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前韩国popper dandy hoan等人跳了一首张佑赫的mr Jackson,求考古视频


了解近期好活动,请关注“街舞活动小喇叭”喔!
序章:发布会那天,参与录制看到的几个小瞬间
7月13号,小喇叭受邀参与了《这就是街舞》第三季的发布会和当期节目的录制,其间陆伟导演介绍这一季的slogan“为爱而战”时解释道,他受到疫情期间被封锁在家的武汉人隔着阳台喊话、拉歌与互相鼓励的启发,设计了这样一个镜头:一名舞者在天台上跳舞,然后远远地看见另一个阳台上也有一名舞者正在练舞,二人遥相鼓励,互相传递着热爱与希望。这段剧情的画外音,也是由第一季的总冠军、同时也是武汉人的韩宇来录制的。
经历疫情而受到重创的街舞圈,在曙光来临之际重启,以这街第三季的开播为号,街舞人的比赛季,街舞人的夏天,终于来了。
陆伟导演本人对待这个项目的态度非常认真,小喇叭也经常在上海各大街舞比赛现场碰到他。陆导尊重街舞文化,也很愿意听取普通观众的意见,有什么问题都可以直接在他的微博评论或私信,相信看过前两季的朋友们都有所耳闻。
灿星文化副总裁、《这!就是街舞》总导演陆伟
这里可能需要讲解一下街舞比赛的观众礼仪:
……没有什么特殊的,“给手”的表情符号已经配合节目在新浪微博上线了。实在比不会的话,上了高位热搜的#王一博看布布跳舞失去表情管理#里也有各种各样的reaction示范,总之放飞自我,被炸到你就大声喊。
街舞的本质,是party。
下面来看三季这街总导演陆老师的示范:
当然遇到bboy的时候,有点害怕也是正常的。犹记得第二季bboy齐舞祭出名场面“战斗龙卷风”时,某舞者开玩笑称“曹老师(《这街》主摄像师)快被bboy踢死了”。
WARNING: 下面开始严肃讲街舞本身
本篇大致会讲四个话题:
1.队长大秀排名及如何欣赏评判齐舞;
2.由那位跳HB的选手谈谈抄袭这件事;
3.中场battle第一轮点评;
4.对本季节目的展望。
至于本季节目中涌现的值得关注的选手,我们计划在海选全纪录出完后根据舞种分别进行盘点。
这一季由于四位全新队长的关系涌入了很多新观众、读者,一些东西可能需要提前说说:
首先,笔者跳舞多年,专业又是传媒、语言文学相关,自身舞蹈观已成体系,前两季已把其中大多数系统整理成文,所以这一季我基本是用现有的这套舞蹈观去解释更多作品,并根据大量观看各舞种、各风格表演的积累去更开明、更灵活地去评价不在这套体系里的审美对象。有心了解的话,可以到知乎的【这里有街舞】所发表的文章与回答中看一看,在此不做赘述。
笔者自己意识到评价编舞需要一套成熟客观的标准,是在2018年作为WOD的特邀媒体代表观看决赛时想到的,即:一段编舞何以为好?两支好的作品又该怎么比较?这种“好”又该怎么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其他舞种的这些标准都已相对成熟,不过街舞似乎暂时还没有。第二天我负责采访WOD中国区负责人也是当晚的评委Moon,我们聊到这个观点后一拍即合,他详细地一支支舞向我解释了他的考量:这支因为ABCD的设计而在艺术性上无与伦比,那支原本比较“老土”但因为做出了甲乙丙丁的细节优化而展现出新鲜的风貌,另一支在竞技的情境则更合时宜……也是那次后,我开始尝试去构建一个至少首先于我自己自洽、其次能够解释绝大多数作品的评判体系。
Moon是American Best Dance Crew比赛节目冠军队伍成员,与中日韩美法各国编舞师关系密切,在跟他的交流中我学习到了很多国际水准编舞师是怎么考量、构思与评判的,回过头再去欣赏他们视频,顿时清晰了很多。
当然,也许有人根本就反对,例如有人明确表达过他看中的就是那一瞬间被击中的感觉,也有人是完全从综艺效果在考量。他们认为我太较真了,而我也认为他们缺乏信服力,就一个老生常谈的“完整性”而言,我希望能解释为什么A比B在完整性上做得更好,而不是只摆出一个结果。
我想,兼听则明吧,最好大家的看法都能去听一听、读一读,我也仅仅是提供一家之言。你觉得哪一套逻辑更符合你对舞蹈的期待与感受,且最关键的是能帮助你从纯粹的感性与盲目走向理性与明确,并以此为跳板去看懂更多的舞蹈作品,就够了。
