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作者被称为闲书的原因

这些书被称作闲书的原因是_百度知道尔雅通识课四大名著课后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尔雅通识课四大名著课后答案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0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四大名著:艰难与坚守
四大名著:艰难与坚守
爱好文学的朋友们,应该都听过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的一句名言: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王国维这句话,是回瞰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学史时下的论断。你看,远在先秦时代,我们有诸子散文,尤其是庄子的散文,在文学上达到了极高的造诣。两汉时期,风靡一时的文体是“赋”,体物铺陈,辞藻华丽,出现了杨雄、司马相如这样的大家,乐府诗歌也盛行一时。魏晋时代,有文人五言诗,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都是五言诗的高手。唐有唐诗,宋有宋词,元有元曲,不用我多讲,连小朋友都可以朗诵出来几首。发展到明清时代,一种古已有之的文体占据了文学创作的主流,盛极一时,那就是小说。
小说的尴尬
为什么说古已有之呢?在中国,小说这种文体并不是明清时期才开创的,东晋时期干宝的《搜神记》,已经可以称得上是比较成熟的志怪小说了。南北朝时代记载魏晋名士言行的《世说新语》,也有了小说的特征。唐朝时期,又出现了“传奇”,《霍小玉传》《莺莺传》《柳毅传》《南柯太守传》,文笔优美,情节曲折,从现在看来都算是比较成熟的小说。所以说,小说创作这条线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断过,但是也始终没有成气候。这里面的原因是很复杂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小说这种体裁在士大夫的眼里一直很低端、受轻视。这一点听起来可能觉得奇怪,文学体裁还有高低贵贱之分吗?《平凡的世界》不也是小说吗?大家还不是异口同声的赞美路遥先生写得好?可是,在古代,可不是这种情况。古人讲究诗言志、文以载道,做诗、写文章是高大上的,因为可以借此来表达修齐治平的理想,符合士大夫的身份。
你写一个和尚骑着一匹马,领着一只猴子、一口猪,外加一条丑大汉,到处打斗,怎么也出不来这样的效果。写历史也很不错,因为可以以史为鉴,治国兴邦。你看司马迁,他写《史记》就给自己提出了非常远大的目标,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还了得吗?后世修史的人都把这话当成了追求。
《三国演义》也是历史,在探究历史兴衰成败、兴衰更迭这个问题上,写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就结了,再往下人家就不写了,因为这不是他的主要目的。所以长久以来,古人看不起小说,还给小说起了一个别名,叫做“稗官野史”,“稗”就是田里的杂草,摆明了告诉你上不了台面。不但看不起,有些古板的文人还特别仇视小说,认为小说教坏了世道人心,说得雅一点,叫“诲淫诲盗”,人家子弟本来好好的,看了《金瓶梅》,看了《水浒传》,就起了模仿的冲动,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据说《水浒传》面世以后,因为反正统、夸强盗,立刻就有文人破口大骂,说作者死后要下拔舌地狱、断子绝孙云云。
文化的不安
