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造林1千6百佘亩,己经有十年,想发展林下药材种植种植药材,全部种植湿地

安徽造林经营网――创新林下间作模式 大力推广林下经济
您认为林业在当今经济社会中发挥的最重要的作用是什么?A: 应对气候变化B: 改善生态状况C: 提供木材产品D: 生产生物质能E: 防治土地沙化F: 建设生态文明
创新林下间作模式 大力推广林下经济
】【】&【作者/来源&阜阳市林业局】【点击次数:&】&【】
&&& 近年来,阜阳市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实践林下种植业、养殖业等林下立体经济新模式,进一步提高了林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循环经济发展,开辟了农民增收渠道,对于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截至2010年,该市林下经济面积已发展到30.4万亩,产值达到&& 5.37亿元,占2010年全市林业总产值71亿元的7.56%,从业人员达到1.8万人。其中:林下种植业达到25万亩,产值达到 2.74亿元,从业人员达到1万人;林下养殖业达到3.9万亩,产值达到8320万元,从业人员达到5000人;生态旅游面积达到1.5万亩,旅游收入达到1.8亿元,从业人员3000人。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积极克服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充分发挥林下土地资源和环境优势,因地制宜的开展林地立体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全市林下经济取得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二、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与效益&&& 1、林粮间作。即在尚未郁闭或采用宽窄行配置的林分内,利用树木和农作物的时间差和空间差,行间种植小麦、水稻、大豆、玉米等农作物。全市林粮间作面积达到18亩,间作物产值达到1.44亿元。太和县林粮间作面积达到10万亩,每年增收8000万元。阜南林粮间作面积达到2万亩,每年增收2000万元。颍泉区伍明镇梁营村发展柿粮间作2200亩 ,每年增收 176万元。临泉县关庙农场、滑集马瓦房农场利用杨树宽行窄株种植模式,间种小麦、大豆等农作物280亩,每年增收14余元。界首市顾集镇林粮间作800亩,每年增收65万元
&&& 2、林药间作。即在林下种植白芍、丹皮、桔梗、大青根、党参、薄荷等中药材。全市林药间作面积达到5.6亩,桔梗、板蓝根、穿心莲、薄荷等主要中药材产量达到60万吨,间作物产值达1.12亿元。太和县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之一,2010年中药材种植面积16.6 万亩,其中林药间作面积达到5万亩,每年林下中药材增收近1亿元,该县李兴镇林下种植桔梗2万亩,年增收5000万元。颍东区退休工人王友刚承包茨淮新河林地370亩,林下种植白术和射干,随着中药材价格的猛涨,2010年每亩林下药材收入高达5000元。界首市邴集乡西张村林下种植中药材200亩,每年林下增收 40万元。
&&& 3、林菜间作。主要是利用幼龄林种植菠菜、大蒜、莴苣 等春季或比较耐阴蔬菜,充分利用林地空间和春季树木无叶的时间增效创收。全市林菜间作面积达到8530亩,间作物产值达到1280万元。临泉县关庙、姜寨等乡镇林下种植大蒜、菠菜等蔬菜面积达3500亩,年增收525万元。颍东区老庙镇马圩村邱大庄利用本村林下废旧池塘种栽植莲藕330亩,每年增收120万元。阜南县王家坝、三塔、会龙、赵集等乡镇在林下种植大蒜、菠菜、莴苣等蔬菜800亩,每亩每年增收2000元。界首市邴集乡何庄村林菜间作80亩,每年增效16万元。
&&& 4、林下养菌。即在林下建晾棚种植木耳、平菇、香菇、等食用菌。全市林菌间作面积达到2232亩,间作物产值达到550万元。颍泉区行流镇冯杨村林下种植平菇、金针茹等食用菌 480 亩,增收220万元。阜南县赵集、洪河桥等乡镇林下种植鸡腿菇、金针菇、平菇等食用菌 100亩,每年增收30万元。
&&& 5、林下养鱼。即通过低洼地治理,进行台地造林,水面养殖鱼类等水产品。全市林下养鱼面积达到8200亩,林下养殖产值达到1640万元。颍州区程集镇鲤鱼窝林下养殖草鱼、鲫鱼、螃蟹等水产品,亩产值2000元。颍上县八里河镇渔民村林间养鱼5000亩,每年增收1500万元。阜南县郜台、曹集、老观等现在林下养殖草鱼、鲢鱼等水产品 1500亩,每年增收300万元。
&&& 6、林下养禽。即在林下放养或圈养鸡、鸭、鹅等禽类,通过林禽共生,有效的提高了土壤肥力,减少了林木病虫害,促进了林木生长,同时,大大降低了林木抚育及禽类饲养成本,形成以林养禽、林养双丰收的良好生态循环。全市林下养禽面积达到 25470亩,林下养殖产值达到5000 万元。颍上县迪沟、夏桥镇林下养鸡 2000亩,每年增收400万元。颍泉区闻集镇仓耳湖行政村林下饲养土鸡、鸭家禽1000亩,每年增收120万元。阜南县地城、王化、焦陂 等现在林下土鸡500亩,每亩增收100万元。临泉关庙农场、迎仙农场、陈集谷河滩地、韦寨冬枣林下养土鸡面积达125亩,效益50余万元。阜阳市太阳红石榴专业合作社利用石榴林下空间散养土鸡数千只,2010年养鸡收入可达10万多元,实现了林禽结合综合开发,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界首市光武镇小黄中学林下养鸡85亩,每年创收3万元。
&&&&7、林下养畜。主要是在林下圈养、散养或采集树叶、饲草养殖牛、羊、猪等家畜。全市林下养畜面积达到5565亩,林下养殖产值达到1680 万元。
