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医家,医圣、药王筋骨丹、师祖、外科鼻祖分别是谁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医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医
俗话说,“吃了五谷生杂病”。人类自古以来就离不开医生,无论是谁都不能保证不生病。包括医生自己也一样。人们需要医生都是在身体遭受痛苦和折磨的时候,甚至是在生命垂危的时刻。“白衣天使”,“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些都是人们对医生的崇敬和赞美之词。中国医术历经几千年,源远流长,且能够沿用至今也没有被西方医术所取代,必然有其过人之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列数一下古代历史上的十大名医,以及他们的医术高明之处,以此来领略中国传统医术的博大精深。No.1 &中医医祖——扁鹊扁鹊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开山鼻祖,世人敬他为神医,从司马迁的不朽之作《史记》及先秦的一些典籍中可以看到扁鹊既真实又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扁鹊创造了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治疗方法的基础。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贡献。据《汉书·艺文志》载,扁鹊有著作《内经》和《外经》,但均已失佚。No.2 &中医医圣——张仲景中国东汉伟大的医学家、世界医史伟人。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熔理、法、方、药于一炉,开辨证论治之先河,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医学思想体系,对于推动医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它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No.3 &外科鼻祖——华佗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与董奉、张仲景(张机)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外科尤为擅长,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他曾用“麻沸散”使病人麻醉后施行剖腹手术,是世界医学史上应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治疗的最早记载。又仿虎、鹿、熊、猿、鸟等禽兽的动态创作名为“五禽之戏”的体操,教导人们强身健体。后因不服曹操征召被杀,所著医书《青囊书》已佚。No.4 &中医药王——孙思邈著名的医师与道士,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后人誉为“药王”,许多华人奉之为“医神”。一生致力于医药研究工作,著有《千金方》,创立脏病、腑病分类系统,在医学上有较大贡献。孙思邈医德高尚。他认为,医生须以解除病人痛苦为唯一职责,其它则“无欲无求”,对病人一视同仁“皆如至尊”,“华夷愚智,普同一等”。他身体力行,一心赴救,不慕名利,用毕生精力实现了自己的医德思想,是我国医德思想的创始人,被西方称之为“医学论之父”,是中国古代当之无愧的著名科学家和思想家。No.5 &东方达尔文——李时珍明朝医学家,其父李言闻是当地名医。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穷搜博采,历三十年,三次易稿而成《本草纲目》,为我国医学史上一大巨著。李时珍一生著述颇丰,除代表作《本草纲目》外,还著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五脏图论》等十种著作。No.6 &急症先驱——葛洪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是预防医学的介导者。著有《肘后方》,书中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症侯及诊治。“天行发斑疮”是全世界最早有关天花的记载。其在炼丹方面也颇有心得,丹书《抱朴子·内篇》具体地描写了炼制金银丹药等多方面有关化学的知识,也介绍了许多物质性质和物质变化。No.7 &针灸鼻祖——皇甫谧皇甫谧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学者,在文学、史学、医学诸方面都很有建树,魏晋医学家。其著作《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总结了晋以前的针炙学成就,在针灸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后世称之“针灸鼻祖”。现在的针灸医学不但在国内得到飞速发展,并且已经风靡世界,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正式批准,把针灸列为治疗专项,到处受到人们的欢迎。正因为如此,皇甫谧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与孔子齐名于世界文化史的历史名人。No.8 &儿科之圣——钱乙北宋著名儿科学家,后擢太医丞,为公卿宗戚看病,名声大著。钱乙去世后,他的学生阎孝忠将他的临床经验加以收集整理,汇编成《小儿药证直诀》,其中有23个病例和创制的114个药方。此书对小儿生理、病理、辨证施治和制方用药等颇有创见,比欧洲最早出版的儿科著作早三百年,是中国现存第一本以原本形式保存下来的儿科学专书。它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法,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No.9 &温病学派奠基者——叶天士清代名医,四大温病学家之一,与薛雪等齐名。祖父叶时和父亲叶朝采都是当地的名医。他是中医学史上温病学派的创始人,其声望地位,并不在“金元四大家”之下,也是名贯大江南北的人物。其著作《温热论》至今仍被临床医家推崇备至。