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三部曲是哪三本作品龙应台三部曲是哪三本作品及简介

发布者:Naixin
来源:呼伦贝尔日报
浏览:
发布时间:2016-08-11 14:58:39
张晓冰近日,一口气读完龙应台先生的《孩子你慢慢来》。龙应台在台湾地区教过大学,并不是专职的教育学者或中小学教师,这本《孩子你慢慢来》是作者随德国丈夫举家迁居欧洲13年相夫教子的时候写下的,我们从中品读到了教育家的情怀。过去只知道龙先生的文章针砭时事,鞭辟入里,但从《孩子你慢慢来》中却看到了母亲的温柔纤细和动人的深情。本书以自己的孩子为写作的对象,从孩子的出生到牙牙学语,步入学堂的成长过程,虽然只收集了20篇短文,却让人看到了人类母爱的力量,进而看到了一个理性的中国母亲的伟大!最能说明理性母亲伟大的是书中的那篇《野心》。在事业和家庭、孩子的纠结之中,母亲选择了“做了妈妈以后都不能实现了”的道路,但她并不觉得后悔,而是沉浸在这样的幸福之中:“华安悄悄地爬上沙发,整个身体趴在母亲身体上,头靠着母亲的胸,舒服、满足、安静地感觉母亲的心跳与温软。”龙先生的丈夫是一个德国人。他们的生活常常辗转在德国、台湾和香港、北京之间。她的家庭是一个典型的中西方文化的结合体。但是她们的孩子安安和飞飞并没有因为文化的不同而成长无方,相反,他们的成长过程倒是吸收了中西方最优秀的文化特点。请看下面一段:回到欧洲,当然就看不到龙了。可是有一天,在电车里安安突然对着窗外大声喊:“龙,龙,妈妈你看——”电车恰好停下来,妈妈赶快望出窗外,窗外是深秋萧瑟的街道,灰沉沉的屋宇,灰沉沉的天空,灰沉沉的行人大衣。唯一的色彩,是一条近百米的彩带,结在枝骨峥嵘的行道树上,大概是准备迎接圣诞节的彩饰。妈妈突然明白了:小安安以为任何长条的东西都要叫做“龙”。“不是的,安安,”妈妈说:“那是一条彩带,不是——”话没说完,刮起一阵秋风,鲜红的彩带在风里波浪似的翻滚起来,此起彼落,妈妈一时呆住了,还以为自己在看一条春节鞭炮声中的五彩金花——谁说这不是一条龙呢?我想这本书对中国内地读者最有启发的,应该是作者用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对人生的态度和自己的价值观来影响孩子的成长。这也印证了一句时下很流行的话:“一个好母亲就是一所好学校。”有些童话书籍,充满了血腥和暴力:猎人开枪把野狼打死,用剪刀剪开狼的肚子,救出了外婆和小红帽。故事讲完却让作者心里极不舒服。脍炙人口的《白雪公主》《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这些童话故事充满了血腥,“妈妈心惊肉跳地读着白雪公主的故事,短短的情节中,有各形各式杀人的方法:用刀子砍头,用剪刀剖开胸堂取出心脏,用丝带子套住脖子把人勒死,用毒药给人吞下——我怎么能跟两岁的小孩讲这种故事?妈妈抛开书,自言自语起来。在他往后的成长岁月里,他会见到无数的人间丑恶事,没有必要从两岁就开始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仇恨。人的快乐童年何其匆促,何其珍贵!”《读〈水浒〉的小孩》倒是把这种故事对孩子的影响直接写出来了:讲《水浒》中的人物总是能让孩子哈哈大笑。可是从鲁智深到武松,到宋江,他们不是打家劫舍的强盗就是杀人魔王。可是真的就有这么一天,妈妈看到六岁的儿子安安和对门的同伴一起在门口挥舞着竹竿和用破布扎起的旗帜,站在人行道路边向来往的爷爷奶奶拦路:“哈,过路的客人,留下买路钱!我们兄弟需要点盘缠!”回到家里,安安兴高采烈地向妈妈报喜:我们打家劫舍了好多巧克力!可惜的是,中国内地的学校,如今还盛行着《水浒》文化啊,我们从龙先生的呐喊中是不是应该引起重视了。在教育的方式上,我们还看到了作者在孩子对性别认识上的引导,不是躲避,封堵,而是在怀第二个孩子做例行产科检查时让老大安安进入产房观看并且向产科医生提出很多问题。安安“又上了一堂奥秘人体的实习课”。对孩子犯了错误时的态度,一是不能原谅,要有惩罚,二是方法得当,让孩子能够接受。在《触电的小牛》这一篇中,写了处理两个孩子超市偷巧克力的处理过程。作者最后说:让孩子知道“原来这世界上有去不得的地方,有做不得的事情”。这本书的最后,刊登了两个孩子写的跋:华飞在十五岁的时候写的《我这样长大》;华安在十九岁的时候写的《放手》。本文就用华安文章中的一段话作为结尾吧:今天,我以母亲的“异国文化”为荣,以这样的母亲为荣。即使我们在过去的岁月里常常有沟通的困难,我想告诉她:不要忘记这些过去的记忆,因为这些记忆,会跟着我们的人生,一生一世,只不过,它们不再像我们儿时那么的明显。你可以说:“孩子你慢慢来”,可是有时候,快快“放手”或许也是必要的。我知道这很难,这很难,难极了。但是你记得我们的甜蜜时光,如果你知道你在我们心中永远的位置,或许,它就会容易一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龙应台三部曲是哪三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