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行业的现状如何?收入情况怎样?中传戏剧影视导演考什么英才的导演班值得报名吗?


正如奥登称他的时代为“焦虑时代”那样,萨缪尔·贝克特在《终局》中也写到了一个“荒原般的世界”。作为战后历史学人的奥弗雷在重新审视这个充斥着焦虑与危机的年代时,不由得感到了弥漫在电波、报纸与街角空气里的焦躁。这种焦躁不局限于现代性带来的大都市的紧张,战后的创伤与记忆,更打破了公共与私人的界限,人类情感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所遭遇的扭曲,让人道主义更显得像是一个虚幻的空中楼阁。
《1944》剧照。
战争结束了,原先象征秩序的帝国走向了终局和后殖民时代的忧郁。资本主义仰赖的“自我拥有的个人主义”,陷入了无法维系的困境,而正是这种困境引发了集体的焦虑、中性化的道德与极端的乌托邦政治。而只有在日常生活中面对个人所遭逢的痛苦,才能让正义走上正轨。为此,在“紧急中的沉思”展览期间,UCCA携手现在电影,在看电影、德国电影协会、北京塞万提斯学院、阿根廷驻华大使馆、新经典的支持下,共同推出一场以“中间状态”为主题的云观影。
《最后一件外套》剧照。
此次云观影,我们将展映3部作品。其中,由爱沙尼亚和芬兰联合出品的电影《1944》从两个不同视角来观照一场夹在两个大国之间的战争,反映了裹挟于德苏两军中间的爱沙尼亚人不堪回首的历史;德国电影《德语课》从同名二战反思小说剥离出一条主线,描绘了人类感情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所遭受的扭曲,展现了战争创伤所带来的中间状态;阿根廷、西班牙电影《最后一件外套》讲述了88岁的亚伯拉罕在近70年没有任何关于恩人的消息后只身履行承诺,呈现出人与人之间摇摆不定、难以释怀的中间情感状态。
《德语课》剧照。
以上3部作品均呈现战争及人类命运的某种中间状态,在繁华与疗愈的表象下,潜行着对战后未知的恐惧和对文明的忧虑。本期活动我们邀请了 15位嘉宾与大家云分享,在光影中体验,在“云端”上发声,展开一场跨时空的交流与碰撞。
《1944》剧照。
从本次云观影开始,我们将在电影直播前增加一个新的环节,每部电影将邀请1-3位嘉宾担任 电影推荐官,这些嘉宾可能来自于电影主创、制片人、策展人、剪辑师、声音制作、音乐人、影评人、电影学者、国际文化交流学者,他们都与电影、与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将用VCR影像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和影迷分享他们对于电影的独特观点和看法。
《德语课》剧照。
除此之外,我们还将在虚拟检票大厅,号召有趣的灵魂,担任每期的 电影队长,用你的奇思妙想、锦囊妙计让五湖四海的小伙伴一同经历有创意的、与众不同的映前30分钟。我们希望大家在候场的检票厅里,除了常规的选座位、听音乐、大合影之外,能有更多与电影相关的有趣环节,希望每一部电影都有专属的独家记忆。如果你热爱电影,充满各种鬼点子,那就请扫描文中二维码联系云小P,成为第一期的电影队长,在云观影中,带领前浪后浪们,发光发热。
《最后一件外套》剧照。
本着云上传递世界好电影,连接有趣灵魂的初衷,本次活动平台“现在电影”特设专属影厅、检票大厅、实时弹幕以及映前电影推荐官、映后嘉宾直播交流等全新“云展映”功能……大家可以在云上漫步的沉思中,体会影像的魅力。
《德语课》剧照。
UCCA × 现在电影
云观影丨紧急中的沉思:中间状态
2020.7.10 – 2020.7.12
国别语言配中文字幕
活动安排

7.10(周五)19:30-22:00
《1944》及于广义、袁庆丰交流
7.11(周六)19:30-22:30
《德语课》独家首播
及阿郎、巫昂、孙炎、李宗衡交流
7.12(周日)19:30-22:00
《最后一件外套》及饶晖、石文学交流
电影推荐官
按出场顺序排序

《1944》
爱德华·盖里阿尔迪(制片人、音乐制作人)
彼得·萨拉德(欧盟电影展执行总监)
《德语课》
克里斯蒂安·施沃霍夫(导演)
安珂(德国电影协会中国代表)
黄宁群(新经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最后一件外套》
娜蒂亚·胡特尼克(北京塞万提斯学院文化负责人)
豪尓赫·萨托尔(阿根廷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
参与方式

1、关注“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公众号,发送关键词“ 云观影”获得三部电影的观影口令。电影口令的具体使用方法请进入检票厅获知。如有疑问,可随时在检票厅联系UCCA云观影小助手和云小P,我们将提供帮助,答疑解惑。
2、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检票厅(两个厅请勿重复进入,任君择一):
3、若检票厅超过200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输入暗号:中间状态,“云小P”将手动拉您进入检票厅。
4、想要成为电影队长,贡献创意、发光发热的影迷,请扫描上方二维码联系“云小P”。
正版渠道:现在电影APP
影展期间限时免费
2020.7.10(周五)
《1944》
1944
导演:埃尔莫·纽加农
主演:卡斯帕·威尔伯格 / 克里斯蒂安·乌克斯库拉 / 麦肯·施密特
