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杰在台湾参加了那些张杰参加所有综艺节目目,要视频

身边喜欢唱歌的朋友不少,每每音综一出,必会围观探讨。最近,在一年前《声生不息·港乐季》给我们带来从音的欢愉、到史的厚重、到国的凝聚,百感交集的体验后,期待了一年的《声生不息·宝岛季》终于回归。我和我的朋友们形成的一个共识是——我们绝不能用「音综」来概括《声生不息》。因为它是「大历史+交响乐+人物志」的总和。它打破了综艺作为「电子榨菜」的食性,熬煮了一锅很醇厚、有温度的「电子高汤」。它在正名,综艺的文化意义,综艺人的文化尊严。大历史之所以很难用「音综」概括它,因为它的「史观」,不局限于音乐。它的认知多维而有高度的,始于音乐,却不止于音乐。它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三重折叠的「大历史」——第一维度,是「宝岛音乐史」。80年代前,是民歌时代;80年代,形成唱片工业;90年代,进入黄金年代;2000年代,开始两岸三通;2010年代,两岸共同繁荣;2020年代,有了《声生不息》。而我们也罕见地,在一个音综中,看到是「以史为脉」的打造原创综艺模式:在引言篇中,它先像是一个「综艺小论文」的形式,综述了这跨越半个世纪的音乐变迁史;而在第一期,它又以一个「总述」的形式,顺流时光而下,一路从80年代前唱到10年代后;从第二期起,则启用了「分述」的形式,用「80年代」VS「10年代」,在对比中铺展细节。而在收官时,又以一个「总结」的形式,以「金曲盛典」「时代唱片」作为整季节目的终章。我们说好的史书是夹叙夹议的,而这部音乐史,不但「夹叙夹议」还「且歌且唱」。第二维度,是「两岸交流史」。「歌声响起那一刻,海峡会变窄,陆地和岛屿会变宽」,这是节目中,很戳笔者的一句文案。是的,两岸交流,恰是从音乐响起的那一刻,开始的:起初,是鲜有交流的。「那个时候,我们完全不能跟大陆联络」,台湾第一代民歌歌手杨祖珺说。70、80年代,交流是以台湾为高地,流向大陆。「邓丽君给了另一种审美冲击,现在年轻人理解不了那种冲击」,宋柯说。「九二共识」之后,台湾音乐在大陆找到巨大市场,大陆音乐也对台湾造成巨大影响,「没有北方那么硬的那个范儿,我必须讲有一种大开眼界的感觉」,黄子佼说。2010年代之后,交流是以大陆为高地,反输台湾,「以前在台湾红,就等于在大陆红;现在不一样了,要去参加《歌手》《乘风破浪》《披荆斩棘》,再红回来」,方文山说。恰如新加坡《联合早报》在《从<声生不息>看两岸交流》一文中所说,「音乐记忆正在促进两岸民间交流升温」,「《声生不息》就是大陆电视台在2024年前一年的窗口期,在两岸交流的主题下推出的一档综艺节目」,节目对于两岸交流的意义,正在被更广义的华人圈所看到。而这个交流,甚至超出音乐的,还有综艺的,还有电视剧的,归根到底,是市民生活的。当台北面馆的阿桃,说她爱看《琅琊榜》《人世间》,当阿雅妈妈说,自己好喜欢《小舍得》里的宋佳,《如懿传》里的周迅,我们才那么真实地感觉:原来两岸人民,共享一种生活。我们,一直交集在同一个话语场里。所以,它是「两岸交流史」,也是「民俗生活史」。第三维度,是「万象大历史」。80年代前,折射出了政治史的一隅——「民歌运动」的诞生背景,源于那个年代的政治封锁。台湾「民歌运动」重要推手杨祖珺说,「1950年代,那个时候,我们完全不能跟大陆联络,很多的文化就在我们身边的都被禁止。年轻人也在这种审美的压抑下,寻找出路。」80年代,折射出了文学史的一章——「文以载道,歌以咏志」,是那个时代的注脚。