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看似无用实则有用素材之用”

图1图2图3& & & &&《私艾斋篆古砖印》为吴咨印作原钤印谱,陈式金辑,宣纸本,浅灰褐色封面,封面无题签,有邓传密序(图1)、夏炜如、仰振瀛题诗(图2、图3、图4、图5),吴咨题【私艾斋篆古砖印】(图7)七篆字,落款【寄舫鉴藏吴咨题】行楷七字,押【圣俞】朱文印,后一页有【沉情味古】、【人皆趋彼我独守之】、【江阴陈式金寄舫鉴藏】、【名珂嗣守】(图8)四印,印谱开本长25.4cm、宽15.3cm,细线板框高19.7cm、宽11.5cm,谱前面40页书口上三分之一处有三隶意古体字【古梅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图19)一印起往后都没有【古梅馆】三字,全谱无页码,总54页,计印17方,无边款。【申耆】(图9)白文异形印起,【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图25)朱文异形印止。前十方印作朱泥原钤,后七方为朱泥原钤剪贴,此印谱在仰振瀛题诗后左下角有【鲁庵借看】(图6)白文印,《私艾斋篆古砖印》辑录印17方,吴咨刻,前十方为原钤印蜕,依次为:图4图5&&&&【申耆】(图9)、【兆洛之印】(图10)、【曷利它居士】(图11)、【石户之农】(图12)、【不以生故自俘养空而浮】(图13)、【櫼成告之甘芥成告之苦】(图14)、【寸田尺宅可治生】(图15)、【慈苦也只其所以为乐也欤】(图16)、【空窍者神明之户牖也】(图17)、【宝气室】(图18)。 &图6图7& & & &&后七印为原钤印蜕剪贴,依次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图19)、【欲漏不先除蓄闻成过误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图20)、【君子能亦好不能亦好】(图21)、【一气孔神兮于中夜存】(图22)、【时之处事精矣不可藏而舍也】(图23)、【受禄于天宜稼于田】(图24)、【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图25)。图8图9& & & &&《私艾斋篆古砖印》中,邓传密序有:“道光丙午九月弟子邓传密敬识于寿圣院东寮”字样,说明此谱当成于1846年。& & & & 沙孟海先生1984年所著的《印学史》一书中提到,“世称邓派印学名家,还有一个吴咨。”图10图11& & & &&吴咨字圣俞、号哂予,生于清嘉庆十八年(1813),卒于咸丰八年,(1858)清代篆刻家。吴咨生平博览金石文字、秦汉碑版,通六书。善书法,篆隶书均佳,少时已名满乡里。绘画得恽寿平神趣,花卉、鱼虫无不精妙,取法恽寿平而运以己意,刻印尤精。篆刻宗邓石如,每印章法皆苦心安排,舒畅妥帖,能融会秦汉、宋元,印文处理善变化,分朱布白颇灵巧,平中有奇,奇不失稳。吴咨的祖先原先祖籍安徽,后迁居阳羡,(今江苏宜兴)明代初年由阳羡迁居武进,遂为常州人。祖父皆官知县,但家境贫寒。吴咨从小聪明过人,好学不倦,八九岁时即研习篆书,文字学。得到乡里前辈的器重,对客挥毫,作楹帖或巨幅,毫无懦色。图12图13& & & &&汪昉《吴圣俞传》:“……少长又工写生,独追黄、徐遗意,而其摹印尤精。圣俞尝自言:吾生平所作篆字及花卉,固可凌躐时辈,而于摹印,实有心得。盖其所见金石文字极多,凡点画之微,偏旁凑合,屈折垂缩之细,皆能悉心融贯,虽繁文沓字,位置妥贴,无不如意。其视文、何、徐、李辈蔑如也……。”图14图15& & & &&吴咨受业于阳湖派领袖李兆洛,从李兆洛治学,精通六书,书法擅四体,很得先生的赏识,李兆洛每夸于人曰:“圣俞者始可以艺名矣。”吴咨一生清贫、仕途坎坷、颠沛流离、潜心艺事,为求一职到处奔波。他46岁时,任官山东盐大使,到任后八日即因病而卒,终生未有子女,连丧事都是友人汪昉维持的,一生漂泊如此,诚可叹也。但还有更可叹的:其刻印日趋精境,尝撰《续三十五举》手稿,以补吾丘衍之未备。本来这是印学史上极为重要的文献,但却因“其稿不知落何所矣”,终于散佚湮灭,汪昉《吴圣俞传》谓其“……性偏急,不能容人,每相规戒,圣俞服膺余言,不以为过也……”。这样看来他应该是嫉恶如仇,不能宽以待人的角色,但细读吴咨的许多印,其字里行间,却时时透露出一股祥和谦恭之气,并非似急性者所为。图16图17& & & &&吴咨的不幸生平与不幸的艺事,使他的的形象几乎是与社会最底层的平民一样,始终生活得灰头土脸,但我们从他的印作中仿佛能时时看到闪光的一面。吴咨作印亦学时风,但最为人注目的,是他以金文结构偶而参入古玺格式,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既非小玺的简单翻版,同时又与浙、邓两派的风格相去甚远,【寸田尺宅可治生】(图15)、【时之处事精矣不可藏而舍也】(图23)等朱文印即属此类。