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三轮用x135高压陶瓷电容容有什么用处

&主题:富士9月试用之X-T1篇----鸠鸠的X-T1 + XF 18-135mm f/3.5-5.6 R LM OIS WR 试用报告
泡网分: 95.371
精华: 1帖子: 18950
注册: 2006年10月
继X-M1和X-E2之后又有幸从无忌编辑部拿到第三台富士X系列微单。期间的时间跨度接近一年,覆盖了目前绝大多数富士主推的微单型号(除了XA-1外)。和之前试用X-M1拿到的27mm饼干头和试用X-E2时拿到的XF35/f1.4不同,这次拿到的是一款富士的三防大变焦镜头XF 18-135mm f/3.5-5.6 R LM OIS WR。对于使用感受来说,定焦和变焦必然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在这篇试用报告中我希望尽量可以将相机和镜头的表现分开来说。当然,因为此次试用的绝大多数时间里都只用了这一个镜头,所以也有些不可避免受镜头影响的因素,希望大家能够理解。
我不是器材党,也不是专业的媒体测试人员,所以我没有也不会拿着那些板卡做测试,相信相关的测试在各大网站都会有。在这里,我能做的只是把在这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使用这台机器的感受真实地记录下来。既然是感受,不免会有些主观,希望我的这部分主观能代表一部分摄友对器材需求的看法。当然,我会尽量做到客观,记录下一些我观察到的事实,和已经拥有这套设备和正在观望的朋友们一起交流。
拿到机器是在开学后的第一个周二,归还机器是拿到之后的第二个周一,所以这套机器在我手里整整两周。因为拿到的是一台三防的机器和一个三防的大变焦旅游头,所以在此期间我特意照了一个周末安排了一个旅行,比较可惜的是旅行期间以阴雨天为主,18-135并不大的最大光圈使得我不得不常常去用一些高一些的ISO,其中也包括了一些夜景。其实在整个试用期间绝大多数时候是阴雨天,只有在最后的那个周日以及归还机器的那个周一天气晴好,也抓紧时间在那两天就近拍了些晴天下的场景。
之前试用X-M1和X-E2的时候我自己手头并没有X系列富士的机器,所以对其的画质和色彩还是充满了新鲜感,所以在那两个报告里也着重描写了这两点。(具体可以参考我的前两篇试用报告:
)之后自己入手了富士X系列的大底DC X100S,经常随身携带使用,所以对富士的这块传感器熟悉了许多()。而对于XT1来说,画质本身应该说与X-E2无异(因为试用的时候使用的是不同的镜头,只是从大致的主观感受来说),所以这次会更多的来看看在操控方面和硬件方面XT1带来的变化。
XT1这套机器拿到手第一个感觉是巨大,这个感觉伴随了我试用的整整前半段。我甚至质疑拿这个机器出去旅行和拿单反有什么区别。但后来随着把同事的X-E2套机拿来后我发现我错了。其实这个大的感觉主要是由于这个18-135这个镜头带来的。下面两张图两台机器交换了镜头,是否感觉完全不同?(银色的为X-E2,黑色的为X-T1)
只是因为翻转屏,取景器以及手柄的存在,XT1显得略厚一些,对于这个厚度我个人并不太介意,因为装上镜头后者长度方向的大小区别会更小。几乎不带来便携性的影响。
让我们在来看看高和宽的对比:
宽度上可以说没有差别
高度上主要体现在取景器和两个双层拨盘带来的差别。这个对于想把相机揣进大衣口袋的用户来说多少是有些影响的。只是无论是X-E2还是X-T1,除非装一个18或者27的饼干头,不然本身就不是口袋机。
再来看两张加入X100s的对比:
除去镜头部分的影响,这三台机器的机身大小还真是非常接近。所以增加了手柄、取景器和翻转屏的X-T1在体型上相对于X-E2来说并没有大到不可接受。这对于有些人来说未必是好消息,但是对于我,一个体型较小的微单才能体现出微单系统的优势。(当然,镜头是另一个重要因素,这个我们稍后再说)。
