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心理障碍去除,例如,我曾经因为焦虑,产生了,为一件小事担心焦虑自己一时失控砸贵重物品的冲动,现在只要手里拿

如何克服焦虑?
比如个人就有社交焦虑,我归结为自信心的问题
按投票排序
204 个回答
之前读过一本书《当下的力量》,给我提供了一个处理焦虑、烦恼的新思路。我把这本书做成图解分享出去。一、你为何不离开痛苦之身其实总结下来,一切痛苦都源自你的过去或未来。或是对过去的懊悔、愤怒,或是对未来的恐惧、焦虑。但最真实的你还是当下的你。你人在当下,为什么总想着过去和未来?二、你为什么无法停止思考?小我≈大脑的思考。小我只存在于过去或未来。没有过去,小我是谁?没有未来,小我还如何存在?“小我”有对“自我感”的需求,所以不断调动你去思考。三、尝试跳出“小我”当你能够意识到小我的存在,试试跳出“小我”的视角,去观察小我。在临在的视角,你会发现,你的痛苦在思维层面,大多以批判的形式出现;在情绪层面,大多以负面情绪的形式出现。但都是对现状某种形式的不接受。四、当下的我才是真正的我本我其实无法通过思考去寻得,他是你痛苦和身心内外冲突的终结,是思考的终结。它要求你注意力集中在当下。你需要尽可能将注意力集中在身体内部,在体内扎根,这样才不会迷失。痛苦即是一种无意识的状态。小结:小熊无法达到本书作者的心灵高度。但希望大家能看懂小熊这里说的“小我”“临在”“本我”三个概念。想想你的痛苦,是不是”小我“在作恶?最后再补充几个书中提到的比较有意思的观点。1.真爱是不可能对立的,不能前一秒深爱,后一秒伤害。如果伤害,那是”小我“在作恶。因为”小我“需要借此体现自我感。2.”小我“害怕死亡毁灭,所以不承认错误,错误等于死亡,所以在争论的时候想尽一切打败对方。3.对未来过于关注而对当下关注不够造成所有形式的恐惧;所有形式的不宽恕是过于关注过去而很少关注现在。4.你的情绪也是你的能量场,会引起别人的共振。如果是负面情绪情绪就会唤起对方的”小我“,形成对抗。5.科学家艺术家的创造性突破都源自与无念、内在的宁静。看完一本书,其实就是在学习一种新的思考方式。你看完这篇文章,真正看懂这套“小我”、“临在”、“本我”的思考方式了吗?
谢邀 如何克服焦虑,这是一个心理咨询中最为常见的一类提问。而题主这里给出的描述甚少,说自己是因自信问题而产生社交焦虑。前面好多人从各个角度回答过了,我就暂时不重复了。(虽然也可能是老生常谈,哈哈)。那既然在谈如何去克服焦虑,那我们不妨先去看看,到底焦虑是什么?引用一段维基百科关于焦虑的定义。 Anxiety is not the same as , which is a response to a real or percei whereas anxiety is the expectation of future threat.Anxiety is a feeling of fear, worry, and uneasiness, usually generalized and unfocused as an
to a situation that is only subjectively seen as menacing.焦虑是内心一种由于内心冲突而产生的不愉快的状态。而这段话又澄清了,焦虑不仅仅是害怕,而是出于对于不确定的恐惧以及对未来(将要发生的)的害怕。引发的情绪也是因主观感受而不同,大部分的焦虑都是对一个特定的场景做出了一种过激的反应。 也就是说大部分的时候焦虑中有恐惧,恐惧中不一定有焦虑。焦虑是对一种不确定的危险来源而产生的情绪。来贴一个视频,虽然不是完全认同他们的解释,但是大体上还是比较赞同的。Speaker认为焦虑一部分是因为外在原因的LOSS,例如害怕失去或已经失去;一部分是因为内在的原因,自身的自信心。也即题主提出的,自信心不足而在社交情境中出现焦虑情绪。这里再插播一下最近时不时就提起的大脑中的动物爬行脑、边缘系统及大脑新皮层跟焦虑的关系。动物爬行脑包括了我们的脑干和一部分小脑,是远古时期人类就已经形成的一部分脑,因此也叫远古脑。这部分脑所起的作用就是让我们人类可以从远古一直生存至今的原始能力,也即我们的生存模式。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时期面对危险的时候,往往会想尽办法让自己活下来,所以慢慢形成了几种生存的模式,如,”搏斗“、“逃跑”、“装死”或“僵住”、“躲藏”以及“投降”。“fight or flee" “要么打过或要么拔腿跑”的模式是人类运用得比较频繁也是视频里提及到的内容,当我们面对危险的时候,我们远古脑就自动开启生存模式,为了确保我们的安全,而做出如下反应。引用一段译言网上翻译的神经学家保罗·麦克里恩提出的大脑中的三位一体假设爬行动物脑.
旧皮质,又称原始(爬行动物)脑或“基础脑”,包括脑干和小脑,是最先出现的脑成分,麦克里恩称其为“R-复合区”。它由脑干—延髓、脑桥、小脑、中脑,以及最古老的基底核——苍白球与嗅球组成。对于爬行动物来说,脑干和小脑对物种行为起着控制作用,出于这个原因,人们把旧皮质称为“爬行动物脑”。在爬行动物脑操控下,人与蛇、蜥蜴有着相同的行为模式:呆板、偏执、冲动、一成不变、多疑妄想,如同“在记忆里烙下了祖先们在蛮荒时代的生存印记”。无休止地复制着相同的行为方式,从不会从以前的错误中学习教训(与所说的机械心灵相对应)。这个大脑控制着身体的肌肉、平衡与自动机能,诸如呼吸与心跳。大脑的这个部分一直保持活跃状态,即使在深度睡眠中也不会休息。边缘系统(古哺乳动物脑).
