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确新闻报道 案例性报道的时代意义

看完美剧《新闻编辑室 (Newsroom)》的最终集,你有什么想法?
上回自己在有关查理的剧情设定: 自作聪明的回答了一下。最后做了一个小小的结局预测。在我今天第一时间啃完生肉以后(在此谢谢天天美剧),严格意义上,并没有意料到会是一个相对来说的Happy Ending。@CHANNEL4前辈在 的回答,我认为完全可以作为全剧精神和立意之高度,一个非常精确和富有人文精神价值的理解。对于最终集,从拍摄手法来看,我想大家陆续看完后,应该更多是一种启发回忆式的感慨,甚至的是感动吧。这个问题大家姑且作为一个讨论区域,让各位三年一路追着这部剧的同好们可以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按投票排序
「梦回三载,阿伦·索尔金(Aaron
Sorkin)献给Charlie Skinner,献给理想主义的最后的礼赞」以WILL为代表的理想主义流派之「最后的突围」没能如期而至,取而代之的是阿伦·索尔金的浪漫主义情怀在一首温婉的赞美诗间四下漫延,似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作为该剧的最终集,编剧和导演铺陈了一整篇的“复古”画风和怀旧的浪漫基调,旨在让整个故事尽可能借着老查理的葬礼温情落幕。编剧阿伦·索尔金是善良而感性的,他还没等观众从上一集中的喜忧参半中回过神来,就决意陡然收势,不再折腾纠结于所谓的理想主义之于现实的残酷困境,而是硬生生让悉数矛盾和冲突,在这场葬礼上嘎然而止(双方破天荒的默契和共识,算是对这位故人最后的慰藉和敬意吧),“喜不自禁”地抛出了一个突兀而完满的结局,依旧铭刻着它标志性的理想主义色彩烙印。「梦回三载,一切故事的缘起。」三年前,独断专横的WILL放着自杀式爆炸案不顾,却要了整个板块报道某地洪水泛滥,老查理坐在办公室看着WILL“乏善可陈”地例行公事,决心要做一档有质量的新闻栏目。这时的老查理作为新闻人的「DON QUIXOTE」式的理想主义初露端倪,于是约谈了那个满身痞气,兀自吹嘘着「THE SECOND HIGHEST RATED NEWSCAST ON CABLE」的主播WILL。What do you want from me?The news.I have got the second highest rated newscast on cable.I don't give it a shit.老查理之于WILL,亦师亦友(其实有时候更像父亲一样的存在),三年前他还苦口婆心地奉劝已过知命之年的WILL早点成家,娶妻生子。现如今,WILL和Mac重归于好,终成眷属,老查理也只是仓促中见证了这对新人的婚礼,却无缘等到新生命的降临。斯人已逝,“子欲养而亲不待”大抵就是这般无奈和遗憾吧。彼时已开始着手构建理想主义骑士团的老查理,又专程拜访了WILL旧爱,那个还在低谷中挣扎,靠着啤酒度日的Mac,这个唯一能够HOLD住WILL的奇女子,给她摆事实,讲道理,甚至还以舒马特五连冠的例子“贬损”WILL的「SECOND HIGEST RATED……」其实无它,
不过是”器利“使然,她Mac才是ACN金牌新闻栏目起死回生的王牌。Michael Schumacher was the Formula 1 champion for five
year in a row. And I think even the biggest Michael Schumacher fan would have
to admit that it’s because he was driving the fastest car. I offering you a
fast car.--You’re not offering me the job in spite of my history
with Will, you’re offering it to me because of it.I’m offering it to you because you’re my best hope of
turning our flagship news hour into something we’re proud of.“老奸巨猾”却又“人畜无害”的老查理一通高帽戴下来,Mac也只能束手就擒,更何况他们还有着趋同的新闻价值取向。Mac就这样入伙了,带着她的高级制片人Jim Harper一起,之后就有了第一季开端那场WILL卷入的「WHAT MAKES AMERICA THE GREATEST COUNTRY IN THE WORLD」风波,阿伦·索尔金回环式的镜头剪辑和情节编排,让故事的缘起和结局在这一刻无缝衔接,一切又回到了最初,那个梦开始的地方。三载之隔,已是时过境迁,当年那个还在脱口秀节目中委曲求全的Mac如今作为老查理的继任者--ACN的新闻部主任,扛过理想主义斗士的大旗,整装之后,又将再次启航,带着这个倔强疯癫老头的骑士遗愿,欣然上路,踽踽独行。所有人青涩而美好的回忆都在Charlie Skinner这里交汇,自顾自地说着他们「受洗」这个”癫狂“骑士理想主义的浪漫往事,一切恍如昨日。老查理疯狂的理想主义骑士精神终于后继有人,也许之后的路途会愈发艰险,遗愿清单上篆刻的每一条铁律都将饱经风霜,但这场关于理想主义的梦境还未幻灭,希望犹在。