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原著与电视剧的区别5个情节电视剧和动画片没有播放前,民间是怎么看待这个故事的?我不是问原著和影视作品的区别。

一,文章开篇 1986年版的《西游记》最为经典,家喻户晓,有口皆碑。齐天大圣就是我们心中最了不起的超级英雄。后来,无数影视剧对西游记进行翻拍,但是翻拍的基本都是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的故事。他们取经回来后又发生了哪些事情呢?2000年上映的电视剧《西游记后传》,描述的就是他们取经回来后的经历,豆瓣7.5分,故事精彩,想象力丰富,令人回味无穷。我甚至觉得,如果现在有导演愿意改编《西游记后传》这部作品,口碑绝不会逊色于取材取经途中故事改编的其他电视剧。因为它拥有差异化竞争优势,更有新鲜感,更具创新力。物以稀为贵,我想它一定会吸引许多观众。二,唐僧与八戒取经途中的唐僧没有任何法力,经常被各路妖怪抓走,随时离不开三位徒弟的保护。而取经归来的唐僧被如来佛祖封为旃檀功德佛,拥有强大法力,分分钟可取妖怪的命,多次看到他表现出强大的战斗力。看到唐僧变得如此厉害,不再像以往那样没丝毫法力,内心倍感欣慰,这样的故事设定就很有趣。八戒还是大圣的好基友,猴哥是他对大圣独一无二的亲切称呼。西游记的八戒好吃懒做,也是团队的开心果。而在这个故事里,有一次他竟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圣被魔界首领无天关在了黑暗之渊,那里的弱水可以腐蚀天佛众圣,所有人都无法渡过,除开一个人,竟然是猪八戒,最后是他去救了猴哥。他为什么可以度过弱水呢?数百年前,玉皇大帝与敌人的一次战争中,八戒率领水军抢渡弱水击败敌军,立下大功,被玉帝封为天蓬元帅,执掌天河水军。三,故事脑洞大开这部剧的编剧是钱雁秋,他是大名鼎鼎的《神探狄仁杰》的导演与编剧,难怪故事里有那么多悬疑剧情。整个故事,仿佛就是齐天大圣在闯迷宫,而迷宫的布局者就是超级大无天佛祖。无天布了一个惊天大迷局,他将天界佛界所有大神关押在冥界,然后让自己的属下装扮为各位大神,并诱导大圣去为自己寻找如来佛祖的转世灵童和17颗舍利子。电视剧里有很多神话传说,看起来十分吸引人。黑暗之渊是三界的缝隙,有一次大圣就是被无天关押在这里。三界之外有个地方叫做阿修罗界,那里机关重重,是佛门叛徒阿依那伐创建的。还有一个地方叫做不周山,在不周山底有一位名叫“共工”的上古天神竟然活了14万年,他被天帝关押在不周山底。以前只知道天界首领是玉皇大帝,原来玉帝之前还有一位领袖叫做天帝。共工天神最后还救了哪吒与如来佛祖转世灵童乔灵儿喜欢的女人碧游,并且将全部法力传给了碧游。四,超级大反派无天为何在漫威数十部超级英雄电影里,我对《复仇者联盟》第三部情有独钟。因为这部电影里出现了一个超级大反派灭霸,他才配得上那些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超级英雄们,这才是真正的强强对决,看起来倍儿爽。而在《西游记后传》里,也出现了一位超级大反派无天佛祖。这个名字就足够狂妄,无法无天,心中不把天地放在眼里。玉皇大帝是天界的领袖,如来佛祖是佛界的领袖,而无天就是魔界的领袖。如来佛祖预测到,无天的到来将会是三界注定的一场浩劫,不是天佛两界的法力可以抵抗的,于是让其他诸神各安本性静待恶劫,自己选择了投胎转世。无天的法力与如来不相上下,就连如来都放弃了抵抗,那么三界里再没有谁是无天的对手。观音菩萨不行,齐天大圣不行,所有天神都不行。你看,反派设定如此强大,一瞬间就吸引住了我。他是魔界领袖,想要统治三界,用自己人就可以了,而且用得更放心。但是他也不拘一格降人才,想要收拢唐僧与大圣等为自己效力,并多次表达对他们的尊重与好感。唐僧逃出来时,无天给他讲了一个故事,讲他之前是什么样的人,是因为什么原因变成如今的样子。可以说,他过去对佛界有多么虔诚,如今就有多么憎恨。