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问题,这考研a类b类是什么意思思?

考研的17个关键性问题
考研的17个关键性问题
1、考研到底难不难?
关于考研的难度,有的人把它夸大了,结果吓走了许多本来完全可以考上研究生的同学。而有的同学低估了考研的难度,过于轻敌,结果原本能考上的也考得一塌糊涂。
对于绝大多数考生来讲,考研的难度其实并不算高。大家可以想想,考研的国家分数线要满足那么多不同档次学校的招生情况,显然不可能定得太高,题目的难度也是适度而且相对稳定的。考生很早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只要大家认真复习,给予考研足够多的时间,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考研复习的许多工作量,并不是完全为了达到某个分数线而做的努力,而是在想尽办法减少自己落榜的风险。也许你学的很多东西未必会考到,可是它们仍然是有意义的,因为那些都可以减少你考不上研究生的风险。问题在于,许多人没有明确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没有从尽量减少出现意外的角度来思考如何安排复习,特别是专业课的复习,结果经常失败,给人造成考研挺难的的印象。
当然,认为考研很容易的想法更是极其错误的。考研需要完成一系列的工作量,如果没有完成一系列必须的工作,试图靠侥幸考上研究生,机会是很小的。只有在你花了足够多时间、足够多精力的情况下,我们才可以说,考研其实并不难。
2、平时成绩好才有希望考取研究生?
研究生入学考试只是考4门课,与复习的认真程度、复习时间的长短以及方法是否正确有关,与平时的学习成绩关系不大。我就认识一个优秀毕业生(全校一年才有30个),因为太自信了,以为自己平时成绩好,没有认真复习,结果没有考上研究生,而且考得很差。而她有好几个同学因为没有学位,不好找工作,没有其他退路,只有考研,反而都考得很好。
所以考不考得上,关键还是复习得如何,不要因为平时成绩不好就不敢考研。你平时不可能像考研那么认真学习的,所以平时成绩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因为你可能不太喜欢学习,所以无所用心,因此,平时成绩常常不能代表你的真实水平和潜能。
3、何时开始准备考研比较好?
虽然我认为早点确定要考什么学校和专业比较好,但是像有些同学从入学起就开始准备,或从大二就开始准备,也未免过头了一点。这样一来,整个大学生活完全围着考研转,以后回忆起自己的大学生活来,难免会觉得自己为了考研,放弃了太多的东西,别人有美好的大学生活,而自己的大学生活却黯淡无光。
因此我觉得,如果你已经决定考研,那么在大三之前要做的事情就是,认真学好未来考研需要考试的课程,并且学到和考研差不多的水平(比如说,在上课时、特别是期末考试前就抱着考研的数学复习指导书来看),就是在为将来顺利考上研究生做准备了。此外,在大三正式准备考研前,把所有的数学课都尽量学好,把英语尽早提高到六级水平或六级优秀的水平,这就是为考研做的最好准备。
如果考本专业,那么我觉得大三下学期开始看数学和专业课就可以了。如果是跨专业,则最好是大三上学期就开始学一些该专业的课程或直接读该专业的考研指定参考书,大三下学期开始看与指定参考书的书名相同,但作者不一样、内容也有些差异的教材,这样可以增加对指定教材的理解,也可以降低考试时出现没见过内容的危险。
最近,可能由于考研竞争激烈,我已经听到过很多学校的专业课大面积超出指定教材,有时甚至超过一半的考试内容都在指定的参考书上找不到(主要是经济类和纯文科的专业),所以早点读些其他教材非常重要,如果指定的教材明显不够权威、内容太浅或内容不够全面,更应该仔细研读与该书同名的权威教材。
4、正式开始准备考研前该做些什么?
首先应该尽量向刚考过研究生的一些学长学姐请教,无论他们考上与否,都有一些经验教训值得你吸取,可以尽量减少大的、方向性的错误。同时,还可以请他们给你开列参考书单,免去你盲目找书的麻烦。参考书的好坏极其重要,找错辅导书不仅浪费时间,而且累死累活也未必有效果。
尽管你可能早就已经了解你要报考学校往年的招生情况,并买到了以前的指定参考书,还是要关注新招生简章中指定的参考书有无变化。同时应该在开始埋头复习前,浏览目标院校的主页,阅读新的招生简章,确认指定参考书有无变化。
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尽快和你想读的目标学校目标专业的在读研究生联系上,通过电话、Email或是在暑假直接去一趟,向他们请教一些考试的经验,这非常重要,因为这样你大致可以避免方向性的大错!不要怕打搅别人,大部分研究生都不错,而且非常热情。
5考研与找工作、上课、期末考试的冲突
既然选择了考研,那么就意味着在考研结束前,你没有太多时间去找工作,也不应该花太多的时间找工作,否则到头来落个两头空。
以我的经验看,每年一次的秋季大型校内招聘会,对考研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因为这时许多人都感到考研颇为辛苦,日子比较枯燥,对考研能否考上开始缺乏信心,对自己的决定正确与否开始犹豫不决。此时,一旦在招聘会上找到一个还可以的工作,或是看到同学找到了还不错的工作,就动摇心思,也开始想找工作,无心学习或干脆宣布不再考研的人,相当得多。他们前功尽弃,到头来实际上也没有找到什么好工作,至少与考上研究生后能找到的工作和发展机遇相比,没几个人找到了太好的工作,但是他们早早地放弃了,真是可惜!
许多类似这种情形的人后来都有些后悔,因为工作之后再要考研,绝没有一些在校生想象的那么容易,要付出应届时数倍的努力(如那些在职考研者,在工作之余还要天天学习到深夜,仍然感觉时间不够用)以及承担更大的压力(如辞职考研,家人和朋友的期待很高,不太希望你失败,因为失败的后面还有个人生活以及家里人的经济负担)。
所以我再次强调,既然要考研,就不要在考研结束前花太多的心思找工作,但是校内那些招聘会我认为还是可以去一下,但是如果从此就开始纠缠于找工作的事情,那就犯不着。
如果在考试结束后你发现自己真的考得很糟糕,那么你也完全可以在考研结束后的寒假和第二学期找(在春节后各地有很多招聘会,不要错过)。如果你早早地想着如果考不上就去工作,早早地想着为自己的失败留好退路,通常是考不上的。
考研复习紧张,所以复习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现时间似乎不够,想逃课复习的人也不在少数吧?
