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电视剧富家、孩子和穷家孩子里动不动就把富家子女说成是娇生惯养?并不全是被溺爱的吧也有优秀的

家庭关系是家庭成员之间固有的特定关系,但不是每个人都觉得和家人有紧密的联系。在某些情况下,人们甚至会觉得他们讨厌自己的家人,想要同他们疏远。研究表明,家庭隔阂并不少见。在美国研究所的一项研究中,43.5%的参与者报告说与至少一名家庭成员疏远,近17%的人报告与他们的直系亲属关系疏远。为什么本该是亲密的家庭关系反而会让我们遍体鳞伤,想要逃离呢?图/《珀尔》一、什么是“有毒的家庭”学会识别不良关系的迹象可能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不喜欢家人的原因。那么怎么样才能算是“有毒的家庭”呢?可以参考以下几个迹象:1.不平等的权力关系 “有毒的家庭”成员会给你带来这样的感觉:● 不被尊重● 不被支持● 不被理解● 被利用● 被随意评价● 被迫背锅注意这些行为给你的感觉,学会识别它们可以帮助你寻找应对的方法。图/《春潮》2.边界模糊 愤怒和仇恨很可能源于不适当的边界。边界模糊在家庭关系中包括:● 不把你作为独立的个体对待● 不尊重你的隐私● 对你进行情感操纵● 无视你的感觉或者情绪● 对你有不合理的要求● 过度控制你● 不断的比较或批评你临床心理学家科尔曼指出,父母有时会依赖孩子来满足他们的社交需求。父母不愿意花时间和他们的配偶或朋友在一起,而是希望他们成年的孩子能高度的满足他们的社交和亲密需求,这可能会与个人的界限、隐私和独立性相冲突。图/《春潮》3.不同的价值观 当人们的价值观或目标与家庭成员大相径庭时,他们也会产生愤怒或怨恨的情绪。这可能涉及诸如你选择如何度过你的假期,你与谁往来密切,你如何抚养自己的孩子,甚至你如何花钱。你可能会发现自己不喜欢那些不接受或不支持你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家庭成员。图/《春潮》二、如何逃离“有毒的家庭”?1.承认你的感受 如果你否认“有毒家庭”的事实,你会认为自己讨厌家人的情绪是不合理的,导致更深的内疚和羞耻感,甚至会产生一种你背叛了家人的错觉。于是你会小心翼翼地避开真相,而你可能就会对于这个需要回避的感情提起一百二十分的警惕。你会对于某种感情产生的可能性保持高度警觉,而这种高度警觉本身,也会带来新一轮的负面体验。否认现实不是健康生活的一种良好基础。这种行为某种程度上就像是看着大雨瓢泼的窗外,然后说“不可能下雨”。虽然你不喜欢下雨天,但是否认外面正在下雨的事实不仅不会让下雨天造成的问题得到解决,还会导致问题的恶化。有毒的家庭成员往往是不良关系的根源。承认自己感受的开始,其实也正是“有毒家庭”失去破坏性的开始。图/《狗十三》2.决定关系走向 不是每段感情都是值得挽回的,当家庭成员持续给我们带来伤害时,暂时或永久地切断与那个人的联系通常是必要的。如果你仍然和你的家人住在一起,你通常需要为新的关系走向做出具体的计划。如果你想获得更多的隐私和独立,你可以为自己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物理上与他们隔离,财务、搬家等因素都是你需要考虑计划的事情。图/《听见她说》3.修补关系 如果这段关系对你来说很重要,并且你觉得可以重新建立信任、沟通和积极的感情,修补与家人不健康的关系也是一种选择。这一步需要所有相关家庭人员的参与。不要逼迫自己与伤害自己的人迅速和解。根据英国的原生家庭支持性组织Stand Alone的研究,花时间处理痛苦的情绪是至关重要的。