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中学高二分班怎么分情况

[转载]河北南宫中学学年高二年级(上)第3次月考&&n
河北南宫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年级(上)第3次月考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四、五单元。
&&&&&&&&&&&&&&&&第1卷&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几何的角度研究建筑
&&&&&&&&&&&&&&&&&&&&&&&&&&&&&&&&&&&&&&&&&&&&&陈炎
在建筑形体的大小、高低、长短,以及各种拱门和穹顶的弧度和角度的背后,隐藏着数学的奥秘。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建筑师一般都是数学家,深谙数理之道。于公元6世纪拜占庭建造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其设计师伊索多拉斯和安提莫斯同时也是数学家。在希腊语中,“对称,,这个术语原来指的就是一座建筑、一件雕塑或一幅绘画的形状和比例从其最小部分到整体的重复。纵观西方建筑的发展历程,我们更会发现,从古希腊时期开始,一代又一代西方建筑师穷其一生·心智所孜孜探索的,不外乎是一座建筑的整体及其各个部分在比例、尺度上的和谐与完美。维特鲁威撰写的《建筑十书》总结和叙述了古希腊及罗马初期建筑坚固、实用、美观的三大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六项原则:秩序、安排、韵律、对称、装饰、分配,而所有这些背后均隐藏着数学的奥秘。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雅典学派的第三大数学家欧道克萨斯就发现了“黄金分割律”。因为西方人认为按照这个比例的构图是最美的,所以他们在建筑中推崇“黄金分割律”。进入中世纪以后,为了显示上帝的伟大,西方的建筑师们便在教堂的造型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哥特式建筑在设计中除了利用十字拱、飞券、立柱等手段之外,还特意使用了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等构造。采用了这种几何图案,使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旷、单纯,外观宏伟、挺拔,给人以直至苍穹、弃绝人寰的神秘感。除了哥特式和拜占庭式建筑之外,以后的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式建筑也都充分采用了美妙的几何图案。例如佛罗伦萨花之圣母大教堂那最著名的“神话穹顶”,就同时体现了高度和跨度的两个极限。
从较为宽泛的意义上讲,园林也是建筑的一部分。同古希腊建筑一样,古希腊的园林也具有强烈的理性色彩,即通过几何的原理来谋篇布局,将草坪、花卉和景物切割成有序的图案。这种图案在作为住宅式园林典型的“柱廊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早期的欧洲园林一般都以中轴对称或规则式建筑布局为基本构图,以切割整齐的花木、草坪为图案,以大理石或花岗岩雕塑为点缀……’所有这一切,都体现了人对自然界的改造和征服,体现了理性至上的科学精神。“文艺复兴”后,欧洲园林渐趋成熟,先后涌现出“意大利台地园林”、“法国古典园林”和“英国风景式园林”等诸多流派。作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意大利受古罗马园林艺术的滋养丰厚,同时也利用其多山的自然环境,并汲取巴比伦空中花园的艺术灵感,发展出了一种借助山峦坡地的台地园林。尽管台地园林在古希腊、古罗马园林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但仍然保持了平衡对称的基本格局。为了体现这种理性的精神,人们宁愿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改造山坡的自然环境,而不因势利导、委曲求全。欧洲园林的这一特征,与中国古典园林刚好相反。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的建筑师一般都是数学家。建筑形体的大小、高低、长短,以及各种拱门和穹顶的弧度和角度,与数学关系密切。
B.-座建筑、一件雕塑或一幅绘画的形状和比例从其最小部分到整体的重复,是希腊语中“对称”这个术语的原来的意思。