说老实话,我考研那个学期逃了1/3左右的课,因为我觉得时间实在不够,而老师讲的那些专业课东西也比较简单,就觉得也没有必要去上课,但是任课老师看到学生逃课肯定不高兴,所以要和任课老师搞好关系,多跟老师谈自己的客观情况。总的说来,如果准备得早,也未必就需要逃课才能考上研究生。
那时候我一门心思考研,我觉得成功换到新的专业对我的影响实在很大,所以虽然无法缓考(在我看来,即使其他学期不允许缓考,考虑到广大学生的前途,也应该允许大四上学期的期末考试可以缓考),我也不可能花太多时间复习自己的专业课。
当时我想,即使要重修两三门课,只要我考上了研究生,那么重修也无所谓。后来我用在期末考试复习的时间确实不多,不过老师的复习课和答疑我都去了。在大三大四时的复习课和答疑通常都很重要,老师会有指导性的、方向性的话语,可以减少复习的盲目性,其他就是把老师以前布置过的作业都重新做一遍,大体不会出问题的。
6、复习的安排
当你确定报考院校及专业后,先设法获取报考院校招生目录,了解要考什么专业课以及考试范围,最好能听听考上同学的建议。招生目录可写信至报考院校的研招办索取或上网查询。
在四门科目中,要分清主次,以三门统考课为主,而三门统考课中,又以英语和数学为重。英语和数学一定要打好基础,故应该早做准备,建议英语基础差的同学从大二起就要下苦工,如果英语驾轻就熟了,那你考研时将有很大优势。
关于考研复习时间安排,我建议从3月份起,先努力复习数学和英语。数学先要看教科书,做熟基本习题,打好扎实基础;英语要在经常阅读中扩大词汇,这样才能提高阅读能力和词汇量。这个阶段大约是3-9月份,9月份后就要集复习政治和专业课,但不要忘记经常做数学练习和进行英语阅读。
上辅导班,我认为要根据个人的基础情况而定,基础较好的同学可报一个强化班和串讲班。政治完全没必要上长期复习班,7月份大纲出来后上一个强化班就完全够了,因为大纲出来后,政治的复习方向已十分明确,没有想象中可怕,关键是要上一个权威的辅导班(能够抓住考点、重点、难点),串讲班必须上(串讲班是指考试前,12月底或1月初的考前冲刺班,对政治来说,这时侯一般有可靠的最新消息)。
专业课的复习时间不必花很多,考前两个月左右就差不多了,除非你换专业或报考较为热门的学校或专业。专业课的复习一定要参考报考院校的往届试卷,最好还能找到所报考院校本科生或研究生用过的专业课笔记。
7、考研装备
共同考研的战友若干名,这样可互相促进,形成良好的氛围。
一定的金钱
8、复习时的基本技巧
一定要把数学、英语、政治的真题做很多遍,最起码两遍。真题是宝,模拟题是草,甚至连草都不如,特别是大部分英语模拟题。
英语阅读占60分,考研英语阅读得44分和26分都是正常事,阅读最为关键,最能拉开差距,所以说在考研学生中有“得阅读者得天下”的说法。
专业课试卷只要指定参考书没有很大的变化,能复印多少年就复印多少年,即使比较贵也要复印。如果你认真复习的话,考研的风险可能更多来自于专业课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不确定性。得到更多的专业课试卷可以大大减少这种不确定性。
如果能复印到你要报考目标院校目标专业同学的专业课笔记,请想办法复印,特别是文科性质的专业,考题经常与笔记密切相关,书上只提到一句话,也许笔记里老师论述了一大段,完全可以出个大题,类似的例子屡见不鲜。不要以为老师只考那些条条框框很清楚的东西,考那些东西如何区分非本专业的非本校的学生?如何区分学生基础扎实还是不扎实?所以专业课经常会出那种看起来有点偏、但是的确有理解和发挥余地的题目,或是跨章节的题目,要多总结、多联系。要将文科的内容(如政治或其他文科的专业课)总结成一张或几张大表,把所有的核心内容都总结进去,形成条理无比之清楚的一张或几张大纸,所有该书的内容全在其中,你就复习得差不多了。把这几张大纸记下来,考试的大题也不会漏掉任何要点。
如果该系有办专业课的考研辅导班,那么必然会经常漏题,即使无法参加也尽量复印到辅导班的课堂笔记(很少好学校会办专业辅导班,因为办专业辅导班对外校考生是很不公平的)。如果该系在考研的该学期有开设要考的那门课,那么经常是开那门课的老师出考研试题(请先向在读研究生们了解情况),该老师授课的课堂笔记颇有价值,该门课的期末考试题也经常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可设法打听(不过,不可太在乎这种技巧,全面复习才是最有用的)。
英语的阅读理解不要乱做模拟题,毫无用处,首先是要把全真题搞得很熟,仔细分析,找出命题人的出题思路和技巧。如果历年的阅读理解都搞得很明白了,没有题目可做,就做六级全真题里的阅读理解,然后仔细分析。
不要仅仅依据一两年的专业课试卷猜测哪些会考不会考,专业课可能经常出乎你的意料之外!经常会有一些你考前觉得有点偏甚至很偏的题目,所以要尽量多地搜集到很多年的专业课试卷。但是即使这样,也要全面复习,多做题目,特别是理工科专业,专业课不多做题目也是绝对不行的。
数学不多做题,那就别考算了,肯定考不上,也不用浪费时间了。
9几个常见的方向性错误
只根据前一年或前两年的专业课试卷,胡乱认为一些东西不会考,不全面复习,结果经常是你认为不会考的,它偏出了个超级大题。
