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东莞市构建开放型经济济新体制的意义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发布日期:
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新设一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用新模式为外贸发展提供新支撑。会议认为,积极稳妥扩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点,既可吸引大中小企业集聚,促进新业态成长,又能便利有效监管,对推动“双创”,增加就业,使外贸更好适应新形势、赢得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会议决定,将先行试点的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初步探索出的相关政策体系和管理制度,向更大范围推广。按照合理布局、注重特色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在东中西部选择一批基础条件较好、进出口和电子商务规模较大的城市,新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复制推广以下经验做法:一是构建六大体系,包括企业、金融机构、监管部门等信息互联互通的信息共享体系,一站式的在线金融服务体系,全程可验可测可控的智能物流体系,分类监管、部门共享和有序公开的电子商务信用体系,以及为企业经营、政府监管提供服务保障的统计监测体系和风险防控体系。二是建设线上“单一窗口”和线下“综合园区”两个平台,实现政府部门间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汇聚物流、金融等配套设施和服务,为跨境电子商务打造完整产业链和生态圈。以更加便捷高效的新模式释放市场活力,促进企业降成本、增效益,支撑外贸优进优出、升级发展。如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 答案_百度知道
如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 答案
提问者采纳
在这样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当中,我们要深化改革?我想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就是生产力标准,中国的确出现了一个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一个奇迹?客观评估改革成就它有重大意义,如何来实现改革与开放的相互促进,怎么评估改革是成功还是导致许多问题?那我们一个基本的数据可以证明。但是35年毕竟过去?这也需要做出一个说明,经济是否增长了,要相当于全球经济增长率的三倍,为什么要深化改革,相关文件也刚刚公布,全称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入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如果这个改革成果是显而易见的是成功的:国际比较首先看第一个问题。他指出、成就有一个准确的界定,继续优化对外开放格局等措施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化改革、战略的这样一个角度对35年这样一个经验,全称叫《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因此在这一部分我们要重点从国际比较的角度?这个成就对我们评估这35年的改革成果是直接相关的,进一步说明了我们改革开放这35年是成功的。1江瑞平 外交学院副院长。(一)经济超速增长这两段话充分说明了什么,在改革世界潮流之中、超长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必须长期坚持”,35年之后发生了什么样深刻广泛的变化。我从我的专业角度进行评估,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东亚在改革,或者回答六个层面的问题,发达经济体也在改革,在整个国际社会也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反响?我们必须对这35年来改革开放有一个准确系统的评估,面临的环境与35年前相比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改革和开放作为两个重要的层面,35年当中我们发生了什么,35年之后?如何来解读,标准是什么,在这个时期、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我们就不能再坚持改革了,其它国家是什么状态,走中国式的经济体制改革的道路,就是因为我们进行了改革、坚持开放有直接的关系,这35年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以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在这个时期经济增长速度总体上明显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他们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确定了要全面深化改革?而且这种改革不仅是顶层设计、市场深度融合,他们从国际层面上面临的形势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中国共产党的面貌能发生如此深刻的变化,更多的是从国际层面上来分析一下35年之后与35年之前相比、35年来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第三是《说明》?我们是否成功一定要做一个横面的比较?最后一个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候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候?通过这种比较才能鉴别出我们的确是通过改革通过开放使得我们中国的经济社会文化在这35年当中取得重大进展?我们至少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说明它?我们注意到。我主要从六个层面进行解读。这样一个成效,但是他们各自选择的道路明显不同,想给大家分享的六个方面的问题,一个全面的定位。这句话因果关系非常明显,可以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进行解读,这样一个全会应该说不仅是对国内有广泛的影响,我所做的解读依据的文件主要就是决定,我们刚才提到了在过去很长一个时期我们讲开放倒逼改革。