1952年麦克里恩第一次创造了“边缘系统”这个词,用来指代大脑中间的部分,这部分同样可以称作旧大脑皮层或中间脑(古哺乳动物脑),与大部分尤其是进化早期的哺乳动物脑相对应。位于边缘系统的古哺乳动物脑,与情感、直觉、哺育、搏斗、逃避、以及性行为紧密相关。如麦克里恩所察,情感系统一向是爱恨分明的,一件事物要么“宜人”要么“不宜”,没有中间状态。在恶劣的环境中,正是依赖这种简单的“趋利避害”原则,生存才得到保证。
当这部分大脑受到弱电流的刺激,多种情绪(恐惧、欢乐、愤怒、愉悦、痛苦等等)便会滋生。虽然各类情绪在特定位置存留的时间很短暂,但整个边缘系统却似乎是孕育情绪、注意力以及情感(情绪主导)记忆的主要温床。从生理上看,边缘系统包括下丘脑、海马体以及杏仁核。它帮助人类判断事物的基本价值(例如,你对某物是持肯定还是否定态度,佛教称此为vedena—“感”)和特别之处(例如,什么吸引了你的注意力),还有助于人类感知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创造性活动。边缘系统与新皮质有着千丝万缕的深入连接,二者联合操控着脑功能的发挥,任何一方都无法独立垄断人脑运行。麦克里恩提出,教条化与偏执狂、自卑感、对欲望的合理化等行为倾向都可以在边缘系统中找到生物学基础。他认为边缘系统中蕴含的力量如果全部爆发,危险性实在不容小觑。按照他的理解,发出价值判断指令的指挥室,往往不是处于更高进化阶段的新皮质,而是边缘系统中相对低阶的古哺乳动物脑。前者产生的想法好不好,正确与否,都由后者来加以判断。这一段假设的提出也是给我们等会讲怎么做的时候得以更好的佐证(请大家耐心读……确实写得有点长有点干!- 。-||| )边缘系统里的杏仁核是处理我们情绪的地方,也即我们动物爬行脑感知“不安全不确定的危险的时候”发送了信息到了杏仁核后,我们处理产生焦虑情绪。新皮质,大脑、脑皮质,或者换个词:新皮层,就是我们所知道的高级脑或理性脑,它几乎将左右脑半球(由一种进化较新的皮质类型组成,称为新皮质)全部囊括在内,还包括了一些皮层下的神经元组群。脑皮质对应的是灵长类哺乳动物脑,人类当然包括在内。正是脑皮质中所具有的高阶认知功能,令人类从动物群体中脱颖而出,麦克里恩将脑皮质称作是“发明创造之母,抽象思维之父”。人类大脑中,新皮质占据了整个脑容量的三分之二,而其他动物种类虽然也有新皮质,但是相对来说很小,少有甚至没有褶皱(意味着新皮质的表面积、复杂度与发达程度)。老鼠失去了脑皮质,仍然可以正常活动(至少从表面上看是如此),而人类一旦失去脑皮质,那他将与蔬菜无异。脑皮质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就是为人们所熟知的的左右脑。左侧的脑皮质控制着身体的右侧,右侧的脑皮质控制着身体的左侧。并且,右脑更多地决定了人的空间感、抽象思维、音乐感与艺术性,而左脑则更多控制着人的线性逻辑,理性思考与言语能力。 在 提醒下继续来填充有关前额叶和杏仁核之间的关系。。。好多坑要补。以下摘取2005年杜彦鹏,钱星,2005 - 05中国儿童情绪能力发展论坛的一篇论文来论述一下,前额叶对情绪的调节作用。以上是罗哩叭嗦的有关什么是焦虑及焦虑的生物基础。那么我们就来说一说题主关心的,怎么克服焦虑。这里说的克服,我不知道题主想说的是”消除“还是说减轻焦虑让生活及内心感受得到舒缓。因为说句大白话,焦虑情绪是无法消除的,是一直存在的,而克服焦虑能做的到的其实就是带着焦虑生活而不让其影响到你。那么怎么做才能让焦虑不影响到你的生活呢?在接受与承诺疗法的理论下是这么解释我们的各种心理问题所呈现的状态基于上述ACT/RFT的心理病理理论,ACT将最终目标确立为提高心理的灵活性(psychological flexibility),即作为一个有意识的人更充分地接触此时此刻的能力,从而能够在行为上做出改变或持久努力以达到既定的目标和价值观。心理灵活性可以通过ACT的六大核心过程获得(如图2所示),它们不仅仅是避免心理病理症状的方法,同样也是积极的心理技能。基于上述ACT/RFT的心理病理理论,ACT将最终目标确立为提高心理的灵活性(psychological flexibility),即作为一个有意识的人更充分地接触此时此刻的能力,从而能够在行为上做出改变或持久努力以达到既定的目标和价值观。心理灵活性可以通过ACT的六大核心过程获得(如图2所示),它们不仅仅是避免心理病理症状的方法,同样也是积极的心理技能。如图所示,改变的过程包括,正念接纳的过程及承诺行动发生改变的过程。六大核心过程具体包括:(1)接纳(acceptance):在ACT中,接纳不仅仅只是容忍,而是对此时此刻经验的一种积极而非评判性的容纳。即为痛苦的感受、冲动和情绪让出空间,不去抗拒、控制和逃避它们,将其作为客体去观察。(2)认知解离(cognitive defusion):是指将自我从思想,意象和记忆中分离,客观地注视思想活动如同观察车辆,将思想看作是语言和文字本身,而不是它所代表的意义,不受其控制。正念(mindfulness)练习可以有效帮助来访者关注思维本身的加工过程。(3)关注当下(being present):ACT鼓励来访者有意识地注意此时此刻所处的环境及心理活动,不做评价,完全接受。目的是帮助来访者更直接地经验周围的世界,从而提高他们行为的灵活性,与自己的价值观保持一致。(4)观察的自我(self as context):痛苦的思维和感受对来访者的自我产生威胁,这种负面的感受在自我作为概念化对象时尤为显著。RFT理论证明了指示关系框架,如“我——你”、“这儿——那儿”和“现在——过去”,会创造出一种视角感,视角采择(perspective taking)形成了人类灵性的直接经验[8, 11, 12]。观察的自我可以帮助来访者关注自己真实的经验,促进认知解离和接纳。ACT通常采用正念技术(mindfulness)、隐喻(metaphor)和经验化过程(experiential processes)来帮助来访者达到观察的自我。(5)价值观(values):ACT中的价值观指的是用语言建构的,是来访者总体的、向往的和所选择的生活方向。价值观与人们的行为不可分离,有意识地贯穿在生活的每一个有目的的行动中。基于价值观的行动是有建设性的,而不是为了逃避痛苦的感受。(6)承诺行动(committed action):ACT不仅是一种接受取向的治疗策略,更是一种改变取向的治疗策略。ACT的目的帮助来访者选择符合自己价值观的行为改变,对自己的行动负责,支持有效的基于价值观的生活。下面有两个练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离认知融合,更好地活在当下,也即可以缓解我们的焦虑情绪。中心思想其实就是正念,以“不评判”的为目的去观察自己的情绪、想法练习一:唱起你的想法?(^?^●) 这个练习就是把你的想法用唱歌的方式大声唱出来。当然曲子或者旋律的选择还是有要求的不能跟你想法(产生低落的情绪的想法)同一纬度,就是悲伤的想法则用高兴的曲调去唱。例如:“我不够好”这个想法,我就用“小叮当”的动画片欢快的主题曲来唱。然后去观察你的这些想法在不同曲调下的对你来说的意义有什么不同?ACT里面常常提到要去语言,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的语言fused 了我们的认知,让我们看不清楚我们真正的价值观和活在当下的时刻。因此这个小练习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解离融合的认知。