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实验中学网站摸底考试题

东营市实验中学七年级下册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
三江源头绘新篇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范围:第六、七章)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50分;第Ⅱ卷为综合题,50分;共100分。
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按要求填写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
3.第Ⅰ卷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选出答案后,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他答案。
4.第Ⅱ卷必需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到答题卡题号所指示区域,不得超出预留范围。
5.切记不要直接在试卷上答题。
第Ⅰ卷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50分)
读大洲轮廓图,回答1~2题。
1.我们生活在图中哪一个洲(  )
A.①洲&&& B.②洲&&& C.③洲&&& D.④洲
2.图中大洲中位于同一大陆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如果从亚洲的东西或南北方向作剖面图,下列地形剖面示意图中最合理的一项为(  )
4.下列地域文化与其成因组合正确的是(  )
A.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住帐篷,穿宽大袍子,过游牧生活──气候湿热的自然条件
B.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人以船为交通工具──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C.东南亚达雅克人多聚居在长屋里──多地震
D.西伯利亚的亚库特人以狗拉雪橇为交通工具──拒绝现代交通工具
5.2013年,亚洲各地区灾情不断,下列地理事件与所属的亚洲分区对应错误的是(  )
A.7月,韩国首尔遭暴雨袭击,多处被洪水淹没──东亚
B.11月,菲律宾遭台风“海燕”侵袭,造成上万人死亡──中亚
C.6月,印度北部遭遇特大暴雨,恒河泛滥──南亚
D.9月17日,印尼锡纳朋火山喷发,数千民众逃离家园──东南亚
6.亚洲地势特点中间高,四周低,其河流流向深受地形、地势的影响。从下图中读出亚洲河流流向的特点是(  )
A.发源于亚洲北部高原山地的河流,呈带状流向南部的海洋
B.发源于亚洲南部高原山地的河流,呈向心状流向中部的海洋
C.发源于亚洲中部高原山地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D.发源于亚洲东部高原山地的河流,呈带状流向西部的海洋
7.亚洲,有的地方终年炎热,有的地方长冬无夏,有的地方雨水丰沛,有的地方常年干旱……这些都说明了亚洲范围广,各地气候差异大。你认为造成亚洲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原因(  )
A.亚洲地形复杂多样&&&&&&&&&&&&&&&&&&&&&&&&&&&&&&&&&&&&& B.亚洲跨纬度最广
C.亚洲西面深入内陆,东、北、南三面临洋,海陆差异明显&&& D.亚洲东西距离长
8.形成亚洲东部和南部旱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  )
A.夏季风的强弱&&& B.寒潮影响&&& C.地形影响&&& D.河流众多
日本是东亚地区一个多山的岛国,也是一个火山、地震活动频繁的国家。读下图,回答9~10题。
9.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正确的是(  )
A.①──本州岛&&& B.②──日本海&&& C.③──朝鲜&&& D.④──中国
10.关于日本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日本国土狭小,以平原为主&&&&&&&&&&&&&&& B.处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C.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分为旱、雨两季&&& D.日本矿产资源丰富
近年来,日本加大海外投资,不断地把工厂迁移到国外。据此回答11~12题。
11.对迁入国来说,其好处是:①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②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 &&&③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④提供丰富的资源(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2.在日本的外迁企业中,大多是:①耗用大量资源的企业& ②需用大量劳动力的企业③高新技术企业& ④污染较重的企业(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下表是日本进口的主要工业原料所占百分比及主要工业产品占世界市场百分比。下列关于日本工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原料全部依赖进口&&&&& B.经济对外依赖性强
C.工业产品主要供国内消费&&& D.工业集中分布在日本海沿岸
14.东南亚的交通位置十分重要,主要咽喉要道是图中的海峡(  )
A.甲&&& B.乙&&&& C.丙&&& D.丁
15.中南半岛城市与人口主要分布在河流下游沿岸与河口三角洲,主要原因是(  )
①土壤肥沃&&& ②地势平坦,易于灌溉&&& ③交通便利&&& ④水流湍急,水能丰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山山皆向北,条条南流水。”这段话所描述的地理特征是(  )
A.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B.地势西高东低
C.地势平坦,河湖密布&&& D.山地、盆地相间分布
17.春节期间,张林和父母一起赴东南亚旅游。下列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与事实不符的是(  )
A.在马来西亚,汽车一直奔驰在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 B.在新加坡能见到很多中国餐馆
C.泰国有大面积的橡胶种植园&&&&&&&&&&&&&&&&&&&&&&& D.印度尼西亚几乎每天午后都下雨
