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散文好久不见诗好久不见写作背景?

2018-02-09 07:00
来源:
我们的精彩人生
《好久不见》
文/徐志摩 朗诵/沈虹
1
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都淡了;
看着看着,就累了,星光也暗了;
听着听着,就醒了,开始埋怨了;
回头发现,你不见了,突然我乱了。
2
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3
在一段时间我喜欢一段音乐,
听一段音乐我怀念一段时光。
坐在一段时光里
怀念另一段时光的掌纹。
那时听着那歌会是怎样的心情?
那时的我们是否相遇?
是相遇还是错过?
还是,没有结局的邂逅?
4
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在无法遇见第二个寂寞的人的
寂寞冬天。
独自行走独自唱歌
独自逛街独自看着一整个世界狂欢。
人们手牵手地逛着游乐园。
他是她的独一。我是所有人的无二。
世界充满了我们相遇的几率。
我却始终无法遇见你。
5
你会不会忽然的出现,
在街角的咖啡店,
我会带着笑脸,和你寒暄,
不去说从前,只是寒暄,
对你说一句,只是说一句,
好久不见。
6
爱,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轻吟一句情话,执笔一副情画,绽放一地情花,覆盖一片青瓦,共饮一杯清茶,同研一碗青砂,挽起一面轻纱,看清天边月牙,爱像水墨青花,何惧刹那芳华。
沈虹,新疆兵团人,昵称叶子,新闻主播,中国朗诵联盟理事,众多朗诵作品散见于各大网络平台,曾多次荣获朗诵比赛奖项。
本文经朗诵者授权,转载请注明朗诵者简介及转自公众平台:wangxf2100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徐志摩诗歌15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诗歌都很熟悉吧,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诗歌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徐志摩诗歌,欢迎阅读与收藏。徐志摩诗歌1  《再别康桥》(俄汉双语)  再别康桥  Прощание с Кембриджским мостом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Как тихо Я пришел, так тихо Я уйду.  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Слегка машу рукой, вслед облакам идущим на закат.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Там золотая ива в заходящем солнце стоит как новобрачная.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Её красивое отражение в блестящей зыби колыхнуло мою душу.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В иле растут водные растения,которые глянцево развиваются под водой.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В нежной зыби Кембриджской реки,Я рад быть одним водным растением.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Красивое отражение под тенью деревьев,это не родник, а радуга на небе.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Отражение водных растений рассеются,как радужный сон.  寻梦? 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朔。  Ищу сон? Взяв длинный шест,ищу место, где трава более зелёная.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Корабль полностью освещенный светом звезд,заставляет меня пет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萧。  Но Я не могу петь, тишина - музыка расставания.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Летние насекомые для меня тоже молчали,Сегодняшнее молчание - это вечерний Кембриджский мост.