感觉好像需要去扣一下题,就焦虑而言的话,需要大家能够观察到频繁出现的想法是哪一类,对于不确定的恐惧或是对内的不信任。可以通过观察我们的想法慢慢去甄别,但这个过程很缓慢,有时候是需要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才能更好地认识观察到。练习二:数(观)呼吸这个是最基本的正念练习。忘了说了数呼吸这个过程最好持续10-15钟左右,刚开始练如果没法坚持到没关系,想要它能够有效缓解焦虑的话,就要坚持每天练习,不焦虑的时候练习,那么焦虑情绪来的时候,你才会去用它!需要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脊椎需要坐直,肩膀放松,调整一下姿势,做三次深呼吸,尽量地把气息传送到腹部,吐气的时候能让自己的身体放松下来,每次吐气感觉身体的紧张随着呼吸呼出去。深呼吸同时,你会感觉到身体的某个部位比较紧,随着你的呼吸呼出,如果还是那样紧张觉好像放松不下来,那就让它那样,放松不下来,也没有关系。注意你的呼吸,不需要特意去控制它,从现在开始,不需要特意去控制呼吸。 不需要让它特意快或者慢。注意你呼吸的特质,或深呢或浅呢?速度是什么样的?感觉到气息和周围的感觉呢?我们通常把呼吸当作理所应当的事情,但其实一呼一吸是我们生命的基石,注意放在你的鼻子的周围,感觉空气进出的感觉。 感觉一下你的鼻子或者嘴,或者身体的其他地方,哪个地方随着呼吸律动有最明显的感觉。可能是鼻腔的一点,可能是你的嘴,可能是腹部,当你找到那个位置的时候,把注意力轻轻地放在那个位置。 不评判地去关注这个位置的每一刻变化。注意你呼吸的频率,可以在你的心里轻轻的数你的呼吸,一呼, 一吸,匀速呼吸, 一、二、三、,按照我们自己的频率来数,不需要去干预呼吸,让呼吸那样,让自己作为一个旁观者,轻轻地数它,当你数到十的时候,从一开始再数。 每次数到十的时候就从一重新开始数。 有时候你可能数到一半想不起来自己数到哪了,可能一瞬间走神了,也可能思绪飘到其他地方去了,当你注意到的时候,把你的思绪拉回来,从你刚才数的数字继续数,如果想不起来那个数字了,从一开始重新数,重要的不是数到几,而是数、观察,这个过程。
补充了一些关于观呼吸里的注意事项,我贴上来,供大家解疑。“最好的方法是把注意力放在人中一带的皮肤处,觉知这地方经过的入息、出息,只是知道入出息,而不要太注意皮肤的触觉、或呼吸的其他特质”呃,说好的要提到之前说起的边缘系统中的杏仁核,又给忘了。。。嗯,在数呼吸等等正念冥想的练习下,可以降低我们边缘系统中的杏仁核的活跃度。2012年,马萨诸塞马丁诺斯生物医学成像中心的加埃尔·德波尔德 探索了冥想对涉及情绪管理的大脑区域——杏仁核——的作用。她对12名参与者在8周正念冥想训练前后的大脑活动进行扫描,以记录他们在看到能引发正面、负面和中性情感的画面时的大脑活动。结果显示,无论见到那种图像,他们的杏仁核都不像非冥想者那样活跃。“这表明,正念冥想的练习者紧张度与焦虑度较低,更加平静泰然。”她总结道。 提醒贴上这篇原文献的出处。链接可以看到摘要,大有兴趣的可以去读一读 这几个练习有些人适用有些人感觉很难使用,本身练习也是因人而异的,请大家切勿走火入魔,如果有需要可以找合适的心理咨询师帮助你一起克服焦虑,而不是一个人埋头苦干,闭门造车。Anyway,其实我就想表达一下,消灭焦虑不太可能,和焦虑和平共处还是有可能的,只是这个过程就像ACT六边形核心理念指出的一样,需要两个长期工作(正念接纳及承诺行动改变)的过程,才能逐渐将我们的心理弹性恢复到灵活自如的状态下。而不是焦虑状态下的僵硬、应激状态。
知乎新人,第一次被邀请,谢谢 。尽力回答哈!
作为心理咨询师,应该还算新手;但作为一个社交焦虑倾向患者,已经好多年了。所以还是说一说自己的改变经历吧。1.首先,要有一个契机让你决定改变。
焦虑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回避。所以我从小到大都尽力回避在公众讲话的机会,在上研究生之前,焦虑都没有任何改善,也从来没有想过要改变。因为回避是缓解焦虑最安全的方式。
让我改变的动力并不是来源于一个突然的启迪。而是在上研究生后,突然进入一个需要面对很多公众讲话的机会,研究生又会越来越近距离的接触各种权威和老师。虽然回避能够暂时缓解焦虑,但时间长了,会不断磨掉人的自信。我对自己越来越不满意,到一定程度就难受到让我觉得必须做出改变了。当然,学习心理咨询本身也是给我带来改变动力的因素之一。2.然后,你要开始行动。
我相信有很多书告诉你如何克服焦虑,心理学中也有很多的方法,但是更重要的是,行动!我说说自己尝试过的,还觉得有用的方法吧。
(1)克服预期焦虑。
预期焦虑(anticipated anxiety),是指个体预期到环境可能诱发焦虑而产生的焦虑,比如明天要做课堂pre,今天想到明天的事情会感觉很焦虑,并且对明天的事情很没有信心。这种状态常常会影响我的准备工作。
上研究生时,在一堂英语课上,英语老师说了一句话:“when you are full prepared, you will be confident. ”(当你准备充分时,就会很自信)”。正好下周轮到我做pre了,本来还想焦虑,但听到老师这么一说,我突然明白,如果想要变得自信,就要充分准备。后来,那个十一假期,我的时间全部花在准备pre上,我逐字写下讲稿,自己对着电脑试讲,并将自己的试讲录音,然后听录音,注意修改自己不喜欢的地方。直到让自己满意,或者自己觉得能行了。
我不得不承认,为了做到让自己满意,我也给了自己很多折磨,比如花费很多时间,准备很多资料啊,但我觉得这不是坏事,因为这个过程确实让我学习到很多。那次pre过后,并没有得到老师特别特别的表扬,但是我自己很满意,因为我准备的东西,我都尽力展现了,而且比之前的我,已经有了进步。我开始相信,只要我们努力,是有能力去改变一些东西的(这应该也是一种自信的表现)。
后来很多次的pre,我都是这样。再后来,老师选择我去给别人讲课,一次一次脱敏。现在每次准备公众讲话前还是会焦虑,但跟以前不同的是,随着pre的进行,我不会像以前那样越讲越紧张了,反而是越讲越放松。因为之前准备充分,我的注意力都在我准备的东西上。
(2)克服当时的焦虑状态
很简单,就是意识到自己焦虑的时候,停下来,深呼吸,深呼吸,刻意的放慢讲话的节奏。在平时也可以这样练习。
(3)改善焦虑特质
很多人之所以容易紧张,影响更大的其实是长期形成的一种焦虑特质。通俗的说,就是性格上就比较容易焦虑。所以长远的解决办法肯定是改善焦虑特质,就像改善急躁脾气一样。很多老师提到正念,我曾经也去参加过一个八周的工作坊。每次三小时,第一个小时就是静坐,后面的讨论中,领导者给予的引导很少,也很少谈到ta自己的感受。那时候没有慧根的我,觉得那几个小时简直是煎熬。很遗憾就没坚持下去。
后来我开始自己看一些正念的书。正念创始人卡巴金说了一个概念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说正念就是”pay attention“,也就是一种专注力。这是一种我们生来就具有的能力,但遗憾的是,我们现在都失去了。
后来又听了佛教史的课程,了解到瑜伽也是八正道之一。于是开始去练瑜伽,半年之后,感觉受益很多,最明显的就是身体上的。至于情绪上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用,但相信应该是有用的,现在也还在练。
另外,练瑜伽让我有很多的体悟,跟大家分享一下:
