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人读书多了,话更少?以前的人读书少的人有什么特点反而话更多

读书和说话二者不可得兼,是有点矛盾的。首先,阅读的目的是获取信息,它是一个思考沉淀的过程。阅读需要与文字深入交流,需要在安静的环境下进行。这个过程中自然就不喜欢说话,也不希望被打扰。而说话是一个即时的过程,说话是为了实现交流,话很多的人,阅读思考时间可能相对比较少。如果让一个整天话比较多的人(话痨型),安静下来阅读,可能会有点困难。拿我来说,我比较喜欢阅读思考,内心世界比较丰富。让我写个东西,我没啥问题,但是如果让我把内心世界的东西用语言表达出来,我就有点吃力了。我的一个表哥,他平常话很多。是那种早上一起来就可以说个不停的那种,没人和他互动,他都可以说上半天(当然有不少都是废话)。当他拿起一本书,三分钟热度都没有,就要放下书开始讲话了。当然,读书和语言表达二者能平衡的话是最好的。有一个很好的方式就是,阅读之后,找个人把阅读内容讲出来。但是这又会存在一个问题,我们需要读三个小时甚至更长的书,才有可能讲半个小时质量较高的话。有一个现象就是,老师课堂上讲话信手拈来,滔滔不绝。那是老师平常日积月累读书的结果。比如张召忠,他每次参加评论节目前,都会阅读大量资料,当天早上三四点起床,还要准备两个小时以上。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因为聊天一般不是严肃的。相反,书一般是严肃的。书读的多了,人会比较严肃。这也没什么。但人的知识会变多,这是大问题。除非你能学会“揣着明白装糊涂”,否则你肯定会无奈。我就是这样。跟朋友们在一起,我一般听他们发言,我不发言。在细碎的事上,我知道的比他们多,信息也比他们更加准确。但他们聊天,本来就是为了扯皮,并不打算“精准”和“广泛”。如果我开口纠正他们的错误。一次还好,他们不会有什么感觉。如果我次次都要开口纠正。那么,我肯定会变成一个烦人的角色。毕竟,人是一种本能的、喜欢面子的生物。自己说出去的话,被别人点出错误,肯定会不自在。如果被频繁的点出错误,那肯定会不高兴。恰巧,知识正是错误的克星。知识就是为了纠正错误而出现的。我看了很多书,我掌握了知识,我本该去纠错。但我不能去纠错。因为书是理性的,但人不能一直理性。除了读书外,人还要“会做人”。所以我的话越来越少。实话说多了会讨人嫌。我又不愿意“揣着明白装糊涂”,不会跟他们一起瞎扯淡。所以大多数时候我会保持沉默。如果题主处于这种状态,那么,这也很正常。你是掌握更多知识的人,你的考虑建立在“更多知识”的基础上。别人的知识量可能会比你少,所以他们考虑的方面会比较少。所以你们聊天很难对上频道。换个说法。人从出生的那一刻,是非常相同的。脑袋里一干二净。但人在后天的生活中,渐渐形成了【区别】每个人掌握的信息量不一样。这就是人和人之间的主要区别(不谈基因和家庭)也就是说,人活得越久、知道的信息越多,与别人的区别就越大。“相同的人”就越少。你在读书的过程中,更进一步的增加信息量。所以你会与别人产生更大的区别。你读的书越多,你与别人的区别就越大。共同点就越少。共同的话语,也会越少。用游戏作为例子。同样玩一款游戏,一群普通玩家,他们之间容易有共同语言。如果有一个玩家突然蜕变,他掌握了大量的游戏技巧,成为了一个顶级玩家。你觉得他跟普通玩家还有多少共同语言?普通玩家们讨论很普通的玩法、很常见的套路。顶级玩家考虑的是更多方面、更加全面的事…除非他能遇到另一个顶级玩家,否则他没什么想说的。读的书越多,你与别人的区别就越大。原文编辑于 2020-11-22 20:26时隔一年半再看这篇文章,发现有很多问题。