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Как тихо Я пришел, так тихо Я уйду.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Я взмахнув рукавом, не унесу ни одного облака.徐志摩诗歌2  我友,记否那西山的黄昏,  钝氲里透出的紫霭红晕,  漠沈沈,黄沙弥望,恨不能  登山顶,饱餐西陲的菁英,  全仗你吊古殷勤,趋别院,  度边门,惊起了卧犬狰狞。  墓庭的光景,却别是一味  苍凉,别是一番苍凉境地:  我手剔生苔碑碣,看冢里  僧骸是何年何代,你轻踹  生苔庭砖,细数松针几枚;  不期间彼此缄默的相对,  僵立在寂静的墓庭墙外,  同化于自然的宁静,默辨  静里深蕴著普遍的义韵;  我注目在墙畔一穗枯草。  听邻庵经声,听风抱树梢。  听落叶,冻鸟零落的音调,  心定如不波的湖,却又教  连珠似的潜思泛破,神凝  如千年僧骸的尘埃,却又  被静的底里的热焰熏点;  我友,感否这柔韧的静里,  蕴有钢似的迷力,满充著  悲哀的况味,阐悟的几微,  此中不分春秋,不辨古今,  生命即寂灭,寂灭即生命,  在这无终始的洪流之中,  难得素心人悄然共游泳;  纵使阐不透这凄伟的静,  我也怀抱了这静中涵濡,  温柔的心灵;我便化野鸟  飞去,翅羽上也永远染上  欢欣的光明,我便向深山  去隐,也难忘你游目云天,  游神象外的 transfiguration  我友!知否你妙目——漆黑的  圆晴——放射的神辉,照彻了  我灵府的奥隐,恍如昏夜  行旅,骤得了明灯,刹那间  周遭转换,涌现了无量数  理想的楼台,更不见墓园  风色,再不闻衰冬吁喟,但  见玫瑰丛中,青春的舞蹈  与欢容,只闻歌颂青春的  谐乐与欢棕;——  轻捷的步履,  你永向前领,欢乐的光明,  你永向前引:我是个崇拜  青春,欢乐与光明的灵魂。徐志摩诗歌3  我惭愧我来自古文明的乡国,  我惭愧我脉管中有古先民的遗血,  我惭愧扬子江的流波如今溷浊,  我惭愧——我面对著富士山的清越!  古唐时的壮健常萦我的梦想:  那时洛邑的月色,那时长安的阳光;  那时蜀道的啼猿,那时巫峡的涛响;  更有那哀怨的琵琶,在深夜的浔阳!  但这千余年的瘘痹,千余年的懵懂:  更无从辨认——当初华族的优美,从容!  摧残这生命的艺术,是何处来的狂风?——  缅念那遍中原的白骨,我不能无恫!  我是一杖飘泊的黄叶,在旋风里飘泊,  回想所从来的巨干,如今枯秃;  我是一颗不幸的水滴,在泥潭里葡匐——  但这乾涸了的涧身,亦曾有水流活泼。  我欲化一阵春风,一阵吹嘘生命的春风,  催促那寂寞的大木,惊破他深长的迷梦;  我要一把倔强的铁锹,铲除淤塞与臃肿,  开放那伟大的潜流,又一度在宇宙间汹涌。  为此我羡幕这岛民依旧保持著往古的风尚,  在朴素的乡间想见古社会的雅驯,清洁,壮旷;  我不敢不祈祷古家邦的重光,但同时我愿望——  愿东方的朝霞永葆扶桑的优美,优美的扶桑!徐志摩诗歌4  西伯利亚:——我早年时想象  你不是受上天恩情的地域;  荒凉,严肃,不可比况的冷酷。  在冻雾里,在无边的雪地里,  有快促的生灵们,半像鬼,枯瘐,  黑面目,佝偻,默无声的工作。  在他们,这地面是寒冰的地狱,  天空不留一丝霞彩的希冀,  更不问人事的恩情,人情的施旎;  这是为怨郁的人间淤藏怨郁,  茫茫的白雪里喧染人道的鲜血,  西伯利亚,你象征的是恐怖,荒虚。  但今天,我面对这异样的风光——  不是荒原,这春夏间的西伯利亚,  更不见严冬时的坚冰,枯枝,寒鸦;  在这乌拉尔东来的草田,茂旺,葱秀,  牛马的乐园,几千里无际的绿洲,  更有那重叠的森林,赤松与白杨,  灌属的小丛林,手挽手的滋长;  那赤皮松,像巨万赭衣的战士,  森森的,悄悄的,等待冲锋的号示,  那白杨,婀娜的多姿,最是那树皮,  白如霜,依稀林中仙女们的轻衣;  就这天——这天也不是寻常的开朗:  看,蓝空中往来的是轻快的仙航,一  那不是云彩,那是天神们的微笑,  琼花似的幻化在这圆穹的周遭……徐志摩诗歌5  我有一个恋爱;——  我爱天上的明星;  我爱他们的晶莹:  人间没有这异样的神明。  在冷峭的暮冬的黄昏,  在寂寞的灰色的清晨。  在海上,在风雨后的山顶——  永远有一颗,万颗的明星!  山涧边小草花的知心,  高楼上小孩童的欢欣,  旅行人的灯亮与南针:——  万万里外闪烁的精灵!  我有一个破碎的魂灵,  像一堆破碎的水晶,  散布在荒野的枯草里——  饱啜你一瞬瞬的殷勤。  人生的冰激与柔情,  我也曾尝味,我也曾容忍;  有时阶砌下蟋蟀的秋吟,  引起我心伤,逼迫我泪零。  我袒露我的坦白的胸襟,  献爱与一天的明星,  任凭人生是幻是真  地球在或是消派——  大空中永远有不昧的明星!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有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我来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  我来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  手剥一层层莲衣,  看江鸥在眼前飞,  忍含着一眼悲泪——  我想着你,我想着你,啊小龙!  我尝一尝莲瓤,回味曾经的温存:——  那阶前不卷的重帘,  掩护着同心的欢恋:  我又听着你的盟言,  “永远是你的,我的身体,我的灵魂。”  我尝一尝莲心,我的心比莲心苦;  我长夜里怔忡,  挣不开的恶梦,  谁知我的苦痛?  你害了我,爱,这日子叫我如何过?  但我不能责你负,我不忍猜你变,  我心肠只是一片柔:  你是我的!