因此,在这一篇以及之后的节目相关内容中,我依靠的都是一套相对成系统、且能够令我自己及身边不少深入交流后的舞者、编舞师感到信服与自洽的标准。我一直坚信:街舞作为一种舞蹈本身,是具有与现代舞等舞种有相当的可能性的,而目前从任何一个角度讲,它的可能性都没有被充分发掘出来,所以我希望自己在某个领域能够推动一些。当然我提出的这样一套标准并不一定能让所有人信服,欢迎大家讨论切磋;如果你从一开始对此就不以为然,这篇文章也没有必要继续读下去了。
“街舞活动小喇叭”作为一个街舞圈内的垂直媒体,在我眼中是具有向最广泛的、想要了解街舞的观众科普传播相关知识的责任的。而对于根本不打算要看懂舞蹈、只想安安心心追星(例如认为“无论你说什么,我就认为XXX就是最帅的!”、“有关舞蹈的一切,你只要不是全程夸,就是不客观”)的朋友们看到这里就可以选择关闭这篇文章了,因为这篇“又臭又长”的文章目标受众不是你们,里面一定会涉及对你偶像的评价,有好有坏,好的你们会觉得是理所应当,坏的很容易看了不开心,就没必要浪费宝贵的二十分钟来找气受了吧,合掌。
Part 1 关于队长大秀排名
开头先说两个结论,如果您不同意,这一整段可以划过不看了:
第一,名次大致合理,最大的争议在于王一博的第四名,比较全面的认识是:这个结果可以理解也可以解释,但并非最合理。
第二,因为这件事,我真心希望粉丝能够从中明白:
① 编舞真的很重要,不合适的编舞(不是不好)可能会让1+1<1。
② 对于同一支舞,舞者看到的和普通观众看到的可能根本就是两个东西。
③ 对于同一支舞,现场看到的和屏幕后看到的同样可能是两个东西——对于这次的结果,现场观感影响一定很大。
我试着从现场舞者角度考虑分析一下最后结果:
首先,如果我在现场且只能投一票,那我毫无疑问会投张艺兴。
张艺兴几次表演用的是同一支舞,关于《莲》笔者已经在其他文章讲得足够充分了,欢迎进入知乎详阅,这里简单介绍编舞的亮点:
Krump受制于动作特点,编排齐舞相较Locking、Popping等需要考量更多因素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莲》的齐舞部分很好地利用了音乐:重拍强劲且间隔长,因此只需要在重拍时用上Swing、Stomp等动幅大、力量强的动作乃至于大框架的Armbasement就可以很好地彰显Krump的力量感,营造舞蹈的张力——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里几乎都是比较简单或者说基础的动作,而没有太多复杂的编排,然后重拍间的间隙或者说过程就可以填塞进更多细节的衔接,如腿部的变速等,看上去就不会显得拖沓或笨重。
舞蹈影像的摄制是个非常系统的专业活儿——舞蹈最理想的观赏状态就是现场看,但为了突破时、空局限性,必须向影像借力,那如果拍不好,编得再精彩、跳得再漂亮,也无济于事了。然而,这是我们国家广播电视届保持近三十多年的问题。而越是Krump、Popping这种发力方式特别的舞种,对拍摄技术配合的要求就越高,否则舞蹈本身最应该呈现的点反而又最容易被“吃”掉。因此,张艺兴几场《莲》在屏幕后的观感截然不同,但实际上他的发挥是几乎稳定的——总地来说,张艺兴的风格是把音乐切分得极细碎,又喜欢以核心Hold住全身的力量,有所保留,把力准确发在目标位置,而这种不偏激、不情绪化的风格虽然可能不容易“炸”,但也同样不容易出纰漏。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四支舞蹈中,只有张艺兴这一支的镜头语言是较好地配合了动作表现的。例如,结合Hit和鼓点,镜头配合做急推或急拉,大大强化了动作的动态——这种细节在其他三支舞中,要么没有,要么大多没那么恰当,甚至其他三支舞的一些镜头表现是严重拖累了舞蹈呈现的。
王嘉尔这场看到半途,便被浓浓的熟悉感包裹,心想这舞怕不是Anthony Lee编的,倒回去一看——果然如此。
这支舞该说的跟预告片里一模一样,因为安叔就喜欢各种“小动作”和层次对比,常见的有在整体框架稳定时做局部(如手腕、手肘)Isolaiton,或者连密的碎拍配合密集的动作后立刻Freeze,或切换成较慢的整体性的大框架动作。
其实整个Kinjaz都很擅长类似的编舞,哪怕一些整体比较中规中矩,但就是能通过大量细节的优化带来尺水兴波的丰富观感——这种考究的编排只会出自成熟的编舞师,只需要通过调整一些不显眼的细节就能优化整支舞蹈的观赏性。
只不过王嘉尔这一场的表现就逊色于此前的微电影了,尤其有些细节的控制不太稳当,这一点对比舞邦的伴舞们对比就能清楚看出。其实王嘉尔本身舞蹈功底很好,强于控制,在此基础上追求Swag的风格,非常适合Kinjaz的编舞,例如通过力量一松一紧、一收一放的变化形成快速的视觉层次差,这就要求能极快地通过气息收紧躯干再通过躯干稳住四肢,否则就不是松而是散了。但客观地说,王嘉尔这一次收得都不是很理想。