C -座建筑的整体及其各个部分在比例、尺度上的和谐与完美,是从古希腊时期开始,一代代西方建筑师穷其一生心智所孜孜探索的。
D.古希腊及罗马初期建筑坚固、实用、美观的三大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六项原则,都隐藏着数学的奥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西方人认为按照古希腊雅典学派的第三大数学家欧道克萨斯发现的“黄金分割律”构图是最美的,所以他们在建筑中推崇“黄金分割律”。
B.中世纪以后,为了显示上帝的伟大,同时也使信徒们慑服,西方的建筑师们便在教堂的造型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哥特式建筑上大做文章。
C.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旷、单纯,外观宏伟、挺拔,给人以直至苍穹、弃绝人寰的神秘感,是因为这些建筑采用了特殊的几何图案。
D.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式建筑也都充分采用了美妙的几何图案,佛罗伦萨花之圣母大教堂的“神话穹顶”同时体现了高度和跨度的两个极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希腊的园林通过几何的原理来谋篇布局,将草坪、花卉和景物切割成有序的图案,这种图案在作为住宅式园林典型的“柱廊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B.以中轴对称或规则式建筑布渴为基本构图,以切割整齐的花木、草坪为图案,以大理石或花岗岩雕塑为点缀的早期的欧洲园林体现了理性至上的科学精神。
C.意大利作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受古罗马园林艺术的滋养丰厚,同时利用特殊的自然环境,吸收优秀的艺术灵感,发展出了一种借助山峦坡地的台地园林。
D.希腊的台地园林为了保持平衡对称的基本格局,宁愿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改造山坡的自然环境,而不因势利导,与中国古典园林相比,显得呆板,趣味索然。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梅挚,字公仪,成都新繁人。进士,起家大理评事、知蓝田上元县,通判苏州。二浙饥,官贷种食,已而督偿颇急,挚言借贷本以行惠,乃重困民,诏缓榆期。
徙开封府推官,迁判官。辇官郑玉醉呼,殴徼巡卒,释不问,挚请杖配之。进侍御史。论石元孙“不死行阵,系缧(注3)以还,国之辱也,不斩无以厉边臣。”再奏不报。李用和除宣徽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挚言:“国初杜审琼亦帝舅也官止大将军李继隆累有战功晚年始拜使相祖宗慎名器如此今不宜亟授无功。”以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权判大理寺。言:“权陕西转运使张尧佐非才,由宫掖以进,恐上累圣德。”及奏减资政殿学士员,召待制官同议政,复百官转对。帝谓大臣日:“梅挚言事有体。”以为户部副使。
降知海州,徒苏州,入为度支副使。初,河北岁饥,三司益漕江、淮米饷河北。后江、淮饥,有司尚责其数,挚奏减之。
擢天章阁待制、陕西都转运使。还判吏部流内铨,进龙图阁学士、知滑州。州岁备河,调丁壮伐滩苇,挚以疲民,奏用州兵代之。河大涨,将决,夜率官属督工徒完堤,水不为患,诏奖其劳。请知杭州,帝赐诗宠行。累迁右谏议大夫,徒江宁府,又徙河中,卒。
挚性淳静,不为矫厉之行,政迹如其为人。平居未尝问生业,喜为诗,多警句。有奏议四十余篇。
&&&&&&&&&&&&&&&&&&&&&&&&&&&&&&&&&&&&&&&&&&(选自《宋史·梅挚传》,有删改)
【注】缧(l&i):捆绑,拘囚。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初/杜审琼亦帝舅也官止/大将军李继隆累有战功/晚年始拜使相/祖宗慎名器如此/,今不宜/亟授无功
B.国初/杜审琼亦帝舅/也官止大将军/李继隆累有战功/晚年始拜/使相祖宗慎名器如此/今不宜亟授无功
C国初/杜审琼亦帝舅也/官止大将军/李继隆累有战功/晚年始拜使相/祖宗慎名器如此/今不宜亟授无功
D.国初/杜审琼亦帝舅也/官止大将军/李继隆累有战功晚年始拜/使相祖宗慎名器/如此今不宜/亟授无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古代关于官职的任免升降的词语很丰富,文中的“徙’’‘‘迁’’‘‘擢”都表示官职变动。
C.辇,古代常用来指天子或王室坐的车子,如“辇御”和“凤辇”都是指皇帝的车舆。