虽然说X-T1的体型不大,但造型却因为那个额头(取景器)的存在而显得“很专业”。以至于会让人觉得有些侵略性。之前我用我自己的M43系统或者X100S哪怕试用的X-E2和X-M1去一些棚户区或者集市上抓拍的时候很少有人关注过我拍照。但这次走进同一个“城里村”拍摄人们的生活却多次遭到当地人的问询并流露出抵触的情绪,哪怕是我换用较小的18-55拍摄的时候。这一点对于我而言并非是一件好事,虽然富士在X-T1上用的这个电子取景器是我用到现在最舒服的一个。
机顶的两个双层选择拨盘,一个曝光补偿拨盘,机身前后双拨盘,再加上多达6个的自定义按钮,富士是要把XT1的操控做得比中高端单反还要淋漓尽致。也许你可以说它的外观和大小有点接近入门级的APSC单反。但你在那些单反上绝对找不到这么专业的操控感觉。这也许也是为什么富士敢于把X-T1的价格定得比大一头的尼康D7100和佳能70D都要高。
那我们来一一看看这些设计是否真的很好用。当然只是从我个人使用的感受。
先看机顶,左侧双拨盘下面的模式拨盘非常好用,和尼康三位数的机器简直是无缝对接。其中涵盖了连拍、延时甚至于双重曝光。而上层的ISO拨盘本来也相当不错,只是个人不喜欢那个锁定。虽然说锁定可以有效避免误触碰带来无端的高ISO损失画质,但是在光线变化比较大的地方(尤其是使用了如18-135那样的光圈并不大的镜头在光线不太好的阴雨天使用机器的时候)需要频繁切换ISO。比如我这次在阴雨天带着18-135旅行的时候,拍风景的时候需要大景深小光圈,而富士这款传感器稍高些的ISO画质表现还是不错,所以此时会优先考虑光圈而适当提高ISO。而拍些小景的时候又可以适当降低ISO,所以总是在频繁地调整ISO,此时这个锁定就很麻烦。尤其这个拨盘是放在机顶的最左侧而且不大,对于握持的右手来说,此时按动锁定且旋转拨盘的扭矩很大,真的可以说是转得很辛苦。
机顶右侧下面的测光拨盘一样很好用,从尼康用过来,感觉很熟悉很方便。上层的曝光时间拨盘虽然也有锁定,但此次设计得就非常让人满意。除了在自动“A”状态上会被锁定之外,其余的档位都可以自由转动。而且拨盘设计得比较大,相比于之前的X-E2,要好用很多。最右侧的曝光补偿拨盘也因为设计得比X-E2大,也比X-E2的要好用不少。X-E2的那个转动起来少许有些费力。
但也因为这个曝光补偿拨盘,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在曝光补偿拨盘的前方有一个视频拍摄按钮,在转动曝光补偿拨盘的时候有一定几率误触碰到这个视频拍摄按钮。而对于微单的应用来说,曝光补偿拨盘是经常要用到的。(相对于使用单反,在微单上的曝光补偿似乎用得更为频繁。对于画面整体曝光的控制。对于单反经常用的是看那个取景框里会根据测光左右移动的测光表,从而调节正确的曝光参数,或者就是使用AE-L。而在微单上,也许因为画面的最终效果直接可以在LCD上面看到,所以更习惯使用曝光补偿来直接看LCD上的“结果”而不是使用AE-L。)所以在此次试用期间多次误触碰到了这个视频拍摄按钮。希望厂家在下一代机器按钮布置的时候可以把这个视频按钮略许外移一点,减少误触碰的概率。
此外还有一个容易误触碰的按钮就是放在镜头边上靠手柄一侧的Fn1按钮。之前尼康喜欢把闪光锁定和景深预览放在那个位置,但是因为离手柄的距离并不近且按钮设计得比较高,并不容易被误触碰。而此次X-T1的这个按钮离握持的手柄不远(手柄比较厚实),而且比较低矮,所以比较容易误触碰。我在使用中将这个按钮设置成了对焦模式选择(区域还是自动),在使用中这个菜单多次被误触碰而跳了出来。
X-T1的前后双拨轮很方便,在使用中带来不少速度上的便利。机背上的AE-L和AF-L按钮比X-E2的位置设计得要好,在X-E2上比较容易在握持的时候误触碰。此外focus assist按钮能够随时放大画面,虽然用得不多,但也很实用。