罗大佑把思想引入了流行音乐,反应当下生活关照;三毛把诗歌带进流行音乐,把她的词变成有声出版。90年代,折射出了经济史的一角——那个年代,大陆的那英、香港的莫文蔚、新加坡的许美静、马来西亚的梁静茹,全都来台发展。这里有最棒的录音师、最多的制作人,歌手想要在华语乐坛站稳脚跟,是要在台湾发行转寄,通过台北辐射整个华人区的。唱片工业的成熟与宏观经济的背景线性相关,台湾成为华语流行音乐中心的同时,也是台湾作为亚洲经济重要一极之时。所以,我们好像透过《声生不息》,看到了整个历史经纬,看到俗世流变,看到沧海桑田。它让我们意识到——在流行文化背后,有俗世人间乾坤。交响乐落到模式之上,比之于第一季,第二季的《声生不息·宝岛季》,更像一部海峡两岸共谱共唱共鸣的「综艺交响乐」:大陆主会场是第一声部,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基调;台湾分会场是第二声部,提供了无数惊喜的变调。由此,既有「湘式综艺」殿堂级的审美,又有「台式综艺」跳tone(台湾流行语)的灵动:用纪录片的开场,每期开场都是一个「新切口」——第一期,关于眷村,以这个在1949-1960特殊年代,形成的一个专门安置中国大陆各省眷属所建的房舍的角度,回望历史。而到2005年,也被拆掉了。那些曾经在眷村度过一生的国人,有的人落叶归根,回到大陆安葬;有的人则安葬在附近的天龙寺。第二期,关于「路」。台北的路名跟大陆的路名,很是相像。要么以地方为名,桂林路、成都路;要么以中国文化精神为名,比如四维路、八德路。第三期,关于「吃」。上下半场之间的这个清晨,王伟忠带着两位嘉宾去吃台北有名的牛肉面,我们发现,两岸人民的日常餐饮,几乎没有什么不同。所以,每一期都是一个新切面,让我们从一个一个精致而地气小视角,看到真实台湾民间。用台湾腔的配音,金口一张就是令人惊喜的「跳tone音」——#声生不息台湾腔配音#,是上过微博热搜的。这个声音,来自三金颁奖礼专属配音德仔,这位台湾王牌配音员,曾经为我们熟悉的台湾综艺注入了灵魂,如今又为《声生不息》注入了灵魂。由此,德仔的配音与何炅的主持,形成了「双声道」——舞台的声音,是全国人民耳熟能详、亲切备至的标准普通话;画外的声音,是我们熟悉但在内地节目中陌生的台湾腔配音。所以,「和声」在《声生不息》里,不只呈现在「音乐」里,也呈现在「说话」里。而这,构成了台海两岸,更加丰富的「对话」——它是有意思的,更是有意义的。用开放式的连线,创造「气口式」的「第二现场」——主会场是固定的,分会场是变幻的;主会场是表演的,分会场是注解的。这两句话,可以高度概括节目通过两个会场「和鸣」形成的「交响」:主会场定于长沙,殿堂之内,金碧辉煌;然而,分会场则是游走于台湾各处,可以在日月潭的湖边,可以在台北的天台,以宝岛的天地灵气,给了这档棚综以呼吸的「气口」;主会场主打表演,而分会场则承担了更多功能,可以表演,可以游戏,可以评论,可以注解。尤其注解,邀请那些在台湾流行音乐史上,曾经「第一人称」参与过去,又以「第三人称」评论当下。比如,当张杰在主会场唱起张雨生的《天天想你》,分会场的赵传感慨道:「我想起了那个世代,我们彼此在歌坛的那种过程。张雨生比我早一年出道,同样是在一个「金属小子乐团」的主场,我是第一任,他是第二任,我们是当时唯二的高音歌手,称为一时瑜亮。他是可敬的对手。」用「请回答」的调查,让两岸人民的心声,交响和鸣——这个「声生不息请回答」的板块,是参考了《康熙来了》的经典环节「康熙调查局」,但把调查的话题,从娱乐八卦的,变成两岸沟通的。