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向绿心中行走的音乐会是什么?

民族管弦乐《赛龙夺锦》热情奔放,地方戏曲特色音调委婉豪迈……在端午节这一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当天,“走进城市副中心公益演出”——“赛龙夺锦”端午民族音乐会在北京艺术中心绿心露天剧场举办。本场音乐会是继2023国家大剧院走进城市副中心公益演出之后,在北京艺术中心绿心露天剧场成功举办的第二场公益演出,不仅向社会各界进一步展现了国家大剧院“一院三址”新格局的初步成果,而且通过“以演代练”,进一步优化了场地设计、积累了运行经验。音乐会由杨春林执棒中国戏曲学院民族乐团以及中国戏曲学院京昆系的师生们,联袂献上中国传统民乐名曲、民族管弦乐作品以及京剧选段联唱等十余首作品,为现场700多名观众带来了一场美好的艺术之旅。热烈奔放的民族管弦乐《赛龙夺锦》拉开了演出的序幕。观众仿佛置身于一场欢腾热闹的龙舟赛,被音乐传达出的勇敢、豪放、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点燃激情。紧接着民族管弦乐《平山遥忆》以河北梆子与评剧为音乐素材,带领观众遥望河北平山西柏坡,追忆峥嵘岁月,赓续革命精神。中国戏曲学院京昆系的优秀学生们带来的京剧联唱《三家店》《穆桂英挂帅》《打龙袍》《铡美案》选段,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琵琶重奏《十面埋伏》带领观众穿越到公元前202年刘邦与项羽垓下之战,再现了惊险激烈的战争场面。民族室内乐合奏《老腔儿》则带领观众踏上三秦大地,秦腔的板式、调式和陕西地方戏曲的特性音调苦音交融汇聚,使得乐曲委婉、豪迈,充满韵味。扬琴重奏《夜深沉》将扬琴语言与京剧元素创新融合,打击乐重奏《冲天炮》轻松活泼,展现出中国传统音乐的特色以及强烈的时代气息。接着,一首唢呐独奏《百鸟朝凤》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演绎出百鸟和鸣的恢弘气象。整场演出在板胡协奏曲《洪湖人民心向党》中走向尾声,也将音乐会推向高潮。参与本次演出的中国戏曲学院民族乐团近年来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音乐传统为宗旨,探索民族音乐、戏曲音乐的创新发展方向,创作并首演了一批戏曲风格的民族器乐作品。此场演出继承传统又推陈出新,与国家大剧院“引领、传承、创新、开放、包容”发展理念相契合。通州区部分街乡群众代表,三大建筑参建单位职工代表,相关政府机关单位代表等携家人共同观看了此场演出。“好一个‘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一位通州区市民惊喜于绿心露天剧场沉浸式的声音体验。“我们打造的沉浸声系统让沉浸式区域达到80.8%。”现场工作人员说。技术上的精益求精,让观众能更好地体验声音艺术的魅力。未来,森林音乐会、多元戏剧及舞蹈、沉浸式表演等多门类演出,以及各类艺术普及活动将在这里上演,让观众在拥抱自然的同时体验艺术之美。据悉,北京艺术中心计划于今年10月正式开幕,开幕前还将根据各个室内剧场的建设情况,继续组织测试性演出,并邀请通州区各街道的群众代表共享文化大餐,进一步发挥北京艺术中心这一城市副中心文化地标的作用,助力城市副中心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新闻“台湖星期音乐会”上演打击乐专场陈冰野与朋友们共同带来了“实验即古典”打击乐专场音乐会。