钟汉良这支舞我严重怀疑原本是给罗志祥准备的。
音乐是罗志祥非常熟悉的New JackSwing——这种非常有年代感(即过了那个时期就基本就没人再唱,迅速被代谢过去)的经典风格必须要经过过那个时期或者喜欢与之相关的舞种(如Locking、Hiphop)才会熟悉——这段舞的音乐选择在舞者群体中相当讨喜。此外,叶音、叶正作为编舞,大量的Locking元素也能把罗志祥的优势发挥出来。目前这支舞里并没有太复杂的进阶Locking元素,例如Scoobot Hop、Skeeter Rabbit、Which a Way等,且一些编排和表现稍显凌乱,我猜可能是基于钟汉良的功底,进行过简化的。
总之,这段舞编排不算特别精巧,属于比较传统的Locking齐舞。不过它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四支开场舞种唯一成段地表现了某一舞种的。这给台下绝大多数舞者(应该是以Popping等各个无争议的街舞舞种居多)一个鲜明的信号:我了解你们,我尊重你们,我是你们的一员。
而钟汉良的表现属于初学者,诸如Point的过程缺乏凌厉而停顿的点也明显没有用气息稳住身形(这其实就是区分Locking初学与进阶的一个直观表现)。
只不过.......他上天下地的,就是情不自禁想夸他233333
王一博这支舞其实跳得不错,从个人发挥来说完全应该排第二。
得到这个成绩我能大致想到四个原因:
① 灯光实在一言难尽.....加之服装,会很影响观感。排过节目的人一定明白,一群人从头到尾一身黑站在台上,如果没有合适的灯光配合,观感会非常差,许多细节台下根本看不清。而王一博不巧把这两个雷一起踩了......
② 还是之前微电影时就提了的问题——这支舞编得很中规中矩,虽然炸,但炸得极其同质化,就是我常举的例子:我看一场齐舞比赛,虽然连看了好几支舞,回过头一想觉得自己仿佛只看了一支。对于台下看过那么多编舞的舞者而言,理所应当地被炸完后,是留不下什么印象的。
此外还有就是这支舞塞得太满,过犹不及,同时在应接不暇的编排中又缺少令人足够眼前一亮的点来缓解视觉疲劳。
我在之前反复用到“层次”这个词,就是为了复叠交错地提升视觉新鲜感。上一季也有很多舞者觉得观众就喜欢炸的(虽然的确如此,刚开始时新观众真就什么炸喜欢什么),于是满满当当、不讲层次地往一支舞里塞满了各种零零碎碎、彼此离散的炸点,毫无设计感,这种编排太同质化,容易让人产生视觉疲劳,因此到了节目后期,反而大家都不买这种编舞的帐。
③ 这支舞更适合一群身形差不多高大的人去参加齐舞比赛,而不是用来展现个人的,王一博从形体到表现在这支舞里就很容易被其他人给吞下去,带来观感上的不协调。
④ 这段舞里不齐乃至放炮(也就是跳错、失误)的地方,是四支里是最多的,而且相当明显,这种不协调感在现场看又会更强烈。
不过个人觉得总体而言,王一博整体的表现还是比钟汉良好了不少的。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应该如何看/评价齐舞呢?
一支作品至少可以分为编排和演绎两个层面来评价(当然还有更多),而很多不了解舞蹈的人是很难理解编舞的重要性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从编排角度讲得更多。
事实上,编舞时常用的动作其实就那么些,真正可以根据音乐特质设计出新鲜动作的无一不是世界顶级的编舞大师,对多数人而言,编舞(尤其是短期的编舞)就是把这些现有的元素进行排列组合。这时,区分编舞品质的就至少有两点了:
第一,怎么把这些元素进行高效、合理地组合?
最简单的:诸如强弱高低的层次,重点与铺垫的分配,队形的开合舒展,动作根据音乐对情绪或能量的烘托......我们都有一把乐高积木,我能有所取舍、恰到好处地搭建起一座恢弘而不乏细节的城堡,而你可能就不加区分地把它们垒成了一个大大的立方体——你用到的积木确实比我多、比我丰富,但最终效果却没我好。再举一个最简单而直观的例子:Michael Jackson绝大多数舞蹈作品里所采用的动作和技术对于今天的舞者而言是非常基础而简单的,但是经过合理的编排,哪怕只是一群初学者来跳也能达到非常好的效果——这就是编舞的功力,它哪怕脱离了MJ也能独立成为足够优秀的作品。
第二,如何对元素的细节进行调整,让它带来新鲜的观感?