我依旧  将你紧紧的抱搂——  除非是天翻——  但谁能想象那一天?  雪花的快乐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云游  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云游,  自在,轻盈,你本不想停留  在天的那方或地的那角,  你的愉快是无拦阻的逍遥,  你更不经意在卑微的地面  有一流涧水,虽则你的明艳  在过路时点染了他的空灵,  使他惊醒,将你的倩影抱紧。  他抱紧的是绵密的忧愁,  因为美不能在风光中静止;  他要,你已飞渡万重的山头,  去更阔大的湖海投射影子!  他在为你消瘦,那一流涧水,  在无能的盼望,盼望你飞回!  再不见雷峰  再不见雷峰,雷峰坍成了一座大荒冢,  顶上有不少交抱的青葱;  顶上有不少交抱的青葱,  再不见雷峰,雷峰坍成了一座大荒冢。  为什么感慨,对着这光阴应分的摧残?  世上多的是不应分的变态,  世上多的是不应分的变态;  为什么感慨,对着这光阴应分的摧残?  为什么感慨:这塔是镇压,这坟是掩埋,  镇压还不如掩埋来得痛快!  镇压还不如掩埋来得痛快,  为什么感慨:这塔是镇压,这坟是掩埋。  再没有雷峰;雷峰从此掩埋在人的记忆中:  象曾经的幻梦,曾经的爱宠;  象曾经的幻梦,曾经的爱宠,  再没有雷峰;雷峰从此掩埋在人的记忆中。  沙扬那拉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徐志摩诗歌6  我捡起一枝肥圆的芦梗,  在这秋月下的芦田;  我试一试芦笛的新声,  在月下的秋雪庵前。  这秋月是纷飞的碎玉,  芦田是神仙的别殿;  我弄一弄芦管的幽乐——  我映影在秋雪庵前。  我先吹我心中的欢喜——  清风吹露芦雪的酥胸;  我再弄我欢喜的心机——  芦田中见万点的飞萤。  我记起了我生平的惆怅,  中怀不禁一阵的凄迷,  笛韵中也听出了新来凄凉——  近水间有断续的蛙啼。  这时候芦雪在明月下翻舞,  我暗地思量人生的奥妙,  我正想谱一折人生的新歌,  啊,那芦笛(碎了)再不成音调!  这秋月是缤纷的碎玉,  芦田是仙家的别殿;  我弄一弄芦管的幽乐,——  我映影在秋雪庵前。  我捡起一枝肥圆的芦梗,  在这秋月下的芦田;  我试一试芦笛的新声,  在月下的秋雪庵前。徐志摩诗歌7  你去,我也走,我们在此分手;  你上哪一条大路,你放心走,  你看那街灯一直亮到天边,  你只消跟从这光明的直线!  你先走,我站在此地望著你,  放轻些脚步,别教灰土扬起,  我要认清你的远去的身影,  直到距离使我认你不分明,  再不然我就叫响你的名字,  不断的提醒你有我在这里  为消解荒街与深晚的荒凉,  目送你归去……  不,我自有主张  你不必为我忧虑;你走大路,  我进这条小巷,你看那棵树,  高抵著天,我走到那边转弯,  再过去是一片荒野的凌乱:  在深潭,有浅洼,半亮著止水,  在夜芒中像是纷披的眼泪;  有石块,有钩刺胫踝的蔓草,  在期待过路人疏神时绊倒!  但你不必焦心,我有的是胆,  凶险的途程不能使的心寒。  等你走远了,我就大步向前,  这荒野有的是夜露的清鲜;  也不愁愁云深裹,但须风动,  云海里便波涌星斗的流汞;  更何况永远照彻我的心底;  有那颗不夜的明珠,我爱你!徐志摩诗歌8  (一)从形式上看徐志摩诗歌具有内在外在高度统一的美感。  他遵从了闻一多的三美的理论,即所谓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但又有自己独特的实践,这主要体现在他对各种诗体的尝试,他认为每一种诗体都有其最合适的内容来填充。其中最典型的是他对十四行诗体和散文诗体的尝试及突破徐志摩诗歌的很多方面的发展都是很有创造性的,他敢于突破古典的抒情方式,并揉入西方的各种思潮,还大胆的创造新的体式,敢为新诗开拓新的格律,意境优美,唯美。  (二)格律方面,徐志摩的探索阻止了新诗过于散漫,内容流于肤浅空泛之弊从而使内容更有节制思想跟有深度。  闻一多讲诗歌格律时谈到了三美,在徐志摩的诗歌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很贯彻。茅盾曾批评徐志摩的诗歌《不知道风那一个方向吹中说到:“我们能够指出这首诗歌形式上的美丽,章法很整饬,音调是铿锵的。但是这位诗人告诉我我们什么呢?这就是很少一点了。”但是诗歌并不是以传达内容的多少、优劣论成败的,作者在这首诗歌里更多的是表达里一种心情,这是一种感情的传达。诗歌所承载的内容因该是多方面的,特别是抒情诗,对感情的传达的丰富程度和真实程度反而是一首诗歌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准。  现在这里来看徐志摩的外在形式,主要是谈格律方面的创新,徐志摩诗歌的格式简单但却变化多端,从而眼生出了许多的美感。如他的诗歌《海韵》五节,每节的基本格式都是单行加两行退格的形式,并且单行的词句大致相同,只有小的改动,但就是这小的改动却使诗歌内蕴,一唱三和,回味悠长。  徐志摩对音节的处理,也是“煞费苦心”经营而成的,说徐志摩是一个天才诗人,这一点  也不假,但是他无疑也是勤奋的,我们来看他的那首《沙扬娜拉一首》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沙扬娜拉》本是首长诗歌一共18小节,收在1925年8月版的《志摩的诗》里,再版时,仅剩下最后一个小节了,也就是我们看到的这一小段,“沙扬娜拉”是日语“再见”的意思。但经徐志摩放在诗歌中,也便清脆有形、掷地有声也赋有了诗意。这首诗歌也很好的反映了徐徐志摩的诗歌的大概格律面貌。从格式上看整首诗歌倾斜而下给人一种气势,其中又有波折,再看用韵,他也深的古典诗词的要领,“柔”、“羞”、“愁”韵脚的和谐,且压平声韵。