对治奇经、脾胃、儿科等病尤为擅长,尚有《叶案存真》、《末刻本医案》。No.10 &滋阴派创始人——朱震亨金元四大家中,朱震亨所出最晚。他先习儒学,后改医道,在研习《素问》、《难经》等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成为融诸家之长为一体的一代名医。朱震亨以为三家所论,于泻火、攻邪、补中益气诸法之外,尚嫌未备滋阴大法。力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申明人体阴气、元精之重要,故被后世称为“滋阴派”的创始人。临证治疗,效如桴鼓,多有服药即愈不必复诊之例,故时人誉之为“朱一贴”。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金匮钩玄》、《本草衍义补遗》等。此外,流传有关丹溪之书亦很多,其中以《丹溪心法》、《丹溪心法附余》最有代表性,但均非丹溪本人所著,系后人将朱氏临床经验整理而成。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谁是医圣-中国学网-中国IT综合门户网站-提供健康,养生,留学,移民,创业,汽车等信息
> 信息中心 >
来源:互联网 发表时间: 13:45:47 责任编辑:李志喜字体:
为了帮助网友解决“谁是医圣”相关的问题,中国学网通过互联网对“谁是医圣”相关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整理,用户详细问题包括:RT,我想知道:谁是医圣,具体解决方案如下:解决方案1:
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有张长沙之称、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相传曾举孝廉,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张仲景。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做过长沙太守。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在方剂学方面,创造了很多剂型,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被称为医圣,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解决方案2:
解决方案3:
后世医学者称张仲景为“医圣”,奉“伤寒”、“金匮”为医经。
解决方案4:
解决方案5:
解决方案6:张仲景,东汉末年人,被称为医圣。 张仲景是东汉名医,姓张名机,字仲景。南阳郡涅阳人(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约生于公元150年,卒于219年。张仲景天赋聪颖,勤奋好学,少年时学医于同郡张伯祖,尽得其传。明代《李濂医史》称:“仲景之术精于伯祖,起病之验,虽鬼神莫能知之,真一世之神医也 .” 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系统地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精华,根据自己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著《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唐宋以后将 《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后世医学者称张仲景为“医圣”,奉“伤寒”、“金匮”为医经。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人类医药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的医学典籍,他第一次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流行病和各种内科杂症的病因、病理以及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并为后世临床各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解决方案7:
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学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中国历史上十大名医你认识几个?中国历史上十大名医你认识几个?
中医医祖—扁鹊,中医医圣—张仲景,外科鼻祖—华佗,中医药王—孙思邈,东方达尔文—李时珍,急症先驱—葛洪,针灸鼻祖—皇甫谧,儿科之圣—钱乙,温病学派奠基者—叶天士,滋阴派创始人—朱震亨。&
No.1&&中医医祖——扁鹊
&&&人物简介: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勃海郡郑(今河北任丘)人,一说为齐国卢邑(今山东长清)人。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秦太医李醯术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杀之。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河北省《博野县志》载:其墓在博野芦村,毁于大跃进时期。
&&&扁鹊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开山鼻祖,世人敬他为神医,从司马迁的不朽之作《史记》及先秦的一些典籍中可以看到扁鹊既真实又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扁鹊创造了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基础。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贡献。据《汉书.艺文志》载,扁鹊有著作《内经》和《外经》,但均已失佚。
No.2&&中医医圣——张仲景
&&&人物简介: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汉族,东汉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南阳邓州市和镇平县一带)人,中国东汉伟大的医学家、世界医史伟人。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被后世尊为“医圣”,甚至有庙供奉香火。