这就是我微电影和开场大秀里一直赞扬王嘉尔的编舞师的原因,安叔他总是能通过一些极其不易察觉的细节调整,如非常简单的快慢变化,不经意间就优化整只舞的观感。
编舞其实更多时候是做减法,是不断给心头的热血降温。因为对于见多识广的舞者而言,想出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点实在太容易了,但极易出现我上一季时经常说的问题:这支舞的编排是提前先想出一堆炸点,然后千方百计通过一些衔接将他们连起来,但无论如何这样的舞大多环节看起来是极其零散的,炸点之间彼此离散而没考虑铺垫、层次的完整性——这种作品炸完后是不会留给人任何回味甚至更高的审美体验的。
克制与理性是艺术的美德,反而可能一支舞里其实只藏有一个亮点,在经由一层层地堆叠后倏地展开,就能给人以无与伦比的震撼——当然,某些天才除外,就像我说的评价不在现有标准里的对象就需要更灵活与开明的考量,但它的基础又是更多的积累了。
Part 2 由那位跳HB的locker谈谈抄袭这件事
这个操作在Locking圈里炸出千层浪,还真不是觉得抄袭不respect,而是觉得这个桥段开幕雷击,让人跟吃了苍蝇一样难受,我个人也是不吐槽难受。
因为这个操作实在太有违常理了:一个locker在有这么多locker的场合跳这个,音乐都不换?(实际是换了,但是是HB的另一段经典作品的音乐)
这段编舞出自日本“偶像派”Locking组合Hilty&Bosch,其在Locking圈流传之广泛、之深入人心,大概就类似“床前明月光”之于中国人吧。明知道街舞圈最不耻的行为就有抄招、跳别人的编舞但不明示编舞师,他这个行为就类似:
我去参加中国好歌曲,唱了一首《我和我的祖国》,说这是我的原创;
我去参加中国有嘻哈,唱了一首《Life Goes On》,说是我的原创;
我去参加绘画比赛,交了一幅《蒙娜丽莎》,说是我的原创;
我去参加写作比赛,交了一篇《狂人日记》,说这是我的原创;
…………………………
对于这件事,我更想谈谈如何看待抄袭。因为,单就这一段舞,过去两季里也不是没完整出现过(只不过都换了音乐),甚至单就第二季里就接连出现两次,只不过当时已经进入媒体代表投票的的阶段,在场就没有那么多Locker了,不存在当场被夹。
甚至我们就举一个很近的例子:王一博微电影里使用威亚的片段很多舞蹈都出现过,那这算不算抄袭?再比如,大家编舞里用的绝大多数动作都不是原创,都是被跳过成千上万次的了,那算不算抄袭?再比如,单是上一季决赛,就有好几支作品曝出涉嫌抄袭,又该如何裁决?
这个桥段背后牵扯出的问题其实很复杂:街舞圈里,“抄袭”、“借鉴”、“致敬”等说法的界限究竟在哪儿呢?
首先诚实地说,我自认我暂时没有水平把这个问题讲清楚,或者根据我接触过的圈内人,根本就没人能有信服力地讲清:为什么这个是抄袭,而这个人不是?
舞蹈圈里“抄袭”现象非常猖獗,而原因在于对于舞蹈抄袭的界定就是非常模糊——注意,我说的是舞蹈而非单单是街舞,如果你去知网搜索“音乐抄袭”能出现一大堆研究抄袭认定的研究,但如果搜索“舞蹈抄袭”则是一个空荡荡的页面。
这档节目里的抄袭嫌疑片段实在太多,但像这次似的一个不差地抄动作的很少,大多需要更多地分析与考证,但归根结底还是上面所说的我们无从判定问题。况且,人家一辩解起来就更难分辨了:例如曾经有人指控MJ抄袭,结果人家在法庭上说自己做了个梦就得到了这首歌灵感,然后又是哼旋律又是打Bbox把过程描绘得详细入微;之前高校齐舞比赛时也爆出了第一名抄袭,NeedAYeah的文章有详述,当时人家也说这些都是自己想出来的,甚至能出示当初群聊里想出这些创意的记录;又比如之前很火的许巍和生物股长“撞歌”《青鸟》的事件,人家生物股长完全也可以说自己同样碰巧想到了“青鸟”这个常见意象,又碰巧用到了一个常见的和弦进行,所以才会这么碰巧地相似,乍一听一点毛病也没有啊……
我觉得大概有这么几个点值得一说:
① 首先,街舞不像音乐。音乐其实是音高不同的音符用不同音色的乐器用不同的音长、音强的形式组合起来,而这些都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其实更类似我们的语言是人类约定俗成形成的,而不属于某个个人,因此“抄袭字典”等言论是无知而荒谬的。但舞蹈(尤其街舞)里的动作多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被个人所创造的,甚至多数动作我们还能讲出是谁在什么情景下受什么启发发明的。那我们跳这些动作算不算抄袭?想来不算,否则这些创始人就不必当初那么筚路蓝缕地推广街舞了。
②那风格算不算抄袭呢?这可能得分情况。因为多数人无论学习音乐、舞蹈、绘画,大多得从模仿做起,其合理性不容否定。只不过在街舞这样注重个人风格的舞种内部,你迟迟不走出别人的影子,想一直靠模仿走上足够大的舞台,那几乎不可能,尤其想用其参赛得奖,更是天方夜谭,被人嘲讽也是自找的。
③ 完完整整地照搬别人的动作组合算不算抄袭?首先,如果只是基本元素的排列组合,可能不算,因为像Locking的主要元素(就是延伸出其他元素的底层)就二十多个,常见的合理的(能恰当衔接、前后逻辑通顺)组合方式也就那么一些;其次,如果是做出了许多调整的动作,原封不动地照搬,恐怕算了,例如HB这段舞里所用到的元素全部是经过了额外编排的,而非前一种情况了。那照搬多少算抄袭呢?如果是后一种情况,只需要一个八拍就能实锤了。但它有多严重?一个八拍、两个八拍、一整支舞,究竟我们的抵制应该如何量化?