考虑到点赞量很高、读者不少,我决定修改一下,以减轻这篇文章的影响以下是我的新看法,此时是2022年7月21日聊天一般不是严肃的,书一般是严肃的,这意味着它们分别是两个频道当你读书读的多了,你会在思维上形成“读书频道”的习惯:严肃、刻板、较真、纠错、讲证据、列数据如果你直接把这种习惯代入到「日常的聊天扯皮」中,你肯定会产生“不适”的因为日常聊天不是严肃的、不是刻板的、不是较真的、不是纠错的、不是讲证据的、不是列数据的日常的聊天一般是随口扯皮+情绪共振,就是图个乐子和“有点话题聊”“某某地方发生了这样的事”“真的假的?这么吓人?”“对啊,真吓人!”情绪共振就是你觉得吓人,我也觉得吓人——OK咱俩共振了,咱俩在这个话题和感受上达成共识,这次聊天就是很愉快的如果你非要「不合时宜」的指出错误,你就等于破坏聊天氛围了大家在这里情绪共振,你说这件事是假的、子虚乌有——你这不就等于说他们是傻子吗?为了一个子虚乌有的事情而情绪共振、感到可怕?这多多少少会让别人不自在也就是说,你是在拆别人的台如果你经常不合时宜的这样做,你很快就会因为众人的目光而闭嘴如果你没有学会「适应聊天频道」,你依然用「读书频道」的想法去对待他们的聊天你就只能感到话少和无奈了你话少是因为你说了话,别人就会给你白眼你无奈是因为你认为他们聊的东西是错的,根本不是那样——但你不能说话,所以你只能看着他们聊错误的内容其实问题出在你身上,这意味着你缺乏适应能力、缺乏接受能力——而不意味着他们愚蠢或话题庸俗,或这样、或那样缺乏适应能力是一方面,缺乏眼力和阅历是另一个方面只要时间足够长,你迟早会意识到“不能适应这种情况,是我的问题”谁说,只要你读了很多书,你就不能与“没读过这么多书的人”一起聊天、一起乐呵呢?你拥有读书频道的思维,就不能同时拥有聊天频道的思维吗?不,思维是可以同时有很多种的,你可以同时读过很多书,又同时很擅长跟别人聊天相处如果你做不到,那就是你的问题——要不然,你就别觉得无奈,你自己因读书而陷入这种困境,又没有摆脱这种困境的心思,你无奈什么呢?此外,你还缺乏「在聊天中,适宜的讲出有效话语」的眼力和阅历如果你很敏锐,你清楚的知道什么样的错误,可以在这个时刻纠正而不惹他人反感你会变得很有地位,因为你的指正是非常有效且正确的——别人会自然的提高对你的认识、改变对你的态度但如果你不敏锐,你只是一个“见到错误就想指正”的刺头,你在别人眼里就只是个杠精,哪怕你说的很对,但你也只是个杠精,别人反而会降低你的地位还是沿用我最初举的那个例子,就是顶级玩家和普通玩家如果你确实是顶级玩家,那么你理应可以给出一些有效的指导,普通玩家在这些指导中收益、然后提高对你的认识、改变对你的态度——你这么厉害,又能给出优秀有效的指导,当然会得到尊重和感谢但是,这不代表你可以作为顶级玩家,看到什么都要指点一番——毕竟人家怎么玩游戏,那始终是人家的问题,你老是三番五次、这不对那不对的干涉指点,确实有问题你处于哪种状态呢?我决定保留这篇文章的原本内容,就是最开始的那一大段这一大段是我在2020年写的,很明显那时候我就陷在“我有了读书频道的思维,就不需要有聊天频道的思维”的误区里后来我才意识到,更优秀的人可以同时具备这两个频道,并灵活的切换频道——该严肃的时候就严肃,该乐呵的时候就乐呵大家可以对比最初的文章与现在的文章,然后思考这两篇文章之间的区别,思考这些区别意味着什么插播一条消息,有问题的话可以点击下面咨询我~
因为读书本来就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大用途。很多人以为,一个年轻人就应该多读书?哪怕已经从学校毕业了之后,也应该用大量的业余时间去读各式各样的古今中外的名著?然而据我观察,一个人如果在年轻的时候,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读书之上,那么他除了会没有社交之外,不会有任何收获。所以,我这里建议大家不要过多的读书,少读点书对一个人有好处。注意,我这里说的少读书不是读书无用论,不要望文生义。我说的是你在毕业走入社会之后,不需要过多的读名著了。一个人毕业之后最应该干的事情,不是多读书,而是研究社会的运作规律。