年份:2015
类型:剧情 / 历史 / 战争
国家:爱沙尼亚 / 芬兰
语言:爱沙尼亚语 / 俄语 / 德语
片长:100分钟
获奖:开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提名
播放平台:现在电影
简介:1944年,德军与苏军为争夺纳尔瓦地峡进行了一连串战斗,这不是爱沙尼亚第一次沦为东方和西方交战的战场,从楚德湖的冰上大战算起已持续七百多年。处于两大强势文明之间的爱沙尼亚人长久的夹在中间,使得语言、文化、宗教都深深打上了这两种文化的烙印,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两国争斗的牺牲品。
影片推荐:
“双视角观察,在两种文明之间”。
影片用双视角来关照这段历史,投资仅150万欧元,但对于宏大场面的表现相当出色,复杂的战争调度也游刃有余,对历史的把握比较精准,人物刻画让人印象深刻。战争是宏大的,而个体是渺茫的,这也是战争片永恒的魅力。
以小见大的良心之作,爱沙尼亚战争类型片的崛起。这是一段必须展现的历史,影片并没有直接描述苏联的统治者对这些加盟共和国的野蛮扫荡。前半段德军视角,后半段苏军视角,电影的视角不是狭隘的爱国主义,但足够深情,没有过多的渲染,反而显得真挚,让人敬畏这一段历史。两个视角的切换,深刻揭露了同族人由于分属两大阵营的对峙与血拼的强烈悲剧性,凸显了人性的张力。
电影推荐官

爱德华·盖里阿尔迪
Edoardo Gagliardi
制片人、音乐制作人
来自意大利,住在北京。罗马大学博士、北京大学进修。是一个独立电影制片和音乐制作人。热爱电影和音乐,第一份工作在意大利,给当地杂志和媒体写影评。在中国生活了十多年,其大部分时间投身于电影业,曾经作为意大利电影产业协会代表和欧洲电影公司拓展中国市场顾问,负责电影发行、影像活动策划和组织以及影视项目的开发和制作,并曾组织声音雕塑乐队给经典默片现场即兴配乐演出,其中《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和《玩家马布斯博士》曾在UCCA演出。2018年担任国内音乐舞台剧《我的小伙伴》制片管理。其音乐制作人的身份,从1999年制作环境和实验音乐, 跟意大利厂牌DBC合作以及制作纪录片、广告配乐和Remix。在北京组织和参加的乐队包括GAAL,跳音组和声音雕塑乐队。
身在北京的意大利电影制片人,是如何看待爱沙尼亚的这部电影呢?我们来看看爱德华·盖里阿尔迪到底说了什么。
彼得·萨拉德
Peter Sallade
欧盟电影展执行总监
现任中国欧盟电影展执行总监。2011年至2012年,担任北京国际电影节顾问;2007年至2011年负责北京综合性国际电影展:北京国际电影交流大会。由于有着丰富的电影制片经验,在开展中欧文化交流项目上,曾帮助中国发行公司寻找外国电影以及给外国电影节推送中国电影。除了组织电影节之外,同时也为电影短片展和多媒体展担任制片,并协助电影项目的执行。
有着丰富影展经验,具有国际视野的彼得·萨拉德,会怎么推荐这部电影呢?非常期待。
交流嘉宾

于广义
导演
电影导演。1990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2004年开始电影拍摄,代表作品《木帮》《小李子》《光棍》《跳大神》曾多次入围国际电影节,并屡获电影节大奖。
袁庆丰
教授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博士(1993)、北京大学(1996-1998;2000-2002)、美国TCC社区学院(1999)、北京电影学院(2009-2013)访问学者。北京广播学院副教授(1996)、电影学硕士生导师(2000),中国传媒大学教授(2002)、电影学专业博士生导师(2009)。著有《黑草鞋:1937-1945年现存抗战电影文本读解》(台湾,2020)、《黑布鞋:1936-1937年现存国防电影文本读解》(台湾,2017)、《黑皮鞋:抗战爆发前的新市民电影——1933-1937年现存中国电影文本读解》(台湾,2016)、《黑乳罩:1949年后外国电影在中国大陆的文化传播和世俗影响》(台湾,2015)、《黑马甲:民国时代的左翼电影——1932-1937年现存中国电影文本读解》(台湾,2015)、《新世纪中国电影读片报告》(北京,2014)、未删节版增补本:《黑旗袍:中国电影的文化逻辑与市场机制——2000年以来的文本实证》,(台湾,2020)、《黑棉袄:民国文化中的旧市民电影——1922-1931年现存中国电影文本读解》(台湾,2014)、《黑夜到来之前的中国电影——1937年现存国产影片文本读解》(北京,2012)、《黑白胶片的文化时态——1922-1936年中国早期电影现存文本读解》(上海,2009)、《灵魂的震颤——文学创作心理的个案考量》(北京,2002)、《欲将沉醉换悲凉——郁达夫传》(上海,1998;香港,2001;北京,2010)、《郁达夫:挣扎于沉沦的感伤》(济南,1997)。
2020.7.11(周六)
《德语课》
German Lesson
导演:克里斯蒂安·施沃霍夫
主演:路易斯·霍夫曼 / 玛丽亚·德拉格斯 / 松佳·里奇特
年份:2019
类型:剧情
国家:德国
语言:德语
片长:125
获奖:2020年德国电影最佳原声音乐奖提名&最佳摄影奖提名
全网首播:现在电影