发生冲突后,与其给家庭成员施加压力,不如让他们有时间和空间去疗伤,然后再尝试和解。如果你想让自己和家人的关系感觉更好,可以考虑让他们试试家庭疗法。通过和治疗师一起工作,家庭成员可能能够改善沟通方式,获得洞察力,有助于你关系的流动。图/《她和她的她》4.建立界限 每个人都有权划定自己的界限。它们对你自己的心理健康很重要,并帮助你确定什么让你感到舒服,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以及在一段关系中你愿意接受什么。与给你带来压力或不满的家庭成员划清界限,可以帮助你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家庭中更好地生存。图/《三悦有了新工作》然而,设定与家庭的界限可能是困难的,因为我们通常是从我们的家庭中习得界限感的,或许很难识别出一个不健康的界限。从现在开始,关注你在不同情况下的感受可以帮助你更多地了解你的界限。建立这些界限可以帮助你感觉更有力量,更能控制你和家人的关系。5.维护隐私 如果家庭成员窥探你的生活或者利用你的秘密来反对你、攻击你,你可以有意将自己生活的细节保密。例如,如果某些话题涉及你的隐私 ,你可以明确表达出你的感受。下次当这些话题出现时,你可以寻找方法改变话题,维护自己的隐私。图/《三悦有了新工作》6.接受你的选择 你可能会决定结束与家人的关系。这是一个个人化的决定,你可以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审视你的经历,做出自己的决定。如果一段关系弊大于利,那么显著减少或完全断绝与对方的联系通常是个好主意。你可以与朋友交谈或者考虑与心理健康专家讨论你的感受。治疗师可以帮助你评估导致你走到这一步的因素,然后就接下来的选择提供建议。图/《听见她说》研究表明,疏远后的和解可能特别困难,尤其是对与父母疏远的成年子女而言。50%到60%与父母疏远的成年子女表示,他们将来永远不会有正常的关系。虽然断绝关系会带来压力,但研究表明也有积极的影响。一项研究发现,80%结束家庭关系的人认为这对他们的生活有积极影响,包括更强烈的力量和独立感。图/《小小姐》7.寻找新的支持系统 感觉自己不喜欢自己的家庭可能是一种极难处理的情绪。如果你有这种感觉,发展家庭以外的社会关系可以帮助你找到一个更健康的支持系统,他们能够帮助你逃离原生家庭的桎梏,逐渐以新的观点替代有毒家庭成员的观点。图/《东京贵族女子》如果你因为不喜欢你的家人而经历情绪困扰、焦虑、抑郁或其他症状,请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ReferenceKendra Cherry. (2023, Feburary 15). 'I Hate My Fmily:' What to Do If You Feel This Way,verywellmindhttps://www.verywellmind.com/i-hate-my-family-what-to-do-if-you-feel-this-way-5194810
最近大家都在看《都挺好》。正午出品,全员演技在线,46集的剧播完前1/3,豆瓣上近3万人打出的平均分还能有8.4,实属难得。还有更难得的,从亲子综艺起被大家拿出来讨论的“原生家庭”问题,这次掀起了空前巨大的舆论潮。甚至盖过了作品本身,成为现象。在极度重男轻女环境下长大的女主,苏明玉,成了2019最惨第一人。相应的,苏明玉家那几个,她控制欲超强的母亲、自私贪婪的父亲、软弱的大哥、啃老的二哥,成为众矢之的,大家对苏明玉家人的恨之切,绝不亚于当年讨伐“容嬷嬷”。