到开始正式报考的时候才决定考不考研,匆匆忙忙做决定,很少有考上的。
自以为基础好的科目不认真复习,以为凭基础好应该能过,结果经常会考得很烂。
考文科类的研究生,却没有多打听清楚该专业历年考试题的出题范围,比如说有许多文科类的专业课的题目是指定教材里面没有的,而是在最近几年的学术杂志或学术专著才有,你却一点也不知道,一点也没有读。
高数和英语不做题目或很少做题目,英语作文和阅读、翻译也很少训练,光看答案,考试时才发现速度不快、时间不够。
全真题在考前看都没看过,或是看得很少,整天都在做模拟题,浪费时间。
10、考研感受、考研的日常生活与自我激励
从众多考研人的经验来看,在第一轮复习时都会颇觉枯燥,发现考研复习的积极性不高,但是在第二轮全面复习、大量做题的时候,慢慢就会觉得考研生活其实是蛮有意思的,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认为考研要花半年以上的时间来复习已经学过的东西,纯粹是在浪费时间。你经常能体会到自己每天都在进步,每天都有所收获,彷佛又回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高中时代。如果在考研期间,你是一心一意读书,不用再为其他事情烦恼,那么在考研的那段时光里,你就会感觉很幸福,而且在复习过程中你会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学到的东西,觉得从考研复习中受益多多。
在最开始复习的时候,许多人都认为前面时间还很多,所以不太用心,可是这些人往往在快要考试时才发现自己开始复习已经太迟了。很多已经考上研究生的人即便已经在上研究生了,仍会发出感慨:“如果再给我一个月的时间,我就有绝对的把握能够考上!”所以,建议大家在大三下学期的时候多花点时间复习,这样就不至于到了考前还那么担心了。如果你想报考一个竞争很激烈的学校和专业,那么更应该早点开始认真复习。
可以说,能不能经受看起来有点枯燥的考研复习生活,正是对考生最大的考验。许多人都在开始时兴致高涨,可是在复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开始玩心大动,不想静下心来读书了,结果功亏一篑。动摇不定、犹豫不决、“三天打鱼,四天晒网”是考研的最大忌讳,也是在考前就可以断定他根本考不上研究生的那类人之基本特征。考研需要韧性和毅力,需要你能在某段时间里不受外界干扰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你在考研期间得到的这些方面锻炼,会让你受益终生。当有一天你考上了研究生,你就会发现考研的过程本身就是很难得的人生体验。考研期间得到的意志力训练,会成为你自信的重要源泉,会有助于你以后在事业上获得更大的成功,绝对是你一生极其宝贵的财富。
虽然每年总是有那么多人报考,可是真正完全用心复习,专心致志复习的人数就要大打折扣了,所以不要看着报名总数吓人,其实真正有竞争力的考生人数还是有限的。
在考研复习之余,也要注意锻炼,晚上或下午可以去操场跑跑,考研不仅要毅力,也要体力的。
如果读烦了最好休息休息,去外面或公园里走走,放松了之后再读,不要过分强迫自己读书,效果不好。周六下午或晚上可以休息一下。
心情要愉快,要每天想象考上了之后如何如何,而不是万一考不上会多么没有面子之类的问题。可以经常设想考完之后如何大爽一把、大睡一把、去哪里大玩一把,以此激励自己。
失败者老想着失败了会怎么样,整天在担心,结果的确经常失败。成功者经常想着成功了要如何如何,整天在描绘未来的理想蓝图,结果的确经常事随人愿。老是失败的人通常是那些总是在担心失败的人。担心什么就来什么,希望成功就会得到成功,所以内心对自己的鼓励,非常重要,经常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11、参加考试和复试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考前一天,无论如何应该去看一下考场,特别是考外校的同学,应该先去看一下大致位置,以免第一次匆匆赶时间,找不到考场,影响第一门的英语考试。
考试期间最担心的问题可能是失眠,最好要先和同学协商好考研期间宿舍的作息安排,同时,为了防止失眠,可以买几盒“安神补脑液”备用,一旦发现自己可能会不太容易着,就吃几小瓶安神补脑液。
考前应该准备好钢笔、圆珠笔或签字水笔、铅笔,相同的笔请全部都要多准备几支。以前考研的试卷纸质很差,不能写钢笔,所以请习惯写钢笔的同学要先练习一下写圆珠笔,并事先买好考研时要用的笔,先用顺手,不要到了考试前才开始用圆珠笔,可能会在第一天下午考政治时因为写字太慢导致时间来不及。如果观察到纸质不好,请不要用钢笔答题,会影响卷面印象,严重失分。请带够圆珠笔或签字笔!
除非你根本没有认真复习,否则在考试过程中即使觉得英语、政治、数学中的一些科目没有考好,也千万不要中途退出考试,一定要坚持到最后,反正你无论做什么事情也不差那两天嘛!坚持到底,最终还是考不上,那也可以问心无愧。一些课程你以为自己考得很差,其实从最终结果来看可能还是能上线的,所以不可轻易放弃!