也许因为加入了翻转屏,原本设计在X-E2机背左侧的回看和删除键被搬到了左侧顶部。我记得在试用X-E2的时候我说过,X-E2是双手使用的微单,设计在机背两侧的按钮使用起来非常方便。而X-T1同样是双手使用的微单,那么这个按钮移动之后就不如X-E2来的方便了。当然这也是加入翻转屏之后的一个妥协。
机身素质:
抛开前面所说的外观和操控的区别,X-T1可以看作是X-E2的加强版,在包括成像素质、对焦性能、高ISO表现等各方面两者的表现很接近。而两者的菜单,包括后期的RAW处理方面更是高度的相似。只是添加了反转屏,改进了电子取景器,并且增加了连拍性能。当然还有它那个三防的机身处理,让X-T1的可以适应更多更恶劣的环境。
富士这系列机器的画质一直是我赞许的,虽然放到一年后的今天来看,并不如当时X-E2推出的时候那么让人惊艳,但还是在非X3的APSC画幅的机器里数一数二的画质。RAW格式的色彩可后期性也相当不错,唯一遗憾的是当今富士RAW的宽容度并不如当年的单反S5那么鹤立鸡群,只能说处于主流水平。
高ISO的表现也和X-E2无异,ISO1600甚至3200也可以用来出网络交流的图片,甚至在必要的时候ISO6400也能用来救场。而这些都是建立在单张拍摄可以获得可靠的RAW格式文件的基础上的。这点比索尼的多张合成降噪之后无RAW可用要让拍摄者更为安心。
富士的对焦很准,只要对焦框显示了绿色就不用担心。富士在X-E2上大大缩短了对焦成功后的快门时滞,这点在X-T1上似乎更进了一步,合焦之后的快门时滞已经几乎感觉不到了。18-135使用的马达应该和18-55比较一致,对焦速度明显要比之前用过的27mm和35mm定焦要快。只是在各大微单厂商都在大幅提升对焦速度的今天,这个对焦速度已经不能算快了。
在X-E2推出的时候,很多人就觉得缺少了一块反转屏,而X-T1此次弥补了这个遗憾。而X-T1真正让人震撼的是那个0.77倍的电子取景器。可以说这是一款我用到现在最接近光学取景器的明亮而细腻的电子取景器,传统电子取景器的偏色在X-T1上几乎不可见,而大视野带来很棒的构图和对焦的体验。此外该取景器还能分屏来显示对焦放大区域,这个功能在手动对焦的时候非常实用。说到手动对焦,我在试用期间遇到过一件比较奇怪的事情,也许和当时机身的固件没有升级有关(每次开机都提示更新固件,直到归还前一天我才在网上下载了1.1版本的固件,之后也没有再试过黑夜里的手动对焦,所以无法确认该问题是否和固件没有升级有关)。当时是夜晚,我看到湖面非常远的地方有几处渔火(非常远,至少在一公里开外),因为这种情况下自动对焦很难对上,所以我把对焦拨钮拨到了手动位置,然后参照手动对焦距离提示功能(这个功能我个人非常喜欢)把对焦距离放到了标尺上的无穷远处。按理说,此时屏幕上的渔火应该是清晰的,但显示屏上的远景是模糊的。按下快门得到的照片也是模糊的。然后我又按照屏幕上图像的清晰度来手动调整了一次对焦,在渔火清晰的时候,手动对焦距离提示竟然显示在1.5m左右!我尝试了多次都是如此。之后的白天我又做了尝试,却没有再出现晚上出现的那个问题。
每秒8张的连拍速度很给力,相信喜欢拍人像的朋友会很喜欢,可以像尼康佳能一位数机器那样抓取一串表情了。我倒是没有尝试拍人像,只是在一个天桥上抓拍过往行人和自行车的时候开启了这个连拍,很方便可以抓到一个最佳的行人姿态。而且X-T1的机内缓存做得比较实在,在RAW+Fine JPG的情况下,连拍可以不停顿地记录29张。至于体育上的抓拍,因为X-T1的AF-C能力还没有CN的一位数机器那么靠谱,所以效果有些打折。
关于XF 18-135mm f/3.5-5.6 R LM OIS WR 这支镜头
之前试用X-M1和X-E2的时候就关注过富士的镜头群。虽然富士的镜头素质都很不错,但就微单而言都有点显得体积有些大,而这款18-135则更可以说是一款非常巨大的镜头(可以参看之前的对比图片),以至于拿到机器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有种单反的错觉。虽然这个镜头从体积上来说未必比其他厂商相似规格相似焦段的旅游头大,但分量上应该比尼康和佳能的要重,拿着很压手。当然必须要提到的是,这是个三防的镜头,配合X-T1的机身可以拓展应用场合。至少在旅行期间下点雨刮点沙尘还不至于怎么紧张。
