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外形实际连绵起伏是什么意思的,地球起伏什么

梨形地球_百度百科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地球形状的一种观念。公元前6至前5世纪,古希腊提出地球为球形。后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时月球上的地影是圆的,首次论证地球呈球形。后来的研究发现地球呈椭球体。20世纪60年代后,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的探测,发现地球是一个与梨形相似的旋转体,即赤道部分略微突出,南北极稍扁平的扁球体。
【词语】:梨形地球
【注音】:lí xíng dì qiú
【释义】:
人造地球卫星探测的是用于计算地球特征的数据,而不是观察到了地球的“梨形”形状。
通过观测确定的3阶系数,表明的形状对于赤道有极其微小的非对称成分,它对地球形状的贡献的确是“梨形”,但它与2阶系数(一般称之为地球形状动力因子)的贡献相比,大约只是其1/500,这里的二阶系数就是属于扁率部分,是对地球形状具有影响的主要因素。二阶系数决定了地球形状近似于旋转椭球体的科学事实。梨形地球只是当时学术界提出的一种观点,后被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郗钦文进行了论证,否定了“梨形地球”的观点,并在CCTV上宣布。同时,论证的学术论文发表在《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6年Vol26 No2)上。  接近地球真实形状的大地水准面(Geoid)是一个不规则、有起伏的物理曲面,因此,人们选用最接近于大地水准面的规则数学曲面――旋转椭球体来表示地球形状。
企业信用信息地球的内部结构_百度百科
地球的内部结构
1910年,地震学家契意外地发现,地震波在传到地下50公里处有发生。他认为,这个发生折射的地带,就是地壳和地壳下面不同物质的分界面。1914年,德国地震学家古登堡发现,在地下2900公里深处,存在着另一个不同物质的分界面。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就将两个面分别命名为“”和“”并根据这两个面把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1]
地球的内部结构内部顺序
由内到外:地核-外核(地核)-地幔-地壳。由外向内:地壳-地幔-外核(地核)-内核
固 体 地 球 结 构 表
地球圈层名称
(公里/秒)
(公里/秒)
密度(克/立方厘米)
12.8—13.5
液态—固态 物 质
10.0—11.4
液态—固态 物 质
10.9—11.2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介绍
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它也经常被称作世界。英语的一词来自于古英语及日耳曼语。地球已有44~46亿岁,有一颗月球围绕着地球以30天的周期旋转,而地球以近24小时的周期并且以一年的周期绕太阳公转。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组成
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
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它也经常被称作世界。英语的一词来自于古英语及日耳曼语。地球已有44~46亿岁,有一颗——月球围绕着地球以27.3天的周期旋转,而地球以23h56min4s(接近于一个太阳日24h)的周期并且以一年的周期绕太阳公转。
地球的内部结构内部结构
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
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壳与地幔之间由界开,地幔与地核之间由界开。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于是便发生地震。超级地震指的是指震波极其强烈的大地震。但其发生占总地震7%~21%,破坏程度是原子弹的数倍,所以超级地震影响十分广泛,也是十分具破坏力。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震
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的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earthquake)就是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像刮风、下雨、闪电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大部分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今天探测器可以遨游太阳系外层空间,但对人类脚下的地球内部却鞭长莫及。目前世界上最深的钻孔也不过12公里,连地壳都没有穿透。科学家只能通过研究地震波、地磁波和火山爆发来提示地球内部的秘密。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
地壳是地球的表面层,也是人类生存和从事各种生产活动的场所。地壳实际上是由多组断裂的,很多大小不等的块体组成的,它的外部呈现出高低起伏的形态,因而地壳的厚度并不均匀:大陆下的地壳平均厚度约35公里,我国的地壳厚度达65公里以上;海洋下的地壳厚度仅约5~10公里;整个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公里,这与地球平均半径6371公里相比,仅是薄薄的一层。