每年的考研都有大量的考生只参加前面一门或两门的考试,中途就不考了,所以你会看到每个考场的人都原来越少,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不管别人如何,你要坚持到最后。
绝大部分都觉得3小时的考试时间非常紧张,请在考试前一个月或两周内开始训练做题速度!请先安排好各部分所花时间,控制做题速度。
如果你估计自己能够上线,或是已经顺利拿到了复试通知,那么就应该打听是否是等额复试还是差额复试。如果是等额复试,其实基本上就录取了;如果是差额复试,还要用心准备一下。
即使是等额复试,也要注意在面试时要尊敬老师,不要表现狂妄,令面试的老师反感,但也要表现出自信,要注意面带笑容。也有听说在等额复试时有的考生在回答老师的提问时特别狂妄,觉得专业课太简单了,得意洋洋,而被刷掉,颇为可惜。
如果是差额复试,更要小心,不要以为自己总分高,就高枕无忧了。虽然总的来说名次靠前的考生在面试时一般都不太会刷掉,但如果你仅仅处于中流,即使不是最末,也需要多花心思准备。特别是要注意很好地回答问题。
主要的问题通常是先自我介绍,其次问为什么要考这个学校这个专业,在面试前要先想清楚。其他就是问几个跟专业稍微有关的问题,一般都不太难(不同学校情况难度不一样)。
应该对该系该专业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在回答为什么考该校该专业时可以讲因为它多么有名,多么有实力,自己多么有兴趣的角度来介绍,当然也不用太夸张,客观介绍即可。
如果担心自己会被刷掉,尽量在面试前给系主任和负责研究生招生的副系主任写信,介绍自己的情况,表明自己的兴趣和对该系的向往等等,要用心撰写,会有所帮助。
应该提前1~2天到该校,然后找在读研究生了解往年面试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面试最好提前30分钟到1小时到该系,这样你也许有机会帮他们做点杂务,或者跟副主任等聊聊天,让他们先就了解你,会大大降低面试时被刷掉的风险。
12、考研应该是一进大学就该考虑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大学生通常在刚入学时,就经常听到老师和学长们提到竺可桢的两个问题,即“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要自己问问,第一:到大学来做什么?第二:将来要做什么样的人?”。许多人的回答都是泛泛而谈且不确定。如果今天再让你回答这个问题,你会作何回答呢?笔者给您提个建议,在大学本科期间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的奋斗方向,找到自己的兴趣,找到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职业理想。至于将来,每个大学生在毕业时的选择其实都是很有限的,要么考研,要么出国,要么直接参加工作,所以,最好早一点确定自己的目标,早一点开始努力,因为要出国、考研或直接去工作,在学校时要培养的能力和素质还是有差异的!
不管你应届时考不考研,你都应该先对考研这个问题有较多的了解,因为这个问题很重要,你应该一进大学就考虑将来是否要考研,如果要考研,想考哪个学校以及什么专业(特别是专业)的研究生!请早一点决定,不要匆忙上阵,没有几个匆忙考研的人能考上的。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请未雨绸缪,想想你的未来
那么,读研究生究竟有什么意义?读研究生有意思吗?
由于本科特别是重点大学的理工科,通常都课程繁重,经常要做作业,写实验报告什么的,期末的考试压力也比较大,令部分同学觉得有些疲惫,很希望早点结束大学生活,不太想在大学里呆下去了。但是,如果你读过研究生,你就会发现,研究生的生活和本科时的生活还是有很大的不同,自由宽松得多,你可以有很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尽情做自己想做的事,看自己想看的书,考试通常也不难通过,主要是写几篇论文而已。如果你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那么,有机会读研究生还是很不错的,你可以在研究生阶段看很多你本科期间一直想看而没有时间看的一大堆书,也经常可以有空去听各种各样的讲座,再也不用担心逃课听讲座时老师会点名,因为研究生的课很少,大部分第一年就上完全部课程了。
除了可以自由自在的读一些自己想读的一些书,我觉得读研究生的好处是你还有2~3年的时间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做适当的准备,特别是,你可以通过换专业考研,学习自己希望进入的理想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在毕业后转到该行业去。
此外,应该指出,考研是一个很重要、很值钱的选择权。如果一个人对前途毫无把握,好像未来毫无自己可以选择的余地,只能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这是非常痛苦的。千万不要等到已经走投无路的时候才去想自己的出路!
考研是一个很重要的选择权,你常常可以通过考研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当你对工作不满的时候,想改变职业的时候,你能够通过考研更换一个全新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是令人羡慕的。因此,我觉得无论你暂时想不想考研究生,请一定要多花时间把数学和英语的基础打好。不要觉得数学英语没有用,它有时候可以改变或决定你一生的命运,那么还有比这种知识更重要的吗?如果你数学和英语的基础都很好,那么无论你何时想考研究生,你都会对自己比较有信心。
13、该读什么专业的研究生?
如果要读研究生,该读什么专业的研究生呢,好象大多数人都选择读自己原来本科读的专业的研究生,可是这样的选择未必是正确的。在选择研究生所读专业时,一定要读自己喜欢而且前景比较光明的专业,如果考上了研究生仍然对前程一筹莫展,那不过是给自己推迟了面对难找工作的局面的时间而已,最终,你不可能逃过这一劫,你必然要面对现实。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爱好和特征,如果你对一个东西特别感兴趣,那就应该去学,那个专业就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对什么东西都没有很浓的兴趣,那么我认为你最好选一个前景还不错,自己也相对比较喜欢的专业。如果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那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及自己的性格特点,再选择那些可以发挥自己长处而不是短处的专业。比如说,如果你喜欢跟人打交道,喜欢聊天聚会,不喜欢一成不变的呆在房间里,那么你也许适合去做律师、管理类或是销售类的工作,不适合去做技术性或研发性的工作。当然,如果你只喜欢而且适合搞技术,那你还是搞技术好了。
由于你不是活在真空里,你的心境常常会受到周围人的看法和境况的影响。所以在选择专业时考虑到社会发展前景和职业发展前景也是极其必要的。
就目前而言,如果你对自己的专业并没有热情,甚至极其不喜欢,那么虽然你考本专业相对更容易考上,我还是奉劝你不要读本专业的研究生。你读研究生最好要和你的职业理想联系起来,不要为了研究生而读研究生。如果你读本专业的研究生不能使你离职业理想更近,那么你三年的时间就接近于浪费。如果你以后要转到你觉得比较有前景或比较喜欢的职业和在本科毕业时的难度几乎一样大,那么与其如此,还不如早点找到自己喜欢的专业,早点准备考研,考到自己想读的、觉得比较理想的专业去,即使降低学校的档次也是合算的。
如果说在本科时读个好学校比读个好专业更重要,那么我认为,对大多数人而言,在研究生阶段,专业的好坏可能比学校的名声更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你能进入什么样的行业,而行业的好坏是极其重要的。在一个没落的行业里,不仅难以得到别人的尊重,收入通常也和好行业相差极大,不可不重视!
