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鸣山歌对唱 壮话营地有哪些?

——2023年武鸣“壮族三月三”文化旅游节精彩举行信息来源:南宁日报
发布时间:2023-04-24 08:07
【字体:大中小】市民游客一同跳竹竿舞,庆祝节日的到来。2023年武鸣“壮族三月三”文化旅游节现场,人们载歌载舞欢庆佳节。精彩的节目表演展现了武鸣府城红糖等传统非遗制作技艺。游客在非遗展示区选购饰品。在非遗展示区,游客品尝武鸣特色美食。在武鸣区老年人活动中心,村民们身着民族服饰登台对唱。骆越古韵今犹在,无限风光在武鸣。4月20日至23日,2023年武鸣“壮族三月三”文化旅游节在武鸣主城区和8个镇及各大景区精彩举行。八方宾朋聚集武鸣,赶歌节、品美食、赏美景,感受骆越文化的丰厚底蕴和壮族风情的迷人魅力。悦耳动听的山歌、欢快响亮的鼓声、绚丽多姿的舞蹈……壮乡儿女以歌会友、以舞传情,通过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展示展演和产品展销活动,为当地群众和外来游客送上别样的文化旅游大餐,广大游客在参与体验中共享“壮族三月三”的欢乐。歌声如海 动人心弦“壮族歌节三月三,山歌如潮波浪翻;八桂处处成歌海,民族团结代代传。”4月22日,在武鸣区老年人活动中心,武鸣区城厢镇夏黄村村民潘志勇身着壮族节日盛装,与同村3名村民登台表演完山歌对唱后,大家继续围坐在树荫下,意犹未尽地吟唱起山歌。2023年武鸣“壮族三月三”文化旅游节期间,在武鸣区老年人活动中心和香山河河畔,武鸣区委、区政府举办“壮乡歌海”活动,沿江设1个总歌台和2个分歌台,前来赶歌节的平果、都安、大化、马山、上林等地的“山歌王”、山歌手与武鸣本土山歌手、学生歌手等,以“骆越山歌千年唱 壮乡儿女颂党恩”为主题进行自由对歌。“我们唱山歌不用刻意准备,上台前大家商量一下想要表达的主题,上台就可以即兴表演对唱山歌。”潘志勇说。十里八乡的群众聚集在歌台前,如痴如醉地徜徉在山歌的海洋中,共享山歌盛宴。壮族山歌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壮家人以歌传情,用山歌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自1980年起,武鸣开始由政府主导举办“三月三”壮族歌节,传承壮族山歌传统文化,并不断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创新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节庆活动。2010年,武鸣被文化部确定为“中国壮乡文化研究保护基地”,武鸣“三月三歌圩”商标获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授权;2013年,武鸣获评“中国歌圩文化之乡”;2014年,武鸣“壮族三月三”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名录;2017年,武鸣获评“中国骆越文化之乡”“中国龙母文化之乡”;2021年,武鸣获评为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至今,武鸣“三月三”活动已连续举办43届。今年起,武鸣“歌圩”活动更名为武鸣“壮族三月三”文化旅游节,武鸣山歌越唱越嘹亮、越唱越精彩。非遗展演 绽放异彩农历三月初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此刻的壮乡武鸣,张灯结彩、欢歌载舞、美食飘香、车水马龙,织就出一幅美丽盛景。当天,在武鸣体育馆广场举行的2023年武鸣“壮族三月三”文化旅游节启动仪式上,“魅力武鸣·多彩非遗”非遗项目展示展演、“锦绣云裳·美丽壮乡”壮民族服饰展示、“情满壮乡·美食共享”非遗美食节等活动精彩纷呈,现场人山人海。上午10时,随着礼炮和欢呼声响起,身着民族盛装的阿哥阿妹在舞台上踏歌起舞,嘹亮动人的山歌萦绕武鸣上空,令人心潮澎湃。五色糯米饭、武鸣柠檬鸭、府城红糖等传统非遗制作技艺被搬上舞台,通过大型歌舞、小型音乐剧、互动体验、现场解说、魔术表演等形式进行展示展演;武鸣尼达妮合唱团、基层文艺队、山歌传承人等带来了《甜在乡间》《哚锅》《武鸣壮族敬酒歌》《昂板壮鞋街》等极具武鸣特色的文艺作品,唯美且震撼;武鸣山歌、壮乡龙狮等表演,壮族婚俗、壮族服饰等展示,竹竿舞、板鞋舞等传统体育竞技展演,令人沉醉。其中,在主题为“锦绣云裳·美丽壮乡”的壮族服饰展示中,《骆越古韵》《壮乡风情》《魅力武鸣 幸福壮乡》三个篇章向观众们展示了3家本土民族服饰优秀企业代表的匠心作品。展示作品以蓝衣壮传统服饰为基调,融入了现代和时尚元素。