&&& 8、生态旅游。目前,全市已建设颍上迪沟、颍州西湖、太和沙颍河3处国家级湿地公园,颍上八里河、颍州西湖2处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5万亩,并依托上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建设颍上八里河、迪沟、阜阳生态乐园、颍州西湖等以林为主的生态旅游景区9处。近年来,全市生态旅游蓬勃发展,2010年接待游客达400万人次,林业旅游收入1.8亿元。颍上县八里河风景区2010年接待游客21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44万元。阜阳生态园通过低洼地治理及旧村庄改造,重点建设有安徽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热带植物园及果树种植示范园、花卉盆景示范园、食用菌栽培示范园、野生动物园等精品景点,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田园风光,令广大游客络绎不绝,2010年接待游客110万人次,旅游收入近1800万元,同时带动了交通、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 三、主要做法&&& 1、认真宣传发展林下经济好处和有关方针政策,全面提高发展林下经济重要性认识。几年来该市充分利用会议、新闻媒体、工作调研、印发明白纸、送科技下乡等方式,大力宣传贯彻党和国家有关林业产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宣传林下经济是改善生态、美化环境、消化污染、提高林业综合效益的重要意义,推进全市走加快产业化建设发展,林下经济带动林业大发展的道路。&&&&&2、不断加大对林下经济开发工作的领导。林业产业化是一项社会工程,离不开地方政府的领导与支持,对此,该市各级林业部门利用各种机会争取政府的支持,市县各级林业局都制定了有关林业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激励政策和意见,成立了林业产业管理机构,从而加强了对林业产业化工作的领导,促进了林业产业的顺利开展,推动了林下经济的发展。&&& 3、加强林下经济开发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几年来该市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及时开展林业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工作。每年采用以会代培,组织召开现场会,把林业经营管理,林下种养管理等作为培训、指导的重点,同时聘请技术专家来我市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受到广大农民的好评。&& &4、提供市场信息服务,搞活产品流通。根据市场经济和信息网络的需求,结合该市林下经济的生产现状,积极组织林业系统、林产品加工经营单位(户)林下经济经营者参加中国合肥苗交会等各种林博会。利用各种信息网站,实现网上产品展示、咨询、合作、供求等信息服务,优化了产销一体化格局。&&& 存在问题:&&& 林下经济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发展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全市林下经济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 1、规模总量不大,缺乏龙头带动。近年来,林下经济虽然取得了初步进展,但由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林下经济发展规模较小,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不能满足市场批量需求。&&& 2、基础设施条件差。该市属于平原农区,连片的有林地主要集中在立地条件较差的沟河堤坝、低洼地等偏僻之地,普遍存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林下经济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3、林下经济模式和品种相对单一,很难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4、林下经济产业化经营水平有待提高。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1、扩大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通过技术讲座、科普宣传等方式,对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技术模式和成功典型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通过算对比账、算效益账,展示林下经济的综合效益与优势,引导群众转变观念,激发广大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扩大发展林下经济的宣传力与影响力。一方面,让“走出去”的群众解放思想、开拓眼界,增强发展林下经济的信心与决心;另一方面,让“引进来”的投资者能扎根林下经济,起到导向作用。   2、培育龙头,示范带动。把培育壮大产业龙头作为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鼓励种植户、养殖户搞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尽快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格局。要充分发挥政策扶持、金融支持等优势,培育种养大户,促其上档次、成规模,催生扶强一批专业化林下经济发展龙头,带动更多的群众投身林下经济。   3、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讲求实效原则,把发展林下经济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相结合,与农业科技推广相结合,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多角度、深层次地挖掘林下经济发展潜力。