图18图19& & & &&丁敬以汉缪篆为正宗,崇尚方折的切刀式,以篆为隶,符合汉印的基本格调。邓石如反其道而行之,以斯篆入印,追求绵密修长、清丽飘逸的线条之美,可谓开一新境界而暗合于宋元圆朱文式,在趣味上当然更近世化,而古玺一路的印,一来过去未能获得人们的普遍认识,不知此为哪代物;二来文字剥杂,也难于用篆,且多为姓名官职,因此承袭者鲜见,以之光大发扬者则更罕见。吴咨取此为蹊径又不囿于此,而是毅然引为多字印,他的印法度精严,沉着稳练,自有面目。其中参法金文真器拓款,以金文书法直接入印,可谓古艳,“古”即是指金文上古雅、朴实的气质而言,“艳“则是指印文的隽雅与多字印的排布变化而言,两者都是近世印坛上十分少见的大胆尝试,但毫无疑问,两者都是成功的范例。图20图21& & & &&邓传密在《私艾斋篆古砖印》序中这样记述:“……余获古砖琢磨为砚,破裂不任者因其华离就以制印……”说明吴咨刻砖印是用琢砚琢坏的废砖来进行创作的,并非是刻意的,他的印存世量并不多,而以砖为载体的印就更少了,因此《私艾斋篆古砖印》在吴咨的篆刻生涯里显得尤为重要。图22图23& & & &&陈式金 &江苏江阴人,生于嘉庆22年,(1817) 卒于同治6年,(1867)字以和、号寄舫,斋号适园、观尚斋、水流云在之轩、响秋轩、可竹居、古梅馆,幼耽金石书画,富收藏,精鉴赏,复好客,时有盍簪之雅,擅六法,初法王蒙后近吴历,山水介渔山、石谷之间,人物于新罗为近,花卉仿佛南田。在陈式金收藏的《私艾斋篆古砖印》中有仰振瀛诗赞吴咨的篆刻:(图4)&缪篆风流祖相斯,玺文刻玉重当时。千秋遥接源头远,活活猩云吐印池。&残砖六代费推商,鸿雪吴江篆几行。真与赢镏承绝学,手民深刻古痕香。&髯翁铁笔冠当今,方寸浑涵万里心。凤舞鸾迴窥意象,未嫌一字抵千金。&登龙翰墨重斯文,养一斋寒起暮云。老子摩挱当日意,瓣香思替后生焚。 && & & &邓散木先生评吴咨篆刻:吴咨功力至深。& & & &沙孟海先生评吴咨篆刻:学问审博,法度精严,沉着稳练,自有面目。& & & 方去疾先生评吴咨篆刻:他是早慧的艺术家,每印章法均苦心安排,创作态度非常认真,如果假以时日,想必会有更好的作品问世。吴咨的篆刻与徐璇甫、吴 隽 、徐三庚、赵之谦、吴熙载、王尔度等并称于世,并列入晚清金石六家之首。&图24图25&存疑:此印谱在仰振瀛题诗后左下角有【鲁庵借看】白文印(图6),说明张鲁庵(1901---1962)曾经向陈家借看过此谱,而谱中后七方印蜕书口上少了【古梅馆】三字,而印蜕不是原钤而是剪贴,说明原谱只收有十方印蜕,而后七方印蜕是后添的,组合成了我们现在能看到的《私艾斋篆古砖印》中的十七方印,至于后七方印是陈式金所添还是陈式金后人所添就不得而知,而张鲁庵是否看到了前十方原钤印蜕,还是看到了全部的十七方印蜕,我们不得而知,在此且存疑,有待于以后专家学者的进一步研究。责任编辑:王海杰您的转发与点赞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鼓励!西泠印社(xlys-1904)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欣赏】西泠印社迎G20峰会主题创作展作品欣赏(九)【欣赏】西泠印社迎G20峰会主题创作展作品欣赏(十)【欣赏】西泠印社迎G20峰会主题创作展作品欣赏(十一)中国古代金属印章的早期形态,目前可以见到的是传为殷墟出土的商代铜玺。按照器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在此之前或同时存在陶质玺印是完全有可能的。新石器时代出现了用于陶器上拍印纹饰的工具——陶印模,与玺印的初始功能是相似的。《老王说社史》是由西泠印社理事王佩智老师指导,梦岚为大家制作编辑和播出的有声阅读。本期将为大家讲述的题目是——再说缶亭,欢迎收听。【欣赏】西泠印社迎G20峰会主题创作展作品欣赏(一)“当好东道主办好G20”西泠印社迎峰会主题创作展 在中国印学博物馆开展【欣赏】西泠印社迎G20峰会主题创作展作品欣赏(二)【欣赏】西泠印社迎G20峰会主题创作展作品欣赏(三)【欣赏】西泠印社迎G20峰会主题创作展作品欣赏(四)【欣赏】西泠印社迎G20峰会主题创作展作品欣赏(五)【欣赏】西泠印社迎G20峰会主题创作展作品欣赏(六)【欣赏】西泠印社迎G20峰会主题创作展作品欣赏(七)【欣赏】西泠印社迎G20峰会主题创作展作品欣赏(八)唐代私印的风格分化Stylistic Differences in Tang Dynasty Private《老王说社史》是由西泠印社理事王佩智老师指导,梦岚为大家制作编辑和播出的有声阅读。本期将为大家讲述的题目是——小龙泓洞,欢迎收听。印文书体的改变是隋唐印系与秦汉印系的分野之一。但此期间的小篆印文已经是优孟衣冠,体势虽然圆转但笔形渐多异变失范。疏朗的布局和稚拙的笔形成为隋官印的基本特色。《老王说社史》是由西泠印社理事王佩智老师指导,梦岚为大家制作编辑和播出的有声阅读。本期将为大家讲述的题目是——钟以敬书“西泠印社”,欢迎收听。