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现在世界的化学催化剂水平处于起步阶段 英文什么阶段?

化学:什么是催化剂?_百度知道
化学:什么是催化剂?
提问者采纳
在工业生产中,化学性质不变, activation energy),即是说质量不变,它都会变成本身的形态,本身也没有任何改变,使得反应更容易进行。催化剂在发挥作用是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反应的最终,催化剂的大量频繁使用,有可能暂时改变自身和反应物结合的化学变化,也有可能只是帮助吸附反应物的这种物理变化,但是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自身是不会受影响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度(变快或者变慢都可以)。催化剂本身上是减小了化学反应的能量壁垒(Ea,从理论上不会改变的催化剂有时可能改变成了另一种物质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既能提高也能降低),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有的也会减慢,但大多是加快的,题目中没有强调都是正催化剂,即加快反应速率
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可以加快或减缓反应速度,并且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O(∩_∩)O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催化剂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什么催化剂处于正在进行什么化学变化时它起加速作用,那减慢作用呢?_百度知道
当什么催化剂处于正在进行什么化学变化时它起加速作用,那减慢作用呢?
提问者采纳
催化剂是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
过氧化氢加二氧化锰是加快速率,还有氯酸钾加二氧化锰都是加快速率
减慢速率也有,大多在工业上
不懂提出来,懂了请采纳?
不懂提出来,懂了请采纳? 干嘛不采纳?
提问者评价
你的回答完美的解决了我的问题,谢谢!
来自:作业帮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化学变化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加快反应速率
减慢是负催化剂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须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几大化学领域
[魅力化学]当我们确定地知道,自然界能够直接提供的物质和反应相对于实验室里奇妙而难以穷尽的化学世界而言,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时,化学的魅力就再也明白不过了。分子能够具有的结构和性能是难以穷尽的。目前,已知的化学世界[包括化学家已经使之‘膨胀’了的自然界在内]的分子总数,还不到它所有可能数目的1%.
1.催化化学.
催化剂(触媒)妙不可言:改变反应速率却不影响转化率,且在催化过程中自身不被消耗(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可循环使用.催化剂具有高度选择性,不同反应需不同的催化剂,同一反应用不同催化剂催化效果不同.有时尘埃也能成为某些反应的催化剂(如大气层中的一些反应).催化化学是实现绿色化学的必经之路.据统计,约有80%~85%的化工生产过程使用催化剂(如氨、硫酸、硝酸的合成,乙烯、丙烯、苯乙烯等的聚合,石油、天然气、煤的综合利用,等等),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提高生产效率。在资源利用、能源开发、医药制造、环境保护等领域,催化剂也大有作为,科学家正在这些领域探索适宜的催化剂以期在某些方面有新的突破。 在化工生产、科学家实验和生命活动中,催化剂都大显身手。例如,硫酸生产中要用五氧化二钒作催化剂。由氮气跟氢气合成氨气,要用以铁为主得多分组催化剂,提高反应速率。在炼油厂,催化剂更是少不了,选用不同的催化剂,就可以得到不同品质的汽油、煤油。汽车尾气中含有害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利用铂等金属作催化剂可以迅速将二者转化为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氮气。酶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生物体的化学反应几乎都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酿造业、制药业等都要用催化剂催作。
催化剂可使化学反应物在不改变的情形下,经由只需较少活化能的路径来进行化学反应。而通常在这种能量下,分子不是无法完成化学反应,不然就是需要较长时间来完成化学反应。但在有催化剂的环境下,分子只需较少的能量即可完成化学反应。
  催化剂有三种类型,它们是:均相催化剂、多相催化剂和生物催化剂。
  均相催化剂和它们催化的反应物处于同一种物态(固态、液态、或者气态)。例如:如果反应物是气体,那么催化剂也会是一种气体。笑气(一氧化二氮)是一种惰性气体,被用来作为麻醉剂。然而,当它与氯气和日光发生反应时,就会分解成氮气和氧气。这时,氯气就是一种均相催化剂,它把本来很稳定的笑气分解成了组成元素所组成的物质。
  目前,对催化剂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弄清楚。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认为催化剂本身和反应物一起参加了化学反应,降低了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有些催化反应是由于形成了很容易分解的“中间产物”,分解时催化剂恢复了原来的化学组成,原反应物就变成了生成物。有些催化反应是由于吸附作用,吸附作用仅能在催化剂表面最活泼的区域(叫做活性中心)进行。活性中心的区域越大或越多,催化剂的活性就越强。反应物里如有杂质,可能使催化剂的活性减弱或失去,这种现象叫做催化剂的中毒。
2.合成化学.