③ 借鉴应该提前告知。笔者曾带队参加齐舞比赛,看到一支Locking齐舞非常有创意,心悦诚服,赛后我找到他们的领队,说我非常欣赏他的作品,请问能不能在之后的内部表演中使用其音乐和思路,当然会在此基础上进行我自己的编排,并提前向大家介绍创意的由来,对方欣然同意。尤其这种大型比赛、活动,虽说是“表演”,但本质就是商业行为,更是应该明确地征求他人意见。
④ 致敬和抄袭的一个区别大概就是“怕被人看出来”和“就怕不被看出来”。例如:Boogaloo Kin的婚礼上,他的好朋友们、同为韩国顶级Popper的J、Hoan等人表演助兴,大家疯狂玩梗表演Kin经典动作或放炮桥段,这时想必不会有人夹手吧?又比如,两人Battle的时候互相做对方的大招或标志性动作,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像鸭子、古冲这些都是日常被学的。但如果脱离这个情境,我在跟与之无关的人battle时,突然做了这个招,那该被夹吗?又比如,无论上一季时用到的《Beat It》还是这一期用到《Remember the Time》,舞者都大量使用MJ的动作或模仿其风格,这就是致敬,但如果一首根本无关MJ的歌里,你一直做这些动作,那怎么算呢?而这里又得注意,所致敬的,至少得是圈子里公认的经典符号,例如看到那几个Pose就知道是MJ,目标明确。
⑤ 那威亚算不算抄袭呢?我觉得不算,只能说它不是原创,且对于笔者这种看得多的人来说甚至挺陈旧无趣的——不否认在没有接触过的观众眼中这是个非常新鲜且有难度的设计,但它对舞蹈本身而言没有明显的促益。在艺术创作中,主题及舞蹈外的道具撞车的情况实在太多了,毕竟这种题材与设计不止你一个跳舞的人喜欢,有人在你之前用过很正常,创作也并非前人把每一条现存的路都给堵死。况且这支舞也不是各个舞蹈作品里创意的拼接,中途借鉴某一个现有的元素,个人觉得完全可以理解。
其实到这里,我实际上还是没说明白究竟什么算抄袭,只能给大家提供更丰富的案例以作了解,并引领大家去思考。就像我说的,这一期里如此拙劣的抄袭并不多见,多数“抄袭”嫌隙案都处于模糊地带,就需要更多知识与阅历作为支撑。就像罗翔说:法律是系统的规范,而法律人所从事的就是处理这些规范以外的例外——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截至小喇叭发稿前的7月21日,源林所属的CASTER公众号发文为此事道歉。源林是第二季人气选手陈博文(即图中的“小博”)的学生,事前陈博文有指出过该作品的问题并劝说其改正,最终呈现的却是这样一个结果,实在令人遗憾。
海选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与正片播出也有一定区别,源林本人称王一博是在看完他的表演以后,由于看到其他舞者比出biting手势并提出call out,才让洪杨与源林battle,再进行淘汰的,预告中也反映了这个过程;而正片中剪辑为直接打断并淘汰,关键人物洪杨甚至没有出场机会,或许完整呈现整个过程会更为妥当一些。
本图引用自CASTER FAMILY公众号
Part 3 中场Battle那些事
王一博 vs. 王嘉尔
第一轮,杨凯 vs. Klash
都是顶级舞者,无论Footwork的脚步与音效的契合还是做到Kill the Beat(在一个音乐层次结束时往往会有一些特别的音效或者停顿,通过一些极具视觉冲击力的Freeze卡上这些音效,就能带来炸场的效果)都是吃饭睡觉一样简单的事儿了,只不过相比起来,杨凯的音乐细节相对丰富一些,例如Toprock时用变速的Step、Freeze上身固定时用脚卡上了非常细密的散音,又比如这首歌的Loop每两拍就会有一个细微的减速,而杨凯多次通过快慢切换把这个细节给压死了,又比如“Who's Bboy King”时的倒立起身完美Kill the Beat......相较杨凯的发挥属于把自己的特点完美地展示了出来,Klash相对就不如在街道时表现得出色了,对于这些音乐细节的利用就相对欠缺了些。
图:Klash在海选时的high light
