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不原谅与前男友放不下你的表现有没有必然联系?两者是否可以画等号?

心理学经典语言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心理学经典语言
上传于||文档简介
&&心​理​学​经​典​语​言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5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有没有懂心理学的,我真的需要一点帮忙,可以不可以别没解决完,就要采纳,或者不理,这不是互相讨论平台_百度知道简单心理学知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简单心理学知识
上传于||文档简介
&&这​里​总​会​有​几​条​适​合​你​的​,​或​许​他​会​在​你​需​要​判​断​理​解​的​关​键​时​刻​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9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有哪些流传的「生活常识」已经被心理学证明是错的?
相关问题:
不点赞的收藏都是耍流氓,哼!!!!伪心理学:手相学,占星术(星座),笔迹学婴儿看护类请保姆会让孩子对爸妈生疏
错!!!高质量日托不会对孩子与父母的依恋关系造成影响(Mercer 2006)男孩子比较娘炮,是因为和妈妈、女孩子接触太多
错!!!!在孩子眼中,母亲一般代表舒适,养育和语言刺激,父亲代表刺激游戏,新鲜事和冒险。这两个都对于儿童性别角色发展有重要影响(Holmes & Huston 2010, Videon 2005)知觉,感觉和现实心电感应啊,做梦预兆啊,千里眼,意念驱动钟摆飘动,
错!!!!几乎没有心理学家相信超感官知觉(心电感应,预知力,超感知力
看到千里之外的那种,心灵制动 用意念驱动物体的那种)眼见为实,目击者证言可靠
错!!!!一个人受到惊吓,威胁,处于巨大压力下所形成印象容易遭到扭曲。(Yuille & Daylen 1998)目击者证词可靠度比我们想象得要差(Wells & Olson 2003,Wise & Safer , )意识与睡眠打呼噜 又叫睡眠呼吸暂停,是一种睡眠障碍,一旦有持续的症状,应当及时矫正。婴儿睡眠呼吸暂停可能是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的原因之一。健康婴儿睡觉最好仰卧,不要俯卧,(特殊情况除外)。过于松软的枕头被褥可能引发婴儿窒息。(Hauck et al.2002)鬼压床,其实是睡眠麻痹,常见于REM睡眠期间,常伴有半醒幻觉。半醒幻觉可能包含一些奇异体验,像灵魂出窍,胸口压迫感之类的(Al Cheyne 2005)催眠不是睡眠,是一种意识改变状态,其特征为注意范围的缩小和受暗示程度的提高(Kallio & Revonsuo 2003)冥想是一种精神训练,用于训练注意力和缓解压力,和宗教巫术玄学无关。它可以使人的精神状态提升,消除多种心理问题,如失眠,过度焦虑等,也可以降低攻击行为(Shapiro &Walsh 2006)。它还可以增强对注意力的控制,提高自我意识。学习与管教棍棒底下出孝子
错!!!棍棒底下出暴子!!强度是会影响惩罚效果,重度惩罚对制止行为有效,轻度惩罚只能暂时抑制某种行为。但是!!惩罚的时间、一致性也很重要!!要在某个行为发生时立即实施惩罚。惩罚也有严重的副作用,会引发消极的情绪反应,逃避和回避行为,以及攻击性行为。频繁惩罚使人或动物感到不愉快和富有攻击性。以奖励为主的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儿童和动物比以惩罚为主的拥有更好的情绪适应能力所以:应避免使用严厉的惩罚
不能打脸,少打屁股尽量用最轻的惩罚去抑制错误行为在不良行为发生后立即给予惩罚保持一致性,对不良行为界限清晰使用对抗性条件,对正确行为给予肯定和赞扬预估到惩罚对象的怒气以善意和尊重的态度进行惩罚最好的知识,是由教师教给学生
错!!!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事实和原理,学习将更灵活,记忆更持久。通过理解和顿悟的方式获得知识是发现式学习。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思考问题,成为主体,而教师最好起引导的作用。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对!!!模仿学习对行为有很大影响。孩子是否会学习榜样的一种行为,取决于这种行为是被强化,还是被惩罚。父母或亲戚吸烟的,孩子更有可能吸烟,见惯了家庭暴力的儿童今后极有可能成为施暴者。(Murrell Christoff & Henning ,2007) 期望孩子“学习我说的,而不是我做的”这是不现实的。除生活中的父母老师外,电视,网络,各种媒体也是青少年学习观察模仿的重要途径。请关注网络和电视暴力,看一看你的孩子现在在看什么电视新闻吧。(这几日的优衣库
你们传来传去也有很多小娃娃看到哦,包括00后和05后)---------------------------- 至18更新-----------------------------------智力类传统智力测验斯坦福-比内智力量表(SB5)智力与性别男生更擅长学理,女生更擅长学文?