为什么古人瞧不起小说呢?从根儿上说,跟传统文化有关。中国人的哲学是生存哲学,非常现实,非常正统,非常“维稳”,这主要是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这种影响有三大表现。第一,排斥“趣味”。不管干什么,首先要考虑对社会、对风俗人心有用处、有意义。这当然是对的,但是与此同时,也就忽视了人的天性和趣味,甚至害怕有趣的东西、有趣的事情,因为容易让人玩物丧志、不务正业。司马光砸缸,为啥受到赞扬?不光是因为他机智,更重要的是他救人了,救人就是有用。难道那个掉到缸里小孩不可爱吗?多勇敢啊,多敢于尝试新鲜事物啊,但是没人夸他,搞不好还要挨顿揍。所以,《中庸》《大学》对小孩来说没意思,没意思你也要读,读了可以考状元。《西厢记》《水浒传》好看,好看你得偷偷看,被大人看见是要挨骂的,被外人看见是要说长道短的——人家会怀疑你的人品。所以《红楼梦》里,贾宝玉弄来一堆闲书,给林黛玉看。里面有《西厢记》,林妹妹得偷偷跑到没人地方看,感动了要悄悄地哭。偶尔借用《西厢记》里面的词句,说了崔莺莺的台词,被薛宝钗发现了,还得受一段语重心长的规劝。
林黛玉那么尖刻,在这事上竟然服服帖帖、由衷感谢。为啥?就是因为看这样的书,对女孩子来说是丢人的事情。什么眉目传情,红娘牵线,莺莺小姐会张生,这种事想想都脸红心跳,你还好意思巴巴地看?第二,排斥虚构。古人写文章,要字字有出处、字字有来历。说白了,你不能编。有人说,那李白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不是“编”?不是还把自己编成了“诗仙”!但在古人看来,这叫夸张和想象。写诗歌,没有夸张、想象,那就味同嚼蜡了,古人在这一点上是相当开明的,什么“天台四万八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你随便来。但是一到讲故事,容忍度就低了。尤其在历史上有点影子的故事,什么玄奘取经啊,什么宋江起义啊,什么三国逐鹿啊,总拿历史事实跟你比。你敢虚构,我就说你误人子弟。因为我们家子弟啊,四书五经读傻了,脑子转不过弯来,分不清真假,你一说他就信,信了就学坏,考不上“大学”,我不怪你怪谁?
第三,排斥“异端”。什么叫“异端”?跟正统不一致,就叫异端。拿《西游记》来说,皇帝是天子,受命于天,玉帝是天上的皇帝,纯天子!孙悟空因为弼马温这官太小,猴子脾气犯了,说“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你想干嘛?你这样说话,让读者朋友怎么想?拿《水浒传》来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君主有了错误,国家治理得不好,你要规劝;规劝不听,继续规劝;还不听,宁死也要规劝。文死谏,武死战嘛!君主给你点委屈,你得受着;受不了,忍着。等他自然悔悟,他要一辈子不悔悟,算你倒霉。反正你不能有怨言,更不能造反,造反就是大逆不道,死有余辜。谁让你“替天行道”的?你有什么资格替天子行道?你们不但这么做了,还干得轰轰烈烈,杀官夺府,除暴安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成套穿衣服,论称称金银,你干的这么爽,让读者朋友们怎么想?大家要是都跃跃欲试、摩拳擦掌,这责任是不是得作者来负?
拿《红楼梦》来说,男人和女人究竟谁更尊贵?这个话题今天的标准答案是“男女平等”,没有谁比谁更尊贵。古代的标准答案跟今天完全不一样:这还用问吗?当然是男尊女卑。从分工上看,男主外,女主内,女人管好家里的事就得了,男人们包打天下。女人要是比男人强,像王熙凤这种霸气外漏的,心机智谋处处高过男人一等,有个专门的说法叫“牝鸡司晨”,说白了就是“母鸡打鸣”,“基因突变”,这不是异端是什么?从婚姻上看,男人可以一夫一妻多妾,外加丫鬟使女,看上谁就是谁,合理合法。女人还不能吃醋,至少不能表现出来吃醋的样子,这才符合妻子的道德。《红楼梦》里贾赦看上了鸳鸯姑娘,那就非娶不可,他妻子邢夫人还得主动过去牵线搭桥。这个鸳鸯丫鬟可不一般,一顿臭骂,然后当大家面把乌黑的头发剪了不少,发誓说本姑娘宁可出家,也不嫁给你。你想,但凡软弱一点、犹豫一点,贪图点富贵的,贾赦就得手了。虎父无犬子,贾赦的儿子贾琏也不是省油的灯,而且他还不挑捡,拎到筐里就是菜,奴才的妻子他也要,贾珍的相好他也要。不幸的是,他遇上了王熙凤,所以很不得志,经常因为拈花惹草闹得很狼狈。拿今天的眼光来看,王熙凤不让他出轨,这不是理所应当的吗?但那时候就免不了落一个“母老虎”的骂名了!