这里最值得一提的点就是杨凯听到“Who's Bboy King”时就情不自禁地冲了出去。Breaking是整个街舞体系里最强调战斗的,不同于Locking、Popping等Funk文化下生长起来的舞种追求Have Fun,Breaking的灵魂就是Battle。因此,Bboy往往是最热血、最“好战”、最具有荣誉感的舞者,他们视与最强的舞者对战为荣,在竞技中全力以赴以证明自己是独一无二、最强的,只有不服就干、用尽全力的Bboy才能收获尊敬,而结束后一个击掌、一个撞肩,满满都是Respect。
图:杨凯在海选时的high light
第二轮,杨凯 vs. Bouboo
这首歌对Hiphop舞者实在太过友好。其实并不是说Hiphop音乐不适合Bboy,恰恰相反,Breaking最初使用的就是实打实的Old School Hiphop音乐(并非“风格经典”这种不太正式的划分,而是Whodini、Run DMC等所处的时期)。只不过,传统Breaking音乐相对速度更快、节拍更细碎(这也受了Funk音乐的影响)——最直观的就是第一轮的音乐。这一首歌相对更new,拍子更沉,与Bboy更习惯的律动其实并不匹配。不过饶是如此,杨凯的表现也很可观,尤其背景里“叮”的音效与“嘿”的人声所构成的律动,在后半程时已经非常漂亮地抓上了,令人叹为观止。
这里插一句,一位老司机介绍过判断一个舞者的表现和音乐的律动是否契合的小技巧,就是音乐开始时先跟着最起码的“1,2,3,4”的正反拍点头打节奏,然后看着舞者表演,如果某一段你情不自禁地跟着他的动作,点头幅度越来越大、乃至整个身体都不受控制地大幅度律动了起来,就说明他的舞蹈把你带到音乐更深处去了。
图:第三季选手Bouboo
只不过......这首歌终究是Bouboo所统帅的战场。相较Breaking动作更大、需要全身联动来完成,Hiphop则把更多的身体部位解放了出来为细节表达服务,例如:刚开场Bouboo就立马进入了音乐的律动层次,在保持全身律动的同时,用脖子去卡上了更多的细节变化;又比如,有人声“嘿”的部分音乐层次更高,Bouboo在较低层次时往往用更细节的Isolation来切分各种元素,而一进入有人声的部分,立刻把动作幅度与位移放大,把舞蹈的层次拉满。
第三轮,肖杰 vs. Bouboo
肖杰这段舞就是他一直以来我们所熟悉的跳法,很有戏剧性,尤其中途的的Speed Control立刻从鼓点的层次进入了旋律的层次,非常漂亮。从Locking的角度来看,这一段非常公整的表演。
其实很多人此前不知道,Bouboo经常在各种比赛里跳Locking。Bouboo这一段其实非常有意思:乍一看,他似乎在用Locking迎战,但其实Locking元素一点也不多,更多时候他是纯粹将之当做一首欢快的歌在用身体玩儿音乐,并用Hiphop的逻辑来驱动,例如:标注Isolation的部分,他的律动是Hiphop常用的Down而非Locking的Up;最直观的是Stop&Go这个动作,他根本就没打算把这个动作标标准准给作出来,而是用Hiphop的律动来带动,完成了一次转身。真正用到Locking的地方很少,且大多是Point、Harlem Shake这种并没有太大局限性且可以很好作为衔接的小元素。
其实个人觉得这一轮肖杰是可以不输的,但one more的结果也完全可以理解。
第四轮,肖杰 vs. Bouboo
这一轮one more对肖杰至少有两个非常不利之处:
① 肖杰老师的跳法非常耗费体力,所以多看他的battle就会发现,哪怕这仍是首Locking的歌,状态还是不能和第一轮比;
② 肖杰老师其实一直在练习Hiphop和Popping,只不过用Hiphop应战确实不可能掰得动Bouboo。
图:肖杰vs Bouboo
这里肖杰老师也提到了,得用技巧来取胜,而这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因为这次用到的是肖杰老师所有技巧里难度最高的几个之一,毫无疑问是“放大招”了,但对于Locking而言它很好向下衔接而对于Hiphop而言前后的割裂感则太强烈了,但如果不做,纯粹靠Hiphop来应对Bouboo实在没底。
尤其“lean back”那儿Bouboo膝盖后滑的部分,技巧与音乐结合之完美实在叹为观止,完全足以载入这街三季以来的十大battle精彩片段——这个动作出现的时候,毫无悬念地Bouboo已经赢了。