徐志摩小时候就能写骈体文,从中也可以看出起功力。  徐志摩在诗歌的结构上是独具匠心的,撇开内容单从形式上看,他的诗歌新式主要有一下几类,一是比较整饬的方块形,这一点上与闻一多是一致的,闻一多的诗歌体式结构绝大多数都是严整的豆腐块,这可能是他们受古典诗词的影响,讲求句式、字数的整齐划一。如他的诗歌《石虎胡同七号》、《康桥再会吧》、《云游》等。再一种就是长节的矩形块,隔行退格的形式(或多行退格),一般退一格或这两格。例如他的诗歌《去吧》、《为了寻一颗明星》、《再别康桥》等。第三种是每行齐头,只是从后面看多有参差,形成一个错落的美感,如《我不知道风在哪个方向吹》、《偶然》等。第四是没句均后错一字,形成倒阶梯状,如《沙扬娜拉》及《在哀克刹脱教堂前》的第一节,均是这种情况,至于其它的诗体也都是这几种形式的变体或者是几种形式的综合运用。  这些形式,在徐诗中均与很哈的运用,它与诗歌的内容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拿徐的诗看有些诗歌透出的美感是用视觉就可以感觉到的,等你用心体会过了,你会发现,他的诗歌就是位才色俱佳的奇女子。并且徐志摩一直在不停的寻求创新,为不同的内容寻求不同的表现形式,他的十四行诗歌,和一些散文诗体都是这种尝试,他认为每种诗体都有其适合的表达内容。所以他不段的尝试也不断的创新,特别的在格律方面在新诗的发展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  (三)徐诗的意境无疑是美仑美奂的。意境指的主要是在抒情性作品中显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像空间。而闻一多所讲的绘画美也该是包含在其中的。意境最起码的要求那就是必须是一种形象,然后将形象生华到一种所谓的意境了,我们来看徐志摩的这首《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徐志摩诗歌9  偶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1926年5月,乃是诗人徐志摩初遇林徽因于伦敦时所写,昔时徐志摩偶识林徽因,燃起爱情之火、诗作之灵感,一挥而就有此佳作。初载于同年5月27日《晨报副刊诗镌》第9期,署名志摩。这也是徐志摩和陆小曼合写的剧本《卞昆冈》第五幕里老瞎子的唱词。  文学赏析:对人生的呐喊,对爱与美的追求  徐志摩的《偶然》这首诗作于1926年5月,初载同年5月27日《晨报副刊诗镌》第9期,署名志摩。诗人运用多种意像将自己的人生历程融入于此,表明诗人人生中经历了太多的偶然,将偶然形象化,不仅充满情趣意味,还给读者留下了足够的.想像空间。无数次偶然,无数次坎坷,无数次邂逅,似乎都显得如此平常,不必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记得也好,你忘掉构成诗人的态度。他与张幼仪的结合是偶然,与林徽因的恋情是偶然,与陆小曼的风波也是偶然;他学习金融是偶然,倾心康桥是偶然,飞机失事更是偶然。这些偶然就像一根穿线的珠子。  诗句开始以“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比喻自己,表明诗人在天涯海角肆意飘忽却高洁不俗,直喻自己为下文作了铺垫,突然一转意“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给人一种舒缓气势却又耐人寻味,两人偶然的相遇就好比云与水的相遇,但都是虚幻的,短暂的相遇更能使其产生了距离的美感,却最终还是昙花一现。特别是“波心”的“心”字的用得恰到好处,意在表明及时再多么的投入和缘分或许也只是一个偶然罢了。虽然人生中充满着偶然,但我们却不能停止自己的脚步继续等待,唯有追求的永恒。正因为这次相遇只是一个偶然,所以接着说明对方应该持有的态度:你不必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这就借景抒情,充满着人生哲理,是人生中很平常的事了,更没有值得留恋的地方,同时也表明诗人的坦诚,这也只是在转瞬间消灭的踪影。  诗歌第一节运用了“天空”,“云”,“水波”等形象的实物比喻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天空的一片云投影在波心也反应出诗人的内心活动以及心里特征,表明其爱与美的追求。还运用了“投影”,“消灭”两个动词更显示出其偶然的因果关系,投影是虚幻的就必将导致彻底消灭,最终从偶然相遇转化到消灭了的踪影,踪影又与投影形成对应关系。另外诗人将诗歌中的主人公“你”和“我”也清楚的表现出来了,说明“你”和“我”的两个主体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虽然在这个联系中存在感情的依托,但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这里起到一个波浪转折的作用,意在表明虽然是偶然与你相遇似乎还是比较融入但却因为最终踪影的消灭,所以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最后说明其原因。而在“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中存在着更进一步的关系,讶异没有必要,欢喜更没有必要,中间用一个“更”字联结恰到好处,说明诗人一再压抑自己的兴奋而还在奉劝对方不要讶异和欢喜过早了,表明诗人明白自己的人生处境而不想伤害对方,因为“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同时可以看出人生不是又自己可以主宰的,任何美好的事物都要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既然是偶然的事物就一定是转瞬间的事物,我们一定要加倍珍惜这个事物。  