以古为新、兼容通达的书画印大家——赵叔孺文/张奕辰西泠印社社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书法编者按为迎接即将到来的G20峰会,6月9日,由杭州市市委宣传部、杭州市文创办、西泠印社、浙江省能源集团共同主文字书法形态在东汉晚期再度孕育重大的变化。东晋玺印文字的走向依然继续着历史的惯性,因而在当时书法大背景之中显出遗世独立的性格。北方诸族建立的十六国政权更迭频促,汉印规范开始出现疏解趋势。简率凌厉的印风占据了东晋十六国时期的主流。《老王说社史》是由西泠印社理事王佩智老师指导,梦岚为大家制作编辑和播出的有声阅读。本期将为大家讲述的题目是——三说四照阁,欢迎收听。沈曾植称自己“书学优于书才”,一如他自称“诗学深而诗功浅”。“诗学深者,谓阅诗多;诗功浅者,作诗少也。”他还在答谢凤孙书札中说:“书道,其小焉者也。”“澹宕人间海日楼,烟岚云树赴豪头。尺缣中有诗魂在,俊笔同光第一流。”此乃沙孟海题天一阁博物馆藏清季一大宗师沈曾植山水画之诗,盖发乎真赏真识真情真言也。西泠印社海外展报道(四)5月14日上午,西泠印社代表团一行前往大阪国立美术馆集体观展“从王羲之到空海——中日周昌谷篆刻选选自卢炘编《周昌谷印集》斯人归去 金石永存——《周昌谷印集》序文/刘 江周昌谷同志为我国近现代著《老王说社史》之四照阁主播:梦岚王 佩 智现任西泠印社社务委员会文物管理处处长、西泠印社理事。出版书法篆刻史西泠印社丙申春雅社员作品欣赏▲《西溪雅韵》 朱颖人、张耕源、徐家昌、陈穆之、吴静初合作,陈振濂题▲朱关田(西《老王说社史》是由西泠印社理事王佩智老师指导,梦岚为大家制作编辑和播出的有声阅读。本期将为大家讲述的是——闲泉,欢迎收听。中国玺印制度化发展的进程长期持续,自秦代进入国家成文典制。官私玺印广泛参与政治、经济和民众生活,因而人们用“方寸之地,万千气象”来论说中国玺印的艺术和学术内涵。xlys-1904西泠印社官方微信,代表西泠印社社团、事业、产业发布西泠印社资讯信息。热门文章最新文章xlys-1904西泠印社官方微信,代表西泠印社社团、事业、产业发布西泠印社资讯信息。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3159套总数:5698398套专访:3189部会员:331765位
当前位置:
& 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落实应用案:模块综合检测(一)(苏教版必修5)
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落实应用案:模块综合检测(一)(苏教版必修5)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苏教版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1次
资料类型:
文档大小:279KB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模块综合检测(一)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世界文明对话史上公元2世纪到7世纪期间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当属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方面又引用《老子》功成身退的观点来加以佐证。正是这种基于对话的文明融合的努力使佛教逐步在中国扎下根来。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东传的扎根期隋唐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开花结
1.下列对“佛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佛教在两汉时期传入中国。它是由一些使臣、商贾以及热诚传教之人逐渐传入的这一过程是和平的非强制性的。佛教传入中国后它的一些重要术语最初是参照儒家和道家的术语来翻译的这说明外C.佛教的基本教义与中华本土文明有着很大的区别有些地方是直接冲突的如轮回说、省欲去奢、仁慈乐施、行乞丐等等。佛教在传入中国后融入中华文明形成中国化佛教禅宗其影响逐渐扩大佛教也由一个地方性宗教上升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宗教。解析:选D。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D项中“上升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宗教”与原文不符。原文第一段说的是“从一个地方性宗教上升为世界性宗教”。