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想学习饭都不知道怎么下手 从哪起步,连个台阶都没有。

怎样拥有学霸那种一学就是十几个小时的精力?
我非常希望在学习上有所提高,但是每次想多学习几个小时,坚持几天就感觉状态不在了,特别疲劳,看书的时候思维明显跟不上,很想睡觉。效率一下子就低了。知乎上学霸众多,十分想请教一下你们,怎么才能坚持做到高效率,高投入时间的?难道你们真的不困吗?真的没有思维跟不上,看不进去的时候吗?或者你们有什么休息的方法? 诚邀各位大神解惑!
443 个回答
当我们学习的时候,两样东西在不断的减少:体力和意志力。二者耗尽其一,学习行为就会停止。我们一般所说的精力,即是体力和意志力的混合。你可以想象,在你的头顶上悬浮着两个进度条,一条绿色,一条蓝色,绿色代表你的体力,蓝色代表你的意志力,它们都在不断的减少。不过根据我们的日常经验,绝大部分情况下,你的蓝色进度条——意志力消耗的飞快,而绿色进度条则比较稳固。我们环顾四周,看见一大堆拖延症、懒癌晚期,以及沉迷游戏、电影而不愿工作学习的人,就知道意志力的缺乏是多么普遍——或许你就是上述之一?上述状况的特点是,其体力值还有充分的剩余,可以执行很多任务,但是他的意志力消耗完了,所以他并不愿意再进行学习或工作了。比如中午休息时,一个高三学生坐在试卷前沉闷的不想动笔,显示出无精打采的样子,这时候有人提议我们先下去打会儿篮球吧,于是他立马变得生龙活虎起来。因此,你可以想象自己是一个套着保护罩的魔法师,不会受到别人的致命伤害(你的体力值不会耗尽),但是你的所有威力只来源于你的魔法输出,一旦没有魔法你就变成废物了。你的魔法技能耗费魔法的速度极快,你长期处于只有血,没有魔的状态,而毫无战斗力。为了解决这个魔法值不够用(意志力不够用)的问题,我们自然的衍生出几个策略方向:一、减少意志力的消耗二、增大意志力的回复速度三、增大意志力的库存上限四、把有限的意志力用在关键的时间点上一、减少意志力的消耗我们本能的感觉到,学习是一件非常消耗意志力的事情,然而这并不是完全真实的——比如学霸学习的时候,消耗的意志力就相对较低。当学霸们俯首案前疯狂刷试卷的时候,我们心想:他意志坚定,忍受了巨大的痛苦和无聊在做题。然而实际状况是,学霸们并没有感到特别的痛苦。或者说,每做一张试卷,一般人感受到10分的痛苦,而学霸只感受到5分的痛苦。对应的,做每一张试卷,我们的意志力消耗了10分,而学霸们只消耗了5分。极端情况下, 学霸们学习甚至不消耗意志力。我认识一个男生,数学系的研究生毕业,后来在一家教辅机构从事高中数学的辅导工作。这份工作不算他特别喜欢的,杂事很多,学生很难缠。他在工作的时候并没有耗费大量体力,但消耗了很多的意志力。工作完毕后,他感到这一天过得有些无趣,他决定在下班后稍微娱乐一下——于是他做了10道微积分数学题。当然还有更极端的例子。1735年,28岁的欧拉发现了新的行星轨道计算方法,用了三天时间计算一个彗星的轨道,结果导致了右眼失明。在这个例子中,很明显,欧拉的身体状态已经无法支撑他的工作——计算彗星轨道了,毕竟已经计算了3天了。然而他的意志力在3天的连续工作中完全没有消耗,而且死撑着把他的生命值拖到了负数——眼睛瞎了。(右眼已瞎的欧拉)除去欧拉这样的极端夸张的例子,其实还有大量的科学家(某段时间内)一天15+小时疯狂工作的案例,如爱因斯坦、高斯、居里夫人等。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里,这些都是用来说明毅力顽强的案例。现在我们需要拨乱反正了——他们的工作中并没有消耗什么意志力,只是消耗体力而已。有了上述这些例子,我们可以很自然得出一个结论:如果你对于学习的内容是热爱的,那么你的学习并不消耗意志力,只消耗体力,你可以一直学习到体力耗尽为止。如果你感兴趣,也可以效仿先贤——欧拉,连做3天试卷然后瞎掉一只眼睛。当然,连做3天试卷然后瞎掉一只眼睛的案例我没有听过,不过在网吧连续上网几十个小时然后突然失明的案例还是有的。原理上都是一样的,由于是在进行自己所喜爱的事情,所以并不消耗意志力,只消耗体力,乃至一直持续到体力透支身体受损。问题在于,这一原理的理解对我们有多大用处呢?上述案例中,不论是伟大的科学家还是我那个以做微积分题目为娱乐的数学系朋友,他们都是在知识内容本身上找到了乐趣,他们是自发的热爱学习。我们知道这样的状态很好,不过我们能否进入这样的状态呢?不是不可以,但是有点难。要对于知识内容本身产生兴趣,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你对于这些知识的掌握已经达到相对较高水平。实际上,任何领域,如果你研究和体会的足够深刻了,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乐趣。比方说一件最无聊的事情——呼吸。如果要你坐在那里什么都不干,只专注于自己的呼吸,普通人会觉得非常无聊,几分钟以后就无法忍受了。而经过长期观息法打坐训练的人却能觉得很有乐趣,乃至有些上瘾。再比如,我遇到很多老师,他们在读大学时都学过学习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课程,然而在进入学校教学时却完全无法使用出来相应的知识——因为当初他们觉得这些内容太无聊了,根本就没有好好学。同样是一本《学习心理学》的教材,我去看的时候就觉得很有意思,因为我在学习策略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比较深了,这种乐趣就会自然的产生了。所以,要解决缺魔法(意志力不够用)的问题,要减少意志力的消耗,第一种方法就是,找到一个感兴趣的学科(领域),学到相对的高水平,这样你的学习乐趣就会稍微多一些,意志力的损耗速度就会相应减缓。另外一种强烈的意志力损耗,来源于对学习的恐惧。这种恐惧可以分为几种:一是对于学习内容本身的恐惧。如果学不会,会形成对于自己能力和身份的打击,这种自我评价的降低是自己无法接受的,由此形成恐惧。二是对外部评价的恐惧。即认知心理学中所谓的“表现回避”型心理,觉得一旦学习失败,其他人会对自己看低、鄙视等——这种预测有时候是正确的,有时候是错误的,但这种恐惧的感觉是真实的。三是对外部伤害的恐惧。某些情况下,家长或者老师会对与学习效果不佳的学生进行肉体伤害或者精神虐待(这种精神虐待超出了一般的评价性质)。一旦这些伤害深入学生的内心,那么后来的学习中,这些恐惧就会不时的翻腾出来,给后面的每一次学习带来障碍。