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上写蜈蚣中药5-10等于多少克

中药蜈蚣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蜈蚣的功效与作用
学习啦【食材知识】 编辑:冠墩 发布时间:
  中医认为,蜈蚣味咸、性温、有毒,归肝经。具有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传统主要用于急慢惊风、破伤风等痉挛抽搐,下面就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介绍下蜈蚣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蜈蚣的功效和作用
  《本经》:&主啖诸蛇虫鱼毒,温疟,去三虫。&
  《抱朴子》:&末,以治蛇疮。&
  《别录》:&疗心腹寒热结聚,堕胎,去恶血。&
  《日华子本草》:&治癥癖。蛇毒。&
  《纲目》:&治小儿惊痫风搐,脐风口噤,丹毒,秃疮,瘰疬,便毒,痔漏,蛇瘕、蛇瘴、蛇伤。&
  《本草述》:&治疠风。&
  《玉楸药解》:&拨脓消肿。&
  蜈蚣的药用价值
  治疗传染性肝炎:
  用蜈蚣注射液,每次肌注两毫升,每日1&2次,10日为一疗程。
  治疗肺结核:
  将蜈蚣去头足,烘干,研末内服,每次为3克,每日3次,连服一个月,停药休息一周。有效率在60%以上。
  以蜈蚣为主治疗阳痿:
  用蜈蚣18克、当归60克、白芍60克、甘草60克,共研细粉,分为40包,每次服0.5&1包,早晚各1次,空腹用黄酒送服,15日为一疗程。
  以蜈蚣为主治疗癫痫:
  用蜈蚣、全虫等量制成片剂,每片0.3克,每次4&5片,每日两次。
  以蜈蚣为主治疗慢性骨髓炎:
  用蜈蚣60克、淫羊藿30克、肉桂10克,研细末,每日服20&30克,分2&3次用温开水送服。
  肝癌:
  蜈蚣、阿魏、五灵脂各15克,红娘(糯米炒)4.5克,炙狼毒9克,蜂房21克,急性子24克,全蝎、僵蚕、木鳖子、咸灵仙各30克,山慈姑50克 共研细末,水泛为软坚丸,每服1.5克,日2次,温开水送。能使症状缓解,肿块软缩,延长生存期。
  乳腺癌:
  蜈蚣2条,蜂房、海藻、昆布、天花粉各9克,土贝母、玄参各15克,牡蛎、夏枯草各30克 切碎,水煎2次分服,日1剂。迄皮肤凹陷恢复,肿块及结节软缩,肿痛消除。
  宫颈癌:
  蜈蚣2条,麝香0.15克,冰片0.3克,轻粉、雄黄各3克,黄柏15克 共研细粉,用适量包于消毒纱布中间,送入阴道穹窿部,紧贴宫颈,每天上药1次,月经期停用。可根据病情好转,减少上药次数,直至活检转阴。同时,隔日服下药1剂:蜈蚣2条,柴胡2.5克,全蝎3克,昆布、海藻、香附、白术、茯苓各4.5克,当归6克,生白芍9克,切碎,水煎服。可获痊愈。绒毛膜癌蜈蚣2条,蜂房6克,白花蛇60克 切碎,水煎服,日1剂,2次煎服。能使肿块消除,转移症状缓减,迄阴道流血停止,尿妊娠试验连续多次均为阴性,可获痊愈。
  卵巢癌:
  蜈蚣15克,乳香1克,全蝎3克,带子蜂房,活蜗牛各5克,马钱子10克 先将马钱子用开水泡24小时,换清水连续浸7&10天,取出去皮晒干,用麻油炒黄研末,将蜈蚣、全蝎、蜂房炒至微黄,捣末;蜗牛捣烂,晒干,研末。将所有药末研和丸,日3次。用下列汤药送服:白花蛇舌草、薏仁、铁树叶各30克,鳖甲、桃仁、熟地、炙穿山甲、三棱、莪术、黄芪各15克,赤芍、丹参、香附各12克,枳壳、小茴香、七叶一枝花各9克 切碎,水煎3次分服,日1剂。能使症状缓解,肿块软缩。可结合手术切除。亦宜于术后有阴道转移者。
  阴茎癌:
  蜈蚣、制马钱子、山慈姑各30克,熟大黄9克,紫草、黄连各15克,马蔺子、蚤休各45克,菊花、海藻、三棱、莪术、党参、黄芪、银花、山豆根、漏芦各60克,共研细末,醋制为丸,每服10克,日服2次。如果阴茎头部已呈翻花状者,局部可用五虎丹(水银、白矾、青矾、牙硝各60克,食盐30克 共研至不见水银星珠,用烧炼降丹法炼制成五虎丹白色结晶)结晶1.2克,加蟾酥0.5克,洋金花1克 同研匀,用米饭作赋形剂,搓成两头尖棱形钉剂,每支长4厘米,中间直径0.3厘米,重约0.72克,可视癌疡大小插入2&3个半枝,隔日换药1次。直至腐肉坏死脱落,再用生肌散收口。
  白血病:
  蜈蚣、壁虎、蟾蜍各26枚、水蛭、急性子各24克,徐长卿、韩信草各48克,七叶一枝花、金牛根、穿心连、虎杖、白花蛇舌草各90克 共为细末,和猪胆汁、马蹄子制成颗粒,压成舌癌片,亦可制成丸剂,每服9克,日服3次。同时肝脾肿大处外敷消癌散(土半夏、生半夏、生南星、生栀子、生川乌、一支黄花、生草乌、穿心连、韩信草各48克,野香薷、芙蓉叶各90克,金牛根138克 共研细末,适量蜜调外敷患处),日换1次。如此内服外敷,迄症状完全缓解,肿块缩成,延长生存期。
  胃癌:
  蜈蚣5条,三棱、莪术、枳实各12克,海藻、昆布各15克,水蛭24克,银花90克 切碎,水煎3次分服,白糖调磅。开始时或有恶心、闷胀等副作用,继续应用,可以缓解。坚持6个月,可使胀痛等症状消失,肿块软缩,溃疡平复,病情显著好转。
本文已影响 人
[中药蜈蚣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904人看了觉得好
690人看了觉得好
733人看了觉得好
【食材知识】图文推荐
Copyright & 2006 -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啦 版权所有医生给我开的中药,里面有蜈蚣,每天2天,请问最长可以吃多久呢?或者说几个月?_百度知道
医生给我开的中药,里面有蜈蚣,每天2天,请问最长可以吃多久呢?或者说几个月?