诗歌第二节以“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将你我两个主体同时拉在一起,在黑夜的背景下,在海的渲染下,“你”的突然出现,似乎让我在黑夜的海上不再孤单不再寂寞,“你”的出现更使我获得了感情的寄托。但即使是这样,却我们只是人生旅途中的匆匆过客,因为: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在这种偶然的必然情况下发生的相遇,就像一次上帝的眷顾,情剧中的故意情节,在同样甘受寂寞孤独的相遇最终还是会因为我们彼此的方向不同而彼此错过,说明在人生方向上的选择往往是充满着戏剧化的,是不会永恒的。在此处戏剧化的安排一个与我相对应的主体的你,说明诗人对爱情等的追求和向往,但因为选择的方向不同我们彼此擦肩而过,或许彼此留下了一个会心的微笑甚至在彼此留恋着对方,但终究在黑夜的海上的背景下因为方向的选择而错失美好的事物无可奈何,顿时诗人一种失落的情感流露在心间,最后奉劝自己:“你记得也好,你忘掉”,这里起到一种安慰自己的作用,告诫一种人生哲理:很多时候何曾不只退一步想呢?同时承接上文“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诗歌第二节运用了“黑夜”,“海”,“光亮”等形象的实物比喻使诗歌更加生动,具体。也运用了“相遇”,“交会”等相对应的动词,直接承第一个情节将第二个情节拉得更近,由云与水的远距离直接转入你与我的近距离,由白天转入黑夜,由水波转为海,完全是上一个情节的更进一步升华。你我即使距离再近或许也因为外部的因素而阻止我们的继续相遇,在人生茫茫无边的大海上,即使情节安排得再好,环境安排得再好,心与心的艰难交融也最终成为一个泡影,消失在大海深处。我们都有属于自己的方向,在偶然相遇中互放的光亮也只是一时的不是永恒的事物,因此诗人告诫自己不要盲目回忆过去,要赶快走出阴影,记得也好,你忘掉,这里也是诗人的感情变化条件,中间用一个“最”字联结,说明诗人以信心的态度渴望走出人生的低谷奉劝自己要忘记掉偶然的事物而迎接新的曙光,这是现实的无奈,人生的无奈。面对“记得”与“忘掉”的两难选择,选择了后者,人生何不是如此呢?  通过诗歌的全文不难读出所描述出的两个情景,语言生动,形式完美,情节波浪起伏,给人以无穷的想像空间。诗歌前后两节相互对应,读起来朗朗上口,耐人寻味。从表面上去看是一首爱情诗歌,仔细去品读,却更加有味,给人越读越有味的感觉,蕴涵了深层的人生哲理和人生感悟,不乏一篇经典名作。新月诗人陈梦家也认为:“《偶然》等几首诗,划开了他前后两期的鸿沟,他抹去了以前的火气,用整齐柔丽清爽的诗句,来写那微妙的灵魂的秘密。”同时将平常熟悉的意象穿插于整首诗歌中并将诗歌的两个主人公融入到意境中,仿佛一部戏剧片,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诗人采用两两对的事物将其矛盾化,可谓匠心独运的写作手法将其动静结合。偶然的相遇或不再来临,但我们是否应该懂得更加珍惜美好的时光,随着诗人感情的变化无不表现和谐之美。随着我们对新事物的认识,感悟也会随着逐渐加深,因为人总是在不断认识实践中前进的。  仰望星空,天空还是原来的天空,但是因为我们的命运不完全由自己掌握,在充满挫折中总是遇到或多或少的偶然,既然是偶然,但我们必须得意识到最终的结果,清楚自己所处的环境,不管是天空的一片云还是黑夜的海上,在不伤害对方的同时还要奉劝自己,在奉劝对方的同时还要看到自己的方向,何不在得不到的情况下忘掉呢,毕竟彼此的交会也留下过光亮。  在贫困黑暗的时代里,诗人的偶然何不是一种对人生的呐喊,对爱与美的追求,抒写着诗人的灵魂空间。在呐喊与追求的路上,难道不是苦苦挣扎的路吗?  赏析:  徐志摩这首《偶然》,很可能仅仅是一首情诗,是写给一位偶然相爱一场而后又天各一方的情人的。不过,这首诗的意象已超越了它自身。我们完全可以把此诗看作是人生的感叹曲。人生的路途上,有着多少偶然的交会,又有多少美好的东西,仅仅是偶然的交会,永不重复。无论是缠绵的亲情,还是动人的友谊,无论是伟大的母爱,还是纯真的童心,无论是大街上会心的一笑,还是旅途中倾心的三言两语,都往往是昙花一现,了无踪影。那些消逝了的美,那些消逝的爱,又有多少能够重新降临。时间的魔鬼带走了一切。对于天空中的云影偶尔闪现在波心,实在是“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更何况在人生茫茫无边的大海上,心与心之间有时即使跋涉无穷的时日,也无法到达彼岸。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方向,我们偶然地相遇,又将匆匆地分别,永无再见的希望。那些相遇时互放的“光亮”,那些相遇时互相倾注的情意,“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徐志摩在这样短短的小诗中,用了那么单纯的意境,那么谨严的格式,那么简明的旋律,点化出一个朦胧而晶莹,小巧而无垠的世界。我们漫步在这个世界之中,生发出多少人生的慨叹,多少往事的追怀,多少往事的回味,……但,并不如泣如诉,更不呼天抢地。我们只是缓缓而有点沉重地漫步,偶尔抬头仰望,透过葡萄架或深蓝的云彩,恰有一朵流星飞逝而过,我们心中,升起了缕缕淡淡的哀伤。但仍然漫步,那缓缓而又有点沉重的足音,如一个“永恒”,驻留在夜的天空。  不失轻盈,不失飘逸,却总是掩饰不住现实的悲伤,情感深处隐伏着一丝淡淡的失落。诗人对于美,对于人生,并不是看得可有可无的,而是怀着深深的眷恋,执着的追求,只是“美”抑或人生的其他,都像天空中的云影,黑夜海上的光亮,在瞬间都无影无踪。