剧播一周,一天能拿三个热搜,朋友圈、知乎、公众号到处都是它的身影,讨伐原生家庭,批判重男轻女,痛斥啃老。我们也全程跟着追剧,跟着大家伙儿热烈讨论,但讨着讨着发现事态发展跑偏了。今天想仔细聊一聊:为什么我说苏明玉根本一点都不惨。2019最惨女主的20年人生为了方便理解,先飞速捋一下剧情。故事从苏州的苏家说起,苏家五口,母亲是护士长,父亲是一名图书管理员,两人退休工资加起来一个月8000多。他们家有三个小孩,大儿子清华斯坦福毕业,定居美国;二儿子出身是二本学校,但工作不错,有房有车。小女儿更是不得了,读了师范却当了总裁,年纪轻轻就管着一个大公司的半壁江山。多么阖家欢乐幸福美满的一家人。——背后却伤痕累累。从小受伤最多的,是最了不得的小女儿,她妈几十年如一日差别对待三个孩子。这种差别对待,从物质到精神一以贯之:大儿子从清华念到斯坦福,妈妈慈祥地卖掉一间房供他读书——卖的是小女儿的房。二儿子不学无术,高考二本线都没上,妈妈慈祥地给他“买”了个二本,毕业后继续给他“买”工作。小女儿每次月考都第一,做梦都想着考清华。妈妈微微一笑,考清华我们家供不起,帮你定了“保送师范”的名额。女孩嘛,毕业正好做老师:老妈的光荣事迹,可以送二儿子2000块毕业旅行,小女儿补习班要1000块学费?没有。孩子她爸心疼小女儿。可惜他本人是个受气包,一辈子活在妻子铁腕管制下。工资自己做不了主,妻子叫他他抖一抖,女儿委屈,他看不下去——选择动不动跑厕所:必须说一句,这并不是为了增加戏剧张力,脱离生活而设计出的故事。在身边走访了一圈,因为上一代某些根深蒂固的性别观念,真的有很多家长把“差别对待儿子女儿”做得理所当然。甚至有比剧里更夸张的,常见的一种现象:女儿嫁出去,父母要疯狂和女婿要彩礼——彩礼用来给儿子盖房子。大部分网友就是看到这儿,在一片哭诉声中,定下了对苏明玉的态度:好惨一女的!“苏明玉是不是樊胜美第二?”“苏明玉VS樊胜美,谁更惨?”有人隔着屏幕在和她抱头痛哭:“原生家庭的罪,我们谁也逃不过!”“你嫌弃我是个女儿,你为什么要生我?”还有人已经开始跟她比惨:问题是,苏明玉真的,惨吗?继续往下看剧情。苏明玉其实崩溃过好几次。比如被她二哥欺负的时候。二哥仗着有老妈撑腰,极其低幼地把游戏声开老大,不吵死在房间学习的苏明玉不作罢。苏明玉忍了一阵儿,不妥协,冲着二哥吼到大哥来救命。再比如发现房间被卖了的时候。父母要她跟大人睡一间,她即使生气也不拿自己的学业撒气,索性在书桌上学习到睡着。还有母亲笑着掐断她清华梦的时候。她甚至服软了一次,想再求来一次机会:“我求求你们,考清华是我好多年的梦想。”母亲不吃软,她又来硬的,直接吼:“你们生我就该对我负责。”上大学后,事态仍未好转。——母亲又卖了一间房,供二儿子结婚。苏明玉最后和妈妈大吵一次。然后她意识到,自己的原生家庭,真的无法在精神或物质上给她任何正面影响。她选择和家里断绝关系。不是为了撒气,而是选择真正开始自救。——好好学习拿奖学金的同时,她一个人打好几份工,想攒钱供自己完成出国读书的梦。有些人明明遭遇着世界上最惨的事,你却觉得TA和“惨”没有半毛钱关系。这样的人,统称为强者。苏明玉就是一个强者。很可惜,这样的声音,在《都挺好》的讨论声中,绝不是主流:苏明玉没有卖惨,但大家替她“惨”。苏明玉没有因原生家庭的问题沉沦,但很多人都想借此讨伐“原生家庭”。有些人总有“贵人相助”至于为什么苏明玉能摆脱“原生家庭”的阴霾?而别人不能?很多人归结为一个原因:有贵人相助。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回到剧情。上大学后,一个人打好几份工的苏明玉,有一份工作是,在街头发传单推销英文课。有一天照常发着传单,她像往常一样,看中了一个穿西装的潜在顾客,就顽强想把课推销给他。