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l怎么样 探究soul音乐风格的魅力和特点?

2017年的5月,那个时候我开始稍微频繁使用微博开始知道豆瓣和知乎,有天闲的无聊躺在床上刷了刷微博,一个推送广告的文案引起了我的注意,soulmate.找到你的灵魂伴侣。小清新的ui风格,高逼格的画面截图展示以及通过灵魂找到你这个文案一下子击中了我,文艺心开始苏醒的我彼时单身而且对互联网营销推广以及互联网江湖一无所知,许是对自己的外表不够自信同时对自己的内在盲目自信又许是鬼使神差罢又或者抱着打发时间以及试试看能不能真的找到灵魂伴侣的心态下载了下来。如今想来,emmmm,众人笑我太幼稚,我也笑我太天真。我从来没有用过这种形式的社交产品。我在别的地方也有提到过,我是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乡下姑娘,大学也在很偏僻落后的小城,在那里完全没有互联网氛围。直到后来我接触互联网看到大家开始回忆人人网时代直到我开始挖互联网过去的历史才恍然想起奥好似大学的其中一个喜欢赶新潮的室友有在宿舍提起过她的人人账号,但当时的我只有我爸陪我挑的750块买的金立牌直板手机以及一台偶尔用来看电视电影的低配电脑,格局和视野有限的我对于互联网上的世界无比陌生且遥远。或者说互联网世界这个词就没有存在在我的脑海里过。太新奇了,天哪,我从来没有用过这样的软件,这是一个崭新的我从来没有看到过的世界,从下往上滑动,广场上是一个个碎片化瞬间,他们分享他们喜欢的歌,他们分享他们喜欢的音乐,他们说他们在现实中不能说的话(此处为破折号)他们肆无忌惮的表达自己的灵魂。我像第一次进大观园的刘姥姥一样,看哪哪都觉得新奇。我兴奋的找那些扩大我知识面让我长见识的人聊天,我问他们各种各样的或奇奇怪怪的或幼稚的问题。有些人看到我的真诚会愿意告诉我,也有些人许是太忙太受欢迎了,我这样想。屏幕另一头的人过着和我完全不同的生活。在那里无数的海外留学生展示他们在异国他乡看起来精致的生活在那里大城市的孩子也分享他们的所见所思所想他们夏天不用和爸爸妈妈去地里拔花生以及摘花生,不用去田里插秧割稻子用扁担挑稻子,不需要去放牛,不用小学六年级就住校并且住在平房的大通铺,十几张床排成一排,外加一个过道的大通铺宿舍,上面一排下面一排,1.2米的床上得挤着两个人,晚上连上厕所的地方也没有。很多小年轻早早的经历感情之苦洗衣服做饭居然是可以炫耀的事难道这不是从小就应该习得的技能吗?他们很早就混迹各种聊天室和各种网络论坛他们小小年纪去了很多地方,国内国外,见多识广。他们看过很多国外电影听过很多欧美音乐吃过各种垂涎欲滴的美食看过各种各样的展览会弹吉他能跳舞喜欢手办用switch打游戏手账也精美好看他们有很多小众的爱好。我不知道安藤忠雄我也不知道草间弥生,萨特波伏娃是传奇情侣,海德格尔很出名?波兰斯基是谁啊希区柯克又是什么人?卡朋特乐队曾经很流行?弗洛姆和毛姆都为人类思想进步做出了贡献?b站很多人都喜欢啊,而那又是什么样的网站呢?雅诗兰黛是什么兰蔻是什么阿玛尼是什么纪梵希是什么古琦是什么?原来名牌的衣服和口红以及化妆品这么受人追捧啊?原来这些就是高逼格和精致啊!!这让上大学才第一次坐火车甚至第一次离开小城去省会坐车的我觉得太神奇了。在那里,无数人诉说着自己的故事展示着自己的生活。我又想了想我自己,怯怯的的低了头,奥,好苍白哦,我没有故事。我好自卑哦,我什么都没有。直到后来我把那些我不知道的东西一个个去搜索去挖他们的历史直到后来我知道产品经理岗直到后来我开始接触很多大厂的互联网从业人员直到后来我知道mcn机构直到后来我开始学习心理学直到后来我开始了解营销和时尚直到后来我开始挖他们的发展史;直到后来我开始了解种草社区的运作机制,心态上才有了变化。