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版三国演义义》?

2018年09月03日 06:24--浏览 ·
--喜欢 ·
--评论《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简直是智慧的化身——他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他用兵如神,斗得过曹操、哄得了孙权、耍得过周瑜;借得了东风、摆得了八卦阵、唱得了空城计……没有他料不到的事情,每一次打仗,都像是开了挂一样,似乎从来就不会输过。罗贯中在编剧的时候,用了一些文学上的技巧——在写刘备的时候,他专写刘备打败仗、说刘备不是打仗的料;在遇到诸葛亮之后,他专写刘备如何“打胜仗”。似乎所有的胜利都是诸葛亮的功劳。实际上,刘备亲自指挥了好几场战斗,跟诸葛亮没有半毛钱关系。罗贯中为了突出诸葛亮的“神通广大”,把本属于刘备和其他人的智慧,张冠李戴地安插在诸葛亮身上。诸葛亮虽然被小说夸大了很多,但在历史上,他仍然是一个非常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在诸葛亮出山之前,刘备一直处于颠沛流离的状态;正是因为有了诸葛亮,他才最终安定下来,打下了自己的半壁江山。只是,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并没有《三国演义》里面描述的那么高。诸葛亮有三位朋友,也非常有才华。诸葛亮对他们说:你们将来可以做大官!后来,果然有一个朋友做了太守,另一个做了中郎将,还有一个做了镇东将军。这三位同学就问诸葛亮:你的志愿是什么呢?诸葛亮不肯回答。不过,朋友们心里非常清楚:诸葛亮的理想是复兴汉室、救国安邦。只是,大家都觉得这个想法太不切实际——如今军阀混战、诸侯们割据一方,要复兴大汉,几乎已经没有希望了。《三国演义》说: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特地屈尊降贵、三顾茅庐——前两次吃了闭门羹,第三次终于见到本尊了。也有人认为,刘备在当时已经威震天下,而诸葛亮不过是一个二十六七岁的年轻人,肯定是诸葛亮自己去找刘备毛遂自荐的。不过,这应该是无端猜测。因为诸葛亮在给刘禅的信中,也提到过“三顾茅庐”这回事。刘备“三顾茅庐”是真,但并不代表他就“屈尊降贵”了——毕竟,诸葛亮是荆州上流社会的顶尖人物,不是说见就能见到的。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士族社会早期。士族制度是一种按门第为标准的选官制度,贯穿了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简单来说:这是一个非常看重门第的时代。放眼整个荆州城,最有实力的大家族当属蔡讽的“蔡氏家族”——蔡讽的姐姐嫁给了太尉张温,大女儿嫁给了黄承彦(就是诸葛亮的岳父),小女儿嫁给了荆州刺史刘表(即刘琮的母亲)。可以说,诸葛亮靠着跟刘表家族的关系,能够长期出入于荆州的上流社会。这在刘备心目中,自然是一层非常重要的人脉关系了。当时的情况很可能是这样的:刘备拜访了诸葛亮三次,三次都见到了面、并且聊了很久。第一次聊得很投机,于是第二次又来聊。所以,他们很可能聊了不止三次。诸葛亮跟刘备说:自从董卓之乱以来,豪杰并起,割据一方,其中最厉害的是曹操。虽然袁绍兵多粮足、有着深厚的家庭背景,但却在官渡之战中,被曹操以弱胜强、翻了盘。如今,曹操拥有100万大军、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了中国北方大片土地。所以,诸葛亮劝刘备:千万不要跟曹操起正面冲突!然后诸葛亮又提到了占据江东(浙江、安徽、福建一带)的孙权。从孙权的父亲孙坚开始,到哥哥孙策、再到孙权,已经是江东的第三届领导人了。他们势力庞大,所以,最好也别跟他们起冲突。那么,天下都被瓜分得差不多了,刘备应该打谁的主意呢?该打刘表的主意。刘表占据的荆州,是一块让天下诸侯都凯觎的肥肉。这里往北可以抵抗曹操、往东可以抵抗孙权,往西又能通往四川的大部分土地,是当时中原大地的“枢纽站”。而刘表作为一个文化人,并不擅长用武力。他占据了荆州这样一个大好地方,却毫无建树,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这样,刘备就有了自己的地盘,一边继续联合孙权,一边韬光养晦、发展经济。一旦天下有变,就派一位将军,从荆州往中原方向进军;刘备自己则从汉中一带进攻,两路夹击、会师许昌。这样一来,汉朝的复兴,指日可待。想法是好的,要执行起来就困难了——诸葛亮出山不久,曹操就率领大军南下、准备讨伐刘表。没想到,仗还没开始打,刘表就吓得老病复发,一个多月后就死掉了。临死之前,刘表不顾别人的反对,把荆州留给了自己的二儿子:刘琮。刘琮继承了父亲的软弱基因。曹操的兵队还没到荆州边境,刘琮就迫不及待地把荆州拱手相让——我投降,求别打脸!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心软”,认为刘表是自己的亲戚。虽然刘表待自己不是很好,但至少也尽到了礼节。如今刘表刚过世,他刘备就乘人之危、喧宾夺主,岂不成了不忠不孝之人?这时,刘备身边有一大群老百姓、心甘情愿地跟他一起跑路。诸葛亮出山的时候,就是面临这样一个烂摊子。等待他们的,还有一次严酷的考验——曹操几十万大军,已经集结在一个叫做赤壁的地方。接下来,他们就将顺着长江南下、吞并孙权的地盘、统一全中国。诸葛亮自告奋勇,准备动身去江东联合孙权。但他们不知道,此刻的孙权,却在认真考虑投降的事情……快,喊曹操接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原版三国演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