错!!!2007,Hyde的实验认为男女在整体智力测量上各有弱项和强项。但2010年,Ceci& Williams 发现,在儿童和青年中这种差异几乎消失,那先前的测量结果可能是父母和教育者更多地鼓励男孩学习数学和空间技能所造成的。智力与年龄孩子6岁前的智商,无法用于预测其成年后的智商。六岁以后,其智商会越来越稳定,接近30岁的智商。(Ganiverz& Watakins,1998;Gow et al.2010)在40岁以前,智商分数是呈平缓上升状态,之后会缓慢下降。(Larsen,Hartmann&Nybory 2008;Thompsom &Oehlert,2010),这只是一个平均值,有些人可能有慢性病,酗酒问题,生活方式单调等方面痛苦导致智商明显下降(Nisbett,2009)(原来生活单调也会变笨。。家庭主妇主夫要注意了哦~请过更丰富多彩的生活吧~~)其实中年以后,智力变化更复杂,他们流体智力下降(学东西慢一点),但晶体智力上升(使用已得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升)。(Brody,1992;Lawerence,Myerson& Hale1998)(敬老爱老,人人有责)智商和学校成绩之间相关度挺大的,相关系数为0.5。(Calvin et al 2010;Mayes at al 2009)当然动机,特殊,才能,校外学习机会和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学业成绩。在校园外的社会中的“成功”也是如此。不过智商不能预测艺术,音乐,科学和领导才能等方面的成就,而创造力测验结果与这方面的成就相关度更高。聪不聪明生下来就注定?
错!!!对于智商处于70分至140分之内97%的人来说,贫困的,缺乏刺激的环境,在儿童早期会极大地限制其心智发展。改善社会条件和教育能够提高智力水平。(Dai,2010)其他智力测量和划分Bate 2005:测量人们加工信息速度有多快David Perkins:神经智力,经验智力,反思智力Hunt 1995,Ku&Ho2010:元认知技能Howard Gardner,2008):存在八种不同的智力(好累我就不打了)可以看到相关研究也是越来越深(ma)入(fan)复杂了。动机与情绪类节食可以减肥?
???很多人在停止节食后反而会迅速增加体重,甚至比节食前更严重。所以你如果打算节食减肥的话,要节一辈子哦---(不要问我为什么心理学里有这个,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女孩子要自信哦,自己是最美哒,胖胖的也是美,实在影响健康就运动吧,不要节食。。)这个人真的美吗?审美观念和种族文化有关。你觉得美的别人不一定觉得美。人活着只要吃饱穿暖就好了?
错!!!马斯洛需求理论:基本生理需求,安全和安全感,爱和归属感,尊重和尊严,自我实现五个层次这个不知道是不是常识,反正和有些上司,父母,直男聊天时,他们都老是忽视他人爱,尊严,和自我实现的需求。给的薪水越高越好?
错!!!过分(是过分,不是适当)的奖励会降低内部动机和自发兴趣。(Greene & Lepper,1974)外源性动机有效,但不可滥用(那个孩子考满分就给1000块的土豪,看什么看,说你呢)内在动机也是很重要的!工作(学习)看得越严越好?
错!!!在督促下的工作,限制性强自主性差的工作会抑制员工(学生)创造力一个人可以做20000种表情(这个算冷知识,但我不知道这个对于面瘫和某些演员是否能达到)女人生来就更情绪化?男人天生就比较理性
错!!!男性婴儿刚出生时,表情不比女性少,但到了童年期开始学着强硬起来。一般来说,女孩可以公开地表达伤心,害怕,愧疚等情绪,而男孩能表达的只有愤怒和敌意。由于男性长期克制自己的情绪表达,由此他们对情绪的感受也越来越弱。对很多男人来说,缺乏表达和感受情绪的能力是他们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主要障碍,甚至会导致一些健康问题,如抑郁或成瘾行为(Ronald Lervant ,Fischer et al 2004,Reker et al2010,Lumley ,2004,Vanheule et al 2010)所以抱一抱你的男孩子或男人,和他说,哭吧,没关系的。你可以伤心,害怕,羞愧,这是正常的让你心动的那个人,就是你喜欢的。
错!!!你最容易爱上的人,是那种让你情绪激动的人,即使让你怕,让你恼,让你感到挫折和被拒绝,你也会追求。(Foster et al ,1998)(老湿,就是那个抖M)所以你告白的时候,可以带他或她去吊桥,过山车等等刺激的加强心跳的地方去再告白。然后他或她就会心跳加速地爱上你。(注意安全么么哒,不过这不是百试百灵,还是要看脸的)性别与性类( 有点小羞耻呢~)性向约有1%的成年人的性取向是性欲缺乏者。通俗地说,这种人不喜欢和异性爱爱也不喜欢和同性爱爱在米国约有3.4%的成年人认为自己是同性恋或双性恋(Conron ,Mimiaga &Landers 2010)同性恋有病?
