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政法大学重点学科大学的学科教学数学考试科目是什么,复试内容是什么?还有各种参

西北大学各学院简介
文学院咨询电话:308793文学院肇端于1902年陕西大学堂所设中学门与西学门之文语科。1923年,国立即已设立文学院。1924年,鲁迅应邀前来讲学。著名学者胡小石、罗常培、黎锦熙、夏承焘、许寿裳、曹靖华、杨晦、罗根泽、高亨、高明、蒋天枢等曾授业于此,张西堂、傅庚生、刘持生、郝御风、单演义、宋汉濯、杨春霖、安旗、雷成德、张华、刘建军、韩理洲、阎琦等长期在此执教。学院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如著名学者何西来、王富仁、薛天纬、党圣元、李道新,诗人雷抒雁,作家贾平凹、迟子建、和谷、白阿莹、吴克敬、穆涛,编剧张子良、庞一川,导演黄建新、周友朝、张汉杰、张晓春,新闻工作者万武义、马利、李勇、孟西安、白延琴等。学院秉持“知能并重,守正创新”的教育理念,各项事业不断发展,被誉为“唐代文学研究重镇”、“作家摇篮”和“西北影视人才摇篮”。文学院现辖三系一部:中国语言文学系、广播电影电视系、汉语国际教育系和大学语文教学部。在岗教职工71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9人。在读本科生750人、博硕士研究生410人、在站博士后16人。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戏剧与影视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宗教学、美学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汉语国际教育、艺术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为陕西省重点学科,“陕西文学古今演变研究”为陕西省特色学科,“汉唐文化与陕西文学发展研究中心”为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含创意写作方向)、汉语国际教育、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4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
本专业为教育部特色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本专业肩负着萃取、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的重任,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人文学科基本知识,掌握系统的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具备较强的文学感悟能力、文献典籍阅读能力、审美鉴评能力和运用母语进行书面、口头表达的能力,成为深具潜力的复合型人才,适合在教育科研机构、文化管理和新闻出版部门从事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文学创作与批评、文秘等工作。汉语言文学(创意写作)
本专业方向依托汉语言文学专业,前四学期为大班授课,自第5学期始,分班教学。本专业方向培养学生掌握各种文体写作技巧,具有较高艺术素养和创新精神,能够担纲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广告宣传、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动漫等文化创意写作工作。汉语国际教育
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基本素养和汉、外多语种基础知识及实际运用能力,适合在国内外各级各类学校从事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工作或者在国内外相关政府部门、文化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化交流及相关工作,成为双语型、跨文化、复合型、实践型专门人才。广播电视编导
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广播电视方面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理论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适合在广播电影电视系统、文化部门和互联网新媒体机构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编导、制作、管理和营销等工作。戏剧影视文学
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戏剧影视基本理论,具备剧本创作、戏剧影视艺术创意、策划和批评等方面素养与能力,适合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影视公司、戏剧院团和互联网新媒体公司等机构从事戏剧影视文艺创作、节目策划编导与编辑以及理论研究等工作。历史学院咨询电话: 历史学院建立于2010年,前身是创建于1937年的历史学系及1988年建立的文博学院。学院下设西北民族历史研究所、佛教研究所、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历史文献教研室和世界史教研室等,设历史学、世界史、国际政治三个本科专业和四个专业方向,即历史学、国学、世界史和国际政治方向。学院有中国史、世界史一级学科博、硕士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专门史、世界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文献学、中国历史地理学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专门史国家级重点学科。七十余年来,先后有许寿裳、马师儒、陶元珍、黄文弼、陈登原、史念海、马长寿、陈直、张岂之、彭树智、周伟洲、黄留珠等著名学者在此执教。目前历史学院有教职员工39名,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10名,大部分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成果突出。目前有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个(历史学),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历史学),国家特色专业1个(历史学),陕西省名牌专业1个(历史学),陕西省特色专业1个(历史学),1个省级教学团队(历史学),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陕西省精品课程,4门西北大学精品课程,先后有多项成果获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历史学院充分利用陕西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丰富的文物资源,与陕西历史、文博单位合作建立了多个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各专业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相互交叉和渗透,培养的学生具有基础深厚、学识宽广、综合研究能力和适应能力强的特点,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历史、考古和文物保护方面的专门人才,并在教学与科研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学院下设有周秦汉唐研究中心、古籍整理研究所、中国军事史研究中心、西安事变研究中心、以色列研究中心等学术机构。历史学专业综合图书资料室藏书近4万册,各类学术期刊百余种,可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历史学(基地班):本专业是西北大学历史悠久、学者辈出的优势专业之一,是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该专业充分利用陕西特有的人文历史资源,以传统史学与现代考古学相结合、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广泛的知识视野相结合为教学特色。培养具有较高业务素质、富于创新精神的历史学教学与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历史学(国学方向): 本专业是为适应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建立新的和谐社会的战略需求所设置的新兴专业。本专业以西北大学历史悠久、学者辈出的优势专业历史学为基础,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研究对象,以弘扬优秀的中国文化为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造就新一代的国学研究与实践人才。经过培养后的学生应具有较宽厚的国学专业基础与文化基础,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能胜任科研单位、政府部门、大专院校等单位教学、科研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世界史专业: 是由历史学院与我校优势学科中东研究所通力合作,充分发挥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优势而开设的新兴专业。世界史专业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旨在培养视野开阔、知识面广,能够独立从事世界史、国际关系史以及国际法、国际组织等相关学术研究和文化教育的学术人才,以及具有()特长,在外交外贸、国际交流和新闻出版等部门及各类企事业单位胜任各种涉外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国际政治:本专业是在国家实施向西开放战略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是西北大学的新兴特色学科和区位优势学科。本专业将利用西安作为丝绸之路起点的区位优势,依托西北大学的世界史和中东研究两大学科品牌,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掌握专业知识、熟谙国际规则、精通涉外事务的专门外交、外事人才,特别是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在向西开放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一展身手的复合型人才。文化遗产学院咨询电话: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源于1937年设立的国立西北大学历史学系,现有考古学系和文物保护技术系,设有考古学、文物保护技术、文物与博物馆学3个本科专业。拥有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教学科研平台。七十余年来,先后有黄文弼、马长寿、陈直、周伟洲、刘士莪等著名学者在此执教。1956年继之后设立全国第二个考古学专业,1989年在全国率先设置了文物保护技术专业,2008年设立了文化遗产管理方向。