这一刻,阿伦·索尔金笔下,这个老人的世界里风平浪静,没有了现实世界的纷扰,有的只是他一个人伫立云端,俯身遥望尘世的安宁。Charlie Skinner was crazy.He identified with Don Quixote, an old man with dementia who thought he could save the world from an epidemic of incivility simply by acting like a knight.His religion was decency and he spent a lifetime fighting his enemies.I wish he could be here to learn the name of his successor like I just did.Our new boss......So this fight is just getting started.'Cause he taught the rest of us to be crazy, too.You were a man, Charlie.You were a great, big man.这样的结局太过温情了,温情到你只觉得好似梦境,仿佛它只存在过「DON QUIXOTE」的幻想里。这所有的一切其实是索尔金个人写给新闻行业的一封情书,或为理想主义编奏的一曲挽歌。我们简单来看看这部剧在现实中的境遇,作为一部曾逆袭艾美奖剧情类最佳男主并提名金球奖最佳剧情的剧集,在现实主义大行其道的美国本土俨然是一部小众剧。即便当年赢过NETFLIX现象级的《HOUSE OF CARDS》(凯文·史派西担纲的美版《甄嬛传》),依旧挽回不了收视率上的颓势,只是到了国内反倒成了有口皆碑,心口相传的安利剧。这种纯粹意义上的理想主义创作理念并不被西方主流文化所接纳,美国评论界在第一季时给出的评价也是毫不客气,有些甚至很不中听,到了第二季,凭借发挥稳定的收视率才让一切略有起色。阿伦·索尔金,这位曾凭借《社交网络》斩获第83届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的金牌编剧,在小荧幕上的创作之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甚至颇为坎坷。作为电视剧编剧,索尔金的作品除了《新闻编辑室》之外,还有政治题材的经典之作,同样是讲述电视媒体内部故事的和运动喜剧。不过相对于电影,索尔金在电视剧编剧这条道路上走的更久,也经历了更多的颠簸。《日落大道60号》只播出了一季,《体育之夜》两季,而《新闻编辑室》在口碑不错的情况下也只能维持三季。剧集未能走红畅销并没有让阿伦·索尔金改变对电视剧产业的看法:「“我热爱我与电视度过的每一分钟,尽管在这方面我的失败要比成功多。”」HBO官方给出《新闻编辑室》第三季将被续订为最终季的解释是阿伦·索尔金本身的档期问题,而调整好档期的索尔金最终也只是交出了6集的绝版成品,极大地压缩了整个故事的篇幅,很难不让人怀疑双方其实是不欢而散。可以明显地感觉到,终季伊始,整个故事的叙事进程加快,除了采用了多线程加速剧情推进,甚至还生生掐断了上季末留下的BEIJING线索。这种断章式的脱节,除非编剧失忆,否则完全算得上剧情编排上的致命伤。我曾在「」提到过《新闻编辑室》在这一季的风格转化。《新闻编辑室》的故事发展到第三季,叙事风格已经有了不小的变化,一开始主推单集叙事风格--每集聚焦一个特定的新闻案件,基本独立成章,主要通过对案件的跟进报道来营造出抽丝剥茧般的节奏张力,从而调动起观众的“带入感”;而如今进化到第三代,编剧和导演已经开始偏向多线叙事,主张通过多个事件(不拘泥于新闻事件本身)的并行推进,企图达到剧情编排上的再创新。现在想来,这般创新也不过是索尔金妥协于HBO的无奈之举,不过最终还能有这样的完成度,也算是实力不俗。如果说Charlie有着自己需要坚守的理想主义,那么索尔金笔下这一个个鲜活的角色则是他面对现实境遇的内心独白。Charlie Skinner这个角色更像是阿伦索尔金自己内心的影射,他们在”现实“世界的遭遇太雷同了,一个在现实中怀才不遇,”遇人不淑“,他关乎理想主义的创作理念不被大众所接纳,最终也只能委身收视率当道的行业潜规则;Charlie悉心呵护着这帮自己一手栽培起来的理想主义斗士,决意化身新闻界的骑士,”承天之大任“,当教化普罗大众之职,并同商业化浪潮下的行业新贵死磕到底。作为索尔金内心世界的”自画像“,Charlie的死算是自己曾在现实世界中选择妥协的见证,如今自己笔下的这则寓言故事也将在妥协中仓促结局,作为”当事人“的索尔金选择了让整个故事在温情中落幕,他不想让自己现实中的”一厢情愿“在作品里还要落个「五马分尸」的下场,所以特意安排一场“大赦天下”的葬礼,他的老部下全部加官进爵,“划地封侯”。「Charlie Skinner曾不遗余力地成全所有人,于是阿伦·索尔金给了他一个所有人都被成全的专场。」同样是在三年前,DON还担任着WILL的制片人,SLOAN还只是楼上一个财经栏目的主播,两人还尚未交集,直到SLOAN就房地美,房利美的次贷危机长篇累牍地给这个她认定的门外汉阐明自己的来意,却被机智的DON“一招击杀”而一见倾心,却无奈那个时候的DON和Maggie还依旧是郎情妾意。