&&D.户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等事宜。
6.下列对原文看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梅挚为官正直。郑玉醉后闹事,有关部门不追究,他请求予以查办;他认为石元孙没有战死沙场,被俘后又被放回,是国耻,应将其斩首。
B.梅挚为政务实。起初,河北每年都饥荒,三司增运江淮米到河北;后来,江淮饥荒,主管部门还要全数给米,他上奏减少运米数量。
C梅挚深受皇帝赏识。他弹劾张尧佐,要求减少资政殿学士名额,皇帝称他“论事得体”;他担任杭州知州后,皇帝赐诗表示恩宠。
D.梅挚为人高雅。他性情淳厚清静,不做造作勉强之事;平常从未过问家业,喜欢写诗,并有很多的警句,有奏议四十多篇。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已而督偿颇急,挚言借贷本以行惠,乃重困民,诏缓输期。(5分)
(2)州岁备河,调丁壮伐滩苇,挚以疲民,奏用州兵代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送友人归闽
&&&&&&&&&&&&&&&&&&&&&&&&&&&&&王毂
东南归思切,把酒且留连。
再会知何处,相看共黯然。
猿啼梨岭①路,月白建溪②船。
莫恋家乡住,酬身在少年。
【注】①梨岭:位于今福建省浦城县境内。②建溪:是闽江主要的一条支流。
8.诗歌首联是怎样点题的?请简要分析。(5分)
9.颔联和尾联体现的情绪迥然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阁夜》中,诗人先化用典故,思及先贤功业烟消云散,再与自己的寂寥孤独相比的两句是“&
▲& ,&
▲& ”。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 ▲&
。(李煜《虞美人》)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
。(杜牧《阿房官赋》)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烦恼的土地
&&&&&&&&&&&&&&&&&&&&&&&&&&&&&&&&&&&&&&&&&&&&&&&&&&周碧华
&&外面的鸟叫声明显地稠密起来,卧床一个冬天的刘老倌推开儿子递过来的药,颤巍巍地来到阳台上,第一眼扫射的就是楼下围墙里的那片荒芜的菜地。儿子有点后悔选择这个地方住。
&刘老倌卖了老家乡下的房子进了城,儿子是记者,三天两头不回家,这很让刘老倌不习惯。刘老倌一闲着就拖地,那拖把在地上拖来拖去,刘老倌感觉握在手中的仿佛是晒谷的耙而不是拖把。
&进城半年后,原来身子骨很硬朗的刘老倌明显地虚弱了。儿子急了,掏出钱来递给父亲:
“爸,你听戏去吧。”刘老倌白了儿子一眼:“我是个劳碌命。”儿子没办法。几天后,儿子在阳台上朝楼下围墙围着的土地一指:“爸,那是一个老板买了做房子的,已经闲置几年了。”刘老倌的眼珠子只差掉下来:“我还以为是国家有大用场的,糟蹋哒糟蹋哒!’’‘‘你如果硬是闲不住,你就到那里种点菜。”刘老倌喜得直搓手,恨不得立即就操锄头。“不过,你只准开一小垄,供家里人吃就行了。”刘老倌想了想,就答应了。
几个月后,儿子竟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那片曾经长满荒草的土地已经成一片绿色了。
刘老倌的气色也好了,饭量也增加了。吃饭时,他有些埋怨地说:“爸,我只要你开一垄的,只当活动筋骨健健身,你开那么多地要是累……”他突然把后面的话连同饭一起咽进去了。“看一头牛也是看,看两头牛也是看,不会累倒的。”刘老倌生怕儿子阻挠。“再不要开多了,小心又给你戴顶富农帽子。”儿子开了个玩笑。
这个玩笑让刘老倌一个下午没有劲扬锄头,他想起了自己的父亲。临解放前两年,父亲想振兴家业,起早摸黑到湖边围湖造田,好不容易围了三四十亩。解放了,土地悉数归公,还戴了顶富农帽子。30年后,父亲弥留之际对他说:“我知道你一直埋怨我,但不要后悔,现在不是摘了帽子吗?记住,人勤地不懒……”这个下午,刘老倌望着这片不属于自己的菜地,觉得有些陌生。
儿子又不回家吃中饭,媳妇说:“爸,您种的菜没有污染,真好吃。”就在这时,响起了很重的&
敲门声,媳妇起身开了门,来的一对夫妇模样的人,女的正好瞥见朝外看的刘老倌:“就是他,我盯了他几天了。喂,你缺不缺德,淋些大粪臭死人,我家一天到黑都是臭气!”刘老倌下楼时,果然南风中有股臭味,他想出了一个主意。下午两点多钟的时候,那对夫妇推着自行车出现了。
&&刘老倌迎上去说:“我来向你们道歉的,这样吧,你们每天不用买菜了,就在那菜地里摘吧。”刘老倌极认真地说。那一男一女跨上自行车而去,风中抛来一句话:“神经病!”刘老倌听了,觉得比大粪还臭。