对林下经济发展进行合理布局,确定中长期发展目标,科学选择林间种植、养殖模式,拓宽林间种植、养殖类别,因地制宜,宜养则养、宜种则种,进一步提高林下经济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4、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一是发挥林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对全市林下经济发展进行规划、管理,指导、协调与服务。各县市区要成立相应机构,制定发展规划、工作措施和奖惩办法。二是建立目标考核责任制和激励机制,将林下经济发展目标层层分解,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目标,严格考核。三是实行职能部门包保督导责任制,林业、农业、畜牧等涉农部门对乡镇实行分包督导,帮助建立示范基地,培育和扶持种养大户,组建协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不断提高林下经济组织化程度。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无为路53号 邮编:230001 联系人:祖冰梅
电话: Email:zubinmei@
版权所有: 安徽省造林经营总站 Copyright &
技术支持:
访问人次:建平县颈复康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林下种植经济产业_辽宁林业产业网_辽宁省林业产业协会_辽宁省林业产业协会网_辽宁林业产业_辽宁林业厅产业处
林地药材栽培List
您现在的位置: >
林地药材栽培
建平县颈复康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林下种植经济产业
来源:未知&&&&作者:111&&&&发布时间: 14:56&&&&浏览量:次
一、典型示范基地基本情况
建平县颈复康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始建于2006年,位于建平县现代生态科技园区。是朝阳市唯一的、规模最大的中药材种植、深加工的企业。公司占地面积120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建有办公楼、生产车间、晾晒棚、中药有效成分提取车间、保健品车间、烘干车间、保鲜库、储藏窖等。中药材种苗基地2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5万多亩,中药材林下种植基地3万亩。总投资1.57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1亿元。职工280人,其中中、高级技术人员30人。年加工中药材5000吨。
中药材林下种植基地主要分布在:义成功乡6000亩、黑水林场5000亩、建平镇1000亩、昌隆镇4000亩、张家营子乡2000亩、罗福沟乡2000亩、沙海镇2000亩、三家乡3000亩、喀喇沁镇1000亩、杨树岭乡1000亩、热水1000亩、八家农场1000亩、奎德素镇1000亩,种植的品种主要有甘草、黄芩、板蓝根、芥穗、沙参、防风、知母等。到目前为止,3万亩林下中药材以全部种植完毕,长势良好。此项目主要承担人为刘志会,建设时间从2009年开始,2009年林下种植中药材1万多亩,
2007年,公司被评为朝阳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朝阳市扶贫龙头企业、朝阳市价格诚信单位AA级、朝阳市域外投资贡献奖、建平县十大龙头企业。2008年被评为辽宁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辽宁省扶贫龙头企业。公司法定代表人刘志会同志被评为辽宁省&十大杰出农村青年&,朝阳市劳动模范,建平县&优秀政协委员&,建平县&十大杰出青年&;近年来累计向社会及贫困学生捐款(物)20余万元。
二、栽培技术应用情况
通过企业带动社会效益相当显著,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大幅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进而通过种植基地直接带动中药材种植农户种植中药材,先后在建平县黑水镇、建平镇、昌隆镇等种植中药材,其品种有:甘草、沙参、黄芪、黄芩、生地、板蓝根、牛膝、桔梗、柴胡等。
本项目是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与建平县颈复康中药材深加工有限公司在前期研究甘草化学成分和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共同合作立项的。朝阳地区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药材资源,各种地道药材近百种,这些药材过去只能作为药品制剂的原料出售,从未想到在这些药材中做深加工的文章提升它的利用价值,更未想到它会给一方的经济带来丰厚的回报。如何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变废为宝,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本项目是在过去对中药甘草产地、采收季节研究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确证,并优化原有甘草提取物制备工艺的工艺参数,确定提取物的定性定量方法,最终制定适用于规模化生产的、中国药典能够接受的甘草药材和提取物的质量标准。