在国内最早形成以考古学研究为价值的认知体系、以文物保护技术为价值的保存体系和以文化遗产管理为价值的实现体系“三位一体”的学科体系。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成果突出。目前有教职员工40余名,其中教授13名,副教授6名,有省级教学名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1%。是我国文化遗产事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考古学 本专业是我国高等学校中最早建立的考古学专业之一。本专业充分利用陕西得天独厚的地下、地上文物资源及馆藏文物教学标本营造的良好的专业学习与研究氛围,注重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能力相结合,校内课堂讲授与田野考古发掘、博物馆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能在文物考古研究机构、博物馆、文物行政管理机关从事田野考古发掘与研究、文物研究、文化遗产管理、文物行政管理的专门人才。文物保护技术 本专业是我国高等学校中最早设立的文物保护技术本科专业。该专业教育的特点是文、理、工交叉渗透,现代科学技术与人文科学知识相结合;既掌握数理化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历史、文物考古的一般知识,又掌握文物保护材料应用、文物材质分析和文物保护修复等实际操作技能。培养能在考古、博物馆、文物管理机构从事文物保护与科学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文物与博物馆学 本专业是适应国家文物事业发展的战略需求,立足陕西的文物资源优势,凭借西北大学及文化遗产学院强有力的教学资源兴办的本科专业。旨在培养从事文化遗产管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学生通过对可移动(以博物馆藏品为主)和不可移动文物的基础理论课程学习,以及遗产调查、博物馆实习、保护规划编制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熟悉文化遗产管理政策法规、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博物馆展陈设计、博物馆藏品管理、文化遗产教育等文物与博物馆实际工作的各环节,能在文物与博物馆部门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研究机构从事文化遗产管理、规划设计、博物馆管理等相关工作。经济管理学院咨询电话: 西北大学经济学与管理学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1912年就设立商科,1937年成立经济系,王亚南、沈志远、罗章龙、季陶达等著名学者曾先后在此执教。1977年恢复经济学专业和经济学系,1985年成立经济管理学院。改革开放以来,学院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成为集经济学与管理学、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全国著名学院。现有11个本科专业,其中经济学专业为国家人才培养基地、首批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近年来先后开设的数理经济学实验班、金融工程专业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较大反响。学院多年来培养博士300多名,各类硕士4000多名,本科生10000多名,其中涌现出了以张维迎、魏杰、刘世锦等为代表的一批中青年经济学家、企业家和高级优秀党政领导干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等多家新闻媒体对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成绩作了报道,被誉为“经济学家的摇篮”。经济学(基地班) 本专业以创新性教育与研究型理念为统领,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研究与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前沿理论、研究方法规范化和国际化的理论经济学研究型人才或从事政策研究的应用型人才。经济学(数理经济学试验班) 本专业按照“经济学+数学+外语+计算机”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掌握规范研究方法和具备创新精神与能力的经济学研究型人才或在金融机构等部门从事经济分析与决策的高级人才。经济统计学 本专业培养具有数学与经济学理论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在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等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的专门人才。金融学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金融学理论基础和业务处理能力,具有较高专业素质和敬业精神,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金融专门人才。金融工程 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金融经济理论、信息技术及金融工程方面知识,能够开发、设计、综合运用新的金融产品、工具和手段,开展金融风险管理、投融资业务以及金融产品的定价研究等实务,在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等部门从事数据分析、规划、设计、建模、评估、控制和决策等工作的金融分析与预测专门人才。国际经济与贸易 本专业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先进理念,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功底,了解前沿的国际贸易方式,能够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参与国际竞争和从事国际市场经营的专门人才。财政学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财政、税收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熟悉我国财政税收工作的政策法规,具备对实际财政税收问题的综合分析与解决能力,能够在财政、税务等单位从事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工商管理(营销管理) 本专业方向培养掌握管理学基础理论、营销管理原理及方法,具备分析与解决实际营销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工商企业从事市场营销研究、策划与管理,在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从事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工商管理(财务管理) 本专业方向培养掌握财务管理及相关的会计、金融、法律等基础理论与知识,具备会计实务处理、证券投资分析与公司理财能力,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会计学 本专业培养具备会计学、管理学、经济学等方面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工作,以及从事会计学教学、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旅游管理 本专业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中、高级专门人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本专业培养掌握现代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专业知识与信息管理能力,能从事信息资源的组织与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维护等工作的专门人才。公共管理学院咨询电话:西北大学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教学与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是全国最早涉及此领域的院校之一。公共管理学院自2000年成立以来,秉承百年老校优良传统和文化积淀,深化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学生公共服务精神和创新能力,进行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探索,形成了以公共行政学、社会保障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为核心的五个学科方向。目前,学院专业完备,结构合理,综合优势突出,为构筑公共管理高级人才教育培养平台奠定了深厚的学科基础。学院设有5个系,7个本科专业,1个公共经济学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和1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成为百年西大最具发展潜力和增长点的学院之一。目前学院拥有专职教师61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8人。在校本科生876人,硕士研究生199人,博士研究生16人。管理科学 本专业培养掌握现代管理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够对现代管理问题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对管理决策及其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可在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管理、教学及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人力资源管理 本专业培养以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为基础的,具备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可在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并能够从事相关教学、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行政管理 本专业培养具备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等方面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教学及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公共事业管理 本专业培养掌握系统的公共事业管理理论,具有现代管理知识和能力,能在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组织、行政管理部门、社区及非政府组织从事公共事业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劳动与社会保障 本专业培养具有管理学、经济学与社会学专业知识,掌握现代管理技术与方法,了解中外劳动与社会保障领域的理论与实践进展,具有一定的劳动与社会保障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能在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社会保障业务、劳动就业、劳动关系、企业年金、员工福利、健康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管理等业务及社会服务的应用型、复合型管理人才。