晚上,儿子回来知道了这件事,沉吟了半晌,就找来笔墨,写了一张告示:“各位街坊,楼前菜地系一位老人义务开垦,蔬菜免费供应。”刘老倌看了,连连点头。第二天清早,等刘老倌走到菜地时,他惊呆了:菜地一片狼藉,连围墙也被推倒了。
第二天,刘老倌正重整菜地。一个油光闪亮的人带着一个五大三粗的人不声不响地来到他面前说:“老家伙,老子的地你也敢种?老子的围墙倒了你得赶快修好,限你3天!”那两人不由刘老倌解释,丢下这句恶狠狠的话就走了。刘老倌一屁股瘫在地上,心里虚得很,背上冒出了麻麻汗,他望望四周的高楼,那一扇扇窗予就像一只只古怪的眼,他赶紧逃也似的离开了菜地。
他悄悄用儿子给的零花钱请了两个泥瓦工。围墙快要合拢时,一个泥工问留不留门。刘老倌愣住了,先前是有个洞的,正在犹豫不决的时候,来了几个人,问菜园的老板是谁?刘老倌没反应过来,泥工指了指他。来人中的一个上前就是一巴掌:“你把菜全送了人,害得哥们几个的生意全没啦!”刘老倌这才明白这是几个菜贩子。吓呆了的泥工小心地问:“老板,留不留门?”刘老倌突然咆哮道:“我不是老板,一齐给我封死!”
这天晚上,刘老倌很早就上床了,半夜醒来,见儿子还在伏案写文章,便轻轻地起床,给儿子冲了杯麦片端过去,儿子的文章标题很大,吓了他一跳——“滨湖县抛荒严重——千亩良田无人耕种”。他睁大眼睛问:“这是真的?”儿子点了点头,“唉,真可惜,我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刘老倌眼前一黑,从此卧床不起。
&&&&&&&&&&&&&&&&&&&&&&&&&&&&&&&&&&&&&&&&&&&&&&&&&&&(选自&&/span&佛山文艺》,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的环境描写生动细腻,第一段开头描写“外面的鸟叫声明显地稠密起来”以显示春天的生机,与生病卧床的刘老倌形成鲜明的对比。
B.小说的核心事件是“种菜”,并引发了一系列的风波,情节一波三折;小说同时运用倒叙,既设置悬念,又使小说结构首尾照应,构思精巧。
C小说第五自然段,作者采用补叙的手法,通过刘老倌回忆自己的父亲因围湖造田而戴富农帽子的故事,暗示后文刘老倌将无法种菜。
D.小说对人物形象的塑造颇具匠心,特别是对“一对夫妇”“邻居’’“一个油光闪亮的人”等次要人物的刻画,起揭示社会整体风气不好的作用。
&E.小说以“烦恼的土地”为题,“烦恼”二字,内涵丰富,语带双关,令人烦恼的不仅有土地问题,还有一些美好人性的缺失,令人深思。
(2)小说在刻画刘老倌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儿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故事虽简单,但内涵丰富,请从不同角度探析小说表达了哪些主题。(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上中学期间,王卫国‘剐有一次回到清涧老家,母亲用家里仅剩的高粱面和土豆丝包了一锅“变食”。煮沸的“变食”一个个烂在锅里,站在灶台旁的母亲非常难过地转开身去,默默地流泪。面对这“四分五裂”的“变食”,王卫国一句话也没说,操起筷子,就狠命地吃起来,一口一口地强咽着……他知道,“变食”是陕北人最好的饭。这顿在极端贫穷的环境下做出的“变食”,寄托着母亲沉甸甸的希望。
这种饥饿感是刻骨铭心的,在路遥身上缠绕了一生。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就是从孙少平吃早饭开始起笔的,生存与奋斗成为孙少平人生的关键词。
事实上,这种饥饿感既是尾随路遥一辈子的老狼,又成为他超越自我的强大动力。
在延川中学六乙班这个县城学生占大多数、物质生活对比鲜明的班集体中,男生王卫国在经受歧视和冷遇的时候,也得到过温暖和友谊,许多同学都向他伸出过援助的手。他已经摆脱了在城关小学上“完小”时的那种强烈的自卑感和屈辱感,而且在不断丰富的阅读中,获得了精神的高度超越。
王卫国依然喜欢到县文化馆阅览室看报,到新华书店翻书。他迷上了&&/span&参考消息》,对时事政治尤为关注,而且可以自己分析理解。就是因为这个特长,使得他的视野要比同辈人开阔得多。他在《参考消息》上看到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一号”宇宙飞船在太空遨游的消息后,竟兴奋得彻夜难眠,站在县中学空旷的大院里,遥望夜空中如织的繁星,寻找着加加林乘坐的飞船轨道。
王卫国为何对尤里·加加林投入如此不切实际的巨大关注?这与其梦想有关。加加林是
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位在太空中遨游的宇航员,这是在人类伟大想象与科学工作推动下创造出的奇迹。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男生王卫国就在《参考消息》中获取了超越人生的丰富营养。王卫国对加加林的热爱,一直持续到他成名后创作《人生》的时候。他在设计一位在“城乡交叉地带’务斗的主人公的名字时,第一感觉就是“高加林”三个字最为妥帖。当然,这是后话。