18.2013年冬季,山东一经贸代表团赴东南亚采购货物,下列产品最有可能被列入订单的是(  )
①棉花&& ②棕油&&& ③橡胶&&& ④苹果&&& ⑤小麦&& ⑥椰子
A.③④⑤&& B.②④⑤&&& C.①②⑥&&& D.②③⑥
19.印度的首都是(  )
A.加尔各答&& & B.班加罗尔&&& C.新德里&&& D.马德里
20.下列关于印度自然地理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南部是高原&&&&&&&& B.全国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C.恒河水量丰富,全年水流平稳,有利于航运&&&& D.东濒阿拉伯海,西临孟加拉湾
读下图,完成21~22题。
21.图中A海港为(  )
A.加尔各答&&& B.孟买&&& C.新德里&&& D.班加罗尔
22.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发源地是(  )
A.新德里&&& B.孟买&&& C.加尔各答&&& D.班加罗尔
23. 下图是俄罗斯两大经济地带的基本资源指标(%)示意图,俄罗斯东部经济地带占优势的资源是(  )
A.淡水资源、科技力量&&& B.科技力量、人口
C.人口、土地面积&&&&&& &D.淡水资源、土地面积
读俄罗斯交通运输业的部门结构图,完成24~25题。
24.在俄罗斯交通运输业的部门结构中,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是(  )
A.铁路和管道&&& B.公路和航空&&& C.管道和海运&&& D.内河和航空
25. 有关俄罗斯运输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大河多,内河运输发达 &&&&&&&&&&&&&B.交通运输网,西部比东部稠密
C.西伯利亚大铁路被称为亚欧大陆桥&&& D.莫斯科是最大的铁路交通中心
第Ⅱ卷 综合题部分
26.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问题。(7分)
(1)从图中可以看出,亚洲气候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
(2)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__________部和__________部,简要评价这种气候的利与弊。
利:__________;弊:__________。
(3)去年暑假,实验中学的四名同学沿北回归线做横穿该大洲的体验旅行。他们所说的下列所见所闻,不可信的是(  )
A.杨同学:在甲地的日子里,天气热得要命,骄阳似火,一滴雨都不下。
B.张同学:我们在甲地,看到很多人身穿宽大的白色长袍,头戴着白色头巾。
C.李同学:我们从甲地乘船前往乙地时,正值当地盛行东北风。
D.郭同学:在丙地的穿越,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形特点。
27.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7分)
材料一: 六方会谈是指由朝鲜、韩国、中国、美国、俄罗斯和日本六国共同参与的旨在解决朝鲜核问题的一系列谈判。2003至2007年,共举行过六轮会谈。2009年朝鲜为抗议联合国就朝鲜发射火箭问题,宣布退出之后,六方会谈至今一直没有复会。2013年5月25日,朝鲜特使崔龙海在与习近平总书记会谈时表示朝方愿意进行六方会谈。
(1)参与“六方会谈”的国家中,位于西半球的国家是__________;其余亚洲国家中,属于经济发达国家的是__________。
(2)写出图中字母数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a__________洋, c__________湖,④__________(国家)。
(3)从A地沿直线到B地,降水量会有什么变化?__________气温年较差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________
28.读日本主要工业区分布图和樱花开放日期北移路线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图中用符号“▲”表示的是日本著名的旅游胜地__________。
(2)字母所代表的海域A__________;B__________。
(3)从图上可以看出,日本工业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根据所学知识,解释日本工业分布在这里的原因:__________。(2分)
(4)下列不属于近期日本海外投资建厂对象的是(  )
A.美国&&&& B.东亚&&&& C.东南亚&&&& D.俄罗斯
(5)东营的王先生五一期间欲到日本观赏樱花,你建议他最好去__________岛。
29.读东南亚图文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东南亚简图
据资料统计,2004~2013年以来,印度尼西亚每年都有强烈地震发生。2004年12月26日。地震震级曾达到9.3级,并引发海啸,波及多个国家,共造成20多万人死亡或失踪。北京时间2012年4月11日l6时38分,印度尼西亚北苏门答腊西海岸发生里氏8.7级地震,印尼政府估计在这场地震中流离失所的灾民人数超过了34万。
(1)A所在的区域属于__________半岛。从该半岛山脉、河流的分布状况概括其地表形态特征:__________。
(2)印度尼西亚地震活动频繁发生,且危害严重。试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简要解释该地区地震多发的原因__________。(2分)
(3)M处是世界著名的__________海峡。
(4)B处为加里曼丹岛,下面两幅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中,能够反映该地气候类型特点的是__________。
(5)东南亚各国普遍种植水稻,盛产优质稻米。试分析东南亚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2分)。
30.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读孟买年内各月的气温和降水量图,可以看出,孟买属于典型的__________气候,其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
(2)今天(4月3日),实验中学进行本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此时的印度应该处于__________(雨、旱)季,盛行风向应与甲、乙两图中的__________图相符合。
(3)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其分布受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影响较大。