图书馆学 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知识及信息管理知识,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文献信息,能在图书馆、信息机构和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服务及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管理人才。档案学 本专业培养拥有档案管理和办公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现代档案信息管理技术,能够在综合性档案馆以及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档案管理、信息管理、现代文秘和行政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管理人才。外国语学院咨询电话: 308159外国语学院成立于2000年初,其前身外语系创建于1924年,著名的语言大师和翻译家如曹靖华、水天同、吴宓等都曾执教于此。外国语学院现设有()系、日语系、大学英语一部、二部、研究生英语教研部、法德日俄综合教研部、外国语言与文学研究中心、西方文化研究所、语言实验中心、语言培训中心。全院有教职工127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31人,长聘外教5人。学院承担着全校各类各层次学生的大学外语教学及外语专业教学任务,教学设备一流,拥有英语调频广播电台2个、语言实验室7个、自主学习机房8个、同声传译训练室2个、高级口译模拟实验室1个,馆藏图书21000余册。外国语学院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点,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日语语言文学等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及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开设英、日、法、德、俄5个语种和英语、日语2个本科专业。学院重视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培养,教风严谨,学风健康,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深厚的口笔译功底和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专业英语四、八级统考成绩一直高于全国综合院校平均水平,且多次在全国性的演讲比赛、辩论赛中获奖。在2007年10月的教育部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评估中,英语专业评估结果为优秀。毕业生大多就职于外交、外贸、旅游、科研、信息及大专院校等部门,其中很多人已成为所在部门的业务骨干,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应届毕业生考上研究生的人数逐年增加,众多学子步入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继续深造。 英语 本专业分为文学、翻译和商贸三个学科方向,办学目标为:①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较全面的文学、语言学、文化知识,能胜任专门研究,或从事高校英语教学的英语专业人才;②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一定的文学文化知识,能够专门从事口笔译工作的双语高级翻译人才;③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一定的文学文化知识,同时具有商贸专业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修业年限为4年,毕业授予文学学士学位。日语 本专业的办学目标为:①培养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和一定的社会人文知识,能从事专门研究,或担任高校日语教学的日语教育人才;②培养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功底和一定的社会人文知识,熟练掌握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能够专门从事口笔译工作的双语翻译人才;③培养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功底和一定的社会人文知识,了解日本社会及日本文化,熟悉日本国情,具有商贸专业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修业年限为4年,毕业授予文学学士学位。新闻传播学院咨询电话: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教育肇始于1972年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新闻学方向,1984年10月设立中文系新闻学专业,1985年9月正式招生。1994年3月成立新闻传播系,2001年10月成立新闻传播学院。目前,学院下设新闻学系、广告学系、传播学系、网络与新媒体系,设有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广告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等四个本科专业。现有新闻传播学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新闻与传播硕士、艺术硕士(广播电视方向)两个专业学位硕士授予权。学院已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新闻传播学教学研究基地,下设中国西部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陕西省新闻发言人培训基地等机构。学院与美国、英国、日本、韩国、菲律宾及香港、台湾地区高校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选派教师赴国外大学讲学或访问、进修、交流,并引进境外师资来我院讲学。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600余人、研究生120余人。培养的新闻传播人才活跃在政府部门、教学科研机构及新闻媒体和各类企事业单位,有的进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南方报业传媒、东方卫视、湖南卫视、新浪网、西部网等各类媒体,有的已经走上了新华社地方分社总编,电台、电视台台长、频道总监及报社社长、总编,广告公司总监等业务管理岗位。著名播音艺术家齐越,新华社编委、原国内部主任万武义等杰出校友,是我校新闻传播学教育的代表性人物。近年来,毕业生通过推荐免试、考试进入“211”、“985”高校深造的比例逐年提高。新闻学 本专业开设历史较长,师资力量实力雄厚。旨在培养掌握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具备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具有宽广的人文学科及自然科学的一般知识,能够胜任新闻出版、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宣传策划的编辑、记者及传媒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广告学 本专业在西部地区同类专业中开设较早,也是综合实力最强的专业之一。旨在培养具备广告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广告公司、媒体广告部门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广告创意策划、文案写作、设计制作以及公共关系等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级广告专门人才。网络与新媒体 本专业旨在满足新媒体环境下社会对网络传播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扎实的新闻传播基础知识,掌握网络传播基本理论和技能,了解网络传播与新媒体发展动态及趋势,能够在新闻媒体、网络媒体、政府部门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编辑、策划及网络信息传播、网站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播音与主持艺术 为陕西地区高校中创办最早的播音主持类专业,本专业为广播电视等电子传媒及其他影视部门培养从事新闻播音、专题播音、节目主持、出镜记者以及相关教学研究工作的复合型语言传播高级人才。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咨询电话:西北大学的法学教育源于1907年的陕西法政学堂,是中国现代法学教育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学校之一。1953年国家高等院校大调整后,西北大学法律系是全国仅保留的四所重点综合大学法律系之一。1958年,其与中央政法干校西北分校合并,成立了西北政法学院。1987年西北大学法律系恢复重建并于2002年改系建院。2005年西部首家知识产权学院在西北大学设立,与法学院合署办公。目前,西北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已成为西部地区规模较大、特色鲜明、极具影响力的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之一。学院现设有法学系、经济法研究中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国际经济法研究所、地理标志发展研究中心等多个教学和科研机构,拥有陕西省法学模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图书资料室等教学辅助机构,并于2010年获批西部首家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学院法学本科教育现有全日制与辅修两个层次、法学和知识产权两个方向;研究生教育有法学硕士与法律硕士两个类别。