提问者采纳
这位朋友,是药三分毒,更何况蜈蚣乃五大毒虫之一。你的提问意思应该是蜈蚣每天2克吧?给你点个人建议供你参考:1.不要凭自己的感觉和经验用药,用药必遵医嘱。2.蜈蚣有毒,不可多服,一般每次不超过3克,否则对肝肾功能有影响,如长期服用可小剂量给药或间畅护扳咎殖侥帮鞋爆猫歇给药。3.你看一下处方中的蜈蚣是否去了头足,蜈蚣去头足后,毒性减弱。4.如果你担心服用蜈蚣对肝肾功能有影响,可每隔一两个月去医院检测肝肾功能和凝血功能,如异常请停药。以上是我的建议,仅供参考。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为您推荐:
蜈蚣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医生没和你说?吃药的事要问清楚医生。不知症状不敢妄和你下结论。祝早日康复。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中药“蜈蚣”功效是什么?
中药“蜈蚣”功效是什么?
09-03-10 &
  布渣叶又名破布叶、烂布渣、火布麻、山茶叶等,为岭南习用草药,以椴树科植物破布叶 microcos paniculata l. 的干燥叶入药,具有清热消滞,利湿退黄作用,主要用于感冒,湿热食滞之脘腹痛,食少泄泻,湿热黄疸。目前,布渣叶来源植物破布叶属全世界约 60 种,分布于非洲、印度、马来西亚。 国产2种,为破布叶和海南破布叶,主要分布于 国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尤以广东省分布广,产量大,资源丰富,现在广东街头的一些零售药店和广州清平市场都有销售。   布渣叶药用历史最早见于清·何克谏所著的岭南本草书籍《生草药性备要》,在该书中收载为了一味清热解毒且常用作茶饮的岭南中草药“破布叶”,并载其:“ 味酸,性平,无毒,解一切蛊胀,清黄气,消热毒。作茶饮,去食积。又名布渣”。其后, 道光28年 (公元1848 年) 刊行的另一部岭南本草专著《本草求原》中才以“ 布渣叶”为正名收载,曰“即破布叶,酸甘,平。解一切蛊胀 药毒,清热,消食积,黄疸。作茶饮佳。”另《广东通志》描述道:“ 破布叶出阳江阳春恩平,状如掌而绿,岭南舟人多用,香烟毒水迷客,煎汤服之立解”。其后的《岭南草药志》、《陆川本草》及两广地区的中草药手册对此均有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 年版一部 )及 《 广东中药材标准 》(第一册)亦收载之。虽然各文献以不同名称为正名记载该药,但其药物来源均为同一植物,故可确认各文献记载的药物为同一药材。自古以来,布渣叶 在就 国岭南地区的民间广泛应用,民间常用布渣叶煎茶作夏季饮料,有解渴,开胃作用。  现代中医临床对于布渣叶的应用较为少见,其应用主要集中在岭南民间作茶饮料和一些企业制作保健凉茶。现代的一些中药专著对布渣都有详细记载,如《广东省中药材标准》、《中华本草》等。二者所载功能基本相同 , 主要功能都是清热消滞 , 利湿;但在主治方面后者除载有前者的“感冒,湿热食滞之脘腹痛,食少泄泻,湿热黄疸”外 , 还增加了“疮疡,蜈蚣咬伤”症候。另二者所载性味相差甚远,前者载 : “布渣叶性味甘、淡 , 微寒” , 后者载 : “破布叶味酸、淡 , 性平”。值得进一步探讨。 布渣叶在岭南地区主要用于感冒、黄疸、腹痛、蜈蚣咬伤等症治疗。①治感冒、消化不良、腹胀:布渣叶 15 ~ 30g ,水煎服;或布渣叶、番石榴叶、辣蓼各 18g ,水煎服,每日 2 剂。②治蜈蚣咬伤:布渣叶 15 ~ 30g ,水煎服 。 ③治黄疸:布渣叶 60g ,猪血 60g ,水煎服,每日 1 次,连服 6 天;或布渣叶、田基黄、茵陈蒿各 15g ~ 30g ,水煎服。④治瓜藤疮:布渣叶、鸭脚木叶、茅瓜莳、牢牛莳、食盐,各味适量。捣烂和牛尿炒热,乘稍凉敷患处,再用高粮粟梗煮凫鸭食之。⑤治热滞腹痛:布渣叶、鸭脚木皮、黄牛木叶、路兜簕根、岗梅根,各药等量。每用 120 ~ 320g ,水煎作茶饮。   广东地处岭南,“ 土卑地湿 ”,即长年气候炎热,地势较低,特别是珠江三角洲的地势尤其低,且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特点,长年湿热温蒸,因此容易出现所谓的 “ 热气 ” 现象,容易出现喉咙干痛,咽喉发炎,面部长痤疮、牙龈肿痛等 “ 热气 ” 表现。然而 “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 , “ 一方草药医一方人 ” ,广东很多中草药有很好的“解热气”作用,其中布渣叶就是一味很好得保健凉茶制作原料,而且民间应用极为广泛。  ①布渣叶茶:布渣叶 10g ,绿茶适量。将布渣叶和绿茶同热水瓶内,冲入开水 1000g ,当茶饮用,每日饮数次。 此茶有较好的消滞除积、和胃降逆的功效,小儿发生呃逆,常饮此茶可见效。  ②布渣叶夏枯草雪梨汤:布渣叶半两,夏枯草半两,雪梨四个,木瓜一斤半,瘦肉八两,蜜枣四个,盐适量,清水八杯。洗净布渣叶、夏枯草和蜜枣,雪梨洗净后切件;木瓜去皮、去核,洗净切件;瘦肉洗净,飞水后再冲洗干净。将清水放入瓦煲内,放入全部材料煲约两小时后,下盐调味即可。此汤水有清肝去热之作用,常饮可避免身体燥热,也适合在夏天饮用。  ③木棉花布渣叶桑叶水:木棉花 40 克,布渣叶 20 克,桑叶 15 克,冰糖适量。木棉花、布渣叶、桑叶,洗净,加清水 4 碗煲至将好,加入冰糖,片刻汤成,去渣饮汤。凡暑引致之各症,如暑疖疮、湿疹、尿道炎、肠胃炎、小便不通畅等,饮此汤有改善。  ④火炭母布渣叶汤:火炭母 15 克、布渣叶 9 克、山楂 9 克、穀芽 9 克、麦芽 9 克。将药材置煲中,加清水 4 碗,以中火煎 40 分钟,浓缩成一碗温服。本品具有去膩助消化,急性腸胃炎、痢疾、湿热泄泻者,均可服用。此汤适合任何体质人士饮用。  ⑤蜜刺布渣茶:布渣叶 50 克,山渣 25 克,蜜枣 4 粒。将材料连同 4 碗半水于茶煲中煲半小时。布渣叶及山渣肉均有去脂的作用,而蜜枣的作用是增加药水的甜味。这 3 种材料性质温和,男女老幼均可服用,而当中有香甜的蜜枣,更适合肥胖的小朋友减肥之用。  ⑥布渣脚金鸭肾汤:布渣叶 15 克、独脚金 15 克、白萝卜 1 小个。将布渣叶、独脚金、蜜枣洗净,白萝卜去皮切厚件,备用。将鲜鸭肾洗净,但不要剥去黏附在鸭肾内壁上的一片金黄色的厚膜(称:鸭内金,俗称鸭肾衣),如果是陈肾的话就用清水浸透,洗干净备用。加水 2 大碗,先用猛火褒至水滚,然后放入所有材料,水开后改用中火褒 1 个半小时,下盐调味即可饮用。本品适合 0 ~ 4 岁小孩饮用,能健脾开胃、去积消滞。如果宝宝呕奶、腹部胀满不思乳食、大便酸臭,可用此汤作食疗。   ⑦王老吉凉茶:本品为广州王老吉药业的品牌产品之一,王老吉凉茶就由布渣叶、仙草、蛋花、菊花、金银花、夏枯草和甘草等草本植物材料,运用古方制成。   目前, 布渣叶不仅为广东常用民间制作凉茶的原料中草药,而且也是许多品牌企业产品如“王老吉”、“廿十四”等凉茶的主要成分之一。随着凉茶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布渣叶的用量也将不断上升,其在广东凉茶中作用必将越显重要。 然而, 对于布渣叶的有关研究只是进行了一些初步工作,其研究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布渣叶各方面的研究工作还很不完善,对于布渣叶的有效成分和指标性成分方面的研究还很欠缺,尚未建立有关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而对布渣叶的毒理、药理与机理研究则处于空白。因此,笔者建议对布渣叶还应进行深人开展其化学成分及毒理、药理、机理研究,以便使布渣叶这一广东凉茶瑰宝得到更好、更广泛的应用,可使其 进一步开发成布渣叶系列药物制剂或保健凉茶, 为全国,甚至全世界人民的卫生保健和医疗服务。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你好! 你的方子从药物组成来分析应该有活血散结,清热解毒祛湿的功效,对于血热蕴结所引起的青春痘应该还是有治疗作用的。 对于你所说的蜈蚣粉,4包得相当于饮片8g,蜈蚣有大毒,一般入煎剂也就3-5克,差不多就一两条的量,如果按你所说的换成16条蜈蚣的话,服用后中毒的可能性极大,建议先用一条试试,如果没有特殊反应的话可以适当增加到两条,但千万不要用大量。最保险的方法还是不要怕麻烦,按处方上所写的使用指定的蜈蚣粉,可能是经过炮制减毒的蜈蚣粉,所以才会用到那么大的量。 川柏就是川黄柏,有清热燥湿的功效;至于川中,查不到此药,可能是川仲吧,就是杜仲,但是感觉在这方中用杜仲的话可能性不大。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提供有用的参考!祝你早点解开心中的疑惑!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蜈蚣 【性味归经】 辛,温;有毒。归肝经。 【功能主治】 息风镇痉,功毒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歪,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疮疡,瘰疬,毒蛇咬伤。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蜈蚣又名天龙,因为它的足很多,故又有百足的美称。在动物分类上属节肢动物门、多足纲、唇足目、蜈蚣科。 蜈蚣体长12--20厘米,从上面的照片可以看出,蜈蚣身体扁平,红头黑背,分头和躯干两部分。    1、头部 头部背面两侧有一对集合眼,每一对集合眼包括若干单眼,头部的腹面有口器,为蜈蚣的摄食器官。头部的附肢包括1对触角、1对大颚和2对小颚。头部成为感觉和摄食的中心    2、躯干部 蜈蚣的躯干部有20个体节,较长和较短的体节互相间隔,第1节的附肢称颚足,甚为发达,其末节成一利爪的毒爪,爪内有毒腺,爪的末端有一毒腺开口,用来毒杀小动物和作为防御外敌的武器。第2~19节各具1对7节的附肢,称足,是蜈蚣爬行的器官。第20节是生殖孔所在的地方,其附肢与其他19对步足不同,特称生殖肢。可见,蜈蚣躯干部的结构成为蜈蚣的运动中心    3、外骨骼 蜈蚣身体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几丁质的外骨骼,分布在躯干部每节的背面者称背板,腹部的为腹板,背版和腹版靠两侧的膜状薄板相连接。 