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梗哪些场合容易产生新梗网络词

导语:如果能有一个能不断发展的记录中文梗的博物馆,过上20年后再回头看,就会发现,原来中国互联网的梗层出不穷,且与时俱进。而现在,有人把这个中文梗博物馆做出来了。这是一群年轻人用自己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梗文化与发展的故事。 一 故事开始于今年上海疫情爆发前。四迹的本职工作是美术监制,除此之外,他还是一名在B站上有36w粉丝的up主,负责每年B站拜年纪的企划。同时,他日常生活中很喜欢VR chat这款游戏,空闲的时候,便会去玩一会儿。在今年3月初,上海开始有了零星几例确诊病例。在疫情的影响下,VR chat能够给四迹提供模拟正常的社交环境,减缓了他平日里的焦虑。在因疫情宅了一段时间后,四迹有了想要做中文梗博物馆的念头。“在VR chat这样的环境模式下,做虚拟展会是一件很有前景、且很靠谱的事情,但很多人意识不到。而且发现身边的人和网友都很喜欢玩梗,于是想着做一个烂梗博物馆图一乐。”四迹说。后来,四迹发现这似乎是一个很值得花时间去做的企划。他开始寻找合作伙伴,并创建了自己的团队,认真的把这个企划做完了。于是,就有了现在的中文梗博物馆。这所线上虚拟博物馆收藏了了从2000年至今的,数百个在中文互联网上传播最广的的梗,将作为一个公益项目,通过VR Chat的平台,免费向所有用户开放。在最近,这个中文梗博物馆博物馆正式开馆了。整个博物馆被分成了七个展区,游客只要顺着设计好的路线参观,就能完整游历整座博物馆。而且从博物馆内的装横设计以及展品的展出形式来看,即使是对虚拟博物馆抱有质疑态度的人也都不得不承认,这座虚拟博物馆和现实中的博物馆并没有什么区别。它虽然没有现实中博物馆会有的讲解员,但在每一个展品都做了一块讲解牌,有的还有语音。同时,这个博物馆可以让观众亲身体验、还原当时的梗发生的场景。馆内的七个展区,并没有特别明确的时间顺序,因为“光是统计大量梗的时间这坑太大了,很容易出错和争议”。而这么做,也能给游客留下梗丰富多彩的印象。在“梗起”展区,你会看到一些有了年代感的梗,他们基本上是中文互联网刚刚出现时的产物,如“网上冲浪”“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等。在“梗承”展区,我们能看到一些随着互联网鬼畜视频发展起来而出现的梗,有些至今仍在互联网上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如“金坷垃”“香蕉君”“比利王”。这里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设计:在参观完这个展区的梗之后,我们会穿过一条黑暗的小道,来到一个舞台上。舞台的前方,站着波澜哥。我们在这里重新听了一遍波澜哥演唱的歌曲,以及韩红老师的那一声“滚”。接着来到“梗兴”展区。这是在以B站为代表的视频软件发展起来后,陆续出现的梗。在这里,我们能看到许多至今仍在使用的梗,比如“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诸葛亮骂王司徒)“地铁老人手机”“杰哥不要”“意大利炮”等。不可否认,这个展区里的梗,影响力和其他梗相比要大得多。四迹也很了解这个博物馆的受众群体是一些重度二次元用户,所以在馆内专门设立了一个“二次元”展区。这里摆放着许多动画里的名场面、名台词等。你可以在这里模仿倒地的团长,喊出那句“不要停下来啊”的名台词;或者是对着御坂美琴说出“你指尖跃动的电光,是我此生不变的信仰”;又或者是来到秀知院学园学生会长室,跟着藤原千花再跳一遍书记舞。而且,他们还专门设置了一个展厅,放了一个等比例制作而成的高达。下一个展区则是“游戏”展区。该展区的入口,巧妙地设计成了《超级马里奥》中的下水道的入口,参观者需要从这里跳下去,便会看到初代马里奥的游戏场景,仿佛置身游戏中,充满惊喜。在游戏展区,你还能看到物理学圣剑、火之高兴等在游戏内十分出名的武器。这里还有一个小型的我的世界中村庄的模型,旁边放着一个等比例还原的地狱传送门。