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询一下,古力提小蓝管和传统台湾一根筋膏药作用贴相比到底好在哪?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郭九涛 黄新宇 许婉莹 吕明晓 滨州报道  在我国传统中医药文化中,有丸、散、膏、丹、汤五大药物剂型,膏药作为中医药领域中一种独特的外治疗法,从古至今都深受百姓欢迎。其中,徐氏正骨传统膏药制作技艺被选入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近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来到沾化区徐泽三正骨医院,采访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徐氏正骨传统膏药制作技艺传承人、徐泽三正骨医院院长徐长军。  大医精诚 六代传继  走进滨州市沾化区徐泽三正骨医院的大厅,一尊眉目清隽的雕像映入眼帘。徐长军向记者介绍说,这是他的爷爷、徐氏正骨膏药第四代传人徐成林的雕像。  据徐长军介绍,徐氏正骨术和正骨膏药的祖师冯秀岭是清道光年间从五台山云游至沾化的道士,此后百年历经王毓美、王廷辉、赵风龙、徐成林四代传承,目前已传至第五代徐泽三和第六代徐长军,在中医正骨领域自成一派。  “我爷爷出生在富国镇东杨村的一户农家,17岁起就拜道士赵风龙为师。他聪颖好学,深受老师喜爱,在教他习武的同时,又教他正骨医术和接骨秘方。”徐长军说。  徐成林出身贫寒,深知百姓病灾之苦、求医寻药之艰,于是刻苦自砺,终成正果。为进一步提高医术,他不拘泥于师祖之传,广交医道友人,并常常独自探测、揣摩自身骨骼与关节结构。每逢乡里村邻迁葬尸骨,他都亲临现场,在协助操持料理的同时,仔细观察骨骼组织结构,揣摩其功能特点。经过不懈努力,他的正骨技术日臻精熟,成为遐迩闻名的中医正骨大师。  徐成林对子孙后辈的要求非常严格,在诊治患者过程中,既向儿子徐泽三传授技艺,又告诫他行医要讲究医德。他常说:“每诊治一个病人,就会提高一分为人造福的本领。多诊治一个患者,就多一分临床经验,所以对每个患者都要认真负责,细心专心,任何疏忽大意都是行医的罪孽。”这段话,他的子孙后代都牢记在心。  徐成林在世时,历年家庭除夕夜话的主题都是“医术要精湛、医德要高尚”。他语重心长的教诲不断影响着后人,始终鞭策着行医路上的徐泽三和徐长军父子。  妙手行医 惠泽众生  徐成林去世后,他的儿子徐泽三和孙子徐长军承继衣钵,刻骨钻研,潜心研究,在掌握和传承徐氏中医正骨的同时,不断探索和发展适合广大百姓的医疗技术和方药。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徐氏父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完整的治疗原则及方法,内外兼治,治伤手法和药物治疗相结合,技法多样,其传统中医正骨膏药等家传药方,具有续筋接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通络止痛的作用,在医治跌打损伤、骨折、关节炎等疾病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我们徐氏正骨传统膏药有多种药剂,目前已开发的产品有血竭三七活血膏,川芎追风接骨膏等,其中‘血竭三七接骨膏’和‘川芎追风活血膏’均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14年被山东商务厅认定为山东老字号。”徐长军向记者介绍。  走进膏药制作室,浓厚的中药味扑面而来。徐长军一边为晾晒好的膏药铺上纱布一边向记者介绍,徐氏正骨膏药制作技艺配方独特、为纯传统手工操作。严格按照选料、炸药、下丹、收膏、去毒、烊膏、摊涂、加药等十余个步骤进行,工艺繁杂、技术精湛。特别是要求掌握炼油中“挂丝”、“滴水成珠”,收膏“老嫩度”及摊膏中“菊花心铜锣边”等关键技术。  “我们徐氏正骨传统膏药制作工艺步步考究,不仅完整继承了古法炼制的精髓,而且在不断的实践总结中,将传统技法得以更深层次的丰富,把膏药的药用价值和传统工艺演绎得别具一格。”徐长军说。  坚守医道 守正创新  历经百余年的传承与发展,徐氏中医正骨膏药和正骨术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完整配套的医疗方案和技术技法,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是中医骨伤学的丰宝贵财富。  在徐长军的精心运营下,徐泽三正骨医院不断发展壮大,设有中西医门诊部、中医正骨科、护理部、放射科、手术室、制剂室等科室部门,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为进一步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2004年创建了中医骨科科研机构——滨州市徐氏骨科研究所,旨在研发中医治疗骨科疾病的新方法、新途径。2014年,徐泽三正骨医院联合国内知名医学院校和国家级科研机构,在沾化西区创建中医正骨和中医养生研发应用中心。  近年来,徐长军不仅专注于为患者驱除伤痛,更着力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作为中国农工党党员,政协滨州市沾化九届、十届委员,沾化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副会长,在疫情期间,徐长军积极筹集包括食品、防护用品、消杀用品在内的防疫物资,为抗疫一线缓解压力。除此之外,徐长军还多次向区慈善总会捐款,为慈善事业奉献爱心。  下一步,徐氏中医正骨药膏传承人在传承中医正骨秘方的同时,以中医正骨、中医养生研发应用中心为契机,将徐氏中医正骨学推向全国,走向世界,为造福更多的人而努力。责编:郭九涛审签:卢志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筋膜贴什么牌子好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