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机的出现对于现在十大影响力的程序员员有影响吗?

量子计算机目前的进展是什么,如果量子计算机出现了,我们是否不再需要平时的优化了?
看到了这篇文章,
按时间排序
这个应该是最新的进展中文介绍
量子计算原型机几年前就出现的。现在一些重要机构里面应该有量子计算机的使用的。不过现在的使用成本很高,需要在超低温环境中。[](
我觉得量子计算机的原型机会在10~20年内出现The two IBM breakthroughs are detailed in the April 29 issue of the journal Nature Communications. The next step is to design and manufacture “a handful of superconducting qubits” reliably and repeatedly, with low error rates. Once that’s done, then we could very well be on the way to a full-blown quantum computer.
And if one could be built with just 50 quantum bits (qubits), instead
of four, according to IBM, “no combination of today’s TOP500
supercomputers could successfully outperform it,” which would be
absolutely amazing.量子力学有两大原理:1,量子态不可克隆,2:不确定性原理基于这两大原理可以推论,当量子计算机出现时,加密或许已其他的形式存在,或消失这将导致密码学和应用数学领域的变革但算法,不会因此消失另外量子密钥分配(QKD)发展要比量子计算机早几十年,而且已经有了实际的应用.
量子计算机还在忽悠中,但是,量子通信基本有了眉目
上周刚听了应明生老师的一场报告,表示听不懂。所以回答和这场报告无关,只是刚好想起来了。物理上的量子器件做到什么水平了我不清楚。仅从理论上说的话,首先量子计算机的计算能力不会超过图灵机,算不出来的还是算不出来(比如停机问题神马的)。其次,量子计算机是对一些问题有高效的算法,比如质因数分解,但是质因数分解不是NPC问题,现在还没有什么NPC问题能够用量子计算机快速求解的,因此量子计算机可能还是无法有效地解决很多问题(貌似之前有论文说量子计算机解NPC的时间不会低于传统计算机?)。我知道的量子计算机好使的地方就是因数分解和搜索……一个能用来破解当前广泛使用的RSA加密算法,另一个可以用来处理海量数据。但是这个处理方式也是有讲究的。比如对N个x要求f(x),本来要算N次,而量子计算机只要算1次。虽然看起来很好,但这结果是N个f(x)的叠加态(还是叫纠缠态?忘了名字了),你只能通过一次测量来取得其中一个f(x),之后这个态就塌缩了。如果我们需要的是这N个f(x)的一些整体性质,是可以减少计算量,但如果确实需要知道每个f(x)的话,用量子计算机也得算N次。至于优化嘛,总是没有止境的,算法的渐进复杂度低了还有常数在呢。
不是。恰恰相反,优化难度更大了。举个例子,显卡进行某些特定运算比CPU快多了,但你需要准备传输到显存的缓冲数据,还需要编写Shader。用显卡编程比直接用CPU编程难度大。量子计算机的计算方式,比显卡更反人性。量子计算的程序员需要设计更特殊的输入数据结构,执行更古怪的量子运算操作,最后还要利用复杂的数学规约技巧,设计一个输出结构,让结果能够回到普通的内存里。你现在就可以下载量子计算的Python库,在自己普通电脑上用模拟器编点程序。试试看,包你用了想撞墙。简单的说:1. 并非所有算法都可以用量子计算加速。2. 某些算法,存在用量子计算加速的算法,比如因数分解。3. 如果某个算法可以用量子计算加速,你需要编写的量子计算算法和普通计算机的顺序算法将会截然不同。
量子计算相比与普通计算的优势在于NP问题,量子计算可以同时试验解空间的所有可能,而在一般的问题上并不具有明显优势。而事实上导致目前电脑运行缓慢的问题往往不是NP问题,例如视频解码编码,3D渲染等等。
量子计算机目前仍处于实验室研发的初步阶段,即尚无法制造即便造价很高昂的通用性量子计算机,基本的技术瓶颈一般认为在于保持大量的量子之间的相干特性十分困难及其基础上的计算架构如何实现。加拿大D-WAVE公司所谓的量子计算机貌似噱头很足,但是其实际水平饱受业内专家质疑,被认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通用性量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前景美好,但是还有相当相当长的路要走。另外量子计算机解决的是计算能力不足的问题,而导致需要优化的原因则有很多很多·
发一段我和同学的聊天记录
考虑到散热和功率,量子计算机的架设最有可能是放在月球的背面,那里的温度够低,然后设立核反应堆提供能源也可以就地取材。
光子计算机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量子计算机属于科技树顶端,中间还隔着什么生物计算机啥的。
量子计算机的难度有一部分在于如何保持大量粒子的量子状态,例如维持低温低能量的原子凝聚态。
表示看中科院的十年信息科学规划里面就看到过,找到书了再来修改。
我只能尝试回答你第一句话,我印象中的进展是,前阵子已经用几个原子实现了15=3x5这样的分解质因数的计算。还有就是潘建伟组前阵子求解了二元线性方程组,可以看这个新闻:
。不知道你要的是不是这样的信息呢?