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是世界文明对话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这一文明对话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后果。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既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也使得佛教获得持续的发展活力至今仍发挥其重要的精神作用。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是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最重要时期唐以后两者的对话已经不是在异族异质文明意义上了。随着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不断深入佛教已经逐渐融入中华文明成为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解析:选A。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原文说的是“公元2世纪到7世纪期间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当属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话”选项说的是“世界文明对话史上”不合文意。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佛教最初传入中国是因为当时中国正盛行道教的黄老之术和方士之术而两种文明相互影响、相得益彰形成互补。《理惑论》采用对话的方法C.牟子为了让人们能够接受佛家思想一方面用通俗的方式宣传佛家思想同时又不排斥中华文化所以使佛教逐步在中国扎下根来。唐以后随着佛教禅宗的盛行作为外来文化的佛教已经与中华本土文明一起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结构性力量。解析:选A。本题考查概括与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当时中国正盛行道教的黄老之术和方士之术”属于无中生有。原文说的是“佛教最初传入中国是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陈抟字图南亳州真源人。始四五岁戏涡水岸侧有青衣媪乳之自是聪悟日益。及长读经史百家之言一见成诵悉无遗忘颇以诗名。后唐长兴中举进士不第遂不求禄仕以山水为乐。
自言尝遇孙君仿、麞皮处士二人者高尚之人也语抟曰:“武当山九室岩可以隐居。”抟往栖焉。辟谷历二十余年但日饮酒数杯。移居华山云台观又止少华石室。每寝处多百余日不起。周世宗好黄白术有以抟名闻者。显德三年命华州送至阙下。留止禁中月余从容问其术抟对曰:“陛下为四海之主当以致治为念奈何留意黄白之事乎?”世宗不之责命为谏议大夫固辞不受。既知其无他术放还所止诏本州长吏岁时存问。五年成州刺史朱宪陛辞赴任世宗令赍帛五十匹、茶三十斤赐抟。太平兴国中来朝太宗待之甚厚。九年复来朝上益加礼重谓宰相宋琪等曰:“抟独善其身不干势利所谓方外之朝觐。与之语甚可听。”因遣中使送至中书琪等从容问曰:“先生得玄默修养之道可以教人乎?”对曰:“今圣上龙颜秀异有天人之表博达古今深究治乱真有道仁圣之主也。正君臣协心同德、兴化致治之秋勤行修炼无出于此。”琪等称善以其语白上。上益重之下诏赐号希夷先生仍赐紫衣一袭留抟阙下令有司增葺所止云台观上屡与之属和诗赋数月放还山。端拱初忽谓弟子贾德昇曰:“汝可于张超谷凿石为室吾将憩焉。”二年秋七如期而卒经七日支体犹温。有五色云蔽塞洞口弥月不散。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上益重之/下诏赐号希夷先生/仍赐紫衣一袭/留抟阙下/令有司增葺所止/云台观上屡与之属和诗赋/数月放还山上益重之下诏/赐号希夷先生/仍赐紫衣一袭留抟阙下/令有司增葺所止/云台观上屡与之属和诗赋/数月放还山上益重/赐号希夷先生/仍赐紫衣一袭/留抟阙下/令有司增葺所止云台观/上屡与之属和诗赋/数月放还山上益重之/下诏赐号希夷先生/仍赐紫衣一袭/留抟阙下/令有司增葺所止云台观/上屡与之属和诗赋/数月放还山解析:选D。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句中的代词、名词等关键词然后根据上下文大意断句即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辟谷:指不食五B.黄白术:产生于中国战国时代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该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陛辞:指朝官离开朝廷上殿辞别皇帝。