六乙班是一个尖子班,学生们大都很有个性,也是当时延川中学最难管理的一个班级,先后换过四任班主任。王卫国不擅长数理化,上课时,他想听就认真听,不想听时就旁若无人地看小说,也不影响别人听课。好在班Df老师对学生很宽容,从不强迫学生,允许学生看自己喜欢的书,并且开导王卫国:“你不爱学数学,我很理解,你对文学感兴趣就应该下功夫学,不要荒废时间。”
班主任的宽容,使王卫国有条件广泛涉猎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年近卫军》《毁灭》《铁流》等苏联翻译小说,另外还有《把一切献给党&《牛虻》等。延川中学当时已经有了一个不错的图书馆,王卫国是那里的常客。保尔·柯察金、吴运铎等人物成为他心目中最仰慕的英雄。他从语文老师那里借出保存了多年的文学杂志,逐一翻阅。他甚至还与县中学图书馆的管理员老师搞好关系,偷偷借出那个时期的许多“黄书”和“禁书”,钻到校园后面的山沟里阅读。王卫国中学同学多年后的共同印象,就是他如饥似渴地吞食着所能找到的一切精神食粮,抓住一切机会读书看报。这样偏科性的学习结果是,他的语文成绩出类拔萃,写出的作文经常作为范文在各个年级传阅。班主任老师也有意识地在班务活动中发挥王卫国的才能,只要与文学有关的活动就用他。
儿童心理学家曾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其实,对身心都在成长过程中的少年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那时的延川中学师生,都认为这位经常吃不饱的男生王卫国是“笔杆子”。这种久而久之的刺激,不断鼓励着王卫国,他的情感源源不断地被激发,开始有了最初的文学激情与冲动,他开始写日记,开始评析时事政治,也开始尝试文学创作……
与在城关小学上学时一样,王卫国依然是六乙班上的活跃分子,依然是全班同学的中心。
他篮球打得好,个子不高,很灵活,很猛,有股不服输的劲头,他甚至被抽到校篮球队,成为校学生篮球队主力队员。在他的带领下,六乙班在初中部的篮球联赛中常是第一名。人气极高的王卫国依然延续在城关小学时给同学起绰号的传统,班里同学的绰号大都是王卫国“亲自命名”的。这些逗趣的绰号成为同学们紧张学习生活中的笑资,班级里经常能传来活泼与快乐的笑声。
&&&&&&&&&&&&&&&&&&&&&&&&&&&&&&&&&&&&&&&&&&&&&&&&&&&&&&(摘编自厚夫《路遥传》)
【注】王卫国:即路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男生王卫国所在的延川中学的班级中县城学生占大多数,同学之间物质生活对比鲜明,他经受歧视和冷遇,从未得到过温暖和友谊。
B.王卫国创作《人生》设计主人公的名字时,“第一感觉就是‘高加林,三个字最为妥帖”,这是他特别关注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所致。
&C.王卫国不擅长数理化,上课时也不认真听课,不是旁若无人地看小说,就是影响别人听课,导致他所在的班级先后换过四任班主任。
D.王卫国为了能够借书甚至和县中学图书馆的管理员老师搞好关系,偷偷借出许多“黄
书”“禁书”来阅读,可见他是一个趣味低级的男生。
E.王卫国在延川中学是个活跃分子,爱打篮球,是班里的篮球主力,打球还得过名次;爱给班里的同学起绰号,给紧张的学习生活带来快乐与欢笑。
(2)从本文看,王卫国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材料,简要回答。(6分)
(3)文章最后一段写王卫国打球、给同学起绰号,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王卫国(路遥)是知名作家,有果必有因。请根据本文信息归纳其成功的原因。(8分)
第Ⅱ卷&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自从她的丈夫被提拔为单位的主任,她就一天比一天骄傲,连走路都总是一副&
②从这些材料中,我们可以窥见这几个世纪以来阿富汗的占领者们的真实感受:从一开始盲
,到之后逐渐认清现实,再到最终彻底的失望。
③导演王家卫会把一个镜头前后拍上三四十次——其中的十五次往往仅是为了最终拍摄
而做的实验。与其相比,张艺谋截然不同,他总是&&&&&
A.踌躇满志&
胸有成竹&&
趾高气扬&&&
B.胸有成竹&&
趾高气扬&&
C.趾高气扬&
踌躇满志&&
胸有成竹&&&
D.踌躇满志&&
