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里为何宋江执意招安为什么一定要招安?

2019-02-26 17:55
来源:
朝文社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刘樱姝
一:一定要招安?
《水浒传》里最惹大多数读者愤怒的剧情,公认就是“全伙受招安”。二十年前央视的老版《水浒传》电视剧播出时,演到梁山好汉受招安的剧情时,以当时媒体报道,更有观众实在看不下去,一怒把大彩电砸个粉碎——气的家当都不要了。
这其中的愤怒,也容易理解:明明整个《水浒传》里,一直都是梁山泊上并肩战斗的“兄弟情义”,特别是“英雄排座次”后,梁山泊上那“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的兄弟关系,还有“争斗冤仇,皆一样的酒筵欢乐”的热闹景象,叫多少读者都看得眼热——这些好兄弟开开心心在山寨里不好吗?为什么一定要招安!
一直削尖了脑袋要招安的宋江,当然也挨够了读者骂。一个通用的说法是:宋江就是为了自家的荣华富贵,这才打着“忠义”的旗号,不惜用梁山兄弟的鲜血染红自家的官帽。这类说法并不是没道理,但另一个残酷事实,却也被忽略——恰如张涵予版《水浒传》里,宋江悲戚戚反问晁盖的话:不招安,我梁山泊还有别的出路吗?
怎么就没出路了?其实,《水浒传》原著里,宋江常说的四个字,也道出了梁山泊如果不招安,接下来渺茫的出路——钱粮缺少。
二:“钱紧”的梁山泊
如果细看《水浒传》的话,就会发现,自从宋江上梁山后,“钱粮缺少”四个字,在他口中的“出镜率”就特别高。比如杨雄石秀们偷了祝家庄的鸡,引起“三大祝家庄”恶战时,宋江就一句兴奋疾呼:““即目山寨人马数多,钱粮缺少,非是我等要去寻他,那厮倒来吹毛求疵,因而正好乘势去拿那厮。若打得此庄,倒有三五年粮食。”——打祝家庄是为了救兄弟?主要因为钱!
待到卢俊义上梁山后,为了寨主问题,梁山泊争吵不休,以至于定下攻打东平东昌两府的赌斗时。深知柴米贵的宋江,也不忘了强调下经济问题:“目今
山寨钱粮缺少,梁山泊东,有两个州府,却有钱粮:一处是东平府,一处是东昌府”——等于是在此提醒弟兄们,别忘了弄钱。
而放在实际行动里,梁山好汉们也结结实实证明,这八百里水泊有多缺钱。像柴进卢俊义李应这些“土豪”被逼上梁山时,其家当几乎都被梁山泊“并夺转许多家财……尽数装载上山”。至于高唐州祝家庄曾头市东昌府这些“提款机”,梁山好汉们更是不客气,几乎都是被“便开府库,尽数取了金银财帛,大开仓廒,装载粮米上车”,每次行动,都是这么玩命抢钱。
抢了这么多钱,那梁山泊上还缺钱?事实是,真缺,而且随着梁山泊的发展壮大,那是越来越缺。宋江铁了心要招安,直接的一条原因,就是梁山泊没钱。
乍一看去,梁山泊应该是富得流油,坐拥物产丰富的八百里水泊。周围的有钱大户,缺钱了就去打劫。但看看梁山泊的规模就知道:接受招安时前的梁山泊,兵马虽没有确切数量,但对阵童贯的战斗里,他们却能祭出十面埋伏。“陈桥驿滴泪斩小卒”的情节里,梁山泊的先头人马,就有一万人之多。即使保守估计,这支武装力量,也发展到了六万人以上。
而且这几万人,并非乌合之众。征辽以及征方腊的战役证明,这支部队在小说里的战斗力,远在北宋正规军之上,其盔甲武器等装备,也都是顶级。养活这样规模的精锐,梁山泊能养得起?
到底能不能养得起?看看宋代的“养兵”花费就知道。
三:两宋时期高昂的养兵成本
其实,放在真实历史上,“养兵”也是宋代政府的一个长期负担。比如宋仁宗年间时,宋代的“养兵”花费,一度占到了国家财政开支的六分之五,这其中还包括了养大量的“烂兵”部队。北宋宰相蔡襄曾给宋英宗汇报过这样一笔账:全国财政支出钱的30%用于养兵,支出的粮食80%用在养兵,帛匹全部用于养兵还不够。最后给出结论是:“一岁所养,养兵之费,常居六七,国用无几矣。”
拿著名词人辛弃疾一手打造的两千五百人的“飞虎军”来看,就知道梁山泊要养数万军马该是多么艰难。
辛弃疾在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时,为对付当地盗贼,编练了一支地方部队飞虎军。朝廷给这支新军的定员是一千五百人。这数目明显不够,最终建成的飞虎军“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傔人在外,战马铁甲皆备。”飞虎军的花费被同僚批评为“费钜万计”,竟“竭一路民力”。
我们看看辛弃疾建飞虎军到底花了多少钱?