(4)印度经过两次绿色革命,农业生产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粮食生产仍是印度政府面临的头等大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5)印度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1.读俄罗斯图,回答问题。(9分)
(1)俄罗斯地跨欧亚两大洲,位于其境内的两大洲的分界线①是__________山脉、②是__________河。
(2)西伯利亚地区主要河流的流向是__________,反映该地区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___。
(3)俄罗斯亚洲部分南部多山,可是西伯利亚大铁路却沿南部山区修建,这是为什么?(2分)
(4)近年来,俄罗斯与我国的经济贸易发展迅速,从俄方输入我国的能源主要是__________。我国也有大量生活日用品输往俄方出售,请你解释该国大量输入生活日用品的原因:__________ 。
(5)俄罗斯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其发展经济的当务之急是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依据其国情可实施的战略部署是(  )
A.东部大开发&& &&B.南部大开发& &&&&C.西部大开发&&&& D.北部大开发
参考答案:
1.D& 2.C& 3.B& 4.B& 5.B& 6.C& 7.C& 8.A& 9.D& 10.B& 11.A& 12.B& 13.B& 14.D
15.A& 16.A& 17.A& 18.D& 19.C& 20.A& 21.B& 22.D& 23.D& 24.A& 25.A
26.(7分)
(1)复杂多样& 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各1分)&&
(2)东& 南& 利: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 弊: 降水不稳定,已发生旱涝灾害(各1分)
(3) C(1分)
27.(7分)
(1)美国& 日本 (各1分)&&& (2)太平洋& 贝加尔湖& 中国(各1分)
(3) 逐渐减少& 逐渐增大(各1分)&&
28.(9分)
(1) 富士山 (1分)& (2) 日本海& 太平洋(各1分)&& (3) 太平洋沿岸&& 濑户内海沿岸(各1分)&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便于进口原材料,出口工业制成品(2分)&&&
(4)D(1分)& (5) 北海道(1分)
29.(8分)
(1)中南半岛&&&&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各1分)
(2) 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2分)&&
(3) 马六甲海峡(1分)& (4)甲 (1分)
(5) 气候湿热;劳动力充足;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处地形平坦;东南亚人喜食稻米。(任意答2条即可)(2分)
30.(10分)
(1)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各1分)&& (2)旱&& 甲(各1分)& (3) 地形& 降水(各1分)&&
(4) 国内人口多,粮食消耗大;水旱灾害频发,常年不稳定 (2分)&&&&
(5) 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英语普及;信息技术发展早(任意2条即可)(2分)
31.(9分)
(1) 乌拉尔山脉&& 乌拉尔河 (各1分)&& (2)自南向北流&& 南高北低(各1分)
(3) 南部气候温暖,北部有冻土层;人口和城市多;资源和工业靠南分布;多邻国,便于国际交流(任意两条即可)(2分)
(4)石油&&&& 重工业发达,轻工业滞后。(各1分)&& (5) A& (1分)[转载]2016年东营市实验中学语文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span STYLE="font-size:12.0font-family:楷体_GB年东营市实验中学语文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时间:100分钟&&
分数:120)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中华诗词是个广m&o(&&&
)、深邃、绚丽多彩的世界。这里,有“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闲淡宁静,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恢弘壮阔。她如甘霖滋润着干涸的心田,如花朵点缀着寂寞的生活。走进这个世界,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诗化我们的生活。
&& &#9312;
m&o&&&&&&&&&&
&& &#9313;
弘&&&&&&&&&&&
2.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9312;医学专家说,肥胖&&&&&&
是一种臃肿的体态,更是一种病态,它能导致糖尿病、高血压和癌症等诸多疾病,还会产生自卑心理。
&#9313;2013书香中国,以“今天,你读了吗”为口号倡导大众阅读,讲述中国人的阅读故事,通过各个层面&&&&&&&&
中国人的阅读风貌。
&#9314;中国冰壶队要想在温哥华夺取第一枚冬奥会金牌,&&&&&&&
成为中国体育史上第一支夺取冬奥会集体项目金牌的队伍,真的很难。
A.不止&&&&&&
显示&&&&&&
从而&&&&&&&&&&&
B.不只&&&&&&
展示&&&&&&
C.不止&&&&&&
展示&&&&&&
进而&&&&&&&&&&&
D.不只&&&&&&
显示&&&&&&
3.填入下面文字中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欲望面前,把握自己不仅需要高远的境界,而且需要过人的智慧。苏格拉底有一次参观完货物琳琅满目的市场之后感慨道:“&&&&&&&&&&&&&
”倘若把苏格拉底换成一个贪婪的人,答案也许恰恰相反,看到眼花缭乱的商品,他会说:“
&&&&&&&&&&&&&&&&”
&#9312;原来这世界上还有这么多好东西我没有呀!
&#9313;原来世界上还有那么多东西我用不到!
&#9312;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多东西我用不到!&&
&#9313;这世界上有那么多好东西我还没有呀!
&#9312;原来这世界上还有那么多好东西我没有呀!
&#9313;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多东西我用不到!
&#9312;原来这世界上还有那么多东西我用不到!
&#9313;这世界上有这么多好东西我还没有呀!