所以说《红楼梦》里很多地方都反映出男尊女卑来。对这件事,曹雪芹不是站在支持的立场上写的,而是批判,强烈的批判!曹雪芹的代言人是贾宝玉,贾宝玉的名言是: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我一看见男人就觉得浊臭逼人,一看见女儿就清爽。这不就明摆着回答了谁更尊贵吗?
更大逆不道的是,除了女尊男卑,《红楼梦》里面还有更劲爆的选择题:爱江山还是爱美人?当然,康乾盛世,江山是稳固的,贾府也不是帝王家。所以这个江山不是指“打江山”,而是指男人建功立业、入朝为官、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说得再简单点,就是“功名”。你是要功名呢?还是要爱情呢?这个问题,今天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你要什么你随便,完全是个人选择,别人不会干涉。但是在古代就不同了,读书人,尤其是世家大族,是有标准答案的:那就是必须要功名。理由很简单,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身上有着家族的使命、士大夫的责任,进士及第,入朝为官,那是光宗耀祖的,女人有啥用?是传宗接代的。有爱情能传宗接代,没爱情也能。唐明皇跟杨贵妃有段不伦之恋,爱得惊天动地,安禄山一进长安,唐明皇撒腿就跑;军队一哗变,杨玉环就得“宛转蛾眉马前死”。所以爱美人什么的,都是锦上添花的“花”;爱江山才是雪中送炭的“炭”。关键时刻一下就看出轻重厚薄了。贾宝玉就不这么想,什么读书、当官、光宗耀祖,像贾雨村那种人,那都是国贼禄蠹,不值得学习,不值得追求。只有和大观园里的妹妹们厮混,每天围前围后地哄她们开心,讲个笑话啊,猜个谜语啊,撕个扇子啊,送个衣服啊,吃点胭脂啊,说点胡话啊,被人家娇嗔奚落,被人家呼来换取,那才是人生的真谛呢。就是死后化成了灰、被水冲走,冲到九霄云外,也是无怨无悔啊!
您说这叫什么人生观?别说三百年前的人理解不了,今天有几个人敢说能理解贾宝玉?你这么搞,让古往今来哪些为了功名利禄,整天跟狗抢骨头一样汲汲以求的读书人怎么想?这就叫“异端”,他把整个古代社会用以笼络的读书人、维护社会晋升秩序的那一套东西彻底否定了。其危害性不亚于“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所以,他爹贾政死活看不上他,非打即骂,管自己的亲儿子叫“孽种”,站在遗传学的角度讲,贾政也真是不容易啊!我的学生曾经问我,老师,什么是小说?说句套话,小说就是以刻画典型的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情节设计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描写,表达一定主题的文学体裁。说白了,就是讲故事。那么什么是好小说?好小说就是情节好玩、编的合理、读的过瘾的故事。这就离不开有趣、离不开虚构、更离不开“异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当然有教育意义,但是没办法,我更爱看《世说新语》里面打铁的嵇康,我更喜欢水浒里挥舞禅杖的鲁达。中国的小说,尤其是四大名著,遭遇很像嵇康和鲁智深,他们赢得了大多数人的爱,但经常引起文化的不安,所以常常被列为禁书。今天好不容易都解禁了,又没几个人看书了,我不知道这新的“尴尬”何时能解。
作家的坚持
有人会问,既然小说这种文学体裁不招人待见,写好了又容易被正统文化排斥,为什么到明清的时候居然盛行起来、成了气候呢?这个问题很值得研究。单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说。文学这东西,跟手机也差不多,为什么苹果手机每年都要更新换代?因为他有求新求变的需求,只有求新求变,才有生命力。诸子散文、唐诗宋词,没法超越,作家自觉地在体裁上别出心裁,小说的时代就来临了。从更广阔的视野来说,小说的盛行,跟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明清两朝建国初期,政治气氛很紧张,什么汉唐气象,两宋优雅,几乎消失殆尽。朱元璋以布衣得天下,朱棣以藩王篡皇帝位,顺治帝以异族入关。他们文化程度都不高,心又虚,对文人的宽容度就不够,最好天下人都钳口不言,或者步调一致地歌功颂德,他们才能放心。
