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作品特点的作品有哪些 探索余华作品特点的文学世界?

  2017年,被视作“当代文学名家圣地”的《收获》杂志,迎来了花甲之年。在传统媒体碰触着愈来愈多“未知”的当下,对于一个捧献出余华、格非、苏童、莫言、李洱、笛安等作家的老牌文学杂志而言,同样面临着挑战……  3月17日,澳门旧法院大楼,著名作家余华和《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就“《收获》及文学杂志在中国的重要性”进行了一场对谈。程永新回首《收获》杂志六十年风雨,畅谈时代更迭下,纸媒面临的转型之迫。余华则回忆了第一次在《收获》发表作品时的情景,“《收获》在我心目中是中国最好的杂志,绝对没有任何杂志能与它相提并论。”在活动现场,他表示,“感谢巴金创办《收获》,我们这一代作家,才有足够的时间自由成长。”  以下内容为活动实录,由新浪读书编辑整理,略有删减。  如果没有巴金的包容与开放思维,《收获》走不到今天  程永新:《收获》几十年的历史,应该说近30年,还是很有意思的。其中,有一个人非常重要,他就是巴金先生。他非常包容,他曾说:“出作家,出作品”,这也是我们一直遵循的一条原则。  那个时候,张贤亮有一部小说叫《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这部小说发表的时候,我来北京,有一批女作家表示,这部小说对女性不尊敬,冰心给巴金打电话,让他管管《收获》。巴金看完之后说:“张贤亮的小说,写的似乎有点‘黄’,但是写得确实好,没什么问题。”  《收获》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就是因为有巴金这样一个精神,这样一种人格魅力,才始终得到方方面面的关照,才出现各类型优秀的作家。如果没有这种包容,没有这种开放的思维,这本杂志也走不到今天,也坚持不到今天。  巴金讲过很多话,像《随想录》,他讲的虽然是朴素的道理,但如今回过头去看,这些道理,在现实当中依旧是有意义的。比如说两极分化,比如说里面讲到的反思和忏悔的精神。这说明我们的社会是在进步,但是进步的速度不是那么快。  巴金已经成为《收获》这本杂志的灵魂,不管以后谁来干,都改变不了。我们要时刻关照历史跟现实的关系,如果杂志发表的文章作品对现实没有深刻意义,那么对于一个办杂志的人而言,是一种失职。  对好作品的判断:编辑要有学识修养及鉴赏天赋  程永新:我刚刚当编辑的时候,那些老编辑,还都是用毛笔给作家回信的。他们对文学的理解,对我的启发很大。这些老编辑的身上,有一种知识分子的风骨,我年轻的时候,不懂事,不在乎这些,还觉得他们保守,但是在接触中,我发现这种东西是无形的,但力量非常强大。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判断,其实是形成体系的。这种学养、学识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就是他们对艺术抱有掘尽精神。  第三方面,编辑作为一个原创作品的第一个阅读者,要有一点点的天赋和后天的鉴赏力,这种鉴赏力非常重要。他们不像搞理论批评的那些人,可以讲出很多道理,有的时候他们就凭直觉,觉得这就是一个好的文学作品。文学说到底还是跟艺术有关系,假如跟艺术没关系,可能这种意识就隐掉了,但是因为跟艺术有关系,所以这种带一点天赋的直觉和判断力,才显得非常好。所以这三种元素,组成了一个价值标准,判断标准。  我觉得现在中国内地,文学价值的标准,其实是有点乱的。个人的学习,尤其是对世界上经典文学的学习,还是比较重要的。我觉得在学习当中,应该慢慢建立起一种独特的个人见解,千万不要听旁人评论的那些话。  你说哪一种小说是好的,我觉得世界上好东西太多了,所以只有通过学习,才会慢慢建立起来。其实,我要求编辑部的责任编辑解读作家的作品的时候,要学习现实主义,它还是有一些系统性的东西。要确立起来你的价值。  “在我心中,《收获》是中国最好的杂志”  余华:我一直想写一篇文章,回忆我自己走过的路:一个人和一本杂志。“一个人”是指李陀,“一本杂志”是指《收获》,他们把我变成今天能够坐在这里说话的人。  我的小说是李陀给我推荐到《收获》的,我有超过大概四分之三的小说,都是发表在这本杂志上的。两种原因,一种是浪漫主义原因,《收获》在我心目中是中国最好的杂志,绝对没有任何杂志能与它相提并论。还有一个原因,现在很多小说,别的杂志根本就不可能发表,在那个时代,别说《许三观卖血记》,《活着》都不可能发表。《收获》杂志不仅能发表我的作品,而且是完整发表。除了错别字被改动以外,其他的没有什么变化。  程永新刚才说的一番话,我很感动。《收获》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那么崇高的地位,是有原因的。那个时候,有程永新、李小林和肖元敏,稿子出版,都是他们三个人做。只要能够发表或者有希望发表的小说,他们三个人都读过。他们三个人风格不一样,程永新对我们这一代作家更加更敏感,李小林比较包容,肖元敏很谦虚。  我在很多场合都说,我们要感谢巴金创办这个杂志,我们这一代作家,才有足够的时间自由成长。确实,巴金非常重要,李小林也非常好。整个《收获》故事太多了。  新媒体冲击之下,《收获》是否还有“造星”的能力?  程永新:现在是新媒体时代,网络时代,《收获》也要想与时俱进。我们跟网络公司合作,做了一些其他的探索,包括有声书、翻译、类型文学等。我觉得在现在这个形势下,要维持住《收获》这本刊物原有的品质和气质,其他的事情就放开做,去尝试探索。  