4. 仔细观察右边的漫画,写一段解说文字。(3分)
&& 要求: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特点及其寓意,至少用上一个成语。
5.名著阅读。(2分)
再说A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料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A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A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A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被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一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
& 这段文字选自古典名著《&&&
&&&&&&&&&&》。选文中A的名字是&&
除选文内容外,小说还写到了&
&&&&&&&&&&&&&&&、&&&
&&&&&&&&&&&&&&&&等一系列情节事件塑造了这一典型形象。
6.填空。(5分)
&& &#9312;杜牧《赤壁》中评论赤壁之战胜负的语句是
“&&&&&&&&&&&&&&
,&&&&&&&&&&&&
&& &#9313;“&&&&&&&&&&&&&
,&&&&&&&&&&&
”是陶渊明《归园田居》中表现耕种辛苦的语句。
&& &#9314;我们常用周敦颐《爱莲说》中的语句“&&&
&&&&&&&&&&&&&&&&,&&&&&&
&&&&&&&&&&&&”来赞美人洁身自好、超凡脱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
&& &#9315;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巧借地名写出形势险恶和境况孤苦的句子是“&&&&&&&&&&&&&
&&&&&&&&&&&&&
&&&&&&&&&&&&&&&&&&&&&&&&&&&&&&”。
&#9316;《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色的语句是“&&&&&&
&&&&&&&&&&&&&,&&&&&&
&&&&&&&&&&&,
&&&&&&&&&&&&&&&&&&&&&&&”。
7.综合性学习。(4分)
你们班开展
了“年度汉字盘点”的语文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你阅读下面的新闻,为之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0字)(2分)
<span STYLE="mso-bidi-font-size:10.5font-family:楷体_GB年12月20日上午,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北京语言大学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汉语盘点2013”,结果揭晓。“房”和“正能量”分别当选国内年度字和年度词;“争”和“曼德拉”分列国际字和国际词第一。“霾”“梦”“改革”“土豪”“光盘行动”“中国大妈”等热词也榜上有名。
&&&&&&&&&&&&&&&&&&&&&&&&&&&&&&&&&&&&&&&&&&&&&&&&&&&&&&&&&&&&&&&&&&&&&&&&&&&
(2)“汉语盘点2013”同时发布了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十大新词、十大网络词语。其中“土豪”一词,连续入选以上多项评选。请你结合下面的语境,解释“土豪”一词的含义。(2分)
&#9312;军阀、官僚、土豪、劣绅是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是地方中的特别凶恶者。
&#9313;欧美经济不景气,中国“土豪”们出手阔绰,惊呆了外国人。
二、阅读(共5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25题。
(一)霜天晓角·梅(4分)
萧泰来 &#9312;
千霜万雪,受尽寒磨折。赖是 &#9313;
生来瘦硬,浑
不怕、角吹彻。
清绝,影也别
,知心惟有月。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
&#9312;萧泰来,南宋词人。曾为御史,著有《小山集》。&#9313;赖是:好在,幸亏;&#9314;浑:全;
&#9315;影也别:指疏影横斜,别有风致。
8.请你概括一下词中“梅”的有哪些特点?(2分)
9.你认为词人借“梅”的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分)
(二)(8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0—13题。
(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技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二)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如秋天,如晓岚&#9312;;比之舍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9313;初篁则较淡;&#9314;;至寒至腴,可拊&#9315;可餐。
(节选自袁中道《游青溪记》)
注:&#9312;岚:林中雾气。&#9313;箨(tu&):竹笋皮,笋壳。&#9314;纨:白色的丝绢。&#9315;拊(f&#468;):抚摩。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9312;斗折蛇行(&&&&&&&&
&&&&&&&&&&&&&&#9313;潭中鱼可百许头(&&&&&&&&
&&#9314;乃悟世间真有碧色(&&&&&&&
&)&&&&&&&&
&#9315;温于玉,滑于纨(&&&&&&&&
11.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比之舍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初篁则较淡;
12.甲文用哪几个字从正面描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2分)
13.甲、乙两文都写了作者赏水的感受,但他们的心情却同中有异,请作简要的分析。(2分)
(三)(8分)