克服恐惧所造成的意志力消耗,远远超过对抗一般诱惑的意志力消耗。所以,自卑和恐惧是学习的大敌。为了减少在这上面的意志力消耗,你需要变得更加自信,努力消除对于学习的恐惧和负面信念。上面两个道理是很重要的,不过在实际操作中,依然面临很大的障碍。对于学习内容的喜爱上,主要的问题是:也许你目前的英语水平较差,就是很难提升到较高水平找到乐趣;也许你就是本能的对数学没什么兴趣。在降低对于学习的恐惧上,我们可以做一些呼吸练习、清除负面念头的练习,让自己保持宁静。不过对于比较深刻的恐惧,其清除的难度可能就类似心理治疗了,不容易自己进行。不排除部分自我觉知能力、自我调整能力较强的人可以自行解决上述的两个问题,但对于普通人来讲,则需要考虑从下面这些更简单易行的角度去减少意志力耗损。为学习赋予意义对于学生来讲,如果逼迫自己爱上某个学科比较困难,那么至少要为自己的学习赋予某种意义,并不断的强化和提醒自己这种意义。当人们逼迫自己从事无意义的事情的时候,意志力的消耗也是剧烈的。心理学家做过一个无聊的实验:让一群受试者组装一个高难度的玩具模型,当他们组装完成后,实验人员立刻在他们眼前将这个模型拆散了扔回箱子里(暗示这种组装是没有意义的)。然后让受试者再去组装第二个同等难度的模型,受试者用不了多久就说太难了,放弃了。无意义的行为消耗了他们的意志力,让他们不愿意再尝试。大部分情况下, 你所从事的学习和工作都是有某种意义的,只是你没有挖掘和明确这些意义。比如,长久的高中学习过程中,你很容易感到无聊并认为这些题目、试卷是没有意义的。然而实际上,他们是有意义的:做试卷→熟悉知识点→提高考试稳定性→考个好大学→(工作、视野、人生选择、面子,甚至更多的钱去买更好的游戏装备都是一种意义)一种常用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是把你为学习赋予的意义——比如:我要上清华,拥有更多的人生选择
/ 我要上四川外国语大学,接触更多的美女——制作成一块移动版、贴纸等,贴在自己的床头、墙上等,每天都看得见。(某位川外美女)这些外部的刺激会自动的帮助你反复确认学习的意义,进而变成你每日学习时更低的意志消耗。固定习惯当我们面对一项新事物、从事一项新行为的时候,内心当中总是犹疑不决,带有恐惧或者迷茫。这种犹豫或恐惧,就会消耗掉我们的意志力。即便新的事物对我们不造成威胁,不特别的激发恐惧,新的认知和行为仍然需要我们在大脑中建立起新的对应模式,这也会消耗我们的心神。如果我们把所有日常安排都固定下来,不要轻易切换,我们对于意志力的消耗就会相对减少。比如,早上起床的时候,你可以6:20起,也可以6:30起,这本来没有实质性的区别,然而,当你在6:20醒来的时候,你犹豫挣扎了几分钟:到底是该现在起床,还是过会儿再起床?这几分钟的挣扎就会消耗掉一部分的意志力。再比如,星期天休息的一天,是该休息娱乐呢?还是加班学习呢?假设最佳的结果是学习半天,娱乐半天。如果你一开始就明确固定一个习惯——上午学习3小时,下午尽情休息娱乐——那么你在这一天消耗的意志力就并不多;如果你没有一个固定的习惯,那么从星期天早上起床你就开始纠结:现在是玩一会儿还是学一会儿?是看两集美剧还是做两张试卷?在你不断的纠结过程中,学习行为还没有开始,意志力就消耗了大半了。可以看见,这种意志力的消耗是完全不必要的,也是没有意义的。通过固定生活习惯,不要给自己纠结挣扎的空间,让大部分的日程安排都变得自动化的完成,我们可以把意志力的损耗压缩得很低。减少外部引诱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对于所有事项,意志力是通用的。就像钱一样,你看电影用的钱,买衣服用的钱,以及吃饭的钱,全部都是钱,是通用而没有区别的。心理学家 Baumeister 亲自领导过一个著名的实验证明了这一点。他挑选一些受试者,要求他们事先禁食,然后他们被随机地分为三组接受一些题目测试。学生们以为实验的目的是测试他们的智力,而实际上这些题其实都是无解的,实验真正测量的是他们愿意在题目上坚持多长时间才放弃。控制组的学生直接做题,而两个实验组学生在做题之前则先被带到另一个房间,面对刚烤好的巧克力饼干以及一些萝卜。实验人员告诉第一组学生可以随便吃饼干,但是要求第二组学生只能吃萝卜。在第二组学生抵制了饼干的诱惑之后,两组学生都被带去做题。结果饼干组跟控制组一样坚持了 20 分钟,而萝卜组只坚持了 8 分钟。合理的解释是,萝卜组的意志力在抵制饼干的时候被消耗掉了。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可以来检查一下,本应用来学习的意志力都被我们用在了什么地方: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可以来检查一下,本应用来学习的意志力都被我们用在了什么地方:早上6:20纠结要不要起床——意志力-3,学习时间-30min;早自习时偶然瞟了一眼放在桌上的手机,脑海里一个念头生起——要不要玩一会儿手机?你犹豫了10秒钟,最终决定不要玩,不过已经消耗了一些意志力了——意志力-2,学习时间-20min;第二节课间后排同学讨论NBA总决赛要开始了,决定逃课去看球!你心里一惊,总决赛啊!不过你怕被班主任抓住,所以强忍着不去——意志力-6,学习时间-60min数学课上,前排同学饿了开始偷偷吃巧克力,你闻到香味开始流口水,但是又想着上课吃东西可能会被老师骂,继续强忍着不吃——意志力-3,学习时间-30min中午自习写作业,发现旁边的同学居然搞到了答案在直接抄,你又强忍着不抄答案——意志力-4,学习时间-40min ……在这些琐碎的事情中,你的意志力不知不觉的被消耗完了。当然,这不是说你应该放弃抵抗,直接去逃课看球、抄答案或者想玩手机的时候就随时玩起来。而是说,你应该调整自己的环境,减少自己被引诱的机会。你可以不要把手机或者巧克力放在课本旁边;不要老是和那些喜欢抄答案的同学们一起待着;在家里自习时,可以选择一个单独的书房而不是坐在电脑面前犹豫要不要玩几盘游戏。通过尽量回避各种引诱,我们能够再一次减少意志力的消耗。二、增加意志力的库存上限每个人的意志力上限是不一样的,这或许是一种生理天赋。某些人天然就具有更多的意志力,可以支撑自己做更多的事情。剩下的人或许就没有那么幸运的,一点琐碎的小事就能够迅速把他的意志力耗尽。好消息是,对于同一个人,其意志力的上限也是可以调整的。即使你现在的意志力上限很低,通过适当的训练后,仍可以在未来达到一个较好的水平。