&&&张仲景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张仲景辞官业医,一生勤求古训,博采众方,集前人之大成,揽四代之精华,写出了不朽的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这部医书熔理、法、方、药于一炉,开辨证论治之先河,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医学思想体系,对于推动医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它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因此,历代医家无不尊张仲景为“医圣”,故有“医圣者,即医中之尧舜也,荣膺此誉者,唯仲景先师。”与张仲景同时代的华佗读了《伤寒论》后喜曰:“此真活人也”。南北朝时陶弘景说:“惟仲景一方,最为众方之祖”。唐代医家孙思邈说:“江南诸师秘仲景方不传”。可见张仲景医方的宝贵。《伤寒论》至今仍指导着临床实践,也是医家必读。
No.3&&外科鼻祖——华佗
&&&人物简介:
&&&华佗(约145-208年),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字元化,一名旉,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张机)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
&&&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外科尤为擅长,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他曾用“麻沸散”使病人麻醉后施行剖腹手术,是世界医学史上应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治疗的最早记载。又仿虎、鹿、熊、猿、鸟等禽兽的动态创作名为“五禽之戏”的体操,教导人们强身健体。后因不服曹操征召被杀,所著医书《青囊书》已佚。今商丘市有“华佗祠”等遗迹。&&&
No.4&&中医药王——孙思邈
&&&人物简介:
&&&孙思邈(581-682),汉族,唐朝京兆华原(现陕西耀县)人,是著名的医师与道士,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后人誉为“药王”,许多华人奉之为“医神”。一生致力于医药研究工作,著有《千金方》,创立脏病、腑病分类系统,在医学上有较大贡献。
&&&孙思邈自幼聪明过人,日诵千言,西魏大将独孤信赞其为“圣童”。他通百家之说,崇尚老庄学说,兼通佛典。十八岁立志学医,二十岁即为乡邻治病。他对古典医学有深刻的研究,对民间验方十分重视,一生致力于医学临床研究,对内、外、妇、儿、五官、针灸各科都很精通,有二十四项成果开创了我国医药学史上的先河,特别是论述医德思想、倡导妇科、儿科、针灸穴位等都是先人未有。一生致力于药物研究,曾上峨嵋山、终南山、下江州,隐居太白山等地,边行医,边采集中药,边临床试验,他是继张仲景之后中国第一个全面系统研究中医药的先驱者,为祖国的中医发展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功德。
&&&孙思邈医德高尚。他认为,医生须以解除病人痛苦为唯一职责,其它则“无欲无求”,对病人一视同仁“皆如至尊”,“华夷愚智,普同一等”。他身体力行,一心赴救,不慕名利,用毕生精力实现了自己的医德思想,是我国医德思想的创始人,被西方称之为“医学论之父”,与希波克拉底齐名的世界三大医德名人之一,中国古代当之无愧的著名科学家和思想家。
&&&孙思邈一生勤于著书,晚年隐居于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药王山)汉代称太乙山,专心立著,直至白首之年,未尝释卷。一生著书八十多种,其中以《千金药方》、《千金翼方》影响最大,两部巨著60卷,药方论6500首。《千金药方》和《千金翼方》合称为《千金方》,它是唐代以前医药学成就的系统总结,被誉为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影响很深远。史载其著作计三十余种,唯多亡佚。现存之《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各三十卷,系我国著名医学著作。其他如《摄养论》《太清丹经要诀》《枕中方》等数种,尚有部分佚文可见,也参与编写世界第一部药典《唐新本草》。
成就贡献:
&&&药王孙思邈对我国医药学贡献的“二十四个第一”:
&&&1. 医学巨著《千金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被国外学者推崇为“人类之至宝”;
&&&2. 第一个完整论述医德的人;
&&&3. 第一个倡导建立妇科、儿科的人;
&&&4. 第一个麻风病专家;
&&&5. 第一个发明手指比量取穴法;
&&&6. 第一个创绘彩色《明堂三人图》;
&&&7. 第一个将美容药推向民间;
&&&8. 第一个创立“阿是穴”;
&&&9.第一个扩大奇穴,选编针灸验方;
&&&10.第一个提出复方治病;
&&&11.第一个提出多样化用药外治牙病;
&&&12.第一个提出用草药喂牛,而使用其牛奶治病的人;
&&&13.第一个提出“针灸会用,针药兼用”和预防“保健灸法”;
&&&14.系统、全面、具体论述药物种植、采集、收藏的第一人;
&&&15.第一个提出并试验成功野生药物变家种;
&&&16.首创地黄炮制和巴豆去毒炮制方法;
&&&17.首用胎盘粉治病;
&&&18.最早使用动物肝治眼病,动物肝富含维生素A
&&&19.第一个治疗脚气病并最早用彀树皮煎汤煮粥食用预防脚气病和脚气病的复发,比欧洲人早一千年,彀树皮富含维生素B1;
&&&20.首创以砷剂(雄黄等)治疗疟疾病,比英国人用砒霜制成的孚勒氏早一千年;
&&&21.第一个提出“防重于治”的医疗思想;
&&&22.首用羊餍(羊甲状腺)治疗甲状腺肿;
&&&23.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深入民间,向群众和同行虚心学习、收集校验秘方的医生;
&&&24.第一个发明导尿术。
No.5&&东方达尔文——李时珍