&#9312;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上已经很久很久了。当那路还只是一条泥泞的小径时,它就立在那里;当路上驶过第一辆汽车之前,它就立在那里;当这一带只有稀稀落落几处老式平房时,它就立在那里。
&#9313;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认识那棵树的人都说,有一年,台风连吹两天两夜,附近的树全被吹断,房屋也倒坍了不少,只有那棵树屹立不摇,而且据说,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这真令人难以置信,可是,据说,当这一带还没有建造新式公寓之前,陆上台风紧急警报声中,总有人到树干上漩涡形的洞里插一柱香呢!
&#9314;那的确是一株坚固的大树,霉黑潮湿的皮层上,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像生铁铸就的模样。几丈以外的泥土下,还看出有树根的伏脉。在夏天的太阳下挺着颈子急走的人,会像猎犬一样奔到树下,吸一口浓荫,仰脸看千掌千指托住阳光,看指缝间漏下来的碎汞。有时候,的确,连树叶也完全静止。
&#9315;于是鸟来了,鸟叫的时候,几丈外幼儿园里的孩子也在唱歌。
&#9316;于是情侣止步,夜晚,树下有更黑的黑暗,于是那树,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一公分一公分的向外。
&#9317;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别的东西延伸得更快,柏油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所有原来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被连根拔起。只有那树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辗进灰色之下,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经过速成的新建筑物衬托,绿得很深沉。公共汽车在树旁插下站牌,让下车的人好在树下从容撑伞。入夜,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跌进树叶里汇成敲响路面的点点滴滴,泄漏了秘密,很湿,也很有诗意。那树被工头和工务局里的科员端详过计算过无数次,任他依然绿着。
——《那树》
14.选文前
&#9316;段,描写了“那树”的哪三个方面?根据示例,进行填空。(2分)
&#9312;大树的生存环境;
&#9313;大树的&&&&&&&&&&
;&#9314;大树的&&&&&&&&&&
15.试举一例说明作者表现城市文明发展所运用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3分)
16.日本福岛核泄露引发了全球核电安全大讨论,结合《那树》一文所表达的观点,你认为人类在对现代文明造成灾害时,该持有什么样的态度?(3分)
你或许想不到,土壤不仅可用于生长植物,也是数量和种类繁多的细菌的“家园”。其中有一类细菌,如果你在显微镜下观察,会发现它们与众不同:别的细菌多数是圆形、椭圆形的,而它们看起来却是丝状的。那些丝有的像一棵树,树上有时还结着“果实”;有的像一根草,仿佛还开着花,煞是好看。这类细菌生物学上统称为放线菌。
放线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那些奇形怪状的丝,是它的菌丝。它的身体通过长出大量菌丝,覆盖了很大的空间,这对于寻找食物大有好处。放线菌能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正是这种物质,让我们凑近时,能闻到一股泥土的清香。
放线菌是一种生命力很顽强的细菌,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当土壤干旱的时候,它们的菌丝就会在头部长出“孢子”。孢子有厚厚的一层孢子壁,可以保护它在缺水时也不至于受损害。原来的放线菌渐渐枯死了,但留下一个个孢子,只要遇到合适的条件,又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
这种小小的微生物也许它在你一生的某一时刻曾救过你的命,因为放线菌是一座生产抗生素的宝库。青霉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抗生素,是由英国生物学家弗莱明最先发现的。弗莱明是个“懒人”,经常做完实验连器皿也不洗刷。1928年临近暑假,弗莱明在做培养葡萄球菌的实验,还没得出结果就度假去了。等度完假回来他发现在细菌培养器皿上长了许多霉菌,而霉菌周围的细菌纷纷死亡,只留下一个个白斑。他意识到,霉菌也许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把原来培养皿上的细菌杀死了。
现在我们把一种微生物杀死另一种微生物的现象称为“抗生现象”,那种能杀死微生物的化学物质叫“抗生素”。可以说,抗生素就是细菌之间进行战争的“生化武器”。霉菌就是靠着一种叫青霉素的化学物质杀死葡萄球菌的。但是,青霉素并不是万能药,它只能杀死有限的几种细菌,比如葡萄球菌、链球菌,而对于像肺结核等几个世纪以来一直肆虐流行的疾病,却依然无能为力。
<span STYLE="mso-bidi-font-size:10.5 font-family:楷体_GB年,美国生物学家瓦克斯曼宣布其实验室发现了第二种抗生素——链霉素,对治疗肺结核病有特效。而链霉素就是从土壤中一种叫“灰色链丝菌”的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
时至今天,人类大约已经发现了5000多种抗生素,4000多种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放线菌有种类多、繁殖快、生产抗生素产量高等优点。这些抗生素不仅能防治人类和动物的疾病,许多还能防治植物的疾病。即使现在,人类滥用抗生素的后果已经明显显现出来,但当我们遇到一个从未见过的病菌时,大多数时候恐怕还是要到放线菌中去寻找特效药,也就是寻找新的抗生素。
放线菌的作用还不止于此,我们平常烹饪时调味用的味精,其实也是通过它们制造的。如今,它们还是科学家研究生物发育、细胞分化的便利材料。
17.根据文意,请用简洁的语言给“放线菌”下定义。(3分)
18.结合全文,说说放线菌有哪些作用。(3分)
19.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4分)
20.“即使现在,人类滥用抗生素的后果已经明显显现出来,但当我们遇到一个从未见过的病菌时,大多数时候恐怕还是要到放线菌中去寻找特效药……”句中“大多数”时候能否去掉,为什么?(4分)
(五)悬崖树·豌豆花(16分)