第一弹,调查两岸90后观众最喜欢的歌曲;第二弹,调查千禧年至今两岸最受欢迎的电视剧集;第三弹,调查两岸观众最喜欢的综艺节目。王伟忠说,「没想到节目组会把《康熙调查局》这个形式翻出来,做成这样一个两岸交流的环节,真的要多沟通,把心里话说出来,才能更了解对方,也能碰撞出一些新的火花。多多调查,听听大家的声音。」而在《声生不息·宝岛季》的重重交响之中,我们对「综艺」的「综」,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它是综合文艺形式的「综」,在这档节目中,有音乐节目的表演,有纪录片的人文,有文化节目的史观;是综合多元情绪的「综」,有舞台上音乐流淌的百转千回,有「声生不息请回答」的有趣灵动,有第二现场的淳朴自然;是综合两岸综艺之长的「综」,让代表大陆综艺最高水平的「湘式综艺」与「台式综艺」充分融合,台湾综艺教父王伟忠化身为一种精神符号,至关重要。人物志在指向志趣的音乐,指向家国的叙事之外,《声生不息·宝岛季》还有一层底色,是留给「人」的。音乐、家国,之所以生生不息,是源于一个个作为个体的人的生命力的延续。它把声生不息的精神,附着在一个又一个具体的生命个体之上,巧妙地在宏大叙事之中,穿插了一个又一个在时光之河之中,声生不息的音乐人物——不是在人物讲人物,而是借人物,谈音乐精神的底色,谈文化传承的底蕴。也侧面折射了,当代歌坛、当代文艺,应该回溯什么,应该追求什么。借着80年代之前,民歌运动中的人物们,杨祖珺、吴楚楚、胡德夫,表达的是透过音乐书写的民族大义、独立精神。他们通过音乐表达自己、寻找坐标、追寻价值,「我们不再用英文唱,我们用普通话,我们用闽南语,我们用客家话,我们甚至用原住民的语言,唱我们台湾、唱我们中国人声音的歌」,杨祖珺说。因此,我们对音乐的理解,绝不应该止于娱乐。它是人类抒发情感的一个「发声出口」,它是用我们民族的语言,表达我们当下的态度。这种精神,是否声生不息?借着80年代引领歌坛的罗大佑,表达的是一个有担当的音乐名人应有之相。1985年,罗大佑与张艾嘉以一首《明天会更好》,发起了一个响彻社会的反盗版活动。而在这个活动之后,盗版行为便在台湾市场慢慢消失了。他们在某种意义上,改变了社会,净化了产业,影响了时代。这才是真正意义的「巨星」,他有充分的生命力、有独立的思考性,才能借由它的影响力产生引领力。这种人物,能否声生不息?借由00年代一批女性创作人的崛起,表达的是音乐所能给世界带来的鼓舞。与其他音综不同的是,《声生不息》的一首歌不只是一首歌。在这里,一首歌的背后,甚至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借由第三期节目艾怡良、魏如萱表演蔡健雅的《达尔文》,它有更多表达。蔡健雅是台湾女性创作人的先驱,正是她的突围、她的榜样,又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创作人一个一个地冒出来,戴佩妮、徐佳莹、艾怡良......节目从一个女性创作者,拉出了一群女性创作者的全貌,由此,开启了一个女性大鸣大放的时代。这是一种自我的突破,更是一种时代的进步。这种浪潮,有无声生不息?所以,《声生不息》是一个值得尊敬的节目,既「以小见大」,又「粗中见细」。你能看到无比广袤的历史与社会,也能看到无比细节的人物与个体。它不是大而空的,而是详而实的。1号结语文艺圈里,是有鄙视链的。这个鄙视链,是我鄙视的。做电影的,不必然高贵;做综艺的,不必然浅薄。它们不过是不同载体,重要的是,用载体「装」了什么,创作者的心中又「装」了什么。在《声生不息·宝岛季》中,它让我们看到,综艺能够「装」的,太多太多,不只是歌舞文艺,还有历史变迁,还有人文万象;也让我们看到,装在湖南广电综艺人的心中的,是爱国的情,是理想的光;是对综艺的爱,是相信综艺也能做出宏大文化叙事的心。