①通过关注身体某一部位的感受来训练专注力,比从一开始关注自己的思维要更加容易。所以,瑜伽可以成为一个训练专注力很好的起点。
②瑜伽的有些动作会让人的身体感觉到疼痛,但坚持一会儿就好像没那么痛了。我明白,所谓正念减轻焦虑,并不一定真的是焦虑程度降低,而只是我们对焦虑的容忍度更高了。时间长了,我们容忍的能力就会提升,从而对焦虑的感知就不一样了。不过我一直没有体会到通过呼气将疼痛带走的感觉。反而更像是,当你的注意力放在呼吸上,而不是疼痛的部位时,好像就不会觉得那么疼了。这么说来,这种感觉有点像森田疗法的原理。
③当我们开始信任自己的身体时,我们可以做到更大幅度的动作。所以,不管是身体或心灵,当我们开始信任自己时,常常会有意外收获。
④瑜伽寻找的一种感觉是放松但不松弛,我从理性上也知道是这样,但是一直没有在身体上找到这种感觉,所以就继续不断探索吧。3.最后,多做反思总结。
其实就是多关注自己,好像跟正念的理念也是一直的,但是是从更宏观的角度关注自己,即了解让自己变得焦虑或变得不那么焦虑的因素或条件。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书上的各种方法,并不一定都适用每个人。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就只能去慢慢尝试,说到底,我还是相信,有意识地改变意识和有意识尝试性行动是非常重要的。而保证你不断前进的方法,就是不断反思总结对自己有用的方法。最终,都是加深对自己的了解。初次回答,轻拍。
因为有一段时间处在很强烈的负面情绪中,所以了解了一下和焦虑情绪有关的信息,正好碰到了这个问题,就给大家列出来,希望能对大家有些帮助,如果有什么不正确的地方,希望这方面的专业知友能够提出来,确定之后,马上改正;PS:本文讨论的焦虑情绪是日常生活中的适度焦虑以及轻度的唤醒焦虑,而非严重的焦虑症或者抑郁情绪,关于这些情绪的区别,在下面“什么是焦虑中”标题下会提到;如何正确地寻求心理咨询:额。。。首先列上 关于心理咨询的答案:; 在答案中提到了如下几个相当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普通人(下同)达到什么条件下(什么情况下),或者说什么样的人,需要接受心理咨询?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达到条件?如何挑选咨询机构及咨询师?为什么要先提到如何寻求心理咨询?因为当我们遇到自己无法处理的心理困扰时,特别是长期的心理困扰,最应该做的就是搜集信息,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援助。很多时候,自己以及身边亲友等非专业人士的判断,都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当你不确定自己的焦虑情绪是否已经达到寻求心理咨询的程度,还是谨慎一些比较好,以免状况越来越不受自己控制;什么是焦虑&焦虑的类型;适度焦虑:适度焦虑也就是我们平时经常会经历的一些情绪,比如考试前的紧张、上台演讲前的无所适从、重大抉择前的惶然,不会严重威胁到我们的身心健康或者严重削弱、干扰个体的表现:(考完该干嘛干嘛,吃嘛嘛香,考的也不错~)就属于适度焦虑;这也是平时我们抱怨的“最近心情糟糕”、“压力山大”等情绪;唤醒焦虑:这种焦虑情绪在一个固定的事件发生前或者期间被唤醒,然后明显削弱或者干扰个体的表现,这种唤醒焦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到恐惧症的范畴中;焦虑症(焦虑症和日常生活中的焦虑并不同,因为焦虑症往往没有明确的焦虑对象,并且常伴有明显的生理症状):广泛性焦虑:没有明确对象的、不确定的、长期的焦虑情绪,常常伴有睡眠障碍等生理症状,经常会诉诸躯体疾病;突发性焦虑:即不自主的突然发作的焦虑,常伴有濒死感,以及严重的生理症状;抑郁:在这里附上抑郁的一些特点,和焦虑不同,抑郁在情绪上常常是一种枯竭的、厌倦的、丧失活力的感觉,得不到乐趣;行为上有反应迟钝、过分内疚等症状,生理上也可能会有失眠、头痛、心律不齐等症状;这里只是一些简单的概念描述,如果的确有严重的不良情绪,还是不要把自己轻易归类的好,认知上难免会有误差,一定要请求专业的心理咨询;焦虑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在此只说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焦虑情结,介于我们平时的焦虑情绪诸如考前焦虑、工作焦虑等都是有明显对象的,并且常常和压力有关,我个人比较赞同这个很直接的说法:压力源被感知的程度已经超过应对压力所拥有的资源,于是会产生一定的焦虑;还有一些其他的说法,哲学、心理学、生物学等等学科都有对压力的思考研究,这就不说太多了。。。大家可以查阅一下《焦虑的意义》这本书;关于焦虑的应对策略:这里都是一些心理调节的干货了,如果我们陷入到压力过大,或者对一个场合、活动产生恐惧心理,可以参考一下下面的答案;方法一:认知评估和应对方法:首先,对产生焦虑进行理性的评估:我因为什么焦虑?对于焦虑的对象,它是否真的对我构成潜在的威胁?它对我的威胁是什么?对我的要求是什么?面对这种焦虑对象,我掌握哪些资源?(这里的资源各种各样:自己的信念、技能、人际关系等等均可成为自己掌握的资源)通过自己努力使用我所掌握的资源,可以控制住哪些部分?(我们有时候并不能有效地利用身边的资源,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比如我们的性格影响、情绪影响,社会道德约束和法律规定等,都可以成为我们使用资源的阻力)然后,考察各种可以应对焦虑的方案:应对方案的分类:重新思考的应对方案和脚本型的应对方案:对于之前我们经历过的情境,并且采取了有效的应对方式,当我们重新遇到类似的情境,并可以将应对方式加以推广,而不用重新思考,这时的应对方案称为脚本型的应对方案;而有时候,面对一个全新的焦虑情况,则需要重新思考应对方案;积极面对和逃避:这个就不说太多了,需要说明的是,面对一个完全无法控制的焦虑情境,逃避不代表就是不明智的;情绪取向和问题取向的应对方式:情绪取向的应对方式,重点是处理你在情境反应中产生的恐惧、愤怒和内疚等情绪;而问题取向的应对方式,则是试图建设性地处理焦虑对象以及环境自身;健康的和不健康的应对方式:健康的应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个人发展和成长,而不健康的应对方式,譬如药物滥用、暴饮暴食等,则对健康有害;一些具体的应对方案内容:改变对焦虑对象的认知: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来考虑自己的处境,重新评价焦虑对象:比如我们上台演讲,如果紧张的话,则可以想象台下观众坐在马桶上的样子,或者想象台下坐着的都是土豆或者白菜,这样的话,心里面的紧张就会稍微缓和一些;独处和避免压力环境:有些时候,离开给我们带来压力的环境可以让自己振作起来,必要的时候可以彻底摆脱它或者改变它;从事最喜欢的娱乐活动:经常从事打牌、游戏、摄影等爱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转依然的注意力,并且防止焦虑情况的出现;寻求亲密关系的呵护:亲密而不暴力的情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