传承文化 注重创新本着沿袭“壮族三月三”传统习俗、传承武鸣壮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初衷,本届武鸣“壮族三月三”文化旅游节活动坚持以政府为主导,更注重参与性、互动性,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呈现出民族性、本土性、参与性、传承性“四大亮点”,持续创新打造民族文化品牌,推动武鸣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在非遗展示区,展示了被列入自治区、南宁市或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本土特色小吃,以及绣球香包、壮族服饰等文旅商品,为广大市民游客带来了一场集“吃、穿、游、购、娱”于一体的消费体验。打开包装盒即可食用的五色糯米饭、壮家糯米甜酒、玉泉白切土鸡、祈福彩蛋,以及由本土餐饮大厨制作的五彩鱼、五彩豆腐、武鸣鱼生、大明山白玉牛肉等特色菜肴琳琅满目,色香味俱全,游客纷纷拍图发微信朋友圈。“这里的美食很有特色!”当天,来自广东肇庆的游客曾先生品尝完武鸣生榨米粉,又点了一小份壮乡柠檬鸭,并打包了几个武鸣艾馍。他告诉记者,自己跟随300多人的旅行团于前一晚入住武鸣,专程奔武鸣“壮族三月三”文化旅游节而来。做强非遗文化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自治区级五色糯米饭非遗传承人、广西壮乡民俗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红华表示,企业以五色糯米饭为核心,研发生产出了10余种壮族特色产品。其中,五色糯米饭用枫叶染色,打开包装盒即可自行加热,可以随时购买、随时食用,产品热销区内外。南宁市纳福彩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武鸣本土一家生产壮族服饰的企业。该公司经理陆兰春告诉记者,公司除了有12名技术骨干,还在乡镇发展了一批绣娘,今年公司生产的壮族服饰一直供不应求。“我们通过非遗美食、服饰的现场制作、展示和体验,让游客和群众参与其中,持续推动壮族非遗技艺传承,推进武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活态利用。”武鸣区文化馆非遗部主任潘福荣说。丰富有趣 “土味”十足今年武鸣“壮族三月三”假期期间,各地游客慕名而来。“众多人在一起跳竹竿、抛绣球,这样的民俗活动我很喜欢。”跟随旅行社来武鸣游玩的广东佛山游客李霞说,自己很喜欢广西“壮族三月三”,第一次来武鸣,体验到了不一样的欢乐。武鸣区8个镇都各自举办了“壮族三月三”系列活动,除保留传统的斗山歌、跳竹竿舞、抛绣球活动,还推出了“土味”十足的民俗活动。如太平镇举办了大型蛮乐舞展演以及剥玉米、运粮食、滚铁环、走板鞋、包粽子、吃糍粑、捉泥鳅比赛等;宁武镇开展了斗鸡、垂钓等活动;锣圩镇开展了骆垌舞表演、舂糍粑、罩鸡等活动;府城镇举办了醒狮表演;两江镇举办了龙母文化祭活动;罗波镇举办了骆越祖母王祈福、罗波街踩花灯、罗波庙会祈福活动等,增添了比往年更接地气、更聚人气的沉浸式文化互动体验。活动丰富有趣,本地美食更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打卡”。太平镇的窑红薯、窑鸡;甘圩镇的糖西姆、米花糖、糍粑、猪血肠、酸嘢;灵马镇的鲶鱼、旱藕粉、榨粉、粽子;府城镇的枇杷、竹笋、哈密瓜、古法红糖;宁武镇的优质农副产品、特色小吃展销;锣圩镇的美食品鉴;两江镇的“壮乡百家宴”;罗波镇的糯米争霸赛、民俗“千家宴”等活动……让游客眼花缭乱、欲罢不能。武鸣各大景区和商家也推出了“三月三”系列主题活动。如伊岭岩风景区推出壮民俗风情大展演、民俗歌舞表演、山歌手即兴表演、壮族服饰模特美拍合影等活动,游客可以互动参与跳竹竿舞、走板鞋、跳同乐圆圈舞等,体验壮家人的乐趣;花花大世界景区推出“遇见三月三 慢享趣生活”——“壮族三月三”系列活动,有非遗文化嘹歌巡游、篝火晚会、热气球落日婚纱摄影展、非遗美食会、啤酒狂欢节、露营挑战赛、热气球节、露营大会等,让广大市民和游客在盛大的民族节日里慢享“趣”生活;4月21日至5月6日,在爱尚武鸣大学城文化休闲街,武鸣区举办首届商贸美食节,千人壮乡宴、大型啤酒DJ音乐节、全国各地名小吃美食展、广西土特产及水果展等,让当地群众和游客流连忘返。本届武鸣区“壮族三月三”文化旅游节活动,涵盖了文化、体育、景区、经贸及乡镇5大版块共23项活动,从不同维度展现武鸣“壮族三月三”深厚的文化底蕴,强化壮乡人民共有的传统文化记忆。武鸣“壮族三月三”不仅凝聚着世代壮族民众的文化积淀,也见证了武鸣日新月异的发展历程。随着贵南高铁南宁北站通车在即,武鸣也即将迈入“高铁时代”,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今年的广西“壮族三月三”加清明假期调休,全区从3月30日至4月4日共放假6天,妥妥的一个黄金周小长假啊!外省的小伙伴们,你们知道真相后是不是羡慕不已、心里默泪着为什么我不在广西了呢?不过不用太伤心,广西各地都准备了丰富多彩的特色民俗活动,共庆民族节日,同时也打开家门,喜迎八方来客。四海八荒的小伙伴们一起参与进来吧,体验一下壮乡人民的传统民俗,感受壮族人民的热情好客!