我知道在理工科之间要跨专业考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如果你努力得早,是完全可能的。学府有两位理工大学机械的学员最终一个考到了电信系,另一个考到了计算机系。他们能考上是因为他们大学辅修了这两个专业,而且准备得很认真,所以考得都很不错。
如果你觉得在理工科内跨专业考研究生很困难,那么你可以考虑转学法律类、经济管理类、新闻广告类,因为这些专业的专业壁垒很低,你根本不用担心考上了会跟不上,通常你都可以学得很好,因为这些专业的东西比起理工科那些书来说,都是很容易的。不仅如此,一旦考上这些专业的研究生,你将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知识背景,在找工作和实际工作中都会有优势。
不过在这些大类中也有非常热门和相对不那么热门的专业,比如说法律里面有比较热门的经济法、国际经济法和民法,其次有刑法,也有不太热门的行政法、宪法、法理学等专业,还有招生数比较多的法律硕士。经济学里有比较热门的金融学、货币银行学等专业,其次有财政学、国际贸易学,也有数量经济学、技术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工业经济学等。管理有比较热门的会计、企业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也有招生比较多的MBA(需要工作经验)。
在这些专业里你究竟选择什么专业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因为考热门专业的确会前途很好,但好专业竞争都比较激烈,风险也相对更大些。大多数情况下,只要能进好专业,即使学校差一些也是可以考虑的。当然,如果觉得考该专业最热门的专业风险太大,那么也不一定要考该类专业中最热门的专业,可以考虑进该类别里相对不是那么热门的专业,这样风险较小,毕业后的前景也比读原来的专业要好得多。只要进了该大类的专业,你可以在研究生期间学任何你最想学的东西。比如说,很多人非常想考金融学专业,可是对考金融学专业的研究生又不太有信心,那么也可以考虑先考比较有把握的数量经济学、技术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或产业经济学等等,然后在研究生求学期间,把精力完全放在学习金融学上,在毕业时,你一样可以进入金融证券业。其他专业也一样,以法律类为例,如果你很想去做法律类的工作,但是觉得考经济法的研究生难度太大,那么完全可以考虑先考法理学之类的专业或直接考法律硕士,然后在读研究生期间多读经济法方面的书籍,并且发几篇经济法方面的论文,就可以了。同一大类里到了研究生差别不大,进入大的行当最重要。当然,如果对自己非常有信心,那多打听有关情况并充分复习,直接考这些热门专业,考上也是完全可能的,跨专业考研并且考分为该专业第一名的例子实在是数不胜数。
在选择考何专业时,应该根据自己的客观实际情况来决定。
14、如何选择学校和专业
考研首要考虑:为什么要考? 到哪里去读?
如果你已经准备加入考研大潮之中,报名前一定要仔细思量以下问题。
为什么要考?必须有一个能够说服你自己的考研动机,才会有排除万难的勇气。是为了学位和文凭以便将来找个好工作还是真的对某一学科很感兴趣觉得有继续研究下去的必要?如果仅仅只是前者,量力而行地选一个好找工作又竞争不是很激烈的专业(如机械)去准备,不必考虑太多其他因素,或者干脆选择读第二学士学位(较之研究生考试,双学位考试要容易得多,一般是读完两年成绩合格者可以拿到所属学校院系的第二学士学位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而且此类招考有很强的院系自主性,本科双学位毕业生进京指标不受限制,就业时起点工资与研究生相同)。否则最好评估一下自己的兴趣和潜力,广泛听取你周围的人(父母、老师和朋友)的意见,最后自己作决定学什么专业。
到哪里去读?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相对发达并有更好的就业机会,但是考研时的竞争相对会更加激烈,读研时的花费可能也要高一些。如果你对自己的智力充满信心,经济上也没有后顾之忧,考沿海地区的重点院校或者研究所可以使你在学习期间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和就业时的地理优势。
选择好报考单位所在城市后,就要调查该城市符合自己的研究院校,对于立志报考重点院校和研究所的考生来说,这一点没有太多好说的。但是对报考一般院校的考生来说,这里面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调查清楚。对专业的选择必须理性。不能一窝蜂奔向热门专业,必须考虑自己专业本身的情况,有明确的想法和计划,要了解所选专业的培养方案如何设置、课程特色、毕业生就业情况、导师阵容和专业发展方向等。
跟谁读?换句话说就是导师的选择问题。
我认为在选择导师时,道德水平比学术水平更重要。如果某个导师多数学生都不认为他是个好导师的话,千万不要拿自己的青春开玩笑。
最后说一下搜索有价值信息的几条途径。如果有师兄师姐在拟报考的单位读研或者读博,直接和他们联系就行了。以下的方法可以适当参考:
到该单位的论坛上去找,一般每个学校都有聊天室,问题不要太直露;
利用学校图书馆的期刊数据库(如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等)查找想要报考的导师情况,如果某导师在同级刊物上有一稿多投现象,建议不要报;
利用上面搜索的结果,看与该导师共同发表文章的其他作者对他的评价。这些作者有很多都是这位导师的学生,如果能够取得这些作者的信任,他的意见将是十分有用的。至于这些人的联系方法可以到编辑部找,也可以到网上的同学录里查找。
选择学校有以下几点因素是应该考虑到的
学校没有最好的,适合自己的才是你应该选择的。选择学校有以下几点因素是应该考虑到的。
首先,应该根据自己复习情况报考分数高一点的学校。这样你才能更有动力,复习起来才会更加卖力,否则你只能原地踏步,甚至倒退。
第二点,考虑一下毕业以后想留在什么地方工作。北京和上海这两个城市机会很多。想要在北京谋求发展的话最好报北京的学校,想要以后在上海工作就考虑复旦等上海的学校,因为毕业以后异地找工作很费力,一方面有毕业论文要写,不可能给你太多时间跑到其他地方找工作。另一方面经济上不允许,不可能长期住在外地找工作。
其次,考虑你的职业发展道路。如果你想当公务员,请考虑人大、政法这两个学校,国家机关里面这两个学校出来的占多大数;如果你想以后做律师,北大、人大、对外、复旦都是不错的选择。好的大型律所里,这几个学校的毕业生占多数,一般合伙人都优先考虑他的校友。如果你想做涉外的业务,对外这方面很强;如果你想去公司或者出国的话,北大值得考虑,北大可以在你的简历上填上浓重的一笔。
再次,选择你喜欢的学校。
另外,提醒几点不应该考虑的因素:
不要根据去年的复试难度来选择学校,每年都可能起变化;
不要根据学校的招生比例来报考学校,应该根据你自身实力来报考。
报考研究生应注意什么?