世界需要两条腿走路,硬件是一条,还要有软件。这两个是相辅相成的。就算量子计算机能使性能得到飞跃,还是要靠软件才能应用。但软件会越来越发杂,所以你说的1肯定是存在的。因为这是一个系统问题了,你要跳开计算啊什么的,要多学科去看待它。大自然这个发展的相当充分的系统都有问题,何况计算机,人脑,进而人工智能。至于计算机前景,我不看好。还是我说的那个问题光有原理还不行,还需要很多步才能完成。在难的也许还是系统整合(小系统)。现在的硬件能力快到一个结点了,我的看法是,这一次信息革命也许快到一个终点了,它带来的社会冲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而且,技术走的太快,艺术需要时间追赶。只有技术一条路是走不通的
上学期接触过一点量子计算教程,现在量子计算机的物理实现还很初步,大部分现在搞量子计算的还停留在理论阶段。
我记得国内量子信息学权威潘建伟教授说至少要30年才能出现实用化的量子计算机。
【PConline 资讯】搜索引擎谷歌公司,已经建立一个新的实验室,通过量子计算机研究人工智能。谷歌的量子计算机,执行复杂的计算,比现有的超级计算机快数千倍,预计将在今年第三季度投入使用。谷歌表示已经为量子计算机修改了机器学习算法,这种算法本来由D-Wave系统公司设计。今年D-Wave公司向洛克希德 马丁公司出售了首台商用量子计算机。
算法课老师说过一句很霸气的话,如果有了量子计算机,我就不用教这门课了,因为世界上只会有一种算法,穷举。
现阶段能耗和散热都解决地不完美,据说微软有一台测试版的机子,具体不详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当你不创造东西时,你只会根据自己的感觉而不是能力去看待问题。”----写在前面的话。  首先,欢迎来到程序员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有很多人想创造软件并解决问题。你是一名hacker,属于那些愿意做一些有挑战性的事情的人。  你是否做好了进入编程世界的准备呢?要知道,程序员可是被业界称为民工的差事呢!如果你准备好了,就接着看下面吧!  下面是一些很重要的建议,虽然有人并不认同,但我保证你看完我的分析以后会站在我这一边。一开始,先不要管算法和数据结构。大多数简单的程序不需要用到算法和数据结构,所以当你真正需要时再去学习。编程一段时间以后,你就会知道在哪些地方用到他们。这时知道算法的名字并了解它们的功能,然后找一些相关的论文去理解算法并动手编程实践。如果没有现成的函数库(其他程序员提供的可重用代码),你用自己喜欢的编程语言来实现它。
楼主发言:14次 发图:0张
  1. 选择一门好的编程语言,一门你自认为可以用它快速地做出一些有用东西的语言。  选择一种你觉得语法(文档)让你使用起来更舒服的编程。为此,你可能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来在几种不同的语言之间进行比较。这么做目的不是为了让你感觉更好或者让编程更容易。更快地完成自己的作品并且能够看到成果,才是激励你编程的源动力。不要选择一门需要某种重量级的IDE(IDE是一种能够帮助你编写并运行代码的工具)才能轻松编程的语言。你所需要的仅仅是一个文本编辑器。
  2. 选择一个好的编辑器。  编辑器对程序员而言,就是像是弓对弓箭手一样重要。 如果你刚开始编程,可以使用SublimeText 2  Emacs – 学习曲线陡峭,快捷键复杂。如果你想定制自己的使用习惯,需要学习Emacs Lisp.  Vim – 不仅操作简洁而且它默认包含在linux的发行版中,所以深受大家欢迎。我开始使用了2年Emacs。由于Emacs的快捷键操作过于复杂,我的双手开始经常疼痛,这迫使我转向了Vim阵营。了解Vim的快捷键是非常有必要的。当你在远程的服务器上编辑代码时,你唯一不需要安装的编辑器就是Vim。  注意!Emacs和Vim可能已经成为成为古董了。但是,它们都具备一些现代编辑器多不具备的功能。
  3. 选择一个你可以从中学到东西的操作系统  Windows不会教会你任何东西。使用Windows你唯一学会的就是打开一个exe(可执行)文件来安装软件和使用它。可能刚开始的时候你会觉得很酷,但是长远来看,如果你立志成为一个web开发人员,可能还是要具备基本的linux知识,尤其是当你要发布程序的时候。Linux也允许你根据自己的要求来定制程序。Macs也很酷,但是我认为你现在经济上还负担不起。
  顶一下楼主。现在做真学问的人越来越少了。。
  咋就没人呢?呜呜。。。。自己顶下
  @泛白的斗篷 4楼
16:47:38  顶一下楼主。现在做真学问的人越来越少了。。  -----------------------------  谢谢,谢谢!看来你是真懂学问的