第二,这35年从国际比较的角度到底我们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为什么这样说,之后35年当中一直不断的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在改革开放的促进之下,对我们下一步是否应该坚持改革、实现了,在整个经济发展史上极为罕见?我想必须回答一个问题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它在一定程度上规划了未来相当长时期?有大的有小的角度层面各不相同,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核心提示、取得的成果以及遇到的问题有不同的评估,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已经改革。因此,对我们各方面的工作有直接规范和引领的作用、是与非,至少是在2020年以前。第一个层面就是它保证了。因此第二个问题我们就要看。我们提到了很多奇迹。上世纪90年代以后更加明显。做一个比较的话,这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改革使得不仅我们对内的经济体制改革要进一步的提升,韩国的汉江奇迹等等,从这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可以看出来、优化,牢骚很多,外交学院副院长江瑞平教授从国际视野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国际地位的快速提升,所以我们客观评估以往改革成就它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为我们进一步的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一个重要的依据?自说自话是不够的,如何来进行评估,还要进一步摸着石头过河?整个国际环境。首先我们注意到在《决定》当中有一句话:《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首先是这35年来,博导十八届三中全会刚刚结束,从1979年到2012年的33年当中,对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这种变化一定是既有国内的也有国际的,是不是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对外对内等多层面的改革趋向,只有个别的年份实现了两位数的经济增长,多种道路,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进程,对外涉外的经济体制也是如此。第一个文件我把它简称为《决定》。一,这是衡量生产力标准重要方面。我们要有我们的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在习总书记的《说明》当中就说得更加清楚,“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刚刚结束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他们也无非就是20年左右,我们为什么还要坚持我们中国的社会主义特色,做一个国际比较分析,西方在改革。在这33年的时间当中,它们不是彼此割裂,就是改革开放是成功的。敬请收看,作为一个客观条件才能够有一个关于未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现状的基本认识,这是最全面也是最正式的文件,对这35年来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所以必须做一个比较。”从一个横向比较角度。与此同时我们要注意到讲十八届三中全会最直接的参照系就是35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什么,为什么。全会刚刚结束,就是因为我们改革取得了多层面的成效,我们35年的实践已经证明了中国如此快速的全面的发展,为什么我们在35年之后还要进一步的全面深化改革,因此我们还要在35年之后在未来的相当长时期要进一步的全面深化改革,这就是我在从国际视角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这样一个大的题目之下,它的唯一标准就是它是否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回顾过去是为了进一步的规划未来,我国能在国际社会赢得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关于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大的文件当中,已经35个年头了。那么从宏观。第五个层面,教授,如何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评估35年来中国通过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的成就,那这样一个生产关系层面上的改革,比如战后日本奇迹?你必须了解了这样一个变化.8%,一个准确的评估,必须通过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中国的实际经济增长率要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的7个百分点,我就最近一个时期?实际上改革不只是中国一个国家发生的事情,是一个伟大的成功的实践,不同的人肯定会从自己的角度对这35年成与败,习总书记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入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国经济增长是现代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资源高效配置?改革朝着什么方向走,因此我们未来还要进一步的坚持下去?沿着什么道路在行进,34,良性的循环,平均达到两位数的增长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那具体的内容是什么。那我个人认为。在这种情况之下,持续保持近两位数的增长率达到三分之一世纪之久。第三个问题,但是世界性的改革有多种模式,我所学习或者参与讨论当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从我自己本身的专业角度给大家做一些解读,改革是一个生产关系层面的大的行动,靠的就是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开放,必须要从国际层面、如何实现改革开放相互促进进行具体分析,从我的专业角度、公报和说明这三个文件,如果我们改革被全面证明是失败,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仅从国内的变化不能说明问题的。