意志力的训练有两个方向。第一个是直接进行意志力的挑战,长期习惯硬着头皮做事情。刘未鹏在《暗时间》里提到,“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需要习惯这种硬着头皮做事情的感觉”。这个理论大致就是直接进行意志力的训练。这种训练方法下, 会经历较大的短期痛苦。每一次你硬着头皮顶上去的时候,你都会剧烈的消耗自己的意志力,耗尽,然后继续超越极限的顶着,就像剧烈运动撕裂自己的肌肉一样。接下来的一段时间(1天、几天、几星期),你的意志力进行自然的恢复,然后再一次硬顶着耗尽。如此反复循环,你的意志力的上限就被不断的撑开、增大,就像肌肉不断的撕裂、重新生长,变得更加强大一样。这种方法我并不是特别推荐。首先是因为短期的痛苦可能很多人难以承受,还没看见训练效果,整个人的状态就已经崩溃了,可能最终的结果不是通过训练得到意志力增强,而成了训练到一半就放弃、自甘堕落了。另外,这种方法需要比较宽松的环境和外力辅助,很可能需要单独的时间和空间来让你进行这种提高,而现实生活中并不一定具备这种条件。比如,在你反复耗尽自己意志力然后重建的过程中,情绪失控、状态变差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本来只要给你空间和时间自行恢复就好了,然而你的老师、同学、老板、同时乃至父母,未必会给你这个机会。也许在你最虚弱的时候,老板或老师觉得你状态太差了,直接就朝你一顿怒斥,对你完成补刀,成为压死你的最后一根稻草。另外一种训练方法则相对保险得多。我们要认识到,意志力是一种生理资源,它和你的身体健康状态是紧密挂钩的。所以对于意志力的训练,我们可以通过锻炼自己的身体来进行。其他所有条件不变时,身体健康状态越好的人,对应的意志力也越强大。我在很多答案中都强调,锻炼身体对于我们——不管是学生还是工作的人群——具有很重大的意义,不仅仅简单的身体健康而已。把多个答案里提到的内容汇总一下,锻炼身体起码有以下作用:清除负面情绪;调动积极的学习心态;为大脑高效运转提供保障;增加意志力上限;下面我还会补充一点:不仅锻炼身体的结果可以提高意志力上限,锻炼身体的行为还可以加速意志力的恢复。三、提高意志力的恢复速度意志力的损耗,在我们的身体里对应着各种激素的产生和消耗,这和情绪产生的机理是类似的。其实我们也可以理解成,各种不同的负面情绪的堆积就构成了意志力的损耗。在这种理解方式下,回复意志力的过程,就可以理解成清除各种负面情绪的过程,进一步演化成清除体内对应负面情绪的各种激素物质的过程。对于某种情绪A,身体里有一个对应的物质a,物质a就是情绪A的生理基础。产生情绪A的时候,必然就产生物质a;而物质a的存在,也容易引发情绪A。对于物质a,我们的身体有一个基础的新陈代谢速度——通过汗液、尿液、粪便等,这就像对于食物,我们都会有一定的排泄速度一样——一般是每天排便一次。然而这个速度并不是固定的。有身体好的人每天早上排便一次,也有便秘患者3天排泄不出来的。通过常规的体育锻炼,我们可以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速度,尽快排泄出负面情绪的对应激素物质,以此来加速意志力的恢复。这种方法风险较小,容易操作,你可以控制锻炼的量,并且最好形成固定习惯的常规锻炼,效果更好。除去通过物理性的锻炼来疏散情绪物质以外,你也可以中断或改变自己的情绪状态来恢复自己的意志力。比如,连续上了两节物理课后,你感到烦躁和精神疲惫,体内已经堆积了大量的负面情绪对应物质,并且在持续的制造当中,这些物质不断的消耗你的意志力。这时候,你可以选择中断思考物理题的行为,转而与同学聊一些轻松的话题,看一小段搞笑视频,又或者听一些轻松的音乐,改变情绪状态,以此进行意志力的恢复。四.将意志力用在关键点上不论怎样锻炼,意志力的总量都是有限的,因此,学会将意志力的使用放在关键点上总是有意义的。用在关键点上可以从两个方向去理解。第一是关键的事情点。星期一下午,一名高中生面临两样任务——物理的力学分析综合复习题,以及英语的一篇课文。每样任务需要大约一小时完成。他的意志力已经不够了,他预计再学一个小时就学不进去了。这时候,他该把有限的意志力投放到哪一样任务中呢?一般来讲,他可能应该选择去完成物理力学的分析习题,而暂时放下英语课文的学习。这并不是鼓励偏科,或者我对英语有某种仇恨。物理的学习是有连续性的,今天的内容没有学会,可能会像多米诺骨牌一下导致后面课程的连续坍塌。而英语学科比较离散,前后并没有短期的严格逻辑联系。今天英语落下来的任务,可以放到三天后或者这个周末去补上,这对后面两天的英语课程一般不会有太大的负面影响。第二是关键的时间点。我一般将每天的早晨当做需要调动意志力的关键时间点。如果一天的最开始没有起个好头,可能一天的工作效率都会受到影响。我们需要在每天的早上给自己打点鸡血。对于学生来讲,每天晚上可能也很重要。所有当天学过的内容都需要有个当日的简短复习,哪怕只是简略的扫过一遍,对于记忆的加深、学习效率的提高都是有很大帮助的。问题在于,我们怎样根据自己的大脑意愿,在某个时刻强行调用体内的意志力?我常用的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是——通过一些刺激性的音乐歌曲来调动自己的意志力。人对于音乐的情绪反应是非常强烈的。所有优秀的电影、电视都非常注重背景音乐、片头曲的选择,通过音乐来调动观众的情绪。在公众演讲、心理治疗等行为中,音乐也是不可少的。演员冯巩曾在一个小品表演中对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朱军进行了嘲讽:“要煽情了,钢琴声该起来了……”另有心理学家做过实验,对于同一段视频画面,如果配上舒缓放松的音乐,受试者就会觉得画面内容也是舒缓放松的;如果配上激情动感的音乐,受试者就会觉得画面内容是激情的。音乐的作用完全掩盖了受试者的主观判断。比如,你可以尝试听听这段音乐:带上耳机,稍微放大音量——不管你当前是什么情绪状态,你都很可能会被带的激情燃烧起来。这首歌就是我常用的一首曲子,每天早上开始工作之前提神用的。根据个人的喜好,你也可以选择不同的音乐来进行自我调动,原理是一样的。需要一提的是,这种方法是对已有资源的一种调动,并不会产生新的资源。如果你把一段激情的音乐循环播放一整天,并不能让你一整天都激情满满。实际上,大约半小时过后你就会对相应的音乐刺激麻木并产生厌恶。我的建议是,每天使用总时间不超过20分钟。全文总结:以上即是对问题“如何拥有学霸那中一学十几个小时的精力”的回答。不过我还要补充一点:你要拥有那种精力的目的是什么呢?学霸之所以成为学霸,往往并不是因为学习时间长度的比拼,而是学习效率上的胜利。学习效率问题这里我就不细讲了,之前的回答已经比较多了:如何读书:高中学习方法:聪明人的思维方式:最后发一个建qq群的通知:有很多人找我要微信号,也有很多人给我知乎私信,不过我觉得微信和知乎都不是很好的互动交流平台。知乎私信功能比较弱不必说;微信的话,1000个人每天不停的消息弹我我也受不了。相对而言,qq群互动性较强,比微信好打理,且方便上传文件。所以我建了两个qq群用来和大家进行交流——学习的策略1群:(目前人已满)学习的策略2群:高中学习策略群:(目前人快满了)高中学习策略2群:高中生加专门的高中学习策略群,大学生和职场人士加学习的策略1群。(我的知乎id即是入群密码)(入群修改id,格式为:省份+职业(学生标注年级)+姓名。