简介:影片改编自西格弗里德·伦茨的同名小说。这部二战反思小说是德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杰作,具有重要意义。二战刚刚结束的1945年,在一座孤岛上,少年西吉正在罚写一篇题为《尽责的快乐》的作文。往事纷至沓来:二战期间,他身为乡村警察的父亲,奉命监视一位于他有救命之恩的画家,禁止其作画,还要求当时才十岁的西吉也帮忙监视画家。然而,同情画家的西吉却背着父亲保护艺术品,把父亲撕碎的画作恢复原状,藏在一个废旧磨房的“密室”里。战后,父亲仍然继续“履行职责”,随后一场莫名大火将磨坊里的画作付之一炬,西吉对父亲的怀恨与恐惧由此到达极点,而他偷藏画作的行为也终于被父亲发现,因难以管教被送进感化院。他不断回忆往事,作文越写越多,希望一直写下去,继续体会履行尽职的快乐……
影片推荐:
“履行尽职,在快乐与噩梦之间”。
《德语课》是当代德国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作者西格弗里德·伦茨与海因里希·伯尔和君特·格拉斯被公认为当代德语文学三大家。《德语课》取材于画家埃米尔·汉森的真实故事,是战后创伤反思的经典之作。2009年伦茨80大寿,德国甘思客出版集团旗下的赫夫曼·坎普出版社推出了新版《德语课》,国内也重新翻译出版了该书。这本文学著作曾深深影响了余华那一代人,余华为此还专门撰文,诉说了他对这个作品的感受。
“我第一次读到伦茨的小说是《面包与运动》,第二次就是这部《德语课》。那时候我在鲁迅文学院,我记得当时这部书震撼了我,在一个孩子天真的叙述里,我的阅读却在经历着惊心动魄。这是一本读过以后不愿意失去它的小说,我一直没有将它归还给学校图书馆。这书是八十年代翻译成中文出版的,当时的出版业还处于计划经济时代,绝大多数的书都是只有一版,买到就买到了,买不到就永远没有了。我知道如果我将《德语课》归还的话,我可能会永远失去它。我一直将它留在身边,直到毕业时必须将所借图书归还,否则就按书价的三倍罚款。我当然选择了罚款,我说书丢了。我将它带回了浙江,后来我定居北京时,又把它带回到了北京。”
不同版本的《德语课》中文版小说封面。
本片继1971年彼得·博韦(Peter Beauvais)导演的版本之后,在2019年又被克里斯蒂安·施沃霍夫搬上了大荧幕。克里斯蒂安曾与本·卡隆一起执导《王冠》,此次导演电影《德语课》,完成了四百多页的原著浓缩到2小时电影的转化,其表现手法抛开了原著小说厚重的经典风格,而采用了提炼方式完成了内核建构,描绘了人类情感在特殊时代背景下所遭受的异化和扭曲。
电影推荐官

克里斯蒂安·施沃霍夫
Christian Schwochow
导演
德国纪实疗愈系导演,总能从冷峻题材提炼出人性的温暖,1978年生于德国东北方的吕根岛(Rugen),瑰丽多彩的自然环境,东德的保守政风,再加上活跃于广播界的父母薰陶与创意教育,形塑了他独一无二的成长历程。从小便神游在许多故事之中,在绘画、音乐与摄影上发掘了自己的艺术天份,长大后曾在不同的电视和广播频道担任过作家和记者,更加确认电影才是自己的终生理想,也唯有电影能结合他在绘画、音乐、文字、摄影上的热爱。于是在2002年至2008年间,进入巴登符腾堡电影学院(Baden Wurttemberg Film Academy)专攻电影导演,在学期间便展露出锐不可当的创作锋芒,完成了许多影像作品。《11月的孩子》是其首部剧情长片,影片大胆挑战德国历史议题,将大时代与小人物的悲喜,交织成一部细腻动人的追忆旅程,镜头之间尽显大将风采,锐笔意深,不愧为德国影坛最受期待的新锐导演!2011年获第46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水晶地球仪奖提名;2013年获第37届蒙特利尔世界电影节美洲大奖提名,及世界竞赛单元国际影评人协会奖。
为了庆祝本片在中国的全网首播,克里斯蒂安·施沃霍夫特意从德国录了视频,对原著小说与电影拍摄之间的关联等内容进行品鉴分享,并发来远方祝福。
安珂
Anke Redl
德国电影协会中国代表
一半英国血统,一半德国血统,是生活在中国的第三代家庭成员。毕业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德国海德堡大学,曾是北京大学的学者。媒体职业生涯开始于ARD/德国电视台的制片人岗位,后来曾在路透社北京分社以及英国的《金融时报》媒体和通讯公司工作。1999年与合伙人共同创办CMM-I传媒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担任德国电影协会中国代表已有15年,曾7次在中国举办德国电影节,热衷于中德两国电影产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2014年,被评为亚洲媒体领域的顶级女性之一;2017年在联合国妇女署和CKGSB组织的女性领导论坛上发言,并主持了许多以中国媒体行业为重点的小组讨论。如今已在北京生活了20多年,精通德、中、英三门语言,其双胞胎儿子是在中国长大的第四代家庭成员。
为了庆祝本片在中国的全网首播,安珂特意从香港录了视频,从中德文化交流的角度品鉴本片,并发来祝福。
黄宁群
新经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德语课》小说中文版出品方代表。曾获百道网&凤凰传媒“中国好编辑”荣誉称号,并带领团队策划、编辑多种百万级别畅销书,连年斩获各大媒体“年度好书”奖。
作为《德语课》小说中文版编辑,黄宁群从原著小说出发,为这部电影的解读提供一个多元视角,并表达对本片全网首映的祝福。
交流嘉宾

阿郎
《看电影》主编