的紧张情绪,使人得到安慰;运动:坚持每天做有氧运动可以起到避免焦虑的作用,运动也可以给我们提供时间寻求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可以缓解紧张情绪;深度放松:冥想、瑜伽等方式是经过验证过的有助于人们深度放松的方法,这种深度放松的方式可以让人养成遇事平和冷静的习惯;寻求宗教的庇佑和祈祷:很多积极乐观的祈祷内容可以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们对自身的压力,消除很多不确定性;进行强制性的时间管理:很多焦虑是和时间有关,工作压力大,需要处理的事情多,自然而然就会产生焦虑和逃避情结;所以这时候,确定自己的长期和短期目标,并且保持各方面(身体、亲密关系等)的平衡是很重要的;可以根据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的轻重缓急,详细地安排每天的日程表,并且认真贯彻执行,长期下来对于效率低下的焦虑群体可能会有帮助;寻求社会支持:譬如社会互助群体和小组、专业心理咨询师等,都是有效的社会支持资源,如果认为以自己能力处理不了目前的问题,就积极向外寻求社会支持和社会援助;让生活充满幽默和笑声:幽默和笑,已经被证明可以抵御疾病和放松身体,并且对缓解压力和焦虑能起到很大作用;让自己变得幽默,可以通过减弱自我中心感和改变认识世界的视角来慢慢培养;
。。。最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权衡各种焦虑应对方案,并且选择搭配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案,认真执行下去;第二个方法:5R应对法:这个方法和第一个方法有很多重复的地方,不过整体框架并不太相同;一、重思策略:合理、理性地思考问题;了解自己:有很多时候,当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受到威胁时,会产生强烈的焦虑感;所以,确定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会让自己的生活更加清晰;确定价值观的一种方式就是:你会为哪些事物(宗教、孩子、自由、爱和美等)战斗或者死亡;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建立自己的生活目标(长期、中期、短期、日程安排),积极管理自己的时间【此内容上文有提及,看上文即可】;理性评估自己的焦虑状况和引起焦虑的原因(ABCDE技术):A:了解自己的焦虑状况:是什么让我们感到焦虑?B:了解在此焦虑情境中的非理性思维:在很多焦虑情境中,会出现如下的自我对话和自我暗示:“我是一个失败者”、“我只能在家庭和事业当中选择一个”、“要是当年我。。。就好了”等等;C:了解这些非理性思维下出现的症状:譬如产生强烈的负面情绪;行为上产生社交恐惧、经常和别人争吵、自己产生药物滥用;生理上肌肉高度紧张,失眠等;D:确定一系列理性思维来解决焦虑现状:比如“我是不完美的,每个人都是如此”、“家庭事业可以平衡好,只要我安排适当的时间去做适当的事情”、“已经发生的事情并无法改变,接受现实并且让自己更好一些,以免后来再后悔”、“我应该从更多的角度去看待问题”E:进行理性思维的调试后,再进行自己实际情况的反馈,并不断调整;二、缩减策略:对产生焦虑的对象采取一系列措施:消除:很多引起焦虑的对象和地域、人际关系等因素有关,所以离开这个地方或者离开这些群体也是减缓焦虑的有效办法,这便是消除引起焦虑的对象;避免:有时候,因为各种原因,我们并不能完全消除焦虑源,所以采取一定的策略来减小它对你的影响是不错的选择,比如减少和焦虑对象接触的频率等;改变:如果不能避免焦虑对象的影响,则可以选择改变它的影响;比如改变自己的认知结构,让它对自己的影响从害转益:长时间的约会等待,我完全可以利用这段时间看书学习等;三、放松策略:通过让身体进入放松状态来减少焦虑(这一部分的具体内容,大家完全可以到网上寻找资料,或者寻求专业老师学习,我在书上学到的东西只是一个皮毛,就不班门弄斧了):呼吸和放松:冥想:视觉想象:安静反射和平静反应:系统肌肉放松:瑜伽和太极拳:按摩:坚持锻炼身体:四、释放策略:通过剧烈活动或者对抗运动来缓解现状:剧烈活动;自己所熟悉的运动,可以通过适度的增加时间和增加强度,来达到释放压力、缓解焦虑的效果;身体接触的对抗性运动:通过摔跤、击剑、武术、击打沙袋等方式,可以一定程度缓解焦虑,转移注意力;五、重组策略:通过搭配不同的应对策略,来达到最优效果:我们的生活有很多个维度,譬如环境、精神、人际关系、健康等等,制定焦虑应对方案的时候,同时考虑多个维度的内容,并且将这些内容搭配起来,可以更为有效地应对焦虑和压力;生理维度:通过制定科学的方案优化自己的生理状况,重组自己的生活习惯、饮食和营养摄入习惯、作息习惯、锻炼习惯等;情绪维度:通过了解自己的自我对话模式,改变自己的惯性消极思维,培养积极乐观的思维模式,更加理性地思考;社会维度:通过服务他人、参与活动等方式,和社会其他分子产生更加有效的联结;精神维度:通过了解哲学、宗教,培养思考的习惯,加深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思考;环境维度:通过优化自己的工作环境、家庭环境、生活环境,来让自己更加健康,心情更加愉悦,个人发展更加顺利;智力维度: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我们需要学习更加准确地辨别和加工他们,能够区分各种信息的性质,利用知识和智慧对自己生活产生更强有力的控制;其他比较系统的方法:森田疗法:这种了解的基点思想是:我们虽然不能总是理解和控制情感,但是我们可以不让情感控制我们的行为;这种方法建议我们接受自己的负面情绪,通过理性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增加自己对自己的控制力;了解自己不合理的自我对话和自我暗示;用合理的积极的自我对话替代之;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和负面情绪;做一些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劳动、运动或者社交;然后告诉自己可以超越情绪,并积极地按照预期控制自己行为;改变自我对话模式:上面已经多次提到了自我对话,在这里更系统地啰嗦一下:其实这个方法和改变认知有很大重复,不过包含的内容更多,也更加系统;这个方法来源于以下思想:人们感到焦虑,并不是因为事物本身,而是因为人们对事件的看法;也就是说,是大量消极的自我对话和自我暗示,造成了我们的焦虑;常见的消极自我对话有:全部否定:仅仅注意消极方面;灾难化:最坏的结果注定会发生;过度概括:用偶然的信息来概括全部类似的事件;完美主义:对自己提出不切实际、难以达到的标准;等等。。。所以当我们处在焦虑情境中,不妨停顿一下,问自己几个问题:现在我的自我对话和自我暗示是什么?它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它是客观实际的还是被歪曲的?它是不是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我是怎么让自己忧虑的?我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是怎么发生的?然后找出自我对话的消极部分,对它提出质疑,用现实的或者积极的自我对话来代替它:比如这一切都会过去;我在尽力而为,其它顺其自然;我也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和其他人一样;我知道事情会顺利解决,担心无事于补;如果经过多次反思,知道自己的自我对话模式之后,可以找一张小卡片,把自己需要的积极的对话写在上面,每到焦虑的时候就拿出来看一下,久而久之,这些积极的想法会改变你的认知和行为;关于焦虑,我们可能不知道的东西:适度的焦虑要更加有益身心健康:这是在一个TED中看到的,名字是How