好在JIM及时赶来救场,重新唤起了Maggie,那个当时还被WILL错认为ELLEN的助理萝莉内心深处的爱(JIM真心拱得一嘴好白菜......),两人虽遭编剧长达三季的分合折磨,却也落了个异地恋结局,该升官的升官,该进白宫的进白宫,该滚的床单照滚不误。那时的NEAL还只是WILL眼里一个不起眼的IT民工,独自坚守着自己对ACN网络架构的底线和原则,即便所有的一切都不被待见。但最后他也融入了这个理想主义军团,为他们的新闻事业保驾护航,再度回归的他主角光环全开,分分钟搞定Lucas Pruit手下的那帮让DON和SLOAN都铩羽而归的GEEKers。Charlie的死,或许是众人心中最难被填补的空缺,尤其是对当事人DON和SLOAN,他们对此深感歉疚(当然他们当着WILL面拉MacKenzie下水的脸皮也是了得......),于是编剧也让老查理的遗孀又安抚了这帮他视如己出的孩子,所有人最后都冰释前嫌。He was praying you were gonna fight him on it.He wasn't angry that you guys were fighting him. He was counting on it. He loved you, Don. And he was proud of you. I doubt you killed him. That had to be hard to say to me and I appreciate it, but I don't care.I care what you did for him while he was alive.这大概就是阿伦·索尔金在作品中献给Charlie Skinner,献给理想主义,也献给他自己的最后的礼赞吧。最后顺手贴下个人关于《新闻编辑室》的相关回答:
引用自自己剛在豆瓣寫好的隨感。======看过不少美剧,除了24之外,很少有能让我不跳过片头的剧。The Newsroom则是另外一部。三年的某一段时间里,每周一等待一集更新,听着那段让我迷恋的片头曲,进入那个虚构的直播间,感受他们之间的每一段喜怒哀乐。到了第三季第五集的结尾。“砰”的一声,老人与理想一起轰然倒地。我无法想像最后一集的走向,突然变得开始悲观起来。直到今天怀着复杂的情绪打开最后一集。惊喜在意料之外,最后一集穿插的闪回内容很多,并且做到了首尾呼应,让人很容易一边看一边回想之前的剧情,哦,原来是这样的。哦,原来是那样的。在大家都以为会是一个灰暗的bad ending的时候,Aaron Sorkin以Charlie之故这条及其压抑的线引伸出的剧终,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作总结,能把三季的故事讲的圆满,尾声留下诸多泪点却不但没有让人心生遗憾乃至绝望,反而让人安慰释然,不得不说,我无法想象一个比这样笑中带泪更好的结局。(突然想到我最爱的电影About Time。)至于让人觉得温馨无比的剧中Jeff大秀吉他的场景,究竟是他自己为了自我满足提出的要求,还是AS刻意为之的彩蛋呢。结尾的结尾,最后六十秒,AS事先就说明这段是他精心制作蓄意而为,没有说教,没有缅怀,没有好听到令人动容的BGM,演职人员各就各位,Will端坐台前,说出了剧中的最后一句“Good Evening”,一切戛然而止。比起他自己的白宫群英来,一股不恋栈的决绝之意扑面而来。仿佛看到AS摆出傲娇的嘴脸说你们尽管撕逼大骂,你们不高兴看我还不高兴写呢的样子。而跟我最爱的24第八季季终(当时为剧终)的破天荒三秒倒计时的结局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有趣的是剧中也有提到24的剧终集(其实是第八季的season finale),两部我最爱的剧就这样戏剧化的相聚在一起。我不太理解提到24的用意,但是联想到HBO一向不遗余力黑FOX的作风,Don那句“Do you have a problem with Jack Bauer”让我觉得小强无辜躺枪了。。题外话)理想主义从来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万用灵药。了解堂吉诃德故事的人应该都知道,他不是个骑士,只是个疯子,以为自己身负教化整个世界的使命,假装自己是个骑士的疯子。Will在葬礼最后致的悼词中也如是评价Charlie。但Will也说了,Charlie一直在坚持一种正直的精神,并且让大家都逐渐明白,接受并且自然而然的继承这种精神,虽然用自己的死完成对自己所坚守信念的传承,这样的描写手法确然很是刻意,很是狗血。但综合整部剧来看,Will最后说的没错,You are a man,Charlie。Charlie在第一集就破口大骂过Don,他也不留余地的喷过Sloan,更不要提与上层的撕逼,这个退伍老兵,发起飙来谁的脸都不给,如Sloan在最后一集所说,他们之间做过的那些傻逼兮兮的事情就这样把Charlie逼疯(甚至逼死)。但他们都知道,Charlie一直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庇护着他们关心着他们爱着他们,Charlie如果还在,听说Mac怀孕,看到Don和Sloan打情骂俏,看到Neal安然无恙的回归,大概也是会把办公室的门关起来,偷偷给自己倒一杯波旁,心满意足的一饮而尽的吧。