从焦段和个焦段的最大光圈来说,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旅游变焦头。F3.5~5.6的最大光圈对于旅行记录来说完全够用,但是如果要街头抓拍,或者在光线不是太充足的时候做一些拍摄的话就显得有些捉急。此次试用的时候不少场景只能靠多拍两张来提高成功率。好在X-T1有着相当不错的高感,广场夜景手持的时候偶尔拼一下ISO6400,回来降降噪勉强还能放到网上交流。而且这个镜头的最大光圈在标称值之下还做得有些抠门,倒不是说光圈虚标,而是从18变到21的时候最大光圈就已经不能保持在F3.5了,相比之下18-55的最大光圈标称更大方一些。所以,在实际拍摄的时候不得不经常面对最大F4或者F5.6的光圈。好在这个镜头光圈全开的情况下成像还不错,这种全开不错的成像在几乎全焦段都能比较好的保持,除了在接近135mm的时候稍许有些弱。
虽然是旅游套头的焦段和光圈,富士在镜头成像上一向做得不含糊,就如之前的套头18-55一样,这支18-135和其他厂家的相似规格的镜头相比成像要好上一个台阶。据说这支镜头的镜片用料也比较足,这个我不太懂,只知道出片的效果还算靠谱。只是也许受限于镜头直径,这支镜头在广角端的暗角比较明显,而且收了几挡光圈之后依然能察觉得到,这对于要利用它的广角拍摄风光的用户来说恐怕不是啥好消息。希望很快可以有这支镜头的数码优化数据可以应用在Camera Raw里。
X-T1可以看作是X-E2的强化版本,在保证了X-E2原有的优势之外在机身操控和性能上进一步补强。这使得它拥有了类似单反的外形以及超越中级单反的操控。高质量EVF的加入使用户更喜欢去用EVF去细致地捕捉景物,而翻转屏的提供更给多角度拍摄提供了便利。如果说X-M1是一台偶尔拿出来记录家庭旅行的机器;X-E2是一台可以放在包里或者经常随身携带随身记录的机器;那么X-T1就是一台经常拍摄的人为了一定的拍摄目的那在手上的机器。风光摄影者可以用它装上10-24去低角度取景,时尚摄影者可以用它装上56f1.2去拍摄人像,而城市的记录者也可以用它装上23f1.4去采撷都市的美妙瞬间。
这些说的感觉有些模糊,但的确这是X-T1给我的切身感受。你如果说一定要给X-T1这台机器一个定位,我觉得很难,因为它很百搭。它提供的那些比X-E2多一点点的优势会让拍摄者们在各种拍摄中得到不同程度的轻松,所以我只能说它适合经常拿着它出去拍照的人。从目前市场上的行情来看,X-T1比X-E2要贵上两千人民币左右,它到底值不值得你去多掏出这两千块钱就要看它多出来的这些功能对你是否常用,还有,就是你是否常常使用相机。
推荐人群:
时常外拍人像又不愿投资CN全幅的。
以旅行为主的风光摄影或者在旅行时除了全画幅单反之外愿意随身携带一个便携百搭机的
所有愿意经常拍照的朋友
本次试用也拍了不少照片,我将会在未来两天内将这些照片补充上来,并尽可能针对每张照片拍摄的当时来具体谈谈上面说到的那些感受。多谢各位朋友的关注。
作者相关热贴:
微信扫一扫分享
&浏览:14603&&回帖:157 &&
泡网分: 95.371
精华: 1帖子: 18950
注册: 2006年10月
雷克萨斯基 发表于
只要是方便,旅游时一头走天下,成像极好!这个焦段和WR,的确适合旅游。只是稍稍重了些
泡网分: 3.61
帖子: 3653
注册: 2011年07月
鸠鸠 发表于
很赞同心理原因这个说法。
18-55被很多人称之为素质最好的套头。但即便它拥有2.8的最大光圈,它依然还是套头。从出片来说和18-135没有太大差异。
18-135倒是方便了不少。&&只要是方便,旅游时一头走天下,成像极好!