微信这块,肯定做的不太一样。它有可能依靠某一种文学语言,挖掘人的精神及生活。我们去做这个事情的时候,不是为了某个人,也不是为了商业利益。我们希望在《收获》这个品质下面,形成文学的生态圈。  我觉得“造星”这个是不太可能的,我私下里有一个想法,我觉得作家的才华永远是属于作家的,他的能量积聚到一定的时候,就一定会冒出来的。像莫言,像余华,这些优秀的作品,光芒四射,他自己就有能量,正好是我们供给需求。  我们现在对年轻作家,对一些原创作品,始终在坚持。前几年,我们也推过一个年轻作家的专访,试图像当年那样,把一些年轻的作家集中在一块。但是在网络时代,多媒体时代,各种各样的渠道平台比较多,不像当年那么闭塞,但也不像那么当年那么容易引起轰动效应,但是我们还得去做,继续推年轻人。  现场问答:  “中国这十多年的文学,走的步子不像80、90年代那么快”  提问:两位老师你们好,非常感谢你们给大家带来的分享。刚才你们说,遇到了非常好的环境,表达了自己对文学的想法。我想问一下,作为我们这一代人,所谓的80后,有什么可以向您身上学习的,或者您看我们的时候,有什么想法?  程永新:其实80后的作家也非常努力。我们要关注他们的写作,关注他们的成长,应该倾注比较高的热情去帮助他们。文学写作这个事情,还是有一点“个体化”的元素在里面。只要你有才华,不在这个平台冒出来,另外一个平台也会冒出来。  我比较高兴地看到,现在80后作者对世界当代文学关注的热情,跟上一代作家有一点不一样。他们对同时代其他国家作家有一种关注,有了一个参照的东西,所以有了一些探索。  但是,我还发现另外一个问题。其实中国这十多年的文学,走的步子不像80年代、90年代那么快,余华有一句名言:“西方几百年的历史,我们这里就用几十年。”就是这么个意思。那么现在,我们会缓慢一点,节奏会慢一点。但是我觉得年轻人还是在成长进步的。  “个性最好和才华成正比,不然你就被社会杀死”  提问: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们都知道不同的文学作品,有不同的功能,也有不同的受众,两位老师对比较好的作品有什么衡量标准?第二个问题,对于一些写作怀有热情的青少年来说,我们会有一个疑问,一开始写作的时候,是否必须去迎合大众的需求,先出个头,然后再去展现自己的个性,还是说,我一直都是要保持热情,您们有没有什么样的建议?  余华:先有个性,还是先出名。我告诉你,先别有个性,一有个性,社会早就把你干掉了,这是我的体会。  80年代,文革刚刚过去,人们对中国的前途充满了希望,一步一步往前走,社会逐渐开放。但那个时候文学的法制大幕里面,《收获》是一个另类,因为巴金是主编。《收获》在文化大革命前创刊,收录的作品和同时期的其他作品,都不太一样。我第一篇小说在《北京文学》准备发表,但是编辑觉得小说的结尾太灰暗,她说,你把结尾改成光明的结尾。我问编辑,如果我改成光明的结尾,你是不是就会给我发表?编辑说,当然。我说那我可以从头到尾都改成光明的,只要你能发表。  总之,要一步步来,你的个性最好和你的才华成正比,不然你就被社会杀死了。  “人的思维经常会进入一个死路”  提问:余华老师能不能举例来谈一谈创作中,当你写作遇到困难的时候,有没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解决?  余华:这个很简单,我经常会遇到不下去的时候。刚开始我觉得是我写作的问题,后来发现不是,大部分情况下,人的思维经常会进入一个死路。这个时候最好的方式就是离开书桌,忘记它,去睡一觉,晚几天再回来一看,什么问题都没有了。如果你一直在里面,这个问题你永远解决不了。  提问:两位老师好,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问程老师的,关于《收获》在遴选发表作品时的开放性。在《收获》上发表的作品,是不是通常要通过某些知名作家的推荐?历史上有多少是从来没有通过任何人的推荐,也没有通过任何渠道,就被编辑所接受发表的?这样的比例大概有多少?  第二个问题是问余华老师,通过多年创作,您认为您的作品有没有形成自己的一套话语?而这套话语在一些读者看来,算是不够精致的、美好的,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程永新:你讲的推荐,其实还是蛮重要的。我觉得这种推荐是需要的,完全从自然,从一个默默无名的来稿当中,捞出来好作品的情况是蛮少的。这个像汪洋大海一样,尤其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信息量太大了,看不过来。所以说,推荐是需要的。像苏童,他当时也是一个小编辑,但他的作品确实能把人吸引住。所以,有些作品即使推荐了,但是不被认可,也是没有用的。  余华:你说的那个话语系统,每个作家都有一套自己的语言方式。当一个作家利用一种叙述语言,获得成功以后,他会对这种叙述语言产生依赖,这就和经济学里面的“路径依赖”是一样的。一直不改变这种“成功模式”,到最后,当新的时代来临,就破产了。  可以说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作家,都是用一种叙述形式在写不同的小说,但是也有少数作家,寻找到一个新的需求方式。这两类作家之间,并没有好坏之分,莎士比亚永远是那种叙事方式,托尔斯泰也是一样,也有另外一些伟大的作家,比如马尔克斯,他起码就有两种叙事方式。