宋代官员离京赴任时通常要当面向皇帝辞行。朝觐:在本文中指臣子朝见君主另外也可指宗教徒朝拜圣地、圣像等。解析:选B。黄白术是炼丹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以黄喻金以白喻银总称“黄白”。制取“黄白”的方法技术即称“黄白术”。B项中的解释是“黄老之学”。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陈抟年轻时积极向学精通经史百家之言而且颇有诗名后来考进士落第于是不再求取功名利禄而是寄情山水。陈抟自称入道得到了孙君仿、麞皮处士二人的引导他在武当山九室岩修道二十多年经常一睡就一百多天不醒。陈抟因修道而名气很大周世宗留他在皇宫中居住了一个多月后才放他回去后来还让朱宪顺路给他带去许多帛和茶叶。陈抟是个明大理之人他劝周世解析:选B。根据原文可知陈抟一睡就一百多天不醒是在少华山石室中。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始四五岁戏涡水岸侧有青衣媪乳之自是聪悟日益。(5分)译文:                                            (2)如期而卒经七日支体犹温。有五色云蔽塞洞口弥月不散。(5分)译文:                                                                        答案:(1)(陈抟)才四五岁时在涡水岸边游戏玩耍有青衣妇人给他哺乳从这以后(陈抟)越来越聪明有悟性。(2)(陈
陈抟字图南亳州真源人。(陈抟)才四五岁时在涡水岸边游戏玩耍有青衣妇人给他哺乳从这以后(陈抟)越来越聪明有悟性。等长大后他读经史百家的书看一遍就能背诵一点都不会忘记很有诗名。后唐长兴年间进士考试中落第于是不求俸禄官职而以山水为乐。他自己说曾经遇见孙君仿、麞皮处士二人他们是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对陈抟说:“武当山九室岩可以而已。(后来)移居华山云台观又居住在少华山石室中。每次入睡多是一百多天不醒。周世宗喜好道家金银炼丹术有人把陈抟的姓名上奏朝廷。显德三年周世宗命令华州把陈抟送到朝廷。(周世宗)留陈抟在皇宫中居住了一个多月慢慢地询问他的道术陈抟回答说:“陛下是四海的君主应当把治理国家作为自己思考的事怎么能留意炼丹这样的事情呢?”周世宗没有责怪他任命他为谏议大夫陈抟坚决推辞不接受。知道陈抟没有其他法术后周世宗(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8~9题。浣溪沙·洞庭张孝祥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注]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注】 红蓼: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请简要说明上片中“尽”字的作用。(5分)答:                                                                        解析:词人从长沙出发舟行至洞庭湖前一段答案:“尽”字表明由江到湖交代词人行踪自然引出下面描绘的洞庭美景。请从动静结合的角度赏析词的下片。(6分)答:                                                                        解析:此题已明确赏析角度为“动静结合”故只要结合词句分析何为“动”何为“静”再点明这样写的效果即可。答案:头两句水湾倒映出红蓼是“静”纹缬乱”波纹荡漾是“动”鱼称“双尾”而“明”是跃出水面之鱼静中见动。最后一句疏星淡月倒映湖中水中船影浸盖着星空倒影静美无比。本词动静结合静中见动展现了优美的境界表现出词人的愉悦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________________;置杯焉则胶__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节选)》](2)老当益壮________________;穷且益坚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并诗》)(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________________;或因寄所托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答案:(1)则芥为之舟 水浅而舟2)宁移白首之心 不坠青云之志 (3)悟言一室之内 放浪形骸之外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评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碰 头 食刘心武那是去秋一天的下午植被丰茂的温榆河边我坐在马扎上画水彩写生老杜走来走去地采集植物叶片而汪哥儿则坐在他那辆本田雅阁里把四扇车门全打开仰着身子双手枕在脑后享受穿过车体的“过堂风”。