注意选择报考不同类别的硕士研究生。目前硕士层次的研究生除传统意义上的研究生外,近年又增加了许多注重应用的新型“专业硕士”。
MBA招生考试相对独立,因为培养方向主要是在应用方面,因此,专业硕士的专业课水平要求较浅,更多的是考一些主要课程的基础知识。另外,专业硕士招生学校虽少,但一般招生量较大。鉴于此,对于一些换专业考试的考生来说,似乎报考专业硕士更合适一些,至少可以在专业课上不被“科班出身”的考生拉下太大差距。对于“科班出身”的考生,则不妨扬长避短,报考传统意义上的硕士生。
注意参加相关学校及专业的考前辅导。硕士研究生考试的专业课由各学校自己命题,由于各学校的教材不同,学术流派不同,教师的研究方向各异,因此,即便是同一专业的考题,各个学校的差异也较大。为此,在注意搜集所报考学校推荐的复习用书及历年考题外,还应尽量参加报考学校的专业课辅导班,尤其是各系自己举办的辅导班。近年研究生考试中的“近亲繁殖”现象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针对这一情况,考生在报考时,如没有时间、财力到报考学校参加辅导,同时专业课也没有较大把握,不妨把目标定得现实一些,报考就近比较熟悉的学校,以保证“率”。
报考学校及专业时注意避开热门。虽然近年报考研究生的人越来越多,但仍有一些专业报考量不足,个别甚至出现招不满或无人报的现象。当然,在一些热门专业或热门学校中仍存在一些相对的冷门方向及专业,同学不妨有选择的报考。
特别要提醒的是,近年许多学校都增加了计划外名额,有自筹经费、委培等多种形式,最后的实际招生名额往往远远高于所公布的数字(计划内)。如果你想上个好学校,上个好专业,超过最低分数线的把握也较大,你也可以考虑计划外名额,但要自己准备学费。招生简章上公布的数字往往含有保送生在内,如果以此为据来考虑竞争程度及把握大小,显然就不准确了。因此报考前,最好与学校取得联系,弄清实际数字。
填好第一志愿的窍门
选好考研的第一志愿是考研成功的一半。选择志愿是个风险很大的博弈过程,考生要把自身的意愿和条件结合起来,考虑好第一志愿。
一般来说,考生首先要确定的是选择什么样的专业。许多考生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学这个专业,这样考研就成了一个实现自己兴趣和抱负的绝好机会。还有许多考生选择专业时主要考虑将来获得一份更好的工作,这些考生在判断专业前途时,就要目光长远一些,根据社会发展趋势来理性地判断目标专业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前途,不能盲目跟着别人跑。
此外,考生还要明确自己考研的主要目的究竟是什么,这对选择专业和报考单位也有比较大的影响。有的考生成绩优秀,主要是以考一个好专业好学校为主要目的,那么,选择专业和报考单位时主要看自己的喜好和未来的发展需要。而有的考生起点比较低,想要通过考研改换专业,走新的人生道路,这一类考生则要更加注意权衡选择,尽量增加成功的概率。
要做到准确填报志愿,考生还要全面了解真实的信息,权衡利弊,帮助自己作出正确的抉择。尤其是那些竞争实力一般而又志在必得的考生,更要借助于信息的收集,选择录取可能性最大的专业和招生单位。那么,如何选择最好的招生单位和专业呢?
首先要看录取分数线,有一些比较好学校的总分和单科录取分数线有可能会高于全国统一最低分数线。其次,要看所要报考的专业院系录取的平均分和最低分数。然后还要看报考人数和招生人数,两者之比即为考录比,数值越大,说明竞争越激烈。这些数据应该尽量往前多收集几年,这样可以看出一个趋势,比如说录取门槛逐步降低还是逐步抬高?是基本稳定还是剧烈波动?逐步抬高的难度比较大,而波动剧烈的风险比较大。
最后,考生还要研究学校的录取情况。由于研究生招生是由各招生单位自主负责,各专业院系的自主权比较大,因此必须详细摸清录取情况,比如实际录取名额到底是多少之类。特别要注意的是,有些高校和专业院系有很多内部保送的名额,表面上看起来招生量不少,但公开招考的并不多,对这些考生都要有客观的分析。
15、跨专业考研须知
近几年,跨专业考研的队伍愈发壮大,许多考生不仅跨考相关专业,甚至还有人进行文理科间的“大转行”。
跨专业报考的难度系数在考研中是最大的,既有“满盘皆输”的危险,也可能会带来出奇制胜的效果。如何对跨专业考研的情势进行冷静的分析,并根据自身情况“对症下药”?