虽然只是电视剧,可我们如果都能相信世界上充满着这样你无法看见但是可以感受得到的爱的话,也未尝不是一种正能量。Will Mcavoy,Mackenzie MacHale,Charlie Skinner,Don Keefer,Sloan Sabbith,Jim Harper,Neal Sampat,Margaret Jordan。他们中有我的最爱,有霸占了我最爱的老痞子,有个前三集一直以“反派形象”示人第四集最后伴随着“fix you”突然正气大爆发的小痞子,有个智商很高情商不堪的美妞,有一对我并不是很喜欢可是也看到他们最终在一起也很欣慰的冤家,有个总是摆出一脸无辜表情却张力十足的印度小哥。你可以一边看一边笑,一边看一边哭,一边看一边骂,然后慢慢的记住他们,熟悉他们,回忆他们。本剧从一开始就不受专业剧评人的待见,在美国本土其实口碑也不高,反而在中国受到不少追捧。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批判的点大抵是觉得剧情表现的过于用力,每个人都能以精英的身份摆出一副脸谱化的高高在上的说教态度,每个人都能全方位无死角的展现自己伟光正的一面,以及那些看起来很刻意很虚伪的煽情。这样的表演很假很作,很浮夸。很多人会觉得这部剧就是靠快语速和大词汇量堆砌起来的没有什么内容的泛泛之作。但你若去看看B站的弹幕版,你会发现,原来还是有那么多人是跟你一样充满使命感的,有感情的,比起那些冷漠或者是愤世嫉俗来,这样的感情,显然更真挚少许,这部剧鼓舞不了所有人,但你要是喜欢看,你就能或多或少的成长一些。At the end you can see,理想主义即使在电视剧中都很难善终,所以我实在无法也没有必要充满热血的去鼓励那些需要鼓励的人,为了理想付出和牺牲一切都没有关系,你会获得回报的。事实上如果对未来有疑问,AS本集用的标题给出了最好的答案。What Kind of Day Has It Been。回首过往,勿忘初心。不要妄谈为理想献身,也不要轻率的放弃理想。三季,二十五集,若说教化,教已经教完了,化不化全看自己。“I'm Will Mcavoy,That was newsroom。Goodnight。"
有很多人认为这部剧是理想主义者的宣言,我恰恰认为它是理想主义者的挽歌。《新闻编辑室》是我最喜欢的美剧,可正是这样一部优秀的美剧,却遭遇收视率的滑铁卢。该剧前两季均在10集左右,但收视率极其惨淡,导致仅仅第三季就成为最终篇章,而且也腰斩为6集。第一季采用的方式是常见的主线递进但每集独立成故事的结构,第二季更是制造了一个庞大的悬念,用9集的长度逐渐揭开谜团,到了第三季,不仅再度进行了全面颠覆性的叙事方法,几乎超越了该剧最初的设定,更加入了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棱镜门斯诺登事件等今年的热点新闻元素。可惜无论索金如何努力,观众就是不买账。根据统计,第三季首播收视人数仅有120万,相比另一部同样由HBO出品的大热剧集《权力的游戏》的1800万简直不可同日而语。虽然在金球奖和艾美奖上均斩获几项提名,却避免不了被砍的命运。究其原因,有人归咎于剧情中许多背景资料太过深奥难懂,但由Netflix出品的《纸牌屋》(The House of Card)中同样具有大量政治专业术语却受热捧,显然这并不是最关键的因素。我认为最致命的原因有两点,第一是无法塑造出一个大众喜爱的角色——和电影不同,由于电视剧本身具有分集的特点,在下周同样时间还会切换到同一频道收看,除了剧情紧张吸引人,更重要的是有大众喜爱和关心的角色,如《生活大爆炸》中的谢耳朵,《破产姐妹》中的Max,《绝命毒师》中的老白,《纸牌屋》中的木下议员等等,而《新闻编辑室》中虽然聚集了许多出色的演员(能按索金要求语速念台词的演员),也成功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且各异的角色,但他们都仿佛变身成了伟大的新闻道德传教者,显得不够讨喜。第二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部剧中充斥着太过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在剧中被角色们反复提及的一个人物是堂吉诃德。实际上,堂吉诃德的形象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解读,最早在塞万提斯笔下,他被塑造成一个受骑士精神荼毒的疯子,遭人嘲讽,批判了中世纪的黑暗;而到了十八世纪,随着思想启蒙运动的发展,堂吉诃德又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绅士,是自由、平等、博爱的代言人;越向近代发展,堂吉诃德又越成为与现实抗争却又如此无力的悲情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者的化身。而从这个角度来说,剧中《晚间新闻》的主播威尔·麦卡沃伊(Will McAvoy)和他的团队可说是一群当代堂吉诃德。他们在这样一个纷乱复杂、信息爆炸、信仰缺失的年代,坚守媒体从业者的道德底线,做着传统的严肃新闻,客观公正、不卑不亢,既不会做八卦新闻只为博人眼球,也不会随意发布不严谨的消息,不少人甚至还是人们眼中还在用着黑莓手机的老古董。