《看电影》杂志主编、作家、影评人、中国影协理论评论委员会理事、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著有:《并指如刀:阿郎看电影》《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晚安,人类:阿郎看电影私享笔记》。
巫昂
诗人、小说家
诗人、小说作者,先后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和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曾供职于《三联生活周刊》,做了三年的深度调查记者,2003年开始职业写作,出版有《我不想大张旗鼓地进入你的生命之中》《瓶中人》等书,翻译了《在路上》。2015年创立了宿写作中心,教写作课,现居北京。
孙炎
制片人
制片、策划多部电影作品,并在版权运营方面具有丰富经验。代表作品:《心理罪》《村戏》《蚀》《天津闲人》《危城之恋》《快乐奔跑》等。
李宗衡
艺术家
当代艺术家、作家、导演。其电影与影像作品有《猎人之旅》(2018年在UCCA首映)《十二宫系列短片》《躁郁时代的薛仁明》;绘画包括《电影史》系列、《爱是唯一的历史》系列;小说代表作《穿起皇帝的新装》(又名“艺术家三部曲”);展览包括《通往记忆的密室》《失焦》《天下太平——湖南实验艺术展》等。
2020.7.12(周日)
《最后一件外套》
The Last Suit
导演:巴勃罗·索拉兹
演员:马丁·皮罗杨斯基/安赫拉·莫利纳
年份:2017
类型:剧情
国家:阿根廷/西班牙
语言:西班牙语
片长:91
获奖:耶路撒冷影展最佳剧情片
亚特兰大影展观众票选奖
播放平台:现在电影
简介:88岁的亚伯拉罕准备离开布宜诺斯艾利斯前往波兰,在那里找寻在战争时期救过他一命的恩人。面对种种困难,在将近70年没有任何消息后,亚伯拉罕还是竭尽一切试图找到他的老朋友,并履行他的承诺:当终有一天见面时,亚伯要告诉他精彩的一生。
影片推荐:
“70年的承诺,在现实与记忆之间”。
历史与现实,卡洛斯·索林编剧执导的阿根廷犹太版李尔王。88岁的犹太裁缝亚伯拉罕·伯兹坦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出发,辗转马德里,最后在华沙实现70年的承诺。这个承诺,压在他的心里很久,他打算找到一个朋友,这个朋友在二战时救了他一命。在与他失联70年后,亚伯拉罕开始努力寻找,并信守他终有一天会回来。老人在德国车站选择不要踏上德国土地,一场战争让经历过这一切的这一代人有了终生的噩梦。他们脚踩的土地承接了一切幸福与痛苦,仇恨与原谅,德国车站的拥抱也让我们相信,历史永远不能被遗忘。
电影推荐官

娜蒂亚·胡特尼克
Nadia Hutnik
北京塞万提斯学院文化负责人
1980年出生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2002年移居西班牙马德里,自2016年起就住在中国。在阿根廷学习了三年的历史专业,2008年毕业于美术专业,主修图像艺术(平面设计、摄影、视频),2009年开始攻读当代艺术博士学位。十多年来,专注于文化管理,曾在西班牙和中国的重要城市组织过多次展览。自去年11月起,担任北京塞万提斯学院文化负责人。
此次,为了表达祝福,娜蒂亚·胡特尼克特意在西班牙录制VCR,从电影摄影、美术、西班牙文化的角度进行品鉴,并真诚问候每一位参与云观影的影迷。
豪尓赫·萨托尔
Jorge P. Sartor
阿根廷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
阿根廷外交部外交官,近两年于北京工作,本科主修历史学。热衷于中阿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多次将阿根廷的电影和文化引进中国。
此次豪尔赫·萨托尔从阿根廷的文化视野进行推荐,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能让观众更加了解和喜爱阿根廷。
交流嘉宾

饶晖
副教授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编导专业任课教师。199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理论研究室,获电影学硕士学位;1999年至今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担任教师;2011年获文学博士学位。主要开设课程:影视剧作、类型电影、大师研究等,目前担任电影电视系剧作与史论教研室主任。论文及专著《电影作者》、代表论文《1990年以来中国电影中的“英雄”叙事》。曾参与多部电影、电视剧的剧本创作,代表作品有电影《星星的孩子》《今天的鱼怎么样?》、电视剧《我们生活的年代》《大男当婚》。其中,电视剧《我们生活的年代》获2007年上海电视节题材贡献奖;电影《今天的鱼怎么样?》获得2007年鹿特丹国际电影节特殊贡献奖、Créteil女性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奖(Créteil International Women's Film Festival Grand Prix)等。
石文学