莎士比亚曾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可以滋润心灵,开启心智,充实生活,丰富精神,是世间一等一的好事。2022年伊始,在全新的起点上,不妨便以阅读开启新一年的篇章。让灵魂在书籍的浸润下,永远保持前行。为此,有书君精选了5大领域,每个领域10本代表作,共计50本经典好书,给大家提供一份2022年必读书单。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仍旧步履不停,不断精进。01文学名著1.《红楼梦》曹雪芹作品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高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有人说,《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而有书君则更愿意将之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可以说,它不仅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更是几千年来世界文学的瑰宝。2.《活着》余华这本书讲述了在内战、大跃进等社会变革下,主人公徐福贵与他的家人屡遭苦难的故事。随着父母、儿女、妻子、女婿、外孙相继死去,福贵孤零零一人,最终和一头陪伴他的老牛在阳光下落幕。有人说,他在与命运抗争,想守护属于自己的爱与温暖,但命运却总是不断撕扯着他残存的温情。活着,也许就是生命最后的尊严。3.《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此著通过描写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此体现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通过这部小说,马尔克斯创建了一个浓缩的宇宙,汇聚了最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在中国,毫不夸张地说,这部天才般的经典之作,影响了中国文学大河的流向,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深远影响。4.《哈姆雷特》莎士比亚完成于1601年的《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作品中崇高和卑下、可怕和可笑、英雄和丑角奇妙地混合在一起,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经典戏剧。它不仅是人文主义的悲壮颂歌,更是一部人类心灵咏唱出的伟大史诗。5.《月亮与六便士》毛姆20世纪风靡全球的毛姆代表作。银行家查尔斯,人到中年,事业有成,为了追求内心隐秘的绘画梦想,突然抛妻别子,弃家出走。他不惜抛却所有现实,把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到一幅幅绚烂的画布中。仿佛每一幅画作都呐喊着理想无价,自由选择的权利无价。6.《复活》列夫·托尔斯泰《复活》是托尔斯泰的世界观转变以后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他思想、宗教伦理和美学探索的总结性作品。小说情节起伏跌宕,人物刻画入木三分。以托尔斯泰晚年炉火纯青的老辣笔法,比起任何其他作品都更为深刻地反映了男性与女性在”灵与肉”之间的痛苦挣扎。这部史诗般的经典著作,被誉为“19世纪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7.《平凡的世界》路遥作为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此书曾被誉为是一本对大学生影响最为深远的书,是一部激励千万读者的不朽经典。作品以孙少安、孙少平兄弟俩的奋斗历程为主线,全景式地呈现了一代中国青年突破不凡、超越自我的成长史。这是一部在任何时代,都能永不过时的作品。或许每个平凡的人,都可以活出属于自己的不平凡。8.《瓦尔登湖》亨利·梭罗这本书的思想是崇尚简朴生活,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意境深邃。书中记录了梭罗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读这本书,能引领人进入一个澄明、简单、素雅的世界。9.《局外人》加缪法国作家加缪的成名作,同时也是存在主义文学的杰出作品之一。该书以一种客观记录式的“零度风格”,粗线条地描述了主人公默尔索在荒谬的世界中经历的种种荒谬的事。通过塑造莫尔索这个行为惊世骇俗、言谈离经叛道的“局外人”形象,作者揭示了这个世界的荒谬性及人与社会的对立状况。10.《堂吉诃德》塞万提斯该作品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现实主义杰作,主要描写和讽刺了当时西班牙社会上十分流行的骑士小说,并揭示出教会的专横,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困苦。《堂吉诃德》问世以来,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堂吉诃德的名字在不同历史年代,不同国家都流传着。别林斯基曾说,堂吉诃德是一个“永远前进的形象”。02社科历史1.