保护,让中国尽早步入低碳经济发展轨道。
  三、中国低碳经济技术创新发展对策
  (一)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首先,企业需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联系。如今,低碳经济已经席卷全球,低碳技术已经引发了社会的迅速变化,&绿色世界&就是人类向往的未来。企业作为低碳技术创新的主体需要加大自主创新能力,这就需要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尽快适应世界低碳经济的热潮,明确技术研发的目标,从根本上实现低碳经济的转型。目前,我国很多企业低碳技术创新仍然依赖于高校及科研机构,产品的市场指向性不明确。所以,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应该实现紧密合作,将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人力资源和企业的资金实现完美融合,最大限度调动各自在低碳技术创新领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尽快实现我国低碳技术创新及产业优化。其次,我国企业需要在低碳技术创新领域增加资金投入,实现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企业作为低碳技术创新的主体,需要充分考虑市场、消费者需求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低碳经济的国际化的背景下,如果企业只考虑短期利益,放弃长远利益,必定会被时代淘汰。企业必须调整经营模式,让自身的发展经营模式与低碳技术之间达到平衡。企业作为低碳经济的执行者,同样应该对社会承担责任。企业在进行产品营销过程中需要大力宣传低碳经营理念,提高广大消费者的低碳环保意识,并逐渐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创造、发现市场契机。因此,我国企业需要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以企业的自主创新为发展动力,通过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的高度融合,加大对低碳经济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实现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培育、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改造传统产业,同时加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全面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续航能力,为我国尽早步入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二)制定相关保护措施,推动低碳经济技术创新
  一项低碳技术专利的成果从研发到投入市场,其中存在着巨大的未知风险,风险之高严重制约我国低碳经济技术的研发。因此,政府部门可以有针对性地建立低碳技术风险投资机构,在政策上给予低碳技术研究一定的优惠。当然,低碳技术风险投资机构会在技术研发过程中承担一定的风险,如果新技术研发成功,顺利投入市场,低碳技术风险投资机构则应该获得相应的风险投资收益。就全球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来看,我国政府必须积极掌握低碳经济发展的主动权与话语权,由此才能更好地在我国开展低碳经济,才能融入世界经济发展当中。
  (三)加强国际低碳经济技术创新之间的交流合作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它融合了多种技术、多门学科为一体才能进行生存与发展。低碳技术与传统技术最大的区别就是它汇聚了多门学科与技术,单独依赖于某一个企业、某个领域、某一个部门、某一个国家都无法完全实现低碳经济。低碳技术的研究与发展需要完整性,只有世界各国通力合作,共同面对世界生态环境问题,共同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产业技术联盟,才能更好地运行低碳经济。我国低碳技术发展与发达国家差距仍然很大,要想短时间内提高低碳技术创新与发展,一方面要借鉴国外的自主创新成果,加强国内外合作交流,实现低碳技术全球共享,另一方面,还要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加强自主研发能力。以美国为例,低碳技术创新非常重视市场调节,技术创新机制由高校、企业、非营利性组织共同构成。各个产业之间实现了技术融合与扩散,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美国低碳技术研发创新资金有八成都是企业提供,而八成的低碳技术研究都由高校担任,非盈利机构则在企业与高校之间起到协调、控制作用,研究成果不会直接投入市场应用。再例如,欧盟低碳技术研究由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及欧洲联合研究重心共同承担。欧盟为了将新的科研技术普及到各个生产领域,大力进行新技术的宣传推广、试验和示范,中介机构也会为了新技术的宣传制定一系列的宣传计划。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低碳技术从研发、投入生产到进入市场一路顺畅,让低碳技术充满活力。从美国和欧盟的例子来看,我国需要向其努力学习,加强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交流,积极引进、吸收、消化低碳技术,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寻我国低碳技术发展之路。此外,我国还应该建立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联盟,探索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新的合作模式,包括政府、企业、高校、学术、培训机构、非营利组织等,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共同作出努力。总的来说,低碳经济技术创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事情,涉及到科研机构、高校、政府、企业及消费者等诸多方面,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必须协调发展、相互支持,才能使我国低碳经济技术创新顺利实现。当然,现阶段我国低碳经济技术创新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是相信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一定可以逐步解决问题,带领中国企业走出低碳经济技术创新的瓶颈,迎来社会经济全新的发展局面。
  参考文献:
  [1]OpschoorH.Sustainabledevelopmentandadwindlingcarbonspace.EnvironResourceEconomics,2010.
  [2]GrubbM,,LaingT,WillanC.Globalcarbonmechanisms:lessonsandimplications.ClimaticChange,2009.
  [3]黄栋.低碳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J].中国科技论坛,2010,(2)
  [4]冯之浚,周荣,张倩.低碳经济的若干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9,(12).
  [5]庄贵阳.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困难与障碍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9,(7).
  [6]孙滔.低碳技术&&&低碳经济的核心竞争力[J].河南科技,2010,(16).
  [7]赵卓,肖利平.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创新瓶颈与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2010,(6).
  [8]黄栋.低碳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J].中国科技论坛,2010,(2).
  [9]王文军.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经济范式与路径思考[J].云南社会科学,2009,(4).