当然,这也是后话。当然,我也是得到了好处的。在那样的良好氛围下,我从一开始的疯狂输入慢慢的开始输出,我在那里说很多现实生活中不能说的话,我尝试把自己看到的喜欢的技能变成自己也能拿的出手的,我有了看展的兴趣爱好,我会去找那些优质的书和电影以及音乐来看来听来感受,我学会了反求己心,我学会了观察自己的情绪,我渐渐的开始有了粉丝我开始意识到自己缺乏见识了,以前的那些盲目自信统统没有了,我开始意识到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非常广阔的丰富的精神世界,而那些精神世界的具象化的东西是我从不曾涉足的,我开始意识到我读书太少了我开始意识到作为人而存在着的我的渺小了。奥,忘了说,如果没记错的话,那个时候还不能发送图片功能,启动页的摄影还是souler通过后台投稿筛选。自己的作品被启动页选中是一个成就感爆棚的事,当然除了作者其他的人并不知道作品的出处。这是我后来和某个那里的摄影大师聊天的时候才了解到的。最开始的时候并不能发图。老用户都知道,早期的soul产品更新太快,三天两头更新,功能也渐渐的多了起来,后来才开始允许发送图片。但自拍是不被允许的,系统识别自拍会自动屏蔽。微信这两个字眼也是不被允许的,我想大概是怕辛苦留存的用户转移到微信后就成为僵尸号了吧,毕竟有好的日活和高留存产品才有未来啊。当然,这种基于创始人初心的严苛后来还是违背初心了,如今的soul随处可见的美颜自拍。在我看来,这是张璐女士对资本市场的妥协,在资本需要数据的夹持下她再不能随心所欲的坚持初心,只能妥协于看脸和身材的人的动物性,她终究是失了初心,这是后话。当时的广场上如果有姑娘想要展示自己的女性外表魅力憋不住发了自拍放到瞬间信息流中一旦被发现,是要被无数人diss肤浅和庸俗以及破坏产品氛围的。这是我围观自拍女性底下评论以及其他人瞬间得到的结论。大多数人都很乖巧的遵循跟随灵魂来交往的原则,小心翼翼心照不宣的维护这里的和谐氛围。到了2017年下半年,具体哪个时间点已经记不清了,需要去考究版本,soulmate字母点亮功能开始上线,基于什么样的算法或者模型我并不清楚,通过交流了解到soul这前四个字母的点亮相对比较快,如果话题够多,两三天时间就能够实现,到了ma,这两个字母相对来说比较缓慢,越到后面,字母点亮的难度越大,真正没有任何手段进行字母点亮功能全部实现我看到的持续不间断聊天花了三个月。这个新功能的诞生让很多人觉得新奇,心理上给用户内心多了很多期待,进一步强化了产品灵魂伴侣交流灵魂的魅力。用户的体验很好。用户体验是soul一直非常非常注重的事情,最早期的时候,你甚至能在广场上看到创始人的评论和点赞,就像如今即刻的瓦总一样,在我看来好的产品必然是产品经理和创始人的骄傲,他们自己首先就应该是产品的重度用户啊。在我开始使用的时候,soul总是出现各种各样的小状况,比如广告后暴涨的流量导致服务器奔溃,比如时不时的系统出现小故障,只是一旦出了什么状况总能在置顶看到调皮的运营小官的俏皮又欠扁的话,这时的你会无奈但带着宠溺感的笑一笑,好像soul是个总是调皮闯祸但依然值得原谅的小孩。大多数时候用户的意见总是能很快得到回复,不管是直接私信小官还是后台反馈,这给了用户充分的被尊重的感觉。如今的soul越来越稳定了,大概是服务器扩容了罢。真好,越来越好了。2018年年底,在和一个观点输出型元老级大souler聊天的时候,我从他那里听到了互联网的产品经理岗,于是开始有了想要做这个的想法。我始终相信人是环境的产物,不论是线上环境还是线下环境。你看,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那个时候我之所以能从微博上看到这个推送广告,在我问了soul元老级别的用户soul发展的经过以及自己到网上搜索信息的时候才知道正好张璐女士拿到了融资开始在微博打广告。