我们三个是偶然相识于温榆河畔的。我在离河不远的村子里辟了一间书房写作之余爱到河边画风景;老杜离休不久他们干休所就坐落在河东天竺镇他喜欢采集植物花叶制作标本;汪哥儿别人都管他叫汪总在河畔高档别墅区里有栋欧陆风情的小楼有时开车路过温榆河就离开公路把车滑到河畔草丛中他说是“透气补氧”我却从他那眯眼凝思40多岁的汉子我们都跟他打招呼他也就站住跟我们拉家常。我、老杜、汪哥儿互相虽说也曾在问答间有些个自我介绍究竟都留有相当余地但那羊倌听了几句淡问在我们并不曾寻根究底的情况下却把他家乃至他们村的种种情况自动透明。原来放养这样一群羊一年(1)下列对这篇散文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文章通过“我”、老杜和汪哥儿对羊倌所说的“碰头食”的不同联想和解读形象地说明“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道理。文章里的四个人物作用有所不同羊倌引出“碰头食”的话题我”和老杜起陪衬和铺垫的作用汪哥儿则是作者所要突出的人物。文章从“我”、老杜和汪哥儿相遇的现场写起接着通过插叙交代人物身D.我们三人自我介绍都留有余地而羊倌自动透明他家和村里的种种情况文章通过对比形象地展示了农民的淳朴和知识分子的伪善。汪哥儿关于“碰头食”的一番话把“我”和老杜听呆了因为他的话借辩证法的原理谈投机高明和低俗共存我”和老杜闻所未闻。解析:选BC。A项形象地说明‘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道理”分析不当本文的主题是要把握机遇敢吃更要善于吃“碰头食”。D项形象地展示了农民的E项借辩证法的原理谈投机高明和低俗共存”分析不当汪哥儿所说的投机实际是把握机遇不要错过机会并不低俗。(2)第一段中描写汪哥儿坐在汽车里的形象有哪些作用?请作简要分析。(6分)答:                                                                        解析:作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汪哥儿这个人物是作为“我”和老杜的对立面存在的是商场上的成功人士。把握人物的这一身份便可明确答题思路具体可从刻画其慵懒的形象与“我”和老杜形成对比为下文人物的谈吐做铺垫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①刻画其雍容自在的形象与画水彩写生的“我”和采集植物叶片的老杜形成对比;②坐在汽车里享受优雅潇洒展现成功人士的形象;③懂得享受为下文写他精明的谈吐做铺垫。(3)“我”、老杜、汪哥儿所说的“圈食”和“碰头食”各是什么6分)答:                                                                        解析:作答本题关键要抓住文中有效信息。理解“我”所说的“圈食”和“碰头食”要抓住“长期在图书馆里工作博览群书浮想联翩”和“乐于追踪现实发展轨迹、撷取鲜活素材”等语句;理解老杜所说的“圈食”和“碰头食”要抓住“宴答案:“我”所说的“圈食”指作家依靠书本进行创作碰头食”是指作家追踪现实发展轨迹、撷取鲜活素材进行创作;老杜所说的“圈食”指能在自己家里吃饭碰头食”是指吃宴请饭及“工作餐”;汪哥儿所说的“圈食”指有自己的经济实力碰头食”指要善于把握机遇不错过机会。(4)文章最后写自己忍不住在画角题8分)答:                                                                        解析:作答本题首先要梳理全文内容明确作者对几种“碰头食”观点的态度分析其原因。具体作答要抓住以下几点:作者肯定羊倌所说的“碰头食”为他凭经答案:作者写下“碰头食”三个字寄托着复杂的感情。羊吃“碰头食”使牧民致富作者肯定牧民的经验并为他们脱贫致富而感到欣喜;“我”、老杜和汪哥儿对“碰头食”作出虽不相同但积极有益的理解作者认可这样的理解表达了多元共存的理念;汪哥儿用不错过机会来理解“碰头食”用把握机遇来理解“投机”指出投机要以“游戏规则”厘定的范围为度我”欣赏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为生存辍学走上写作道路时代的列车轰隆隆地前行着拥挤的人群熙熙攘攘。有的人是只负责观看风景的普通乘客命运的方向不由他过问;有的人扮演的是列车员的角色在时代的大环境下作为先锋引领着这辆列车的前进。