建平县地处东经119&10&-120&2&、北纬40&17&-42&21&之间,属辽西丘陵区,为温带亚干旱大陆性季风型气候,是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的易旱地区,年平均气温5.4-8.8℃之间,四季分明,温差显著。年降水450mm,7、8月份是降水高峰期,占全年55%左右,形成雨热同季的特点。4-9月份为植物生长期,无霜期140-160天。全县总面积近4,838平方千米,土壤主要为褐土,其次是棕壤、草甸土和部分沙土。中药材资源在全市广为分布,资源丰富。
建平县地理位置独特,兼具沿海和内陆的双重优势。与沿海地区相比建平县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和比较雄厚的工业基础优势;与内路地区相比,建平县依托东连辽宁中部城市群,西接京津唐地区,南邻渤海之滨,北依内蒙腹地的独特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优势,成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平县既可借沿海开放之风和舟楫之利,又能利用内陆的丰富资源和广阔的优势。连接京沈公路的朝锦高速公路和建设中的北京&四平、朝阳&赤峰两条高速公路,使建平更好地汇入全国高速公路网,乘车4小时即可抵达北京,4小时到沈阳,6小时到大连,2小时到锦州笔架山港,2小时到赤峰;境内有六条铁路通过,加上拟建的铁路复线,铁路客货运输十分方便;朝阳机场可以起降中型客机,并开辟有直达北京、广州、沈阳、大连、青岛、哈尔滨等城市的航线。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大大缩小了建平县与海内外交往的时空差。发达的通讯网络,可以使往来客商随时、随地与世界每一个角落沟通。
建平县地下水类型为第四世纪砂砾石孔隙潜水。水位埋深6-7m左右,透水性和蓄水性较强,以大气降水及河水补给为主,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镁,PH值为7-7.2,无侵蚀性二氧化碳存在,经水质分析,硫酸根含量为40-60mg,碳酸根含量为5-6mg,地下水对混凝土无结晶性和分解性侵蚀。主要水系有:老哈河水系,总流域面积为28463km2,地上水年平均径流量为32.67亿m3。
建平县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非常适宜中药材的生长,年平均气温为1-10℃左右,年日照时数h,光能总辐射量为J/ m2,有效积温在1900-3200℃之间,年平均降水量为400mm,蒸发量达1800-2200mm,降水70%集中于6-7月份,年均风速在3m/s以上。《朝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以特色农产品资源为依托,从种植、养殖及收购的源头上把好绿色关,从加工、生产和流通领域把好质量关,大力培育、引进一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延长农产品深加工链条,把建平县建成全省乃至东北地区有较大影响的绿色食品种植加工基地。&建平县农业产业化经营规划提出:&要围绕项目建设,形成以农产品加工流通为主,梯次结构,具有较强市场辐射力、产业拉动力和地方财政支撑力的产业化经营骨干龙头企业群。以专业乡村建设为主要措施,推进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建设,把我市建成以玉米、杂粮、肉牛、奶牛、肉羊、肉鸡、食用菌、高酸度苹果、梨、葡萄、中草药、林木产品为主,富有区域特色,具备较强竞争优势的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另外,建平县政府成立了中药材运营专项推进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中药材产业化可持续运营项目的组织实施。
自然资源优势。建平县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中药材的生长,是我国药材的主产区之一。据20世纪80年代普查,建平县有各种药材662种,其中山枣仁、杏仁、黄芩、黄芪、柴胡、桔梗、甘草、党参、沙参、麻黄、苦参、远志等品种享誉国内外,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通过与沈阳农业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签订产、学、研联盟协议,聘请专家每年举办多次种植技术培训班,并到种植基地进行实地技术指导,使农民了解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
公司现有中药材繁育基地2000亩,每年可以提供种苗2亿株,其中4000株自用,1.6亿株出售给农户。
自营林下中药材基地30000亩,每年可以生产中药材5000吨。平均每年收购农户中药材8000吨。总计13000吨。
建设种苗繁育基地2000亩,包括土地平整、改良;暖棚20亩,共30栋,修理作业道5延长公理;产品检测中心200平方米,组织室100平方米,培育室100平方米。
购置并安装:水泵、喷灌设施5套及其管线;变压器5台;机电井及供水管网5套;实验室化验设备6台;拖拉机等农机具84台。
工艺流程说明(如甘草)
选地、整地:通常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深、盐碱度低的砂质土。育苗最好选较平坦和有水源的地方。移栽地除选条件较好的耕地外,荒坡、荒滩都可选用。
整地前先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亩施腐熟厩肥1,000-3,000kg,磷酸二铵或过磷酸钙20-30kg,然后深耕约25cm,耕翻后整平耙细,做成60-70cm宽的平畦,以便灌水。
2.播种移栽:作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种植甘草在春、夏、秋季均可播种,但在春播的产量和质量为好。在4月中旬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以上时播种。