早期的那些种子用户,要么是互联网的产品经理要么是一开始的那部分人的朋友圈要么是口碑推荐,这也是我习惯性问任何一个和我聊天的人你从哪里知道这个软件的,你觉得这个软件怎么样这样的问题问出来的。我告诉自己要永远去追寻那些优质的信息源,因为成为优秀的人是你渴望的啊。要永远靠近接近信息源产生的地方尽量拿到一手的信息。后来,我发现我在那里花了太多时间了,我虽然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但是看到的更大的世界并不能对我现实生活变好带来太多的助力。我不仅没有缓解自己的孤独感反而在那种日抛的淡漠中变得越来越空虚和孤独,我开始意识到过度沉迷社交网络是一件很不明智的事,因为绝大多数时候我们欣赏的是别人的生活,这不仅让你花掉了很多本该用来提升自己的时间也让你通过比较产生了更大的不幸福感,毕竟所有的不幸福感都是比较出来的啊,这也导致有段时间的我一直埋怨自己的出身但却迟迟不去行动,所幸的是后来看阿德勒的书想明白了,如今我对于自己的故乡非常自豪完全没有了自卑感,每个人也许起点不同,但是选择过什么样生活的权利完全在自己。在这里我强烈推荐他的作品,去看,去看。我开始正视自己,察觉过好自己的生活才是王道,不要去看远方的哭声和欢笑而是应该专注在现实的每一个当下,于是我不再关注别人的生活,我尝试卸载掉它。卸载掉它的感觉一开始让我不太习惯,毕竟我已经习惯了这个看世界的窗口。可是当我开始慢慢的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我开始阅读听歌写日记之后,从前的那些浮躁焦虑和痛苦都在慢慢减少,我感觉越来越充实。我变得一天比一天博学了,(笑)。于是想起来杨绛先生说过的话,你的问题在于读书太少而想的太多。可不是么。 不过我依然一直关注它的动态,比如它上了新功能。 大概是2019年年中,产品开始有了语音匹配功能,虽然我早知道这种语音匹配成熟的技术来自于yy语音时代,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那个看起来遥远的互联网早期或者很多人即使知道存在过也不会注意把两者联系在一起罢。 语音打电话(匹配)功能在众人追捧的新流量神器抖音中大肆宣传,吸引了一大批对互联网不了解的90后00后年轻用户,与此同时在知乎和网易云也能看到soul的广告,这样大手笔的广告行为让我猜想也许他们又拿融资了吧,不过我并没有去考量。 语音打电话的功能是怎样设计的引起了我的好奇,为了找到答案,我邀请别人和我进行同时段同时匹配,得到互相匹配的结果证实了我的猜想,soul的设计应该是基于拨号后台数据反馈匹配到同时匹配的人。我也有个习惯,会问他们来自哪里,当时我问了每个和我匹配的人他们来自哪里,得到的结果是在杭州的我匹配的用户来自吉林来自黑龙江来自山西来自陕西来自四川来自湖北来自广西广东来自江苏就是没有来自浙江省和偏远的青海西藏。我想青海西藏人少大概是那边不太发达让我产生了一个疑惑,那就是是否soul刻意避开了同城匹配呢?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个疑惑至今无解,我只能猜测我匹配的用户数量不够或者是他们刻意避免了人性里近距离带来的一系列弊端,比如同城带来的频繁的面基导致的可能发生的种种事故比如软件定位从一开始的灵魂软件口碑扭转变为约炮软件,可能他们害怕这种口碑定位罢,我这样猜测。在新奇了几天之后,我又重新卸载了,我看了很多风景了,早已不像当初那么新奇了。2019年年底,恋爱铃功能出现了。为了教人恋爱,还特意设置了很多话题提示,提醒那些现实生活中没那么擅长表达的人来发动话题。很明显,两性情感是刚需,尤其是单身人口达到2.4亿的中国。