走进这个地狱传送门后,我们便会缩小来到旁边的村庄模型里,进行沉浸式参观。从游戏展区出来后,下一个展区是“梗繁”展区。这个展区收藏的梗,更多的是展现了如今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代,新梗出现的速度和数量都在增加,且传播范围更广,是梗文化最繁盛的时期。这里许多梗的出处来源于短视频、新闻节目或影视节目等,如“华强买瓜”“鸡汤来咯”“三点几了饮茶先咯”。在博物馆最后一个展区,名为“家”。正如它的介绍所说,“没有大家,何来小家,更何来我们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生活。”这里有着在互联网没有发展起来前,那些在电视上能看到的经典的春晚作品,如赵本山的《卖拐》;也有因为疫情,经新闻报道之后获得全网致敬的“大白”。这个展区收藏的梗,更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更能引起共鸣。中文梗博物馆的规模足够大,整个博物馆转一圈下来,最少也需要花费一个多小时。它的精致程度也值得所有人花费一个小时进去参观,或许还能唤起曾经的回忆。而制作这么大规模的一个虚拟博物馆,四迹和他的团队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

在设计中文梗博物馆时,四迹的思路很明确:要突出虚拟展会相比现实的便利性和优势。“通过结合虚拟现实设备的特性去专门设计,比如放大字体,尽可能不做太大的展厅在频道人数有限的前提下不会显得太冷清,多做拐弯结构方便优化内存关闭看不到的展厅提高帧数,突出展示展会难以实现的设计例如巨大化模型和高山流水,等等,都是对虚拟展会实现方式以及优势的探索。”四迹说。但在开始实际制作后,四迹和他的团队遇到了不少困难。对于VR chat这么一个允许你天马行空的平台,依然需要找一个平衡。设计上是去做基于现实博物馆的视觉风格,拟真的方式和思路能避免让人觉得太假。但要看起来像现实博物馆,又想比现实博物馆更强,难以实现的感觉,设计与实现起来仍很困难。除了如何做到“突出虚拟展会相比现实的便利性和优势”,四迹和他的团队最先遇到的挑战是对于梗的选择。“这是一个很容易产生舆论风险的企划,大量的不同领域信息的筛选,注解,很难在现在的互联网环境下让每个人满意。而且也不确定哪些梗背后有不妥的故事,注解会有什么问题触及哪些人的什么点,太多的信息需要认真筛选和核查。”除此之外,本职工作是美术监制的四迹,对于编程,建模,大一些的unity工程管理,立体展厅设计等等几乎不熟悉。“就像是在走几乎没有前人走过的路,摸着石头过河,几乎都是坑。”在博物馆的优化上,四迹也吃了不少苦头。“这毕竟还是一个需要让观众实时渲染,在里面流畅运行的游戏引擎,考虑到优化就的尽可能控制模型的面数,以及尽可能使用烘焙光照少用吃算力的实时光照,以及自动加载新到的场馆关掉看不到的场馆释放内存等等。这些都需要编程同学的配合来完成。”而最大的困难,是今年三月在上海爆发的疫情。四迹和他的团队不得不居家办公,团队交流的难度也在上升。但他也看的很开,因为“想在疫情的时候趁机做些什么。”好在,结果是好的。“一开始发的demo版在互联网上有了一定的热度,让更多的爱好者愿意加入进来,再加上我个人比较肝,于是更早的完成了这个企划。”四迹说。6月18日,中文梗博物馆正式开馆。这也吸引了不少的关注,比如B站UP主逍遥散人就将这个博物馆游览了一遍,并发布了视频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这个虚拟博物馆的存在,让更多的人前来打卡。对于这些认可,四迹还是觉得有些遗憾存在。由于他的团队是临时组建的,在除了有专业领域的朋友帮忙地方很满意,其它都还差的挺远。如果团队能够更专业,成品可能会比现在更好。“但这估计也是用爱发电的极限了吧。”四迹说。