如:浙江+高一+李明)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在群里提问,我解答后更多人可以看到,也就不用我一个个回复了。另外我预期群里高中生会比较多,大家也可以相互交流,或者共享一些学习资料等。总之,多一个qq群,大家多一个交流的方式。
先举一个例子,有一次我从图书馆借了一本专注力训练手册,一共200多页。因为当时我一口气高效学习的时常不能超过1个半小时,所以我试图借用这本书训练自己的专注力。但是我的使用方法相当奇葩:我规定在三小时内把这本书一字一句的看完,边看边使用里面说的方法提高专注力,并在阅读完成之后总结书中内容,再返回检查是否有重要的遗漏或明显的错误。我于是用了3个半小时做完了以上所有的事情。于是我就把这本书还回了图书馆,把记得10页笔记包括画得几页思维导图放进了自己的书架。当时我发现,貌似我的专注力提高了不少啊。所以成为学霸的第一条要诀是:边学边用,确保在一次学会。因此,本人在大学以前的节奏是:上课大家奋笔疾书记笔记,我却在做作业,有时课程内容有连续性,我索性把后两天的作业也做了,然后下课卖钱。对,我满脑子都是钱。说到钱, 所说的贪婪也是学霸必须的属性。学霸必须对某一个领域的知识特别特别感兴趣,高度关注。我在高中之前的梦想是当数学家,于是小学毕业就学完了初中的所有数学课程内容,参加奥数什么的,虽然得的奖都是小奖;在高中前两年,爱上了物理,高中颇艰苦的啃完大物(其实提高班的老师也喜欢教我们这些),于是在我高三学画画休学半年之后,我高考物理虽然没考满分,也考了差满分4分。我从初中开始学画画,现在从事的就是这方面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种贪婪可以是一种求知欲,也可以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不管初衷如何,贪婪会让你成为一个学霸,会将学习转变为一种自主行为,让不学习的时间充满负罪感。可以贪婪到什么程度呢?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试过在豆瓣上搜一类,然后翻完所有页面。我在读大学前的几个月干了这件事。我为了准备去意大利读美术,但我对美术史、美学的学习特别少,于是,我花了整整两天时间,把美术标签下的看上去有用的中文书全部计入在文档里,并分好类。于是想尽各种办法把这些书全部弄来(我承认我下载了盗版书),一共2000多本。再然后就是漫长的读书阶段(向大家报告一下,我一共解决了1/4多一点。)第三个要诀是极度自律和计划性。我说的这种自律,不是早睡早起,我说的计划性也不是那种拍一个和裹脚布一样臭的计划表,还每天排。这些计划表明明只要用脑子排好再去实施就好了,写下来简直浪费时间。自律的一个体现是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这些明确的知道建立在计划上。所以学霸特别讨厌浪费时间。自律还带有强迫症倾向。比如在读书时,若我“笨”到没有把前面的内容全部理解透,我是不会阅读下一章节的。自律还是知道自己做事必须做到什么程度,而不会对自己放低要求。例如,之前大学毕业论文,写的是唐代中国园林与当代公共艺术的比较研究,有一部分是论证唐代园林的普及性和园林类型的分析、园林生活模式的分析以及建立年表。这个工作之前没有人做完(可能是做完了,但是发表的paper没有完整的列表),而我认为有必要做个彻底的考察,于是找了一个助手,两人花了20天,读完一共48900多首唐诗(这个数字我感觉一辈子都能记得)。对于这片本科毕业论文,我一共花了一年时间撰写,一共90页,加上长的要死的附录,除了上述的诗歌与园林的研究,还包括中西方园林形式的对比年表,基础与重要园林术语的中英意三语对照表,这个课题之前发表过的重要论文的文章综述与简短的评析(这个内容不多,原因是不多人做这个方向)。我把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果敢与勇气归功于自律,是这种性格让我不得不去做这些看起来特别乏味枯燥的事情。计划性则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计划一天怎么游玩,和计划一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以及计划一年的学习目标,或者计划五年的创业计划,是一个逐渐升高的梯度。我在21岁的时候,遇见了一件事情,让我彻底明白计划的重要性。当时,我们学校里有个特别要好的研究生姐姐毕业,年纪是26岁。毕业之后等于失业,在意大利找不到工作,回到中国也一直找不到。待业小半年,终于在距离大半个中国的另外一个城市找到了一份画工的工作。我发现,没有中长期的计划,就会变成这样。于是我手头的事情全部停下,重新调整自己的目标和方案,思考了两天半,决定了一个2年计划。那时候,正是我刚开始用知乎的时候。我在一个得票很高的回答中那样写道:我计划两年内签约画廊,办个展,出版图书等等。离这个时间还有6个月。我已经签约了画廊,正筹备展览,也正在筹备书籍的出版。于是我们说,学霸的另外两项要素就是,果断和自信。可以为了更高的目标停下手头的一切,也应该相信自己的判断,努力的达成曾经夸下的海口。这种自信不可以是盲目的。应该是理性的判断,在判断自己是否能发展成怎样前,必须认识清楚现在的现状,也必须计划好未来的明确方向和具体实施的方法论。