他有憧憬,同时又无法摆脱一丝淡淡的哀伤。“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似乎达观,超脱。但在审美心理上,却并非如此,“最好你忘掉”,其实是最不能忘掉。没有一点超脱,没有一点可有可无。有的是现实的哀伤,是一个真实的人,执着于生活的人,执着于理想的人,在屡遭失意中唱出的歌。憧憬与绝望,悲哀与潇洒,奇妙地交织在一起。是一个纯诗人的哀感。他的潇洒与飘逸,也多半是他为了追求典雅的美,节制自己的感情而来的。  徐志摩处在一个贫困的国度最黑暗的年代,他满怀着“美”的希望,在时代的夹缝中苦苦追寻着理想的光芒,但都如海滩上的鲜花,一朵朵在瞬间枯萎。他的歌喉,在“生活的阴影”逼迫下,最后变得暗哑、干涩。即使早期一些诗,如“我不知道风在哪一个方向吹”等,虽然那么轻柔,那么飘逸,但仔细体味,也无不让人感伤。写于1926年的《偶然》,也是一样,诗的深层信息中荡漾着淡淡的哀伤。诗人无意投身时代火热的斗争,也无意于表现所谓的“时代本质”,但时代的苦难,也同样曲曲折折地映射在一个真纯诗人的心灵深处。徐志摩诗歌10  《好久不见》徐志摩原文  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都淡了;  看着看着,就累了,星光也暗了;  听着听着,就醒了,开始埋怨了;  回头发现,你不见了,突然我乱了。  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都淡了;  一生至少该有一次,  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  不求有结果,  不求同行,  不求曾经拥有,  甚至不求你爱我,  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  遇到你。  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在一段时间我喜欢一段音乐,  听一段音乐我怀念一段时光。  坐在一段时光里怀念另一段时光的掌纹。  那时听着那歌会是怎样的心情?  那时的我们是否相遇?是相遇还是错过?  还是,没有结局的邂逅?  那时的我们是否相遇?  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在无法遇见第二个寂寞的人的寂寞冬天。  独自行走独自唱歌独自逛街独自看着一整个世界狂欢。  人们手牵手地逛着游乐园。  他是她的独一。我是所有人的无二。  世界充满了我们相遇的几率。  我却始终无法遇见你。  他是她的独一。我是所有人的无二。  你会不会忽然的出现,在街角的咖啡店,  我会带着笑脸,和你寒暄,  不去说从前,只是寒暄,  对你说一句,只是说一句,  好久不见。  好久不见。  爱,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轻吟一句情话,执笔一副情画,  绽放一地情花,覆盖一片青瓦,  共饮一杯清茶,同研一碗青砂,  挽起一面轻纱,看清天边月牙,  爱像水墨青花,何惧刹那芳华。  爱,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徐志摩诗歌11  《翡冷翠的一夜》  你真的走了,明天?那我,那我,……  你也不用管,迟早有那一天;  你愿意记着我,就记着我,  要不然趁早忘了这世界上  有我,省得想起时空着恼,  只当是一个梦,一个幻想;  只当是前天我们见的残红,  怯怜怜的在风前抖擞,一瓣,  两瓣,落地,叫人踩,变泥……  唉,叫人踩,变泥——变了泥倒干净,  这半死不活的才叫是受罪,  看着寒伧,累赘,叫人白眼——  天呀!你何苦来,你何苦来……  我可忘不了你,那一天你来,  就比如黑暗的前途见了光彩,  你是我的先生,我爱,我的恩人,  你教给我什么是生命,什么是爱,  你惊醒我的昏迷,偿还我的天真。  没有你我哪知道天是高,草是青?  你摸摸我的心,它这下跳得多快;  再摸我的脸,烧得多焦,亏这夜黑  看不见;爱,我气都喘不过来了,  别亲我了;我受不住这烈火似的活,  这阵子我的灵魂就象是火砖上的  熟铁,在爱的槌子下,砸,砸,火花  四散的飞洒……我晕了,抱着我,  爱,就让我在这儿清静的园内,  闭着眼,死在你的胸前,多美!  头顶白树上的风声,沙沙的,  算是我的丧歌,这一阵清风,  橄榄林里吹来的,带着石榴花香,  就带了我的灵魂走,还有那萤火,徐志摩诗歌12  诗歌的文字仿佛是一群跳跃在纸上的灵魂,它们用自己的生命点燃了诗人心中不灭的灯。诗人正是用这些灵动的方块拼出了自己在岁月的笛声中飘扬的思想,在迷失的夜空中闪烁着自己的光芒。诗歌是记忆深处的偶然相遇,是茫茫空寂的必然碰撞。是思想激起的涟漪,是梦境幻化的清香,它印记着一瞬间的感受,承载了千古岁月的绝唱。  古往今来,写诗的人很多,但诗人却很少。写诗的人和诗人的区别在于写诗的人用诗歌诉说了自己的感受,而诗人却是用诗歌描绘着自己生命。而徐志摩正是这样一位用诗句倾诉着生命的诗人,用他的一生追求着“美与爱与自由”。  徐志摩(1897.1.15~1931.11.19),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人。名章垿,字志摩,小字幼申。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云中鹤。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近来我读了一些徐志摩的诗,在这冬天寒素的日子里,优美诗句在寒气中迷漫,就像刚吃了一碗热乎面,暖和全身。