爱玲便是后者。年爱玲和炎樱回到了上海仿佛在上海也只有上海才是她上演人192号的爱丁顿公寓。姑姑虽然继承了不少遗产一度生活阔绰可是因为投资股票恰逢时局动荡一下破产了。即便是在洋行、电台里打几份工也只能解决自己的温饱无力再顾及爱玲的学费和生活费。于是便告诉爱玲当时她的父母本万利总觉得不值得。政界当然不行成了投降资本败坏家声……守着两个死钱过日子只有出没有进。”爱玲与父亲在相隔四年后重新见面了双方有些物是人非的沧桑之感彼此都有些陌生只是1939年去新加坡后1942年窘迫的境遇并没有把爱玲推向生活的地狱反而为她打开了一扇门一扇通往新世纪前途无限光明的大门。两年之后上海最璀璨的一颗文学新星冉冉升起了。相关链接:张爱玲的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张爱玲一生创作大量文学作品。类型包括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张爱玲的教育(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张爱玲在港大没有毕业回到了上海转入上海圣约翰大学继续深造她认为只有在上海才是自己上演人生大戏和好戏的舞台。张爱玲投奔自己的姑姑生活阔绰的姑姑却因为投资股票而破产失去了生活的“支柱”C.张爱玲的父亲对女儿的出走耿耿于怀当儿子说出姐姐张爱玲的窘境后张父因为疼钱而沉默最终还是答应给张爱玲学费。张爱玲能够成为上海最璀璨的文学新星并在文学上取得很大的成就既有她本身勤奋的因素也有她父母对她的影响。文章写张爱玲的弟弟张子静非常关心姐姐张爱玲并引用了一些张子静的话语这样写增强了材料的真实性和新颖性。解析:选BD。A项“她认为只有在上海才是自己上演人生大戏和好戏的舞台”错这是C项“因为疼钱”错与原文“张廷重听罢立刻陷入了沉思可能不是心疼钱只是在犹疑和女儿见面是不是觉得很尴尬”不符。E项“增强了材料的真实性和新颖性”欠妥没有“新颖性”。(2)文章第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                                                                        文章开头的作用主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分析。该文第一段运用比喻的修辞赞扬了张爱玲同时引出下文介绍传主的品格、事迹等。答案:①内容:文章第一段运用形象的比喻表面上写了乘客与列车员的不同实际上是高度赞扬了张爱玲;结构:引出下文。(3)张爱玲在求学道路上为什么一再辍学?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答:                                              解析:首先根据题干确定有效阅读区间;然后对锁定的区间进行分层阅读筛选关键信息;最后根据试题所附分值和锁定的区间的具体内容分条组织答案。组织答案时应注意语言的简洁性写完答案还要检查是否有遗漏。答案:①母亲到新加坡杳无音信没有了母亲的学费支持。②姑姑因为投资失败而生活拮据无法供给她的生活费和学费。③与父亲闹僵发誓离开父亲自尊使她难以向父亲开口。④不愿给姑姑增4)张爱玲为了生计辍学而走上写作道路你从中对张爱玲有怎样的认识?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                                                                        解析:作答时要先明白无误的表明观点然后恰当引用论据充分利用原文信息。注意合理整合信息分条陈述。答案:①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分)(  )刘和珍、杨德群、张静淑三个年轻的女学生在枪林弹雨中抗议反动政府的暴行的惊心动魄的一幕真让人感动。你想提高学习成绩靠急不行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嘛一定要按照学习规律循规蹈矩才行。平庸的人往往从克制、僵化、蜕化出发对那些富有朝气的人吹毛求疵。十年前发生的那次车祸让李华解析:选B。B项此处表达的是“循序渐进”之意故“循规蹈矩”不合语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小时候母亲对我的印象是她只管家里人的吃和穿白日去生产队出工夜里总是洗萝卜呀切红薯片呀或者纺线纳鞋底在门闩上拉了麻丝合绳子。我成不成为什么专家名人母亲一向是不大理会的她既不晓得我工作的荣耀我工作上C.欧盟委员会去年年底发表的报告显示即将加入的10个新成员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为现有成员国平均水平的47%新老成员国贫富十分悬殊。