1、买马等装备:“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平均一匹马大概就是一百贯钱。一百贯相当于三吴地区一户普通人家的大半年收入,五百匹马大概就是五百户人家的大半年收入。
2、士兵军官工资:养兵的重头戏。根据《宋史》载,“殿司诸统领将官别无供给职田,日赡不足,差兵营运,浸坏军政。可与月支供给:统制、副统制月一百五十千,统领官百千,正将、同正将五十千,副将四十千,准备将三十千,皆按月给。”这样下来,飞虎军“岁用钱七万八千贯,粮斛二万四千石,并以步司阙额钱粮支用者”。
南宋中央拨款是不够的,飞虎军的“衣粮复取之于本州”,是自筹措资金解决的。南宋政府允许军队经营一些业务来自筹军费,辛弃疾又会理财,飞虎军当时就有“田庄,有房债,有租地钱,有营运钱”等多种渠道增加收入。要是换个对理财一窍不通者,自筹军费就成了头疼事,所以辛弃疾的接任者李椿就曾表示压力山大!
梁山泊攻城掠地后都没有对这些地方实现占领,没有建立稳定的财政来源,只是临时性掠夺。在招安前,梁山泊军马大致已有三四万。两宋时期禁军士兵年俸五十贯,厢军士兵(地方军)年俸三十贯,梁山泊军士就按照二者折中年俸四十贯计算,四万人一年要开销十六万贯。辛弃疾在较为富庶的东南地区筹措飞虎军“岁用钱七万八千贯”都并非易事,何况宋江?
所以可以推算,如果梁山泊拒绝招安,一直坚持下去。它们的道路无非两条,一条是越发扩大劫掠范围,直到陷入宋王朝的重围里。另一条就是如方腊一样,干脆攻城略地,扯起反旗。总之,想在山寨里开开心心过日子,那是根本不可能。
毕竟,一个有强大阵容,却没有自身“造血”能力的队伍,也就注定了其结局。流动作战的唐末黄巢和明末李自成,就是这个道理的生动写照。古代农民起义的注定归宿,只看看梁山泊的财政问题,就已无比清楚。
参考资料:《宋史》、《水浒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专栏/宋江为什么要招安?在梁山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不好吗?2020年09月22日 14:11--浏览 ·
--喜欢 ·
--评论微信公众号:正能量力量新浪微博:海哥哥正能量1宋江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很多人看完《水浒传》之后,对于那些《水浒传》的英雄们最后的结局感到叹息!很多人就有个疑问,为什么宋江一定要招安?不招安不行吗?在梁山那个地方,依托有利地形,咱就在那里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过着潇洒的生活多好!咱从此就不下山了,就在山上那么住着,就跟度假一样,这多好!反正政府军又打不过来!是不是?不排除宋江也有想当官的意思!因为宋江在上梁山之前,就是一个小小的官吏。虽然不大,但是也算是一个官!宋江毕竟是当过官的人,知道那种感觉比较好,比在水泊梁山上当土匪好多了。宋江其实一直想在仕途上走得更远一点,在仕途上有所施展,无奈上了梁山之后,就没有了这条路可以走。但是,宋江心里一直想着,总有一天,能当大官。根据《水浒传》里面的记载,水泊梁山上的梁山好汉,曾经跟宋朝的军队,打过那么几仗,而且还稍微占了点上风,但是人家派来那个军队,不是主力部队!是属于那种很一般的军队,如果打持久战,水泊梁山其实也吃不消的。水伯梁山上的好汉,毕竟就那么一些人,朝廷的军队却有一大堆!那如果按1:1的消耗来算的话,那很快朝廷的军队就把梁山上那帮好汉给消耗掉了。所以说,跟政府军对着干,那肯定是只有死路一条。宋江知道,如果不早点和朝廷和解的话,他早晚就被政府军给一锅端!所以说,就趁着现在手上还有点筹码,就赶紧去跟朝廷那帮人联系一下,谈判一下,看看能不能谈个好价格?给咱们每个人一官半职,反倒是更好的策略,宋江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根本无法和政府军对抗。2宋江等人错误判断了朝廷对待他们的态度!宋江这帮人以为他们招安之后,朝廷就会给他们每个人,赏个一官半职,从此就开始荣华富贵!也算是给自己和兄弟们,找到一条光明大道。但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朝廷那帮官员,对他的态度,根本不是他想的那样!蔡京当时就给皇帝支了几招,用宋江那帮兄弟,去打另外一些叛军。蔡京就利用宋江那帮兄弟去当了炮灰部队,基本上最后在战场上,就当了炮灰。蔡京最后成功地实现了,以敌制敌的战略!3宋江是即上不去,又下不来!首先,水波梁山上有几万个兄弟,这几万个兄弟怎么吃饭呢?难道靠打家劫舍吗?你如果靠打家劫舍的话,这不是长久之计!这么发展下去,很快附近的老百姓也会反你!如果说靠种地,你要知道,梁山上面是山地,没法种地的,那里是山,都是石头,没法种地!或者很难种地!产不了多少粮食!所以说,宋江是知道这几万个兄弟的吃饭问题,是个大问题!他是根本无法在梁山上长久生存的!没办法,才去找朝廷招安。朝廷其实也抓住了宋江的七寸,知道宋江那帮兄弟成不了大气候。你在上面,是活不了多久的!你早晚要跟我谈招安的问题,既然你的七寸被人家抓到了,那你这个谈判价格,肯定不好谈的!主动权在朝廷手上,而不在宋江手上。朝廷蔡京那帮人,最后就利用宋江那帮兄弟去打方腊,然后在战场上就消耗掉了这批反政府武装。从最后招安的结果上来看,宋江是失败的!但其实宋江除了这条路以外,他也无路可走。本文为我原创本文禁止转载或摘编------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何宋江执意招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