如有机合成:每年合成的数万种新化合物中,90%以上是有机物.有机合成之父伍德沃德说[化学家在老的自然界旁边又创造了一个新的自然界].有机合成的染料使世界变得五颜六色充满生机,医药的合成使我国居民平均寿命从解放前的35岁延长到现在的70岁,塑料的合成使我们有了各种轻巧结实的生活用品,橡胶的合成使得现代交通工具成为可能,各种具有奇异功能的智能高分子材料的研发成功大大加快了我们生活的自动化与智能化...
有机合成大致分为两方面:①基本有机合成。包括从煤炭、石油、水和空气等原材料合成重要化学工业原料,如合成纤维、塑料和合成橡胶的原料,溶剂,增塑剂,汽油等,其产量几乎接近于钢铁的数量级。②精细有机合成。包括从较简单的原料合成较复杂分子的化合物,如化学试剂、医药、农药、染料、香料和洗涤剂等。20世纪70年代以后,有机合成的新领域迅速发展,如一些有一定立体构象的天然复杂分子的合成,一些新的理论和方法如反应机理、构象分析、光化学,各种物理方法分析手段的应用等方面的进展,尤其是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的提出,对有机合成化学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有机合成的实质是:改变碳链(增减或成环)和转变官能团.当然有机合成也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如为合成含181个原子的维生素B12,伍德沃德联合了14个国家的110位化学家并用了长达11年的时间.
无机合成为发展有无机材料等方面提供了美好的前景。新型无机材料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如耐高温、耐高压、耐低温、光学、电学、磁性、超导、储能与能量转换材料等,以及促进石油化工发展的催化材料。近几十年来,发展了一系列质量小、强度高、耐热性能好的无机纤维,如硼纤维、碳纤维等,同时还合成了、氮化硼陶瓷等耐高温材料。人们还把各类陶瓷与金属、无机纤维等做成,用途更加广泛。
  合成化学提供的新材料,使空间技术、原子能工业、海洋资源开发等得到进一步发展。登上月球的的宇宙服,是由合成材料制成的;制取浓缩的;所需耐腐蚀的含氟材料也是合成的;在高子交换树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淡化海水、人造肾、药物的定时释放等方面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合成化学也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合成氨制成化肥,以及生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如矮壮剂、除草剂、催熟剂等)和各种农药,如化学合成的第三代农药──昆虫激素等,提高了农业产量。
  合成化学提供了很多药物生产的新途径,合成了磺胺类、抗生素类、维生素类以及口服等。现在很多镇痛剂、麻醉剂、防腐剂、催眠剂等都是合成出来的。合成化学与生物学、物理学等学科的密切配合,预计将来在征服疾病如癌症、精神病,以及控制遗传,延长人类的寿命等方面会发挥重要作用。
  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由51个氨基酸组成的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质——。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又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一种具有与天然分子化学结构相同和完整生物活性的核糖核酸(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这标志着人类在探索生命科学的历程中向前迈进了重要的一步。
  用化学方法还可以合成宝石、钻石,如手表中的红宝石就是掺有一些金属铬的。总之,合成化学不仅可以仿制自然界存在较少的物质,而且还创造了很多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对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生物化学.
从2001年至今连续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其中6项均为化学与生物学的交叉领域.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是二十一世纪生命科学的带头学科。学科热点:基因组、蛋白质组、生物克隆等.