拥有法学硕士一级授予权,设置了国际法学、经济法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等四个二级硕士学位点和一个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法学院现有教师5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者20人,获得和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总数的94.7%,其中十余名教师担任省、市立法和司法机构的咨询专家。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研究生近千人,学院始终坚持“多渠道、多层次、质量立身”的原则,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复合型法学专业人才。其培养的学生以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较强的业务能力获得了用人单位的一致肯定和赞扬。法学: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修养,系统掌握法学理论及实务知识,能在党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企事业单位、经济金融以及教学单位等相关部门从事法律工作的专门人才。法学(知识产权):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理工科背景,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和修养,了解知识产权创造、经营与管理的基本知识,熟悉知识产权法学原理,掌握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中的法律实务知识,能够从事知识产权管理、中介和保护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咨询电话: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是西北大学办学历史悠久又朝气蓬勃的院系之一,其前身是西北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马列主义教研部)。1993年,为适应社会对应用人才的需要,在马列主义教研部基础上成立应用社会科学系,先后设置有哲学、社会工作等本科专业。2009年,应用社会科学系更名为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50余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7人,大部分具有博士学位。学院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社会学三个一级硕士点,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二级博士点,在校本科生、研究生600余人,为国家和地方在各个层次上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长期以来,学院与国内外一些著名高校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每年都有许多学者定期或不定期来学院举办学术讲座或参加学术研讨会,学院还与国内外、省内外政府机构和非政府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美国、英国等国家志愿教学人员不定期前来学院从事专业外语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哲学 本专业培养具有高尚的精神情操、系统的哲学知识、严谨的理论思维、较高的综合素质,即拓展型、智能型、复合型专业人才。这些人才有广阔的知识背景,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扎实,潜质良好,能在政府机关、学术研究机构、大专院校、事业单位等相关部门独立从事理论研究、宣传教育、人才培训、政策制定、发展策划、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社会工作
本专业培养具有社会工作基本理论和知识,熟练的社会调查研究技能和社会工作能力,能在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公共卫生,以及社区、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福利、公益团体,从事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行政管理、慈善事业、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服务、评估与操作等工作的专门人才。艺术学院咨询电话:艺术学院前身是在时任校长、著名学者张岂之教授的大力支持下成立的西北大学美育教研室,初创于1985年,是西北地区综合大学中较早建立的艺术教育机构之一。成立之初,主要承担全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公共美育课的教学任务。1994年建系,开始对外招收美术类本科、专科生。2006年成立艺术学院。目前拥有美术学、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及艺术硕士、工业设计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其美术专业广泛吸收周秦汉唐艺术和具有陕西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充分发挥西北大学综合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优势,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和辛勤耕耘,现已形成了以美术类本科、硕士研究生培养为骨干,理论和实践并重,适应国家尤其是西部艺术教育与人才培养需求为特点的完整的教学体系。目前学院下设三个系,即美术学系、设计系、动画系;拥有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公共艺术、动画、数字媒体艺术等本科专业及方向,以及中国画创作与理论研究、视觉传达设计与理论研究、商业绘画、装饰艺术、视听语言、动画与新媒体艺术、传统绘画与动画造型等8个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现有专、兼职教师50余人,学科梯队合理,教师业务素质良好。在校本科生、研究生1000余人。近年来学院办学条件不断优化,教学设施、设备进一步完善,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并重、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互补的学科结构,已为国家建设、特别是西部建设培养了数百名优秀的艺术人才,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视觉传达设计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能够在企事业、专业设计部门、学校、科研单位从事广告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展示设计、CI设计、微机美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等方面的应用、教学与科研工作,并能够熟练运用数字互动媒介和美学理论进行文化创意设计的专门设计人才。环境设计
本专业包括公共环境规划、城市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城市雕塑、建筑小品等专业课程。主要培养能在企事业、专业设计部门、学校、科研单位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的应用及教学、科研工作,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专门应用设计人才。公共艺术
本专业注重现代材料与科学技术相结合,培养在公共艺术设计领域,从事空间环境景观设计、城市雕塑艺术设计、壁画艺术设计、装饰饰品设计、旅游工艺品设计的专业开发、工艺设计、艺术创作和教学科研工作的专门艺术人才。动画
本专业下设动画、新媒体艺术2个专业方向,培养具备电影、电视、动画创作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在电影、电视等媒体的制作岗位上从事动画原画、动画创意设计和编导、三维电脑动画创作等工作的专门艺术人才。美术学
美术学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美术史论、美术评论和美术编辑、美术创作、美术文化与研究、美术考古、美术文物修复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能在艺术研究机构、博物馆、文物部门、文化与艺术品经营单位、新闻出版单位、中等艺术院校等从事艺术研究、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专门艺术人才。地质学系咨询电话: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创建于1939年,是我国设立最早的综合性大学地质学系之一。著名地质学家王恭睦、张伯声、杨钟健、谢家荣等教授先后执教于此。70多年来,地质学系为国家培养了万余名本科生、1200多名研究生。毕业生中涌现了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中国科学院院士田在艺、任纪舜、张国伟、翟明国、周卫健、舒德干、高山,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文智等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地质学系培养了新中国的第一批石油地质专业人才,被誉为“中华石油英才之母”、“中国石油战线的黄埔军校”。地质学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中科院院士3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地质学系理、工并重,特色鲜明。现设有地质学、地球化学、资源勘查工程、勘察技术与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具有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地质工程和石油与天然气工程2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设有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地质学与资源勘查工程)、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双语示范课程1门。地质学(基地班) 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宽广的知识面、合理的知识结构,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富有创新精神、献身精神,能在地质学相关科学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顶尖人才。