大老板说我年纪大了,不需要学英语。她说那你小孩儿一定需要学。大老板说我小孩儿已经在国外了,不需要。她说你小孩儿能出国,你一定是个成功人士,出国谈业务需要学英语。大老板又说没事我有翻译。她还在说那你也可能需要出国玩啊!大老板一路走到自己的车里,她就一路在推销——过程完全符合她一路来的习惯,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服输。大老板半好气半好笑地问了她的近况,知道她想赚钱送自己出国读书,然后又半好笑半好心地分析说这件事在金钱收入和时间投入上多不合理。顺便说了句:我手下的销售半年就能赚几十万。然后苏明玉眼睛又亮了,抢在他关车门前不要脸地毛遂自荐:大老板:什么产品?这不是开空头支票。苏明玉当晚就买了销售类书籍,开始自学,不抛弃不放弃。后来的故事很多看了剧的人也知道——苏明玉成了这位大老板的徒弟,长大后成了销售老手,当上总经理,坐管大老板家公司的半壁江山。此时弹幕里刷屏:苏明玉遇到贵人了。“苏明玉总算遇到了蒙总这样的贵人,不幸之中的幸运。”“我比苏明玉还惨,因为我没有蒙总这样的贵人。”扪心自问:苏明玉走上逆袭的路,有没有幸运的成分?有。但只是因为幸运吗?绝不,有太多她自己的选择在先——她没有放弃自己去勤工俭学,在先。她关键时刻敢毛遂自荐,在先。她一个师范生说学销售就学销售,在先。就算有幸运的成分,苏明玉一个大二学生在面对大老板的不屑时,紧追不舍,还勇敢说出自己的梦想,这种勇敢,也在先。再从后面的剧情看,她还知恩图报。大老板当时助她一次,她死忠地一直跟着他,即便竞手公司高价挖她:再说回来,自我推销那年,她也就大二,顶多20岁,如果真的要说运气,那也是天助自助者也吧。苏明玉惨,但不会怨天尤人。同样的,苏明玉强,也不是因为天上掉馅饼。 Loser逻辑 VS 强者逻辑要说这部剧里真正“天上掉馅饼”的人——苏明玉的大哥和二哥。他们是万恶之源?不,他们才是这部剧里最惨的人。从苏家被溺爱供养着长大后,大哥看似老实务实,可兑现诺言方面,却一次次食言。小时候答应妹妹替她选出国的学校,妹妹没去清华,他没有出场;长大后,答应给爸爸准备银行保险箱,忘了;丢了工作家里经济条件困难,老婆着急他不急;答应接老爸去美国,却又搞不定妻女,又反悔。这么多年,他对家里的事从没深入关心过。问责起别人来是一把好手:母亲意外去世怪弟弟妹妹,父亲继续怪弟弟妹妹。二哥,更要命,结婚多年还啃老,花钱大手大脚。赚的多,花的更多,小时候欺负妹妹,长大了在妈妈的葬礼上冲过去和妹妹动嘴动手。父母的大半积蓄都给了他,母亲去世他一分给不出,还嘲讽花了钱的妹妹没良心。习惯母亲爱的供养后,两兄弟的人生被动成了习惯,遇事自救能力基本为零。再看苏明玉,她当然有长久以来的弱项,比如脾气硬、沟通表达有障碍。母亲去世后,再难过也死撑着不愿意人前落泪;二哥照顾不好父亲,她偷偷请人去照顾就是不愿意暴露自己。但是她从不会让自己遇事不作为。不管是商场中遭人算计,还是情场中喜欢上别人,她从来都是主动出击的那一个。甚至她不会纵容兄弟的问题没有解决,该指出就指出:这是她巨大的优势,自救能力满分。人生就是一场逐渐完善自己的过程,苏明成和苏明哲停滞不前时,苏明玉早就已经甩下他们太远。所以再回到那个问题,苏家到底谁更惨?更可惜的是,苏明玉那些与命运抗争的闪光点,好像依然无人问及。大家在讨论:“有兄弟的女孩是不是在婚恋市场不受欢迎?”“赡养老人,是不是只会落在女孩头上?”说“原生家庭”时,我们到底在讨论什么?这绝不是关于“原生家庭”的舆论风向第一次跑偏。2016年《欢乐颂》播出,樊胜美惨。大家问现实中有像樊胜美父母这样的家长吗?樊胜美成功不了,是不是原生家庭害了她?甚至出现了新词“扶弟魔”,一个热帖:心甘情愿帮父母索要天价彩礼的「扶弟魔」,有斯德哥尔摩症吗? 