影评人、策展人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制作人进修班教师、中传英才电影教育特邀教师、《影视圈》杂志内容总监,电影自媒体“吾嘶电影”,粉丝235万。影评及访谈散见于《环球时报》、北京电视台、豆瓣时间、四味毒叔等媒体平台。北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初审评委、腾讯综艺《演员请就位》媒体评委,曾以评委、策划、统筹、媒体等身份参与多个电影节活动。学术代表作品:《坐看云起等风来——当代中国电影评述(2003-2014)》(执行主编),《北京市电影业发展报告(2006-2016)》(副主编)。电影监制代表作品有:短片《早晚一炉香》《角儿》《阿正的夏天》等,长片《遥不可及》。
云观影流程:
18:50 发布指南,等待检票;
19:00 公开口令,验票入场;
19:20 映前直播,电影推荐;
19:30 准点开画,弹幕齐飞;
21:15 嘉宾直播,映后分享;
22:00 填写问卷,影厅打样。
预约后开场5分钟前会收到APP推送提醒;观影厅开放前,轮播嘉宾简介、预告片等;观影开始后,迟到者无法回看,模拟线下影院真实观影形式;电影结束后可在影厅内评论区云交流。
云观影福利:
1、每场嘉宾映后直播过程中,我们将抽取3名积极参与互动,踊跃提问的小伙伴,每位小伙伴将获得UCCA × 现在电影联名款布包、30元现在电影券、电影海报三样小奖品中的任意一个。
2、观影领福利,干货收不停!以#UCCA云观影# 为标签,为观看的影片写下你的所知所感,并@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和 @现在电影 @看电影 @德国电影学会 @北京塞万提斯学院 @新经典官方微博。每部电影的精彩影评中,我们将挑选3名幸运观众,送出“UCCA x现在电影”联名布包、30元现在电影观影券、德国电影协会小周边一份。其中,参与《德语课》的影评观众,除了获得以上三样福利之外,还将获得《看电影》杂志和《德语课》小说;参与《最后一件外套》的影评观众,除了获得以上三样福利外,还将获得北京塞万提斯学院的布包、本子、小画册等,幸运名单将在公布在@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和 @现在电影的微博,以及“UCCA艺术通讯”和 “现在电影”微信公众号的文末,届时可联系【云小P】咨询领奖事宜。
3、每场云观影结束,填写反馈问卷,我们将抽取3位观众,分别送出一份UCCA毕加索文件夹、现在电影布包、30元现在电影观影券。获奖观众将公布在“UCCA艺术通讯”和“现在电影”微信公众号相关推文中,届时可联系【云小P】和【现在电影君】,留下寄送地址。请小伙伴们密切关注,等待惊喜降临。
合作方

秉承“传递世界好电影”的理念,现在电影APP是一款为中国地区广大观众提供正版优质影视内容的流媒体平台。全新打造的虚拟【云影院】,实现线上与远在全球各地的爱人和朋友、明星和电影人,实时互动、同步观影。
德国电影协会
北京塞万提斯学院
如何成为UCCA会员?
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或致电垂询UCCA会员部:
+86 10 5780 0200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让喜悦驱除酷暑用光影书写人生虽然嗔怒的烈火炽盛但是阻挡不了“丰收”带来的果实为了祝贺在各大电影节投递的影片获奖新影圈特此举办获奖影片展映表彰活动用喜悦给酷暑盛夏带来一份清凉7月18日,让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收获的喜悦电影人我们不见不散【嘉宾阵容代表】著名导演:车径行电影电视剧导演,国家一级导演,电影学家、教授,中国电视剧导演委员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学会影视机构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电影教授:史博公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电影研究所所长,中国区域电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电影学专家,曾任影视编导多年。研究领域包括中国电影民俗学、中国电影社会学、区域电影文化学等。影评人策展人:石文学 影评人、策展人、监制,电影学硕士,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中传英才影视教育特邀教师,北京电影学院专业电影制作人班教师,新浪微博大V。电影监制代表作品有:短片《早晚一炉香》《角儿》《阿正的夏天》等,长片《遥不可及》(2020年)、《青木瓜之梦》(2020年)。担任《影视圈》杂志内容总监,腾讯综艺《演员请就位》媒体评委,北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初审评委。影评及访谈散见于《环球时报》、北京电视台、北京新闻广播、豆瓣时间(《邪典电影本纪—亚文化电影50讲》)、四味毒叔、编剧帮等媒体平台。新影圈创始人&CEO:邵馨莹新影圈&邵氏影视创始人,知名女导演/监制,英国桑德兰大学/英国皇家电影学院电影硕士,中英电影文化交流周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随团电影人代表之一。个人导演作品斩获了包括【英国电影电视学院奖】zuijia影片等30多个国际奖项。2016年起转型幕后,出品监制及发行了近百部电影作品。2017年创立了新影圈平台,已帮助超1000部作品获得了超过200家国际电影节的奖项。