泡网分: 3.61
帖子: 3653
注册: 2011年07月
hector0715 发表于
这个头感觉还是太大了,装在xt1上有点头重脚轻,不过基本素质还可以,现在这个价格还是挺有性价比的
贴一张在高原用这一套随手拍的
&&加个原厂带电池手柄就和谐了
泡网分: 95.371
精华: 1帖子: 18950
注册: 2006年10月
hector0715 发表于
lz带着这一套在宁波玩啊, 天一广场+东钱湖,这一张好像是凯洲假日酒店上拍的时隔久远,我都不记得是哪个宾馆了。
泡网分: 4.716
帖子: 1340
注册: 2013年01月
这个头感觉还是太大了,装在xt1上有点头重脚轻,不过基本素质还可以,现在这个价格还是挺有性价比的
贴一张在高原用这一套随手拍的
本帖最后由 hector0715 于
22:11 编辑
泡网分: 4.716
帖子: 1340
注册: 2013年01月
鸠鸠 发表于
俯拍街市。长焦下高ISO和防抖哪个更靠谱,选择相信防抖
lz带着这一套在宁波玩啊, 天一广场+东钱湖,这一张好像是凯洲假日酒店上拍的
泡网分: 95.371
精华: 1帖子: 18950
注册: 2006年10月
seanqian001 发表于
看图片,18-135这个头的素质极高。
但是心理原因,还是觉得18-55有个2.8的光圈挺好,而且轻便。
长焦,弄个55-200备着好了。很赞同心理原因这个说法。
18-55被很多人称之为素质最好的套头。但即便它拥有2.8的最大光圈,它依然还是套头。从出片来说和18-135没有太大差异。
18-135倒是方便了不少。
泡网分: 2.474
帖子: 2221
注册: 2007年08月
看图片,18-135这个头的素质极高。
但是心理原因,还是觉得18-55有个2.8的光圈挺好,而且轻便。
长焦,弄个55-200备着好了。
泡网分: 58.087
帖子: 3212
注册: 2001年03月
看了楼主的这些照片,坚定了进18-135的决心!
泡网分: 95.371
精华: 1帖子: 18950
注册: 2006年10月
行走的风景3 发表于
18-55与18-135两个镜头画质差不多,但那个镜头实用点呢?关注!看老兄是更愿意光圈大点还是焦段覆盖广些。
泡网分: 0.596
注册: 2014年04月
金色旋风 发表于
我是从XE1升级到XT1的,取景器改善非常明显,XE2使用的取景器就是XE1那个。18-55与18-135两个镜头画质差不多,但那个镜头实用点呢?关注!
泡网分: 1.086
注册: 2014年07月
学习了。对XT-1又有了新的认识!~
泡网分: 20.58
注册: 2005年07月
dszhjh 发表于
18-135是入门级的吗?定价可一点也不低富士的定价都不低,18-55也不便宜,光圈大些,画质还好,但没有进入牛头行列,总的来说貌似还只是不错的入门头
泡网分: 10.617
帖子: 2534
注册: 2009年04月
mofesli 发表于
相当全面的测评啊。场景和题材都很有代表性,就像我开始说的那样:水准都不低。看得出来,选题上,鸠鸠兄大概没少用心。
相比网站的标准测评,我还是喜欢这个风格的,虽然俺是工科男,但是我不是数据党。
色彩确实舒服,画质对一般爱好者,应该是超越需求了。
顺便问一句,都是直出的?如果是,那几乎可以说是惊艳了。
18-135是阳光头完全在意料之中,毕竟是入门级定位,各家也都是这样的。
肤色表现比较到位,基本上鲜活而不浓艳。我现在用RX100M2,肤色怎么看都感觉不是很正,特别是孩子的肤色,拍不出来嫩白。从这组照片看,很是不错的。18-135是入门级的吗?定价可一点也不低
泡网分: 73.847
帖子: 24484
注册: 2003年11月
cdesignf1 发表于
强迫症晚期患者表示光盘自带的解RAW软件不支持Retina屏幕,在Retina MBP 10.9下软件界面全是马赛克般的颗粒。我宁可用LR解……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烦恼,安心了!
泡网分: 3.745
注册: 2014年09月
atuz 发表于
你的片子大都是LR转制?为何不用原厂的?