他们与只看收视率的资本家作对,与侵犯人民知情权的美国政府作对,与社会中的不正义力量作对,甚至似乎与媒体的未来发展方向都在作对,而在最终季中,这些矛盾冲突达到巅峰。在当代这场由Facebook、Twitter、Instagram和Weibo们领导的碎片化信息社会洪流中,可以看出编剧阿伦·索金是怀疑、纠结、无奈而又迷茫的。尽管本剧的最终结局是相对美好的,但电视剧毕竟不是现实,而且结局的美好也并不代表索金找到了一条传统媒体理想主义的光明未来之路,他们仍然是一群堂吉诃德,在世人嘲笑与怀疑的目光中前行,在现实与理想的矛盾荆棘丛中前行,或许终有一天他们也将迎来和堂吉诃德同样的结局。剧中有一段情节,当节目制作组迫于各种压力无法发布他们已经制作完成的新闻时,他们不得不把自己所做的全部努力秘密交给美联社的一位他们都信赖的记者,希望她能完成他们未尽的事业,将事实的真相公诸于众。现实中,并不存在ACN这样一个电视台,即便真在某处有这样一群理想主义者存在,在他们走投无路的时候,又真的会有一个正义使者化身的记者出来前赴后继吗?在塞万提斯去世的400年后,这个问题已经越来越难以回答。而与剧情在高潮时戛然而止相对应的是,《新闻编辑室》停播的结局无疑也是理想主义的坟墓。索金自己也不得不承认自己从一开始就走错了方向:“我之所以这么设定,是因为不想编造假的新闻事件,我希望剧里的世界能映射出你所处的当代社会。而且这样,观众总能知道得比剧中角色多。”他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所以,我并不是在试图教育专业的新闻记者们,我也没有能力这样做。”在剧情临近结尾时,索金所设计的两个桥段也很好地表明了他对自己之前所充满的理想和浪漫主义情怀的反思和怀疑。主人公威尔在看守所中与自己的父亲“隔空对话”,却被父亲斥责为精英主义的推崇者(指美国东北部波士顿、纽约等地的新英格兰白人后裔),而ACN易手后的新网络编辑所制作的APP也对老的女主播和制片人的传统新闻道德思想尽情嘲讽。在《晚间新闻》制作组为自己在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中的报道感到骄傲时,却被告知他们的收视率从第二跌到了第四,而ACN易手后做着老员工们不齿的娱乐八卦和名人跟踪等新闻后,他们的收视率却一路冲回第二……索金在剧中将自己化身为老牌新闻理念的卫道士,与新思维展开论战,并仿佛获得了胜利。但这种精神胜利却无法改变社会的潮流,而索金本人对这种胜利又持何种态度,其实同样是值得玩味的。正如冯小刚的《天下无贼》,虽然最后成功地保留了傻根对世界的美好印象,但刘德华在站台上对刘若英的那一番“为什么他不能受到伤害”的斥责恐怕才是编剧王朔的真正心声。在20世纪前的中国,新闻媒体只是喉舌,是发声工具,从来都不具有独立客观的思想。而正当进入新世纪的我们开始逐渐觉醒后,又遭遇了社交媒体网络化、碎片化的时代变革,使得我们还没有形成严肃的新闻价值观,就被汹涌的时代潮水所裹挟,不由自主地向前。在上有有关部门监管,下有时代变革推进的这场洪流中,媒体们纷纷失去自我。传统纸媒日渐式微,新媒体只顾点击率,自媒体风起云涌但良莠不齐,导致在现在人们经常接受信息的渠道中,电视无法获得年轻人信任;门户网站争夺流量缺乏深度;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又遍地谣言。曾经中国媒体人的骄傲《南方都市报》也有堕落的迹象,开始出现一些不够严谨的报道,而南方系旗下的《21世纪经济报道》今年更是爆出新闻敲诈丑闻,随着一些所谓的公知大V们纷纷被招安或镇压,中国严肃传媒的未来走向何处迷雾重重。当我第一次看到这部美剧后,就像忽然进入了一个真正美好的乌托邦,有一种“如果能在这样的团队中做新闻那真的是死而无憾了”的感觉。但乌托邦本就是一种脱离现实的存在,这是个浮躁的时代,也是一个大众消费的时代,还有多少记者坚守誓言的纯洁,还有多少读者和观众关心这条新闻背后的故事,这种坚持还有多少意义,是否还像堂吉诃德那样无论多努力都只会遭到更多的嘲笑呢?乔布斯曾经说过: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可以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的改变世界。仿佛是命运的注定,将于2016年上映的电影《乔布斯传》的剧本交给了那个同样足够疯狂的索金。但理想主义者也不总会成功,有时他们同样会输得很惨,乔布斯在Macintosh上的失败让他被赶出了苹果,索金的《新闻编辑室》同样被唱响挽歌。乔布斯最终东山再起,索金仍有机会重获市场认可,而信守传统价值观的新闻媒体是否还有明天,却无人知晓。
我想成为 Charlie Skinner 那样的人。或者成为那样的团队的一份子。这个世界总是需要一些执着于旧东西的笨蛋的。While some see them as the crazy ones, we see genius. Because the people who are crazy enough to think they can change the world, are the ones who do.For Charlie Skinner
三季,刚好三年,伴随着我转变的三年。我必须写点什么,即使我的文笔很差。