&生物化学若以不同的生物为对象,可分为动物生化、植物生化、微生物生化、昆虫生化等。若以生物体的不同组织或过程为研究对象,则可分为肌肉生化、神经生化、免疫生化、生物力能学等。因研究的物质不同,又可分为蛋白质化学、核酸化学、酶学等分支。研究各种天然物质的化学称为生物有机化学。研究各种无机物的生物功能的学科则称为生物无机化学或无机生物化学。60年代以来,生物化学与其他学科融合产生了一些边缘学科如生化药理学、古生物化学、化学生态学等;或按应用领域不同,分为医学生化、农业生化、工业生化、营养生化等。
对一些常见病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的生化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如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的电泳图谱用于诊断冠心病、转氨酶用于肝病诊断、淀粉酶用于胰腺炎诊断等。在治疗方面,磺胺药物的发现开辟了利用抗代谢物作为化疗药物的新领域,如5-氟尿嘧啶用于治疗肿瘤。青霉素的发现开创了抗生素化疗药物的新时代,再加上各种疫苗的普遍应用,使很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得到控制或基本被消灭。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方法与临床实践的结合,产生了医学生化的许多领域,如:研究生理功能失调与代谢紊乱的病理生物化学,以酶的活性、激素的作用与代谢途径为中心的生化药理学,与器官移植和疫苗研制有关的免疫生化等。
  农业生化.
农林牧副渔各业都涉及大量的生化问题。如防治植物病虫害使用的各种化学和生物杀虫剂以及病原体的鉴定;筛选和培育农作物良种所进行的生化分析;家鱼人工繁殖时使用的多肽激素;喂养家畜的发酵饲料等。随着生化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不仅可望采用基因工程的技术获得新的动、植物良种和实现粮食作物的固氮;而且有可能在掌握了光合作用机理的基础上,使整个农业生产的面貌发生根本的改变。
  工业生化.
生物化学在发酵、食品、纺织、制药、皮革等行业都显示了威力。例如皮革的鞣制、脱毛,蚕丝的脱胶,棉布的浆纱都用酶法代替了老工艺。近代发酵工业、生物制品及制药工业包括抗生素、有机溶剂、有机酸、氨基酸、酶制剂、激素、血液制品及疫苗等均创造了相当巨大的经济价值,特别是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的应用更促进了酶工业和发酵工业的发展。
生物化学对其他各门生物学科的深刻影响首先反映在与其关系比较密切的细胞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等领域。通过对生物高分子结构与功能进行的深入研究,揭示了生物体物质代谢、能量转换、遗传信息传递、光合作用、神经传导、肌肉收缩、激素作用、免疫和细胞间通讯等许多奥秘,使人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跃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生物学中一些看来与生物化学关系不大的学科,如分类学和生态学,甚至在探讨人口控制、世界食品供应、环境保护等社会性问题时都需要从生物化学的角度加以考虑和研究。
  此外,生物化学作为生物学和物理学之间的桥梁,将生命世界中所提出的重大而复杂的问题展示在物理学面前,产生了生物物理学、量子生物化学等边缘学科,从而丰富了物理学的研究内容,促进了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发展。
4.分析化学.
就是研究某个对象[含什么?有多少?]的学科.可以说,分析化学就是化学工作者的[耳目].&广泛应用于矿产勘探,医药及临床化验,商品质检,法医鉴定,环境保护,农业等领域.
它以一切可能的方法和技术(化学,物理,计算机,生命科学,统计学等),以一切可以利用的物质属性,对一切可以测定的化学组分,结构,形态及分布进行测量和表征的综合性科学.因此,分析化学的水平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分析化学发展趋势:从常量分析(用量大于0.1克)到微量痕量(用量小于0.1毫克)甚至微粒分析,从组成分析到形态分析,从破坏试样到无损分析,从静态到动态追踪分析,从离线分析到在线分析,从总体分析到微区界面分析...
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比较:
1)化学分析法以化学反应为基础,其中的定性分析常依据反应中的颜色,沉淀,气体等现象变化,而定量分析主要有滴定分析法和重量分析法;
2)物理分析法以物质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需特殊仪器,故又称仪器分析法.主要包括光学分析(如红外光谱法),质谱分析,核磁共振分析,电化学分析和色谱分析,生化分析,放射化学分析及各种联用技术等.
仪器分析的优缺点:优点是微,快,灵,详,并能进行在线分析和无损分析.缺点是设备昂贵和准确度不如化学分析法.
