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按钮是调节音乐如何用调性排歌的?也就是转调按钮。有些歌太高想要转低一些的调。如图↓


1.在探讨问题的答案之前,必须首先搞清楚调性的概念,才能使问题的探讨更有针对性。而要搞清楚调性的概念,又必须先搞清楚调与调式的概念。2.所谓的调,指的是音乐作品中,首调唱名1(do,下同)的音高位置。乐谱中用调号来表示。3.所谓的调式,指的是几个(一般不小于3个,不大于7个)音高不同的音,以某个音(调式主音)为中心,并按照一定的音程关系,及音级之间的稳定与不稳定关系建立起来的乐音体系。其中:以唱名1为调式主音,从1音起各音级之间依次按照“全(音)全半(音)全全全半”的音程关系,建立起来的乐音体系称为大调式,简称大调。以唱名6(la,下同)为调式主音,从6音起,各音级之间依次按照“全半全全半全全”的音程关系,建立起来的乐音体系称为小调式,简称小调。在大、小调式体系中,按照调式音阶各音级之间音程关系的不同,又分为自然、旋律与和声大、小调式。此外,还有我国民族音乐中所特有的五(六)声调式。4.所谓的调性,指的是调式主音的音高位置和调式种类,即调性包括调与调式的概念。5.由此可见,探讨调性的作用,可以转化为探讨调与调式的作用,这样的两个问题分别去探讨其作用6.从调的方面来说(1)调的作用在于确定一首歌曲的音域(从最低音到最高音的区域)的具体范围,以及首调唱名1的音高位置。在以简谱方式记录的歌谱中,如果抽去了谱首“1=X(代表C~B中的任一大写的英文字母,譬如G)”的调号,歌曲调式主音的音高位置将无法确定,是真正意义上俗话中所说的“找不着调”。而为了让人能够“找着调”,简谱中必须标注诸如“1=G”之类的调号。因为在简谱中采用的是只有相对音高,而无具体音高的“首调唱名法记(唱)谱”的方式。在这种记谱方式中,只有首先确定了首调唱名1(do)的具体音高位置,调式音阶中其它各音的具体音高位置,才能由调式主音1按照彼此之间的音程关系推导出来。譬如歌曲的调号标记为“1=G”,则首先可以确定歌曲首调唱名1的具体音高,等于C(自然)大调音阶中的音名G的音高位置。调式音阶中的5(so)音,才能按照与1音之间纯5度的音程关系,按照已确定了具体音高位置的1音推导出来。假如没有调号,这一切都将无从谈起。(2)此外,歌(乐)曲中调的作用,还在于为器乐演奏、演唱伴奏中提供确定调高的标准。只有参与演奏的所有乐器都统一到同一调高,才能确保每种乐器在演奏同一音符都能保证同一音高。也只有所有伴奏乐器演奏的调高与演唱者演唱的调高相同时,才能确保唱、奏同一音符时都能保证同一音高。(3)此外,调的作用,还体现在为演奏者提供根据自身的音域特点,调高或调低调高的标准。就是说,按照歌曲标定的调号,演唱者如果高(低)音唱不上(下)去,则可降低(升高)调高。至于是否需要改变调高,在自身音域一定的前提下,完全取决于歌曲标定的调号。7.从调式种类方面来说(1)调式的作用表现在为了表达某种特定情感的需要。每一首歌(乐)曲都表达了某种特定的情感。而为了表达某种特定的不同的情感,除了音乐中速度、节拍、表情、音级之间的进行这些元素的选择外,不同调式的选择,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元素!一般来说,为了表达欢快热烈而色彩明亮的情感,在选择相应其它元素的同时,一般选择大调式的音阶来创作乐曲。而为了表达柔和暗淡色彩的情感,在选择相应其它元素的同时,一般选择小调式的音阶来创作乐曲。举个例子,在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选曲《保卫黄河》中,为了表达全国的“抗日英雄”们“扛起了土枪洋枪,挥舞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全中国”的英雄气概,在音乐中选用了速度稍快的进行曲式的曲式,2/4的节拍,音级之间多以跳跃为主,全曲采用色彩明亮的以1(do)为调式主音的大调式谱写旋律。在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插曲《葬花吟》中,选用了稍慢的速度,抒情的2/4节拍,音级之间以级进为主进行,全曲采用了以6(la)为调式主音的色彩暗淡的小调式谱写旋律,有力的表达了催人泪下的悲伤情感。(2)调式的作用,还体现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同地域的不同民族,在音乐中各自形成了具有鲜明的地域、民族特色的调式种类,成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标志。为了表达这种鲜明的地域、民族特色,在音乐作品的创作中,必须优先选用与该地域、民族相匹配的标志性的调式种类,才能表达这种鲜明的地域、民族特色。