出品人:杨明梦马人影业董事长,出品人、制片人。代表作品:《护宝天师》《王者无敌苏乞儿》《老爸老妈的婚事儿》《刿心剑》《今年过年就结婚》《熊猫特工》《我的佣兵生涯》。 电影导演:孙传林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硕士,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燕京理工学院传媒学院教学副院长。电影代表作品:《偷说我爱你》《冷枪》《恋爱烹饪术》《雪影追踪》《渡河,渡河》《猛虎嗅蔷薇》系列五部、《铁扇令》《铁血锦衣卫》《我要去远方》、《淬火》《阴阳杀》《雾光行者》《新上海滩·怒马争锋》《暗夜较量》、《暗影追凶》等。《冷枪》入选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展映;主旋律电影《我要去远方》获得广州大学生电影节最受大学生关注爱情片奖、欧洲独立电影节白金奖、意大利那不勒斯湾独立电影节最佳编剧/最佳影片奖、法国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男配角、美国休斯顿国际电影节爱情类金奖等。(更多嘉宾大咖持续更新中......)【本次活动主持人】主持人:姜鑫鑫著名主持人、演员,全国百优“金牌主播”获得者。中华文化促进会播音员主持人委员会委员,青少年播音主持等级测评组委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业播音主持教育及演艺事业一线工作,活跃在影视作品及话剧舞台上,实战经验丰富,影视作品多次获得国际大奖。美丽乡村海南博鳌国际峰会新闻采访主持人,曾担任央视农业频道《丰收中国》《农广天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时尚DJ秀》、央视网《前沿对话》、东南卫视《风云对话》、山东广播电视台《唱响山东》等栏目主持人。原创音乐作品《这世界因为你有爱》在全国发行,影视作品有《妈妈请爱我》《小彬的夏天》《深夜小厨》,主演电影《妈妈请爱我》获得迈阿密美洲电影节暨金灯塔电影节华语电影峰会短片组“zuijia作品金奖”。【伦敦猎鹰国际电影节提名获奖团队代表】导演:杨晓宇湖北广播电视台导演,曾担任过记者、评论员、节目主编,参与多部纪录片摄制工作。纪录片作品《繁花》获湖北新闻奖、第11届中国文艺百家奖。电影《数下去》获得北欧国际电影节zuijia短片剧本奖提名、伦敦猎鹰国际电影节zuijia短片提名、zuijia导演提名及获奖。导演:贾舒涵中学学习Alevel 美术和戏剧。《世界》是贾舒涵的电影留学作品集,也是其第一部作品,该片获得伦敦猎鹰国际电影节2020年月度zuijia短片奖项等。导演:傅咏导演、编剧,籍贯上海,以拍摄广告、短片、MV为主,作品曾荣获IAI国际广告奖公益类金奖、影视类优秀奖、数码国际艺术节zuijia创意奖等多个奖项。曾入围成龙扶植青年导演计划、恒娱星空新导演新电影计划, 2012年执导的院线电影《请叫我英雄》,是国内最后一批使用电影胶片拍摄的国产电影。2017年入选华语新导演计划,2018年入选成龙电影A计划。主要作品:电影《孔雀》纪录片 (影片荣获柏林电影节评审团大奖银熊奖),电影短片 《余烬》《因为有你》,央视公益形象片《城市梦想》(荣获第21届IAI国际广告奖公益类金奖),微电影《除魔》,音乐电影《还记得吗》,院线电影《请叫我英雄》等。《余烬》已获得孟买国际短片电影节zuijia摄影奖、巴塞罗那环球国际电影节zuijia故事短片奖、法国尼斯国际电影节4项提名、伦敦猎鹰国际电影节zuijai月度影片及葡萄牙里斯本国际电影奖zuijia短片提名等奖项。导演:张海涛张海涛,笔名(海塑),国家一级导演、制片人;曾任青海省电影电视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毕业于西北民大、深造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师从司徒兆敦教授;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荣获第二届全国百佳电视艺术家称号,青海省政府及全国广播影视专家评审;曾发表多篇戏剧影视论文,担任《波兰斯基回忆录》《异端影像,帕索里尼谈话录》等国际电影导演大师传记研究丛书(副主编);导演并在国内外主流媒体院线播映的影视作二十多部,代表作品《再塑昆仑》、《0K,永别的吉他》、《幻蝶》、《大河沿的故事》、《扎糊蝶结的小鸟》、《九妹》、《无手老师》、《撒拉尔女孩》等荣获国际、国内多项大奖:联合国科教文“环境保护大奖”;中宣部第八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政府广播影视大奖“星光奖”一等奖;法国世界儿童妇女电影节奖;“亚洲国际影像奖”,首届中国民俗影像作品展映中获“导演金奖”,第22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新片展映表彰、第十六届中美国际电影节“金天使”奖二等奖等;省内外文化艺术界、专家、学者对其作品和创作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其主要贡献己收录《文化部专家学者》卷书、《中国当代影视人》卷等;其主要电影电视剧(片)作品己被国家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电影资料馆、中央电视台1套、2套、4套、6套和上海东方卫视、青海卫视、香港、台湾、日本、荷兰、法国电影资料馆等地区影视机构与电视台播映收藏。导演:牛鸿业2017年就读于燕京理工学院传媒院摄影系。他的故事短片《萤火虫》获得伦敦猎鹰国际电影节月度“官方提名选择奖”。导演:邢祎SeenVision 技术总监,创意合伙人,其执导的故事短片《HOPE》在伦敦猎鹰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月度zuijia科幻影片提名并获奖。其团队作品曾获得的奖项包括:2018Vega Digital Award 动画类金奖 / zuijia导演 / 剧本