解决孤独是刚需,尤其对于飘在大城市的小镇青年男女,做啥都是独行。这次功能的变革,将恋爱APP的定位坐了个实打实,打着恋爱交友的旗号从抖音电视赞助网易云知乎等各个地方循着文案和宣传来的用户开始直白的在广场上写找对象的征文,浩浩荡荡的感觉简直动了珍爱网、世纪佳缘和百合网的蛋糕。很多人说它变了,它不再像从前那样小而美了,至此,早期的用户很多都离开。更多的人知道了soul,也涌进了非常多年轻的荷尔蒙。当然,那些离开的souler,产品和运营为了阻止他们离开想尽办法,比如有人帮忙擦背景会得到来自soul的短信召唤以告诉离开的用户有人在这里记挂你,而这种灵感来源大概来自探探的有人喜欢你这类的吧。比如提交注销申请后给你一个礼拜的考虑期。比如引导你发第一条瞬间并用机器人给你点赞以满足你的认同感。2019年下半年,soul开始推出付费功能,付费的部分包括什么呢?看有多少人看过你需要付费。这就是看穿了你的好奇心和强迫症啊。Soulmate点亮功能可以加速哦,你看,灵魂这个契约也是有捷径的。语音匹配需要花soul币哦,想和人聊天也没有那么容易的。和女孩子交流如果女孩子受欢迎也需要门槛的。直到今天,不管人群怎样在变,还不错的口碑推荐依然是soul非常重要的用户新增来源之一。这里还说几个我观察到的,最开始的soul用户相对少的时候海外党和国内党经常能碰到,等用户多了之后,海外党用户海外的手机注册的遇到的大多为优质的海外用户而国内党用户手机号注册的用户和海外党手机注册的有很大差别,这在我问了好几个海外用户之后得到了一些基本的没有得到证实的猜测。还有最开始的时候,用户大多是95后 部分90后,现在各个年龄阶段的人都有了罢。我现在索性没有卸载,只当做碎碎念的树洞存在,讨厌别人动不动就处对象的招呼,但又需要被看到需要成就感也在置顶写上不要打扰,留在这里也有想要看看soul如何变化罢,我心中依然感谢它让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也希望它有个好的未来。题外话,只是弱弱的想作为深度用户提个需求,能不能把交流的部分门槛权利下放给那些稍微有点虚荣心的用户让他们来决定是否需要聊天呢?张璐女士,如果你能看到这篇文章,如果觉得自己被挟持累了,你就眨眨眼。话说,看到这篇内容的人贵司缺产品经理吗?给个机会呗。
最近刷微博的时候被吸引下载了一款叫Soul的社交APP,体验感非常棒,让我这个自闭患者都开始尝试在上面匹配“另一个自己,”于是麻溜做了份产品分析,看看这款18年爆火的APP好在哪里。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1.产品背景2.产品历程及现阶段情况3.市场运营策略4.运营向优化建议-AARRR模型5.总结一、产品介绍1.产品背景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社交软件使人们之间的交往不再局限于地理位置,认识新的人变得更多容易。而社交应用APP中,熟人社交领域几乎被腾讯系微信、QQ垄断,想通过熟人社交突破腾讯封锁,成了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于是,近年涌现的社交产品大多在更加细分的领域开辟了赛道,如匿名聊天,角色扮演等。目前,在陌生人社交领域,被用户熟知的无非是探探,陌陌这几款APP,这类软件通常以高颜值的年轻男女作为产品主推点,这类APP的用户在社交过程中最关注的都是对方的外在形象。在2017年第一季度,陌陌仍然是陌生人社交领域的头部产品,探探则是紧跟其后,而到了2018年,一款以灵魂社交为主题的APP Soul 迅速崛起,踏入了陌生人社交第一梯队。