综上所述,学霸之所以为学霸,要有好的学习方法,要专注,要贪婪,要极度自律,要有详细的计划,要果敢,还要特别自信。这些东西都促使学霸可以投入大量时间去干一件事情,去专注一个方向,用于去把人类的认知范围往前推那么一点点。--------------回到问题本身,我认为即使普通人拥有了保持十几小时的旺盛精力也是成为不了学霸的。因为普通人的精力是耗散在各个领域的,而学霸在特定时间内,只专注一件事情。如此以往,学霸们开始熟练的控制自己的时间,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前途。人感觉是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我觉得这是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成为学霸的秘诀,做自己的主人。而拥有那种高度专注的学习能力的唯一方法是成为学霸!备注:学渣一名,除了事例外,其他都是我胡扯的。更新-16/10/2014早上起来,我看到这个答案被顶了起来,我没有被吓一跳,因为都在我预料之中。我其实玩知乎两年了,心情挺郁闷的。我的专业回答是关于美术史、美学、美术和当代艺术方面的,一开始也是因为写了一些不错的答案,让大家认识到我,而我所有获得高赞同的回答,要么是卖脸(说起来还有点小激动呢),要么就是自吹自擂。确实,我现今为止的所有成绩,都不值一提。让我感觉牛逼哄哄的几个瞬间不过是小学得了奥数奖(某市第二名,第一名现在23岁,在米国读博士,研究理论物理)、初中给同学批发游戏卡(赚了一大笔)、高中和学姐一起组织了某市第一个由高中举办的动漫展、高考分数进交大没去,来年去了意大利学美术的那种果敢、还有我参加了达芬奇画展的策展工作,并在很多大师画作后面写下了它们的基本鉴定结果和我的名字。我本人是罗马美术学院的硕士生。同评论里的朋友们说的那样,我的学校其实不行。这所近600年历史的学校,全世界第二所美术学院,意大利未来主义美术的发祥地,贫穷艺术的中坚力量在最近的20年中确实被人所遗忘。这所学校我既爱又恨,她艰苦的教学条件让我明白什么是大学,那仅仅是两个人的关系(学校经常缺教室上课,有写课只能去学校附近的咖啡馆,或者公园上)。学校还没有食堂,没有宿舍。我每天穿梭在城市里去上课,还没有考勤制度,所有成绩都建立在和教授的关系上。我好像明白了这才是大学,一个开放的课堂,一个巨大的艺术工厂。说回正题,我想为了之前的回答补充一点:要当学霸还需要有从困难中看出希望、善于发现对方优点并为己所用的能力。例如:那本《专注力训练手册》在豆瓣评分不高,只有6.0,豆瓣网友认为行文啰嗦废话多,喋喋不休的叙说要是自己写会怎样怎样好。但我却认为他对我有帮助,啰嗦反复的行文,看起来十分枯燥(我是一口气看完的),但又不偿是一种训练呢?只求我要的,而不是评价他人,就是学霸需要的再一种素养。看起来是目中无人,其实也是一种专注呢。把这篇老长的文章看到底的朋友们,本宝宝要在这里放一个,专讲意大利美术留学,良心价? 2.33哦~期待与你相遇哦~
自控和拖延在某种程度就是精力管理的问题什么是精力管理呢?可以把人比作一台智能手机,精力就是人的电池,精力和电池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你可能学过哲学,我们称哲学是指导科学的科学在我们整套的战拖理论里精力和哲学类似,精力是支配力量的力量精力管理的第一步就是需要认识到,精力这个资源的稀缺性精力本身,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不是你主观上希望自己能坚持多长时间,就可以做的到。精力是一种客观的存在旺盛的精力需要一个健康精壮的身体,规律科学的作息,营养均衡的饮食作为支撑真正好的精力是全方位调整出来的认识到精力的稀缺性是做好精力管理的第一步所谓的精力管理指的是:一、精力和体力是一样的存在,可以被补充,消耗和锻炼增强,这和手机电池是非常相像的拖延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精力不足和精力使用不当一般人对体力有一个比较明晰的概念,能够理解:体力,可以被补充,消耗,浪费,锻炼增强但是大部分人对“精力”没有明确的管理意识,对精力的科学使用方法也是知之甚少很多人会周期性的出现这种状态:感觉到情绪低落,信心萎靡,像被抽空了,什么都不想干,这种状态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恢复过来这就是“精力”被耗尽和逐步“恢复”的一个例子,为什么什么都不想做了?因为电量太低,自动关机了这是一种被动的休息通过休息、放松娱乐,正向激励可以有效的补充和恢复精力二、精力和人的强壮程度、身体状况、大脑灵活程度、营养状况、年龄息息相关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同样也是精力的储备箱,身体精壮的人做什么都会显得精力旺盛,积极上进相反,身体虚弱,病怏怏的人就总是显得做什么都有气无力,死气沉沉打不起精神来三、不同种类、难度、熟悉程度的事物对人的精力消耗程度不一样道理就像:不同类型的软件对电池的消耗不同一样一般来讲,困难的,陌生的,缺乏主观意愿,反馈周期时间长,没有正反馈的事情消耗人的精力比较严重人的精力消耗到一个临界值之后,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这种消耗性的事情,人都不想再做了,会保护性的进入一个相对轻松的“复原状态”,也就是“低潮期”整个人的表现是:什么都不想做,不想动弹,感觉很疲劳很多人长时间处在在高压、高强度的状态下,会出现周期性的情绪失控和抑郁,很多高三的学生都频繁的出现过这种问题这种失控就是严重的劳逸不均后身体产生的一种被动休息,身体和精神已经超负荷了,但是你主观意识没有意识到或者是不愿意进入放松状态所以本我(关于三个我:自我、本我、超我,在拖延上的研究和应用,另一篇文章有描述)只能通过这种情绪失控的方式来强制的摧毁斗志,让我们整个身体和精神系统进入休息状态,看似是伤害,其实是保护说到这里讲一个规律:人身体大多数的应激反应都是有利于人体本身的。比如痛觉,虽然不舒服,甚至很多情况会造成非常大的困扰,但是你不能否认痛觉这种让人难受的刺激对物种存活的积极和必要价值,此处讲的情绪崩溃,也是一种应激保护。