有着“中国壮乡”美誉的南宁市武鸣区将今年的“壮族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项目扩展至44项,包括文化、体育、经贸、旅游、美食以及“土”味十足的民俗特色活动等各方面,地点更是从城区扩展到13个乡镇,全区联动大联欢,让从四海八荒赶来的小伙伴们无论在武鸣的哪个地方都能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气氛,同时吃得开心,玩得尽兴、游得畅快!不得不赶的歌圩武鸣“歌圩”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壮家人通过山歌来记录历史、描绘生活、传情达意,只要山歌声一响,壮家人就会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唱对应答,因而形成了十分独特的壮族“歌圩”。武鸣“壮族三月三”歌圩将是一个歌的海洋,歌王对抗赛、壮乡歌海等的举办,让八方来客可听歌、对歌、赛歌,感受到武鸣山歌的无穷魅力。“三月三”到武鸣的小伙伴们一定不要忘了赶一趟“歌圩”,听一听传唱千年的歌谣。44项民俗活动44项民俗活动集互动参与性、观赏性、体验性等于一体,小伙伴们可现场参与滚铁环、打陀螺、顶竹杠、扳手腕、抛绣球等活动。还可以观赏到千人竹竿舞、千人武术、千人广场舞、花样跳绳展演、抢花炮、“骆越风·壮乡情”文学笔会和书画摄影大赛等文化体育大赛。体验壮族服饰文化、骆越祖母王祭祀大典、壮民族记忆展、壮族采茶节、民俗千家宴、壮家美食制作、壮族相亲等“土味十足”的民俗活动。还可以游览花花大世界、康佳龙生态农庄、伊岭岩风景区等景点,可谓吃喝玩乐一样不能少。2017年中国壮乡·武鸣“壮族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活动安排表(活动安排表若有改动,另行通知)微博 @武鸣发布
头条号 武鸣发布▲长按图片,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武鸣发布
云上歌海活动通过网络直播形式进行身穿民族服饰的歌手在非遗传承基地对歌。“壮乡三月,山水舞动,齐心协力抗疫情;三月壮乡,色彩缤纷,斗志昂扬庆节日……”这是昨日上午,武鸣城区市民学校里传出的山歌。今年“壮族三月三”武鸣区活动的重头戏——2020年中国壮乡·武鸣“壮族三月三”云上歌海活动正在这里举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武鸣区改变办节方式,通过云上歌海活动展现武鸣歌圩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云上歌海的主会场设在城区市民学校,分会场设在陆斡、仙湖、双桥等各镇,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邀请各路山歌高手进行“云上对歌”。武鸣山歌按地域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山歌曲调。东部山歌是武鸣山歌中的“极品”,它流传于武鸣马头、罗波、陆斡、两江等地,曲调内容丰富、抒情。直播一开始,陆斡、罗波分会场歌手就亮开嗓子。紧接着,灵马、仙湖分会场歌手也纷纷唱了起来。当天的直播还请来了“广西山歌王”——潘龙海,他通过屏幕带来了一首独具壮族春耕气息的《壮乡三月天》。屏幕下方,网友纷纷留言感受到不一样的“壮族三月三”,“山歌上云端,牛!”“云屏对歌同样精彩。”……截至发稿时,云上歌海活动在武鸣云直播观看量近100万。作为“中国壮乡”,武鸣区从风味小吃、民族建筑、民俗节庆、民族服饰、民族工艺等方面全面挖掘保护传承民族文化资源。武鸣区的壮族五色糯米饭制作技艺已成功申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建立了壮族五色糯米饭制作技艺传承基地。昨日上午,在位于伊岭工业集中区的壮族五色糯米饭制作技艺传承基地,工作人员也在通过直播向网友们展示节庆美食壮族五色糯米饭独特的制作过程。红色、黄色、黑色,甚至还有紫色,当看见这些色彩鲜艳的糯米饭时,各地网友显得很好奇,发问连连:“这是糯米饭吗?能吃吗?”“感觉像艺术品呢!”“这些颜色是用染料染出来的吗?太鲜艳了!”而随着工作人员一步一步展示糯米饭的制作过程,通过枫叶、黄花、红蓝草等植物汁液浸泡糯米,再上蒸笼蒸熟,一锅锅冒着浓郁糯米香的五色糯米饭就出炉了。看到这,网友们又觉得很惊喜:“哇塞,真的变色了!”“五色糯米饭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染料到制作等都很有壮族特色,我们今年特意对五色糯米饭独特的制作流程进行线上直播,很好地展示了壮族的特色美食文化,效果不错。”壮族五色糯米饭制作技艺传承基地余馆长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鸣山歌对唱 壮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