错!!!!反而歧视同性恋才有问题:同性恋恐怖症,是指对同性恋者怀有偏见,恐惧和厌恶。还有一种异性恋主义认为异性恋比同性恋更好,更自然。(Balsam& Mohr 2007;Stefurak,Taylor& Mehta 2010)这些都是不健康的看法和心态哦。社会的拒绝导致异性恋者更容易焦虑,抑郁和想要自杀(Cochran 2001;Lester 2006)当这些压力消失时,同性恋在生理上不一定拥有更多情绪问题。(Goldfried,2001)就算没有孩子,很多同性恋伴侣拥有长期忠诚的同性伴侣关系。同性恋者(除了里面的人渣):不试图将其他人转变为同性恋不比异性恋更爱骚扰儿童不比异性恋更容易患心理疾病不憎恨异性不迫使自己的孩子成为同性恋者有长期的,互相关怀的,一对一的伴侣关系对社会做贡献的能力不低于异性恋者男女行为差异天生注定?
错!!!与动物相比,大多数与性相关的人类行为更多得受学习的影响。社会因素对成年后的性别认同有影响。(Breedlove,Cooke & Jordan 1999)你更多时候,也许是学着成为一个那样的女孩或男孩,而不是生来就成为一个那样的女孩或男孩。(详见 奥莉与甜馨)男人更像一个“男人”就更好?
错!!!!总的来说,父母倾向于鼓励儿子的工具性行为:目标指向行为,控制情绪,为其工作做准备;同时鼓励女儿的表达性行为:情绪指向行为,一定程度上,为其将来当母亲做社会化准备。(Eagly 2009)在成人世界里,男人被期望要具有工具性能力、征服力、控制力、不动感情;而女性被期望要善于表达、感情丰富、被动、依赖男人。刻板的性别角色社会化总是把人塑造得在某些方面有能力,在有些方面有缺陷。(Levant 2003;Levant et al 2009)女汉子更不像女人,更不招男人喜欢,更不好?
错!!!!在心理学家 Sandra Bem 1974年的研究中,有35%的人是两性化的,有15%的人在异性特质上得高分,有50%的人具有传统的男子气女子气特质。“男子气”特质的优点是独立和自信,意味着高自尊和在各种情境下获得成功(Long 1989)“女子气”特质的优点是富有支持性和重视人际关系,意味着更容易寻求并获得社会支持,具有更密切的社会关系。(Reevy & Maslach 2001)其实不论你是男人还是女人,同时具有“男子气”和“女子气”特质是有益的。(Guastello & Guastello,2003;Lefkowitz & Zeldow ,2006)一般来说,双性化个体在应对困境时更灵活。(Crooks & Baur ,2011;Woodhill & Samuels,2004)双性化个体也往往对自己的生活更满意。显然,这是因为他们可以同时利用工具性能力(独立,自信,目标明确)和情绪表达能力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和人际关系。他们也更容易适应环境,在观念上更少受“男子”或“女子”行为规范的限制。(Bem)所以,尊重你女儿的好强心,尊重你儿子的情绪表达吧!!这会让他们成为更好的人!伴侣之间的一些沟通技巧:不要算总账,有积极或消极情绪应该随时表达,不要记在心里发生争吵时再抖出来多多表达你的情感不要恶语伤人,任何时候多做对自己感受的陈述,而不是指责对方。说我很生气,而不是你老让我生气不要试图打赢,为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争出输赢生气是可以的,争执要针对真正的问题进行解决,而不是戳中对方的要害进行报复不要自以为是地揣测对方的想法,多倾听对方的想法,而不是多猜测对方的想法你如果想甩掉对方,有10种方法可以破坏你们的关系:不谈自己的感受和看法,不谈重要和任何有意义的事不泄露自己的感情,尽量不表达感情和感激永远装出愉快的样子,即使不开心也假装一切正常争执到底,绝不妥协永远保持忙碌,避免亲昵行为, 让伴侣感受他在你的生活中不重要自己永远是正确的不要争辩,因为你可能会在争辩中发现自己的错并改变自己让你的伴侣去猜你要干什么,他猜错的话,你就可以说他不了解你不爱你永远无限满足自己的需求,不要把他加入你的人生规划里别关视频,别关游戏,反正自己宁愿看视频玩游戏也不愿和伴侣聊天你的 膝盖还在吗?新技能,get到没有?赶紧复制粘帖到笔记本吧!!性行为:男人更好色?