按沟心距20-25cm开沟条播。播种深度2-3cm,在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可播浅一些,约1cm。直播一般每亩用种量1.5-2kg;育苗移栽一般每亩用种量12kg左右。播后覆本,及时浇水,适当镇压。出苗前保持表土湿润,出苗后随着幼苗的生长,逐渐减少浇水次数。播后7天左右出苗。
移栽一般在翌年春季地解冻后到出苗前进行,先将根苗挖起,把种根按40-50cm长切去根梢,粗细分开,分别栽植。按行距40-50cm,挖10-15cm深的沟,按株距15-20cm错开摆放于沟内。种根摆放的斜度和深度,以土质、气候和种根粗细而定。在砂性强的干旱地区,可斜栽10&-20&,盖土8-10cm(根茎芽孢离地面距离);砂性不太强或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可平栽或5&-10&斜栽,盖土6-8cm;根粗宜深栽,根细宜浅栽。每亩直苗地可移栽10亩以上。
育苗移栽可节约用种量,且植株生长健壮,根茎生长整齐,便于收获,而且商品质量好,产量高。所以,种植甘草以育苗移栽方法较佳。
田间管理:
⑴定苗 直播的当苗高5-6cm时间苗,苗高10-15cm时按15-20cm株距定苗。穴播的每穴留壮苗2-3株。移栽的甘草每亩苗数一般在12,000-15,000株。若行距为30cm,则定苗时株距保持18.5-20cm即可。
⑵灌水 甘草在出苗前后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出苗和幼苗生长。天旱土干时要及时浇水。栽培甘草的关键的保苗,一般植株长成后不再浇水。
⑶中耕除草 一般在出苗的当年进行中耕除草,尤其是幼苗期要及时除草。从第二年起甘草根开始分根,杂草很难与其竞争,不再需要中耕除草。
⑷追肥 播种前要施足底肥,生长期注意追肥。根据植株生长情况,每年追施1-2次。播种当年在4-5月份出苗后追施1次磷肥,在冬季封冻前每亩可追施有机肥2,000-2,500kg。以后生长年度第一次追肥在4-5月份,第二次在6-7月份生长旺盛期。每次追施磷酸二铵10-20kg。追施时在根旁开沟深施,施后盖土并浇水。甘草根具有根瘤菌,有固氮作用,一般不必施氮肥。
病虫害防治
①锈病 危害茎、叶。被害部位形成黄褐色夏孢子堆,后期为黑褐色冬孢子堆,使叶发黄,严重时脱落,影响产量。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7-10天1次,共喷2-3次。
②白粉病 病叶正面如覆白粉,后期叶色变黄。影响生长和产量。
防治方法: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剂1000倍液或0.2-0.3波美度石疏合剂喷雾。视病情喷1-3次。
③褐斑病 危害叶。受害叶片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央灰褐色,边缘褐色,在病斑的正反面均有灰黑色霉状物。7-8月份发生。
防治方法:喷无毒高脂膜200倍液保护。发病初期1:1:100-160的波尔多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剂倍液防治。
⑵虫害 甘草虫害较多,且在各种植区发生很普遍,主要有甘草种子小蜂、蚜虫、宁夏胭珠阶、黄斑叶甲、锯角叶甲,出苗阶段主要有蝼蛄、金龟子、蛴螬、金针虫等。
①甘草种子小蜂 成虫产卵于青果期的种皮上。幼虫孵化后蛀食种子,并在种子内化蛹。成虫羽化后,咬破种皮逃出,被害籽被蛀空。对种子产量影响很大。
&&& 防治方法:发生虫害时,尤其是青果期,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
②蚜虫 危害嫩枝、叶、花、果。植株受害严重时叶片发黄脱落。
防治方法:用40%乐果乳油倍液喷雾,10-15天1次,连喷2-3次。
通过与沈阳农业大学、沈阳药科大学产学研联合体的合作,定期聘请农技专家到企业进行理论培训及现场技术示范,争取在2-3年内为企业培养出一批能够熟练操作、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工种植队伍,不但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农民工致富奠定基础。
根据基地的实际情况下达栽植计划,公司与农户签订栽植合同,由技术人员对农户进行系统的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公司同技术人员签订技术合作责任书,技术人员对生产过程的技术问题全权负责。
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是建平县农业发展的重要品种。本项目的实施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方式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可有效解决中药材种植与产品进入市场的矛盾,解除种植户药材销售的后顾之忧,调动农民种药材的积极性,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三、投入产出情况
本项目通过高技含量产品的带动,大幅度提高中药材种植的产值,提高种植户的积极性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中药材产业化经营模式,提高农民收入,反过来规范化种植生产基地,又有利于企业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有利于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实现良好循环发展。本项目实施后可拉动农户近20,000户,每亩为农民增加收入2,000多元,年均为农民增加收入将达到8,000万元以上,年人均增加2,000多元,可以使当地2,000多人致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示范作用。