5.材料化学.
&&&& 材料在国民经济三大支柱(材料,能源和信息)处于基础地位.历史上很多时代都以材料命名,如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若没有高强度轻质耐高温材料,再伟大的科学家也不能把宇宙飞船送上太空;若没有硅芯片的发明,计算机还是房子那么大,没有高纯度二氧化硅的制备,就不会有信息技术的革命.材料化学的发展为各种高尖端技术的突破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个发展阶段
&&1)拾柴禾阶段(有什么用什么);
&&2)炒菜阶段(经验性阶段);
&&3)裁衣服阶段(理论指导阶段).
材料的分类
&&A.按时代,可分为传统材料(如钢铁)和现代材料(如纳米材料);
& B.按用途,可分为结构材料(如水泥)和功能材料(如超导材料);
C.按化学组成,可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
6.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它是化学发展史上一场观念的革命,要求从源头上阻止任何污染。让化学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更高层次的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次飞跃。它的提出同时具有科学观念方面的,环保的和经济的多重意义。
它主要表现为:
1.原子经济性,理论上原子利用率100%,即无副产物;
2.原料绿色化,即使用无毒无害或可再生资源;
3.反应条件绿色化,即使用无毒无害的溶剂和催化剂;
4.目标产物绿色化;
5.通过物料的[闭路循环]对废物综合利用。
附:现代化学的主要特点,新领域及难题
一.现代化学主要有以下五大特点:
1.实验设备现代化(没有一流的实验设备,在化学领域几乎做不出什么成果),学科发展速度很快;
2.计算机成为得力助手,且数学化程度提高;
3.逐渐从描述性经验科学向严密的理论科学过渡;
4.从定性静态和平衡态转向定量动态和非平衡态;
5.已成为中心的综合性学科,且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新兴分支学科众多.
二.现代化学的几大新领域:
1.纳米化学.研究用单个原子或分子制造具有特殊性能的物质的技术.尺度不同,物质间的作用力不同,物质的性质和运动规律也会有质的差异(尤其在复杂性科学和物质多样性研究中,尺寸效应至关重要)。纳米尺度上的物质具有许多神奇性能:如导电性改变(纳米铜不导电),熔点降低(纳米银熔点100度左右),化学活性增强(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等.
2.超分子化学.指各种不同的分子依靠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等)构成有一定特殊结构和性质的聚集体,它是生物化学和材料化学等学科的交汇点,是一个全新的化学领域.其发展与大环化学(如冠醚,碳60等)一脉相承,具有双螺旋结构的DNA分子就是其典型代表物.
3.组合化学.它是集化学合成,组合原理,计算机设计于一体在短时间产生大量多样性分子并对其中的目标化合物进行筛选的科学.它加速了化合物合成与筛选的速度,它是药物化学合成上的一次革命,也是未来开发新材料的必经之路.有人统计:1个化学家用组合化学方法2~6周的工作量,就需要10个化学家用传统化学方法花费一年的时间来完成。不过它的发展要依赖于计算机技术,新型检测仪器及自动化水平的提高.
4.化学信息学。&它是与组合化学一脉相承的交叉学科,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化学信息进行表示、管理、分析、模拟和传播,以实现化学信息的提取、转化与共享,揭示化学信息的实质与内在联系,促进化学学科的知识创新。现代科学的最新发展使得各学科所面对的化学物质体系变得越来越复杂,辨识研究的任务越来越繁重,既有复杂成分定性定量分析问题,又有不确定性的化学模式识别问题;不但有大型数据库管理问题,还有数据规律的发现问题等,化学信息学就是为解决化学领域中大量数据处理和信息提取任务而结合其他相关学科所形成的一门新学科。研究内容包括:化合物登记;构效关系的研究工具和技术;虚拟数据库组装技术等.