  4. 不要通过复制粘贴来做备份  一个新手程序员通常会把文件复制粘贴到一个临时目录下面来进行备份。这也许也是他们唯一知道的方法。不要那么做!你需要使用版本控制软件。我强烈推荐使用Git,它是个目前很流行的版本控制工具,而且使用起来非常简单。对一个Git新手,有一个良好的社区和很多参考资源来学习。(除了Git之外,还有mercurial, darcs, fossil等等。但是我还是建议从Git开始,我有很多的理由来支持Git,这里就不多费口舌了。)
  5. 知道去哪里寻求帮助  参加一个和你相关的(你使用编程工具相关的)程序员社区。比如StackOverflow就是程序员的Facebook。那里没有消息状态和回复,取而代之的是问题和答案。除此之外还要学会使用IRC。IRC是一种老式的聊天室,现在还在被大多数开发人员用来分享技术信息和帮助解决问题。
  6. 培养你的礼仪  知道什么时候问问题。你遇到的大多数问题都是别人碰到过并且在Internet上能够找到解答的。在IRC或者任何论坛里发问之前,先搜索一下google(或者blekko)来看看是不是有现成的答案。在IRC上问问题需要有耐心。永远记住,人们只是处于好心来免费帮助你。有时你发问以后需要几个小时才能有回复。所以,耐心等待。除此之外,记得问问题的时候要礼貌。世界很小,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么对待你。
  @泛白的斗篷
16:47:38  顶一下楼主。现在做真学问的人越来越少了。。  -----------------------------  @求职受挫 6楼
17:03:19  谢谢,谢谢!看来你是真懂学问的  -----------------------------  我也不懂,以前在学校只知道玩,现在工作了倒是没时间了。
  7. 结交朋友,技术书籍只能教你解决常见的问题  当你在捣鼓一些程序或者从程序的作者那里学习,你能学到一些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当你散步的时候,请和遇到的朋友打招呼。你肯定不是唯一的程序员。和其他的程序员一起交朋友一起工作。你会注意到,当一群技术爱好者在一起的时候,不论话题是从什么地方开始,最后总是以技术话题收尾。这是必然的现象。所以你可以尽情参与。在你的黄金年龄努力编程,我能告诉你的是,我在开始6年前寻找朋友并开始讨论编程,从那时起才学到那些书本和文章不会我的东西。所以我总是说,我的编程经验有6年,因为只有那个时候开始,我才开始与人交流并开始感觉真正地开始学习编程。
  不要没人看啊。。。
  8. 参加开源项目  为开源项目编写代码能带来回报。这不仅仅是帮助别人,你留下的代码会被其他人使用或(可能)改进。当别人给你的代码添加功能或者提出修改意见时,也是在提高你的编程水平。开源软件项目不一定要是一个大工程,编写一个下载youtube视频的小程序也是很有用的。更重要的是,你会惊奇地发现你编写的代码会成为与他人有效沟通的桥梁。
  mark  
  @泛白的斗篷
16:47:38  顶一下楼主。现在做真学问的人越来越少了。。  -----------------------------  @求职受挫
17:03:19  谢谢,谢谢!看来你是真懂学问的  -----------------------------  @泛白的斗篷 10楼
09:02:45  我也不懂,以前在学校只知道玩,现在工作了倒是没时间了。  -----------------------------  时间是挤出来的,时间总会有的
  本论坛的程序员真少。。。
  感谢楼主分享。
  顶楼主, 这里看起来程序员确实不太多
  程序员现在好难招哦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听上去很玄乎的量子计算机,IBM 对大众开放了
重磅│在线量子计算机来了! IBM 首次将量子计算向大众公开
MIT科技评论,DeepTech深科技,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倾力打造,更多内容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mit-tr
编者按:本周三,IBM 的科学家首次将该公司的量子计算机接入云端服务向大众公开,IBM 相信几年之内就能开发出量子计算机的实验芯片。量子计算竞赛的号角已吹响。目前,IBM 还没有正式公开体验量子计算服务的接口,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登录:&申请试用。今天的互联网包罗万象,每一天都有新的设备,新的技术接入,可是 IBM 接入互联网的这台电脑却不太一样。它称得上是鹤立鸡群,傲视一切。这台由液氦冷却,拥有超导处理器,运用量子物理原理的计算机冲破了传统计算机运算能力的壁垒,开启了一个新时代。