盲目跨专业只会浪费时间和精力
某考生3年换了3个专业,均无功而返。像小刘这样赶场式跨专业考研的并非个别现象。她的动机也是考研中最忌讳的心态:投机和盲动。在没有任何知识积淀的情况下,盲目换专业只会浪费精力和时间。
分析目前跨专业考研的动机,大体有以下三种:
第一,为了谋个好职业,所跨专业是热门专业,就业前景看好;
第二,为了混个硕士文凭,所跨专业竞争小,门槛低,容易录取;
第三,为了摆脱现有的专业背景,所跨专业是自身兴趣所在。
盲目跨专业考上以后也不轻松
盲目跨专业不仅学起来困难而且就业也困难,有些跨专业学生还在专业学习上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和“消化不良”,因为进入研究生阶段后起点就已经非常高,学生必须具备独立的科研能力,所以跨专业的学生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研究生考试虽然通过了,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却暴露了“硬伤”———项目做不了,编程编不出,写科研论文不熟悉学术话语、缺乏创新思维……
跨专业报考有风险,这需要考生对自己有明确的认识,同时需要在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个过程是非常艰辛的,结果不一定能与付出成正比例关系。只要你对所选的专业有兴趣并坚信自己能够为之付出,我相信有志者事尽成,你一定可以品尝到成功的甘甜,但是绝不要为了好找工作或者好考等原因,轻易地盲目地转换专业。
哪些学科欢迎考生跨专业报考
目前,我国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对考生跨专业报考均无明确限制,某些交叉学科还十分欢迎考生跨专业报考。像新闻传播、社会学、信息管理学、生物信息工程等综合性较强的专业,目的就是培养复合型人才,所以导师也愿意要不同专业的考生。新闻学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交叉型学科,培养的人才工作后可能会涉及各个领域。经济、法律等专业的学生转学新闻以后,就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日后进行经济、法律等新闻报道时,他们有相关学科知识背景做支撑,更能够驾轻就熟。
清华大学化学系一位博士生导师认为,现在的化学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科学了,有很多新兴的专业是学科交叉的产物。比如微电子化学、物理化学等应用型学科,都需要各个专业的合作才能有研究成果。“像材料、物理、生物等专业的同学转专业考到我们系,就可以在学术上给我们补充新鲜的血液,填补研究上的一些空白。若让本专业的同学去补修外系考生几年才积累的知识,来完成科研项目,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所以有些交叉学科非常欢迎跨专业报考的同学。
不过也不能一概而论,纯理论性专业或者特别“专”的专业就不大喜欢招跨专业的考生。因为本学科专业性很强,需要特别扎实、系统的基础知识。除非你有得天独厚的天分,笔试可能会通过,但进来之后的发展前途还是非常有限的。
说来说去,还是有很多人怕换专业,觉得没有把握,或是觉得好象没有先例,所以为了保险起见,不太情愿地又考回本科时所学专业。其实,换专业并没有一些人想象得那么难,就像考研没有某些人夸张得那么难一样。在考研时换专业成功的人比比皆是,以下是我所认识或知道的跨专业考研的成功案例:
英语―法律、数学―计算机、物理―金融―会计、英语―数量经济学、物理-生物―工业经济、茶学―会计、牙医-财政学 、建筑经济管理―建筑学、 数理统计―数量经济学、管理学―数量经济学、统计学―法律、化工―国民经济学、政治―法律、热能―房地产―历史、数学―经济学、光科―会计、 高分子―计算机、材料――自动控制、力学―自动控制、统计学―金融、经济学―新闻、热能―新闻、地理―经济学、铸造―会计、历史―经济法―国际经济法、英语―行政管理、农学―企业管理、机械―计算机、物理―金融、会计―经济法、物理―哲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地科―哲学、数学―系统工程―经济学、高分子―生医、农学―金融、化工―会计、 数学―财政学、档案管理―金融、热能―自动控制、化学―金融、物理―电子、地球物理―生物。
跨专业考研如何准备
跨专业考研变数大、无定规,但从整体来讲,报考还是有原则和规律可循的。
就考生而言,自学能力是跨专业的必备素质;其次,就是要有较强的学习适应能力,能够较快地投入新的专业学习并熟练掌握其学习方法;再次,就是要具备一定的领悟能力,因为在短时间内消化所考专业的内容,理解比记忆、应试更重要。
就报考科目而言,学问就更多了。第一,跨专业占有优势的学科一般是数学和英语,因为这两个专业的学生首先在全国统考中就占了“便宜”,而且理工类各门专业基础课都与数学相关,学好了数学,转经济、自动化、计算机都具有“比较优势”,基础也比较扎实。第二,相对而言,考生比较认同的规则是“理转文易,文转理难”。纯文科如历史、中文等专业更侧重于感性认识,所有专业都可尝试报考。但是文转理就不同了,高等数学就是第一个大门槛。所以,文科转理工科要慎行。
另外,转专业的方向最好遵守“就近原则”,即寻找相近专业或相关学科来跨考。最安全的方法还是找同一门类下或同一基础理论下的不同分支,如化学转药学、数学转理论经济学、电器转电子、自动控制转电信、机械转力学、土木建筑转水利工程等。总而言之,最好能够在跨考前找到专业间的“交集”。如果不是自身实力雄厚,切忌跨度太大。
另外,跨专业考研也要“投石问路”,就是说在备考时找准相关院系和导师。有很多学校和院系欢迎并鼓励外专业报考。另外,在查看招生简章时,也要细读专业设置和研究方向,比如新闻学专业,有的导师研究中西比较,就特别欢迎外语系学生报考,因为这样在科研中就能够翻译一手的外文资料;有的导师研究方向是中国新闻史,就更愿意要历史、古典文学专业的考生;有的生物学导师做的项目涉及生物芯片制作,所以对于应用型的计算机专业考生也不排斥。
考生切莫抱有“混水摸鱼”投机取巧的侥幸心理。
如果确定了报考志愿,复习时除了要吃透书本外,还要从以前的学科中转换过来,重新培养并习惯于本专业的思维方式,同时学会利用学术话语,熟练把握本学科的基本概念,不能只浮于皮毛,不解精髓。复习也要得“要领”,如果条件允许,可到报考学校旁听相关的专业课程或借阅课堂笔记,查看学术期刊,了解该领域的热点、焦点、新课题等。
此外,制订详细的复习计划也很重要。由于考生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学科领域,制订计划时就需要从长计议,要先入门,再循序渐进。复习时不能忽略了自己的优势专业,很多同学由于只注重专业课复习,结果恰恰是让自己擅长的英语拖了“后腿”。