APP Store社交类APP榜单以颜值为主题的交友方式自然吸引人,可仍然暴露着一些缺点,如聊天破冰困难,陌生人之间的匹配度不够高等。而快速让用户进行破冰的环节,最为典型的就是LBS玩法,用共同的游戏,任务让用户互相配合。soul就选择了以“遇到有趣的灵魂”为差异点打开市场,抛开颜值,通过灵魂匹配,语音匹配等方式为用户寻找那一个专属的灵魂伴侣。2.产品简介soul上线于2015年9月14日,是一款主打陌生人交友的APP,区别于其他主流社交应用,Soul初期没有设置LBS定位,也禁止用户上传照片作为头像,只能使用系统内置的动漫图片,并且在每个用户进入后都要求做出一系列的测试题目,用性格,行为测试为用户匹配合适的对话人选。匹配过程据1月份对外披露数据显示,soul目前的注册用户已超5000万,日活用户则在500万左右。3.产品定位从早期的版本迭代和slogan变化中可以看出soul的产品发展历程,soul一开始的定位是:基于心灵和聊天交友恋爱神器,灵魂测试一键找到灵魂伴侣。16年底,soul的定位发生了一些改变,成为了基于心灵的智能社区,跟随灵魂找到你。相比刚开始的定位,APP后期的侧重点,明显从聊天匹配,转型成了一款重社区的应用。基于以上认知,我们将SOUL的用户分为三类:①社交狂热用户(生产内容,乐于与不同的人沟通)这类用户有较强的互动与分享属性,他们熟悉并仍同产品理念,也能在与他人的沟通互动中获得心理满足,如果动态和个人得到更多关注和曝光,便会成长为产品的忠实用户.②强互动用户(内容填充者)他们喜欢观看浏览各类动态,也喜欢与他人互动,但缺少一定的分享心理,他们的表达和对产品认同的观念可能要比狂热用户更低一些,但是他们也是产品不可缺少的互动分子,这类用户更需要的是从不同的人身上获得良好的反馈,与他人建立亲密联系,最好能形成一个他的社交小圈子,这样他们才会逐渐对产品产生感情依托③目的型用户(专注于匹配和聊天)这类用户并不在意是否产品的其他附加属性,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谈恋爱,而这类用户往往是最多的类型,如何引导他们尝试更多的内容,成为内容产出者,是运营将要攻克的重点。4.产品当前情况soul 近三年排名趋势目前SOUL在社交APP帮当的排名依据稳定在前十,而16年12月,soul仅排名207,直到17年9月才冲进了榜单前50。可以看出,SOUL发力的时间,主要在2018年。近三年下载情况对比APP Store 的下载量统计结果也无太多出入,在产品上线的前三年,soul并未产生较大幅度的增长,直到从18年初,数据才开始进行飞跃式上升。截止19年2月,月度独立设备数已达到823w台,下载总量预估为2344.w。月度独立设备数二、产品分析1.产品成长阶段判断SOUL上线于2015年底,之后持续几年时间,SOUL的下载量一直不温不火,结合产品更新发版内容页可以得知,15年-17年,SOUL都处于产品打磨阶段,从17年10月,sulo日下载量才正式突破五千大关,可据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判断,15年9月-17年10月是用户引入期。通过SOUL的产品界面可以看出,SOUL目前尚未打造成熟的商务变现模式,常见的APP开屏,Feed广告位置无广告露出,唯一商业化的方向是充值虚拟货币,购买SOUL内捏脸及语音匹配次数。而成熟的商业变现能力是判断一个产品是否进入成熟阶段的标志,由此,我们可判断17年10月至今仍处于SOUL的成长期。2.产品的内容及组织形态suol的主要内容区域有四块,星球用于匹配灵魂,广场可以浏览用户的最新动态,剩余则是聊天和我的资料页面。内容层级结构划分比较合理,把核心功能都放在了醒目的位置,操作路短,而不太重要、使用频次不高的小功能点则放在了路径相对较深的位置,通常为页面的左右上角初。