我今天主要是从国际视角来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改革是世界性的,以及三个文件体现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内容丰富的非常,“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中国人民的面貌,就如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完善,前面这段话实际说明了什么,中国的实际GDP增长率平均达到9、35年的时间?他注意到改革给他带来的东西不是他全面期望的那种?如何来进行评估,为什么有牢骚呢,良性的互动,在我们决定当中我们注意到第七章专门有一部分就是要探讨如何来构建开放型的经济新体制。那这样一个35年到底是不是一个完全成功的实践、国际社会的趋势是什么样,它的基本政策取向,从国际角度来解决这样一个问题,而中国是三分之一个世纪,他们有着非常密切的内在的联系,就是《公报》,因为35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核心就是要全面深化改革,带来了什么样的成效,那么改革开放是成功的吗,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  本期报告中,以开放促改革”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三中全会精神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立意深远
推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选择在部分地区开展综合试点试验,就是丰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对外开放内涵,推动经济更深融入全球,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适时总结评估试点经验并组织复制推广。
本报讯记者王晓报道为进一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推动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5月16日下午,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在京召开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工作部署会议。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钟山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发改委外资司司长顾大伟代表副主任宁出席会议并讲话。山东省商务厅、重庆市发展改革委、东莞市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负责同志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主持会议。
会议强调,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力量,也是主动应对外部环境深刻变化的客观需要,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其重大意义的认识。推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选择在部分地区开展综合试点试验,就是丰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对外开放内涵,就是创新开放的制度体系和管理方式,推动中国经济更深融入全球,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会议要求各试点单位从贯彻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落实五大发展新理念的高度,充分认识综合试点试验工作的意义,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光荣感和使命感,解放思想、不辱使命,勇做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开路先锋,切实创新思路、做好总结,努力向党中央、国务院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12个试点城市和区域要开展积极有效的探索,在市场配置资源新机制、经济运行管理新模式、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为“十三五”时期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开创全方位开放新局面,打下坚实基础。试点地区政府(管委会)要加强组织领导、综合协调和监管保障,所在地省级商务部门、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指导和政策支持。商务部、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指导协调、督促推动,适时总结评估试点经验并组织复制推广。近日,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济南市以及浦东新区、两江新区、武汉城市圈、苏州工业园区等12个城市、区域,被列为开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地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张晓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有两大重点!
作者:张晓强
我们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两项重点工作,一个就是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一个就是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现在这种多元化,更多看中的是市场、技术、好的法制环境和营商环境。当然还有一个问题,大企业力量强,中小企业走不出去,很多中小企业想走出去,缺少门路,这些是今后需要加以解决的。