我读中国历史,发现文官体系有三个时候最倒霉,一是农民当开国皇帝的时候,一是谋朝篡位的时候,一是劣势文化民族统治的时候。很不幸,明清时代都占了。所以文字狱就特别的多。这些文字狱是怎么引起来的呢?往往是因为做诗歌、做文章。诗歌和古文,本来就是言志、载道的,有点什么不同想法、真情实感,特别容易被人抓住把柄,抓住就掉脑袋。写小说,就算有问题,毕竟隐藏的深一些,况且也不入主流,统治者也没那么重视。从读者需求上来说,咱们学历史都知道一个词,叫做“资本主义萌芽”,说白了自明朝中期开始,中国的经济越来越发达,做买卖的人越来越多,城市规模越来越大,老百姓越来越有钱,酒足饭饱之余,他得找点消遣。那个时候有没有电影电视,没有网络游戏,也就能听听书、看看戏。因为有钱,所以读书识字的人也多了,有时候也就看点书取个乐。看什么?《周易》,看不懂;《离骚》,看不懂;唐宋八大家古文,还是看不懂。就算看懂了也不爱看。又能懂又爱看,也就是小说了。于是书商发现了上机,大肆搜罗好看的小说,甚至怂恿一些科场不得志的人,写点小说来刻印赚钱——比如凌濛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卖得很好,赶紧二刻,接着卖。
幸亏凌先生还是有原则的,不入流的小说他不刻印,要是按照今天的节奏,八刻、九刻都刻出来了。所以,读者强烈的需要,为明清时期小说提供了扎实的社会基础。这样,小说是这样一步一步从阳春白雪,走向下里巴人,从贵族走向草根的。你看,宋词比唐诗草根,元杂剧比宋词还接地气,明清小说比元曲更通俗。找这个逻辑走下去,或许几百年之后,网络文学也能变成经典,当然前提是你得有真材实料。但是,解释到这里,有一些问题还是没有解答。你看,作家为什么要自觉地进行文体的革新呢?政治高压,写诗作文很危险,你不写不是更安全?你说老百姓爱看小说,写小说有钱赚啊,但是为什么曹雪芹还“举家食粥酒常赊”?这些问题,说白了,就是对每个作家个体来说,他们写小说的内在动机究竟是什么?我觉得对这个问题,最好的回答还在曹雪芹先生。《红楼梦》开篇第一回里有一首绝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答案就在这个“痴”字上。什么叫痴?“痴”就是“我愿意”:我经历了一番梦幻,我结识一群女子,她们才华见识皆在我之上,不能因为我一技无成半生潦倒,让她们随我一并泯灭。我写她们的故事,就像自己重新再活过一遍。
如果说绛珠仙草转世的林妹妹,把一生的眼泪都还给了神瑛侍者,那么家道中落、进取无门的曹雪芹,就把一生的眼泪都送给了《红楼梦》,这就是他活着的意义啊。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看到这样的诗句,难道我们还不知道作者动机吗?也许,施耐庵、罗贯中、吴承恩这三位没有曹雪芹这么惨,但是他们和曹雪芹一样,性情豪放,怀抱大才,却英雄无用武之地,他们能驾驭的是手中一支笔,他们拥有的是心中对传奇也就是小说的爱,这时候不著书自娱,在虚构的艺术世界里“笑看秋月春风”,还有更好的选择吗?几百年以来,有那么一群才华横溢的作家,顶住文体的尴尬,不怕政治的高压,没有稿费,没有版税,甚至连署名权都不在乎,花了一生的心血给我们留下了一大批名著。和今天许多为了出名挣钱,靠着描写漂亮脸蛋、奢华生活和“脐下三寸”来吸引眼球的作家相比,他们纯粹的动机、坚韧的态度、超拔的精神、伟大的成就,难道不值得我们的敬重吗?这就是我偶尔要开选修课讲一讲四大名著的理由。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课外书被称为闲书的原因是什么_百度知道更多公众号:hongljpl红网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最新文章相关作者文章搜狗:感谢您阅读别把四大名著想象成妖魔鬼怪,本文由网友投稿产生,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管理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四大名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