杰瑞&周(Jerry Chow)带领的 IBM 量子计算机团队,在本周三启动了量子运算的网页界面,让外部的程序员和研究者通过算法来测试这块量子芯片。周对记者表示,&尽管量子计算云服务的主要目标人群是科学家和学生,但其实任何想要来一睹量子运算真容的人都可以试试。&
IBM 量子计算机专家杰瑞&周
虽然可能只是管窥一斑,但是周还是想让普罗大众,对这款颠覆型云端计算机的投入使用,以及之后带来的风起云涌有所准备。&我们想让大众开始拥有另一种思维,开始学习如何使用量子计算机编程。&
天壤之别的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和传统数字计算机是完全不同的。
拿杰瑞&周的话讲,传统经典的计算机,只能识别两个状态,0 或 1,或者说开或关。量子计算机所运用的是一种把 0 和 1 相结合而形成的复合状态。在某一时间点,这个状态可能是 1 也可能是 0,或者是他们两者之间的某个状态,也可以说这种状态是一种即是 1 又是 0 的不确定状态。
IBM 量子运算云服务的软件界面
这种复杂的状态被称为&量子纠缠态&,一些知名的量子算法都用到了它。
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数据传输过程中的纠错功能,这也是 IBM 研究团队解决的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毕竟,量子计算机的纠错计算要比传统计算机复杂太多。
现代储存与通信系统,一旦离开了纠错功能,都将无法运转。核心解决办法是在保留原数据结构的基础上,添加用于纠错的冗余信息,这样就可以很容易的判断数据是否损坏,而且在可能情况下利用冗余数据进行修复,而避免让对方重新发送。
传统通信中的常用的方式是抓取一组数据,比方说 4 个,通过对它们执行一系列的数学运算(通常是异或运算),来生成一个额外数据。一共 5 个数据同时发送给接收者后,再执行相同操作。
接收方执行相同操作后,是否得出了相同的第五个数据,即可判断原有 4 个数据中是否存在错误。因为计算顺序是已经预先设定好的,一旦出现错误,也可以通过第五个数据来进行修复,而代价仅仅是占用四分之一的信道容量,就可换取几乎没有错误的数据传输。
当然,这背后需要大量的数学计算细节来支撑,但你只要明白它确实管用就好了。举个例子,在微波通讯领域,没有这种纠错算法的情况下,数据传输的错误率可能在十亿分之一,而一旦开启了纠错,错误率会降低到万亿分之一,这就是差别。
然而,上面所讲的只是在传统通信和计算领域,下面,欢迎来到量子世界,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欢迎来到量子计算的世界
量子计算同样面临纠错问题,而且比传统计算更难解决。量子位的工作方法之一是通过超导量子干涉器,通常情况下 0 与 1 的能量差在这里变成了 10
焦耳。在传统计算机系统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电压 / 电流来轻易改变能量差。所以,我们通常以&伏特&这种简便的方式来衡量。
要在 0 和 1 之间实现与 10
焦类似的能量差,传统芯片只需要做 10 微伏的栅电压调整即可。所以,传统芯片与量子芯片的运行能级差至少为 10000 的系数。
更糟的是,量子纠缠态并不是简单的 0 或 1 的概念,而是向 0 或 1 演化的一种可能性,而且这种可能性随时发生变化。我们可以拿两个状态相同的量子位来做测量,在不断重复测量后,会发现两个量子位的概率分布是相同的,当然,这是理论上的。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环境不完全相同,在某些时间点会出现不可预测的微小变化。
所以,在比特翻转错误的同时,你也会遇到相位翻转错误。这并不是由于某个特定比特值导致的,而是由于两个比特之间的关系出现了错误。
再回到纠错这个问题上来。正是因为上面所说的一大堆,才导致了量子电路纠错变得非常困难,同时却又非常必要。在传统计算机中,第一个处理器只执行最少量的(甚至不执行)纠错任务。而量子计算机则在一开始就要执行非常复杂的纠错。不光是翻转一个比特那么简单,你得知道不同量子位是如何随时间变化的,还要在测量它们之前纠正这种变化。
来解释一下这到底有多难。一个典型的量子位的生命周期为 50 微秒,外加 20 微秒的相干时间。这是啥意思呢?这就意味着一旦量子位被设定好,你必须在第一个 20 微秒内执行纠错,并在接下来的 50 微秒内完成某一阶段的计算任务。听起来还不算太糟哈?