《史记》 司马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为汉代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所著,是一部取材广泛、采择审慎的实录。其中资料来源有经传典籍,又有档案资料;有官方记录,又有民间口碑;有文字资料,还有实物依据。全书蕴藉百家,包容万代,使之成为跨越文史学界的不朽巨著。2.《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这本书介绍了历代政治的四个方面:政府组织架构、兵役制度、用人制度、赋税制度。很多学者喜欢一棍子打死传统制度,与他们不一样的是,钱穆先生则更加细致客观地看待这些制度。通过全局性的整体研究,跳出“好/坏”的简单判断,作者向我们揭示了历史的真谛:所有的制度都不能一劳永逸,不断地改进才有真正的出路。3.《国史大纲》钱穆“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之上之国民,对其本国以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在战火纷飞中,钱穆先生从北大到西南联大,辗转大半个中国,在窘困、物资紧缺和内忧外患的状况下写就这本书。它不仅是在民族危亡时期,用以唤醒国魂、御敌救国的佳作,更是表达了炎黄子孙对祖国的深厚感情。4.《万历十五年》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张居正已经习惯了领盒饭后的寂寞生活,朱翊钧已经当了15年的皇帝,他还要在这个岗位上再干33年。也是这一年,西班牙舰队正在为出动征英的活动做最后的准备。这一年看似是再平淡不过的一年,但是阳光照在大地上,有一些种子正在地面之下积攒力量。这本书作为黄仁宇先生的成名大作,他首次以“大历史观”分析明代社会症结,观察现代中国来路,给人不一样的启发。5.《中国通史》吕思勉全书分为上下两部,上部主讲文化现象,下部则按照历史朝代顺序展开,在理乱兴亡的同时将历史知识更系统地进行梳理。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简明扼要,晓畅易读,对于普通读者而言,是绝好的通识入门之书。自1944年初次出版以来,《中国通史》在几十年间不断再版,成为畅销至今的通史经典。6.《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是什么意思?就是西方人从西方的角度来解释世界的历史。以公元1500年为界,之前的世界是孤立的个体,大家都是为了部落勤勤恳恳做事,就算中国再强大,也没有组个联盟的想法。之后西方老大哥兴起,在全世界强行搞联盟。过去和现在,从1500年这里劈开。这本书跳开编年史,站在更高的角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洞察更多人类发展规律的视角。7.《乡土中国》费孝通“土”是中国乡土社会的底色,是中国之根,我们依赖土地,生长于斯。这是一本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特点的经典著作,它告诉我们从哪里来,要往何处去。阅读这本书,你便能理解社会与人际关系,认识到乡村振兴和发展的重要性,对家国乡土有更清晰深入的理解。8.《人类简史》尤瓦尔·赫拉利这本书融合多学科知识,以深刻独到的视角,从四个层次讲述了人类从动物到“上帝”的全过程。作者认为,人类崛起于语言、想象与合作;扩张于分工、交易和阶级;融合于货币、帝国和宗教;推进于科学、资本与国家。看过此书,我们不仅能一览规模宏大的人类进化史,还会不经意间引起我们对自身、人类、乃至整个世界的思考。9.《明朝那些事儿》当年明月作品对明朝十七帝、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绎。它以一种平实的语言向读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故事。其中原本在历史中陌生、模糊的历史人物在书中一个个变得鲜活起来。10.《中国文化要义》梁漱溟这本书从社会生活的角度,对比了中国人和西方人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进而提出了中国社会是伦理本位社会的重要论断。并根据对中国宗教的深入考察,指出以伦理组织社会,进而实现中国社会改造的出路。既批判了中国文化的诟病,也揭示了中国民族精神的要旨。03传统典籍1.《论语》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被称为中国人的《圣经》。这一本被中国人读了几千年的教科书,包含了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与治国之道,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一把钥匙。2.《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共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3.