资源勘查工程(原石油及天然气地质专业) 面向全国各大油田、石油科研机构培养具备扎实的石油地质知识、地球物理知识和较高的计算机及外语水平,具有对石油地质、地震、测井及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解释的能力,能够熟练解决石油及天然气勘探开发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并能利用计算机对油气资源信息进行图形、图像和数据处理的石油及天然气地质研究与开发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勘察技术与工程 以现代钻、掘工程技术、现代测试和计算机技术为手段,以工程涉及的地质体及工程所在的地质环境为研究对象,培养具有数学、力学、地质学和工程技术等的基本理论、实验技能及工作方法,能够从事地质工程和岩土工程的设计、勘查、工艺优化、施工项目管理与决策、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地球化学 培养具备地球化学知识和地质知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和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能在科研、教学、资源、能源、环境、材料等部门从事科研、教学、分析测试或技术管理方面的专门人才。物理学院咨询电话:303765西北大学物理学科肇始于1923年国立西北大学的数理化系,是全国建立最早的物理学科之一。1937年设物理学系,由当时因抗战迁陕的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和北洋工学院三校的物理学科合并构成,著名物理学家张贻惠教授为首任系主任,岳劼恒、吴锐、龙际云、张佩瑚等一大批知名学者执教于此。2013年12月成立物理学院。90多年来,物理学科为国家培养了万余名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中涌现出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如“知识分子楷模”罗健夫,党中央树立的“全国重大典型”、被誉为“中国的骄傲”的“侯氏变换”理论创立者侯伯宇,中国科学院院士侯洵、张殿琳,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彦仲、刘加平,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任益民,欧洲科学院通讯院士吴如山等。物理学科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拥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授权点、光学工程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 “陕西省物理学研究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光电技术与纳米功能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学科平台。学院现设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应用物理学和材料物理四个本科专业,其中物理学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两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陕西省名牌专业。学院现有教职工119人,其中高级职称47人,有双聘院士2人,国家级和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6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陕西省“百人计划”教授 6名,并拥有陕西省“光电子科学与技术教学团队”,各类在校生800余名。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发展积淀,学院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学科研究方向,具备了较强的教学科研实力。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973”计划、国际科技合作、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防科技项目等百余项科研项目。本科生获批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百余项,参加全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实验技能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学科竞赛,每年有500余人受益。本科生就业率达92%以上,深造率(包含出国)50%以上,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2015年,物理学、应用物理学、材料物理专业按照物理学类,实行大类招生。物理学(基地班):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物理学基础理论与基本实验技能,具有坚实的数学基础知识、良好的科学素养、宽广的知识面、合理的知识结构,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富有创新精神、团队精神,能够从事物理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技能,掌握光学、光电子学与光电子技术、光信息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能在光电信息、光通信、图像与信息处理技术、激光技术、及相关交叉学科(特别是光机电一体化产业)等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和管理工作的应用研究型人才。应用物理学: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物理学基础理论和熟练的实验技能,掌握现代科技领域中与物理学相关的光电子器件技术、光电检测与分析技术,能够将物理学知识应用到高新技术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应用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材料物理:本专业培养具有光电功能材料、薄膜材料和纳米结构材料等相关的物理基础理论,掌握物理学、材料科学和制备、分析及检测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电子、信息、传感等相关领域,从事新材料的设计、研发及教学、管理等工作的专门人才。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咨询电话: 西北大学1923年始设化学科,1937年设化学系,2008年成立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是我国西部地区最早培养化学人才和开展化学学科研究的中心之一。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奋斗和90多年的发展积淀,形成了颇具特色、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科研究方向,具备了较强的教学科研实力,已为国家培养化学专门人才近8000名,其中许多人成为国家建设中的骨干力量。我院化学学科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具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学位授予权,下设7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和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拥有7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10个研究所(中心)。学院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3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获得省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7项、二等奖21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拥有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现有教职工139人,其中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七部委百千万人才人选1人、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人选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4人、陕西省三秦学者特聘教授1人、陕西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11人、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人选3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6人、教授48名。学院本科教学享有盛誉,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简称国家理科基地)和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院校之一。获批十一五质量工程和十二五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国家级8项、省级25项。分别为:化学国家(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验收优秀;国家(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特色专业1门,省级2门;国家教学团队1个、省级4个;国家精品课程2门、省级6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8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项。精品课程和教学团队涵盖了学科平台课程。本科生就业率达95%以上,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学院重视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近10年来参加大学生科创项目370余项,国家级项目30余项。第一作者或署名发表SCI论文百余篇,第一作者在理论研究最权威的期刊J. Am. Chem. Soc.发表文章。本科生获省部级以上奖励70余项,其中,国家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获一等奖,全国化学专业大学生科技活动交流会“大会报告类”获二等奖、“墙报类”获一等奖。学院现设化学、材料化学、化学生物学3个系,拥有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化学生物学4个本科专业。2015年,各专业按照化学类实行大类招生。以“厚基础、重交叉、突实践、强创新、广联合”为指导,构建了“化学课程群、化工课程群、生命科学课程群和材料科学课程群”四位一体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验—实践—科研训练”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使学生具有深厚的化学基础和良好的化工、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知识背景,掌握娴熟的化学与交叉学科实验技能,熟悉生产实践过程,进行系统的科研训练,了解学科发展方向和地方经济特点,培养国家基础研究或地方经济建设所需的多元化人才。化学基地班