&#9312;社区里有一位年逾八十的老翁,每当看到他,我总不由得想起中国当代诗人曾卓写的短诗《悬崖边的树》,其中最打动我的两句是:“它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只是这位老翁所留下的“风的形状”,只见于他的面庞,而他的腰板,目前依然挺拔。他的面庞上,有几道粗犷的,仿佛刀刻的褶皱,那几道褶皱之间,则布满细琐的纹路。跟他靠近时,他生命中那悬崖树般的沧桑感,喷溢于外;对视时,他那仿佛蓄满豁达乐观能量的眼神,更直沁我的胸臆。他的微笑很特别,淡如清水,没有涟漪,只给你一派宁静,却胜过一切礼节,使你体味到丰富的意蕴。
&#9313;他在悬崖上所经历的风雨冲刷涤荡,这些年都陆续写在了一大沓毛边纸上,墨笔小楷,繁体竖写。他曾拿给我看过,说明并不是要我帮助他公开发表,只是希望我能就他那文本的整体格调提出意见。读后,返还他时,我直言,没有太强的感动,却有不小的惊讶。类似的经历,我已经听过读过很多,曾多次被感动得眼热泪流。但以往所听所读,似乎都没有他这文本那么澹定。他留下了风的形状,却平静得出奇地促人流泪深思。
&#9314;中国有着不少的“悬崖树”。经历风雨冲刷磨砺,根须牢牢抓住山土,虽然“留下了风的形状”,却拒绝沉沦,没有坠入崖下深谷,晴日里展示出一身顽强的青翠,成为一道历史性的风景。
&#9315;但是,他这棵“悬崖树”,却又有着其个性。社区居民都知道他有一个独特的习惯,就是经常发“红包”。他在社区绿地健身、散步时,与人们蔼然相处,但寡言少语。他很少,甚至可以说基本上不参与展示性的慈善活动。他害怕被表扬、被报道,害怕过分地对他致谢。他总是能默默地、巧妙地把“红包”递送到某些人手中:低工资高负担的绿化工、遭受火灾后的人家、无经济能力让孩子参加暑期夏令营的家长、不慎被烫伤的小保姆、大学毕业后一时没有求到职的应届毕业生、感冒咳嗽的小保安……以雪中送炭为主,却也会锦上添花:谁家乔迁之喜、红白喜事、孩子顺利升学、病人康复出院归家……他也会送上“红包”。
&#9316;他退休金不菲,子女虽不在身边,都给他赡养费,他确实比较富裕,但有些人就是不理解:他怎么养成这么个嗜好?他那“红包”都是真正地用市场上卖的红色封套来装捐助,最多的据说达到一千块。
&#9317;这就又让我想到了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的一篇童话,他写到一只成熟的豆荚里的几粒豌豆,起初自己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被一个顽童拿来夹在弹弓里随意弹射,其中有一粒豌豆被弹射到了一处阁楼水笕旁的瓦缝中,那瓦缝里只有少量的淤泥,但那粒豌豆就在那一点泥土里扎下了根,长出藤蔓,开出粉白的花朵。那阁楼里住着一户贫穷人家,一个有残疾的孩子,不能下楼活动,每天只能从老虎窗里朝外张望,他听父母讲起过花园,却从来没有去过花园,但他忽然发现,老虎窗外渐渐有了绿苗,又渐渐有了藤蔓,后来更开出了鲜嫩的花朵,那不就是一个空中花园吗?于是他双手合十,感谢上苍这丰美的赐予。
&#9318;这位老翁也就如同那阁楼老虎窗外,水笕边,瓦缝里蹿出的豌豆花,他的乐善好施,给予人的绝不仅是物质上的襄助,而是宝贵的人情滋养。
&#9319;悬崖树,充溢着阳刚之气;豌豆花,体现出脉脉柔情。他一身兼秉刚柔二气,难能可贵。
&#9320;我愿以他为榜样,将悬崖树和豌豆花的禀赋,浸润自己的灵魂。
21.文章从“每当看到他,我总不由得想起中国当代诗人曾卓写的短诗《悬崖边的树》”写起,有什么作用?(3分)
&#9315;段中“红包”一词出现了三次,含义是否一致,请作简要分析。(3分)
&#9317;段插叙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意在说明什么?(3分)
24.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4分)
25.思考一下,生活在你身边的人中,有没有像文章中老人一样的,请你对他的特点进行简要的介绍。(3分)
三、写作(共50分)
26.(1)题目:舌尖上的记忆
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的有关信息。
(2)题目:&&&&&&&&
要求:先在横线上填写适合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3)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人或事值得我们细细品读。从中,你或许会读到人性的美好,或许会读到追求的幸福,或许会读到诗意的境界……
请你以“悄悄走近你”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东营市实验中学中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 文 答 题
(时间:100分钟&&
分数:120)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2分)&#9312;
m&o&&&&&&&&&&
&& &#9313;
弘&&&&&&&&&&&
2.(2分)A&
&&&&&&&&&&&3.(2分)A&
4. (3分)&&&&&&&&&&&&&&&&&&&&&&&&&&&&&&&&&&&&&&&&&&&&&&&&&&&&&&&&&&&&&&&&&&&&&
&&&&&&&&&&&&&&&&&&&&&&&&&&&&&&&&&&&&&&&&&&&&&&&&&&&&&&&&&&&&&&&&&&&&&&&&&&&&&&&&
&&&&&&&&&&&&&&&&&&&&&&&&&&&&&&&&&&&&&&&&&&&&&
&&&&&&&&&&&&&&&&&&&&&&&&&&&&&&&&&&&
5.(2分)《&&&
&&&&&&&&&&》&&&&
&&&&&&&&&&,&
&&&&&&&&&&&&&、&&&
&&&&&&&&&&&&&
6.(5分)
&& &#9312;
“&&&&&&&&
&&&&&&&&&&&&&&&,&&&&
&&&&&&&&&&&&&&&&&&&&&”。
&& &#9313;“&&&&&&
&&&&&&&&&&&&&&&&&&,&&&&&&
&&&&&&&&&&&&&&&&&&&&&&&”。
&#9314;&&&
&&&&&&&&&&&&&&&&&&&&&&&&&,&&&&&&
&&&&&&&&&&&&&&&&&&&&&&&&&&&&&&&。
&& &#9315; “&&&&&&&&&&&&&&&&&&&&&&&&&&&
&&&&&&&&&&&&&&&&&&&&&&&&&&&&&&”。
&#9316; “&&&&&&
&&&&&&&&&&&&&,&&&&&&
&&&&&&&&&&&,
&&&&&&&&&&&&&&&&&&&&&&&&&&”。
7.(4分)(1)(2分)&&&&&&&&&&&&&&&&&&&&&&&&&&&&&&&&&&&&&&&&&&&&&&&&&&&&&&&
(2)(2分)&#9312;
&&&&&&&&&&&&&&&&&&&&&&&&&&&&&&&&&&&&&&&&&&&&&&&&&&&&&&&
&#9313;&&&&&&&&&&&&&&&&&&&&&&&&&&&&&&&&&&&&&&&&&&&&&&&&&&&&&&&&&&&&&&&&&&