趾高气扬&&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2015“寻找最美教师”大型公益活动,旨在以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为目的,树立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无私奉献的优秀教师典型。
B.尽管我国逐步已经建立起离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老人没有
医疗保障,看病难、看病贵是他们面临的问题。
C.全国博物馆展览活动旨在提升博物馆展览的质量,扩大展览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博物馆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引领社会风尚方面的积极作用。
D.中国及时提供资金,不仅帮助了许多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的燃眉之急,也在国际上
起到了引领作用,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的担当。
15.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酒精是各种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的俗称。____。在肝脏内,酒精,也就是乙醇,要先经过“乙醇脱氢酶”的处理变成乙醛。之后,乙醛会继续被肝脏内的“乙醛脱氢酶”处理成为乙酸,也就是醋酸。醋酸就可以参与人体的正常代谢,转变成脂肪储存起来,或者是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被消耗掉。
A.酒精进入人体后,胃肠吸收大部分,后经循环系统进入肝脏
B.胃肠吸收大部分进入人体的酒精,后经循环系统进入肝脏
C.酒精进入人体后,大部分被胃肠吸收,后经循环系统进入肝脏
D.人体内进入酒精后,大部分被胃肠吸收,后经循环系统进入肝脏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贵,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文艺是人民生活的精神食粮,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
①& ,一旦离开人
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繁荣发展文艺任重道远,创作出无愧时代的优秀作品是根本。&
&,其他事情搞得再热闹、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
③,就无法实现人民精神的飞跃,也许就会远离文艺梦。
17.阅读下面一幅漫画,为该漫画拟一个标题,并说明该漫画的含意。(6分)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jpg" NAME="image_operate_69546"
ALT="[转载]河北南宫中学学年高二年级(上)第3次月考&&n"
TITLE="[转载]河北南宫中学学年高二年级(上)第3次月考&&n" />
&&(1)标题(不超过6个字,不得以“无题”为题):
(2)含意(不超过80个字):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战国时期,魏国国君魏文侯想选拔一个贤能的人出任相国,他觉得大臣魏成子和翟璜都&
适合做相国,一时不知道选择谁好,于是就向谋士李克请教这个问题:“我应该如何考察他们两人呢?”李克回答道:“欲知其人,先观其友。”魏文侯听罢,对李克说:“我知道怎么选择了。”魏文侯后来选择了魏成子做相国,因为魏成子结交了许多当时的名士,而翟璜却常与小人为伍。魏文侯由此看出了二人的品质。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河北南宫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年级(上)第3次月考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A(“西方的建筑师一般都是数学家”扩大范围,原文为“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建筑师一般都是数学家”)
2.B(“同时也使信徒们慑服”无中生有)
3.D(“显得呆板,趣味索然”推理无依据)
4.C(原文标点为“同初,杜审琼亦帝舅也.官止大将军;李继隆累有战功,晚年始拜使相。祖宗慎名器如此,今不宜亟授无功。”)
5.C(“凤辇”指皇后的车子)