身在贵圈,有些东西看到后只能无奈,有些东西看到后不禁后背发凉。一招一式,都是套路。新的现象级节目出不来了,旧的便需要好好维持。主持人跳槽兜兜转转叫得欢,最终还是要屈服于平台。这,都是生意啊。今天主要聊四件事,涉及爆料与观察。宋仲基到底被封杀了么?相信很多人见过这样的传言——“广电总局曾放过话:不炒作韩剧《太阳的后裔》,不要把该剧捧得过高,不去炒作这些商业噱头来让观众去疯狂痴迷地追剧。要淡化,评论要适当。(该剧导演:李应福,金恩淑、金元锡编剧,主演:宋仲基、宋慧乔、晋久、金智媛)”消息一出,没见承认,也没见否认。真真假假,把一大堆人折磨得半死。要知道,光一个宋仲基,其身上至少捆绑了上亿元活动。观望一阵子后,湖南卫视放消息出来,称已经向主管部门申请,邀请宋仲基来《快乐大本营》;浙江卫视也慢慢放预告片出来,原来宋仲基在韩国参与了《跑男4》录制,随后将播出;其他什么演唱会啊直播粉丝见面会啊,一夜间也跟着冒出来了……于是,有网友总结到:据说你们的“老公”,这周将陆续录《大本营》、《金星秀》、开Fanmeeting。不过周五的《跑男》应该是他今年中国电视屏幕上首秀吧。宋仲基抵达黄花机场,不只是粉丝关心,很多同行也在观望。首秀,这是电视手艺人最迷信的一个词。但是,在宋仲基身上,大家似乎都有点犹豫。很简单,节目是可以录,但是敢不敢第一个播,怎么播,调性如何处理,尺度如何平衡,都是未知数。弄不好,就会有人告你一状。弄不好,你就踩线了。所以,我们就看到了这样一幕——浙江卫视宣传了几期的宋仲基,却迟迟不见动静。本周五,才最后敲定在5月27日播出。本应该是中韩两期节目无缝对接的,为什么中间要隔一期?为什么拱手让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播宋仲基首秀?道理很简单,让你先趟趟路,其他人看情况再跟上。贵圈混久了,便会明白一个道理:没有什么是无缘无故的。张杰第17次上《快乐大本营》2016年5月14日,张杰出现在《快乐大本营》的舞台上。这是他第17次上该节目。或许你会说,不就是上个通告嘛,有必要这样关注么?先来看看粉丝怎么说的吧:“看看看,感觉张杰好久都没上《快本》了。期待这次呀,每次他来的那期都是百看不厌啊。”“只要有谢娜在,就永远看不到张杰的正脸。因为他的眼里只有她,因为他的目光永远都追随着她。”更有粉丝总结:“上周湖南卫视张杰洛杉矶演唱会,今天《快乐大本营》张杰,下周《跑男》张杰,我真是开心得不要不要的。”张杰第17次上《快乐大本营》,与谢娜秀恩爱。这期《快乐大本营》中,张杰的表现如何呢?通稿是这样说的——为了获得发专辑的权利,谢娜特地带来压箱宝张杰。谁知现场竟要听歌声找老公,谢娜一时面露难色。随后,这对夫妻勇敢挑战四川话版说唱!据悉,娜娜彩排过程中屡次心生放弃:“我觉得还是换首歌吧,太难了!”但在老公的不断鼓励下,娜娜重拾信心。恩爱吧?好了,曝光一下背景吧。这是张杰第17次上《快乐大本营》,也是他时隔两年后,再次登台。之前有新闻称,张杰一共上过湖南卫视节目186次,此事被大家当成笑话。自那后,就很少在湖南卫视平台见到张杰了。此番能重返,不要小看。为何?前些日子,谢娜在《快乐大本营》回应了跳槽的传言。三位现场导演现场提问:“娜姐是否真的会离开芒果台?”谢娜机智回答:“谁会离开自己的家呢?”然后,再补上一句,“除非这个家要赶我走”。