听完这个故事,无天这个大反派的人物形象顿时就丰满起来了,他身上甚至带有一种悲情色彩,让人禁不住同情他的遭遇。要知道,此时的无天可是三界法力最强的大boss,修炼到这种层面的顶尖级高手,会随便和一般人交流吗。而他愿意花时间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唐僧听,可见他对唐僧的重视,他希望唐僧可以加入他的团队。甚至在述说这个故事时,无天把自己内心深处善良的一面激发出来了。无天有三面,一面是魔罗,曾经被如来关押在黑暗之渊。一面是善良的无天,就是在他成魔之前的样子。另外一面就是现在的无天,想要统治三界。每当他内心产生悲怜之情时,善良的无天就会出来。五,如来佛祖转世灵童乔灵儿如来佛祖知道无天的到来,将是一场三界无法抵抗的浩劫,于是投胎转世到普通人家,转世灵童名叫乔灵儿。乔灵儿是非常善良有爱心的好人,他的一生遇到了三个女人。第一个女人叫白莲花,是凡人。第二个女人叫碧游,是仙女。第三个女人是恶鬼变化而来。严格来讲,第三个女人是为了投胎成人才找到乔灵儿,乔灵儿不喜欢她,她也只是利用乔灵儿罢了,他们之间没有真正的爱情。不过乔灵儿是真正非常喜欢白莲花与碧游的,两个女人也对他爱得死心塌地,甚至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两个女人都值得相伴终老。乔灵儿怎么能喜欢两个女人呢?其实他并不是花花公子,见异思迁。他首先遇到的是白莲花,无天的手下把乔灵儿家人全部杀了,他以为白莲花已经死了,痛不欲生。后来才遇到仙女碧游,两人日久生情,但他心里还是放不下白莲花,也如实给碧游说了自己过去的感情。 或许最初乔灵儿对白莲花的爱要多一些,但是后来他们三人又经历了很多事情,他对碧游的爱变得多一些。乔灵儿即将成为如来佛祖时,向大家告别,他首先叫的是碧游,然后才叫白莲花的名字,而且叫白莲花时还是连同碧游的名字一起叫的。乔灵儿最爱的还是碧游啊。六,齐天大圣仍然很厉害取经归来后,大圣被如来佛祖封为斗战胜佛。大圣还是那个大圣,还是厉害无比的超级英雄,三界里只有他一人免于劫难。于是,拯救三界的重大责任就落在了他的身上。最后也是他找到了转世灵童乔灵儿与17颗舍利子。大圣非常聪明,多次识破无天的诡计。假冒的观音很快就被他识破了,假冒的八戒也被他识破了。观众可能好奇,大圣有火眼金睛,可以看穿一切妖魔鬼怪,怎么不能第一时间发现谁真谁假呢。我想,是因为无天是当时三界最强大的反派,他的法力在大圣之上,由他施法假冒的天神肯定不容易被识破的。最后无天想杀掉乔灵儿,大圣与无天打得天昏地黑,子时即将到来,如果乔灵儿还不能变成如来,那么无天将会再统治三界三十三年。这个时候,镇元大仙迫不得已告诉大家,大圣其实就是17颗舍利子中的最后一颗也是最重要的一颗无骨舍利。大圣只有牺牲自己,17颗舍利子才会发挥出强大的法力杀死无天。 所有人都对他依依不舍,师傅唐僧对他说,悟空,如果你这一去,就真的回不来了。大圣回答,师傅,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三界有难,只要牺牲我一个人,可以解救三界。弟子义不容辞。于是大圣化为无骨舍利子,17颗舍利子融为一体,发挥强大的法力,最终杀死了无天,也帮助乔灵儿变成了如来佛祖。要说不足,就是特效真的太差了,每个打斗动作都要重复三遍,鬼畜特效看起来十分恼火。真的希望可以有导演来改编《西游记后传》,这是十分精彩的故事题材啊。
西游记观后感很早之前写的影评,现在看来有些幼稚,不过名著值得反复观看,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每次看让人收获的东西都不一样,喜欢。前阵子看了看传说中经典的西游记 小说 应该是原版 个人觉得 跟红楼梦有点类似的就是 半白话的写作风格吧 除了描写人物出场的时候 一大堆的文言描述 感觉有点堆砌 不过可能我个人读的文言也不多 看着觉得太费劲 基本都是直接跳过 但是总感觉没有红楼梦描述的自然 你看红楼梦人物出场的时候也有诗词描述 但是就很自然 比如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似蹙非蹙笼烟眉 面如西江之月 等等 就感觉非常自然 而且描述的很有美感 就会让你不由自主的去想 哎 到底是什么样的眼睛呢 什么样的眉毛呢(然后就想到陈晓旭版林黛玉的眼睛和眉毛了 对 就是这样的眼睛,就是这样的眉毛!