读他的诗源于对他和三个女人的爱情故事的好奇。起初只是闲来无事随意翻翻,可读过两篇之后感觉他的诗虽然很简短但意境深远,耐人寻味。《难得》是给我印象很深的一首。  这首《难得》写了一双“寂寞”灵魂深夜对视,互诉孤寂之情。但这不是一团无病呻吟,而是令人感受到的贴近诗人心中的炉火的温,还有对现实社会冰冷现状的担忧。人们常常把诗人和失意怯懦联系在一起,但我觉得诗句就是诗人手中的利器,在这白纸黑字上刻出了社会的分明;诗句更是入口的良药,美化了人们的心灵。  通过徐志摩的诗,我感觉到了他心中那份对浪漫的执着。“人生本来就是一个奇迹,为什么不让它飘满浪漫的雪花”。《雪花的快乐》一诗则将浪漫与情景融为一体。  读诗并不是去钻研它的意思,更注重的是它的意境,情到景到意象到既是读诗的大境界,自己的心情随着诗歌文字的浮现而波动,感觉自己的思想在窗外的浮云之上随风飘荡,来到诗人面前,感受着诗人创作的冲动。诗句结束,合上书,周围的一切还是原样,但嘴角一笑,心里已多了份对生命的礼赞。徐志摩诗歌13  1、《阔的海》  阔的海空的天我不需要,  我也不想放一只巨大的纸鹞  上天去捉弄四面八方的风;  我只要一分钟  我只要一点光  我只要一条缝,——  象一个小孩子爬伏在一间暗屋的窗前  望着西天边不死的一条缝,  一点光,一分钟。  2、《献词》  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云游,  自在,轻盈,你本不想停留  在天的哪方或地的哪角,  你的愉快是无拦阻的逍遥。  你更不经意在卑微的地面  有一流涧水,虽则你的明艳  在过路时点染了他的空灵,  使他惊醒,将你的倩影抱紧。  他抱紧的只是绵密的忧愁,  因为美不能在风光中静止;  他要,你已飞渡万重的山头,  去更阔大的湖海投射影子!  他在为你消瘦,那一流涧水,  在无能的盼望,盼望你飞回!  3、《残春》  昨天我瓶子里斜插着的桃花  是朵朵媚笑在美人的腮边挂;  今儿它们全低了头,  全变了相:——  红的白的尸体倒悬在青条上。  窗外的风雨报告残春的运命,  丧钟似的音响在黑夜里叮咛:  “你那生命的瓶子里的鲜花也  变了样:艳丽的尸体,谁给收殓?”  4、《我不知道风》  ——我不知道风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5、《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  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  容不得恋爱,容不得恋爱!  披散你的满头发,  赤露你的一双脚;  跟着我来,我的恋爱!  抛弃这个世界  殉我们的恋爱!  我拉着你的手,  爱,你跟着我走;  听凭荆棘把我们的脚心剌透,  听凭冰雹劈破我们的头,  你跟着我走,  我拉着你的手,  逃出了牢笼,恢复我们的自由!  跟着我来,  我的恋爱!  人间已经掉落在我们的后背,——  看呀,这不是白茫茫的大海?  白茫茫的大海,  白茫茫的大海,  无边的自由,我与你与恋爱!  顺着我的指头看,  那天边一小星的蓝——  那是一座岛,岛上有青草,  鲜花,美丽的走兽与飞鸟;  快上这轻快的天庭——  恋爱,欢欣,自由  ——辞别了人间,永远!  6、《情死》  玫瑰,压倒群芳的红玫瑰,  昨夜的雷雨,  原来是你发出的信号  ——真娇贵的丽质!  你的颜色,  是我视觉的醇醪;  我想走近你,但我又不敢。  青年!几滴白露在你额上,  在晨光中吐艳。  你颊上的笑容,  定是天上带来的;  可惜世界太庸俗,不能供  给他们常住的机会。  你的美是你的运命!  我走近来了;  你迷醉的色香又征服了一个灵魂  一—我是你的俘虏!  你在那里微笑,我在这里发抖,  你已经登了生命的峰极。你向你足下望  ——一个天底的深潭:  你站在潭边,我站在你的背后,  一—我,你的俘虏。  我在这里微笑!你在那里发抖。  丽质是命运的命运。  我已经将你禽捉在手内:我爱你,玫瑰!  色、香、肉体、灵魂、美、迷力  ——尽在我掌握之中。  我在这里发抖,你——笑。  玫瑰!  我顾不得你玉碎香销,  我爱你!  花瓣、花萼、花蕊,花刺、你,  我—一多么痛快啊!一—  尽胶结在一起!  一片狼藉的猩红,  两手模糊的鲜血。  玫瑰!我爱你!  7、《月下待杜鹃不来》  看一回凝静的桥影,  数一数螺钿的波纹,  我倚暖了石栏的青苔,  青苔凉透了我的心坎;  月儿,你休学新娘羞,  把锦被掩盖你光艳首,  你昨宵也在此勾留,  可听她允许今夜来否?  听远村寺塔的钟声,  象梦里的轻涛吐复收,  省心海念潮的涨歇,  依稀漂泊踉跄的孤舟!  水粼粼,夜冥冥,思悠悠,  何处是我恋的多情友,  风飕飕,柳飘飘,榆钱斗斗,  令人长忆伤春的歌喉。徐志摩诗歌14  《偶然》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映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徐志摩这首《偶然》,很可能仅仅是一首情诗,是写给一位偶然相爱一场而后又天各一方的情人的。不过,这首诗的意象已超越了它自身。我们完全可以把此诗看作是人生的感叹曲。人生的路途上,有着多少偶然的交会,又有多少美好的东西,仅仅是偶然的交会,永不重复。无论是缠绵的亲情,还是动人的友谊,无论是伟大的母爱,还是纯真的童心,无论是大街上会心的一笑,还是旅途中倾心的三言两语,都往往是昙花一现,了无踪影。那些消逝了的美,那些消逝的爱,又有多少能够重新降临。时间的魔鬼带走了一切。对于天空中的云影偶尔闪现在波心,实在是“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更何况在人生茫茫无边的大海上,心与心之间有时即使跋涉无穷的时日,也无法到达彼岸。