错!!!!女人一样好色!在动机强度,性伴侣数量,主要性行为模式上,男性女性没有显著差异。(这是在米国的成年人。在我国,由于传统文化对女性性行为模式的限制,可能结果会有不同。。)是的!!男女一样色!!别看见男女自愿单独待一起就认为是男生耍流氓!也可能是女生耍流氓如果你觉得男生找女生做朋友是动机不纯,那其实女生找男生也一样。别以为男女自愿有过性行为,就是女生吃亏了!其实两个人一样爽。男性女性婚后出轨一样不道德。男人和女人都是用下半身纵欲 和用上半身思考的动物。双重标准:女人婚前性行为是不检点,而年轻男性拈花惹草甚至被默许和拿来炫耀。这一现象在米国逐渐消亡,双重标准,但在我国文化中,依然普遍存在。酒后乱性?
??小剂量酒精会降低自我抑制,释放性的欲望但大量酒精会抑制女性性高潮和男性勃起。醉意越深,性欲,性唤起,性快感,性表现水平越低(Mckey 2005)绝育手术会降低性欲,会让男人“不行”?
错!!不管是输卵管结扎还是输精管切除,都不会使性驱力(动机强度)减退。由于不用担心怀孕,有些人反而表现得更积极。所以,别担心,扎了,你爱爱的质量不会受影响哦~~jj越大,老婆越性福?
错!!!男生总喜欢比较jj长短粗细,其实这对女人的性福来说,不重要!!!(那种小到不能用的另当别论)而且勃起时,阴茎大小的差异会大大缩小。(一本正经,绝不瞎掰)女性的性满意度,主观快感和性高潮强度,和jj大小并不相关,与前戏与阴蒂刺激相关。(Masters & Johnson)只有约30%的女性仅靠性交就能经常达到性高潮。三个女性就有一个在婚后第一年没有经历性高潮但约90%的女性可通过手淫达到性高潮。想老婆性福?做足前戏,刺激阴蒂!安全性行为,爱前请带套。(为什么没有实战经验的我要讲这个。。。)夸一个孩子漂亮是好的?
????漂亮的女孩子更有利?其实对孩子过度性感化,是不健康的。那如何判断是否过度,是否健康?根据美国心理协会工作小组的研究结果,下列标准可以帮助人们区别不健康的性感化和健康的性感。满足一下一项或多项,基本上就可以判断为不健康的性感化:一个人仅仅因为其漂亮的外貌或行为被认可和重视一个人狭隘地将性方面有吸引力与有魅力有价值画等号一个人在性方面被物化为取悦他人的工具一个人在性方面被他人不恰当地利用
学者担心女孩比男孩更容易被过度性感化。他们认为只有足够成熟的人才能从更大的性自由中受益。(Durham 2009.Lerum & Dworkin 2009)过度性感化让女孩们认为自己只是因为性而有价值,进而导致低自尊,进食障碍,抑郁,羞耻感等问题。(Ward 2004)与之相随的还有过早频繁性行为的问题。这是在米国的情况,在我国,好像成年人也难摆脱性感化的困扰,不易从中受益。所以,请对你身边的漂亮孩子说:除了漂亮,你还应该在别的方面也努力哦~一般是陌生人对女性实施强奸?
错!!!!米国遭受过性暴力的女性,有75%的加害者是丈夫,男朋友,或熟人。有10%-14%的已婚妇女遭遇过婚内强奸,婚内强奸多伴随身体上的殴打。强奸谬论:女人在说“不”,实际上是在说“行”?