第五轮,小朝 vs. Bouboo
小朝的成名之战。有关小朝,笔者在知乎里做了详细介绍,一言蔽之:他的跳法太过天马行空了。笔者在屏幕前一直在皱着眉头惊叹:“这特么都是些什么动作啊????”他的跳法跟Bouboo很类似,都是在往音乐更深处探索,例如他一开始就抓住了“shake,shake”人声的律动,尤其中间动作随着“shake”越攀越高,最后最高点向前扑出,立马顺势进入音乐的下一个段落。
然后......Bouboo可能也发现这小孩儿不好搞啊,居然摘墨镜了,要知道他要是戴着墨镜参赛,很多时候哪怕到了决赛都没摘过。
总体来说,这一轮Bouboo属于常规操作,很精彩,但跟过去一样精彩,而小朝这个在如此有压迫力的情境下横空出世的黑马给了我们太多惊喜。客观地说,Bouboo的表现论及细腻与契合,还是要比小朝成熟些的,所以石头刚开始很明显手已经往Bouboo那边判了,结果立马“变卦”,想来几位裁判应该也是想继续看看这位少年能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吧。
第六轮,小朝 vs. Bouboo
音乐是MJ的《Remember the Time》。在街舞音乐中有一类作为文化符号般的存在,例如Michael Jackson、James Brown、MC Hammar.......遇到他们的音乐时,大家总是会情不自禁往这首歌最初的状态与最经典的动作靠拢,并从中演绎出自己的风格。例如笔者上一季第7期时就易烊千玺与韩庚两队《Beat It》的点评中就说过:可以预见两队肯定都会在MJ的风格与动作上下功夫,那哪一队能呈现得更巧妙而又有自己的风格,哪一队在我心中的评价就更高。
小朝将这首歌视作一首通常的舞曲,而Bouboo一开始就进入了MJ状态,潇洒而松弛,且质感自始至终卯榫相契地扣合着音乐的,并以之为跳板铺开了之后的表演。这里最值得赞叹的地方NeedAYeah的文章也提到了:几个滑步的落脚原本是在拍子上,结果在MJ换气时也做了个停顿,然后回到街拍的层次——这对音乐的理解是多可怕啊.......
上文,笔者夸赞了小朝对这首歌前奏的处理,但客观地说,进入主歌的开头时状态都很不错,但这里音乐的层次终究是较低的,MJ的人声也较柔和,这时仍旧是大开大合、充满爆发力的跳法,动作就有些高于音乐了。只不过小朝迅速在音乐段落切分的地方调整了状态,开始着重表达人声的语流。
张艺兴 vs. 钟汉良
这一边的对决,则转变的了形式。个人认为两个队长的选择策略其实都不算最优解,因为这个赛制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编排,那毫无疑问两个风格相同最好彼此非常熟悉的舞者才最容易在短时间内拿出一个成熟的作品,且音乐已经提前公布了,就更容易有针对性地制定策略。
第一首歌
其实张艺兴这里有个小小的思维误区:Locking、Waacking虽然看似相似,但如果没有实打实接触过,也容易“消化不良”(例如去年决赛AC背后韩宇的“钢铁直男”风Waacking,而韩宇可是圈内公认的全能王啊)。而且这是一首最original的James Brown的Funk音乐,如果是偏流行的Funk或者是Disco,那对小宝来说都会轻松很多很多。
如同叶音所说,钟汉良这一队整体配合的设计更多,看上去完整性更高——这也是我更偏向这一队的原因。另外,虽然钟汉良明显对Locking里哪怕一些比较基础的动作掌握得也不是很熟练,但他整个人的状态非常享受,而这种状态实在太打动人了。
个人觉得张艺兴这这轮输在轻敌,因为他这一队完全可以编得比现在好,毕竟SM的训练体系中是有Locking的,其次他们的编舞中用的Skeeter Rabbit已经是纵观全场最难的动作了,而如果本身不会这个动作是不会往舞里编的——那么紧迫的时间里还要单独去学习动作,这毫无疑问是不合理的。另外这支舞里还有一些先后层次的变化,所以我个人是觉得它有潜力被编得更好。
第二首歌
这首歌给张艺兴带来的优势比第一首给钟汉良的优势大,因为Locking只是钟汉良相对熟悉些的舞种,但仍然不算熟练,但这首歌的确非常适合张艺兴。
张艺兴这支舞多小的设计与鼓点都很恰当,实在成熟得不像一支临时编排的作品。但汉良队在作品设计上并不逊色多少,甚至在队形设计的编排感上还要比张艺兴队丰富。