to make stress your friend;Kelly
McGonigal说道:之所以我们认为压力会影响健康,是因为我们相信压力会影响健康;其实适度的压力反而会有益健康;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可以增加我们对环境的适应性;日常生活中达到最佳状态的小建议:保持规律充足的睡眠;吃更少的脂肪、更少的盐、更少的糖,多吃高纤维的食物;饮酒不要过量;培养积极乐观的思维模式;每天规律地锻炼身体;进行安全的性行为;进行定期的社交;进行定期的身体检查;行驶交通工具时注意安全措施;不药物滥用,不吸毒,不尼古丁成瘾;进行科学的时间管理;不容易愤怒,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好当下的事情,不为之前会很,不为今后忧虑;系统地利用好碎片时间;经常服务他人;看了一些东西,就总结这么多吧,以后发现不当的再改正,发现新的东西再添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谢邀,看到邀请有一阵子,不过这个问题真的好大,不知道从何说起。作为咨询师也作为偶尔也会焦虑的人,有两个信念想与大家分享:1)焦虑是自然而然就存在的,就像每个人都会面临死亡一样,焦虑也会如影随形,只是程度轻重有所不同,无法消灭。最好的办法就是接纳它作为你的一部分,不与它较劲,观察它,品味它,体会它。2)活在当下并保持觉察。活在当下的状态就会免去你对过去对未来过多的思虑和担忧,只作为当下的你,随时随地觉察自己生出来的担忧是否是当下的状态,如果不是就放下。
曾是多年的焦虑重度用户(非专业意义上的“焦虑症”)。分享两个自我疗救的有效思路,很容易操作。认真贯彻,一定是有用的。【一】避免陷入过度沉思(观点来自及)1、我很差劲,我比不上其他人,我配不上、也得不到我想要的东西;2、我很恐惧,我害怕我考不上/找不到工作/就这样度过一生;3、我很后悔,我痛苦于自己曾经浪费的生命、伤害别人和被人伤害的自己;4、 我很无奈,很多事情我无力改变。(经知友提醒,新增:大家可以发现,我所描述的焦虑,非病态“焦虑症”的焦虑,而是普通人常见的焦虑(负面情绪)。如果是焦虑症患者,速去就医。这些自我调节的思维方式,仅适用于普通人的普通焦虑。)每个焦虑症重度用户都会明白,当你焦虑的时候,你会陷入巨大的恐慌之中,急着挣脱这种情绪。一般这种时候,我们习惯做的事情是,反复思考那些痛苦的情绪与不理智的想法,试图说服自己不再焦虑。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彻头彻尾的误区。过度沉思,只会更加巩固我们大脑中与焦虑相关的思维,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它毫无任何帮助。执着于分析每一种情感、感觉和想法,是有害的。这种对情绪和想法的徒劳抗争,就像是不断重复把巨石推上山顶的西西弗斯()。过度沉思本身是一个巨大的问题,而非解决焦虑的方法。当你焦虑的时候,这样告诉自己:(“准许自己为人”的观点,来自)这些感觉是暂时的,我是个人,我有这样的情绪非常正常,完全合情合理;没关系,我完全接受,我不急着挣脱,我可以尝试感受这种负面情绪,这是我生而为人的权利,我知道它一会儿就消失了。相信我。记住这些话,每次都这样告诉自己,会让你觉得好多了。然后,不必沉浸在过去,不必追究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也不要试图说服自己相信未来,而是问自己是不是不舒服,是不是该去:出去走走晒晒太阳吃点好吃的听音乐冥想跑步与别人聊聊身体和情绪是互相影响的。去做这些日常的事情,可以改变身体所处的状态,焦虑情绪也会很快散去,不再为其折磨。这是逃避么?不是。日常的这些放松行为,会给你一种全新的角度,去更好地抚慰焦虑、安定情绪。(观点来自)以上。焦虑吉尼斯世界记录的持有者——我,亲测有效。最有效。从前的我,不是这样的,那时我满腹心事,都写在脸上,13岁看起来像23岁。以上我所叙述的思维方式,请务必在焦虑时坚持练习,效果看得见。【二】对所焦虑的事情进行描述分析(观点和理论习自)①过去发生的那些耻辱、遗憾、痛苦,如何才能坦然接受、不再焦虑但是,对于焦虑,我们当然不可能永远避开它。我们怎样才能让过去发生的那些耻辱、遗憾、痛苦,成为自己可以接受的事情呢?到底怎样做,才能“有脸见自己”,这关系到我们对自己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的接纳。直面迷障,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对于焦虑,你所需要直面的方法是:对其进行倾诉、描述和分析,言语或文字的形式皆可。具体来说,对焦虑的事情进行总体的描述,具体分析因果关系。遵循的模式为:abc(具体指:行为,情感和分析),先描述深刻影响了自己的痛苦事件,接着描述你所受到的具体影响,然后对其的前因后果进行抽丝剥茧地分析。分析这一步至关重要,它意味着对生命中那些沉痛的过往进行积极的诠释。对焦虑进行分析的目的,是将“坏”事情叙述成一个“好”故事:“坏”事就是“坏”事,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需要把“坏”事描述为之后发生的“好”事的原因,为两者建立因果关系。“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是最形象的例子。为“坏”的事情赋予意义,将其前因后果,与积极的事情联系起来:这件坏的事情发生了,我才得以遇到好的事情。为了这件好的事情,我所遭受的痛苦,是值得的。没关系。这种对痛苦经历和情绪的积极诠释,会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因果和关联性。每一件事情,都变得具有其存在的意义。由此,我们在潜意识中,会认为自己对人生拥有了控制和预知的能力:因为我们能清楚地看到事情的因果关系,它们不是毫无来由地发生的,所有的一切并不是祸从天降。在进行诠释时,可以多使用领悟性的词语和词组,比如“现在我知道了”、“我明白了”、“我意识到”等等。用得越多,受益越大。生活中遭遇的一切、所将面临的一切,都有了巨大的关联性,不再是零散的、无意义的。我们就此可以平静地面对人生:过往的不甘或未来的不确定所引发的焦虑,可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减轻。另外,还有两点大家谨记:每天冥想,以及每周4~7次慢跑,每次20~30分钟即可,很有用。