错!!!!以下陈述都为强奸谬论(Forbes, Adams-Curtis &White,2004;Suarez & Gadalla 2010 )那些独自出现在公共场合并穿着性感的女人,是在“招人”“找人侵犯”女人说“不”时,其实是在说“行”许多被强奸的女人实际上是在享受强奸如果一个女人和第一次约会的男人回家,她就是在期待性如果一个女人在性方面很主动,那么她说她被强奸,可能是在说谎这些都是错的,错的,错的,错的强奸本质上是一种基于侮辱他人需要而产生的野蛮的攻击行为,而不属于单纯的性活动男人也可能被强奸,尤其是同性强奸。(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2011;Davies& McDartney,2003)受害者事后一般会出现愤怒,内疚,抑郁,自尊丧失,羞耻等情绪和性适应问题,许多人会长期保持对两性关系的不信任态度,更容易产生抑郁,酗酒,药物滥用及其他问题。这种影响危害非常大。施暴者,行动前,请三思。旁观者,议论前,请避免二次伤害。这些都是我从那些教科书里一条条翻出来的,欢迎正正经经地讨论,但请不要用“我觉得,我身边”来轮评论区,就酱。
我们总是觉得不顾自己都要帮助别人的劳模可歌可泣,实际上这种人叫做病理性利他。
人类大脑只有百分之XX被使用,其余都处于未开发状态,就算爱因斯坦也只有百分之XX被开发。假如大脑全部开发,人类可学会XX门外语,自学XX所国际大学课程。。。。
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吐槽了。
昨天回答了这个问题的姊妹篇今天路过看到这个问题,我也总结几个吧。天色已晚,又是手机答题,只能略写一二,来日再补。(笑)字如其人——每个人的笔迹的确有其特殊性,然而实证研究表明,笔迹心理学的效力很差。有其父必有其子——发展心理学认为,基因与父母教养方式在个体心理发展中只能产生一定的影响,远远谈不上决定性。一系列的双生子研究也有力地否认了这一点。相由心生 / 以貌取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相貌反映一个人的人格,但首先,理论上所谓的人格改变相貌只能通过心理神经免疫学功能进行调节,这个影响几乎可以说微乎其微;其次,没有任何实证研究能够证明这一点。(经评论指正,相由心生原是佛家用语。这里力求准确,换成以貌取人)熟能生巧——这个观点不全对。建构主义的教育心理学认为,知识、技能的发展需要主体主动参与建构过程。如果停留在简单重复的层面,熟透了也生不出巧。棍棒底下出孝子——又是一个父母教养方式方面的谣言。发展心理学研究显示,父母的理解、关心与支持会使儿童表现出更多的道德行为,而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常常会使子女容易形成情绪不稳、残暴、缺乏同情心和反社会人格倾向,甚至还可能导致人格障碍、神经症。---7.25增补慈父严母多忠孝,严父慈母多败儿——关于父母教养方式方面的谣言层出不穷,竟然已经细化到这种地步,连谁唱红脸、谁唱黑脸都有了明确规定。这种观点根本不值一驳,因为不论是父爱还是母爱,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更大可不必非要谁当好人谁当坏人,家教不是角色扮演。严师出高徒——这句谚语的问题在于把孩子能否成才缩小到师傅严不严这一个维度上。教育心理学是一个很复杂的课题,牵涉到学生心理、教师心理、教学过程等等诸多方面,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反而是我们需要推崇的教学理念。一味的严格,只能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百日连阴雨,总有一朝晴——这是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它虽然说的是天气,但反映出人的一种“伪随机”心理,试图从随机中寻找规律。详细资料稍后补充。眼见为实——已经有人回答的很好了。一方面,我们最为信赖的视觉是存在很多种错觉和局限的。当然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些错觉和局限为我们服务。电影就是利用残像的原理拍摄与放映的,而《纪念碑谷》中更是大量运用了不可能图形。另一方面,哪怕是实实在在看到的事物,在大脑中经过不同的加工、与不同的其他事物联系之后,也会产生不同的含义。所以会有“瓜田李下”的成语。游戏可以锻炼XX能力,能促进学习——教育心理学中曾经出现过一种学说,叫官能训练说。它认为人的心智由思维、记忆等一系列官能组成,学习效果由官能决定,而通过特定的课程可以加强这些官能。这是一种早已被淘汰的过时理论,对官能的划分过于空泛,夸大了训练效果,无视具体的学习内容,忽视了协同作用。而“锻炼能力论”正是这种学说的翻版。
21天养成习惯
钱能买到一切,但是买不到幸福!!!!