很贴切,很符合原著的描述 有没有?)然后反复回味 嘴里念着 也觉得极具美感 而不会觉得枯燥 但是这个呢 往往妖精出来 也是一堆描述 你耐着性子看下去了吧 到最后发现 哎呀 原来形容的是个丑八怪呀 而且觉得里面对人物容貌的描写也太有点那啥了 凡是神仙 都是风姿俊逸 凡是妖精 都是面目可憎 而且有时候感觉他要颂扬的和要批判的让我有点迷糊 不过可能经典之作都比较深奥 我没看懂 只是你看容貌上 这么偏向神仙 那神仙的品行应该不错吧 但是非常让我震惊的是托塔李天王和哪吒的故事 说哪吒不是杀了龙王三太子吗 然后老龙王不愿意了 李靖很生气 当时就要杀哪吒 哪吒倔强 就割肉还父自杀了 我在想 李靖怎么就能这么冷血呢 不念及一点父子亲情 然后更惊讶的还在后头呢 跟之前在电视里看的都不一样呢 原来是哪吒死后 魂魄飘到了灵山 是如来佛用莲花帮他化身重生 并赐他风火轮还有那什么武器 总之就是很厉害 然后哪吒心里怨恨 就要去杀李靖 这是要逆天的节奏啊 这是什么样的父子啊 李靖打不过 就去找如来佛帮忙 后来在如来的劝解下 哪吒好像是另拜了父亲还是怎样 反正最后就是和解了 但是李靖还是不放心啊 如来佛就送他那个七窍玲珑塔 我的天 原来那个塔是用来收哪吒的啊 汗 这都是什么样的神仙啊 哎 难道西游记的深意也正在此?因为那个时候大部分人还是比较相信这些神仙传说的 如果说的太明显 就不那么容易让人家接受他的看法了,这样的话 大家看完了 估计就会心里隐隐留下这样的想法 哎 神仙也不一定都像传说里那么好 难道吴承恩意在此?(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啊 太深了 经典要多看啊 一遍看不懂啊) 但是好像关于神仙的故事也就只有这个了 别的好像没咋提及 哦 对了 还有一个二郎神劈山救母的故事 原著里好像就是稍微提了一下 基本一笔带过 我是从港版西游记里看到的 这个故事还是比较感人的
不过说到西游记 我觉得大部分的印象还是来自电视剧里的形象 话说六小龄童版的西游记确实经典啊 六小龄童的孙悟空至今无人能超越 美猴王造型也很美 帅呆了 其它演员找的也都很好 不过个人觉得虽然迟重瑞确实拍完了整部西游记 演的也不错 但是徐少华 就是最开始扮演唐僧的那个演员 最适合演唐僧 形象 气质都跟原著里的最贴切 而且看过原著之后 也觉得这个版本的拍的跟原著最符合 港版的西游记拍的也不错 但是增加了很多搞笑的部分 特别是牛魔王 哎呀 好出彩呀 但是看完原著 发现很多跟之前在电视里宣传的不一样 比如电视里说唐僧经历了那么多苦难 是因为向佛之心比较坚定 不过书里也确实有提及 他也确实去灵山的决心比较坚定 不贪财物 不恋美色 但是有一节描述 我觉得很有意思 显露了这位唐兄的心声 好像是那一部分是孙悟空惹祸了 耽搁了行程 唐僧着急了 就抱怨美猴王(注意 原著里很多这个桥段 很多 就是唐僧一遇到困难 就爱抱怨 爱哭 刚开始看的时候 比较难接受啊 唐僧怎么是这样的呢 不过随着剧情发展 后来慢慢就改观了 呀 这应该也是吴承恩的意思吧 把这些神话人物描写的其实跟常人一样的 甚至也许是我们常人看起来都不如的人 借着神仙的外衣 其实描写的是平常人的性格 遇到挫折 困难时的反应 还是比较写实的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啊)