外骨骼不仅有保护内脏器官及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和接受刺激的功能,并且还能和附着的肌肉一起完成各种运动的动作。外骨骼的形成限制了蜈蚣身体的继续生长发育,因此蜈蚣在生长过程中便有了蜕皮现象。蜈蚣蜕皮时,体内分泌一种几丁质酶将外骨骼中的主要组成部分的几丁质溶解,因而使外骨骼破裂,整个身体从中钻出,并重新形成外骨骼。蜕皮时蜈蚣用头顶主池壁,先顶破头板,然后依靠自身的伸缩运动逐渐使身体连同步足由前向后一次剥脱,最后脱离尾足。每次蜕皮需要2~3个小时    蜈蚣的内部结构    1、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食物从口腔进入消化道,经机械作用和化学分解过程,才能够被蜈蚣吸收和利用。 消化道简单,从口到肛门为一条纵贯身体中央的直管道,口后为膨大的咽,它的收缩有利于吸吮食物。咽后的消化道为前肠、中肠及后肠三部分。前肠及后肠都很短,中肠却很长。前肠主要起着接受、运送及初步消化食物的作用。中肠是食物消化及吸收的主要场所,后肠担任形成粪便及运送至尾节的肛门排出体外的任务。 消化腺为一对葡萄状的唾液腺,通过唾液管开口于前肠,唾液腺能分泌含有消化酶的唾液,能够湿润及初步分解食物    2、呼吸系统 蜈蚣以气管系统进行呼吸。 气管是体壁内陷而成的弹性管状构造,壁上具有几丁质的螺旋丝,可支撑气管以利气体流通。气管有许多分支,分布在体内体壁的细胞与组织之间。 气管在身体两侧有与外侧相通的开口——气门,它是气管形成时留下的陷口,蜈蚣共有气孔6对,分别在第4节、6节、9节、13节和15节,其他各节都退化了,仅保留一点痕迹。各气门有关启装置,使气门可开闭,开启时气体出入无阻,闭合时可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及外物入侵    3、循环系统 蜈蚣的循环系统为开管式循环,但比较发达,管状的心脏在消化管的背方,贯通躯干部,并有围心膜包围,由后向前进入头动脉通向头部各个器官。除前行的背血管外,还有一对侧动脉包围了消化管并在消化管的腹面汇合成神经上血管,这些血管有分支进入血腔。此外,蜈蚣除末端几节外,在每节有一对心孔,心孔为血液从血窦进入心脏的开孔。    4、排泄系统 蜈蚣的排泄气管为马氏管。它是着生在中后肠交界处的不分支的盲管。马氏管的盲端游离在血腔中,并自血液中吸取代谢所产生的废物,把它送入后肠,经后肠重新吸收水分后,由肛门连同粪便排出体外。    5、神经系统 蜈蚣的神经系统和蚯蚓相似,属链状神经系。包括1个脑神经节,由神经分布到触角和眼,有两条神经连食道下神经节,食道下神经节有神经连大颚、2对小颚和颚足。此后则为2条后行的腹神经索和每节一对神经节,随体节的愈合神经节也愈合,每对神经节又发出神经到每个体节,以调节身体的活动。    6、生殖系统 蜈蚣为雌雄异体。 蜈蚣生殖系统的生殖腺均在消化管的背方,是单一的卵巢或精巢,由一条生殖管,即输卵管或输精管,后来分为两条,绕消化道而下,分别开口于雌雄生殖孔。此外还有两对附性腺通生殖管的末端,雌蜈蚣有2个受精囊,雄蜈蚣有2个储精囊,它们皆通到输卵管和输精管的末端。 雌蜈蚣在卵粒成熟时充面体腔,临产前的母体,在受精囊内储有精子,使发育完全成熟的卵子在排卵时能与精子结合,成为受精卵而排出。    蜈蚣的生活习性    1、喜群居,胆小怕惊 蜈蚣喜群居,同群的蜈蚣能和睦相处,很少发生斗殴而自相残杀的现象,如果栖息地太小,蜈蚣太多时,老的蜈蚣会自动走开另寻栖息地。 但是蜈蚣胆小怕惊,稍微受到惊吓就会停止摄食、舍窝亡命逃走或卷曲不动,正在产卵的蜈蚣会立即停止产卵,而孵卵的蜈蚣受惊后则一反常态会把卵吃掉。所以人工饲养蜈蚣的地方一定要选择安静的环境,饲养场所要尽量保持清静,减少对蜈蚣产生不必要的惊吓干扰,影响蜈蚣的正常生长活动。    2、喜欢阴暗潮湿,但怕光怕渍水 野生的蜈蚣大多栖息在山坡、田野、路旁、杂草丛生的地方,或栖息在柴堆及屋瓦隙间,也常在厨房墙角边等阴暗角落里栖息,在猪舍、鸡舍周围的砖瓦下面也常见到蜈蚣的足迹。    3、白天在窝内栖息,夜间爬出来活动,觅食及交配 晚上8时~12时是蜈蚣活动的高峰,一般到凌晨4时前陆续回窝休息,天亮以后就难于见到蜈蚣了。 蜈蚣的视力很差,稍微远一点的东西都看不清楚,因此难于觅食及防御敌害,它只靠一对细长的伸向前方的触角探路行动。晚上也要靠触角来捕猎物进行觅食。    4、具有舔舐的习性 蜈蚣用第一小颚末节及基节突起上的稠密绒毛、第二小颚末节背面上刷状的刚毛,以及口中吐出的唾液,经常舔舐触角、步足外,也会把自己窝穴舔舐的干干净净,这种习性可以排除寄生性小动物和细菌、真菌对蜈蚣的侵害,是防御病害的一种表现。 蜈蚣这种舔舐习性,也表现在舔卵上,抱卵的雌蜈蚣也会舔舐卵粒,保持卵的清洁,防止霉菌的危害,保证卵能正常孵出小蜈蚣来    蜈蚣的药用价值    【性味归经】    辛,温。有毒。归肝经。    【功效】    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9o%j, 百拇医药    【应用】9o%j, 百拇医药    1.用于痉挛抽搐。蜈蚣辛温,性善走窜,通达内外,有比全蝎更强的息内风及搜风通络作用,二者常相须为用,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痉挛抽搐,如止痉散。