看似玩笑,实际是在以退为进。深喉爆料,谢娜在东方卫视的《娜就这么说》最后五期,不是原班团队做的。要知道,谢娜不会无缘无故怒炒原班人马,肯定还是与口碑有关。既然外攻遇阻,那么后面阵地肯定要先保住。当然,湖南卫视也懂得做人,又是演唱会播出又是邀请上节目,看似捧张杰,其实是在给谢娜做人情。谁让新捧的那两个女主持不成器呢!用感情牌来稳住谢娜,这里面,包含了多少妥协与无奈呵。另外,张杰连续上湖南卫视浙江卫视一些节目,也证明谢娜在人际交往这一块,见成效了。《花样姐姐2》还是狠不下心东方卫视的《花样姐姐2》,这一季的主题就是全程做游戏,最终赢得去南极的船票。本周播的第十期,算是最好看的一期。周六晚刷朋友圈,一堆妹子表示被看哭了。这是一期什么内容呢?宋丹丹、王琳、林志玲、姜妍、金晨、Henry、曾舜晞,按照导演组分配的任务,要找人学会跳探戈,然后进行比赛。赢的人,会获得去南极的船票。输者,吃完饭,打道回府。用总导演的话说,这期节目打破了以往真人秀常用的团圆式结局。姜妍对《花样姐姐2》总导演说:你这样太伤人了。比赛结束,宋丹丹与林志玲输了。也就是说,按照规则,这两人要结束旅程。公布结果时,Henry、曾舜晞对着大伙说,这是导演组的圈套,并不会真的这样做。想想也是,宋丹丹与林志玲不录节目了,后面那两期收视率怎么办?观众得流失多少啊?可是,下了决心的导演组,决定为宋丹丹与林志玲送行。开餐、叙旧,落泪、不舍。此时,雪姨突然表示,愿意自己退出,成全林志玲。面对如此突发,节目组“经过协调”,最终还是同意雪姨把船票转给林志玲。还是狠不下心啊!节目组妥协了。雪姨的船票可以转给林志玲。雪姨的一番话,道出了节目真谛——“真人秀其实很奇怪,可以把陌生人变成朋友”。这个户外旅行,节目组其实与明星一样,成为了节目播出的一部分。昨天还是朋友,今天就说要按照规则淘汰,这对于“养人”的节目来说,的确需要很大的勇气。毕竟,这笔生意还要坚持几季呢。节目组的适当妥协之举,算是可以理解吧。两个网络节目表现如何?优酷做了一个《潜行者计划之猫鼠游戏》的节目,16位嘉宾在一个岛上进行真人版的猫鼠追击,历时10天。《潜行者计划之猫鼠游戏》节目,满屏都是广告,女主播尺度很大。之所以关注这个节目,因为它是直播态的,剧情模式是今年的热门。另外,该节目还会有先进的TVU系统,全程4G背包传输,特别适合户外机动。可是,看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一些情况并非想的那样。节目开始时,整个直播切换时虚时实,一堆人排排坐,有一句没一句扯两性话题,时不时插几个广告进来,看起来像临时工组的局。到了真正的猫鼠游戏直播时,主镜头是体现游戏进程,由于线条不是很明朗,我反正是跟着乱晃,头晕;另外一个镜头是解说视角,一位爆乳装妹子往那一坐,便暴露了一切底线。谢涤葵离开湖南卫视后,做了一个《约吧大明星》的节目。核心是——明星帮助普通人解决烦恼,实现梦想。看了第一期,发现两个问题:1.这个是养人的节目,核心应该是社长阮经天与他两位助理。可看节目内容设计,似乎撒贝宁、陈赫是主角。镜头平均固然好,但是不利于节目长远。2.帮普通人完成愿望,这个动机不错,但梦想也是要筛选的吧?声势浩大帮一位女子占座,看似合理,其实矫情。你有手有脚,为什么要帮你占座?为了让明星体验上班族的苦,可以有更多选择,占座这事,不具代表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杰参加所有综艺节目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