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机会,本项目投产后,可增加生产人员,辅助生产人员,管理人员,种植技术员,销售人员等200多人,同时,通过本项目在药材基地的建设,可辐射带动采挖服务、运输、包装、商饮等相关产业,经测算,还可间接地增加农民剩余劳动力就业10,000多人。
此项目总投资1.57亿元,今年3-4月,公司从中国建设银行朝阳市站前支行贷款2550万元已到位,并投入使用。
此项目满负荷达产后,可收购中药材13000吨,年生产中药保健品胶囊5亿粒,中药材提取物3000吨,可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利税1000万元。
通过示范基地建设和企业建设,一业起,百业兴,间接地带动了商饮服务修及运输、药材采挖、仓储等行业的发展,能够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5,000多人,农民人均增收2,000多元,同时企业提供良种、技术人员田间指导,统一种植操作规程,保护价收购相结合的农业现代化种植,减少了当地原来一家一户零散型,肓目&跟风&式不规范种植给农民带来的市场风险,农业生产的市场化和组织化有了较大的提高,提高了种植业现代水平。突出了当地药材种植业作为主导产业的地位,优化了产业结构。
四、适宜推广应用地区
朝阳辽西丘陵区,为温带亚干旱大陆性季风型气候,是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的易旱地区,年平均气温5.4-8.8℃之间,四季分明,温差显著。年降水450mm,7、8月份是降水高峰期,占全年55%左右,形成雨热同季的特点。4-9月份为植物生长期,无霜期140-160天。土壤主要为褐土,其次是棕壤、草甸土和部分沙土。朝阳、北票、建平、凌源、喀左地区及其适用于种植中药材。您当前的位置: >>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专题
三驾马车齐驱并驾
林下经济谱写华章
  大方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地区中部,总面积3505.21平方公里,总人口103.2万人,辖34个乡镇389个村(居)委会。2008年以来,全县扎实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146.75万亩,涉及全县34个乡镇、329个行政村和17.2万农户。为使农民尽早从林改中得到实惠,我县结合实际,突出抓好林下种药、林下养殖和生态旅游三大产业的发展。几年来,林下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林业生态建设也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全县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长1.22个百分点。发展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13个,林下仿野生种植中药材4.6万亩,林下养殖示范户60多户。培育林下经济龙头企业3家,扶持乡村旅游示范点10个。实现了林农增收,林业增效、村镇和谐为贫困山区林业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一、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领导重视,措施有力。大方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林下经济的发展,为切实抓好林下经济工作,让林农增收致富,县委、政府出台了《大方县关于推进中药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天麻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编制了《大方县中药产业发展规划》、《大方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等规划,设立了产业化发展基金,用于对林下规模种植和林下养殖的扶持和龙头企业贷款贴息以及品牌认证的奖励。对村、组、联户或企业相对集中种植天麻且净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按每平方米1元给予补助,新增种植规模在100户、300亩以上的,农户联户种植20户以上的,新增种植面积50亩以上的,以村为单位的农户新增种植总计规模在500亩以上的,都可以向中药产业主管单位申请一次性种苗补助(每亩不超过100元)。同时,推出一系列科技创新奖励政策,对向国家、省、地申请科研课题和科技项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补助,对林下经济产业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工作并获认证的给予10万元以内的奖励,对申报GAP、GMP认证并获国家批准的给予15万元以内奖励,对获得地区以上科技进步奖奖励项目的给予等额配套奖励,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运用到产业化年创税收100万元以上的企业给予50万元奖励,对引进企业和推广林下产业相关技术并年净增税收500万元以上的给予20万元奖励。到目前为止,已有多家发展林下经济的企业获得了奖励,仅云龙天麻公司就获得林权抵押贷款300万元用于林下天麻种植和天麻产品开发。  (二)整合项目资金,合理配置资源。全县整合各部门的人力物力财力,将石漠化治理、扶贫、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建设等工程投资合理规划,向有助于林下经济发展的方向倾斜。为强化对林下中药材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抽调精兵强将在全地区率先成立了中药产业发展办公室。