经适当配伍,亦可用于急、慢惊风、破伤风、风中经络口眼歪斜等证。9o%j, 百拇医药    2.用于疮疡肿毒,瘰疬结核。本品以毒攻毒,味辛散结。以本品同雄黄、猪胆汁配伍制膏,外敷恶疮肿毒颇佳,如不二散,与茶叶共为细末,敷治瘰疬溃烂;若以本品焙黄,研细末,开水送服,或与黄连、大黄、生甘草等同用,又可治毒蛇咬伤。9o%j, 百拇医药    3.用于风湿顽痹。本品亦有与全蝎相似的通络止痛作用,可与防风、独活、威灵仙等祛风、除湿、通络药物同用。9o%j, 百拇医药    4.用于顽固性头痛。本品搜风通络止痛,可与天麻、川芎、白僵蚕等同用,治疗久治不愈之顽固性头痛或偏正头痛。9o%j, 百拇医药    【用法用意】9o%j, 百拇医药    煎服,1~3g。研末吞服,每次0.6~1g。外用适量。9o%j, 百拇医药    【使用注意】9o%j, 百拇医药    本品有毒,用量不宜过大,孕妇忌服。9o%j, 百拇医药    备述:9o%j, 百拇医药    1.《本经》:“敢诸蛇、虫、鱼毒……去三虫。”9o%j, 百拇医药    《别录》:“主治心腹寒热结聚,堕胎,去恶血。”9o%j, 百拇医药    《本草纲目》:“治小儿惊痫风搐,脐风口噤,丹毒,秃疮,瘰疬,便毒,痔漏,蛇瘕、蛇伤。”9o%j, 百拇医药    2.本品含两种类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即组胺样物质及溶血性蛋白质。此外,尚含脂肪油、胆甾醇、蚁酸及组氨酸、精氨酸、亮氨酸等多氨基酸。蜈蚣对戊四氮、纯烟碱和士的宁等引起的小鼠惊厥均有对抗作。蜈水浸剂对结核杆菌及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蜈蚣水蛭注射液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对网状内皮细胞机能有增强作用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应用】 1.用于痉挛抽搐。蜈蚣辛温,性善走窜,通达内外,有比全蝎更强的息内风及搜风通络作用,二者常相须为用,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痉挛抽搐,如止痉散。经适当配伍,亦可用于急、慢惊风、破伤风、风中经络口眼歪斜等证。 2.用于疮疡肿毒,瘰疬结核。本品以毒攻毒,味辛散结。以本品同雄黄、猪胆汁配伍制膏,外敷恶疮肿毒颇佳,如不二散,与茶叶共为细末,敷治瘰疬溃烂;若以本品焙黄,研细末,开水送服,或与黄连、大黄、生甘草等同用,又可治毒蛇咬伤。 3.用于风湿顽痹。本品亦有与全蝎相似的通络止痛作用,可与防风、独活、威灵仙等祛风、除湿、通络药物同用。 4.用于顽固性头痛。本品搜风通络止痛,可与天麻、川芎、白僵蚕等同用,治疗久治不愈之顽固性头痛或偏正头痛。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蜈蚣别名蝍蛆、吴公、天龙、百脚、百足虫、千足虫汉语拼音wu gong英文名Centipede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L. Koch   2.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Newport)归经肝经药理作用1.抗肿瘤作用:   蜈蚣提取物对动物移植性肿瘤有一定作用。   2.抗菌作用:   本品水浸液对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体外试管法表明,本品水浸液,乙醇、乙醚提取液对葡萄球菌,八叠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球菌并不显示直接的抑制作用。   3.促进免疫功能:   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服药前血清IgG和E玫瑰瑰花环形成率分别为0.034±0.025mg/L和0.213±0.022mg/L。服蜈蚣后,血清IgG和E玫瑰花环形成率明显升高,早晚唾液中IgG、IgA均高于正常人P&0.05,0.01。中药化学成分1.多棘蜈蚣,全虫含类蜂毒样及类组胺样物质、溶血蛋白;尚含脂肪、蚁酸(formic acid)。曾分离出δ-羟基赖氨酸(δ-hydroxylysine)。氨基酸有组氨酸(histidine),精氨酸(arginine),鸟氨酸(ornithine),赖氨酸(lysine)甘氨酸(glycine),丙氨酸(alanine),缬氨酸(valine)酷氨酸(tyrosine),亮氨酸(leuc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丝氨酸(serine),牛磺酸(taurine),谷氨酰胺(glutamine)等。   外角皮含几丁质(chitin),脱乙酰几西质(chitosan),葡萄糖胺(glucosam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 ),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另还含色素,其中橙色素中含β-胡萝卜素(β-carotene)类,虾黄质酯(astaxanthin ester),黄色素含蝶啶(pteridine)。