低碳经济发展论文相关文章:
[低碳经济发展论文]相关的文章
【经济学理论】图文推荐低碳经济学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低碳经济学
低碳是21世纪以来全世界提倡的一种观念,低碳消费,低碳生活等等多种多样的形势。低碳即是为了人类近期的生活水平提高,也是为了全球范围人类的持久可持续性发展和生存,所以低碳经济学是当下人类迫不及待的需要了解和学习的,现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参考书《低碳经济学》参考书一本。[1]
低碳经济学内容简介
《低碳经济学》是第一本以低碳经济为研究对象的创新性经济学理论专著,由罗马俱乐部成员、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经济学家和环境学家、低碳城市的设计者等国际知名学者执笔,跨越多种学科,从低碳经济的定义、低碳增长模型、计量方法、测量指标、低碳国际贸易、碳关税、低碳能源、低碳发展战略与政策设计等多方面,较系统地探讨低碳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
20世纪50年代冷战时期美苏的经济竞争诞生了增长经济学,6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兴起产生了发展经济学,70年代的人口爆炸和环境问题衍生出环境经济学。这一次,由地球温暖化问题和新能源革命引发一场低碳产业革命,必然催生“低碳经济学”,推进低碳经济学走上大学讲坛。
低碳经济学作者简介
薛进军,1955年生,经济学博士。日本名古屋大学经济学院附属国际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教授,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日本)等多所大学兼职教授。曾任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系讲师,武汉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增长中心福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日本一桥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教授、大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英国牛津大学经济系访问教授等。独著、合著《弹性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助编)、《中国的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中国的不平等》(中、曰文版),编著《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1)》等,发表中、英、目文论文多篇
低碳经济学目录信息
第一篇 低碳经济学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 低碳经济学概论
第一节 低碳经济的基本认识
第二节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第三节 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
第二章 低碳国民经济学
第一节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成本和收益
第二节 为什么需要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尽卓参与
第三节 一个公平的国际协定的要素
第四节 中国实行MCCC的可行性问题
第五节 国际承诺的重要性
第六节 中国和全球领导地位
第三章 低碳经济哲学
第一节 新科技老思维
第二节 开放性
第三节 可持续性
第四节 差异化和协调
第五节 新世界观和日常生活
第六节 陆地生态系统的有限性
第七节 生物圈的复原能力
第八节 新的生活方式
第九节 容错性、创造性和变化
第四章 低碳可持续发展学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久远的向往
第二节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中实现当代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低碳经济切中当代可持续发展的要害
第四节 将低碳经济同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第五章 低碳政治经济学
第一节 为什么中国政府需要公开承诺2050年减排目标
第二节 中国气候政策变化(年)
第三节 中国绿色现代化与减排路线图(年)
第六章 低碳增长经济学
第一节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第二节 低碳经济增长模型
第三节 结束语
第七章 碳排放测算的卡亚模式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碳排放测算的卡亚模式
第三节 日本的案例
第八章 低碳经济计量学
第一节 气候变化减缓的综合评价
第二节 IPAC模型
第三节 IPAC-AIM/技术模型
第四节 中国的低碳发展情景
第九章 低碳国际经济学
第一节 温室气体排放的经济学属性
第二节 一个理论框架和全球解决方案
第三节 一个示例性的测算
第四节 讨论
第五节 结论
第十章 低碳环境经济学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资源、贸易及环境影响
第三节 资源的国际相互依存和环境影响
第四节 环境公平和效率
第五节 外商直接投资(FDI)的环境影响
第六节 讨论和总结
第十一章 低碳国际贸易学
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贸易的理论分析框架
第二节 碳排放与国际贸易的经验分析
第三节 政策含义与结论
第十二章 低碳关税理论
第一节 中国被征收碳关税的可能性分析
第二节 碳关税的合理性、合法性与操作性
第三节 碳关税的经济影响
第十三章 低碳财税学
第一节 日本能源税的特征
第二节 能源税收及其用途
第三节 能源税制会计的低碳改革
第四节 总结
第十四章 碳排放与就业的经济学
第一节 减排对就业的影响
第二节 推动减排的两种路径
第三节 激进减排的就业代价
第四节 减排应瞄准重点行业与地区
第五节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十五章 低碳经济指标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想的低碳社会
第三节 低碳社会与资源问题
第四节 幸福指标
第五节 Ecotopia指标
第六节 低碳社会评价的应用
第七节 低碳经济的评价指标
第八节 总结
第十六章 低碳商务模型
第一节 商务模型的概念
第二节 商务模型重要性和社会效用
第三节 低碳经济的商务模型
第四节 日本的低碳经济模型
第五节 中国的低碳经济模型
第六节 小结
第二篇 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
第十七章 低碳经济政策
第一节 国内政策的制定
第二节 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政策
第三节 国际合作
第四节 结论
第十八章 低碳社会计划
第一节 日本关于低碳社会的议论及方案定位
第二节 日本的低碳社会方案
第三节 技术选择之外的低碳社会推进策略
第四节 构建低碳社会我们需要做什么
第五节 结论
第十九章 低碳城市建设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第二节 可持续社会的模型:存量型社会
第三节 向存量型社会转换情境
第四节 结论
第二十章 低碳绿色成长战略
第一节 绿色成长政策的推进背景和过程
第二节 绿色成长国家战略和绿色成长5年计划
第三节 绿色产业的新发展
第四节 绿色成长政策的成果和未来的课题
第二十一章 低碳经济的市场机制
第一节 碳排放量和效率指标
第二节 德国的碳排放和可再生资源
第三节 按行业分类的可再生能源和能源储备
第四节 远景前瞻
第二十二章 低碳能源发展
第一节 气候变化问题正从环境问题演变成更宽泛更复杂的议题
第二节 中国中长期能源需求及碳排放情景
第三节 中国的低碳能源发展道路
第四节 政策建议
第二十三章 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与碳排放拐点
第一节 文献综述
第二节 收入差距与碳排放差距
第三节 破排放库兹涅茨曲线
第四节 经济发展水平与碳排放的关系
第五节 结论与今后的课题
第二十四章 经济发展差异与碳排放差异
第一节 文献综述
第二节 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的数学推导
第三节 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分析
第四节 经济发展差异与碳排放差异
第五节 结论
.京东[引用日期]节能类杂志期刊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节能类杂志期刊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富国低碳新经济混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