四.新世纪化学的4大难题[注:本条引自徐光宪院士]
1.化学反应难题。建立精确而普适的微观反应定律(化学反应理论是化学的第一根本规律),使化学途径更明确且反应更易被控制;
2.结构化学难题。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定量关系(结构与性质都是广义的,前者包括构型构象手性粒度形貌等,性质包括理化性质,功能性质及生物生理活性)。这是影响分子设计和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关键;
3.生命化学难题。生命现象的化学本质(药物设计的基础就是研究配体小分子与受体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机理),最关键是了解如何控制。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机制可以为从细胞,组织,器官等层次整体了解生命提供基础;
4.尺寸效应难题。纳米尺寸的基本规律(其超导性熔点及活性等与尺寸大小有关)。在复杂性科学和物质多样性研究中尺寸效应至关重要。尺寸不同,物质间的作用力,性质,运动规律也会有质的差异(如强相互作用力只存在于原子核的尺寸内);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中科院化学所研发Ziegler-Natta催化剂的历程
已有 3310 次阅读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关键词:Ziegler,Natta, 催化剂,聚烯烃,中科院化学所
本文由我的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化学所胡友良研究员撰写,简述了中科院化学所研发Ziegler-Natta催化剂的历程,是中科院产业化的经典案例之一。我现在和胡老师同一个课题组工作,继续从事Ziegler-Natta催化剂的研究。聚丙烯高效催化剂研制及产业化一.&&& 研发历程中科院化学所1974年正式投入聚丙烯高效催化剂的研究工作。化学所当时有一个络合催化课题组,主要从事烯烃低聚和聚合催化剂的研究工作,全组12人,分成合成、分析、和应用三个小组,除两位是&文革&前毕业的中专生外,其他均是&文革&前毕业的大学生,具有很强的研发能力。当时燕山石化从国外引进了聚丙烯生产装置,催化剂控制在外商手里,价格每年都涨,有时质量还不保证。石化部领导针对这种受控于外商的情况,要求实现催化剂国产化,以打破外商的垄断。我们接受了这个研发任务,开始了直至今天三十多年的聚丙烯高效催化剂的研发历程。1. 络合催化剂阶段1974年国际上聚丙烯催化剂的水平还处在第二代络合催化剂的阶段,催化剂活性为3000克 PP/克&催化剂,聚合物等规度为90%左右,化学所络合催化剂课题组进行了两年攻关,实验成果很快就达到了当时世界上最好的索尔维公司的水平。1976年,燕山石化公司利用这个实验室成果建立了一套生产络合催化剂的中试装置。虽然几年后络合催化剂很快被第三代高效催化剂所取代,但过去习惯于作基础研究的化学所课题组成员从中却取得了不少的工程方面的经验,为日后高效载体催化剂的成果转化打下了基础。2.&&& 氯化镁高效载体催化剂的研发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国际上络合催化剂产业化还不到五年,日本三井油化公司研发的新的一代氯化镁高效载体催化剂已经开始在市场上出现,它的高活性和产物的高等规一下子征服了国际市场,也包括我国进口的几套聚丙烯生产技术。由于国外催化剂生产厂商垄断了国际市场,三年中催化剂价格从25万美元/吨提高到54万美元/吨,对我国的聚丙烯生产技术冲击很大。为了打破外商的垄断,实现高效催化剂的国产化成了当时企业的迫切需要,中科院化学所聚烯烃课题组急国家所急,又勇敢地承担了快速研发高效聚烯烃催化剂的任务。研发初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因为国外的催化剂技术非常保密,课题组仅在进口的催化剂样品中发现氯化镁是用作载体的重要信息。但是,为什么要选用无水氯化镁作为载体?无水氯化镁的晶型在催化剂制备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如何才能够得到催化活性高的氯化镁载体等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解决。为此,课题组进行了深入的基础研究,他们利用现代化的物理分析手段,详细地表征了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氯化镁晶体结构,发现了内给电子体的加入使氯化镁晶体变成了旋转无序的活性结构。这个重大发现为他们制备高活性载体催化剂打下了深厚的理论基础。由于在过去研发络合催化剂阶段积累了丰富的催化剂制备经验,因此,不到两年时间,课题组初步掌握了高效载体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催化活性和产品等规度均接近当时国际上最好催化剂的水平。