譬如要表达中华民族的鲜明特色,就要优先选用民族音乐所特有的五声调式。如果采用各地域,各民族通用的七声调式,就很难与中国的民族特色相联系。(3)调式的作用,还体现在歌(乐)曲的演唱(奏)中,为了表达某种情感的变化,在歌(乐)曲中常采用“转调”的方法,使转调前后的情感产生明显的变化,以达到某种特定情境。这种转调,既有同种调式之间的转换,也有不同调式之间的转换。如果没有调式的功能,这种通过转调来产生情感变化的功能是无法实现的。譬如电视连续剧《红高粱》插曲《九儿》中,原调1=D,先后转调1=E、1=A,把全曲的情绪逐步推向高潮。8.综合以上5、6两条,就是调性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9.概括起来,调性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这就是调性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2017-04-21 11:20
来源:
一风教育
"调" 的基本观念:环绕一个主音的和声关系系统可以称为一个 "调"。形成 "调" 有三个条件:
1.主音 (Root):也就是根音,最重要的音。调的名称以根音命名,之后的第二个名称表示调的音程关系。
(1)C Major:C 为根音,是一种大调音程关系。
(2)G Mixolydian:G 为根音,Mixolydian (调五) 的关系。
2.音程关系 (Interval)。形成音阶的关系有两个条件:
(1)有限的音程关系所构成 "音群"。有限的音程指的是:可以让音阶回到根音,造成关系不断反复的关系结构。像 C D E F G A B C <-- 一定是从 C 会回到自己 C,如果回不来,就无法定义成音阶。
(2)音群必须有先后次序。音的排列有先后次序,C D E 根 D E C 是不一样的。
3.形成有次序的顺阶和弦观念:简单说,就是和声系统。条件一二是确立音阶的基本要素,他们成立之后,才能够继续定义其顺阶和弦。顺阶和弦是用音阶作为其组成的元素,换句话说,顺阶和弦的组成音必定落在音阶里。
上面的条件是有先后次序的。以 C 大调音阶来说:
所以,我们一般在说一首曲子是什么调时,会说: "C 大调",或者 "A 小调"。"A 小调" 就等于告诉大家歌曲的基本信息为:
曲子使用的音阶根音 (Root,或说是主音) 为 A
音程关系为小调 =>1 2 b3 4 5 b6 b7 => W H W W H W W
有一组顺阶和弦通过此音阶。歌曲中超出顺阶和弦以外的,要用其他理论解释。
当一个乐句,或者一个段落的和弦进行落在其顺阶和弦上,同时旋律也落在音阶上,我们将该段落定义 "可能" 为 "某调"。"可能" 是因为我没还没确定根音到底是谁,因为相同的音阶可能 "同时" 符合很多音程关系,乐理分析的专有名词叫做“关系调”。 要确立调的根音,可以参考歌曲的终止或者起始。接下来 "调式" 将解释当根音落在不一样的起始点的时候,他们的意义就不一样了。
调与调式:调式是以 "调" 的观念为基础,但是从不同角度理解的概念。先看一般的理解方式,大部分都会从有一样的音阶音群来看,像是 C 大调跟 G Mixolydian 为例,他们有着同样的音阶音群,但是他们的根音分别为: C 跟 G。他们使用同样的音,但是这些音有着不同的次序:
使用到的 "音" 相同,但是次序不同,所以就表面上而言,他们似乎一样,但是实际上,他们却有不同的音程关系:
在聆听时,我们应该是听的是音程关系,然后配合加上终止式,然后来决定歌曲到底是哪一个调式。另外一个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关系大小调,例如:
他们也有相同的音群,但是却有着不同的根音,他们的音程关系却是完全不一样。如下表:
所以不难发现,学习调式的时候,实际上音程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跟一般 "调性" 的差异是在于音程关系的不同。所以把第一段调性提到的 "构成调性三个要素" 的第二个点,以 C Ionain 和 C Aeolian 比较,如下表:
这样就很明显的发现,跟音一样,但是音程不一样。这也就是我们聆听调式音乐时实际上和调性音乐的差异。
调、调式及转调:前面提到关于 "调" 的观念建立于根音,音阶的音程关系,还有顺阶和弦。一般来说,所谓 "转调" 指的是调的根音改变(其实音程关系改变也算,但我习惯用调式来解释音程改变),其他不变。如由 C Major 改变成 G Major (属调关系)。
如果是从 C Major 转到 G Mixolydian:
从上面 C Major -> G Major,和 C Major -> G Mixolydian 的例子就可以很清楚,调式跟转调之间的差异性。