虽然这个状态很糟糕,但是你会发现除了有些难过,此时精神和身体都是高度放松的状态,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崩溃”之后,状态会恢复过来而且容易进入下一个精力高峰,这就是一种应激性的被动的休息。四、精力是可以通过规律健康的睡眠、饮食、休息及时恢复和补充的学会主动休息和及时放松是非常关键的精力管理手段此处关键点有三:1、规律:为什么一定要规律呢?因为生物钟比如我一个学员之前是睡到10:00起床,参加战拖之后,希望自己可以早上6:00起床,开始几天不仅起床比较痛苦,困难,即便使用我们“船箱起床法”强制起床之后,还是会觉得非常的困,脑子木,形象的描述就是:身体还没醒过来,僵硬而酸涩,非常不舒服。但是坚持20天左右以后,身体就会自动的适应:我们会到点就自动醒过来,而且醒了之后身体很快可以复苏过来,这就是生物钟的力量。身体会逐渐你的摸索和适应你的生活规律,并且做出适应性调整同理:如果你的学习工作时间是固定的,那么经过20天左右,身体会逐渐地调整这个时段为学习工作状态,并且会有较好的学习工作生理状态。从精力层面来看这个问题就是:身体按照惯性处理固定的事情,会极大的减少精力的消耗2、主动、适时地休息,也就是疲惫的时候宽恕自己,让自己主动休息,调整好状态之后再开始学习和工作,而不是强制自己学习比如考研期间12:00休息,7:00起床,有同学过来找你,你晚上和同学一起出去玩到晚上2:00,回去休息,第二天你仍旧要求自己7:00起床首先:起床就非常的困难,第二,起床之后的状态也非常差,脑子木木的,学不进东西,第三:状态差会引发“超我”对“本我”非常严重的责罚,进一步导致严重的自我内耗,陷入负循环。最终总结就是:早起一个小时,毁掉一个上午
这就是典型死板,没有精力管理意识的做法举一个好例子:战拖学员,一个创业公司的老板,之前谈判总是出问题,因为谈判是晚上,白天有很多工作要做,下班之后可能连饭都没得吃,就赶去见客户了,结果谈判结果总是不理想:情绪失控,策略不当,容易放弃等出现各种问题。课上我们分析这个问题之后,制定了策略:上午照常上班,下午完全做准备工作,早早的吃饭,补觉,然后收拾停当,去见客户,此时发现:克制力,精神面貌,大脑的灵活程度,决策能力,应变能力都有了非常好的提升。这就是科学做好精力管理的例子。3、及时休息,也就是防止过度疲劳,这个在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铁锨实验,我只说结果,具体的内容我会在另外一篇文章里面展开陈述结论:适度强度,适度时间,在疲劳之前及时的休息,可以有效地延长我们的工作时间。持续时间太长,劳动强度太大,休息间隔太长,休息时间太短,都会不同程度地降低我们的总工作时间,过强的劳动和过长的时间,会对身体和情绪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会加大精力的消耗五、除了可以补充之外,运动,规律作息还可以提高精力的“总储量”如同健身会增加你的“体力总量”一样我们通过适度、科学的任务安排,可以不断提高我们对复杂、困难任务的耐受力和处理能力,也就是增加我们的马力【马力理论:】这是能够有效克服拖延的基础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一个宗旨:开源和节流也就是增加精力储量,减少精力的消耗渠道从日程和作息习惯来来讲的:1、规律作息,充足睡眠:身体喜欢熟悉的东西,越熟悉,消耗的精力会越少2、健康饮食,适度锻炼:好的身体基础和饮食习惯是充沛精力的基础3、主动,灵活安排休息:防止出现严重的自责情绪,防止过疲休息4、尽量在熟悉的环境,把生活的琐事都变成习惯和规律,尽量减少杂乱事务对自己精力的消耗,让自己旺盛高质量的精力都投注到学习上。篇幅太长了,以上内容讲述的是原理,以我积累的大量的学员案例和矫正经验,原理对人的帮助并不大,很多情况就是“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而已”早睡早起这简简单单四个字,背后是无数的心酸和失败其实,真正有价值的是应该如何去做那么应该怎么做呢?具有强制力的工具是最好的方法纯工具和方法就可以协助做到强制管理,方法是我们开发的几款工具:船箱,日程,航钟和软件协同PS:很多人加微信问我:如何摆脱拖延?如何高效管理时间?怎样高效工作学习?如何管理情绪? 这些都是长期不良习惯导致的复合问题,三言两语也说不明白,没有充分的交流和了解,短时间内我也不敢草率的给建议,如果你严重被拖延困扰,手机电脑使用成瘾、生活作息混乱,情绪焦虑失控,恐惧工作学习、无法开始、频繁中断,自己又没有能力走出来,可以考虑参加战拖系统课程,详情加微信咨询:adonchuanzhang 备注:系统课程
本学霸一般只学习30分钟就玩去了......但我30分钟就把该做的做完了啊。我要是坐在那里十几个小时,还不如先出去逛一圈或者睡一觉,怎么也好过在家里磨洋工,既没玩到也没学到。战术上的勤奋不能掩盖战略上的懒惰,人类的生理极限就是一天三四个小时高效思考。
提供一个技巧:抄书学习时常常会看着看着就不知道自己在看什么,不知不觉就发呆了半个小时,或者是学习了一小会儿就完全看不下去书,拿起手机刷刷知乎,玩玩游戏,约莫过了半个小时之后,突然惊醒到今天是来学习的,于是又开始看书,不一会儿又开始烦躁,如此循环。这两种都是常见的精力不足的情况。缺乏精力在学习这件事上体现为注意力涣散,每个字都认识就是不知道在说什么,文字、数字、标点符号,图表等各种符号无法在脑海中形成具有清晰逻辑关系的概念。即这个过程材料(书本)——抽象符号(文字)——抽象概念比如:书本上的”猫捉老鼠“——脑中“猫捉老鼠“——蓝色的Tom捉褐色的Jerry的画面注意力涣散就是在这条传递链上发生断裂。学着学着去玩儿手机就是第一个“——”断裂的情况,人 根本和阅读的材料完全脱离关系。看了几页书就感觉自己思维跟不上是第二个“——”断裂的情况,即字都认识,就是不知道在说什么。抄书恰好能够完美的避免这两种断裂。抄书必然需要看书,因此你眼睛始终是在书本和手下的笔记之间移动,客观上就规避了被其他事物吸引的可能。一旦注意力发生漂移,那手下写的东西必然会错误。比如一边抄书一边聊天,很快手下写的就是聊天的内容。这是避免第一种断裂。“书抄百遍,其义自现”。发生第二种断裂,看了10页书不知道在做什么,也就是走神,即眼睛(肉体)还在书本的内容上,而精神已经在思考其他的问题,所谓“人肉翻书机”。发生走神的时候,你的眼睛不聚焦,“一目十行”。这实际上是读书过快的结果。抄书在客观上就压低了阅读速度,避免进入“神游太虚”的状态。——这种抄书完全是机械操作,根本不是学习嘛!接下来就是进阶抄书技,即选择性抄书。根据DIKW金字塔的观点Data