主要为我国科研院所和高校培养高层次科学研究和教学拔尖人才。配备优秀教师强化基础理论学习和现代实验技能训练,强调创新意识、科学研究能力和团体协作精神等。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化学生物学
进行大类培养,并进行必要的专业教育,培养分别能在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化学生物学及相关科学技术和其它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及相关管理工作的创新人才。生命科学学院咨询电话:西北大学生物学科创建于1924年,是我国高校中创建最早的生物学科之一,1937年设立生物学系,2000年组建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现有生物科学、中药学、生态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生物学、生态学和中药学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植物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动物学、微生物学、中药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学、生态学为陕西省重点学科。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有许多国内著名的科学家先后在我院执教或者讲学(如:路安民、谈家桢、周尧和、李忠宪等等),聘请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为我院名誉教授。现有专任教师108人,其中教授37人(博士生导师28人),副教授32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4人、陕西省教学名师2人、陕西省百人计划6人;2个研究团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多年来,学院为国家培养出大批优秀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生遍布全国,多数已成为单位的教学、科研学术带头人或技术骨干,为国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现有在校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近1100名。学院拥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生物科学专业点)、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生物技术和生物医药专业点)两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以及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中药学和生态学4个本科专业。设有国家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中心、西北大学—美国百健艾迪社区实验室、陕西省生命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动植物标本室、图书资料室和多媒体显微互动教室等,拥有各类基础和专业实验室20多个,具备良好的教学和科研条件,是西部地区培养生命科学与技术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生物科学(基地班)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质,系统掌握生物学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研、教学及管理工作的“厚基础、宽口径、高起点、重创新”的生物科学精英人才。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 本专业培养具有广博而坚实的生物学基本理论知识,系统掌握现代生物技术的理论和技能,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和经营能力,能够灵活应用现代生物工程和技术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重应用”的复合型人才。生物科学 本专业培养掌握生物科学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有较强的分析、设计和动手能力,能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从事科研、教学及管理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生物技术 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掌握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基本技术知识,受到现代生物技术应用开发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工业、医药、食品、环保、园林等行业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研究、开发、生产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中药学 本专业培养具有广博而坚实的生物学、化学、中药学、中医学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在药品、功能食品和功能化妆品的研发、生产、流通、应用和质量监督管理等领域从事中药鉴定、新药开发、生物制药等工作的科学技术人才。生态学 本专业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环保、农业、林业、国土等领域从事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管理、生态环境评价和规划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与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数学学院咨询电话:308429西北大学数学学科创建于1923年,是学校历史最为悠久的系科之一,人才辈出,实力雄厚。2013年底,数学系更名为数学学院。数学学院现有陕西省数量经济研究中心、数学研究所、非线性科学研究中心、数学与科学史研究中心、中日数论研究所等科学研究机构。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数学、统计学、科学技术史),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1个(数学与应用数学)。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金融数学、应用统计学4个本科专业,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陕西省名牌本科专业和陕西省特色专业。数学学院现有教职工80人,其中专任教师65人,有教育部长江学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入选“陕西省百人计划”3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及提名奖获得者2人,博士生导师18人、教授17人、副教授24人。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余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及其他科研奖10余项,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6项。多年来数学学院为我国近代数学的发展培养了大批卓越人才。首届陕西省教学名师、我院教授王戍堂先生在拓扑学领域作出过重要贡献,他所创立的“王氏定理”闻名海内外。我院已故教授李继闵先生,在数学史领域的研究工作成果卓著,荣获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中科院院士、前副校长徐宗本教授1976年本科毕业于我院,曾获苏步青应用数学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78级校友辛周平教授在第三届华裔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被授予晨兴数学奖金奖。82级校友、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巩馥洲教授先后获得钟家庆奖、陈省身数学奖。数学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曲安京教授于2010年当选为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通讯院士。徐宗本、辛周平、曲安京三位我院毕业生分别应邀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45分钟邀请报告,这个数据在国内高校数学系名列前茅。数学学院78级校友著名企业家简劲宏出资设立简劲宏数学奖励基金,迄今为止,我院已有87名学生获得奖励。
数学与应用数学
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受到数学研究与数学模型、计算机、数学软件等方面应用的基本训练,具备运用数学和计算机知识进行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及开发软件的基本能力,能在科技、教育、企事业等部门从事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依托优势学科方向实行以提高综合能力为基础的专门化人才培养模式,现为陕西省名牌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省级数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毕业生能够在社会各领域,如工农业、交通运输、天文气象、航空航天、地质矿产、军事、教育、管理等领域,从事应用数学的相关工作。也可报考数学、计算机、通讯、数据处理、管理等方向的研究生。