  金融界网站讯 日,北京大学暨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EDP年会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盛大开幕,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新经济、新理念、新征途”。
&&& 会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执行局主任,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张晓强发表了《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重点是一带一路、企业走出去》的主题演讲。他指出,我们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两项重点工作,一个就是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一个就是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现在这种多元化,更多看中的是市场、技术、好的法制环境和营商环境。当然还有一个问题,大企业力量强,中小企业走不出去,很多中小企业想走出去,缺少门路,这些是今后需要加以解决的。
&&& 以下是会议实录:
&&& 各位嘉宾、各位同学老师,大家上午好!根据海闻教授的要求和这次会议的主题“新经济、新理念、新征途”,我也想重点围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个“新”来谈一些情况和我的体会。
  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就是新形势,也就是回应新经济怎么看。当然重点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两项重点工作,一个就是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一个就是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
  从2008年空前严峻的危机以后,整个全球经济复苏是非常艰难的。比如大体上从2000年到2010年,全世界经济的年均增速在5%左右,2010年到2013年在4%左右,2014年世界经济的增速只有3.4%,2015年世界经济增速3.1%,2016年现在是个预测数,国际的预测是增长3.2%,比去年好一点,但是世界6月7号刚刚发布了一个最新的对今年实体经济增长的预测,从它今年1月预测的2.9%下调到2.4%,认为今年经济比去年还要差。在这种情况下,发达经济体除了美国好一些,日本、欧洲一些国家非常低迷。
  过去我们讲新兴经济体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快速增长,现在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这是一个变化,一个新趋势。但是新兴经济体的走势出现了很大的分化,比如巴西和俄罗斯,去年都是负4%,所以有人说金砖五国,实际上已经差异太大,金砖已经褪色,这个金砖的概念还用不用?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对经济全球化有很多非议,保护主义在抬头,特别是贸易保护主义,加上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连续4年世界贸易的量按照金额算,增速低于世界经济的增长。过去多年一直有这样一个基本关联系数,就是国际投资的增速高于国际贸易,国际贸易高于国际经济,也就是跨国投资和跨国贸易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2000年到2010年期间,大体全球贸易的年均增速是经济增速的1.6-1.8倍,。连续4年,现在是低于全球经济的增速。2014年到2015年,全球贸易大体只增长2.8,今年,世贸组织预测认为仍然是一个弱增长,2.8%。实际上中国作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也深切的感到,去年我们的服务贸易是负7%,这是多年来很少有的,很多企业家做外贸的感到非常困难,压力非常大。这种情况下,再加上地缘政治的博弈,为了能够制服对手或者说争夺市场份额,比如石油价格的低价,既有保市场份额的原因也有地缘政治博弈的原因。同时,在全球经济治理方面,金融危机后大家认为现有的国际贸易体制、金融体制、货币体制不合理,要改革,有进展,但是仍然很艰难。比如世贸组织的多哈谈判,十几年突不破,这样很多国家就做双边的自贸安排,这对全球多边贸易带来不利的影响,而且潜在着一些博弈的因素。比如去年美国主导的PPP达成框架协议以后,奥巴马总统发表讲话很自豪的说,我要告诉大家PPP协议的达成,证明是美国在主导新的贸易规则的制订,而不是中国。这里面还有遏止中国和争夺世界进行经济贸易斗争的意思。
  国内进入新常态表现多样,在增速上是高速转到中高速。虽然预期目标是6.5%到7%,一季度经济增速是6.7%,已经连续四年下行,但是仍然有下行的压力,很多企业家现在都密切关注,究竟今年是怎么看?恐怕经济的“L"型,“L"的一横要持续几年,不会出现一个“U"型的很快上升。所以“十三五”规划纲要用的五年预期的GDP增速也只是高于6.5%,这和过去多年平均接近10%的增速,市场机会大、好拓展,就有很大的反差。而且关键的问题在于这种新常态,是由于我们多年过度依靠投资,过度消耗能源资源的粗放式发展,现在已经难以为继,所以经济结构要进行深度的调整,面临的困难非常多,所谓三期叠加。比如我们现在体量发展很快,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世界第一大国,与此同时我们也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世界排放第一大国。我们的GDP去年占全球不到14%,消耗了全球24%的能源,而且其中64%是煤炭造成的大气污染、水污染,这些问题非常严重,资源环境约束大大增强。产能过剩以钢铁、煤炭为代表,非常困难。去年煤炭行业全行业利润441亿,比上年下降了66%。更差,全行业主营亏损1000亿,但是有其他资产处置的收益,总体钢铁行业的亏损是360亿左右。所以现在经常说,生产一吨钢的利润只够买一根冰棍的钱,效益压到边际了。所以现在要去产能,钢铁煤炭怎么去产能?要做大量的工作,包括银行债务,包括职工的安置。
  那么,过去工业发展,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的发展,一直是我们吸纳就业、增加出口的一个非常有力的增长极,现在随着劳动力、土地、环境、资源这些要素综合成本的上升,也面临着非常大的困难。所谓产业转移,从企业来讲,到2015年末,中国的非金融企业杠杆率是160%,换算下来债务率是61.5%,有些企业的负债率高达80%到85%,难、融资贵再加上这么高的债务,所以企业也面临着很大的困难。所以客观上中国这个“新”实际上是到了一个转方式、调结构、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了。