从来没有一部剧,能让我不跳过片头曲,慢慢等着到剧情开始,直到The Newsroom 的出现:会议电话、不小心碰倒在报纸上的咖啡、桌上的面包、已逝(??)的大咖主播(原谅我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当然,还有那久久不能挥散的旋律,这些都是我不愿意跳过片头的原因。因为这旋律,我甚至不愿意跳过只有白字的黑色屏幕的片尾!每一季,都有深得我心的台词 第一季第一集开头,Mac对着大学生暴走,他说了一句:The first step in solving any problem is
recognizing there is one!说实话,每分钟140+的单词量的台词对我这种英语菜鸟来说,是很难接受的,如果不是这一句台词,或许我早就已经放弃了这一部剧,现在看来,这(弃剧)当然是会让我悔恨的事情,幸好我没有,仅仅是因为这句台词。 现实中,我们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透这句话呢(至少我还没有)?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要去意识到问题(非直译,个人理解)
无意于批判社会现实,但我们是否过分强调了所谓的“正能量”,而忽视了已然存在的种种需要我们鼓起勇气去耐心地去解决的问题? 经过网上的传播之后,will狂喷美国的话语被大家记住了,却忘记了他最想表达的一句话:We are not(the greatest country in the wold),but we can!个人而言,相比于整日歌唱的夜莺和学舌说话的鹦鹉,我更欣赏拾粪者的勇气和屎壳郎的担当。我们总是会觉得拾粪者和屎壳郎臭气熏天、恶心,毫不掩饰地表达我们的厌恶,可不正是拾粪者和屎壳郎才保证了环境中夜莺和鹦鹉制造出(其实是所有人制造的)的粪便(请原谅我的不雅比喻)能够重新在生态系统中循环而不污染环境么? 实在无法直白地表达意思。 第二季第七集,ACN被假新闻所累,收视率急剧下跌,老Charlie对大Boss Leona说:Leona ,We don`t have the trust of the pubilc anymore! 大Boss:Get it back!!本集结束! 相比于各位主角,由老戏骨Jane Fonda饰演的Leona Lansing角色丰满程度可谓丝毫不逊色,对于手下这群不省事的刺头,她从不吝啬自己的脾气,但更不吝啬自己的支持,作为老板,她拿出的是真金白银,为这群“Don Quixote”的理想买单!I want to do the honorable
thing! 一句话,把Mrs Lansing 的内心毫无保留地展现给了下属,也毫无保留地展现给了观众。Aaron Sorkin的功底,实在了得!作为ACN的创始人,Leona 白手起家,“get it back”体现的是企业家的实干精神,出了问题捅了篓子,首先要做的是去解决问题填补漏洞get it back,而不是干瞪眼一事不干!而“do the honorable thing”,体现的则是作为曾经的创业者对于梦想的坚持与支持。其实骨子里,Leona也是一个Don Quixote。第三季第一集,CNN撤回发布的新闻,而ACN谨慎起见没有发布,众人欢呼。老Charlie对着众人说:He got knocked down,you didn`t get taller!(难道这句话正确的译法不是“砍掉姚明的双腿,并不能使敬明更高”?请四粉拿板砖轻拍)不得不承认,老骑士是睿智的,他的每一句话每一句台词,都充满着哲思(原谅我脑残粉了)。打击和损毁别人,并不能使自己更加高大上伟光正(内涵过于丰富,恕我不能细细道来)。别人错了,只能说明别人错了,并不能说明自己就对了!时下的人类社会戾气,不也很大原因来源于这种思想么?这让我想起初中时候一政治老师,某次同学干了件不算太坏的坏事儿,然后我也照着干了,不知说明原因我和这个同学吵起来了,被老师抓到办公室一顿训,然后说起起因,我对着老师指着同学说:他也是这样干的!(谁让我自小就是出卖同学的小能手呢哈哈哈)。当然,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师说出了一句让我终身不敢忘的话:别人犯的错,并不能成为你犯错的原因!一句话,让年少的我醍醐灌顶!关于Don Quixote如果抛开那些差点就要和Gossip Girl里面爱情戏码接近的桥段,我认为The Newsroom的剧情连贯性并不是很强的,当然剧情连贯从来不是这部剧的卖点,Aaron Sorkin 甚至刻意地去打乱连贯性(如第二季,明显的倒叙穿插,如果不把整季看完,着实很难理解)。三季看完,我发现,这部剧的主线,就是Don Quixote,小说里的虚拟人物。没有深入地研究过这本小说,只是依稀记得Don骑着瘦马(will多次强调是驴)与风车磨坊对战的情景。对于这部小说,中式的解读往往是旧事物与新时代之间,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而Aaron Sorkin的理解却更进一步,以一群坚持传统的东部精英范的新闻工作者为替身,毫不掩饰地阐述自己对于大众和新生事物地鄙夷。不仅仅在这部剧中,在The social network、Moneyball等Aaron的其他电影,也讲述别人眼中的疯子,坚持理想,坚持自我的故事。所以,Aaron Sorkin只不过是另一个疯子罢了,Don Quixote式的疯子!盗用一下 盗用一下