2018美国IDA graphic design金奖2019金投奖银奖2020英国季节性短片电影节获得特别提名
亚洲青年动漫节zuijia导演奖,zuijia视效奖韩国首尔国际动画节入围日本TBS电视台中国区二等奖导演:全银涛中国青年导演,编剧。曾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于日本大学艺术学院部电影导演博士前,10年广告导演经历,曾创作多部短片及长片电影剧本,电影代表作《追星星的人》获得印度诺伊达国际电影节zuijia影片、第17届伦敦世界电影节zuijia外语片剪辑、伦敦猎鹰国际电影节月度zuijia影片、zuijia导演等多项国际大奖。导演:逄国林天津城建大学老师,痴迷于电影创作,组建天津城建大学微电影协会。2020年导演作品《白塞》获得印度世界电影节zuijia摄影奖,第17届伦敦世界电影节zuijia纪录片导演、伦敦猎鹰国际电影节官方提名选择奖,巴塞罗那环球国际电影节zuijia纪录短片奖,及入围米兰国际电影节、柏林勇者电影节、南非国际电影节、第23届巴塞罗那国际短片及动画电影节等18家国际电影节;2020年导演作品《人生电梯》获得米兰国际电影节zuijia超短片,入围第16届欧洲独立电影节、拉斯维加斯国际电影人年度盛典等14家国际电影节。导演:赵天留日7年硕士,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影视多媒体艺术教研室主任。赵老师婚礼影像团队(赵家班)创始人。代表作品:《邯郸之恋》城市宣传MV,零点乐队《想你》MV,微电影《被偷走的爱》,微电影《责任》。主讲《婚礼影像与后期制作》,《婚礼微电影创作》等课程。其中《责任》获得伦敦猎鹰国际电影节月度“zuijia励志短片”。导演:李雄导演李雄,曾经是中国武汉一名刑警,后于2000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学习表演,学士学位,演员,编剧,作家,导演。主要编剧作品《最美是你》获得2017中国电视剧品质盛典大奖东方卫视观众最喜爱的电视剧剧作。原创小说《曼陀罗疑云·破茧》于2016年在爱奇艺文学发表完成,进入“好故事 ”大赛的主竞赛单元,纸质小说2017年7月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在全国各大书店发行,网络点击量数十万。入选爱奇艺文学明星作家团。2017年入选北京国际电影节成龙A计划新晋电影人实战特训营第二期。2019年入选吴天明大师之光编剧大师班,同年四月加入电影家协会。2020年,凭借散文《年》荣获第三届《中国当代散文精选》大赛二等奖。2021年导演处女作电影短片《私奔》已获得伦敦猎鹰国际电影节zuijia剧情短片、2021南非国际电影节官方入选、白俄罗斯独立短片电影节官方入选、第9届孟买国际短片电影节zuijia制作提名。导演:广帅导演广帅,武术世家出身,陕西籍导演/制片人/演员/编剧,平凡视界影业总导演、制片人,北京五六一影业签约导演。导演电影代表作《坏蛋先生系列》《坏女孩》《精武雄风》《疯狂高校》《拳王老爸》《一夜狂奔》《狂人传说》《猎杀者》等。导演及主演作品获得国内外电影节多项大奖。导演:曾健武曾健武, 2016年9月于北京电影学院进修。电影《双面新娘》担任摄影指导,电影《蛇纹身》担任摄影指导,电影《天堂的张望》担任摄影指导;电影短片《天乌乌》担任编剧、导演、摄影指导等。导演:吴鹏雄吴鹏雄导演,2014曾单人摩托穿越东南亚5国,2015首个单人自驾环澳大利亚的华人,2016首个单人摩托车穿越“罗布泊无人区” ,迄今为止,以摩托,自驾,背包,游历26国,由旅行者变成导演,是想通过自己的镜头把旅行的故事和感受分享给大家。《岚海坛·陌路无期》荣获第7届旧金山国际电影节zuijia编剧、zuijia男配角、zuijia新人演员,荣获比利时安特卫普国际电影节zuijia场景设计奖,荣获马德里国际电影节zuijia外语片摄影,荣获温哥华国际华语电影节zuijia编剧,并入围意大利里蒂萨比那电影节、全亚洲独立电影节等多家国际电影节的评选。故事短片《数下去》zuijia短片提名、zuijia导演提名及获奖 影片简介:电影《数下去》是一部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迎接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盛事的创意短片,讲述了退役解放军战士大钟和汶川地震孤儿小锋之间传递心灵能量、扣人心弦的故事。电影用最小的故事反应宏大的社会主题,用最普通的人物表现最特别的情感,从而激发大众共鸣的情绪价值,即经历不幸依然不虚此生的坚毅,被轻视否定后自我怀疑的彷徨,在人生路口处进退两难间陌生的温暖鼓励,生死存亡间他人以命相救的善良,茫茫世间每一个踽踽独行又努力生活的高尚灵魂。该片在弘扬正能量的同时,导演也借此希望普罗大众都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故事短片《萤火虫》官方提名选择奖 影片简介:在北方平原的偏远村庄里,两个废柴少年的生活和梦想不断沦陷。当更真实的真相被一件件揭露以后,狼藉的两个人在混乱之中好像捕捉到了萤火虫,在那个生活和梦想巨大的裂缝之中。实验短片《世界》zuijia短片提名及获奖