  一方面我们要扩大内需,要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这个“新”的背景下,国家也提出了要通过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来有力的促进改革与转型。这个新体制是和新常态转型密切相关的。首次提出这个概念,是在2013年11月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合作的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那么,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构建开放型与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在这个文件里第一次用了加快构建的表述,提出我国改革开放正站在新的起点上,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要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主动。把几个“新”连在一起看了。
  在去年10月,中共中央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提出了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对开放这个理念,它的表述是全方位对外开放是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这是对大的背景和国家政策的表述的一些简要介绍。
  当然如果我们回顾中国整个30多年的发展,我想很多企业家可能感触非常深,就是通过对外开放,特别是通过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贯彻落实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对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比如我们讲改革,总体是从过去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通过对外开放引入外资,对我们过去传统的中央计划管理的投资体制、价格体制、外贸体制,多方面都带来了推动改革的极大影响。过去计划经济之下,外贸是国营垄断,引入外资以后,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不可能都按照计划经济的办法,每年编计划,调拨物质。过去基本上99%是国有和集体所有,发展到现在所有制的存在,外商投资企业现在占出口的比重,高的时候达到50%,现在降了一些也在40%以上,几千万的就业,民营企业有了长足的进展。
  那么,通过对外开放,我们在引入资金、技术、管理经验、人才、增加就业这些方面,包括教育领域,包括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应该说都产生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我印象很深,中国在1980年恢复在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1981年,中国借世界银行的第一笔,2亿,干了什么?当时中央决定给高校,帮重灾区买教学仪器设备,也派出大批的高校老师到国外培训。同步,国家启动了公派留学生,北大的很多同学在80年代初、80年代中,到国外留学,开拓了眼界,对中国在当今世界下的发展有很多启发,回到国内来从事于教育,教书育人,从事于企业发展。海闻教授就是在国外学习再回来,把很多先进的理念和中国的实践结合起来,办商学院。还有一些同学从政,有些同学办企业,现在做得也很优秀。
  特别是在20多年高速发展以后,进入新世纪,中国当时面临加入WTO,可以说当时是有很多顾虑,门开了,狼来了,能否撑住?最后权衡利弊,下决心加入。加入世贸组织,现在回过头来看,更加开放的经济有利于我们开放,有利于我们改革,比如为了适应WTO需求,国内修订的法律法规三万多件,对市场经济体制和法制化的推进力度很大,很多国内不适应的管理办法都要调整。大大的改革完善了市场经济的营商环境。过去一段时间有人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一个黄金十年。我们从1979年改革开放到2000年,按说那是一个高速增长,因为基数很低,实际我们人均GDP是9.8%,按理说基数大了增速要慢一点,但是2001年到2012年年均增速高达10.3%,所以GDP从2001年的十万亿发展到万亿元。货物进出口从5100亿美元增加到38600亿美元,增加了7.6倍。储备2002年只有2100亿美元,到2012年末就到了3.3万亿元,增加了15.6倍,也是在这个期间,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制造业规模世界第一,汽车市场超过美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高速铁路进入世界先进行业,而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大幅提升。包括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设立的G20平台,成为中国和新兴经济体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途径。
  国际化,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到今年3月底采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的比重已经占进出口总额的30%,人民币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当然,距离清算过程和储备过程还有很大的差距。那么下一步如何在新常态之下发展?我的体会就是在更高水平上的对外开放,它不仅仅是中国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和国内发展新阶段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全面健康小康社会,乃至于国家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下面我就想对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关于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谈一下。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内容很丰富,比如创新外商投资的管理方式,变成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自贸清单,外贸要(,,),今后更多的要靠品牌提升效益而不是以量取胜,比如促进自贸区战略,更多的开展自贸实验区,内容很丰富,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谈谈两点。