记者 方非摄本报讯(记者 高倩)午后的暑热与蝉鸣,在步入国家大剧院台湖剧场后,被舞台上清风般的乐音吹散——丹麦作曲家珀尔·纳尔戈尔的《易经》第三乐章以“巽卦 柔得其宜”为标题,主奏乐器卡林巴通透悦耳,磬和铃铛更添空灵。昨天是端午假期最后一天,打击乐家陈冰野来到“台湖星期音乐会”,与倪冉冉、魏然、马远等朋友们共同带来了“实验即古典”打击乐专场音乐会。一个多小时里,风格多元的曲目接连上演,陈冰野几乎全程都在台上:安倍圭子作曲的马林巴独奏《诠释“道”》以洞然的琴音叩问内心;刘恒作曲的《土星光环》中,4位演奏家渐次登台,环绕着一起敲响象征着土星的马林巴,他们手中的鼓、镲声响闪烁,如同环绕在土星周围的美丽光环;弗雷德里克·热夫斯为人声和打击乐而作的《献给大地之母》有一份质朴粗犷的况味,陈冰野席地独坐,敲响4个陶制花盆,同时轻轻吟唱着公元前7世纪的同名赞美诗;刘刚创作的《雅拉》在六重奏版本再次加入新的元素,苍凉高亢的藏族风情将全场气氛推向高潮……“从前我只在交响音乐会里零散听到过一些打击乐,这场演出让我第一次特别清晰地看到了这么多打击乐器,真的大开眼界。”观众尹先生说,“能用几十元的低廉票价,欣赏到演奏家们投入用心的精彩表演和这么多具有国际视野的作品,非常过瘾。”散场后,尹先生和家人手拿印有演出海报的节目单,在台湖剧场门前合影留念,音乐和艺术为他们的端午假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记者 关一文责任编辑 李佳桐
2020-04-07 17:21
来源:
东郡小学
舒之宜,在书海中徜徉,收获知识、培养心性。父母希望她人如其名,做一个读书明理的人。
<<左右滑动看下一张>>
她是东郡童声合唱团成员,黄龙国际音乐节、雅韵三湘·音乐经典“我的祖国”青少年交响音乐会上都有她活跃的身影;撰写多篇习作先后在《学生 家长 社会》、《东方新报》、《长沙晚报》、《网易新闻》等报刊上发表,曾登上期刊封面;在校田径运动会中曾获得单项年级第三, 在校游泳小达人比赛中也曾斩获年级第四。
中国长篇童话里程碑
《犇向绿心》的主人公叫田犇。大雨过后,他们家里出现了一串神秘的脚印,还没有探明究竟,更加惊奇的事接连发生:阳台上长满嫩绿的草;芦笙(念:生)长成了竹林;红豆杉树墩和紫藤椅发出了新芽;桌上的骨雕黄牛竟然变成了真牛……历经重重寻找和探查,原来这一切都由妈妈桌上那只复活的骨雕黄牛所引发。原来耕种的时节到了,田地在呼唤春耕的到来,黄牛是神牛,它让云岭里所有的生物睡着了,自己用犁耕了一山坡的梯田,解救了原本要荒废的田地。接着,在神牛的帮助下,城市开始保护环境,决定把山丘建成了公园。在完成使命后,它又变回了骨雕黄牛。
本书作者 汤素兰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
《犇向绿心》是由国家一级作家汤素兰历时12年所著的现实题材的童话,被誉为中国长篇童话的里程碑。它跳脱出了王子和公主的梦幻虚构,聚焦与孩子们密切相关的家庭、校园、生态、乡村等元素 ,关注现实生活与儿童精神世界的融合。揭示出“大环保”的现实命题,呼吁小读者关心环境,保护自然。以童话照见现实,用童话的方式来回答现实生活当中的问题。
1. 呼吁全人类保护大自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生态失衡,保护大自然迫在眉睫,让孩子们关心世界,懂得生命的意义。
2、激发对生活的热情。主人公田犇和他的妈妈在大城市中面对种种压力,心中始终怀有对生活的热情,将每一天都过得美好。
3、拥有健康良好的心态。家中阳台变成原野,摆件变成大黄牛,校园中的绿地要被推平,书中设置的问题一环又一环,田犇向我们展示了面对问题时的积极心态,以及轻松从容的生活状态。
4、培养解决难题的勇气和思维。如何平衡城市用地和守护珍贵绿地的问题,如何安置突然出现的大黄牛,遇事冷静有逻辑,小孩子也有大智慧!