影片简介:在这个世界里,人们的生活和行动都被地上的黑线控制着,所有人都带着面具。一间房间里,学生们每天踩着黑线行走,座位也被黑线连接着。老师——也就是监管者监视着一切,一旦有人离开了黑线,他就要受到惩罚。一个心怀自由的女学生不甘被黑线拘束,她迟到,戏弄老师,做着与学习不相干的事情。在受到老师惩罚后,一个从天而降的纸团让她注意到教室后方的门,与门外的世界。她逃出了房间,勇敢地走向门外的悬崖和迷雾。故事短片《余烬》官方提名选择奖 影片简介:来自于汶川地震时的真实故事。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的妻子和丈夫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埋在了废墟下。妻子谢守菊获救,但丈夫唐雄被困,生死未知。谢守菊坚信丈夫还活着,于是一遍又一遍地求助救援队帮她搜救丈夫,可结果一次次的搜救失败,依然没有得到唐雄的任何回应,这让谢守菊濒临精神崩溃的边缘。 电影《坏女孩》获得zuijia影片提名影片简介:影片讲述了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两个女孩的不同命运历程,在残酷的现实生活和残缺的爱情路上跌跌撞撞,亦正亦邪、相互寻求救赎…… 面对生活与命运的一次次捉弄,飘飘与风子再一次激情碰撞过后,小生命的突然到来,两个本善的人性被激发,命运从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活动流程】·签到 10:00·活动开始 10:30·开场主持人致辞及嘉宾介绍 10:35-10:50·重量级嘉宾讲话 10:50-11:00·获奖海外影片展映 11:10-11:30·获奖影片《数下去》展映 11:30-11:55·影片主创映后交流 11:55-12:10·获奖影片《世界》展映 12:10-12:15·影片主创映后交流 12:15-12:30·中午午宴 12:30-13:30·新影圈官方形象片介绍 13:30-13:35·舞蹈表演 13:35-13:45·主持人致辞及嘉宾介绍 13:45-13:55·神秘嘉宾讲话 13:55-14:05·获奖影片《余烬》展映 14:05-14:30·影片主创映后交流 14:30-14:45·伦敦猎鹰国际电影节2020提名获奖表彰14:45-14:55·新影圈投资人联盟会员受聘仪式 14:55-15:05·新影圈创始人邵馨莹女士主题发言 15:05-15:25·获奖海外影片展映 15:25-15:35·水果甜点茶歇 15:35-15:45·伦敦猎鹰国际电影节2021提名影片表彰 15:45-15:55·获奖影片《萤火虫》展映 15:55-16:15·行业大咖圆桌论坛及研讨16:15-16:45·伦敦猎鹰国际电影节2021获奖影片表彰 16:45-17:05·获奖影片《坏女孩》展映 17:05-18:45·影片主创映后交流 18:45-19:00·电影人自由交流、合影【参与对象】本活动热烈欢迎各位投资人,电影人参加同时欢迎短片/院线电影/网络电影等领域的投资人/导演/制片人/编剧等参加具备拍摄1-2部长短片经验者都可参加仅限150人名额有限,提前报名,审核通过后发送活动地址【现场直播】关注现场直播,微信视频号:新影圈【温馨提示】疫情期间,请佩戴口罩,勿吸烟,自觉维护遵守会场秩序。如行程有变,请务必提前两日致电取消请大家务必正装及晚礼出席,拒绝空降【报名时间】2021年 7月 12日~2021年7月17日【验票方式】活动当天凭该活动的互动吧【电子票】验票入场【主办单位】邵氏影视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 Shao Studio Media Production (Beijing) Co.,Ltd新影圈全球电影节报名获奖平台 Sfilmmaker Film Festival Submission Award Platform新影圈欧洲有限公司 Sfilmmaker Europe Co.Ltd【支持单位】中国北京(海淀)留学人员创业园深圳同创九吾实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梦马人(北京)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新影圈—全球电影节报名获奖平台(http://www.sfilmmaker.com), 已签约获得超过550家国际电影节的独家中国征片及评审授权,帮助超过1700部华语影片获得国际奖项。新影圈旨在帮助搭建中国电影作品的国际输出的桥梁,让华语影像之光耀眼世界。更多电影节报名及获奖,请关注我们!【活动报名】原文链接:http://www.hdb-cdn4.cn/party/3xbp5.html新影圈国际获奖影片展映表彰礼——暨伦敦猎鹰国际电影节表彰专场【报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传戏剧影视导演考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