= InformationInformation + Organising = KnowledgeKnowledge + Practice
= Wisdom如果仅仅是机械抄书,那只是完成了Data 或者 Information 阶段,即只知道阅读的内容,而不知道究竟学习了什么。因此进阶抄书就是选择性抄书,将一句话的内容进行分拆,把“A通过C做到了B”,变成这样的符号表达,即用另一种符号或方式来表述。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强迫大脑进行思维处理的过程,也就是所谓的Organising。于是也就完成了学习的任务。采用抄书的方法,轻轻松松就能超过两个“番茄时间”(50min)。这时候能阻拦学习的,只有腕部肌肉了。最后整个方法总结下来,就是三个字:记笔记
曾经我也尝试过每个小时睡五分钟的所谓达芬奇的睡眠法,曾经我也想做到看得见每天凌晨4点的上海,曾经我也专门跑去武大了解快速记忆法。我也曾看到清华马氏双胞胎姐妹的恐怖日程表觉得可以一试。不过越到后面我越意识到,你要追求的不是这些,而是真正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生命的依靠,要找到持之以恒的动力,要让自己有生命力。看看梁启超辑的《曾国藩嘉言钞》就知道,专注和恒心是关键,每日自省是方法,强身健体是基础。通过知、行、学、思、省这几点,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行为轨迹。就像陈小旺说的,太极拳就是让自身逐渐趋近正确的运动轨迹。一个道理。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我从来没有过一天学习十几小时的经历。以前在复习天下最难考的考试(至少是之一)的司法考试的时候,平均每天看书六小时。最多时候一天八九小时——上午三小时,下午三小时,晚上三小时。但这也是特例。一般晚上都用来休息。最后一次性通过,考了一个相对高分。顺便,一天学十几个小时的那叫学痴,但未必是学霸。翻了主要几个答案,都在强调怎么保持专注和意志力。其实我在
中已经提到了专注力的事情。 你可以看到,意志力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靠来知乎上喝几碗鸡汤、打几针鸡血,顶多能让你保持几天的意志力,但过不了多久因为你之前保留下来的种种特质,意志力就会烟消云散了。所以我这里不说意志力,说说休息。休息分两种:1. 保持充足的睡眠。睡眠就像是投资,你的时间就是本金。收益就是睡醒之后一天内的精神状态。坚决反对学习某些学痴,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学痴的生理构造可能比较特殊,能够适应这种变态作息;对于普通人,这不啻是一针毒药。正常人一定要保持每天八小时睡眠。不要为了学习压缩你的睡眠时间。努力提高你的睡眠质量。我上大学时候经常看到有人在图书馆睡觉。那时候我就想:可怜的孩子,放着寝室里舒服的床不睡,跑到这里的硬板上来睡觉,这不是自虐么?2. 转换大脑的焦点你保持不了连续好几个小时的学习,原因很简单。因为你觉得学习很无聊。玩手机、玩电脑、出去运动比学习有意思多了。单纯依靠提升意志力的做法,解决不了你认为学习很无聊的事实。不过别担心,其实我以前也觉得学习很无聊。怎样让学习变得有意思一些?你需要在学习的间隔做一些事情。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在一小时内保持专注,然后就做一些消遣的事情,比如在教科书上画画;比如打两盘短时间的游戏。但消遣的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然后继续下一个专注的一小时。为了能够高效率的消遣,你需要学会绘画或其他以供消遣的技能,并找两个能够在短时间内玩的游戏,随时备用。顺带一提,消遣的方式一定不能是睡觉,原因如上所述。要睡觉请乖乖上床睡觉。这样做看似简单,实则对你也是个挑战:1)你需要控制消遣的时间。这也是一种意志力,但这种意志力相对容易培养。2)你需要在之前好不容易专注完的一小时结束之后,再度进入专注的一小时。这就像汽车开了一段路以后,停车熄火。然后再度点火,克服静摩擦,再次上路。等你习惯了这种反复的停止 - 启动之后,你就会更快地进入专注的状态。相反,如果仅仅依靠打鸡血连续坚持十几个小时,其实你只是依靠着一种专注的惯性,这对你培养专注并无太大用处。你需要培养的是启动能力。慢慢地,你可以把专注的时间目标定为1个半小时、2小时。每次你都可以在心里给自己提供激励——只要完成这段时间,就能进入消遣环节。当然,上述所有前提是你对学习感到无聊。如果你对学习有兴趣,那么根本不需要研究怎样延长学习时间。***************************************************另外,感到精力不足有可能是意志力原因,但也更有可能是生理原因。很遗憾上面大部分答案都没有提到这一点。生理原因当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恶性循环——延长学习时间、缩短睡眠时间,导致精力不足效率下降,从而进一步缩短睡眠时间。还有一点就是缺乏锻炼。锻炼和睡眠一样,都是一种投资行为。投入的本金就是你宝贵的学习时间。收益就是更高效率的学习。所以,对于题主总的提议是:缩短你的目标学习时间。一部分分出来用于保证充足的睡眠,一部分分出来用于间隔消遣的时间,一部分分出来用于锻炼。然后,在剩下的时间内保持专注。当然,我不奢求你在专注同时能保持高效。毕竟这个世界上学霸的数量是很有限的。