不同于高颜值社交APP,SUOL除了有1对1的聊天匹配外,还增加了广场动态,企图打造具有SOUL专属特色的互动社区,基于动态热度及喜好来进行推荐,且feed流中的内容全部由用户原创,没有网红KOL,明星营销号等内容。五个主要页面,除我的资料页外,都能快速与陌生人展开沟通互动,如挑选失败,也能开启匹配,由系统为你推荐人选。3.产品数据情况在产品运营当中,最重要的就是用户和数据,根据soul负责人对外采访内容整理得知,目前soul注册用户已超5000万,日活用户则在10%左右。而其中男女比例是4:6,90%是90后,70%是95后。根据大数据统计平台,我们还能获得覆盖范围更广的数据情况。百度指数中,关注SOUL的城市排名从城市排名可以看出,SOUL针对的主要是一二线城市及省会用户,北上广用户占比最多,其次为内陆大省省会。SOUL用户年龄层占比
来源:七麦数据且这些用户多数为90后,七麦数据显示,SOUL九零后占比56%,虽然跟官方数据有所差漏,但仍能给出结论,SOUL用户大多为生活在经济较富裕地区的90后人群。因无法获取到APP更加细致的数据情况,后续用户画像勾勒上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失误。三、产品运营策略分析1.产品启动期soul上线于2015年9月,但从百度搜索指数来看,一直到2017年12月,SOUL都面临查无此人的沉寂状态,同步搜索了该时间段soul运营情况,也以APP介绍通稿及运营小范围造势为主,并未有太大的运营动作,主要还是依靠产品带来的自增长。但根据后续的运营来看,SOUL在正式发力前,已经积累了一小批活跃用户,在SOUL尝试投放广告后,迅速引来活跃粉丝,进行宣传扩散。但用SOUL关键词查找了相关的群聊,微信/QQ群均未发现相关的运营痕迹QQ群搜索SOUL关键词显示结果这表明,SOUL仅仅是产品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渲染及情感带动能力。2.快速增长期-广告投放17年10月,soul尝试在微博运营账号,采用微博平台自带的博文投放功能进行曝光,但纯文字营销带来的效果并不理想,博文平均为10-100评论不等,后续改为条漫+视频形式几支广告得到了良好的反馈,最高互动广告转发为7.9w,点赞数24.2w。随后soul在网易云音乐、豆瓣、知乎、美图秀秀也进行了贴片、banner等广告,主在围剿90后年轻女性。不过狂轰乱炸的广告页也引起了相当一部分用户反感。3.用户活跃——点亮专属soulmate目前所有社交类型的APP目前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如何防止用户认识之后转向微信做进一步沟通。从个人体验来看,soul也建立起了自己用户激励体系,但还未构建更加精细的运营系统。除了在用户接触到产品和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不断地用情怀故事,符合年轻群体的设计UI来强化用户认为这是一个特殊的交友APP外。也运用了以下几点提高产品的用户留存率。①点亮“soulmate”:类似qq推出的火苗,友谊的小船功能,用户开启聊天后,将会出现空白的“soulmate”字样,而在两个人沟通的过程中,“soulmate”会一点一点被点亮,如果能点亮全部字母,即可申请认证对方为自己的灵魂伴侣,而相对于QQ而言,“soulmate”的点亮规则更加复杂,且随着字母点亮个数的递增,单个字母的点亮难度也在递增。②特效AI相机:充分满足女性用户需求,自带相机内包括当下热门的捏脸,AI特效,漫画摆拍外,还可以进行临时修图,添加滤镜等。