为促进林下养殖业的发展,组织畜牧、扶贫、财政、发改、林业等单位建立了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领导小组,以县内丰富的荒山草坡为基础,整合各项资金投入生态畜牧业产业化建设。为推动生态旅游的发展,将经济林建设、道路绿化、新农村建设、通村公路建设等工程项目优先投入到生态旅游景区,大力推进生态旅游景区建设,全县生态旅游景区纷纷建成了有机茶种植示范点、经果林种植示范点和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三)突出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大方县抓住林改机遇,利用林下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种植中药材、林下养殖和生态旅游特色产业,带领林农增收致富。“大方天麻”是享誉全国的道地药材,2008年被国家质检局认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同年,国家食品工业协会誉名大方县为“中国天麻之乡”。近年来林下种植中药材已涉及34个乡镇2.5万农户8万人,总面积达4.6万亩,培养了中药材种植专业技术人员132人,仅经营仿野生种植天麻的民营企业就有6家,并开发出多种系列中药产品。如:大方县扶贫办按每亩林下种植天麻50 平方米 ,60元/平方米投资,共扶持农户林下种植天麻3050亩,总投资915万元。2009年,大方县九龙天麻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用经营的林地和林木,向县农村信用联社抵押,取得贷款300万元,与林农合作林下种植天麻面积达8000亩,辐射12个乡镇20个村,带动农户1000多户,实现产值4000万元,林农人均增收3000多元。大方县顺丰生态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投入30万元,林农以林权入股,与合作社合作发展林下种植天麻6000个平方米,毛收入达144万元,参与农户达80多户,林农户均增收14000元。林农尝到了天麻种植的甜头,种植激情高涨。  (四)实施龙头带动,突出品牌战略。在天麻产业发展中,大方县坚持以政府引导、协会协调、企业主导、群众参与为基本体制,实行“公司+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提升种植规范、增进加工深度、延长产业链,着力打造医药中间产品、保健食品、功能性食品、处方用药和制药原料药等产品品牌,成立了天麻协会,培育出大方县九龙天麻开发有限公司、大方县云龙天麻开发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3家,开发出“天麻胶囊”、“天麻酒”、“天麻颗粒”、“食得乐颗粒”等品牌产品,达到了龙头拉动,群众受益,共同发展的目的。大方县九龙天麻开发有限公司是集科研、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开发公司,公司现有专业人才15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8人),具备天麻的种植加工和系列产品的研发能力。通过几年的研究及发展,公司现有基地面积4000亩,其中规范化示范种植基地200亩、有性繁殖育种基地50亩、天麻种质资源圃50亩;以“公司+农户”推广种植基地8000亩,合作农户1200多户。公司现开发的天麻深加工系列产品有:“天麻胶囊”、“天麻酒”、“天麻颗粒”、“食得乐颗粒”,产品采用了国内的新工艺、新技术,均已获得黔卫食准字批文。公司产品注册商标为“九龙腾”,是贵州省著名商标。公司及产品先后被评为毕节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地区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地区级扶贫龙头企业;地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优秀乡镇企业;毕节地区首届十大行业公信榜上榜企业;贵州名牌农产品;黔绿之星•绿色消费品牌;毕节地区优质农产品。2008年公司第一期生产厂房建设完毕。2009年3月,年产1000吨天麻酒生产线安装完毕,已投入生产。近期公司准备对基地进行GAP认证、对产品进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研发1—2个新产品,形成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天麻系列产品,打入国内国际市场。大方县云龙天麻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私营企业,占地2800亩,净资产约5000万元,是以天麻种植天麻系列产品生产为主导产品,其他药材为附带产品,且能集制菌、育种、种植、加工、保鲜、包装一条龙生产并附设餐饮、住宿、娱乐等项目的多元化综合公司。年产保鲜天麻200吨,天麻干品30吨;精美礼品包装4万盒,天麻胶囊40万瓶,天麻饮料5000吨,天麻蜜饯10吨,天麻蜂蜜20吨。是“贵州省民营科技企业”、“贵州省高新技术示范基地”、“贵州省无公害天麻种植示范基地”、“毕节地区中药材种植科技示范园区”、“毕节地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  二、取得的成效  (一)林下种植发展迅猛。以大方县九龙天麻开发有限公司的仿野生林下种植天麻技术为依托,林权制度改革为载体,政策扶持为手段,企业带动为动力,以天麻种植为主导的中药材林下种植发展迅猛,中药材种植产业化发展初具规模。到2010年,全县种植天麻2万亩,刺梨2万亩,其它中药材6000亩,产值超亿元,林农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大方县九龙天麻开发有限公司、大方县云龙天麻开发有限公司、关井绿色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不断壮大和发展,产品开发日新月异,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凸现。