6.C(“他担任杭州知州后”错,应为"请求任杭州知州时”)
7.(1)然后催促偿还很急迫,梅挚说借贷本来是施行恩惠.(现在)反而加重百姓的闲苦,诏令延缓偿还日期。(得分点:督、惠、乃各】分,句意2分)
(2)滑州每年都要防备黄河,调集壮丁割芦苇,梅挚认为消耗民力,上奏请用州兵代替。(得分点:岁、伐、疲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梅挚.字公仪.成都新繁人。考中进士,初任职为大理评事、蓝田上元县知县,任苏州通判。二浙闹饥荒,官府借给灾民粮食和食物,然后催促偿还很急迫,梅挚说借贷本来是行恩惠.(现在)反而加重百姓的困苦,诏令延缓偿还日期。
调任开封府推官,升任判官。辇官郑玉醉后呼喊喧闹,殴打巡逻士兵,不查问,梅挚请求予以杖责并发配他。进升侍御史。论述石元孙“不死在战场上,被俘后又放回,是国家的耻辱,不斩首不足以鞭策边臣”。上奏两次没有回答。李用和授宣徽使,加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梅挚上奏:“立国初年,杜审琼也是皇帝的舅父,官位仅到大将军;李继隆多次立下战功,晚年才任使相。祖宗对名位是这样的慎重,现在不应授给没有功劳的人。”任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权判大理寺。说:“代理陕西转运使张尧佐并非人才,由后宫的关系得以进升’恐有损皇上圣明德望。”上奏要求减少资政殿学士名额时,召集待制官一同议政,回答官员升迁的问题。皇帝对大臣们说:“梅挚论事得体。”任为户部副使。
降职任海州知州,调任苏州,入朝任度支副使。起初,河北每年都饥荒,三司增运江淮米到河北。后来江淮饥荒,主管部门还要全数给米,梅挚上奏减少。
越级提升为天章阁待制、陕西都转运使。还朝任判吏部流内铨,进升龙图阁学士、滑州知州。滑州每年都要防备黄河,调集壮丁割芦苇,梅挚认为消耗民力,上奏请用州兵代替。黄河水暴涨,快要决口,梅挚夜里带领部下督修大堤,没有造成水灾。朝廷诏令表彰。请求任杭州知州,皇帝赐诗送行表示恩宠。多次升职任右谏议大夫,调任江宁府,又调任河中,去世。
梅挚性情淳厚清静,不做造作勉强之事,处理政务很像他的为人。平常从未过问家业,喜欢作诗,多警句,有奏议四十多篇。
8.前一句写友人因思乡心切,故而归闽,紧扣题中“归闽”;(2分)后一句写酌酒送别的场景,紧扣题中。送友人”。(3分)
9.作者想象将来与友人相见时二人都黯然神伤,颔联体现了伤感的情绪。(3分)作者劝说友人不要久居家乡,而应趁年轻去努力实现自己的壮志,尾联体现出豪迈的情绪。(3分)
10.(1)卧龙跃马终黄土&&
人事音书漫寂寥
(2)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1.(1)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A“形成鲜明的对比”,显得牵强,此处环境描写应是起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春季的作用。C“补叙”错,应是插叙。D“揭示社会整体风气不好”错,对这些次要人物的刻画,一方面是情节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揭示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社会上一些人自私唯利的特点,讲社会整体风气不好是夸大其词)
(2)&#9312;勤劳'热爱劳动。在家里闲不住,想办法种菜。&#9313;善良朴实。因种菜浇粪而影响邻居时,主动道歉,并免费送菜。&#9314;保持农民本色,眷恋土地。开垦了很多荒地种菜.得知土地抛荒严重时,感到痛心,一病不起。(每点2分)
(3)&#9312;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儿了.”的言行是推动刘老倌种菜故事发展必不町少的因素;&#9313;烘托了刘老倌对土地的深情。儿子是记者,关心土地抛荒问题,与刘老俯对土地的情感一脉相承;&#9314;小说结尾通过儿子的角度提出“土地抛荒”问题,以小见大,起突出小说主旨的作用。(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可)