LR转制与JPG直出,在画质上有区别吗?X-T1应该可以拍摄JPG+RAW格式吧,可以尝试这个方式,然后比较RAW转制与JPG直出的区别!强迫症晚期患者表示光盘自带的解RAW软件不支持Retina屏幕,在Retina MBP 10.9下软件界面全是马赛克般的颗粒。我宁可用LR解……
泡网分: 95.371
精华: 1帖子: 18950
注册: 2006年10月
atuz 发表于
JPG直出偏粉一点?这个咱就不计较了&&&&我只是直接把RAW放到ACR里面没有作任何调整。
不能说谁偏,只能说不太一样的结果吧。
泡网分: 73.847
帖子: 24484
注册: 2003年11月
鸠鸠 发表于
如果说厂家的最高品质JPG对画面有自己的理解,并且因为其对自身传感器的独一无二的理解,可以在单纯画质意义上做到最好,这个是可能的。
但是如果说在某一方面做到无论它人使用何种手段都不能达到的高度,那可能有些夸张。
这里给出同一张照片的RAW 的Camera Raw直解(不动任何参数)以及最高品质JPG直出的对比。在我看来在锐度上的差别微乎其微。
还是我之前的观点:使用Raw来做这些调整在大多数情况下会在满足自己的表现要求的同时得到更好的画质。即便损失些锐度,对于画面的其他要素来说是可以忽略的。
当然这些是在自己出片的基础上这么说,考虑到平时应用的便利性和JPG的普适性。JPG直出的质量对于一款相机来说还是至关重要的。
JPG直出偏粉一点?
泡网分: 95.371
精华: 1帖子: 18950
注册: 2006年10月
atuz 发表于
我说的不是色彩,之前哪个帖子看见有人说解富士的RAW连自家的软件也损失锐度,连后期加锐也赶不上直出?如果说厂家的最高品质JPG对画面有自己的理解,并且因为其对自身传感器的独一无二的理解,可以在单纯画质意义上做到最好,这个是可能的。
但是如果说在某一方面做到无论它人使用何种手段都不能达到的高度,那可能有些夸张。
这里给出同一张照片的RAW 的Camera Raw直解(不动任何参数)以及最高品质JPG直出的对比。在我看来在锐度上的差别微乎其微。
还是我之前的观点:使用Raw来做这些调整在大多数情况下会在满足自己的表现要求的同时得到更好的画质。即便损失些锐度,对于画面的其他要素来说是可以忽略的。
当然这些是在自己出片的基础上这么说,考虑到平时应用的便利性和JPG的普适性。JPG直出的质量对于一款相机来说还是至关重要的。
泡网分: 73.847
帖子: 24484
注册: 2003年11月
鸠鸠 发表于
老兄我是这么理解的:
富士的直出是基于富士对于自身的RAW的无人能及的理解,所以它能更好地释放出诸如色彩表现,过渡控制等优势。...我说的不是色彩,之前哪个帖子看见有人说解富士的RAW连自家的软件也损失锐度,连后期加锐也赶不上直出?
本帖由 XT1033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95.371
精华: 1帖子: 18950
注册: 2006年10月
冬日晨曦 发表于
目前在用X-E1+35 F1.4这对组合拍娃,画质和色彩没啥好挑剔的,对对焦和快门时滞一直耿耿于怀。娃喜欢跑,追拍10张能有一张焦点准的就偷乐了。有些瞬间娃的表情姿势很到位,可惜抓拍不到,让人扼腕叹息。升级到X-T1能解决对焦和时滞的问题吗?X-E1没有集成在CMOS上的相位对焦模块,而X-T1有。这体现在对焦成功率和速度上都会有提高。同时X-T1相比于X-E1在处理器和算法上也有提升,具体表现在对焦速度和合焦后的快门时滞的提升上。所以X-T1拍娃肯定会比X-E1的成功率有很高的提升。
但是,35的对焦很慢(我在试用X-E2的时候用过35,而X-E2的对焦表现和X-T1基本一致),所以X-T1+35来拍那些一刻不停的孩子还是有些累的。白天应该还好,光线不足的时候还是会头疼。无论是用追焦还是其他形式。
所以我一直认为,最适合拍孩子的微单是松下的微单。
泡网分: 95.371
精华: 1帖子: 18950
注册: 2006年10月
atuz 发表于
我也是习惯自己控制后期,但不是有说法,富士的直出比RAW转制更好,甚至说目前没有软件能解好富士的RAW?老兄我是这么理解的:
富士的直出是基于富士对于自身的RAW的无人能及的理解,所以它能更好地释放出诸如色彩表现,过渡控制等优势。但它只能给出几种释放的方式,这些未必是使用者对于每张片子来说都能适用的。或者说这些方式也许是最普适的,却不会是对于使用者的每张片子来说最合适的。使用者对于每张自己拍摄的片子都会有自己所要表现的内容和情绪,使用Raw来做这些调整在大多数情况下会在满足自己的表现要求的同时得到更好的画质。
泡网分: 0.859
注册: 2004年12月
雪丁哥 发表于
最简单的做法是责怪相机,而不是自己,总是把自己定位为高水平,其实很显然你不是。给你最快的对焦相机你也拍不出来,因为技术、思维和理念不对,而且...是,富士就是好,所有的富士相机都没有任何缺点,有问题都是相机后面这个狗头的问题。雪丁哥满意啦?