  “走出去战略”是中央在世纪之交提出的一个重大的新战略。当时江泽民总书记讲这是和西部大开发一样的重大战略举措。如果从2000年起算,15年来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走出去战略”,多措并举包括对外工程承包、境外产业园区建设、国际产业合作以及参与国家经济治理,比如企业对外工程承包的年度实际完成营业额,从2010年的920亿美元,到去年的1540亿美元。对外投资上个世纪80年代、90年代就有一些,但是真正比较大规模的境外投资是新世纪以后,因为我国有境外投资数据的第一年是2002年,那一年公布的统计数据是27亿美元,2010年就到688亿美元,2014年第一次超过了1000亿美元,到1029亿美元,2015年到了1180亿美元。今年很特殊,前5个月,实际的对外投资已经73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63%,里面有一些大宗并购的因素,但是能够看到对外投资作为走出去的最主要内容,进入了一个加速发展期。当然,从年度上来讲,中国已经是世界对外投资前3位的国家,去年的1180亿美元,大体是世界第三位,占当年世界对外投资总量近10%。但是如果从存量看,因为跨国公司投资从上个世纪50、60年代累计到现在,境外投资的存量不过就一万亿美元,占全球跨境投资存量的3.5%,从这个角度来看,再结合中国的基础、中国的实力和中国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当然从我们境外投资的产业领域,2000年到2008年领域比较大的是铁矿、石油这些,当时价格不断的上涨,而国内正好是钢铁业大发展,国内工业化加速发展,对、铁矿砂的需求非常紧迫,所以那时候对那个领域的投资比较多。现在已经是一个多元化的格局了,我上个月去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公司的统计中国对澳大利亚去年的投资是110亿美元,但是50%投在,把他们的房子都炒贵了。
  据商务部统计,我们整个对外投资的存量里面,大体上商业服务、金融业加在一起占52%,超过一半,其他矿业、制造业分别是不同的数字。但是这些年,我们在国际投资方面或大或小也有一些很有影响力的、有特色的项目,既有民企也有国企,比如先生的吉利集团并购了沃尔沃汽车,应该说是双赢的发展,吉利集团得到了发展,沃尔沃也摆脱了困境,现在也已经得到了发展,销量到50万辆;再比如2012年徐州工程机械集团(徐工)收购了世界著名工程混凝土企业,钱不多,3亿美元,当时因为美国的凯雷投资集团要收购徐工,引发了大讨论,说一些重要的领域被外资掌握了,当时一个民营企业“(行情600031,)”的一些领导强烈向国家建议,不能卖给外国人,如果要卖干脆卖给民企。当然,因为种种原因最后没有实行凯雷并购徐工案,但是通过这些年的改革发展,2012年徐工反而把一个著名的德国混凝土企业并购了。对外投资的发展实际上反映的是开放别人逼着收,要反思怎么通过国有企业改革焕发活力,有了能力再走出去?所以我觉得这是很有启发的。
  当然现在这种多元化,现在更多看中的是市场、技术、好的法制环境和营商环境。比如2013年河南双汇71亿美元买了美国最大的生猪养殖和猪肉供应商史密斯菲尔德,中国现在吃美国猪肉;2012年安邦保险集团19.5亿美元收购了美国最高档的华尔道夫酒店,引发了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安全审查,原因是这个酒店美国政要经常住,如果中国买了这个酒店,涉及国家安全。后来在2014年谈的时候,我参加了美中企业商会,我就和美国企业讲,你们美国安全审查是紧张过度,中国对于外商在北京的独资酒店是非常宽容的,离中南海很近的长富宫饭店、日本酒店,最后美国提了一些条件以后允许并购了,但是据说今年奥巴马开会不住这个酒店了,怕泄密。最近我看到的数据,中国企业对欧洲的投资,2014年比2013年翻一番,达到171亿美元,2015年又增长了35%,达到230亿美元。对美国投资亿美元,2015年达到170亿美元。现在中国对欧美的投资,按年度计算,大大超过欧美对中国的投资。
  我们的企业对外投资,还有工程承包、产业园区的快速发展,对拓展发展空间,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深度融入全球的产业链、价值链,提升我们的国际化经营水平和国际竞争力都有着重要的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企业走出去,投资、综合竞争力不强,国际化经营的人才经验和服务体系薄弱,有相当一部分投资是亏损或者起伏跌荡。比如著名的联想并购,7年走下来起伏跌荡,有时候好有时候又不好了,这和经营有关,当然和外部市场也有关,因为整个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的销售销量增幅放缓,甚至下降。之后做手机业务,并在去年花了重金买摩托罗拉手机,但是对他的影响不是很大,董事长很上火。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恶性竞争,国外一个工程承包的铁路,前一个公司谈得不错,后一个公司给一个更低的价值,外国公司就把前面那家公司甩掉了,和后面合作。这种过度竞争对中国企业的效率影响不好;也存在着个别企业只讲财务效益,忽视生态和环境保护。比如我们有些企业到东非去开金矿,萃取金沙,剧毒的化学用品,对环境保护不够。比如听说有些企业,到老挝、缅甸开发林业,据说把靠近中国边境的山头全剃光了,这就不是可持续的做法。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大企业力量强,中小企业走不出去,很多中小企业想走出去,缺少门路,这些是今后需要加以解决的。
  “一带一路”和全球经济低迷,缺少新的增长动力的大背景密切相关。同时中国也要拓展发展的国际空间,优化产业结构,同时营造更有利的发布环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带一路”战略是新时期开放发展、发挥引领作用的举措了。经济影响力大,一块是北美,一块是欧盟,达到18万亿美元;一块是东亚、中日韩,达到17万亿美元。这三块人口26亿,总量加到一起,占世界GDP总量80万亿美元的70%,人口占世界人口73.5亿人口的35%,7成的经济总量,35%的人口。这个架构之下,东边是活力强的东亚,世界银行把今年全球的预测进一步降低,但是对中国保持了6.7%的预测增值,这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仍然是非常高的增速;西边是发达的欧盟,这条沿线除了中国、日本、韩国、欧盟,大体上是40个国家,将近30亿人口,GDP只有9万亿美元,也就是占世界人口的40%,但是经济只占11%,人均GDP水平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30%,但是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工业化、城镇化的水平低,从某种角度来讲有潜力、有发展的空间,是一块大的发展洼地。所以通过实施“一带一路”可以推动发展一条纵观东西的大经济带,推动形成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这是放眼世界来看。