这一轮的差距终归还是体现在了队长个人的能力上:张艺兴这一方由他来主导,舞者负责配合;钟汉良对街舞的不熟悉在这一轮体现得很明显,因此编舞多是围绕苏恋雅展开的,而他只是做较简单的配合。相比起来,前者这种齐舞式编排,只要领舞的人表现好了就能吸引足够的目光,并提升整体的观感;后者这种设计一般需要更长的时间来磨合,虽然提升了观感的丰富度,但由于操练时间太短而不足以把它的优点充分发挥出来,终究是凌乱了些。
这一轮其实个人觉得张艺兴队理所应当获胜,但也仅仅是险胜,差距还是没有拉开。
第三首歌
终于到了小宝的主场。就跟上一季的《爱的魔力转圈圈》《爱的主打歌》一样,对于这种选曲的表达,在battle中,气氛的烘托可以比技术本身重要。
这一轮,张艺兴队完全以小宝为核心上前展示,且吸取了第一轮的教训,他和Lingo在后面以简单的动作为帮衬,并适时配合鼓点完成造型,哪怕小宝单独上前也不过一个八拍,丝毫不显得散乱,又有设计感,同时也没有脱离这支舞蹈。至于最后那个“代表月亮消灭你”,实在妙不可言。
钟汉良这支舞在编排上则没什么值得多说的。但他的状态实在太好了,整个人完全放开了,尤其主动上前“调戏”张艺兴的片段,让我觉得自己根本就是在看一场真正的Waacking的battle。
这一场battle,钟汉良给我留下了太深的印象:明明并不擅长街舞,但能合理地分配角色,向更专业的舞者请教,最后呈现的作品能够紧咬毫无疑问比他水平高的张艺兴,最后只是惜败,这已经足够让我们respect了,甚至我开始期待他的队伍之后能编排出怎样的作品。
另外,可以看出,他非常享受battle的过程。毫无疑问,多数人刚开始知道钟汉良要加入节目时是震惊、质疑的,他应该要清楚自己比不上这些经受过系统训练的小伙子,但他丝毫没有怯场,反而极其主动、兴奋地参与进这个过程,我们在battle中也丝毫感受不到他的犹豫、不自信,反而被他的快乐与投入所深深感染。我开始庆幸,相较一个水平足够高的明星加入,他这样真正热爱并享受过程的人才更点题街舞Love and Peace的精神。
Part 4 写在最后
其实我此前对这一季《这就是街舞》是有一些心虚的。
上一季结束的时候,有人问:是不是中国厉害的舞者库存就被这两季花光了?第三季还拍得下去吗?
我说:你们太低估中国街舞圈了,中国街舞韬光养晦了这么多年,其实发展得远超你们预期的好,哪怕是很多省级赛事里的优秀选手也足够惊艳。
结果400强名单公布时,除了Diablo、Bouboo几个王炸以及部分国内大神外,是有点让人担忧的——我知道的很多很多非常有竞争力、而且此前也表达过要参赛的选手结果都没出现。虽然也有很多顶级舞者,也有小朝这样的超级黑马,但我觉得至少有两个大问题:
① 大神之后有点断档,而节目中期撑起节目的其实很大意义上并不是大神;
② 顶级舞者特色鲜明的少了,这才是最致命的。《这就是街舞》之所以能逃过《舞力觉醒》、《热血街舞团》的围追堵截,笑到最后,最大的原因就是它明白自己归根结底是一档舞蹈类综艺,所以相较在明星嘉宾身上做文章,它更关注舞者和舞蹈本身,尤其看前两季时,你会觉得舞者们的风光牢牢压过了几位明星,让很多路人观众记住了许多舞蹈风格与性格都非常鲜明的舞者。这一季,这种鲜明(尤其得有观众缘,乃至说讨喜)的舞者就少了些,而与之相对的,这一季有三位都是大流量明星——说实话当时真的担心这一季会不会“喧宾夺主”。
尤其看完第一期,我最隐隐不安的就是:通过剪辑,无论是画面的引导还是整体节奏,节目呈现重心朝明星倾斜得太严重了,反而舞者的呈现不太够。
我毫无疑问希望《这就是街舞》能够继续成功,我们也很乐于看到这些难以齐聚一堂的大佬们在一起其乐融融地跳舞、突破自我带来我们所不知道的一面。如果真通过各种引起舞者间、粉丝间矛盾来获取热度,那这节目还能维持当初的口碑吗?
希望第一期只是个例,而我也多虑了。
一张叶子 撰稿
聚乙烯醇/倚剑拂云 排版&配图
☆ 品牌支持 ☆
(虚位以待...)
街舞活动小喇叭
分享街舞圈里的好活动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韩国街舞bboy大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