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方向,我们偶然地相遇,又将匆匆地分别,永无再见的希望。那些相遇时互放的“光亮”,那些相遇时互相倾注的情意,“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诗人领悟到了人生中许多“美”与“爱”的消逝,书写了一种人生的失落感。这就是这首诗深含的人生奥秘与意蕴。 诗人的感情是节制的,情态是潇洒的。把最难以割舍、最可珍贵的东西消逝后,而发生的失落感,用了貌似不经意的语调予以表现,使这首诗不仅在外观上,达到了和谐的美,更在内在的诗情上,特别地具有一种典雅的美。诗的上下两段中的中间两句,“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与“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蕴涵了非常曲折的心态,非常细腻入微的情意。一方面,有克里丝荻娜·罗塞提(1830—1894年,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女诗人)在《记住我》中所写的“我情愿你忘记而面带笑容,也不愿你记住而愁容戚戚”之韵味;另一方面,也可体会到一种在命运面前无可奈何的、故作达观的苦涩情调。这两方面,构成了一个立体的、模糊的审美体,不断的思索、体会,不同侧面的观赏、玩味,都会有新鲜的感悟。显示了相当典雅的情趣。徐志摩在这样短短的小诗中,用了那么单纯的意境,那么谨严的格式,那么简明的旋律,点化出一个朦胧而晶莹,小巧而无垠的世界。我们漫步在这个世界之中,生发出多少人生的慨叹,多少往事的追怀,多少往事的回味,……但,并不如泣如诉,更不呼天抢地。我们只是缓缓而有点沉重地漫步,偶尔抬头仰望,透过葡萄架或深蓝的云彩,恰有一朵流星飞逝而过,我们心中,升起了缕缕淡淡的哀伤。但仍然漫步,那缓缓而又有点沉重的足音,如一个“永恒”,驻留在夜的天空。 不失轻盈,不失飘逸,却总是掩饰不住现实的悲伤,情感深处隐伏着一丝淡淡的失落。诗人对于美,对于人生,并不是看得可有可无的,而是怀着深深的眷恋,执着的追求,只是“美”抑或人生的其他,都像天空中的云影,黑夜海上的光亮,在瞬间都无影无踪。他有憧憬,同时又无法摆脱一丝淡淡的哀伤。“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似乎达观,超脱。但在审美心理上,却并非如此,“最好你忘掉”,其实是最不能忘掉。没有一点超脱,没有一点可有可无。有的是现实的哀伤,是一个真实的人,执着于生活的人,执着于理想的人,在屡遭失意中唱出的歌。憧憬与绝望,悲哀与潇洒,奇妙地交织在一起。是一个纯诗人的哀感。他的潇洒与飘逸,也多半是他为了追求典雅的美,节制自己的感情而来的。  徐志摩处在一个贫困的国度最黑暗的年代,他满怀着“美”的希望,在时代的夹缝中苦苦追寻着理想的光芒,但都如海滩上的鲜花,一朵朵在瞬间枯萎。他的歌喉,在“生活的阴影”逼迫下,最后变得暗哑、干涩。即使早期一些诗,如“我不知道风在哪一个方向吹”等,虽然那么轻柔,那么飘逸,但仔细体味,也无不让人感伤。写于1926年的《偶然》,也是一样,诗的深层信息中荡漾着淡淡的哀伤。诗人无意投身时代火热的斗争,也无意于表现所谓的“时代本质”,但时代的苦难,也同样曲曲折折地映射在一个真纯诗人的心灵深处。徐志摩诗歌15  我们要盼望一个伟大的事实出现,我们要守候一个馨香的婴儿出世:  你看他那母亲在她生产的床上受罪!  她那少妇的安详,柔和,端丽,现在在剧烈的阵痛里变形成不可信的丑恶:你看她那遍体的筋络都在她薄嫩的皮肤底里暴涨著,可怕的青色与紫色,像受惊的水青蛇在田沟里急泅似的,汗珠站在她的前额上像一颗颗的黄豆,她的四肢与身体猛烈的抽搐著,畸屈著,奋挺著,纠旋著,仿佛她垫著的席子是用针尖编成的,仿佛她的帐围是用火焰织成的;  一个安详的,镇定的,端庄的,美丽的少妇,现在在阵痛的惨酷里变形成魔鬼似的可怖:她的眼,一时紧紧的阖著,一时巨大的睁著,她那眼,原来像冬夜池潭里反映著的明星,现在吐露著青黄色的凶焰,眼珠像是烧红的炭火,映射出她灵魂最后的奋斗,她的原来朱红色的口唇,现在像是炉底的冷灰,她的口颤著,撅著,扭著,死神的热烈的亲吻不容许她一息的平安,她的发是散披著,横在口边,漫在胸前,像揪乱的麻丝,她的手指间紧抓著几穗拧下来的乱发;  这母亲在她生产的床上受罪:——  但她还不曾绝望,她的生命挣扎著血与肉与骨与肢体的纤微,在危崖的边沿上,抵抗著,搏斗著,死神的逼迫;  她还不曾放手,因为她知道(她的灵魂知道!这苦痛不是无因的,)因为她知道她的胎宫里孕育著一点比她自己更伟大的生命的种子,包涵著一个比一切更永久的婴儿;  因为她知道这苦痛是婴儿要求出世的征候,是种子在泥土里爆裂成美丽的生命的消息,是她完成她自己生命的使命的时机;  因为她知道这忍耐是有结果的,在她剧痛的昏瞀中她仿佛听著上帝准许人间祈祷的声音,她仿佛听著天使们赞美未来的光明的声音;  因此她忍耐著,抵抗著,奋斗著……她抵拼绷断她统体的纤微,她要赎出在她那胎宫里动荡著的生命,在她一个完全,美丽的婴儿出世的盼望中,最锐利,最沈酣的痛感逼成了最锐利最沈酣的快感……【徐志摩诗歌】相关文章:徐志摩的诗歌10-31徐志摩诗歌精选11-02徐志摩的经典诗歌08-30徐志摩经典诗歌12-01徐志摩诗歌11-04徐志摩诗歌11-07徐志摩的优美诗歌11-03徐志摩的经典诗歌分享10-30徐志摩的诗歌赏析10-30徐志摩的短篇诗歌精选03-2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徐志摩散文好久不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