每次看到这种希望用长时间专注学习来比肩学霸的问题,就不由得粘贴一下以前的一个答案:真正的学霸是不会以专注学习的时间长短来评估自己学习的量和努力程度的。大部分人,无论得到了什么锦囊妙计,都很难达到十小时甚至十几小时的精力,除非对一个学科到达了狂热的境界。而且很多学霸并没有每天学习十几个小时。觉得自己每天花大量时间去学习,成绩就能比肩学霸,这是一个伪学霸经常陷入的误区。人是有惰性的,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自己的学习效率会逐步降低,因此时间不是一个好的参考系。我在高一时就夙兴夜寐地学,结果没学到点上,成天想着办法充满学习时间了,好似很努力,实则没意义。后来采用了新的参考指标,效率瞬间提高。关于纠正其他伪学霸误区的原文:记住这一句话:不要用时间长短来要求自己,要用任务数量来要求自己。自己在考试之前,或者学习一个新章节之前,要为自己制定一个计划,其中包括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比如应该做的题数,改错的次数,背的单词遍数,预习的章数,复习的章数,总结的章数,问多少问题等等。具体数量是多少,可以根据距离考试或章节结束所剩的天数进行逆推。先写出总量,比如三遍真题,五遍背词,两本数学题册,十章古诗之类的,然后计算出平均每天需要完成多少量,有了这个量,每天就按照这个量来执行,不管花的时间多还是少。这个量要保证完成。如果碰巧遇上了简单的部分,花的时间少,那就到此为止,不要做今天计划以外的东西,其他的时间用来答疑,琢磨琢磨没搞明白的知识点都可以。切忌“一口吃一个胖子”,妄图一天做后面几天的任务。如果碰巧内容很难,比如数学没听懂,复习看不懂,题不会做;或者单词全不认识,背不下去等等,那就想尽办法解决问题,上网查资料,问同学,吃饭的时候背单词,挤出时间来执行自己计划的任务,硬着头皮也要完成。这样的话,你每天花的时间是不定的,可能有的时候6小时,有的时候10小时,但是你完成的任务是肯定达到预期的,因为任务数量,相比于时间标尺,是绝对更利于评测你的努力程度的。想看电影,没问题,记得把任务完成想玩游戏,没问题,记得把任务完成想骑单车,没问题,记得把任务完成想谈恋爱,没问题,记得把任务完成每个人分配自己时间的方式都不同,你可以埋头苦读,你也可以去玩去疯,高考状元也谈恋爱,哈佛学生也开派对,但是他们从来不误了活儿。因此到了最后考试,检查成果的时候,由于自己始终按部就班,完成的任务总量达到要求,甚至在人之上,那就不会掉链子。相比之下,每天坐在书桌前埋头十个小时,却一直翻来覆去地念叨着一页单词,盲目地扫着书本,却一个字没往脑子里去,看到别人玩的嗨,就随口来一句“你们可真是闲啊”,结果自己学习效率奇低的人,那不叫好学,那叫耽误时光。几位答主说的都很对,兴趣是学习的关键,兴趣可以提高你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深度,可以缩短你的学习时间,如果你想比学霸更高一个台阶成为学神的话,那么你就想办法提高自己对学习的兴趣,和同学竞争也好,提高应用也好,自己出题也好,这里不再赘述。但总而言之:每天必须知道自己需要完成什么,然后硬着头皮干活儿去。
我觉得关键在于平静。排除一切纷扰的平静。我认识一个日本人,在我认识的人里不能算最有钱的,甚至都差得很远,或许也是因为还年轻。但是做东西有匠人精神。我们四年前,几乎每天中午会见到一起买咖啡,最早时候不过点头之交而已。偶尔排队正好前后就会聊上几句。多几次之后我发现,他中午出来,是不带手机的。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学习的过程,总是要有平静的沉淀的时间,太多干扰,做不成事情的。我在大学学习中文的时候发现,许多学生学一学就玩一玩行动电话或者电脑,在我看来是很影响效率的。就算是休息,也应该是不接触干扰的休息,把知识缓缓沉淀在心,重新投入的时候才能保持之前的专注。所以我曾经都会把电话非来电都静音,使用的主屏幕断网。可惜,后来心散了,似乎也就再回不去了。就算是用番茄,休息的5分钟也会搞着搞那,偶尔一不小心和人聊天,又聊掉了好长时间。呵呵,或许就是这样的吧。(完)
呃,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资格达这个题,个人认为自己不算是学霸(通过在知乎上答题的频率就能判断……捂脸),不过每天能达到2-3个小时全神贯注的学习,每周工作6天。高时间的pattern距离我很遥远。但是我觉得我的专注程度应该很多人都达不到。白天工作之后,晚上不能工作,头疼,满脑子都是白天看的文献,有的时候做梦都会有一些新的想法产生。当我开始工作的时候,我讨厌一切干扰我的人和事,就是被打断之后会吓一大跳的那种,比如手机突然响了或者有人来找我。所以我工作的时候,周围的设备必须静音,不是为了人为减少干扰,是真的会被吓到大叫一声,心跳加速的那种。最严重的一次,一个同学不知道我这个习惯,故意逗我,把我吓到发高烧。会有别人在我工作的时候找我,站在我身后,不忍心打扰又走了,我从头到尾都不知道的情况。开始工作之后,不喝水不上厕所,呃,因为想不起来。如果你觉得你的专注程度可以达到这种的话,那我告诉你,每天2-3个小时,每周6天,你绝对可以超过同龄人很多。还有要多思考,大脑高速运转和磨洋工的状态是相差很大的。你磨12个小时的洋工,绝对不如2个小时左右的专注疲劳,亲身经历。我最好的一次托福考试是在两次GRE之间考的,那个时候知道没有时间考托福了,所以那段时间整个人都沉浸在准备考试中,就是那种走在路上都会脑海里浮现托福听力,不自觉会讲一段口语题的那种状态。还有人生比较重要的考试,pre之类的前一天晚上绝对会失眠,不是紧张,是大脑根本停不下来的感觉。有的时候必须找一些机械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而且这2-3个小时是分散在一天之中的,不是说今天几点到几点是我的高效时间,必须戒绝一切干扰的那种。这样说吧,我每天也是8小时工作制,能保证的却只有这么点时间。因为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但是其他常规事务也是工作很重要的一部分,也不能不做。从小到大感觉都离学霸挺远的,有时候特别想问的问题就是什么是努力?还有什么叫拼命,感觉没有拼命过。即使deadline就在眼前,如果之前没有做要临阵磨枪了,通常的办法是想办法拖延deadline,或者直接放弃,因为真心不是那种能够考前突击的人。但是,时至今日,我认为,我没有荒废过我生命中的任何一段时间(以月来计的话)。我的娱乐方式也是在一段时间只能维持一种,比如现阶段的是知乎,那么除了工作和刷知乎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的娱乐方式。突然想起一个无关话题,我身边的很多博士,比较统一的一个特点就是单线程。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