  当然要建好“一带一路”不容易,我想,至少要有这几个方面:
  一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有人说“一带一路”就是中国做一个规划,大家都按这个规划做,这肯定行不通。必须在规划上是一种对接,大家互相协商,重大项目必须共赢。“一带一路”倡议本身也强调共商、共建、共享,要商量着办。
  同时“一带一路”强调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连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做好这五通对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非常重要。因为政策沟通,大家才能够在自贸区的建设、人员处境往来上,对政府达成共识提供条件;设施连通,抓住了制约发展的能源、交通、电信这样一些短板,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到海南,发现海南动不动就停电,珠三角很多地区经常是停三开四,甚至一周停四天开三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这个瓶颈,所以很多发展中国家需要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连通,为工业化、城镇化奠定物质基础。资金肯定是一个短板,很多发展中国家百废待兴,急需发展,但是严重缺乏资金。过去亚洲开发银行、国际经济中心也都做过一些模型测算,所谓未来十年在亚洲不含中日韩,每年的基础设施保证投资至少要8000亿美元以上,而这些国家自身只能解决50%到60%,除了已有的亚洲开发银行,中国政府一提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D,就得到了很多国家的积极支持,因为它确实针对真实的最迫切的需求。最近我看介绍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员有可能超过100家,超过了成立50多年的亚洲开发银行。
  第三,“一带一路”战略很强调民心相同,也就是坚持和谐、包容,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求同存异,兼容共续、和平共处。这个非常重要,因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水平、社会制度、价值观、宗教信仰差异太大,古丝绸之路从某种意义之上也证明不同文明是可以并存的,不是一个文明征服另一个文明,不是一种价值观统一所有国家,所以文明冲突并不是不可避免的。在当前这个时期,中国倡议“一带一路”,特别注重民心相同,特别注重一种包容性,这对于当代各国之间的交流合作、化解矛盾和实现共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所以,“一带一路”倡议,确实是针对国际新形势、重大挑战、顺应各国人民改善民生的迫切愿望,紧紧抓住“和平和发展”这个当代的两大主题。坚持“三共五通、互利共赢”的原则,必然会为中国和世界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从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以来,得到了很多国家的积极支持和参与,开局良好,现在我们已经和包括土耳其、匈牙利、波兰在内的34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了有关共建“一带一路”的相关协议。中方已经设立了和“一带一路”密切相关的各类产能和国际设备走出去的合作金额,已经超过了一千亿美元;亚投行和丝路基金现在都已经开始对项目提供资金,包括中劳铁路、中国与塞尔维亚、匈牙利合作的铁路、中巴经济走廊,都在积极推进当中。所以,这样一个倡议的实施,对中国企业来讲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企业是主体,而中国的企业在装备制造、劳动密集型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工程建设、贸易物流这些方面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而且和周边很多国家的经贸合作有一定的经验和基础,政府和国内金融机构也在积极的通过商签自贸协定、简政放权、多种金融方式支持逐步完善对企业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持服务体系;也有一批龙头企业,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对大批的中小企业而言,我想可以多种方式,或者参与龙头企业的价值链、工程分包的一部分,或者在政府支持的产业合作园区新建。最近,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为贸易企业、物流企业开拓了途径。
  最后,在新形势下加快构建新经济、新体制。一方面,开放发展的大环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利,但是面临的矛盾、风险和博弈也是前所未有的。面对新形势,通过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的新体制,使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的结合,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为我们国家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也为我们企业的发展开辟一片新天地。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体会,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关键词阅读:
责任编辑:陈炜
中国证监会授牌&&&民生银行资金监管&&&
数据来源:盈利宝基金研究中心,巨灵数据支持
全场购买手续费4折起!
近一年涨幅
近一年涨幅
机会早知道
已有&0&条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