&&&人物简介: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时人谓之李东壁。号濒湖,明朝医学家,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其父李言闻世当地名医。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劳动人民群众学习。李时珍三十八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李时珍再此只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乡。李时珍于1593年逝世,享年75岁(虚岁为76岁);他逝世后遗体被安葬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竹林湖村。
&&&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穷搜博采,历三十年,三次易稿而成《本草纲目》,为我国医学史上一大巨著。是我国明以前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李时珍一生著述颇丰,除代表作《本草纲目》外,还著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五脏图论》等十种著作。
&&&成就贡献:
&&&《本草纲目》,在李时珍任职太医院前后的一段时期,经长时间准备之后,开始了《本草纲目》的写作。在编写过程中,在他父亲的启示下,李时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李时珍穿上草鞋,背起药筐,在徒弟庞宪、儿子建元的伴随下,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足迹遍及河南、河北、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广大地区,以及牛首山、摄山(古称摄山,今栖霞山)、茅山、太和山等大山名川,走了上万里路,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李时珍了解药物,并不满足于走马看花式的调查,而是一一采视,对着实物进行比较核对。这样弄清了不少似是而非、含混不清的药物。就这样,李时珍经过长期的实地调查,搞清了药物的许多疑难问题。倾听了千万人的意见,参阅各种书籍800多种,历时27年,终于在他61岁那年(1578年)写成。
&&《本草纲目》凡16部、52卷,约190万字。全书收纳诸家本草所收药物1518种,在前人基础上增收药物374种,合1892种,其中植物1195种;共辑录古代药学家和民间单方11096则;书前附药物形态图1100余幅。这部伟大的著作,吸收了历代本草著作的精华,尽可能的纠正了以前的错误,补充了不足,并有很多重要发现和突破。在动植物分类学等许多方面有突出成就,并对其他有关的学科(生物学、化学、矿物学、地质学、天文学等等)也做出贡献,是到16世纪为止中国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学著作,达尔文称赞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面对浩瀚的本草宝库,如何驾驭、操纵它便成为最关键的问题。可以说这是李时珍最大的贡献之一。他不仅解决了药物的方式、检索等问题,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他对植物分类学方面的新见解,以及可贵的生物进化发展思想。李时珍打破了自《神农本草经》以来,沿袭了一千多年的上、中、下三品分类法,把药物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莱、果、木、器服、虫、鳞、介、禽、兽、人共16部,包括60类。每药标正名为纲,纲之下列目,纲目清晰。书中还系统地记述了各种药物的知识。包括校正、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录、附方等项,从药物的历史、形态到功能、方剂等,叙述甚详。尤其是“发明”这项,主要是李时珍对药物观察、研究以及实际应用的新发现、新经验,这就更加丰富了本草学的知识。
&&&总之,李时珍采用以纲挈目的方法,将《本草经》以下历代本草的各种药物资料,重新进行剖析整理,使近200万字的本草巨著体例严谨,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内容详备。实乃“博而不繁,详面有要”。
No.6&&急症先驱——葛洪
&&&人物简介:
&&&葛洪(284~364或343)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汉族,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他曾受封为关内侯,晚年,他隐居在广东罗浮山中,既炼丹、采药,又从事著述,直至去世。
&&&他还是古代一位鼎鼎有名科学家,在医学和制药化学上有许多重要的发现和创造,在文学上也有许多卓越的见解。葛洪一生著作宏富,自谓有《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碑颂诗赋》百卷,《军书檄移章表笺记》三十卷,《神仙传》十卷,《隐逸传》十卷;又抄五经七史百家之言、兵事方技短杂奇要三百一十卷。另有《金匮药方》百卷,《肘后备急方》四卷。惟多亡佚,《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共收其著作十三种。他的著作,约有五百三十卷。不过,大多已经散佚,流传至今的,主要有《抱朴子》和《肘后救卒方》,据史籍记载,尚有《金匮药方》一百卷,《神仙服食方》十卷,《服食方》四卷,《玉函煎方》五卷。
&&&葛洪是预防医学的介导者。著有《肘后方》,书中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症侯及诊治。“天行发斑疮”是全世界最早有关天花的记载。其在炼丹方面也颇有心得,丹书《抱朴子·内篇》具体地描写了炼制金银丹药等多方面有关化学的知识,也介绍了许多物质性质和物质变化。&
No.7&&针灸鼻祖——皇甫谧
&&&人物简介:
&&&皇甫谧(公元215—282年),字士安,幼名静,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宁夏固原市彭阳县)人。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学者,在文学、史学、医学诸方面都很有建树,魏晋医学家。