具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城苏州荟萃了江南园林的精华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无不以流光溢彩的风姿为中外游人所倾倒。解析:选B。A项母亲对我的印象”应为“我对母亲的印象”。C项十分”和“悬殊”语义部分重复可删去“十分”。D项无不以流光溢彩的风姿为中外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写序号)。(4分)起初电只能应用于通讯并不作为能源。电的发现为人类提供了强大而方便的能源。世纪70年代实用的发电机和电动机研制成功后电才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的、强大的新能源。蒸汽机和内燃机只能把热能转化为机械能还不能方便有效地使一切形式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人类对电的利用是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答:  解析:首先要准确把握全段的中心然后理清脉络。前面说的是有关电的发现、使用问题先说没有电如何不方便有了电就方便了再说人开始用电干什么后来又用电来干什么。答案:④②①⑤③阅读下面介绍荔枝的文段请用一句话概括文段的中心并说明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这一中心的。(不超过60字)(4分)荔枝含葡萄糖、柠檬酸A、B、C等成分实为食补、食疗之佳品。荔枝木是上乘木材。材质硬重坚韧耐用不怕海水浸泡是制船板、船舵、船桨之佳料;又是做枕木、桥梁、家具的良材。荔枝树能抗污染。深圳市委旁边有座荔枝公园内有大量荔枝树虽处闹市却保山野本色。答:                                                                                                            答案:①荔枝浑身都是宝。②分别从荔枝的食补、食疗功能荔枝木的特点与用途荔枝树的抗污染作用三个方面说明。下面是一幅漫画请写出主体部分的构图要素然后用简练的文字概括漫画的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6分)
答:                                                                                               解析:首先认真观察漫画涉及的人物、事物等。这幅漫画中有三个人两个大人和一个读书的小孩还有铜钱、斜坡等。其次观察人物、事物的特征两个大人推着铜钱和坐在铜钱上读书的孩子走上坡路。最后分析漫画体现的意义。从大人吃力答案:构图要素:画面主体部分是两个大人在吃力地推着一个大铜钱上坡铜钱上坐着一个背着书包、捧着书本在读书的孩子。寓意:教育成本越来越高以致家长不堪重负。(意思对即可)六、写作(60分)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文学和科学比确实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它的没有用处正是它——莫言③当中国的文学家、科学家开始做很多“无用”的事时就离诺贝尔奖不远了。我们现在很多人都在做“有用”的事跟钱权相关的。——白岩松请以“无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诗歌除外文体不限立意自定。【写作指导】这是道“材料+命题”的作文题。根据材料看无用”不是没有用处而是有用。因而在作文时我们要紧扣“无用之用”这样才能够紧扣材料的核心。根据材料和文题选择议论文的文体较好。【优秀作文】无 用人们往往注重实用喜欢簇拥在结了果子的树下却很少去欣赏那些开花的树。花开过后结的果子往往更让人心仪无用也就显得更加有用。这个时代不缺乏实业家实用是他们心中的第一准则大多数人也都憧憬着成为一名成功的实业家。于是他们会抓紧一切时间往前飞奔。当有人停在路旁便会有人不屑于此类无用之举认为这只会浪费时间被人甩远。其实偶尔停下来倒倒鞋中的沙砾前行的步伐会更加有力;偶尔停下来听听虫吟鸟鸣【简评】本文的立意准且高全文围绕“无用”之“用”。文章开头从人们注重实用引出“无用也就显得更加有用”的观点然后列举当代的实业家们、亚历山大、东林学士们这些古今中外的例子证明“无用”不是“真的没用”而是“有用”的观点。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皆知有用之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