在博物馆里的一面墙上,有着四迹写的一段话。正如四迹所说,他希望能够通过这一个中文梗博物馆“重新思考众说纷纭的元宇宙产品更合理更有意义的发展方向”,毕竟目前“元宇宙”仍未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概念。目前市面上很多产品都打着元宇宙的名号,但实际的体验可能会与消费者的印象大相径庭。所以中文梗博物馆的出现,更接近大部分人心里所认为的元宇宙的概念。他们在脱离现实的VR中,提供了一个能让人感觉到快乐第地方。除了希望人们重新思考“何为元宇宙”,四迹更希望所有能来到这里的人,感受到他们对这个博物馆所倾注的全部热爱。“这个博物馆不光是收录和分享梗,更是倾注了我对丰富多彩的互联网文化生活的感激之情,分享了很多我热爱的事物,希望能把这份情感传递给大家。”他也希望观众都是和朋友一起来看的,收获到快乐和友谊,以及提升对虚拟展会的理解。“展会的内容展示模式是可以给观展的人充分的时间互相交流的,不像一起看电影,一直持续的内容会让一起看的朋友在过程中没有太多机会互相交流。这是构建以内容为核心,未来更加有粘性的社区很重要的方式之一。但是现在还是太早了,它更像一个公益广告,希望照亮哪怕一点点行业前进的方向。”我曾问四迹是否考虑选择在合适的时候进行“闭馆装修”,比如增加馆藏,或者对展区进行重新设计。四迹回复说目前还没想好,走一步看一步吧。在今日,如何用当下的方式,去看待这些梗,如何恰当的使用梗,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实际上,它早已融入到中国人的日常当中。而中文梗博物馆用大量丰富的细节、有趣的互动告诉观众,梗是什么,我们曾经用过什么梗,我们又该如何看待梗。梗对于大部分国人来说,就像是“熟悉的陌生人”。我们平常或许都在使用,但我们可能会不知道这些梗的含义,也不知道我们迄今为止都用过哪些梗。而在中文梗博物馆,我们借助VR的方式,深入的了解不同的梗,并与其进行互动,从中不但能够收获快乐,还能找到中国互联网不断发展的痕迹。梗,不再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它试图串起所有人共同的互联网记忆、共同的情感。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许多人来到这里,对这个博物馆进行修缮;或者是在这里当一名导游,带领第一次来参观的人领略梗文化的魅力,让更多的人深入了解每一个梗背后的故事并亲身体验。又或者是,在不久的将来,有更多的梗博物馆对大众开放。跟一群人建造博物馆,听着就很酷四迹已经开了一个好头,只等有志之士将故事续写下去。
哈喽,家人们喜欢玩梗吗?家人们最近有听说过什么新梗吗?喜欢玩梗的家人们再坏也坏不到哪去呢,这就是我们猫哥团队的梗门善恶观。最近猫哥又听说了“泰裤辣”“在这么冷的天”“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XX”的一系列新梗呢,那跟着猫哥,带你5G分析热梗!#1 这些梗,你知道吗?#1 泰裤辣“泰裤辣”这个词源自于小鬼王琳凯在演唱会上说的一句话:“我是一个特别固执的人,我从来不会在意别人跟我说什么,让我去做。如果你也可以像我一样,那我觉得这件事情太酷啦!”由于这个“太酷啦”说的过于魔性,加上他的口音和发音,听起来像是“泰裤辣”,就被网友们戏称为“泰裤辣”。#2 在这么冷的天,你离我那么远这首歌的歌名是《雪 Distance》,歌手Capper / 罗言。家人们可以去搜一下,洗脑神曲,虽然难以费解,网络热梗太多,多少猫哥都喜欢沾点。#3 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这个梗来源于某奶粉的广告语,现如今被网友用来文案拼贴。比如早八,更适合中国宝宝的灵魂出窍术;螺蛳粉,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意大利面;上班,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坐牢;猫哥,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考研团队……#2 梗文化背后的传播学传播文化—梗文化“梗”和网络流行语不同,流行语可以是某个具有喜剧效果的口头禅,或者运用“谐音梗”来谐谑调侃,并且通常是固定的。而“梗”不仅可以通过自然语言表达,还可以通过表情、音频、图片来表达信息。“梗”所指向的不仅是趣味性,更是背后的事件态度甚至是某种意识形态。