《孟子》《孟子》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由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孟子强调对人的重视,率先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对后来的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都有极其深刻的影响。4.《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等诸多方面。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5.《诗经》又名《诗三百》,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全书收诗305首,不仅反映我国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500年间的社会风貌,更是成为中国现实主义诗歌源头。6.《楚辞》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收战国时期屈原、宋玉等人辞赋17篇。《楚辞》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骚体”由此而来。7.《古文观止》《古文观止》是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中国古代散文选本。选先秦到明末散文222篇,文章丰富多彩,语言简洁,便于诵读,代表了中国古文的最高成就。8.《唐诗三百首》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是流传最广的唐诗选本,选取了唐朝77位诗人,311首诗,多是中国人能背出来最有名的唐诗。这本书也成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唐诗普及读本,代表了唐诗最高成就。9.《宋词三百首》宋词是继唐诗后,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宋词三百首》以通俗、简洁、精要的方式介绍三百首名家宋词,以凝练的文字对每首词的写法、艺术特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鉴赏作品。10.《元曲三百首》元曲是在唐诗、宋词之后,我国文学史上的又一突出成就。这本书为选编本,选取元曲代表作三百余篇,集注释、赏析为一体,将元曲艺术的精粹尽显书中,值得广大读者慢慢赏读。04经管励志1.《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这本书是每一个投资者必备的工具书,也是工作、生活决策水平全面提升的智慧宝典。查理·芒格是巴菲特半个世纪的合伙人和导师,这本书全面收录了查理·芒格的个人传记与投资哲学,以及过去20年来芒格主要的公开演讲和媒体访谈。2.《心》稻盛和夫日本经营之圣、千万量级销量作者稻盛和夫十年心血、概括一生实践哲学的重要著作。对半个世纪经营复盘,稻盛和夫将一切成功都归结于利他之心 。3.《经营者养成笔记》柳井正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秘而不传的管理经验,记录成就经营者的28大守则。它能帮助刚进入社会的学生,抛弃学生思维,走向名企。帮助工薪族从高层角度思考,创造绩效增长途径,迈向更高平台。4.《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彼得·德鲁克如果你想知道如何高效工作,就读这本书。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经典之作,全球畅销1000万册,当之无愧的职场人案头必读书。5.《麦肯锡晋升法则》服部周作无论你是初入职场的小白,还是已经工作多年,这本书都值得你拿来研究。作者成为项目经理时,打破了麦肯锡最短晋升纪录,他在工作中有一个习惯:事无巨细地做笔记。在这本书中,作者拆解了47条日常工作生活中切实可行的准则。读完这本书,你会学到更多自我成长的方法,像精英一样思考和工作。6.《哈佛的6堂独立思考课》狩野未希在这本书中,作者将哈佛大学提倡的“思考要诀”具体方法化,提供了很多思考方法,把它们运用到工作中,思考问题的方式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独立思考能力决定了你的竞争力,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只有锻炼你的独立思考能力,才能脱颖而出。7.《金字塔原理》芭芭拉·明托金字塔原理是什么?它是一种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思维方式,也是分析问题、得出解决方案的有效工具。借助金字塔原理,可以帮助你突出重点、思路清晰、主次分明,让受众对你更感兴趣、理解并接受你。8.《华为时间管理法》易生俊这本书介绍了华为时间管理七大法则,并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加以解读,总结了在日常工作中,时间管理上常见的误区和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读者可以在轻松阅读的过程中掌握时间管理的技巧,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9.