为了进一步改进制备方法,并取得自主知识产权,课题组在制备流程和催化剂组分上又作了重大创新,终于在1988年取得了重大突破,研制成功了性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聚丙烯高效催化剂。二.&&& 技术转让和产业化实验室小试的成功仅仅是产业化历程中的第一步,作为中科院的研究课题,基础研究的能力很强,但缺乏工程放大的经验,因此产业化的道路是艰巨的。首先要找到一家合适的企业来实施成果转化。聚丙烯高效催化剂原本是急国家所急的项目,但因为使用聚丙烯高效催化剂的石化公司都是年产值上百亿以上的大企业,他们对生产催化剂这个小品种不感兴趣;相反,感兴趣的民营小企业,他们又承担不了几百万的风险投资。因此化学所当时洽谈了很多单位,没有一家合适的企业愿意冒这个风险,转化这个高技术项目。在这种情况下,化学所负责技术开发的副所长在她老家营口市找到了一个单位&&营口向阳化工厂,厂长是一位很有胆识的农民企业家,愿意用前几年经营小化工产品的钱来投资这个高技术项目,生产聚丙烯高效催化剂。从1989年秋季开始,化学所高效催化剂课题组与营口向阳化工厂一起步入了聚丙烯催化剂的产业化进程。1. 设计建造2吨/年的催化剂工业试验装置产业化的第一步是设计建造年产2吨的催化剂工业试验装置。过去习惯利用实验室内的瓶瓶罐罐进行实验室研究的课题组成员,要将原来1立升的实验室规模放大到1立方米的工业试验规模,扩大了1000倍,无疑会遇到很大的困难。这时,课题组的科研人员和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密切合作,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同心协力,共同攻关,是项目取得成功的关键。在工业试验装置筹建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双方成员都毫无保留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出了问题首先从自己方面找原因,决不埋怨对方。这样,一边设计,一边施工,一边修改,终于用了一年的时间完成了2吨/年的工业试验装置的建设,并于第二年(1990年)的秋季成功地生产出了第一批合格的国产聚丙烯高效催化剂。2.&&& 技术转让中的创新工作从实验室到工业生产,规模变了,环境变了,许多在实验室中最合适的制备催化剂的条件不一定再合适了,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基于原来深厚的基础理论研究,课题组成员在工业试验过程中,首先在原料配方和工艺选择上提出独到的创新设计。在配方中精确调节关键组分内给电子体的比例,以此增加活性物种的含量,使催化剂达到了高活性。第二,他们在工艺上严格控制反应条件、升温速率,以增大载体颗粒,使催化剂形成了良好的形态。第三,为了缩短过滤洗涤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以内),他们精心设计了一种新型过滤洗涤装置,并巧妙地改进了催化剂干燥方式,既避免了催化剂失活,又减少了催化剂的破损。3. 产业化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技术不断进步1990年12月,第一批在2吨/年的工业试验装置上生产的国产催化剂在大连石化公司聚丙烯厂试用成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生产厂家纷纷来订货,要求使用国产催化剂。市场的需求是研究成果产业化的最大推动力。在工业试验取得很大成功的基础上,营口催化剂厂迅速建成了20吨/年的国内第一套高效催化剂生产装置,并且在催化剂市场展开了与外商的竞争。由于国产催化剂性能好(与当时进口催化剂相当),价格便宜(200万元/吨,只有当时进口催化剂价格的三分之一左右),产品售后服务好,因此很快占据了几乎全国所有的聚丙烯生产厂家。市场的需要使营口催化剂厂一再扩充,目前已达到年产200吨催化剂的规模,全部实现了聚丙烯生产厂的催化剂国产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当然,随着市场的扩大,新一轮竞争又开始了。聚丙烯市场对树脂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催化剂的技术指标要求也越来越高。课题组与营口向阳厂的技术人员一起,与时俱进,不断进取,在生产的自动控制、原料的回收利用和环境治理等方面下功夫,使催化剂的快速生产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原来催化剂生产的自动控制水平较低,因此批次之间的重复性较差,影响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后来厂里引进了先进的DCS自动控制系统,升温速率、搅拌速度等都在严格控制下,重复性好,制备的催化剂稳定,很受用户的赞许。另外,为了节省成本,减少环境污染,课题组与工厂技术人员一起攻克了主要原材料四氯化钛回收使用的难关,回收四氯化钛的纯度达到96%以上,可以连续使用多次,生产成本下降了40%,又减少了四氯化钛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现在,中科院化学所成功实现催化剂产业化的营口催化剂厂已经实现年生产总值超过3亿元人民币,年利润超过6千万元人民币。