5、浸染中国文化的优雅气质。这是一个独属于中式田园的故事,字里行间透出中国文化的美与雅,让孩子心灵得到洗涤。
阅读收获
舒之宜
我最爱看童话,因为童话最有趣。汤素兰老师笔下的童话故事里不是只有王子和公主,还有可爱的笨狼和黄牛。《犇向绿心》这本书历时12年完成创作,表面上讲述田犇家的故事,实际上是呼吁大家重视环境,保护大自然,可以说它是一种充满现实又不失幻想的童话。
田犇保护大自然的勇气和智慧让我佩服不已,原来,我们也可以成为地球的守护者,保护大自然其实也是在保护我们自己,
从现在开始,我也要主动参与保护大自然的行动中,节约每一滴水,爱护动物和植物,如果有人恶意破坏环境,我也会像田犇一样勇敢的站出来制止。希望天更蓝,水更清,我和同学们能有机会看到更多的鸟,更多的花,我们能和大自然和睦相处。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与孩子之间经常会通过共读一本书来进行亲子沟通。现在城市的孩子不缺吃穿,每天忙碌于各种培训班,很少接触自然和社会,是富有的穷孩子。
亲子心得
舒之宜妈妈
他们在写作文的时候因为缺 乏和自然接触,常常不知道如何来描写大自然,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决定要让孩子从钢筋水泥这个隔离带中走出去,去认识田野、稻草、耕牛,在自然中体验万物的变化,在自然中得到更多的启发。希望孩子像田犇一样既保持童年的纯真、纯情,又能超越童年的局限,去更多的体验人生,了解现实世界。
书名:《笨狼的故事》
作者:汤素兰
出版社: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笨狼是一只笨得可爱的小狼。他十分善良。乐于帮助人,但总闹笑话。笨狼有一个好朋友叫聪明兔,笨狼不明白的问题,聪明兔都明白。森林里也有一些家伙想欺侮笨狼,不过,到头来他们聪明反被聪明误,总是吃不了兜着走。
书名:《小巫婆真美丽》
作者:汤素兰
出版社: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小巫婆真美丽”系列是“汤素兰奇迹系列”的子系列,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小巫婆真美丽”系列中的两本,即《住在好玩街》和《飞向彩虹谷》。小巫婆真美丽”这个系列的故事,以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为主要宗旨。书中以简短的小故事为主,每章1000字的故事叙述也比较完整,整本书都围绕小巫婆真美丽这个主人公在成长中所遭遇的各种奇妙经历展开。
指导老师
张 良
这些年,随着学校“阅读梦飞翔”项目的推进,东郡的孩子真正爱上了阅读,这也许就是在背后默默付出的老师们最感欣慰的吧。
五年级的孩子们对书籍选择开始呈现比较明显的偏好。男孩子爱读科普类、科幻类、历史类……女孩子呢,有的喜欢读婉约的诗词,有的喜欢读文艺的小说……而舒之宜确实一直喜欢读各种童话。小舒同学的妈妈也因为阅读书目选择的问题专门跟我交流过。我认为阅读兴趣还是最重要的,只要阅读的书籍是健康的,我们没必要过于束缚他们,况且读童话,能培养想象力,能认识到真、善、美,保持一份天真和纯洁,是件好事。当然,我们仍然要引导孩子博览群书,因为每一个领域的书籍都为孩子打开了一扇门,走进去,孩子就能了解到更丰富的世界与人生。
舒之宜是个很有灵气的女孩,她的作文灵感来得很快,文笔清新脱俗,总能让人眼前一亮。我想,这跟她爱读童话也有一定关系,当然,还必须说跟舒妈妈的引导分不开。从阅读书目选择,到交流阅读心得,再到鼓励孩子将习作大胆投稿……长此以往,并不简单。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而如何让陪伴有质量一直是家长们探讨的话题,庆幸的是,在我们班崇尚亲子阅读这种陪伴方式的家庭不在少数。亲子阅读,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沟通心灵、共同成长,阅读让亲子关系更加亲密。我希望每个家长都能做孩子阅读的点灯人,打造温馨的亲子共读时光,让阅读成为每个家庭的一种生活方式。
顾问
陈智贤、廖 芳
主播
舒之宜
五(3)班、舒之宜妈妈
主持
谭祺翰、易宸羽
四(2)班
指导
张 良
编辑
刘 超
审核
曾宪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4月23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天出版社、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联合主办的“奔跑在现实中的童话——中国当代童话发展与创新论坛暨汤素兰现实主义童话新作《犇向绿心》研讨会”在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环球厅举办。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李岩,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副馆长刘秀峰等领导出席活动并致辞。汤素兰、王泉根、姚海军、李利芳、崔昕平、刘颋等作家、批评家出席了会议。
《犇向绿心》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汤素兰写作生涯中花费最多心血的作品,从2007年有了最初的想法,到2019年最后完成,整整用了12年。汤素兰一直都在进行新的探索,试图在作品中表达新的诉求:童话可以无限空灵和想象,但童话是否可以表现现实生活,尤其是表现我们生活中的重大题材和内容?《犇向绿心》就将儿童文学特有的儿童情趣和想象与现实生活相契合,表达了对孩童成长、亲子沟通、学校教育等社会热点的思考,以及对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等时代之题的期冀。
专家认为,汤素兰非常关注今天的现实,关注现实生活与儿童精神世界的融合。《犇向绿心》第一个将现实问题放进童话,然后也用现实的方式来解决,这是童话领域的第一本,具有了不起的意义。作品体现的是城市化进程中,人类生存所碰到的各种各样的共同存在的问题。为现实主义童话的创作提供很好的经验,体现了中国文人的社会担当。
会议最后,汤素兰深情回忆童年的乡村生活,讲述创作初衷,让我们看到汤素兰多年来一直坚持对中国儿童成长种种问题的关注和深度书写,其作品有着独一无二的创作风格。《犇向绿心》以关切的广角,使得曾被书写、凝视过的城市儿童生活与心理,以更高更宏大的笔触有了深入、写实的表达机缘,可谓其创作生涯的又一个高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路音乐节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