螯肢含5-羟色胺(5-hydroxyl-rtyptamine)。粪便中含大量嘌呤。神经链中含类乙酰胆碱样物质。   2.少棘蜈蚣,全虫含两种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即组胺(histamine)样物质及溶血性蛋白质;尚含脂肪油、胆甾醇(cholesterol)、蚁酸等,又曾分离出δ-羟基赖氨酸。氨基酸有岛氨酸,牛磺酸,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苏氨酸(threonine),丝氨酸,谷氨酸(glutamic acid),甘氨酸,丙氨酸,胱氨酸(cystine),缬氨酸,蛋氨酸(methionine),异亮氨酸(isoleucine),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 ,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脯氨酸( proline);另外还含有氨及28种无机元素如磷、钾、钠、钙、镁、锌、铁等。   少棘蜈蚣毒主要由蛋白质组成,蛋白质占干粉的86.23%,水不溶性物质0.24%还原糖0.23%,,水 2.1%。蛋白质种类很多,而游离氨基酸酯酶,乙酰胆碱酯酶,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纤维素酶,蛋白水解酶,酸性和碱性磷酸单酯酶及磷酯酶A活性。并富含金属元素,其中钠、钾、磷、钙含量最高,还含锌、铜、铁、镁、铝、钡、锰。   少棘蜈蚣总油脂含量达体重11.24%。总油脂中脂肪酸成分有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棕榈油酸,十七碳酸(linoleic acid),亚麻酸(linolenic acid),花生酸(arachidic acid),二十碳-烯酸,二十碳二烯酸,二十碳三烯酸,棕榈油酸(palmitoleic acid),正十四碳酸,正十五碳酸,异十五碳酸,14-甲基-十六碳酸。功效祛风止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考证出自   1.陶弘景:今蜈蚣赤足者多出京口长山,高丽山、茅山亦甚有,于腐烂积草处得之,匆令伤,暴干之。黄足者甚多,而不堪用。蜈蚣亦啮人,以桑汁、白盐涂之,即愈。   2.《本草衍义》:蜈蚣,背光黑绿色,足赤,腹下黄。有中其毒者,大蒜涂之。科属分类蜈蚣科拉丁文名Scolopendra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药(毒)理学毒性:小鼠口服给24hLD50为9.90g/kg(9.63-10.18g/kg);小鼠腹腔注射24hLD50为6.66g/kg(6.48-6.84g/kg)。用18-20g小鼠共60只,剂量为1g/kg,观察lwk,无死亡。亚急性毒性:50-55gWistar大鼠,每日1次ig给药的最大剂量为2g/kg,连续15d,分别死亡动物,检查血象、NPN,脏器病理切片光镜检查等均未见异常。蜈蚣毒液ip小鼠的LD50为22.5mg/kg。大剂量时小鼠表现为极不稳定、抽搐,然后在几分钟之内死亡。小剂量时表现为站立不稳呼吸急速和衰竭,惊厥等,可能逐渐恢复或死亡。主治惊风,癫痫;痉挛抽搐;中风口?;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毒蛇咬伤;疮疡;瘰疬生态环境1.栖息于丘陵地带和多砂土的低山区,喜欢在温暖的地方。以小型昆虫及其卵等为食。   2.栖息于自然村落附近的山坡、田畔、路旁岩石间,或朽木及草丛中。各家论述1.《本经》:主啖诸蛇虫鱼毒,温疟,去三虫。   2.《抱朴子》:末,以治蛇疮。   3.《别录》:疗心腹寒热结聚、堕胎、去恶血。   4.《日华子本草》:治颓癣。蛇毒。   5.《纲目》:治小儿惊厥风搐,脐风口噤,丹毒,秃疮,瘰疠,便毒,痔漏,蛇伤。   6.《本草述》:治疠风。   7.《玉揪药解》:拔脓消肿。采收和储藏人工饲养的蜈蚣,一般在7-8月采收;野生蜈蚣在夏季雨后根据栖息环境翻土扒石寻捕。捕后,先用沸水烫死,取长宽和蜈蚣相等,两端削尖的薄竹片,一凋插入蜈蚣的头部下颚,另一端插入性端,借竹片的弹力,使蜈蚣伸直展平。晒干或烘干。资源分布1.分布很广,主要以陕西、江苏、浙江、河南、湖北等地产量较多。   2.分布于广西、云南等地。选方①治中风抽掣及破伤后受风抽掣者: 生箭芪六钱,当归四钱,羌活二钱,独活二钱,全蝎二钱,全蜈蚣大者两条。煎汤服。(《医学衷中参西录》逐风汤)②治口眼歪斜,口内麻木者:蜈蚣三条(一蜜炙,一酒浸,一纸裹爆,并去头足),天南星一个,切作四片(一蜜炙,一酒浸,三纸裹爆,一生用),半夏、白英各五钱。通为末,人面少许。每服一钱,热(酒)调下,日一服。 (《世医通变要法》)②治中风口眼歪斜:蜈蚣一条。焙干研末,猪胆汁调敷患处。(《吉林中草药》)④治惊病: 蜈蚣、全蝎各等分。