&&&其著作《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总结了晋以前的针炙学成就,在针灸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后世称之“针灸鼻祖”。现在的针灸医学不但在国内得到飞速发展,并且已经风靡世界,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正式批准,把针灸列为治疗专项,到处受到人们的欢迎。正因为如此,皇甫谧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与孔子齐名于世界文化史的历史名人。另著有《帝王世纪》等。他一生以著述为业。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
&&&成就贡献:
&&&十二卷的《皇帝针灸甲乙经》在总结、吸收《黄帝内经》、《素问》、《针经》、《明堂纪穴针灸治要》等许多古典医学著作精华的基础上,对针灸穴位进行了科学的归类整理,在医学领域矗起丰碑。该书共收录穴名349个,比《黄帝内经》多出了189个。明确了穴位的归经和部位,统一了穴位名称,区分了正名与别名。介绍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宫科等上百种病症及针灸治疗经验,并对五脏与五官关系、脏腑与体表器官关系、津液运行、病有标本、虚实补泻、天人相应、脏腑阴阳配合、望色察病,精神状态、音乐对内脏器官的影响等问题都作了探讨和理论上的阐述,奠定了针灸学科理论基础,对针灸学以至整个医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在的针灸医学不但在国内得到飞速发展,并且已经风靡世界,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正式批准,把针灸列为治疗专项,到处受到人们的欢迎。正因为如此,皇甫谧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与孔子齐名于世界文化史的历史名人。
No.8&&儿科之圣——钱乙
&&&人物简介:
&&&钱乙(公元年)。字仲阳。北宋著名儿科学家。后擢太医丞,为公卿宗戚看病,名声大著。汉族,祖籍浙江钱塘,后祖父北迁,遂为东平郓州(今山东郓城县)人。
&&&钱乙去世后,他的学生阎孝忠将他的临床经验加以收集整理,于宣和元年(1119)汇编成《小儿药证直诀》,其中有23个病例和创制的114个药方。此书对小儿生理、病理、辩证施治和制方用药等颇有创见,比欧洲最早出版的儿科著作早三百年,是中国现存第一本以原本形式保存下来的儿科学专书。它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法,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后人视之为儿科的经典著作,把钱乙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另外,钱乙还著有《伤寒指论微》5卷,《婴孺论》百篇,可惜已散佚,不能不说是世界医学史上的一大憾事。
No.9&&温病学派奠基者——叶天士
&&&人物简介:
&&&叶天士(公元1666~公元1745),名桂,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晚年又号上津老人,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人。清代名医,四大温病学家之一,与薛雪等齐名。祖父叶时和父亲叶朝采都是当地的名医。叶桂幼时便随父亲学医,14岁时,父亲去世,便又随父亲的一位姓朱的门人继续学习。他勤奋好学,聪颖过人,没几年,就超过了教他的朱先生,声名远播。
&&&他是中医学史上温病学派的创始人,其声望地位,并不在“金元四大家”之下,也是名贯大江南北的人物。其著作《温热论》至今仍被临床医家推崇备至。对治奇经、脾胃、儿科等病尤为擅长,尚有《叶案存真》、《末刻本医案》。
&&&成就贡献:
&&&叶天士生前伤病盈门、日日忙于诊治病人,无暇亲笔著述。他留给后学者的宝贵医学著作,全部都是他的门人和后人搜集、整理的结果。其中顾景文和华岫云两位门人的功劳特别大。
No.10&&滋阴派创始人——朱震亨
&&&人物简介:
&&&朱震亨,字彦修(1281──1358年),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市)人。因世居丹溪,故人称丹溪翁或朱震亨。他自幼研读理学,因母病,三十岁时开始攻读医经。后从当时名医罗知梯学医,学术上受刘完素、李杲等影响。由于他刻苦研究,数年之间医名闻于四方。朱震亨晚年整理自己的行医经验与心得,写成许多著作。临终前没有其他嘱咐,只将随他学医的侄儿叫到面前诲之曰:“医学亦难矣,汝谨识之。”言讫,端坐而逝。
&&&金元四大家中,朱震亨所出最晚。他先习儒学,后改医道,在研习《素问》、《难经》等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成为融诸家之长为一体的一代名医。朱震亨以为三家所论,于泻火、攻邪、补中益气诸法之外,尚嫌未备滋阴大法。力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申明人体阴气、元精之重要,故被后世称为“滋阴派”的创始人。临证治疗,效如桴鼓,多有服药即愈不必复诊之例,故时人誉之为“朱一贴”。弟子众多,方书广传,是元代最著名的医学家,被誉为金元四大家之一。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金匮钩玄》、《本草衍义补遗》等。此外,流传有关丹溪之书亦很多,其中以《丹溪心法》、《丹溪心法附余》最有代表性,但均非丹溪本人所著,系后人将朱氏临床经验整理而成。
更多公众号:gh_ec490c816d0d据史料记载:显庆二年,长安朝廷,年老大臣常年入朝跪拜,腰椎、膝关节软骨退化严重,多患骨关节病,参拜时“弯腰跪地”疼痛难忍,而经当朝太医熬制黑膏,敷于患处,不久病患全除。因配方来源于终南山、太白山一带,周代统称:太乙山,故名【太乙山】黑膏。最新文章对这篇文章不满意?您可以继续搜索:百度:搜狗:感谢您阅读中国历史上十大名医你认识几个?,本文由网友投稿产生,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管理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药王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