说 我奉唐王御旨 去西天取经 原来承诺三年即回 现在都十多年了 还不知道啥时候能到灵山 你让我怎么跟我王交代呢 唉 看到这里 不禁有点失望啊 原来这唐僧不是因为向佛之心坚定 不是为了解救众生 只是怕完成不了任务没法交待呀 不过如果换一个角度想想 这唐僧还是挺重承诺的 责任心比较强 而且这个事情完成了 确实也是可以解救众生的 好像也并不冲突 不过也不能说他向佛之心不坚定 从后来可以看出 他向佛之心还是挺坚定的 他也确实很善良 不忍杀生 有时候遇到妖精 只要妖精不害他 他还劝妖精快走 免得被孙悟空打死 但是刚开始的时候也很以貌取人 对待孙悟空和猪八戒很是如此 因为孙悟空性情比较乖张 也比较逞强好胜 也爱惹祸,猪八戒生的看起来好像比较憨厚 老实 就老听猪八戒的 其实三个徒弟里面 孙悟空保护唐僧的心算是最坚定的了 当然 沙僧也不错 猪八戒其实最差了 动不动就想回高老庄 还老是在唐僧面前装老实 老是挑拨唐僧责备孙悟空 有时候搞得唐僧还念紧箍咒 唉 孙悟空比较无语啊 后来经历的劫难多了 唐僧才慢慢的了解了 哦 原来这个猴子并不是老是恃强凌弱 虽然有时比较莽撞 但是大部分还是为我好啊 对我这个师傅很照顾啊 不过也是行者一路下来 也许是被佛法 也许是被紧箍咒 慢慢的也把野性脱去了 后来还跟猪八戒说了一番什么 柔软天下去得 刚强寸步难行 大意就是讲出来行走 到哪里都要先讲礼貌 到哪里都先耍横肯定不行 我刚看到这里的时候 很惊讶 孙悟空居然也懂这个 但是后来想想 这也许是孙悟空结合自己的经验教训总结出来的吧 刚开始的时候 他算是比较嚣张 自恃本领高强 到处耍横 结果被压五行山下五百年 不过感觉这一路取经下来孙悟空算是跟唐僧一起成长了吧 后来就比较信任行者多了 猪八戒跟沙僧变化感觉不大 尤其是沙僧 存在感很弱啊 还不如港版西游记里的沙僧 起码还让人记住几句经典台词 大师兄 师父被妖怪抓走啦 二师兄 师父被妖怪抓走啦 大师兄 师父和二师兄被妖怪抓走啦 还挺可爱的 不过话说这沙僧也有点冤枉啊 就打碎了个琉璃盏 就被贬下天界 贬下天界也就算了 还每日遭受尖刀穿胸酷刑 想想都恐怖 这玉帝也未免太过小气 不就是一个物件吗 至于吗???还有那小白龙 你说玉帝你送给人家的新婚贺礼 既然送给人家了 就是人家的了吗 然后弄坏了 又不是故意的 就把人家囚禁起来了 唉 大气呀 要大气呀 你都拥有整个天庭了 怎么这点东西还看不开呢 妈呀 随手在网上搜了一下 觉得有个网友说的很对啊 “不在于琉璃盏本身,而在于打破琉璃盏的这种行为在玉帝面前是很失礼的。对皇帝大不敬的行为。假如皇上上朝,旁边一太监吐口痰是什么样子?” 这样理解的话 那吴先生这里应该是有点针砭时弊的意思了吧 如果他说的其实是暗指朝廷的话 如果是皇帝 发生了这些事情 这样的下场 那是完全可能的呀 wow 这 这 这 太深刻了 太深刻了。。。吴承恩太伟大了 又保护了自己 又含蓄的表达了自己的意思 又留给我们这么珍贵的精神财富 我想西游记之所以伟大 不仅仅在于它讲了一个精彩的神怪故事 更在于他带给人们一种思想的启发 人们在完成一天辛苦的劳作后 听到这样精彩的故事 虽然是神话 我们忽略了虚幻部分,里面人物的性格等都是很接地气的 古时候人们的业余生活比较枯燥 打发时间主要靠听书吧 也为他们的生活带去了乐趣 而且里面讲述的故事 很多都取自现实 也帮助我们后人了解那时候的人和事 比如帝王吃婴儿的故事 太惨忍了 还有就像我们现在很多人调侃的 说里面的妖精有背景的都被神仙接走了 没背景就被孙悟空一棒打死了 刚开始看觉得 哎 挺好玩的 可是细想一下 可不就是吗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情也并不少见,里面阐述的道理 很多直到今天 仍然有现实意义 就像红楼梦一样 层次很多 不仅讲述了一群美丽少男少女的爱情故事 又包含了世间百态 还是百科全书 还有贾宝玉这个人物之所以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这么重要的地位 我想不仅仅是因为他和林黛玉的爱情让人唏嘘不已 应该更在于他对几千年人们习以为常的封建礼教的不以为然 甚至是有点鄙视 还有他对女子的尊重及赞美 这在那个时候 不亚于平地一声雷 不过贾宝玉也有局限性 只尊重那些未婚的女子 说结了婚就不好了 唉 人啊