二、阅读(共50分)
(一)(4分)
8.(2分)&&&&&&&&&&&&&&&&&&&&&&&&&&&&&&&&&&&&&&&&&&&&&&&&&&&&&&&&&&&&&&&&&&&&
9.(2分)&&&&&&&&&&&&&&&&&&&&&&&&&&&&&&&&&&&&&&&&&&&&&&&&&&&&&&&&&&&&&&&&&&&&
(二)(8分)
10.(2分)&#9312;(&&&&&&&&
)&#9313;(&&&&&&&&
&#9314;(&&&&&&&&
)&#9315;(&&&&&&&&
11.(2分)&&&&&&&&&&&&&
&&&&&&&&&&&&&&&&&&&&&&&&&&&&&&&&&&&&&&&&&&&&&&&&&&&&
12.(2分)&&&&&&&&&&&&&&&&&&&&&&&&&&&&&&&&&&&&&&&&&&&&&&&&&&&&&&&&&&&&&&&&&&
13.(2分)&&&&&&&&&&&&&&&&&&&&&&&&&&&&&&&&&&&&&&&&&&&&&&&&&&&&&&&&&&&&&&&&&&&
(三)(8分)
14.(2分)&#9312;大树的生存环境;
&#9313;大树的&&&&&&&&&&
;&#9314;大树的&&&&&&&&&&
15.(3分)&&&&&&&&&&&&&&&&&&&&&&&&&&&&&&&&&&&&&&&&&&&&&&&&&&&&&&&&&&&&&&&&&&&
&&&&&&&&&&&&&&&&&&&&&&&&&&&&&&&&&&&&&&&&&&&&&&&&&&&&&&&&&&&&&&&&&&&&&&&&&&&&&&
16.(3分)&&&&&&&&&&
&&&&&&&&&&&&&&&&&&&&&&&&&&&&&&&&&&&&&&&&&&&&&&&&&&&&&&&&&&
&&&&&&&&&&&&&&&&&&&&&&&&&&&&&&&&&&&&&&&&&&&&&&&&&&&&&&&&&&&&&&&&&&&&&&&&&&&&&&&
&&&&&&&&&&&&&&&&&&&&&&&&&&&&&&&&&&&&&&&&&&&&&&&&&&&&&&&&&&&&&&&&&&&&&&&&&&&&&&&
17.(3分)&&&&&&&&&&&&&&&&&&&&&&&&&&&&&&&&&&&&&&&&&&&&&&&
&&&&&&&&&&&&&&&&&&&&&
&&&&&&&&&&&&&&&&&&&&&&&&&&&&&&&&&&&&&&&&&&&&&&&&&&&&&&&&&&&&&&&&&&&&&&&&&&&&&&&
18.(3分)&&&&&&&&&&&&&&&&&&&&&&&&&&&&&&&&&&&&&&&&&&&&&&&&&&&&&&&&&&&&&&&&&&&&
&&&&&&&&&&&&&&&&&&&&&&&&&&&&&&&&&&&&&&&&&&&&&&&&&&&&&&&&&&&&&&&&&&&&&&&&&&&
19.(4分)&&&&&&&&&&&&&&&&&&&&&&&&&&&&&&&&&&&&&&&&&&&&&&&&&&&&&&&&&&&&&&&&&&&&&
&&&&&&&&&&&&&&&&&&&&&&&&&&&&&&&&&&&&&&&&&&&&&&&&&&&&&&&&&&&&&&&&&&&&&&&&&&&&&&
&&&&&&&&&&&&&&&&&&&&&&&&&&&&&&&&&&&&&&&&&&&&&&&&&&&&&&&&&&&&&&&&&&&&&&&&&&&&&&
20.(4分)&&&&&
&&&&&&&&&&&&&&&&&&&&&&&&&&&&&&&&&&&&&&&&&&&&&&&&&&&&&&&&&&&&&&&&
&&&&&&&&&&&&&&&&&&&&&&&&&&&&&&&&&&&&&&&&&&&&&&&&&&&&&&&&&&&&&&&&&&&&&&&&&&&&&&&
&&&&&&&&&&&&&&&&&&&&&&&&&&&&&&&&&&&&&&&&&&&&&&&&&&&&&&&&&&&&&&&&&&&&&&&&&&&&&&&&
(五)(16分)
21.(3分)&&&&&&&&&&&
&&&&&&&&&&&&&&&&&&&&&&&&&&&&&&&&&&&&&&&&&&&&&&&&&&&&&&&&&
&&&&&&&&&&&&&&&&&&&&&&&&&&&&&&&&&&&&&&&&&&&&&&&&&&&&&&&&&&&&&&&&&&&&&&&&&&&&&&
22.(3分)&&&&&&&&&&&&&&&&&&&&&&&&&&&&&&&&&&&&&&&&&&&&&&&&&&&&&&&&&&&&&&&&&&&&&
&&&&&&&&&&&&&&&&&&&&&&&&&&&&&&&&&&&&&&&
&&&&&&&&&&&&&&&&&&&&&&&&&&&&&&&&&&&&&&&&
23.(3分)&&&&&&&&&&&&&&&&&&&&&&&&&&&&&&&&&&&&&&&&&&&&&&&&&&&&&&&&&&&&&&&&&&&&
&&&&&&&&&&&&&&&&&&&&&&&&&&&&&&&&&&&&&&&&&&&&&&&&&&&&&&&&&&&&&&&&&&&&&&&&&&&&&&
24.(4分)&&&&&&&&&&&&&&&&&&&&&&&&&&&&&&&&&&&&&&&&&&&&&&&&&&
&&&&&&&&&&&&&&&&&&
&&&&&&&&&&&&&&&&&&&&&&&&&&&&&&&&&&&&&&&&&&&&&&&&&&&&&&&&&&&&&&&&&&&&&&&&&&&&&&
25.(3分)&&&&&&&&&&&&&&&&&&&&&&&&&&&&&&&&&&&&&&&&&&&&&&&&&&&&&&&&&&&&&&&&&&&&
&&&&&&&&&&&&&&&&&&&&&&&&&&&&&&&&&&&&&&&&&&&&&&&&&&&&&&&&&&&&&&&&&&&&&&&&&&&&&&
&&&&&&&&&&&&&&&&&&&&&&&&&&&&&&&&&&&&&&&&&&&&&&&&&&&&&&&&&&&&&&&&&&&&&&&&&&&&&&
三、写作(共50分)
东营市实验中学中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答案及评分标准:&#9312;袤
&&&&&&&&#9313;h&ng&&&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
2.答案及评分标准:答案:B(评分:选对得2分)
3.答案及评分标准:D评分:选对得2分。
4.答案与标准:示例:漫画中有一个小孩子,正大汗淋漓地举起“寒假作业”,两边是他的父母,也正在用力,帮助孩子。漫画构图清晰,构思独出心裁,反映了当前教育中,作业繁重,已经达到了不堪忍受的地步,直接影响到了家庭幸福的现象,引人深思。
(评分:答对构成内容、特点得1分,答对寓意得1分,成语使用恰当得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5.答案及评分标准:水浒传;林冲;示例:误入白虎节堂、雪夜上梁山、火并王伦等(评分:两空1分,共2分。最后两空其他答案符合小说内容及答题要求即可。)