16、备考阶段需要注意的哪些问题
具体来说,考研前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尽早确定所考专业、学校
选择学校与专业要坚持两个原则:即必要性和可能性。
所谓必要性,就是看选择的学校和专业是否有利于自己将来的发展,要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自己喜欢的专业准备考试。
所谓可能性,主要是看通过努力能否实现自己的愿望,但也不能因此放弃自己渴望的名牌学校、热门专业,关键在于自己能否舍得为考研付出,只要能真正地去努力、准备、坚持不懈,选什么样的学校、专业都一样。另外,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切忌犹豫不决和反复改变自己报考学校和专业,这样势必浪费自己宝贵的复习时间和削弱自己对考研的信心。
报考专业:现在有一种考研时尚――跨专业。但是,专业的选择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要感情用事,一定要给一个时间和空间,认真、切实地选择。
及时把握考研信息
专业、学校定下来以后,就要向你所报考的研究生院或研究生处索要两个重要材料:一是近两年招生简章,看一看你所报考的那个专业都考些什么,是否适合你,有哪些导师招,指定的参考书是哪些;二是近两年专业课的历年试题。
收集导师的学术档案,曾发表过的文章,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
和导师取得联系。
合理的分配时间
时间的分配也是困扰考生的一个问题。我认为,三大共同课:数学,外语易早不易迟,现在就应该进入状态,至少把历年试题做一遍,看自己在一个什么水平。外语,数学早动手,就是因为它们不是靠突击能解决的问题。政治可以在七月以后再开始复习,一直到11月份,11月中旬就开始强行记忆政治了,然后听一遍冲刺班再强化一下,最后上考场。
伴随着考研热、办班热、编书热,目前在市面上仅考研材料就是一大堆,同学们往往是不知道如何挑选辅导用书。我认为,在复习阶段,有三本书就可以,第一本《大纲》,第二本就是大纲出来以后各辅导老师开始根据新大纲的内容编写的辅导用书,第三本就是习题集。
选好辅导班
在报班之前,你必须仔细认真地去了解一下它们的教师队伍,是否真的是由多年辅导经验的老师构成,好老师应该具备两个条件:实力+信息。因为这种课和本科生,研究生的课不一样,要求在短期内解决问题。搞辅导考研的老师肩上担子很重,不仅讲课要有水平,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想方设法地通过各种渠道把握一些考研信息(一定要看你所报的考研班中辅导团队是否都是由名校老师所构成,这样能保证辅导老师向考生所提供信息的可靠性),通过我们的辅导考生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省复习时间,提高复习效率,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处理好各方关系
告诉自己的父亲、恋人和好友你的考研决心,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特别是必须注意与恋人在这个问题上沟通,因为恋爱关系会直接影响考研的心情,所以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当然,如果你在考研前还没有恋爱,那么千万别在考研期间决定去谈恋爱。
要一心一意考研
树立“考研第一”的思想,其他与考研无关的事要尽可能放一放,实在放不下的事要以最快的时间去完成,并且做完后要尽快恢复考研的心态。比如,在找工作与考研发生矛盾时,最好在考研前放弃找工作,待考完研以后再去找一个单位签约。以前,总有许多同学看别人都忙着找工作,自己怕找不到好工作,在考研关键时刻忙着去找工作,最后研究生没考上,工作也不满意。
要舍得为考研投入
一般从决定考研到考完研的这段时间是花钱比较多的一段时间,如:购买考研书籍和材料、考研及考研辅导班的报名费,联系考研相关人员的费用、考研必需的营养品费用、为考研而租住房的费用等等,对经济困难的同学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你最好向自己的亲属或好朋友借些钱备用考研,待考研结束后自己再赚钱偿还。最好别边打工挣钱边考研,这样势必分散精力,影响复习效果。
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考研是一场“持久战”,需要连续坚持至少四个月艰苦准备,包括精神上、物质上和体力上的各种考验。每年考研大军都有这样一个递减的规律:暑假时人数最多,到考研报名时许多考生选择放弃,考试前又有一批放弃,考试期间,每考完一门就会少一些考生。所以,真正在此一搏的考生,必须做好打“持久战”心理准备,持之以恒,坚持到底。
17、应届考研还是参加工作后再考研?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计划,因此,无论是应届考研,还是参加工作后再考研,都各有利弊,不能一概而论。不过总的说来,如果你在毕业后直接就能进入你想去的行业工作,则无论是应届考研还是等工作几年之后再考研,都是可以的。可是,如果你估计自己将来只能进一个很没有前途的行业,工作待遇也很差,那么最好还是在应届时就考研,而且应该尽早准备,通过考研,跳离苦海,向自己的职业理想靠近。如果你能考进一个自己比较满意的专业读研究生,那么花上一年左右的时间全力准备是完全值得的,因为它可以使你进入理想的行业,改变一生的命运,意义深远。
不要轻易错过应届考研究生的机会,因为工作之后要考研究生通常都要辞职考才能考上,而且时间也远没有应届时这么多,其他麻烦事也多。如果不辞职考研,大多都考的是那些冷门、竞争不激烈的专业或是本来就不太喜欢的本专业,和应届时可以选择的专业是有差距的。
如果你最终决定考研,就要接受经历多半年到一年左右的寂寞生活,不要看到同学找到工作自己就蠢蠢欲动,心思动摇。许多同学中途放弃考研的借口是“还不如先工作两年之后再考研”,可是这种人通常以后比当时更没有信心考上研究生。也有些人是为了逃避考研失败的尴尬而不敢考研,怕同时参加考试的同学很多都考上了,而自己却没有考上,会很没面子,这种心态实在不对路。
害怕失败就去逃避失败,比失败本身更可耻,而且更阻碍一生的发展。
面对失败,勇敢面对,才会有更多成功的机会。
发表评论: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考研报录比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