对比六小龄童版西游记,港版西游记(张卫健和陈浩民接力演出孙悟空)增加了很多搞笑部分,同时也增加了很多佛教里的故事,这是86版西游记比较欠缺的,不过似乎也不能怪人家,原著里确实好像提的也不多。比如讲为什么观音只是菩萨而不是佛,是为了救人免遭虎口而误了成佛的大典,比如地藏王菩萨的关于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话语,其实我觉得大部分人对佛教的了解都是一知半解的 像我 了解的主要通过电视 电影 也整天听他们说佛家讲究普度众生,渡人心免遭苦厄,只是如何渡,只靠整天念阿弥陀佛似乎有点抽象,难以理解,如果像这样 多讲些这些故事 会让人们更多的了解佛教 个人觉得 各个宗教里面 还是比较信服佛教的 因为宣扬 众生平等 对世人也比较宽容
还有我注意到一个细节 原著里讲唐僧他们到了灵山之后 求取真经 结果拿经的僧人要金银 他们没有 就给了他们空白经书 而且这个事如来佛是知道的 而且是默许的 当然他们的本意还是要把经书给他们的 所以后来又故意派人变鹰让他们看清是假经书 重返灵山 孙悟空不依 质问佛祖 为什么灵山之上还留此等贪恋世俗金银之人 佛祖说的话很有深意啊 原句忘了 大意就是不能白拿 都要留下点什么的 而且不能卖的太贱了 这样才能让他的信徒有所用 这就说明佛家虽然讲究普度众生 但是佛家也要生活度日 不能免俗 佛家讲究的是渡心 特别是苦厄 只是我们作为社会人来说 都得要先生存 然后才能探讨我们的精神世界 只是目前看来很多人温饱问题解决了 特别是在农村 人们的精神世界好像被忽视的比较多 不过农村确实也因为条件不足 可供人们培养一些兴趣爱好的硬件条件也不充足 比如电影院 图书馆几乎就没有 物质世界很重要 可以让我们生存 但是精神世界更重要 精神世界丰富了 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生活 带给我们更大的力量
说回西游记 不过我想西游记既然跟红楼梦一起并列为四大名著 肯定也是很有深度的 我也只是粗粗的看了一遍 估计很多精彩的更深刻的东西还没有看出来 唉 乱写一通 迄今为止 写的最长的日志 吼吼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沙僧打碎琉璃盏的惩罚比八戒重?首先,八戒的惩罚真的不轻。剥夺官职,重责(我记得好像是三万二千锤),最后贬下凡间投胎做猪妖。这三条一天比一条重,把一个军区领导直接打翻在地,而且是再不得翻身,这个惩罚可谓是极重了。其次,沙僧打碎的琉璃盏是什么?在哪打碎的?结果是什么?都没提到!这就很难界定惩罚是不是合适。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孙悟空也可以说是自己“偷吃菜偷喝酒结果被十万天兵围捕”。主观的解释往往会缩小犯下的错误,所以沙僧是不是惩罚过重,我倾向于是按规则惩罚。第二个问题:白骨精事件中,八戒挤兑悟空。这其实是取经路上的一个标志点,也同样是现实中各个队伍面临的第一场考验:团队初次建成,怎么定座次?从唐僧角度讲,他分不清三个徒弟谁本事更大,他没那个境界。从八戒的角度讲,他入门晚,地位稍低,自认本事稍差但胜在人缘广大,于是想要取而代之。这种背景之下,取经团队面临的这场危机也成了必然。即使师徒四人和平的度过了白骨精这一关,未来也一定有白猫精,白狐精,白树精……问题本质是八戒和唐僧两人对孙悟空心生不满,而孙悟空本身也太傲气。第三个问题:三个徒弟都是道家出身,为什么转投佛家?说说个人看法,三个徒弟本质上都是被道家放弃的失败者。孙悟空是公然造反,八戒是人品拙劣,沙僧是殿前失宜,在现有的规则体系下,这三个人都要被惩罚然后抛弃的。但同时也要知道,这三个人还是有一些能力,可以做出贡献的。既然道家已经将其放弃,那么佛家就伸出橄榄枝,用取经的方式招揽他们,仅此而已。以上是我个人观点,抛砖引玉,有问题可以回复一下,一起讨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游记原著与电视剧的区别5个情节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