但是&总是有个但是,操控量子位的方式,不管是执行逻辑运算还是纠错,都需要携带了能量的微波脉冲。可以是短时尖脉冲,也可以是长而缓的脉冲,只要是在相同的脉冲区域。不幸的是,短时尖脉冲会导致一系列问题,所以,典型的脉冲长度是 50-60 纳秒。
在 50 微秒内搞定所有事情的前提下,这意味着有总共需要运行 1000 次的计算和纠错。这就让上面提到的问题难上加难了。
向量子处理器发送脉冲的微波装置
IBM 解决的问题究竟有多难?
现在,&蓝色巨人&IBM 把这个&难上加难&的问题给解决了!通过对系统做大量简化,IBM 的研究团队将一个由 4 个量子位组成的数据簇,与另一个单独量子位进行耦合,称之为&综合比特&。这种&综合量子位&的状态取决于内部其他量子位状态。这种连通性被用来检测哪个量子位引发了错误,从而在计算完成之前对错误进行修正。
IBM 的概念听起来挺玄乎,其实真正的工作机制是这样的:量子位相当于在电子器件中来回振荡的电磁波,与邻近量子位释放的少量电磁波进行混合及耦合。如果这两个量子位状态相同,电磁波则处于同一相位,并向综合量子位发出很强的信号。同样的原理,另一组的两个量子位也将它们的信号组合发给综合量子位,这就是前文中所提到的&量子干涉&。
IBM 的系统最核心的地方在于,它可以在计算过程执行的同时进行纠错。简单的说:我们不需要读取量子位值,然后再去纠错。而是抢先测量到某个可能产生导致错误的电磁波的量子位,在干涉发生前就阻止它。研究人员虽然不知道每个量子位的状态,但他们知道如何翻转,以及量子位的相互驱动翻转率。他们就用这个原理来进行纠错。
由于量子计算机的运算原理与传统计算机大相径庭,所以它可以快速的处理一些需要同时运用数以亿计的变量的运算任务,比如运算化学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在这点上,传统的计算机难以望其项背。
量子计算机同时也精于机器学习,在比如新药研发、新型信息安全,以及真正能够思考推理的智能计算机等领域都能大展拳脚。
工作原理不同,自然使用方法也必然不同。所以贴心的 IBM 同时也发布了一份指导你进行量子计算的网络教程,只需要高中的数学基础和一点点编程背景就能看懂。(杰瑞&周大牛推荐:编第一个量子程序前,最好去 Quora 上补习一下量子基础知识)
冷酷到底的计算机,真的冷到底!
量子计算机的搭建也非常不一样。虽然和经典计算机一样都是构建于硅晶片基础之上,但是真的在家里 DIY 不了,因为量子计算机的核心部件之一是铌、铝构成的超导金属,必须在极低温度下保存,只有在这种极端低温的情况下,它们才能呈现出量子特性。
所以重中之重的是一台能把计算机核心部件保持在只比绝对零度(零下 273 摄氏度)高 0.015 摄氏度的超级冰箱,比外太空都冷!