信息与计算科学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和较扎实的计算机能力训练,具备在信息与计算科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及设计开发有关软件的能力,能在高新技术领域、教育、经济和企事业等部门从事科学计算、应用开发、管理和教学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在注重基础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数学建模为依托实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可以在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信息处理、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软件开发或者在管理部门从事一些实际应用、开发研究或者管理工作。也可报考数学、信息与计算机、金融计算等专业方向的研究生。
金融数学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和金融理论基础,掌握数理金融思维及相关的方法和技术,能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经济部门或高校、研究机构从事统计计算、预测分析、项目开发、科学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依托陕西省数量经济研究中心,注重数学基础理论、各类金融软件的使用及数学在经济、金融领域中的应用,其金融数学与统计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毕业生能够在经济与金融领域从事与应用数学相关的工作,能够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行业从事统计、分析、预测、评估等工作。也可报考数学、应用数学、经济、金融、管理、精算、保险、信息、软件工程等方向的研究生。
应用统计学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与健康个性和谐统一,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具备扎实统计学、数学、机器学习基础,精通主流统计软件使用,擅长数据分析,善于应用统计方法和技术分析解决经济社会方面实际应用问题,能在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各级政府部门及相关研究机构从事统计调查、数据信息挖掘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统计专业人才。其数理统计与金融学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毕业生能够从事与数据分析相关的工作,能够在政府、银行、保险、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商务等行业从事数据分析、数据预测等工作。也可报考统计学、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信息科学及软件工程等方向的研究生。同时毕业生有很好的出国深造机会。城市与环境学院咨询电话:308422城市与环境学院前身是国立西北大学地理系,创建于1937年。目前,学院已发展成为能运用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先进技术和计算机手段,致力于资源开发、城乡规划、区域发展、环境保护、生态修复与建设等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国内外著名学府。学院现有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地理信息科学、城乡规划、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6个本科专业。其中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和陕西省名牌专业,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城乡规划专业于2009年和2013年两轮均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住建部和教育部组织的专业评估。城市与环境学院几代人艰苦创业,薪火传承,为国家和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与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黄国璋、傅角今、王成祖、夏开儒、王成敬、李学曾、殷祖荫、张保升、雷明德、张奠坤、李治武、陈宗兴等一批著名学者先后在学院执教,陆续培养出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昌明、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牛文元、中国科学院院士崔鹏等一批著名学者和6000余名活跃在祖国建设各条战线上的优秀人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本专业培养具备人文地理、城乡与区域规划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在政府部门、科研机构、规划设计单位和开发企业,从事房地产开发评估与管理、城乡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土地资源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本专业培养具备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接受严格科学思维训练和良好专业技能训练,具有一定的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立足于地球表层及其变化、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能在相关科研机构、教学教育单位、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自然地理过程、环境变化研究和资源管理、环境保护或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科技专门人才。地理信息科学 本专业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现代地理科学理论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培养能够使用测量、航空航天遥感、地理信息科学等科技手段和方法,在城市规划、资源管理、环境评价、测绘制图等部门从事空间信息采集、信息分析处理、计算机制图和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等工作的专门人才。城乡规划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城乡发展与规划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城乡规划专业基本技能,能够从事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城市规划与设计、乡村规划与设计、城市房地产开发、城乡规划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环境科学 本专业培养具备环境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方法和技能,能在环境科学相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资源环境管理、生态保护与建设等工作的专门人才。环境工程 本专业培养具备环境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能在环保设计和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及管理部门,从事水、大气、噪声、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工程及清洁生产等方面的科研、规划、设计、开发、管理等工作的专门技术人才。化工学院咨询电话:305252西北大学化工学院是我国西部地区最早建立的化工院系之一,始建于1937年。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积累,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授2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16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38人。79%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42%具有海外学术经历。并有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教授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陕西省“百人计划”专家4人、人社部“香江学者”2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4人。现有在校本科生1222人,博士生和硕士生472人。学院为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和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建站单位,有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化学工程领域及制药工程领域2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6个本科专业,其中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专业。学院拥有5个省部级工程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级重点学科。在全国第三轮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评估中排名第11,在陕西省高校中排名第1。近三年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已经形成了由学士、硕士、博士组成的较完整的科学育人体系。在培养的万余名毕业生中,绝大多数已经成为所在行业的技术业务骨干、学术带头人和领导干部,也涌现出了一批年轻有为、独立创业并获得巨大成功的企业家。进入21世纪,我国化工及相关产业发展迅速,需要大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化工学院各专业学生社会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广阔,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供不应求。化学工程与工艺 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方面的知识,能在化工、炼油、能源、冶金、医药、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化工新产品新工艺研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同时为培养硕士研究生输送优秀人才。