的截屏图世俗化潮流与传统精英统治的对抗无论是Tea party运动,还是第三季里虽然不直接挑明但却也毫无掩盖的以URACN为口号的移动互联新闻APP的建设和应用,都凸显了社会文化政治文化的世俗化潮流。公民渴望参与到原本由精英所引领的社会事务中去,他们的参与方式和传统精英所采用的方式截然不同,他们所追求的效果和传统精英所追求的效果也截然不同,或者其实他们并没有明确的想要追求的效果(Will多次讥讽占领华尔街的女孩)。他们只是想要参与进去,没有特定的目标,也不惧(因无知而不惧)任何后果!Will甚至公开地在新闻里说Tea Party就是美国的塔利班,高收费律师Rebecca(我很喜欢这样称呼她)问他and?Will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The Taliban resented it! 这绝逼是Will说的除了The first step in solving a problem is recognizing there is one! 这句台词之外最精彩的话!!!茶党,只是政治世俗化潮流在剧中的替身而已,而那个参加占领华尔街运动的女孩儿,甚至只能算是一个替罪羊,被Will无情地侮辱和打击!而到了第三季,世俗化潮流的替身换成了那个被女神Sloan无情批判的那个Geek在运营的APP,而这个APP,事实上代表的是Twitter、Facebook等一系列提高了公民对社会实践参与度的移动互联网络,新老板Pruit,则是移动互联网络的积极践行者(那几个Geek只能算渣渣了)。我一度认为,如果第三季流于传统精英媒体和移动互联媒体之间的相互碰撞,那这部剧真是要烂尾了,直到看完第三季,我才忽然想明白,移动互联,其实和Tea Party,和占领华尔街运动一样,都是世俗化的替身啊!是的,移动互联应用提高了公民的参与度,但的确存在没有自我审查,不能确定真伪甚至可以制造假消息等弊端(我们的微博微信不也是这样么?)作为东部精英,也作为Genoa新闻事件的制造者和受害者,无论是Will还是Sloan都无法忍受这种不精确性!他们理所当然地要站出来批判它,指正它,教化它!Will在牢房里也没闲着,他面对的就是普通的大众中的一员,也就是那个监狱里的家暴男。家暴男强调:陪审团里有9个是女的,公派律师是女的,检察官是女的,法官也是女的!他认为,他之所以被判有罪,多少和这些女人有关系,却从来不认为,自己被判罪,就是因为自己有罪!家暴男还说,如果认罪,只判6个月,但是他不认罪,结果被判了两年!看吧,他从来没有在乎过结果会怎么样,因为他在乎的是他不能认罪!家暴男不断地挑衅Will,终于,Will霸气地说出了:“I want you see that I got 4 inches on you and you`re giving up 30pounds,I`m not your wife,raise you hands above youe hips and I`ll knock you the fuck into next week”不管Will多少次地强调自己来自内布拉斯加,也不管他愿不愿意承认,Will就是eastern elite,他有着良好的教育、成功的职业生涯和高的品位,他就是东北部的精英!而和他面对面的家暴男,就是典型的大众中大普通人,他所代表的,就是世俗的大众,他喜欢的人是老布什(幸好不是小布什),但是他分不清老布什是哈佛还是耶鲁毕业的。Will面对的就是这样的人,无法被教化的普通人,就像Don Quixote面对的风车一样。这简直就是传统精英与世俗化潮流面对面的碰撞!Don keefer也没有闲着,他去采访被强奸的女孩,劝她不要去直播间接受采访,因为一旦电视直播给大众看到,女孩儿就肯定会被打上“荡妇”的标签,这或许是对于一个耶鲁女孩来说最大的、全方位的打击。你看,大众从来都不要是非黑白,他们只是需要饭后聊资而已,不管这种聊资会对人造成多大的伤害。女孩儿一开始也坚持要去接受采访,不管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她只是想这么做而已,不为了什么。Don苦口婆心,甚至把女神Sloan如何对待贴她裸照的渣男的事儿都说给女孩儿听了,女孩儿依然要到直播间和一口否认强奸的男生对质。但是她终究没有去,大概是因为她是yale的学生吧,她将来是要成为精英的!Aaron 想尽一切办法告诉(教化)世人,如果想参与进来,就自己成为精英吧!乌合之众是没有资格参与进社会议题的。什么是democracy?什么是好的democracy?民众当然认为,真正的democracy必须要由自己参与进去,不管结果会怎么样,我就是要参与进去。于是就有了Tea Party、占领华尔街、Twitter、Facebook,于是就有了微博、微信、占Z。在他们看来,democracy就是民众的参与,他们不管为什么参与,如何参与以及参与的后果。精英当然认为,你们没资格参与,如果想参与,变成精英再来玩!那么,这个世界,到底应该由精英统治,还是大众参与,我想,Aaron Sorkin给出了他的答案,而你我,也应该有自己的答案!(鉴于知乎不怎么待见讨论政治问题,那这个问题只能点到为止)总是意犹未尽,觉得还有好多好多要写,待我慢慢再填补吧!