研细末,每次三至五分,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药》)⑤治小儿急惊: 蜈蚣一条(全者、去足,炙为末),丹砂、轻粉等分。研匀,乳汁和丸,绿豆大,每岁一丸,乳汁下。(圣惠方》万金散)⑥治破伤风:蜈蚣头、乌头尖、附干底、蝎梢各等分。为细末。每用一字,或半字,热酒调下。如禁了牙关,用此药,斡开灌之。(《儒门事亲》蜈蚣散)⑦治破伤风邪在表,寒热拘急,口噤咬牙:蜈蚣二条,江鳔三钱,南星、防风各二钱五分。共研细末,每用二钱,黄酒调服,日二服。(《医宗金鉴》蜈蚣星风散)⑧治瘰疠溃疮: 茶、螟蚁。二味炙至香熟,捣筛为末,先以甘草汤洗净,敷之。(《神枕方》)⑨治丹毒瘤: 蜈蚣一条(干者), 白矾(皂子大),雷丸-。个,百步二钱。秤、同为末。醋调敷之。(《本草衍义》)⑩治蛇头疗初起,红肿发热,疼痛彻心者: 大蜈蚣一条,全蝎七个,雄黄三钱。共为末。用鸡子清调敷患处,外以猪胆皮套上。(《疡医大全》蜈蚣散)(11)治蛇头疗: 蜈蚣一条,雄黄二钱。共研细末,用鸡蛋清调敷。(《吉林中草药》)(12)治便毒初起: 蜈蚣一条。瓦焙存性,为末,酒调服,取汗即散。(《济生秘览》)(13)治酵耳出脓: 蜈蚣末吹之。(《鲍氏小儿方》)(14)治趾疮,甲内恶肉突出不愈: 蜈蚣一条。焙研敷之。 外以南星末醋和敷四围。(《医方摘要》)(15)治痔疮疼痛: 赤足蜈蚣(焙为末),入片脑少许,调敷。(《仁斋直捐方》);蜈蚣三、四条。香油煮一、二沸,浸之,再入五倍子末二、三钱,瓶收密封,如遇痛不可忍,点上油。〈孙天仁集效方》)(16)治风癣: 大娱船一两,乌梢蛇二两。共焙研细末,体强者每服一钱,弱者每服五分,日二次,开水下。〔《江苏中医〉(17)治蛇咬: 白英一两(取白色者),雄黄五钱,蜈蚣三条, 樟脑三钱。各为极细末。以香油调搽肿处,随干随扫。(洞天奥旨》蜈蚣散)(18)治下肢慢性溃疡:患部用紫金牛煎洗后,撤上蜈蚣末适量,用药膏覆盖,日换一次,十天为一疗程。(江西〈草药手册〉)用药禁忌本品有毒,用量不宜过大。血虚生风者及孕妇禁服。动植物形态1.少棘蜈蚣,成体体长110-140mm。头板和第1背板金黄色,自第2背板起墨绿色或暗绿色,末背板有时近于黄褐色,胸腹板和步足淡黄色。背板自4-9节起,有两条不显著的纵沟。腹板在第2-19节间有纵沟。第3、第5、第8、第10、第12、第14、第16、第18、第20体节的两侧各具气门1对。头板前部的两侧各有4个单眼,集成左、右眼群颚肢内部有毒腺;齿板前缘具小齿5个,内侧3小齿相接近。步足21对,最末步足最长,伸向后方,呈尾状;基侧板后端有2小棘;前腿节腹面外侧有2棘,内侧有1棘;背面内侧有1棘和1隅棘;隅棘顶端有2小棘。   2.多棘蜈蚣,本种与少棘蜈蚣是两个近似的地理亚种。在形态上大体相似,主要区别是:个体较大;尾足的前股节背面内侧棘数、腹面外侧棘数、腹面内侧棘数均较少棘蜈蚣为多;颚肢齿板的齿数亦多。不良反应及治疗主要为过敏反应,1例因臂痛服用乌头汤加服蜈蚣2条,翌日双脚皮疹隆起,用抗过敏药后恢复。1例因口眼歪斜,在服牵正散时加服蜈蚣2条,研末冲服,6h后出现皮疹,停药后消失。1例因风湿痹痛用生蜈蚣研粉,日服2g,第一次服药后2h,服部及下肢起红疹,搔痒,再服时病情加剧,停药后,服抗过敏药,痒止疹退。后因风湿痹症加剧,继续服生蜈蚣粉 1g,随即又起疹,后用文火培至黑褐色的蜈蚣粉,未发生过敏。1例因患面神经麻痹,每日服中药一剂,内有蜈蚣4-5条,半月后出现胃痛,给予对症治疗。服中药至35d,累计服蜈蚣 150余条之后,患者出现胃痛心悸,胸闷、气短,心电图呈ST-T改变,因考虑所服中药方中除蜈蚣外均无毒。可能系药物中毒导致心脏损害、并确证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经对症治疗半年后恢复。功效分类平肝熄风药药用植物栽培生活习性,蜈蚣为夜行性动物,白天潜居于杂草丛中或乱石堆下,夜晚活动,觅食。为典型的肉食性动物,食性广泛,尤喜小昆虫类,也食蛙、鼠、蜥蜴及蛇类等。喜独居有冬眠习性。每年秋、冬季气温低于15℃以下,即蛰伏在石下10-15cm深处的向阳、避风处。蜈蚣雌雄异体,卵生,并有孵卵、育幼的习性。3年蜈蚣性成熟后,一般在每年5-9月的夜间交配,雌体交配1次可连续产受精卵3-5年。产卵季节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以7月中、上旬为产卵盛期。每年产卵1次。每产20-60粒,产完卵后,将卵抱在步足之间。抱卵孵化时间长达35-45天。位随着幼虫生长,一生蜕皮数次。   养殖技术,蜈蚣饲养常采用箱养、缸养、池养等法。饮料采用夏季灯光诱虫,春、秋季饲养地鳖虫、蚯蚓饲喂蜈蚣等方法应及时把幼体与母体分离。冬季要做好保暖保湿工作,温度不能低于0℃。炮制方法1.蜈蚣:拭净,除去头足,剪断用。   2.酒炙蜈蚣:将蜈蚣除去头足,折断;酒润后,微火焙干。   3.《雷公炮炙论》:凡使蜈蚣,先以木末或柳蛀末于士器中炒,令木末焦黑后,去木末,去足、甲用。   4.《纲目》:今人惟以火炙,去头足用,或去尾足,以薄荷叶火煨用之。生药材鉴定性状鉴别(1)少棘蜈蚣,本品呈扁平长条形,长9-15cm,宽0.5-1cm。由头部和躯干部组成,全体共22个环节。头部暗红色或红褐色,略有光泽,有头板覆盖,头板近圆形,前端稍突出,两侧贴有颚肢1对;前端两侧有触角1对。