2018年初,“北大才子”因为控制欲超强的母亲和冷漠的父亲,和家里断绝关系。没有人的关注点在,他在主动自救,摆脱原生家庭的问题,大家在哭诉原生家庭的痛。2018年中,《爸爸去哪儿》播出,我们写过陈小春受原生家庭的影响之大,也写了吴尊摆脱原生家庭影响的方法,很多人在哭诉原生家庭的痛。2018年末,《狗十三》上映,大家说这就是我的青春之痛啊,出生在这样不尊重孩子的原生家庭,害了多少人。我们想更近一步,剖析我们这代原生家庭的痛到底在哪儿——发现父母的原生家庭之痛是物质不足,他们在努力补足这点的同时,忽略了很多人的心理感受。然而大家依旧在哭诉原生家庭之痛。甚至到我们从第N代亲子综艺写原生家庭,写大张伟和妈妈的相处模式,说了长大就意味着:你该主动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你不能又把自己当孩子,又想要做大人的自由。大家还是在哭诉原生家庭之痛,“大张伟和妈妈关系好,还不是因为霞姐对他也好。”我们一次又一次见证着“原生家庭”的问题,一次又一次看见很多人,不顾摆在眼前的解决案例,眼泪婆娑地瘫倒在抱怨之中。“原生家庭”是块砖,哪里不对往哪儿搬。成绩不好,怪父母,父母不够聪明。工作不好,怪父母,别人都有好爹。性格不好,怪父母,原生家庭决定后天性格。赚钱少,怪父母,理财赚钱不早教。没对象,怪父母,读书时不许早恋。买不起房,怪父母,首付都不帮忙。换不了车,也怪父母,别人都给补贴。成功了,都是自己努力;失败了,全是爸妈的错;——恕我直言,好一个Loser逻辑。我相信,不管是《都挺好》的原著作者阿耐,还是出品这部剧的正午阳光。他们创造过《欢乐颂》会自救的安迪,创造过《大江大河》会自救的宋运萍,创造过《知否》里会自救的明兰。讲原生家庭,真的不是为了让人陷入Loser逻辑里自怨自艾,而是为了提供一种逆境生长的可能。每一位在看《都挺好》和没看《都挺好》的人,如果有耐心读到这里,也许最该想的问题是:如果你是苏明玉,你的选择会是什么,是在原生家庭之罪里抱怨问题,还是像她一样争取不一样的命运?【更多理智娱乐内容,尽在微信公众号:理娱打挺疼(lydtt666)】
她总是夸大我的缺点,或者凭空捏造我的缺点然后夸大。写了很多又删了很多,前半生注定没有亲情,多说无益,我只希望自己不要忘记,要远离。我脸上有点斑,颜色很浅,吃饭的时候,我妈对着我的脸托腮注视着我很认真地说:你看你脸上全是斑。直到终于有一次我没忍住骂她有毛病了。路上遇到她的朋友:这是你女儿吗,真好看!她秒回:好看个屁(这四个字都是原话!)……亲戚:你女儿真白她:她一热了就发红很难看的(原话,非转述)……婶婶:你年轻时候皮肤好,你女儿不如你年轻的时候皮肤好她:对啊,哈哈哈哈哈两个人很开心,我就不说话。但凡她的朋友夸我,她都不会开心,要么打岔,要么否定,要么沉默。以及从小到大二十几年,经常在我洗漱的时候,凑过来和我同处一个镜子说:你看你皮肤真差,还不如你妈我。小时候我就会难过。虽然眼睛告诉我她的皮肤黄,但是对她天然的信任让我感觉她肯定是对的。长大了她还这样我就觉得她很搞笑,一点都不难过。去掉对母亲的滤镜,这不是嫉妒什么是嫉妒?我不想剪头发卖,她用了一个月纠缠我,每天骂我掉头发害她辛苦打扫,我掉一根她看到就要说我,最后终于如了她的愿,卖了,掏剪的手法,剪完难看得很,我难过,她嬉皮笑脸说头发不难看,我说你也这样剪我就不跟你生气,她说:我头发丑了还怎么出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富裕家庭的孩子的特点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