三年的时间从大一追到大三,整个大学都快完事了。这也是我第一部从播出就开始追,一直到剧终的美剧。 记得刚开始还觉得新闻编辑室这个名字有点沉重,但是当时看完涉外大酒店挺萌Dev Patel,就想看一集试试,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在第一集里,我更多的是被各种冲突所吸引,让我一直忍不住接着看下去。各种人物关系也随着剧情一起发展,有时候也觉得无奈。第二季感觉有点像是编剧给我们开了个大玩笑,虽然看的时候明白结局会怎么样怎么样,但是看到结尾还是忍不住点赞。当Jane Fonda饰演的老板选择与Charlie站在一块面对刁难的时候,我心中更多的还是感动。第三季是我唯一一季没有跳过片头的,可能知道这是最终季心里挺舍不得的。第三季六集满满的都是感动,经常和我室友开玩笑说我小心肝碎一地啊。从Will拿出自己的信用卡让Neal去买电脑开始,到Will费力掩护Neal离开,到Sloan和Charlie为了ACN四处游走,再到Will入狱之前的婚礼。第三季ACN换了Charlie最不喜欢的老板,Charlie多少有了一些妥协,理想开始低头。当Charlie后来强硬要求Don去做大学生受害者网站的新闻时,我还为Charlie惋惜过。后来Sloan报复似的采访看得我热血沸腾的,再后来就是一直奋斗的Charlie走了。最后一集一直看的热泪盈眶的,各种闪回让你记起来三年来的所有剧情。后来Will唱起那首Charlie给他放过的《That's how I got to Memphis》,当时我是在教室,没有煽情的剧情但是我就是忍不住眼泪,一边流泪一边笑一边看完。Will的致辞我记不太清了,不过你会明白Charlie一直都坚持正义,一种理想一种精神。看过这个剧,你就永远不会忘记一个打着领结,急眼像疯子一样吼叫的Charlie。Charlie的死固然可惜,但也正是他的死也带来了一个相对美好的结局。MaC成了Will的上司,几个月之后还会有个小baby折磨她,Don和Sloan的恋情还得到了HR老大的支持,Jim也不用纠结了,Neal也安然无恙,估计以后那个老板也会收敛了。最后Will那句戛然而止的“Good Evening”在我看来算是最好的结局了。之前我一直觉得这么好的剧只有25集没天理,后来想想这种可能招来政治事端的剧估计也不能长久,如果再拍下去可能烂尾也没准。我经常和我身边看美剧的朋友推荐新闻编辑室,但是后来也没有谁看过。我反正释然了,有些剧自己懂就好。
三年,看着他们沙上建塔……看着他们痴缠离合……看着他们冲向风车……看着他们鼓盆而歌……是的,我羡慕他们!在一个飞盘满天飞但从不见落地的时代里羡慕他们!在一个越砌越高、越扎越密的墙里羡慕他们!在一个只能通过盗版和非法翻译才能看到他们的噩梦里羡慕他们!我依稀记得,我们也曾经拥有过他们,一样的意气风发、一样的铁肩道义。但是,我们没有他们的幸运,或者说没有他们那样的努力。下面是第一季最后,斯隆开导麦克沃伊的话。我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能在中国人拍的剧里看到这样的台词,坚定、自信、理智、自由。就像那句话说的那样:“那不是外来光,是自发光!”"The greater fool" is actually an economic term. It's a patsy. For the rest of us to profit, we need a greater fool, someone who will buy long and sell short. Most people spend their lives trying not to be the greater fool. We toss him the hot potato. We dive for his seat when the music stops. The greater fool is someone with the perfect blend of self-delusion and ego to think that he can succeed where others have failed. This whole country was made by greater fools. "大傻瓜(博傻理论)其实是个经济学术语,比谁更容易受骗。为了让其余人获利,需要一个大傻瓜,就是那些买多卖空的人。大多数人穷极一生都在试图避免成为那个大傻瓜。我们抛给他的都是烫手的山芋。弦音刚落我们就着急扑上去瓜分他的财富,大傻瓜身上完美的融合了自欺与自负,他会认为自己能在他人失败之地取得成功。这整个国家都是由大傻瓜建成的。What the hell are you doing here? - I'm applying for an internship.- Why? I watch the show and I read the New York Magazine article and I know what a greater fool is.And I want to be one.Camelot-- She's the kid at the end of Camelot.Ask me again.I'm sorry? Ask me your idiot question again.What makes America the greatest country in the world? You do.
《that's how i got to memphis》本来是一首轻松的乡村音乐 但是现在每次听 都忍不住潸然泪下
这是我心目中最棒的团队,这个团队里的每个人,都能认清自己的定位,认清自己的职责。
最后一季的最后一集,Leona整个人都温暖了起来,Leona对Pruit说,“If you are not fighting with your news director(Charlie), you're not doing your job.And if they're not fighting with you, they're not doing their job. ” Leona&Reese确实是现实的一方,会因为Will在节目中对茶党的言论而发火;第一季一直用fire作为威胁,想要控制节目的内容;甚至连最后快要卖掉ACN的时候,为避免Pruit不签字,Reese禁止Mac播报那条害Will进监狱/Neal躲起来的新闻,即使他知道这条新闻背后是整个团队多少付出和努力。
这都是他们的职责,一个理想主义为主旋律的团队,需要有这么一些人,扒开美好的外衣,把现实赤裸裸的展现在这个团队面前,一遍一遍的逼着他们看清现实,但是却能让这个团队不再畏惧现实。还是最后一集,Will因为在西北大学的发言“被度假”时,接到了Leona的电话,Will跟Leona道歉时,Leona却这么答复他“I‘m not worried about me. I'm... You made a career out of being likeable.” Will回应她 “I'd like to make a career out of making the news. Leona反问他" "Who's stopping you?" 现实从来都不是阻挡所谓理想的真正原因,反而相反,可能现实的真正本质是促进认识自己,进而认清理想的动因。
最喜欢的团队,但是可惜的是,现实中这样的团队也还是太少见了。
这部美剧值得我留在硬盘里,尽管硬盘空间有限。I like The Newsroom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闻报道的意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