以九龙天麻开发有限公司为例,公司把仿野生天麻种植技术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推广,在大方县羊场镇、雨冲乡、达溪镇、沙厂乡、星宿乡、绿塘乡、文阁乡、凤山乡、兴隆乡、八堡乡、果瓦乡等十二个乡镇,开展林权入股、保底收购等方式,与林农合作种植天麻。公司出菌种和种麻,负责技术指导,林农以林权入股,投资劳力和管理,产品对半分成,或按平方保底收入100元进行合作,每亩林地按种植40平方米 计,林农每亩增加收入至少是4000元。公司成立了12个仿野生天麻种植技术科技服务站,让更多的林农参与进来学习科学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技能,培养了大批乡土人才,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实现了公司与林农的互利互惠,合作共赢。此外,公司还采用“公司+村委会+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灵活多样地发展天麻种植。2009年,公司与林农合作林下种植天麻面积达8000亩,辐射12个乡镇20个村,带动农户1000多户,实现产值4000万元,林农人均增收3000多元。  (二)林下养殖初露头角。林改工作明晰了产权,放活了经营权,落实了处置权,保障了收益权,林农以林权入股,一部分加入了林下种植中药材的队伍,一部分已开始谋划和实施林下养殖。到2010年,全县有林下养鸡大户23户,生态养猪大户17户,生态养羊大户21户,林下养殖规模发展已初露头角。星宿乡计划2011年发展林下养鸡500亩,出栏林下土鸡1万只,现已形成项目材料报县扶贫办申请扶贫资金支持。理化乡返乡青年胡平,利用林下资源发展蝇蛆养鸡,三年来,带动周边农户200多户发展林下养殖,成了理化乡林下养殖示范点,大方远程教育示范点,自己的养殖规模也得到了发展壮大,固定资产15万元发展到了40多万元。在胡平的带动下,周边营盘、松林、广木、偏坡等村组农户不断增强,希望通过林下养殖增收致富的愿望更加迫切。胡平风趣地说:“林下养殖,不砍树能致富,生态变保护,农民得实惠”。自发展林下经济以来,我县林农年牲畜存栏量已达到牛20000头、羊85000只、猪74000头的规模,养殖户年均增加收入3000元以上,林区较大的安乐、星宿、凤山等乡镇分别办起了养羊万只以上的养殖基地,高店、安乐、星宿等乡镇分别办起了肉牛养殖基地,生态鸡、野猪等养殖农户也日渐增多。  (三)乡村旅游前景看好。在城郊结合部、村镇结合部,利用生态建设成果和林地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生意火爆,前景看好。羊场镇穿岩村利用退耕还林成果,依托地理优势和大方特色小吃,结合新农村建设,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修建文化娱乐及休闲广场,安置健身器材,配以小桥流水,发展乡村旅游,林农靠山吃山,有的开发野菜资源,办起了农家乐,有的开发林副产品,开起了土特产经营商店,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有农家乐11家,土特产经营户5家,人均年增收6000余元。云龙天麻开发有限公司利用林地优美环境,办起了休闲山庄,生意兴隆,年收入近百万元,解决劳动力就业30多人,就业人员人均年收入近万元。生态旅游业作为大方的一个新兴产业,目前已建成国家级、省级、县级森林公园各1个、乡村生态旅游景点10余个,特色农家乐200余家,其中挂牌管理41家,获地区三星级乡村旅游农家乐4家。生态旅游景区九洞天被世界旅游精英博鳌峰会、“亚太旅游联合会”等组织授予“国际王牌旅游景区”、“中国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基地”等称号,该景区开发的“九洞天仙茗”毛尖、翠芽两种茶叶分别获“中国(上海)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和银奖;退耕还林区羊场镇穿岩村目前已发展起远近闻名的特色农家乐,这个十年前的生态脆弱区注册了“穿岩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已启动了投资4000万元的大型乡村旅游项目——“九驿生态园”,承办了“2011中国•贵州百里杜鹃花节农家乐美食大赛展示活动”暨“大方县首届乡村旅游农家乐美食大赛”。大方县2010年生态旅游人数达40余万次,实现综合收入3亿元,争取到2011年毕节地区第五届旅游发展大会的承办权。  三、下一步打算  林下经济天地广阔,大有作为。大方林下经济发展经历了很好的起步阶段,全县将深化各项措施,扶持与开发并重,不断壮大规模、打造品牌、强化精深加工等,不断做大做强林下经济产业,大力提高林区产出。一是充分利用大方的中药材品种有1583种,部分品种还是出口免检产品的资源优势和毕节试验区食品药品工业园区落户大方的大好机遇,大力发展林下种植中药材,力争到2020年中药产业产值达93.08亿元,实现税金收入3.69亿元。二是充分利用当前农户饲养野猪、生态鸡积极性较高的条件,大力推进林下养殖业发展。三是充分利用境内已挂牌了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九洞天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油杉河风景区管理委员会等机构的有利条件,大力推动生态旅游业发展。
信息来源:厅政策法规处(宣传处)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主办:贵州省林业厅 承办:贵州省林业信息中心 厅办公室联系电话:6
技术支持:北京航天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2013 版权所有 ICP备号
(建议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林下种植中药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