6.答案及评分标准: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9313;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931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9315;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931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评分:每小题1分,出现错别字或添字﹑漏字该题不得分,共5分。)
7.答案及评分标准:(1)“汉语盘点2013”活动结果揭晓(2)
指解放战争时各地区凭借钱财和势力横行霸道,压迫农民的大地方、土皇帝。
多指有钱无脑,文化素质低或晒所有物、高调消费的人(评分:
活动内容要体现“语文”特征,切合实际。2分。&#9313;
符合要求,语言简练。2分。)
二、阅读(共50分)
8.答案及评分标准:&#9312;
环境恶劣,刚强不屈:枝干瘦硬。(外形)
不同流俗,孤芳自赏:清绝对别致。(精神)(评分:答对一点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及评分标准:作者以梅喻人,借梅的瘦硬精神,写出它经历霜雪严寒的折磨而不屈的傲骨,不同流俗,超凡脱俗个性的赞颂。(评分:答对一个要点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0.答案及评分标准:&#9312;像北斗星一样;&#9313;大约;&#9314;才;&#9315;比。(评分:两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及评分标准:比起农家的炊烟、新发的柳枝显得有些浓。(评分:翻译正确通顺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及评分标准:清冽、空游&&
清、凉 ;(评分:答对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及评分标准: &#9312;
甲文是先乐后忧;&#9313;
乙文则是“乐”字贯穿始终。(评分:答对一项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4.答案及评分标准:示例:外貌(特殊容貌)&&
贡献(对人的功德)(评分:每空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5.答案及评分标准:示例:&#9312;如“柏油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运用排比与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城市文明发展速度之快;(评分:举例1分,答对手法及表达效果2分,共3分。只举出例句不得分。意思对即可。)
16.答案及评分标准:对现代文明应持肯定态度,但要防止文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对文明造成的灾害,要用进一步的文明,而不是否定文明。(评分:看法1分,理由2分,共3分。)
17.答案及评分标准:放线菌是一种单细胞的、丝状的、能放出一种带有土腥气的化学物质的细菌。(评分:每个要点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18.答案及评分标准:生产抗生素的宝库;制造味精;研究生物发育、细胞分化的材料。(评分:答对一个方面得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19.答案及评分标准:示例:
&#9312;如“那些丝有的像一棵树,树上有时还结着‘果实’;有的像一根草,仿佛还开着花,煞是好看。”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放线菌比作一棵树或一根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放线菌的奇形怪状。&#9313;如“时至今天,人类大约已经发现了5000多种抗生素,4000多种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而具体地说明放线菌生产抗生素产量高等优点,令人信服。(评分:举例1分,答对说明方法和作用3分,共3分。只举出例句不得分。意思对即可。)
20.答案及评分标准:不能去掉(1分)。“大多数时候”表示绝大部分(1分),说明特效药主要到放线菌中去找,体现了放线菌的重要性,语言准确(1分);如去掉“大多数时候”就不能体现这一点(1分)。(评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21.答案及评分标准:由诗歌引入老人,亲切自然;由树而人,写出他的经历和外貌,简洁又有神韵;照应题目,点明老人的特点。(评分:答对一个得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22.答案及评分标准:&#9312;第一次出现“红包”是点出他的独特习惯,有悬念的作用;&#9313;第二次出现“红包”是写出他为人低调,不喜欢被表扬,被感谢;&#9314;第三次出现“红包”是写出他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真心去帮助他人,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评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23.答案及评分标准:老人的内心与行为就像是一粒可贵的豌豆种,用很少的“泥土”,就可以生根发芽,他给人的不仅仅是物质,而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宝贵的“人情”滋养,(评分:共4分。言之有理即可。)
24.答案及评分标准:&#9312;本文运用借物写人的方法,先是由悬崖上的树写老人外貌,接着用豌豆花写老人的内心;&#9313;作用:人与树与花互映,使内容形成有机整体,并将诗歌与童话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与吸引力。(评分:写法2分,答对作用2分,共4分。)
25.答案及评分标准:略。(评分:举出例子1分,要写出具体的行为,说明他的特点2分,共3分。)
三、写作(共50分)
26.答案及评分标准:&#9312;分项分等评分标准
&#9312; 内容20分
&#9313; 表达25分
14分及以下
&#9314; 文面5分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营市实验中学网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