我用rx100m3张张实焦,一个破相机而已,扯啥理念思维技术。
本帖由 iPad 2 (WiFi)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11.218
帖子: 1312
注册: 2009年03月
冬日晨曦 发表于
目前在用X-E1+35 F1.4这对组合拍娃,画质和色彩没啥好挑剔的,对对焦和快门时滞一直耿耿于怀。娃喜欢跑,追拍10张能有一张焦点准的就偷乐了。有些瞬间娃的表情姿势很到位,可惜抓拍不到,让人扼腕叹息。升级到X-T1能解决对焦和时滞的问题吗?不能
泡网分: 5.637
帖子: 5630
注册: 2013年02月
最简单的做法是责怪相机,而不是自己,总是把自己定位为高水平,其实很显然你不是。给你最快的对焦相机你也拍不出来,因为技术、思维和理念不对,而且除了对焦你在拍照的时候还有很多其他动作耗用时间。
冬日晨曦 发表于
目前在用X-E1+35 F1.4这对组合拍娃,画质和色彩没啥好挑剔的,对对焦和快门时滞一直耿耿于怀。娃喜欢跑,追拍10张能有一张焦点准的就偷乐了。有些瞬间娃的表情姿势很到位,可惜抓拍不到,让人扼腕叹息。升级到X-T1能解决对焦和时滞的问题吗? 本帖最后由 雪丁哥 于
18:51 编辑
泡网分: 0.859
注册: 2004年12月
目前在用X-E1+35 F1.4这对组合拍娃,画质和色彩没啥好挑剔的,对对焦和快门时滞一直耿耿于怀。娃喜欢跑,追拍10张能有一张焦点准的就偷乐了。有些瞬间娃的表情姿势很到位,可惜抓拍不到,让人扼腕叹息。升级到X-T1能解决对焦和时滞的问题吗?
泡网分: 5.637
帖子: 5630
注册: 2013年02月
过去有这种说法,现在没有,时代在进步,adobe也在进步,ACR8.4以上解xtrans没啥大问题。但富士jpg是最接近自家raw的。
atuz 发表于
我也是习惯自己控制后期,但不是有说法,富士的直出比RAW转制更好,甚至说目前没有软件能解好富士的RAW?
泡网分: 73.847
帖子: 24484
注册: 2003年11月
鸠鸠 发表于
习惯了,尽管富士的直出选择比较多而且也不错,但更喜欢自己控制的后期。我也是习惯自己控制后期,但不是有说法,富士的直出比RAW转制更好,甚至说目前没有软件能解好富士的RAW?
泡网分: 95.371
精华: 1帖子: 18950
注册: 2006年10月
atuz 发表于
你的片子大都是LR转制?为何不用原厂的?
LR转制与JPG直出,在画质上有区别吗?X-T1应该可以拍摄JPG+RAW格式吧,可以尝试这个方式,然后比较RAW转制与JPG直出的区别!习惯了,尽管富士的直出选择比较多而且也不错,但更喜欢自己控制的后期。
泡网分: 95.371
精华: 1帖子: 18950
注册: 2006年10月
azhu8083 发表于
您那部机卡槽盖有少许弯曲情况吗?盖上后有可见缝隙,这点看着真的心虚很多啊,虽然里面有个结构是橡胶垫圈,但是表面的盖子盖不紧,少层保护的感觉。在这些细节上和CN等专业机身还是有差距的。卡槽部分我留意过,没有你所述的问题。但接口那部分我到没有在意。
&版权所有:&&桂ICP备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陶瓷电容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