③自制表情包:用户可上传自制表情包,以受欢迎热度展示,弥补其他社交软件无法像微信,QQ顺畅用表情包聊天的缺陷,同时下载页受热度影响,也保证了表情包的质量,大大提升了用户聊天的体验。④社区维护——官方账号的话题引导:官方账号参与社区运营,在广场中增加置顶话题,每日更换优质内容,引导用户互动,同时聊天列表内置顶栏,也增加了一些趣味性的性格测试,类似朋友圈常见的左右脑、情商测试H5等内容,并带动用户分享,引导二次传播。4.流失用户召回一般流失用户的召回包括Push 、短信、EDM、内容推送等,从个人的使用体验来看,suol除了常规的客户端 Push 和EDM 外,并未采取其他的用户召回措施。但是相对而言,Soul在广告上的投入,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流失用户召回的作用。四、运营优化方案参考AARRR模型,我们将优化点分为获客、激活、留存、收入、传播五个模块。1.开拓更多的流量渠道参考以上soul进行的调研内容,soul目前除几大平台的广告投放、双微/贴吧运营、换量合作外,并未进行其他方式的拉新,线下活动更是趋近于0。建议增加更多的渠道,以置换,营销、联合活动等方式拓展新用户如:①公众号投放:针对一周CP、陌生人实验室等调性相符公众号,投放文章广告②APP联动:美柚、晋江阅读、换装游戏等女性群体集中区,联合对应APP特性,举办联合活动③事件营销:紧跟时事热点,以两性故事为主题,发送至贴吧/知乎/微博/豆瓣等社区,或建立自有的新媒体矩阵,以投稿Bot的形式在社交媒体上扩散,引发讨论关注。通过各种渠道试水后,我们可以将每个渠道的运营难度,引流状况,用户注册后行为进行打分,逐渐打造出一套可持续性使用的高性价比方案。2.提高激活率对于激活,一般指注册激活、主动活跃、推送活跃、交易活跃等。对于注册激活,体验上SOUL暂时没有缺点,而我认为,对于一款社交APP而言,更重要的激活应该是在第一次发起聊天的过程中。如果第一次匹配就发生对象骚扰,尬聊等情况,绝大部分用户对产品的观感就会随之降低,影响后续再次使用。我们可以将新用户进入后匹配的第一个对象设置为soul的优质用户。优质用户要求(例):注册时间>300天
日沟通好友数>3个
灵魂伴侣成功数≥1个 被举报次数=0针对这类人群发起对应的激励活动,例如报名成为1带1导师,负责新用户的引导和陪聊沟通,奖励则是出师后双方就能获得对应的周边及金币奖励。这些老用户往往遗迹熟悉了soul的社区运行规则,也具备一定的情商和沟通能力,能帮助新进用户快速熟悉如何使用soul,迈出产品使用的第一步。3.提升用户留存一般来说,次日留存>3日留存>7日留存>次月留存。用户的留存量刚开始会下降的比较严重,到了后期会逐渐稳定在一个数量级上。稳定下来的这些用户,基本上就是产品的目标用户了。提升留存最重要的则是做好用户画像建模,同时找到用户的流失场景。我们常用的用户属性有:行为特征:用户进行的某种行为,如活跃度、使用时间、时长、某种特定的操作之类的;身份特征:基于用户本身自带的属性,如性别、地区、学历、城市维度、婚育情况等等;渠道属性:基于用户来源来判定的属性,常见的渠道有;百度、地推、移动广告等等;敏感度属性:基于用户心理的一种属性判断,如价格敏感型,服务敏感型等等。而社交类产品是非常看重社区氛围的养成,其中又以女性用户为主要服务人群,那么对用户的分类可以以身份、使用情况、敏感度用于划分。如男性活跃用户,我们定义为月登陆20次以上,发出超100条信息的用户,而潜在流失用户则是月登陆0-3次,无任何互动的用户,面对不同人群的流失,针对性找到解决方案,为每类用户规划成长路径。首先,根据用户画像或调研去分析用户的基本型需求是什么,期望型需求和兴奋型需求又是什么?我们业务该是怎么样满足用户的需求的?