(4)&#9312;从小说内容来看,小说通过写农民刘老倌进城后.因闲4i住而种菜的故事,表现了一位老农民对土地的深厚感情,揭尔了现实巾抛荒现象严重,表达了作者的痛心。&#9313;从情节发展来看,小说通过写刘老倌种荣而引起的种种风波,揭露了一些都市人冷漠、自私、唯利的特点。&#9314;从人物形象来看,小说写r刘老倌进城后的种种尴尬遭遇.也说明了要善于改变自己生活方式的重要性。(答一点给2分,两点给5分,三点给8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12.(1)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D给1分;答A、C不给分。(D“趣味低级”表述不妥,当时很多所谓的“黄书”“禁书”其实是健康的。A“他经受歧视和冷遇.从未得到过温暖和发渲”错,原文是“在经受歧视和冷遇的时候,也得到过温暖和友谊”。C“上课时也不认真听课.不是旁若无人地看小说,就是影响别人听课”错,原文是“上课时,他想听就认真听,不想听时就旁若无人地看小说,也不影响别人听课”;同时换班主任也与他没有关系)
(2)&#9312;喜欢阅读,写作能力强;&#9313;有梦想,上进心强;&#9314;个性鲜明,人气很高。(每点2分)
(3)&#9312;反映传主的性格;&#9313;使传主形象更加丰满;&#9314;体现了传记的真实性。(每点2分)
(4)&#9312;小时候的生活经历,特别是母亲的希望;&#9313;对英雄人物的仰慕;&#9314;广泛阅读大量的经典文学作品;&#9315;老师同学的刺激与鼓励,特别是班主任老师的开导;&#9316;做事认真刻苦。(每点2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13.C(趾高气扬: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胸有成竹: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14. C(A句式杂糅,“旨在以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为目的”可改为“旨在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或“以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为目的”。B语序不当,应将“逐步”和“已经”对调。D搭配不当,“帮助……燃眉之急”.不搭配)
15. C(C项话题与前文一致,A中间转换了话题,B、D开头话题与前文不一致)
16.&#9312;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2分)&#9313;没有优秀作品(1分)&#9314;如果没有深入人民精神世界的作品(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本段文字主要论述文艺与人民的关系,第一处由下文可推知文艺源头的问题;第二处由上下文“作品”“优秀”可推知这里是反面“没有优秀作品”的问题;第三处由下文‘就无法实现人民精神的飞跃,也许就会远离文艺梦”推知假设关系,表达没有深入人民精神世界的作品的意思)
17.(1)标题示例:饥饿的世界(2分)
(2)含意:尽管当今的社会生产力空前强大,粮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富足,但粮食问题仍然困扰着世界。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吃饱肚子”仍然是人们的首要问题,全球饥饿人口仍然很多。(意思对即可)(4分)
18.参照2015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写作提示】材料涉及四个人物,我们可以从这四个人的角度进行写作。魏文侯知道魏成子和翟璜都有才能,但是,却无法做出选择,就问谋士李克,并认真地听取了李克的建议,也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冈此,从魏文侯的角度可以确定如下立意:(1)知人知面更知心;(2)知人善用;(3)善于纳谏(敢于接受别人的建议)。魏成子和翟璜都有才能,但是,魏成子结交了许多当时的名士,而翟璜却常与小人为伍,因而,魏文侯选择了魏成子。从魏成子和翟璜的角度可以确定如下立意:(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2)交友要看其品性;(3)交友要谨慎;(4)亲贤人远小人。一个人的社交范围,往往能体现出其品性,在人际交往中,通过观察一个人的朋友的素质,就可以判断出这个人的品质,“欲知其人,先观其友”,是一种处世智慧,无论对于选拔人才还是交朋友,都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从李克的角度可以确定如下立意:欲知其人,先观其友。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二文理分班怎么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