1.相信教子不打不成材。心理上孩子的人格越打越扭曲,不是对人有恐惧心理就是对人有攻击性,更谈不上成材。2.认为孩子要听长辈话,学习长辈过来人的经验,将来会成功。好多家长深信不疑,还强迫自己孩子听话,规划孩子的人生。其实人迟早要面对困难的,长辈不能照顾你一生,没有父母靠山的人要生存得会独立, 早一点独立越容易,越老的时候才学会独立越困难,学会独立处事的能力是需要自己去尝试、体验、思考才懂得。这些是长辈的大道理和经验是教不了你的,何况还有家长为孩子包办一切,生活、工作、婚姻。这是毁孩子的节奏。3.认为家庭相处百善孝为先,尊卑有别的家庭是和谐的。实际上平等相处互相尊重的家庭才是健康良好家庭关系发展的途径。爱是平等的。尊卑有别的家庭何来亲情?只能算是一种互相供养关系。4.盲目相信激将法,说孩子什么都不行,废物,以为这样能激发孩子发奋图强。然而孩子在人格还没发展出健康的自我认同,他只能在外界的评价看自己,如果你这时候说他废物,干什么都不行。可想而知对他自信心是毁灭性打击,这时候他只能消极活着,自暴自弃,本来好好正常的人终于成为你口中的废物。推荐一些篇文章:;;;;;;;;;;
所有人都有一种错觉,那就是“我没有错觉”。我们全都以为,这个世界就是我们看到的样子。我眼前有一台黑色的笔记本电脑,它放在一张铺有棕色桌布的桌子上。我的手指触及着坚硬的键盘,而身体却坐在软软的椅子上。杯子里橙汁的酸味令我皱起眉头,但我依然喜欢它。我能听见一系列有规律的声波,通过这些英语句子,我能听到某种语言的意义。同样,我也能通过电脑屏幕上的黑白图案(文字)看到语言的意义……这种刻印在人类无意识深处的世界观,叫做“朴素实在论(Na?ve realism)”。我们以为这个世界就是我们感觉到的样子,我们看到它、听到它、碰到它、嗅到它、尝到它。而它就在那里,被我们真实而又直接地感受着。朴素实在论是我们对待这个世界的第一反应,也是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常识。你要是反驳朴素实在论,那大多数人都无法接受。但科学已经向我们证明,朴素实在论是错的。我们已经知道,太阳虽然看起来在绕着地球转,但真实情况恰恰相反。假以时日,我们也将认识到,这个世界从来都不是我们所以为的那样。心理学的研究已经向我们揭示出了人类建构自己所生活的“想象世界(Imagined world)”的机制。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颜色,没有坚硬程度,没有气味和味道,没有意义……颜色是人类在处理光学信息时建构出来的,大多数人是三色视觉,而亦有少数人看到的颜色比大家都要少(色盲)或多(四色视觉)。如果考虑其他动物,那这个世界的颜色就更加梦幻了。但是,没有一种是这个世界的真实颜色,这个世界本身就没有颜色。我不是说这个世界是黑白的,而是说这个世界没有任何颜色。颜色是人类依靠自己的神经系统虚构出来东西。我们的触觉、味觉、嗅觉所感觉到的世界,也全都是我们虚构出来的。发展心理学家能从对幼儿的研究中,找出我们虚构世界的能力是如何成长起来的。神经心理学家能从对大脑的研究中,发现哪些神经机制是我们虚构世界的关键部位。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经历着各种各样的错觉,我们能看到不存在的东西(格式塔三角形),听到不存在的东西(从声波中解读出意义)。这种烙印在神经系统中的虚构能力,并不是上帝对人类原罪的惩罚,使得我们注定看不到真实的世界。恰恰相反,这是大自然对人类最大的眷顾,它使得人类能建构出知识,能飞进太空,能潜入海底,能建起几十层高的大楼,能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做成笔记本的大小,能建立起跨越全球的信息互联网络,而这也正是你们能看到这篇文章的前提。物理学为我们提供了最接近真实世界的一副速写,而认知科学则致力于破解人类智能的谜题。为什么我们会“有知有觉”?为什么我们要有那不真实的意识体验?可惜,答案还在远方。幸好,答案已在路上。
有哪些心理学结论,总在生活中被证明是错的然后用概率学理论掩饰错误?
单身狗不能吃巧克力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从绘画心理学来看这画代表什么?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放不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