“梗”通常是动态的,因为网络群众的参与而生发出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的表现方式。网络中频繁更迭的“梗”现象,总是以简洁又诙谐的方式反映社会现状和时代情绪。“梗”的几大特征,包括:戏谑化表达手法由于新媒体本身具有开放性和便捷性,这不仅为我们z时代的自我表达提供了高互动的传播空间,也推动我们这世代以空前活跃的姿态在网络世界蔓延。随着传播媒介多样化,为我们的娱乐表达提供了多种选择。在不同的言语、图片、音频、视频当中,我们以戏谑、反讽等形式对原文本进行结构与重构,创造出娱乐化的网络新梗。比如太酷啦谐音梗“泰酷辣”,新梗“何以琛挖笋”翻新旧梗“王宝钏挖野菜”,热梗“为爱冲锋四件套”来自于山东汉子的装扮,网友随意拼凑,赋予其新的意义,却往往吸人眼球。区隔与交融并存我们很容易看到知梗的人和不知梗的人之间的一个区隔,这里的区隔不是绝对性的排斥,但是却体现了一定量的不合群。比如室友之间聊天说“笋子”,但是我本身对这个梗并不太了解,很容易造成空气安静或者尴尬收场。但是不同的梗之间可以相互交融,比如我并不了解这个梗,我可以用新梗“不了解,达咩”结束这个话题,以彰显自己是个前卫的人,从而将聊天引入自己擅长的领域。这种梗文化社群的形塑方式大多传达出 Z世代对热梗的态度和情绪,也是个人参与网络公共生活的一种新方式。传播现状—群体狂欢狂欢本质是一种反抗霸权力量、建立普天同庆的自由民主的理想世界的文化策略。但如今狂欢大多脱离了时间和空间的障碍界限,开始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在时间的积淀下成为大众文化的一种。本文更多的是指网络热梗的全民狂欢氛围,网络热梗是一种多模态语言,以强大的叙事性和冲击感,成为当下人们最受欢迎的网络语言。无论年龄阶层,只要了解这个热梗的人,都可以投入到斗梗的狂欢中,通过挪用盗用、拼贴、同构、颠覆、破坏,传达出富有意味的风格,表达出我们想表达的社会情绪。传播方式—迷因传播迷因这个词是在1976年由理查·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所创造,而迷因传播是指能通过模仿进行内容的形式与复制,进而扩散传播的信息内容。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我们又新诞生出网络迷因这个衍生词,指某个理念或信息迅速在互联网用户间传播的现象。比如“在这么冷的天”这个热梗以奇怪的造型、荒诞的表情、浮夸的特效、以及吐字不清的慵懒出圈能够快速在人们脑中留下印象,且利于传播,易于感染人们的情绪,扩大了传播的覆盖面,引发病毒式扩散。传播环境—娱乐至死尼尔波斯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指出:一切公共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为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很明显目前部分的热梗尽管内容娱乐化、庸俗化、毫无营养,却依然深受大家的喜爱和追捧。长期以往我们对这种粗制滥造的网络梗丧失了批判性,否定性和超越性,我们的主体性完全丧失,遭到异化被自己创造的热梗而奴役,越来越追求感官冲击带来的短暂快感,而忽略内容沉淀、审美提升、精神枯萎,整个梗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成为阻碍我们发展的监狱。新媒体的发展为梗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机遇,虽然梗的传播为我们提供了娱乐性和趣味性,但如何让梗文化健康且有意义的传播依旧任重而道远。归根结底,“娱乐至死”导致的审美虚无,值得我们警惕和反思。#猫哥24北大全程班班型一:猫哥北大全年小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近很火的网络热梗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