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工程、机械工程、控制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和管理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石油、化工、能源、机械、电子信息、劳动安全以及医药、环保、轻工、食品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经营管理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同时为培养硕士研究生输送优秀人才。生物工程 生物工程是运用生物学、化学、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并与机械、电子、材料、医学等学科交叉融合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工程技术学科。培养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能在生物工程与技术领域从事生产、设计、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同时为培养硕士研究生输送优秀人才。制药工程 制药工程是运用化学、生物学、药学、工程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实现药品制造的工程技术学科。本专业培养具备制药工程方面的知识,具有研发和生产药品及相关化学品的能力,能在药品制造及相关领域从事产品生产、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同时为培养硕士研究生输送优秀人才。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是运用化学、生物学、工程学、营养学等学科理论和技术实现食品制造、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的工程技术学科。培养具备食品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知识,能在食品及相关行业从事生产及技术管理、工程设计、新产品开发、安全监管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同时为培养硕士研究生输送优秀人才。能源化学工程 本专业培养具备能源化学工程与技术方面的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能源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工、煤化工、新能源领域)、炼油、冶金、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新产品开发、工程设计、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同时为培养硕士研究生输送优秀人才。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咨询电话: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设有计算机系、电子工程系、网络与通信工程系、公共基础教学部、实验教学中心。现有7个本科专业、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工程硕士招生领域。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以及无线电物理博士点;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学院设有“文化遗产数字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和“陕西省计算机软件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学科机构,拥有多名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一支主要由中青年教授、副教授组成的师资队伍,其中国家“千人计划”教授2人、陕西省“百人计划”教授3人、国家和省级教学名师3人。学院承担了国家“973”、“863”、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拥有教育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创新团队和陕西省“媒体大数据分析与检索创新团队”,拥有 “计算机专业基础核心课程” 国家级教学团队和 “电子科学与技术” 省级教学团队,拥有国家级“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电子技术”、“计算机基础”两个省级实验中心,以及9个专业实验室。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通信工程将按“电气信息类”大类招生,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后分专业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系统分析、设计和工程实践能力,能从事计算机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和应用的高级专门人才。电子科学与技术 培养具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各应用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计算机应用、电子材料分析等技能,熟练掌握电路分析与设计、器件工艺设计与版图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在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从事各种电子材料与元器件、集成电子系统和光电子系统的设计、制造和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电子信息工程 培养具有电子技术、信息系统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科学技术实验和电子工程设计能力,具有信号采集、传输、控制的理论知识和应用研发能力,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电子系统、智能仪器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并能在电子测量与自动控制领域从事技术与工程设计的工程技术人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培养具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能力,掌握电子信息系统的分析、综合设计的基本技能,熟悉计算机在信息获取、信息控制、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中的应用,能在信息科学、电子工程、计算机技术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工程设计及技术管理的综合型专门人才。通信工程 培养具有通信系统、通信技术和通信网络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设备研发、设计、维护、运营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物联网工程 培养具有与物联网工程直接相关的电子、通信、计算机信息处理等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物联网应用系统分析、设计和工程实践能力,能从事物联网设计、组网、部署与综合应用的高级专门人才。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和电子技术基础理论,掌握新型半导体材料、新型微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分析、设计、制造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本专业良好的实验技能,能在微电子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工程技术、生产管理与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软件学院咨询电话:学院以培养多层次、实用型、复合型软件开发人才为目标,实行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重点培养规范的计算机高级程序员、IT系统分析员及设计开发人员、软件项目管理人员等应用型和工程型软件人才。学院实行全新的教学计划,采用“3+1”教学模式,即3年(校内)课程教学+1年(企业)实习。教学内容实时追踪国际软件行业新动态,随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强化英语实用水平,半数以上课程直接使用国外原版教材,三分之一左右的课程使用双语教学,增开日语,以及IT职业英语等课程,聘请国内外知名教授、软件专家授课,突出实际操作能力,增加IBM、Microsoft和Sun等国际著名IT公司认证的课程,加大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内容。安排1年时间在软件公司进行实习和毕业设计。增强系统分析和设计等工程和实用性的课程,增加软件开发案例分析等业界急需的课程内容。软件工程 培养具有计算机科学特别是计算机软件开发和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先进的软件开发工具、环境和软件工程管理方法,具备软件产品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能力,具备较强的软件项目分析、管理能力,能够在软件公司或企事业单位中胜任软件系统研发、项目管理和服务等工作的软件工程专门人才。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腾讯教育官方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添加qq_edu
总有一种力量推动教育前行
校园好时光
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小园同学”
交朋友长知识收礼物
[责任编辑:feemema]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哪届奥运会的支出预算最高?
北京奥运会
里约奥运会
伦敦奥运会
恭喜您,答对了!看一下您是不是和老师们的思路一样
每位回答正确的答题者,都将进入本期抽奖池。每期抽取1名幸运答题者,奖励10Q币。
上期答题获奖者:QQ
很遗憾,答案错误。赶快看看正确答案和思路是怎么样的吧
每位回答正确的答题者,都将进入本期抽奖池。每期抽取1名幸运答题者,奖励10Q币。
上期答题获奖者:QQ
答对啦,看看老师的思路吧!
有问有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6西北大学复试名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