我们需要让用户去完成什么?其次,结合用户需求和业务的需求,去规划好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实现业务诉求的路径。4.增加产品收入目前soul内已经有一套soul金币体系,soul币可以用来制作捏脸头像,使用语音匹配功能,同时soul币可以通过登录签到,邀请好友,绑定邮箱信息获得,充值则是6元等于36个soul币。具体的效果和交易金额并未可知。对于Soul而言,过早商业化,接受广告投放容易引发用户抵触心理,建议增加suol币的更多使用及支付场景,如对话中送礼物,个人发布动态时可以增加抽Soul币元素等。5.传播通常对外传播有两个目的,一是对外打造良好的品牌,二是吸引更多的人使用产品。于是一般可将它分成两个维度,舆情监控维度(包括用户的主动传播分享)和产品的引导分享维度。微博舆情词云对于舆情层面,可以持续性收集和处理一些负面的评论,去积极传播产品的正面价值。而口碑方向,则可以引导用户在站外述说自己在APP上发生的故事,创作同人文化等,进行产品的软推广。对于用户间的分享传播而言,其中的数据指标是K因子(推荐系数),K=每个用户向朋友们发出的邀请数量*收到邀请的人转化为新用户的转化率。如果K>1,用户群就会不断增加;如果K<1,用户群就会逐步的停止增长。显而易见,K值是与用户是否愿意转发相关的。对于可被传播的链接或者内容,我认为必须满足以下1-2点要求:①是有用的内容:我们搭建出了一个有格调的场景,将最终素材与用户希望表达的身份符号所挂上钩②是能帮助用户发声的内容:类KOL原理,帮助不能发声,不会发声的用户表达内心的观点③是有价值的内容:对被分享者有价值,或对用户有一定的利益和情感激励针对以上一点,我认为可以着重在社区运营上,引导社区话题由“我的瞬间”转变成“我对事务的看法”、“身边事”等,再通过分享外站进行传播。五、产品活动方案策划根据现阶段产品特性,我将活动的主要目标定位在拉新与促活上,在获取足够多的新用户同时培养核心用户的忠实程度。1.线上活动主题:SOUL承包你的一月衣橱思路:与潮牌进行合作,用年轻用户感兴趣的服饰作为奖品,于产品二级入口处放置活动按钮,吸引用户参与活动,老用户点击立即参与后可自动获得一个抽奖编号,等待抽签日抽取幸运用户。而增加中奖概率的方式就是获得更多的更多抽奖券,抽奖券则需要邀请好友共同参与活动(下载APP并注册),每邀请一位好友,用户则可多获得2枚抽奖签。
2.线下活动主题:Soul之夜,认出蒙面的Soulmate思路:在社区内发起报名活动,挑选50对从未见面的却已点亮Soulmate的情侣,为他们量身打造打造梦幻般的见面场景,引导他们对Solu产生更加深刻的产品印象,同时可以用做后期宣传素材。六、总结从Soul一路的成长走势来看,除了主打年轻人的灵魂伴侣外,尊重女性用户,也是他们一直以来坚持的做法,从兴趣匹配,到严厉的举报系统,甚至产品的风格,配色,都能看出服务女性用户的影子。也正是坚持这样的产品理念,才让女性用户主动踏入了陌生人社交领域,颠覆已有APP“快餐”,“约炮”等刻板印象。目前,Soul的外部竞争并不强烈,我认为它的主要缺势在于社区粘性不足,未能让用户对社区产生足够多的认同和情感维系,想要打造一款成功的社区类应用,既要有个人与好友的小圈层,也要包括个人与KOL的大圈层,在每个社区的发展历程中,网红经济必不可缺,没有KOL,就去打造出严格的用户等级制度。如何形成Soul自己的文化,产生出现象级的流行词汇,是Soul迈入成熟期的一大难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oul音乐风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