躯干部第1背板与头板同色,其余20个背板为棕绿色或墨绿色,具光泽,自第4背板至第20背板上常有两条纵沟线;腹部淡黄色或棕黄色,皱缩;自第2节起,每体两侧有步足1对;步足黄色或红褐色,偶有黄白色,呈弯钩形;最末1对步足尾状,故又称尾足,易脱落。质脆,断面有裂隙。气微腥,并有特殊刺鼻的臭气,味辛、微咸。   (2)多棘蜈蚣,体形稍大,此棘较多。均以身干、条长、头红身黑绿色,头足完整者为佳。   显微鉴别,少棘蜈蚣粉末特征:黄绿色 或灰黄色。①体壁(几丁质)碎片黄棕色、黄绿色、棕色或红棕色,水合氯醛液透化后显淡黄色或近无色。外表皮表面观有多角形网格样纹理,直径5-14μm,排列整齐,其下散有细小圆孔,有的(在腹部)细小圆孔边缘微拱起,单个散布或2-4个集成群,大小不一,排列不规则;横断面观呈棕色,有光泽,有的隐约可见纵纹理。内表皮无色,有横向条纹;内、外表皮纵贯有较多长短不一的微细孔道。②横纹肌纤维淡棕色或无色,多碎断,侧面观呈薄片状,明暗相间纹理隐约可见,有的较明显,纹理余形、弧形、水波纹形或稍平直,暗带较窄,有致密的短纵纹;断面观成群或散在,呈多角形、扁平形、条形,表面较平整。③气管壁碎片具棕色或深棕色的螺旋丝,螺旋丝宽1-5μm,排列呈栅状或弧圈状,丝间有近无色或淡灰色小斑点。有时可较细气管,具分枝,螺旋丝较细小。脂肪油滴淡黄色,散在。④刚毛无色透明或棕黄色。基部直径8-17μm,有髓腔。少数刚毛3-4个成簇,类似星状毛,表面有斜向纹理。少数刚毛位于体壁碎片上。性味味辛;性温;有毒中药化学鉴定理化鉴别,本品水浸液在紫外光灯(254nm)下呈亮绿色荧光。中药制药工艺分大小两等。大条长10-16cm,小条长10cm以下。药材基源为蜈蚣科动物少棘蜈蚣的全体。临床运用1.治疗结核病:   取蜈蚣去头足焙干研末内服,每次量约为3-5条,每日2-3次。治疗7例不同类型动的结核病: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肋膜炎、肺结核、散发性调结核、肋骨结核、乳腺结核与颈淋巴结结核,均治愈。服药擞2周后☆首先见到食欲增加,面色转红;其后体重、体力亦见原增加。服药期间未发现毒性反应。   2.治疗百日咳:   取蜈蚣、甘草等分,焙干研末口服,每日3次,每次 1-2岁1.5g,3-4岁2g。连服5-7天为一疗程。治疗500余例,有效率90%。   3.治疗癌症:   蜈蚣晒干研末,每曰量约2-3条蜈蚣,分次服。或以蜈蚣100条制成200ml注射液,每天用2-4ml,干病灶基底部浸润注射。以上述方法治疗胃癌7例,治愈 1例,显效2例,有效2例,无效2例;食道癌 11例,显效4例,有效5例,无效2例;肺癌3例,无效;乳腺癌3例,显效2例,无效 1例;皮肤癌3例,治愈2例,无效 1例;唇腺癌1例,无效; 子宫颈癌5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65.12%。实践中观察到,本药对于癌肿溃疡患者疗效较明显,多在用药后1月内见到溃疡明显缩小。有2例皮肤癌患者经用蜈蚣注射液治疗(其余癌症均口服给药)25-3O天后,即出现癌组织坏死脱落,病理科复查见癌细胞萎缩退化,代之以炎性细胞和结缔组织,可认为巳达临床痊愈。蜈蚣用量最多有每日用至6条者,亦未见到毒性反应。   4.治疗颌下淋巴腺炎:   取干蜈蚣2条,水煎分3次服,每日 1剂。一般3-4天即可治愈。治疗6例,皆有效果。本药对急性与早期效果好;对慢性或晚期化脓性者能控制其扩散而加速局限,并有消除疼痛与肿胀的作用。   5.治疗骨髓炎:   取娱蚁焙干研末, 以0.5g装人胶囊或压片内服,每次 1g,每日3次,小儿减半;同时用凡士林纱条拌药粉敷于屡管内,每天1次。治疗慢性骨髓炎28例,治愈3例,好转25例;急性骨髓炎 l例,病情好转。本药对急慢性骨髓炎有抗炎、促进骨包壳新生,及使瘘管愈合的作用。但必须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期及时切开排列脓,慢性期取出死骨,始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6.治疗甲沟炎:   取蜈蚣一条形码,雄黄、枯矾各5分,共研细末;另取新鲜鸡蛋1只,一端打破,倾出部分蛋白以手指插入不溢出为标准,然后将药粉装人蛋内搅匀,患指即从蛋孔处插入,用小火沿着蛋壳围烘 l小时以上,以患指有温热感为度,根据病情轻重每日烘烤l-2次,烘治后用天菌纱布包扎。治疗12例,均获满意效果。一般烘治后疼痛很快消失,炎肿亦随即消退。多数病例治疗 l-5次症状即可痊愈赖口围烘后局部迅速形成脓肿,可以无菌操作切开排脓闭。   7.治疗烧烫伤:   取活蜈蚣若干条,用麻油浸泡半个月。油以浸过娱舱面为度。I度侥烫伤用娱蚁油涂患处,Ⅱ-Ⅲ度用纱布浸蜈蚣由敷患处,绷带包扎。治疗13例烫伤,4例烧伤,多数用药 l-2次(最多3-4次)即愈。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g;研末,0.5-1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油浸或研末调敷。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药一分等于多少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