地壳上层为花岗岩层(岩浆岩),主要由硅-铝氧化物构成;下层为(岩浆岩),主要由硅-镁氧化物构成。理论上认为过地壳内的温度和压力随深度增加,每深入100米温度升高1℃。近年的钻探结果表明,在深达3公里以上时,每深入100米温度升高2.5℃,到11公里深处温度已达200℃。
目前所知地壳岩石的年龄绝大多数小于20多亿年,即使是最古老的石头格陵兰的岩石也只有39亿年;而天文学家考证地球大约已有46亿年的历史,这说明地球壳层的岩石并非地球的原始壳层,是以后由地球内部的物质通过火山活动和造山活动构成的。
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地震波在其中传播速度比较均匀。地球厚度变化有规律,其规律是: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地壳由90多种,它们多以化合物的形态存在。氧、硅、铝、铁、钙、钠、钾、镁8种元素的质量占地壳总质量的98.04%。其中氧几乎占1/2,硅占1/4。硅酸盐类矿物在地壳中分布最广。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幔
地壳下面是地球的中间层,叫做“地幔”,厚度约2865公里,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 地幔又可分成和两层。一般认为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推测是由于大量集中,蜕变放热,将岩石熔融后造成的,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共同组成了岩石圈。下地幔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物质呈可塑性固态。
地幔上层物质具有固态特征,主要由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由上而下,铁、镁的含量逐渐增加。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核
地幔下面是地核,地核的平均厚度约3400公里。地核还可分为、过渡层和三层,外地核厚度约2080公里,物质大致成液态,可流动;过渡层的厚度约140公里;内地核是一个半径为1250公里的球心,物质大概是固态的,主要由铁、镍等金属元素构成。地核的温度和压力都很高,估计温度在5000℃以上,压力达1.32亿千帕以上,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3克。
美国一些科学家用实验方法推算出地幔与核交界处的温度为3500℃以上,外核与内核交界处温度为6300℃,核心温度约6600℃。
横波不能在外核中传播,表明了外核的物质在高温和高压环境下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它们相对于地壳的“流动”,可能是地球磁场产生的主要原因。一般认为地球内核呈固态。(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2]
.新华网[引用日期]
.化石网[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请问地球到底是什么形状?
kefhoeu000B2
长轴半径6378,短的6356.就差20公里.差22公里,占半径百分之一都不到.估计比一般的乒乓球,什么的还圆.地表起伏也很小.珠峰才8848米.8千米.所以基本是圆的.不完美的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平面..有尽头,没人去到背面
赤道稍圆,俩极略扁的椭球形, 但是不明显可以近似成球形
大体为球体,赤道到球心的距离稍大于南北极到球心的距离。
表面不光滑的近似球体,其实形状和真正的球还是差一些的
扫描下载二维码研究称因重力起伏波动 地球形状更像土豆
  电影《星际穿越》中着力渲染的重力,并非如我们惯常所想象的那样。与人们的普遍看法不同,地球上各个地方的重力是不一样的,也不是恒久不变的,而是随着地点和我们所在年份的变化而变化。其原因不像好莱坞电影所说的那样难以置信,而是一系列相当普通的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例如海洋和大陆的不平均分布,气候变化和冰川消融等等。
  据《阿贝赛报》12月1日报道,造成地球上不同地方重力差异的这些变量,在位茨坦的地质学研究中心绘制的地球重力场地图上得到显示,这是一个被称为&波茨坦土豆&的奇怪模型,之所以用这个名字,是因为按照重力的起伏波动,地球的形状更像一个土豆,有很多凹陷和凸起,而非两极稍扁的球体,此外地球的形状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的。
  这个模型根据卫星数据和地球测量数据结果绘制而成。之前有过其他重力模型,但&波茨坦土豆&更加精确,因为加入了欧洲航天局2009年发射卫星传输回来的数据,利用重力梯度仪来测量地球的重力场。非洲中部和喜马拉雅山区等那些人类难以进入地区的重力测量也得以准确进行,此外卫星还可以测量海洋的重力。
  根据2011年获得的数据,地球上重力最小的点位于南部,北美洲地区的重力场较小,在地球模型上以蓝色表示。黄色代表重力大的地区,例如西班牙和欧洲北部。南美洲西部、安第斯山脉地区和所受重力也较大。
责编:闵成贝
环球兵器库为天下军迷,倾力打造环球第一兵器数据引擎!
24小时点击排行
12345678910
24小时跟贴排行
环球时报系产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球的外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