《基业长青》吉姆·柯林斯、杰里·波拉斯这本书是两位作者在斯坦福大学为期6年的研究成果,他们选取了18个卓越非凡、长盛不衰的企业,研究了它们成功的经验。这部作品打破了企业管理的种种旧有神话,提供了新颖的见解,并为那些有志于建立伟大公司的人提供了实际指导。10.《影响力》罗伯特·西奥迪尼这本书为“影响力教父”,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威罗伯特·西奥迪尼最负盛名的作品。该书从实践技巧的角度,深度剖析影响力的逻辑、交换、说明等各要素。通过阅读,能够全方位地提高你影响他人的能力,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05生活成长1.《非暴力沟通》马歇尔·卢森堡谁能想到我们和他人那些看似平和的日常沟通中,竟然多半暗含“暴力”因素。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从表达和倾听两大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进行非暴力沟通的方法,让我们可以跳出自己的身份,从旁观者的角度挖掘语言背后,自己与他人真正的情感和需求。使用非暴力的沟通方式,不仅避免了对他人的伤害,更是对自己的爱护。2.《亲密关系》罗兰·米勒这是一本可以重塑爱情观的书。作者以两性关系为主导,结合大量科学依据而非主观感受,向我们娓娓道出亲密关系的形成秘诀。相信不论我们和另一半处于何种阶段,这本书都能让我们享受到亲密关系中的安逸与和谐。3.《被讨厌的勇气》岸见一郎你是否常常对繁琐的生活感到乏味?你是否时时为复杂的人际关系感到疲惫?一切答案都在这本书里,教你在繁杂的日常琐碎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用自己的双手去获得真正的幸福。4.《沟通的艺术》罗纳德·B·阿德勒、拉塞尔·F·普罗科特你是否说话过于直白,不讲情面?你是否说话过于委婉,言不达意?你是否不会沟通,倍感挫折?这本书以100多篇文章,通过对50多部热门美剧、电影和真人秀的分析,让你在轻松阅读中掌握沟通准则,帮你解决沟通中的所有困境。5.《人性的弱点》卡耐基这是一本提高情商和沟通技巧的宝典,带你了解人性中的弱点。迅速掌握人际关系的3大基本技巧、让他人喜欢你的6种方式、更好说服他人的9种诀窍、家庭幸福的7个黄金法则等干货。从而让你在任何场合都能影响和领导他人,取得成功。6.《精力管理》洛尔很多时候我们没能成事,不是时间不够用,而是精力没管理好。这本书教你从意志、思维、情感、体能四个方面管理精力,帮助你建立精力管理系统,让生活发生看得见的积极改变。7.《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罗伯特·戴博德在这本书里,作者借由蛤蟆和心理咨询师苍鹭的互动,探索了蛤蟆自卑、软弱、爱炫耀的个性与抑郁的情绪究竟来源于何处。让读者看到童年经历对人格的深刻影响,以及如何才能在心理上真正长大成人,独立、自信、充满希望地生活。8.《人间值得》中村恒子人如何度过一生,才不会辜负生命?面对人生的终极问题,作者中村恒子,将其90年的人生智慧,化为这本书六大篇章。作品中关于工作、爱、人际关系、幸福、死亡等课题的诚挚箴言,陪同无数人走过人生低谷,让他们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仍然有热爱生活的勇气。9.《不抱怨的世界》威尔·鲍温一套震惊世界的心灵励志书,它用一只手环向我们传递了“抱怨不如改变”的生活理念: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请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你的愿望。这样一来,你的生活会有想象不到的大转变,你的人生也会更加地美好、圆满。10.《断舍离》山下英子该书主要讲述了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推出的概念:断=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舍=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离=舍弃对物质的迷恋。学会断舍离,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古语有云:“积财千万,无过读书,家财万贯,不如书香静气。”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它能使你精神得到慰藉,思想得到升华,灵魂得到净化。在阅读中,我们可以超越时空,与智者对话,汲取智慧,为自己的人生幸福奠基。阅读不会呈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长久坚持,必将展现厚积而薄发的力量。新的一年里,希望这50本经典书单,能陪你走过每一段充实的时光。原创文章,作者:大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qzw.net.cn/ticaizuowen/36319.htm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余华作品特点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