(来自幸福课)②对于当下以及未来的焦虑,如何减轻【此条新增于5.29日,感谢评论区某只胖友指出之前答案的局限性】我的方法是,告诉自己:既然命运中必须有此番遭遇,好,没关系,那就经历一下好了。(记住这句话,很有效)当我们正在经历可怕的事情时,通常,是看不到这之后的积极面的,即使告诉了自己会有好事发生,也不可能相信。Tal说:“Things just happened,you don't have any other choice but accept。”“我们必须要有可以接受纯粹坏事的勇气”(来自评论区第2页的时哈克)。既然命中该有此番遭遇,那就经历一下好了。——冷冷·高配合坚持跑步和冥想,对于当下及未来的焦虑,会减轻很多很多,人会平和、勇敢起来。————————非专业人士,只是个幸运的自救者,不懂也不谈高深理论。如有不对,特别希望被指出,免得误导了胖友们。【观点和方法全部来自和】,我只是结合自身的具体实践和思考,做了逻辑梳理、综合陈述、话唠式解读和分享的工作。嗯…看完了之后,做才是最重要的。请去做。会好起来的~————————感谢阅读。:)微信公号搜索:高冷冷。写切实有用、有趣的干货,定位是思维、能力、方法、读书、心理等各方面的提升。
多谢刘柯的邀请!这个问题也存在了将近一年了,答题的人不算多,大概和我一样,感觉问题太大了,不好答吧。我就不在精神病学的框架里谈焦虑了,无济于事又老生常谈。人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都有焦虑的痕迹,只是人们不一定总能觉察到它,试问自己,如果不是从书上、网络、或别处听到看到焦虑这个词,你能意识到“焦虑”吗?能感觉到“焦虑”的存在吗?能命名它为”焦虑“吗?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发现“焦虑”的?它对你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诚然,焦虑是人活在这个世上无可回避的处境,它是一种让人失去心理上的自主性的状态,让人坐立不安,但焦虑又是一种有用的东西,如果人感觉不到焦虑,做事就会不计后果,做出危险行为,容易酿成大错,比如你进行冒险的登山活动,如果不是焦虑适时出现,阻止你做出超出自己能力的决定,你有可能会遇险。我们的文化过分宣扬理性,对非理性的东西的批判太多,焦虑这个东西,自身就是不理性的,举个例子:一个经验非常丰富的演讲家,他身经百战,非常自信,赢得很多掌声的肯定,但他会在某一次的演讲前,突然焦虑发作,自我控制失灵,手心出汗,双腿震颤,他头脑一片空白,担心自己下不来台,越要控制自己的焦虑,反而越力不从心。文化倾向于压抑人们对焦虑的体验,想要把焦虑排除在自身系统之外,等于是“我”排除“我”,实际上是一种非常不理性的做法。在不理性的文化导向下,必定会有很多人发出“如何克服焦虑”这样的天问了,寻找各种驱逐焦虑的方式就形成了人们的新问题,是不是?那到底要怎么样克服焦虑?那再继续对焦虑进行一些必要的了解吧。克尔凯郭尔的看法是:焦虑是人类在面对他的自由的时候所呈现出来的状态。自由是人格发展的必要条件,怎样才能拥有完整的人格?这就视乎于个体,在面对生活中引起焦虑的情境的时候,能够否成功地获得和焦虑共处的经验,并使自己顺利地前进。一切想要逃避焦虑的尝试,都会面临失败,在逃离的过程中,也会让人失去发现真正的自我的机会,失去自我反思的机会。因为“自我”的力量是在人获得了直面焦虑的勇气之后,才显露出来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感到了压力与紧张,焦虑这个东西就会出现了。焦虑是对外来压力做出反应的能力,当焦虑来临,你能做的,就是去体验焦虑带给你的身心变化。焦虑并非无可取之处,面对焦虑的时候,人们的内心会变得敏锐,身体也会进入敏感状态,提高人们对压力的应战意识,并会激发人们的创造力。打个比方,你离考研还有倒数一百天,压力增大,焦虑值明显也上升,但同时你的斗志也被激发起来,下定决心严格按学习计划完成每日的任务,挤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去接近目标,进入一种自我实现的状态,用实际行动保证了理想的考研成果。这就是一种和焦虑共同作战的过程,是很痛苦,很耗心神,但因此你也积累了与焦虑并肩的经验,人格上经历了一次高强度的训练,必定比之前更有活力而有弹性。从心理学家对焦虑的研究来看,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人格的创造力越强,要面对压力的情境就会越多,遇到的焦虑也越多,但焦虑又是解读压力的重要方式,所以人会在处理焦虑的时候,反过来增强自己的创造力。综上所述,焦虑的存在是有其重要意义的,与其费尽心机地想着克服与控制,不如直面焦虑。克服焦虑最好的办法就是与焦虑硬碰硬,让焦虑锤炼自己,因为焦虑是非理性的,你不克服它,它就来制服你。不存在不焦虑的人。见到焦虑,就和焦虑say hello吧。
焦虑或抑郁等负面情感往往令人痛苦,而趋乐避苦是人的本性,所以对于这些负面情绪,人总想尽量把它们给扔掉。但事实上适度的焦虑是有益的,可以使人思维敏捷、精力旺盛、反应灵敏,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让人处于战斗状态。那些临床发挥优秀的人,便是能够让自己处于适度焦虑并出现良好的状态。适度抑郁也是有意义的,它能令人思想深刻,富有洞见,所以当看到一个人心情不开心时,不用着急地让她好起来,因为这恰恰是她自我整理的机会。所以焦虑与抑郁,是人可以利用的资源,并非完全是坏的。对于焦虑或抑郁,我们应当去发展出一种体验与相处的习惯。每当有负面情感时,不妨觉察这种情感,当时脑海里浮现的想法、情绪的感受以及身体的知觉,完全的沉浸于这种情绪之中,全然的体验它。这种全新的接纳与体验负面情绪的态度,反倒能减少因为对抗而产生的附加焦虑。于是这些负面情绪在得到了流畅的表达之后,自然会平息下去。对抗情绪反而强化了情绪,正如我们越是不让自己去想象红色的大象,这幅画面越是会变得清晰。众所周知,强迫症病人是习惯性对抗的高手,但正因为总是去对抗那些强迫观念,反而导致思维的沉溺而无法自拔。森田疗法则主张去培养一种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接纳态度,走出对抗的恶性循环。除了上述接纳与体验负面情绪的态度之外,对于过度的焦虑与抑郁,我们可以通过运动来减缓。运动是天然的镇静剂,其中那种能够充分扩大肺活量的,让人全身出汗的有氧运动,是最能减缓负面情绪的。运动这种心理处方,与所有的药物处方一样,需要持久的进行之后方能见效。最好能够保持每周三至四次,每次半个小时以上的有氧运动,运动的形式包括慢跑、爬山、快走等,坚持一个月以上便可以出现明显的改变,无论是情绪状态,还是身体素质。而心身是相互作用的,当身体状况、生活方式有所改变之后,自然能够带来积极的心理变化。所以关于焦虑的逻辑是:你越是接纳它,它越不会来找你的麻烦并甚至成为你的助力资源;而你越是想要克服它,它便越与你形影不离。当然,接纳......说说容易,做做难。
焦虑的克星是行动(手动加粗)