如果说劝一个人要好好上学,不要相信读书无用论,那这是对的。但是鼓励你毕业后还要多读课外书,不出意外它是什么罗辑思维和樊登读书会。朋友以前就相信了多读书这套谬论了,他以为只要他读什么叔本华,黑格尔,维切根斯坦,人类简史,圣经之类的书,他就能获得一种大智慧和人生的启迪。后来他发现他错了,他发现他除了读得头都晕了之外,他什么收获都没有。而且周围的朋友对他甚至有一个评价,那就是他看上去变得越来越呆了!而且他还变得十分不善言辞,而且沉默木讷,寡言少语,甚至不敢和人说话交流。然后,他就开始反思自己,为什么自己读了这么多的书,明白了这么多的大道理,但是他依旧过不好这一生?所以他干脆放弃了读书,把所有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刷抖音和追剧上。他本来以为自己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来娱乐,一定会让自己变得贫穷,或者社会地位下降。但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他的社会地位非但没有下降,反而提升了。他原本是一个小职员,自从不读书之后,他都当上一个小领导了。有些做题家可能也有这样一种体会,那就是自己以前沉迷读书的时候,经常是一个人被排斥在社会的边缘和角落里。但是自从自己不再读书,而是把业余时间都用来娱乐之后,自己的社会地位居然反而提高了?甚至走到了众人的中心,开始受人欢迎和喜欢了。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很简单,因为支配一个人行动的并不是理性的力量,而是感性的力量。你通过读书所获得的知识,最多只是一种知识层面的,这种理性是不能直接转化为一个人的行动的。只有感性的力量才能催促这一个人的行动。在你娱乐的过程中,你自己感性的力量就被唤醒了。这种强烈的感性力量,促使着你有足够的动力,能够在现实世界中进行社会实践。所以说,你的命运就会发生改变。打一个比方,假如把一个人比喻为一辆汽车的话,那么感性的力量就是驱动你往前走的燃料,而书本和理性,就是一个指南针和地图。如果没有指南针和地图,你就算是乱开,也总会有到达目的地的一天,但是如果你没有感性这个燃料,就算给你地图,你也无法到达自己的目的地。很多人其实不愿意相信感性的力量,殊不知能够改变一个人命运的,从来都是感性的力量,而不是理性和书本的力量。理性的知识确实是一种力量,但是感性是一种更为强劲的力量。各式各样的复杂的知识,对于一个普通的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而言,其实作用真的不大,因为绝大多数人面临的真实挑战无非就是职场人际关系那点破事。处理这些问题,你不需要叔本华和人类简史等人类文明级别的知识。对于一个普通的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而言,掌握简单粗浅的知识,善于运用感性的力量的人,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小人物改变命运,真的用不到读叔本华。更不需要知道生物演化的历程。关注的知识越浅薄的人,往往取得的社会成就是更高的,这就是很奇怪的地方。所以说,我今后更新的内容,会尽量朝着浅薄的知识更新。但是切不可小看这些浅薄的知识。这些浅薄的知识,比康德,叔本华的知识更能令你改变命运。不多说了,只送给诸位一句话:“学海无涯,回头是岸。放下图书,立地成佛!”公众号:无名的思想空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读书少的人有什么特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