转调与调式的应用:转调与调式经常混用,流行歌里常见的例子就是关系大小调的混用,之后再转平行调。
转调感觉的情绪比调式强烈,但是情绪维持的时间比较短,换言之,转调可以很快的让歌曲转换到另外一个更强烈的情绪。但是情绪维持不会久,通常为了延续情绪,会改变节奏的配置,例如鼓增加镲片的次数...等。有些歌曲为了让情绪不断提升,甚至会转调两次。调式的情绪没那么强烈,但是情绪却可以一直延续很长。以 "GNR - Sweet Child O' Mine" 来说,歌曲的 A,B 两段都是 DMixolydian,实际上整首歌曲都有接近 G 大调的感觉,因为 D Mixolydian 跟 G 大调刚好是关系调 (音阶音群一样),所以熟悉自然大调的我们很容易判断成 G 大调。但因为歌曲一开始的 D C G D 进行,加上终止的听觉概念:属和弦会在终止、主和弦会在起始,使的我们会觉得整首是围绕在 D 为主音的感觉,所以我们把判定为 D 为主音。然后以 D 大调做参考,分析 AB 两段的旋律,会发现 b7 这个特征音,符合 Mixolydian 的音程关系,所以歌曲 A B 两段判定为 D Mixolydian。最后情绪一直延续到尾奏 Guitar Solo。尾奏 Guitar Solo 转成跟音围绕在 E 这个音,但是因为旋律出现了很明显的合声小调,所以判定为 E 小调 (G 大调关系调,或解释为 E Aeolian),和 A B 两段的 D Mixolydian 也是有间接关系,继续歌曲有延长情绪的效果。
一般编曲/作曲要改变情绪,转调和调式都是其中的技巧之一。除了这两种,还会利用编曲技巧来变换情绪,像是改变配器、声线、和声、对位、节奏配置、对点…等。
调式音阶在吉他指板上的应用:熟悉吉他五个基本 Pattern 的人一定会发现一件事情,C 大调 Pattern 1 (Mi型, 如 Fig. 1) 如果把 F 改成 F#,指形就会从 Pattern 1 变成 Pattern 3 (La型, 如 Fig. 2),形成 G 大调音阶。
Figure1. C Major Scale (Pattern 1)
Figure2. G Major Scale (Pattern 3)
从 G Major 推算 G Mixolydian 只要把 7 降半音,也就是 F# -> F,结果指型又回到了原本 Pattern 1 (Fig. 3)。
Figure 3. G Mixolydian (Pattern 3, b7)
所以上面举的例子 C Major 和 G Mixolydian 这两个音阶来说,弹 C Major 的时候就是原本的思考方式: Pattern 1。弹 G Mixolydian 时候思考方式就是以 Pattern 3 为主,但是记得要 b7。Pattern 3 有 b7,指型就等于还原成 Pattern 1,等同于在弹 C Major Scale,但是脑袋与听觉得到的应该是 G Major Scale + (b7)。借由吉他 Pattern 转移的想象方式,其他调式,如 Dorian 也是先以小调 Pattern 为主,再作特征音的转移,就可以转换成 Dorian 或者 Phrygian、Locrian。整理一下这些调式在吉他 Pattern 把位上的转换关系,最后就可以得到一般书上用关系调解释的结论:
Ionian : 1 2 3 4 5 6 7
Dorian : 2 3 4 5 6 7 1
Phrygian : 3 4 5 6 7 1 2
Lydian : 4 5 6 7 1 2 3
Mixolydian: 5 6 7 1 2 3 4
Aeolian : 6 7 1 2 3 4 5
Locrian : 7 1 2 3 4 5 6
不过实际上,我个人非常不建议用这种关系调的方式解释调式,调式还是要用音程去理解才是比较正确的。结论:由于吉他是一种 "棋盘格" 的乐器,吉他手经由 Pattern 的想象,就可以轻易的弹出调式的感觉,所以算是学习调式比较容易的乐器。键盘类学习调式的思维,反而不像吉他那么容易。调式算是一种思维吧,乐手可以凭借不同的思维方式,利用同样的资源,诠释出不同的感觉。除了思维,练习调式最重要的还是 "听",听觉决定调式的形成。上面扯了一堆东西,其实很多书都有类似的分析,我不过用我自己理解的方式再描述一次而已。最好的了解方式还是多听、多扒谱、多分析、多练习、多尝试。提供我个人学习音阶的路径:用耳朵去分辨音阶大小调,了解他们的意义、组成音、音程关系、大小调转调、终止式,接下来了解平行调的定义,然后再接触调式,这样会比较容易了解调与调式的关系与差别。
关注“一风艺术”微信公众号,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用调性排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