谢邀,第二次被邀,但是是第一次被邀到自己能答的题~好少被邀而且感觉自己不怎么会抖干货啊= =回正题,克服焦虑。大家都有讲怎么克服焦虑的,我觉得讲的都挺不错的,考心理咨询的时候学了这方面的内容好吧我承认我记的不是很清楚了现在,又懒得翻书想起多少写多少吧,顺便把我的奇葩克服焦虑法也写了。我不喜欢也不擅长记住条条框框的书本内容啥,总是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使用,所以说的可能有失专业性同行请见谅!先说我觉得对付正常人近乎万能的合理情绪疗法,大概内容就是说,外界发生了什么,导致你内心的情绪反应,中间会有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就是你是以什么样的信念去处理外界的刺激的。举个例子,比如票数第二的引用的例子,这里再贴过来免得大家找 路边有一地摊,摆地摊的是一个中年女人。一个中年男人骑着自行车过来送饭。他一下车,就谦意地笑道,对不起,来迟了,饿了吧?   女人抬起头,看到男人,眼睛里闪过一丝亮色,笑道,不急,还早呢。男人憨憨地笑笑,从自行车车篓里拿出饭盒,坐在女人身边,说道,快吃吧,不要凉了,我陪你一起吃。   这时,地摊前走来了一个中年大嫂,她将头伸向女人的盒饭里,发出惊讶地叫声,哎呀,我的大妹子啊,你可真苦啊,你吃的这是什么菜啊,一点油水也没有,这怎么能吃的下去啊。说罢,嘴里还不住地发出啧啧叹气声,脸上露出讥讽的神色,扭着肥胖的身子走开了。   女人端着手中的盒饭,愣愣地望着胖女人的背影,眼睛里噙满了泪花,那眼泪叭嗒叭嗒地滴落到手中的盒饭里。身旁的男人眼圈也红红的,捧在手里的盒饭,再也没有情趣吃上一口了。周遭的气氛仿佛顿时凝固了似的,让人透不过气来。这里就是外界刺激的描写哎呀,我的大妹子啊,你可真苦啊,你吃的这是什么菜啊,一点油水也没有,这怎么能吃的下去啊。说罢,嘴里还不住地发出啧啧叹气声,脸上露出讥讽的神色,扭着肥胖的身子走开了。 而男女主的情绪反应的描写女人端着手中的盒饭,愣愣地望着胖女人的背影,眼睛里噙满了泪花,那眼泪叭嗒叭嗒地滴落到手中的盒饭里。身旁的男人眼圈也红红的,捧在手里的盒饭,再也没有情趣吃上一口了。周遭的气氛仿佛顿时凝固了似的,让人透不过气来。很容易看出,男女主是以一个错误的信念面对这一个外界刺激的,我YY一下他们的处理这一刺激的信念内容先:男:我怎么这么穷,我怎么这么挫,都不能让自己的女人过上好日子。我真对不起她!我真的好没用!女:我怎么这么惨,我爱的这个男人怎么就无法给我过上好日子,难道我的命就这么苦吗?!天哪我上辈子到底干了什么坏事上天要这样对我!YY完毕!他俩都是用非常消极和不合理的信念(或态度)去面对该刺激的(果然是一对啊!),所以才会出现下文如此悲凉的场景,想知道合理情绪疗法的效果不?秒秒给你YY一个出来:男:嗯,现在的我是穷,是没钱,不能让我心爱的女人过上好日子。谢谢大(fei)嫂(po)让我意识到我现在还不够努力。我发誓,我一定要加倍努力,让我心爱的女人不再受苦!(握拳,望天)女:现在是苦点累点,但我的男人是那样的爱我,我已经很满足了,况且他也在努力撑起这个家,我们一起努力,生活一定能越来越好的!(微笑,看男人)然后就是男女深情对视,热烈相拥,背景音:钱,可以买来珍馐,但能买来真爱吗?撒花~落幕。好了这里我们就说到了合理情绪疗法的精髓,就是改变看待事物的错误消极信念,让它变的积极和正面。而其具体效果如上文YY。下一个就要说到我真的觉得这是比合理情绪疗法更万能但是猥琐到哭的——森田疗法主要讲的就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这尼玛是坑爹啊有木有!说白了就是啥都不用做该干啥就干啥让时间解决一切的意思啊!这尼玛不就是万能的嘛!好吧这是我刚学到这个知识的第一反应。不过其实学完觉得这个方法其实没我想的那么简单(目测也没我现在想的那么复杂= =),其实就是正视你现在的情况,正视你的情绪,让它发作,让它难受,让它发泄出来,等真正正视它,了解它了后,你也就好了。好吧这个结论是我YY的嘿嘿。用到刚才引用的例子里,就是说让他们难过去吧~搞的就好像难过完了就不会好好过日子了一样~实在想不起来了又觉得还没说完,就去翻了翻自己给学妹做咨询的记录去了,果真get到可以补充的啦~1、是我在使用合理情绪疗法时的补充,我提过一个观点,其实你之所以没有办法驱赶内心的痛苦,其实是因为你自己选择了痛苦。这个世界可以用无数个角度去理解,但你选择了会让自己痛苦的角度。2、还补充了一个老梗,为了引出活在当下的这么个感觉。小和尚问老和尚:“师傅,到底什么是禅?”,老和尚说:”吃饭的时候吃饭,睡觉的时候睡觉,这就是禅。”因为脑子里充满过去和未来,而让人不能好好的活在当下这个时刻,虽然有点鸡汤,但是偶尔感受一下当下其实真的是个挺惬意的事。感受一下你现在的呼吸,你的心跳,你全身的反馈给你的知觉,沉浸在当下,什么都不要去想,只是在当下这一刻。以上就是我经常用到的方法,无论是告诉别人,还是告诉自己。接下来要讲我与焦虑的奇葩故事。离题好像越来越远的样子~我是属于偏离常模的,对悲伤和负面情绪有异常差的感受性,说人话也就是“难以感受并且难以理解消极的负面情绪”,我认为这是我不适合做心理咨询师的一个重大理由,因为我真的无法做到共情。所以我会显得没有什么人情味(当然我会刻意显得正常),但不得不说这样的好处就是我每天都能有满满的正能量,并且不会被满满负能量中和的那种,其实我觉得散发正能量真的是一件让人幸福的事儿啊~有时候我都会觉得自己这样的幸福感爆棚会不会不正常,为此我还特意问了我的导师(超敬佩的,海南省认证的一级心理咨询师),她就说了一句,“你拥有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东西这难道有什么不好的?”然后我就继续和她说我学年论文还没写完的事了= =。当然我也会有负面情绪,我觉得有负面情绪是件挺好的事,因为如果一直都是开心的,那开心不就是不开心了,开心这种东西是需要有对比的。我就喜欢在不开心的时候想,哇塞我又不开心了,绝逼是在为我的开心作铺垫,现在越不开心,之后越开心嘛~噢噢!还有一点,因为我关于负面情绪的记忆很烂,睡一觉就什么都忘了,真的忘了,我记得小学的时候我极力想要记仇一个欺负我的人,但没过多久我就忘了记恨了= =所以至今我还没有也没办法记恨一个人。感谢自己是一个幸福感爆棚的奇葩~啊!知乎的首次这么这么长和认真的回答!感觉好像有那么点酷炫!啊啊!后来想起来是说怪怪的什么东西没写,是关于题主说的社交焦虑的问题,我会建议用系统脱敏法,就是说你一小步一小步的在社交方面进步,让这种焦虑一点一点的消失,说白了就是慢慢你就麻木了根本觉得社交没什么值得焦虑的。大致步骤可以酱紫:level 1.先试着和自己比较亲的朋友聊天,说说你最近所见所闻或者听朋友给你讲故事(最好找个能说会道的朋友)觉得已经小儿科了,你就可以升级啦。level 2.在和一帮朋友一起出去玩或者有碰面的时候,和不太熟的朋友打招呼问好,甚至聊聊天。又小儿科了?再升级!level 3.试着和身边的陌生人聊天,或者看到陌生人需要帮助主动去帮忙并且聊聊天。(例如出租车司机就是极好的聊天对象)你又搞定了?!升!level 4.在朋友堆里面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热情参与他们的谈话。搞定到这里我觉得就ok啦!不过你执意要去打boss也就只能由你去了~Boss.一个人去桌游吧和别人一大帮人拼桌玩游戏,好吧我很想再想出什么点子但我想不出了ohshit,你们自己脑补吧!这可是狰狞的大boss!上面的步骤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反正慢慢来嘛又不急~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焦虑症躯体化障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