IBM 量子计算机的超级冰箱,几乎达到绝对零度,制冷效果傲睨外太空
这台接到云端的量子计算机拥有 5 个量子位,在现有量子计算机的家族里已经很强了(其他的一般只有 2 个量子位),但是其实运算能力并不能与一台平常的超级计算机相比。
超级冰箱的内部,IBM 科学家史蒂芬&飞利浦(Stefan Filipp)正对这台稀释制冷机进行调节
然而随着量子计算行业的发展,达到 50 个量子位的量子计算机只是时间问题,量子计算机的运算能力会成指数级提升,届时必将所向披靡。甚至无法想象如此之迅猛的计算机到底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量子计算机技术哪家强?Google 和 IBM 的竞赛号角已经吹响
在量子计算机领域的沙场上,群雄逐鹿,IBM,Google,微软以及其他很多专业团队都在致力于量子计算机的研发。
量子计算机能够解决很多传统计算机几乎不可能解决的问题,这项技术炙手可热,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团队都能像 IBM 生产出这种芯片的,而且 IBM 仅仅向少数几个合作伙伴提供这款芯片,加拿大滑铁卢大学量子计算机中心的科学家戴维&克里(David Corey)这样说道,能够开发一款量子芯片,并且 24 小时在线稳定工作,&我不知道还有什么量子计算机系统能够达到这种稳定性&。
IBM 的量子计算机是基于耶鲁大学的罗伯特&薛尔考普夫(Robert Schoelkopf )教授的研究打造的,核心团队都是该教授的博士生和博士后。而 Google 是在 2014 年吸收了另一组研究量子计算机的高校团队: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约翰&马蒂尼斯( John Martinis)教授的团队。
IBM 今天也同时发布了第二款新型量子芯片的细节。周的团队声称,它比以前表现出了更好的纠错性,这一点对制造真正意义上能运用于通用领域的量子计算机至关重要。而这样一台通用型量子计算机一直没有出现,主要原因就是科学家没有掌握如何稳定量子的状态来表达数据。
IBM 量子计算机核心科学家团队:杰&甘贝塔(JayGambetta 左),马蒂亚斯&史蒂芬(Matthias Steffen),杰瑞&周(右)
尽管 IBM 的论文并没有完全公开,但是它发布的芯片已经表明,在这场与 Google 的竞赛中,IBM 已经先胜一筹。Google 在去年建立了一个新的量子芯片开发实验室,然而一台通用型量子计算机不是哪家公司能够一两天就能开发出来的,都需要时间。
一台真正实用意义上的量子计算机通常需要成千上万,甚至百万级的量子位,因为纠错编码需要极大的计算量。IBM 今天发布的量子芯片拥有 5 位量子位。Google 研发的拥有 9 位(Google 的位数虽高,但在业界对其通用性这点并不认同,它只能解决特定的问题)。
周的团队也瞄准了一些非通用量子处理器的应用,在量子计算领域,另辟蹊径。这种被称为模拟量子计算机的技术只需要较少的纠错代码,因此就不需要大量的量子位。虽然这种技术只能针对某些特定的问题,但是它也能大大推动诸如能源和材料研究的化学仿真,以及机器学习这些领域的发展。
量子运算科学家杰&甘贝塔(Jay Gambetta)用一台平板电脑通过云端控制量子计算机进行运算,是不是有点四两拨千斤的味道。
麻省理工学院副教授斯科特&艾隆森(Scott Aaronson)表示,这是个很值得研究的方向。当量子计算机发展到 50 量子位的时候,就能实现&量子称霸&,超过世界上任何传统计算机,能够解决任何传统计算机解决不了的问题。(去年 Google 曾经报道过他们运用 D-Wave 中另一种设计模式的量子处理器所实现的震撼结果,然而仍然与&量子称霸&相去甚远)
&第一次实现量子称霸必将成为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里程碑,&艾隆森还说道,&虽然不能确定的说出时间,但是可以预见实现的时机不会远了。&
周和他的团队表示,可以预见他们实现这一点的时间不会太远,他说:&我们相信在接下来的几年内就能实现 50 个量子位。&而作为竞争者,另一边的 Google 量子计算机团队也瞄准了模拟量子处理器,并且预估在几年内将能生产 100 量子位的芯片。其他的量子计算专业团队,比如马里兰州大学也在致力于模拟量子处理器的开发。
说起这场地盘争夺战的现状,周表示,其实 Google 的目标和我们差不多。他觉得竞争是件好事,将能够使模拟量子处理器的用途更加清晰。&已经有很多公司取得了这项技术的知识产权,我认为来自各个团队更多的工作投入,将会使这项技术的前景更加明朗。&
DeepTech 深科技原创,转载须授权。&DeepTech 深科技&是由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创建的一个新科技内容品牌。更多内容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mit-tr
客官,这篇文章有意思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量子计算机程序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