他们不仅占有了国内一般的聚丙烯催化剂市场,还把市场推广到了国外。三.&&& 经验和体会1. 科研成果技术转让中找到一个理想的企业是产业化成功最关键的因素。中科院的课题组擅长基础研究,对工程问题不熟悉,又缺乏资金,更缺乏市场经验,因此要使一个项目转让成功,真正实现产业化,选择一个接受转让的企业很重要,而关键的关键还在于企业的领导。化学所的聚丙烯高效催化剂之所以产业化很成功,与营口向阳化工厂的厂长是一个十分开明的企业家有关。他不但关注技术进步,而且十分尊重知识和知识分子,对知识分子的知识投入也给予恰当的回报。更可贵的是在事业成功后不忘本,一如既往地遵守转让合同,使合作双方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促进了事业不断发展。2. 不断扩大市场是产业化成功的重要因素聚丙烯高效催化剂必须通过工业应用试验才能得到用户的认可,因此,课题组与营口催化剂厂的技术人员一起,认真对待每一次工业应用试验。先讲课,后做小试,再在大装置上正式开车。预备工作做得非常踏实,使每次开车都很成功,逐渐赢得了用户的信任,市场不断扩大。作为科研单位的研究人员,制备了合格的产品,只是产业化成功的一半;产品赢得了市场,产生了利润,才是产业化圆满的成功。3.&&& 课题组集体的力量是技术转让成功的动力化学所聚烯烃课题组是一个非常团结合作的研发群体,30年来始终保持着二十人左右的研发队伍,先后在肖士镜、谢光华和胡友良三位组长的领导下,从络合催化剂到高效载体催化剂,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充分发挥了每个成员的积极性,才取得可喜的成果。这个课题组最多的时候有五个研究员在一起共事,作为组长的胡友良研究员,正确处理好了事业成功后的名和利等复杂问题,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劲往一处使,组成了一个坚强的研发群体。4.&&& 扎实的基础研究成果是产业化成功的根底烯烃聚合催化剂是聚烯烃工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其中氯化镁载体高效催化剂的出现更加快了聚烯烃工业的发展速度。但是,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有关高效催化剂形成过程中的结构性能关系一直没有解释清楚,影响了催化剂制备技术的提高。课题组利用现代化的物理分析技术,从催化剂制备中的关键组分内给电子体的作用这个核心问题入手,首先解释了加入内给电子体对催化剂晶型变化所起的重要作用,并阐明了催化剂形成过程中结构性能关系。这样,在以后的高效催化剂研制和工业化生产过程中,由于有了比较明确的理论解释,少走了很多弯路。课题组三十年已发表论文300多篇,申请发明专利50多项,研发成果先后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四.&&& 未来展望1. 聚烯烃催化剂在不断发展,现有的Ziegler-Natta催化剂仍是近几年工业上使用的主要催化剂,但活性和其它性能都有很大的提高,课题组在Ziegler-Natta催化剂的研究上,抓住了新型内给电子体这个关键问题,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给电子体,目前已有新的突破,并取得了自主知识产权,有望在近几年内将新的内给电子体产业化,生产出最新一代的高效催化剂,以适应市场的需求。2. 茂金属和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的工业化是二十一世纪的重要课题。利用它们的单活性中心的特点,可以生产性能优异、附加值高的聚烯烃新品种。化学所聚烯烃课题组已经在茂金属和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的研究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为今后的工业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今后的几年内,要找到一个新的合适的企业来承担这种新型催化剂的中试和工业化生产,以适应新一轮市场竞争的需求。3. 利用现有的催化剂通过共聚合反应开发聚烯烃新品种是目前聚烯烃领域的发展趋势。因此,在研发新催化剂的同时,要研究烯烃共聚合的方法,开发新品种,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聚烯烃工业的发展。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化毅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3
评论 ( 个评论)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处于起步阶段 英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