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25岁有什么不一样的25岁就感觉自己废了吗?

既然相遇就是缘分,如果你有什么情感问题无人诉说,就和惊鸿聊聊吧。点击右上方“关注”按钮,让我陪你走过每一个春夏秋冬。年少的时候,相信我们总是会很容易喜欢上一个人,也许是因为对方说话很好听,也可能是因为他打篮球投球的姿势很帅,也许是对方低头看书的样子,让人心跳加速,怦然心动。总而言之,喜欢上一个人就是这么简单,哪怕只是因为一点点的理由。我们会因为作业本放在一起而偷笑,会悄悄打探对方的喜好,渴望一次不期而遇,幻想偶像剧和言情小说里的剧情。每次想到这里,嘴角就会不自觉地上扬。那时候喜欢一个人没有什么,只是单纯的喜欢。可是,人一旦过了25岁,就真的很难再心动了,再想要谈一次纯真的恋爱,也很难了。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怀念青春的原因了。人一旦过了25岁,所谈的恋爱都会涉及到利益,工作待遇怎么样?收入如何?买房买车了吗?等等都是应该考虑的问题。25岁之前,想象的都是风花雪月,然而现实却是柴米油盐。长大了才清楚,美好的爱情是奢侈品,对于成年人来说,爱情从来都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成年人的生活中也不仅仅只有一些情情爱爱,更多的是生存问题。如果我们生存下去如何生活得更好?这才是最值得关注的问题。18岁的时候失恋了,以为全世界都欠自己的,以为离开了对方就活不下去。深夜痛哭,去KTV唱歌买醉,跟好朋友一起逛街压马路,恨不得让整个世界都知道自己失恋了。每次失恋都伤筋动骨100天,颓废了好一段时间,才能够慢慢地成长起来。可是,25岁失恋之后,可能就是大哭一场,早上照常上班工作生活,像个没事人一样。朋友自从大学期间就一直保持单身,毕业好几年时间也是如此,问她为什么一直不谈恋爱?她回答习惯了。习惯了一个人生活,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逛街,一个人搬家,一个人做任何事情。不管到多大年龄,相信每一个人都是相信爱情的,也都渴望能够有一场美好的爱情降临在自己的身上。只不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就变得越来越心动。其实,喜欢一个人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也许只要那么一瞬间。可是,25岁之后,即使对对方有好感,也不会轻易下决定跟对方在一起,而是会综合考虑各种条件,判断对方到底适不适合自己?25岁之前的恋爱是,只要喜欢对方,那就好好地在一起。而25岁之后的恋爱是,即使两个人互相喜欢,也会权衡利弊之后再在一起。这就是区别啊~18岁的时候,渴望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感情,好好地爱一次,即使失恋了也没关系,只要好好努力付出即可。25岁之后,才渐渐地明白了爱情的真谛,真正的爱情是细水长流,是日复一日的陪伴,是平平凡凡,简简单单。25岁之后,很难再动心的原因是一颗真心难求。还有就是爱上一个人的成本太高了,投入时间和精力之后,也许我们也不能够得到爱情。于是,紧闭心门,不再轻易动心。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不论男女,都不再轻易地追求女人了,为什么?因为大家都不想做稳赚不赔的生意。所以宁愿单身,也不再苦苦追寻一段没有结果的感情了。与其说他们自私,还不如说他们清醒。年少时恋爱,会因为对方送你一颗棒棒糖而感到开心。而25岁之后,自己想要的东西也有那个能力去买了。一旦发现两个人之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喜欢对方,或者感情出现缝隙,就会及时止损。也何尝不是一件好事,不是吗?希望每一个单身的人,即使没有人爱你,但你也要好好地爱自己。我执笔 陪你买醉酒馆深夜不打烊不管你是开心 还是不开心我都陪你把酒话天明---END作者简介:惊鸿来日方长 我只做你的肩膀想要陪你一起成长,还想和你一起发光
图片来源:《岁月的童话》18岁的时候,总是听人说:女生过了25岁就老了!此后无论皮肤还是身材,都在走下坡路。那时处在意气风发年龄的我,一点也不信。如今,一晃8年过去了,我已经26岁,我突然相信这个“女生过了25岁就老了”的结论,我不知道别人如何理解,但我却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18岁,我不会因为路边的小朋友叫我“姐姐”而欢呼雀跃,因为我觉那是一种理所当然,不叫我“姐姐”叫什么呢;过了25岁,排队买奶茶、做核酸时遇到的小朋友,无需家长指引就能脱口而出一声“阿姨好”,偶尔有个小孩子叫“姐姐”就能激动上半天,甚至当时就控制不住发朋友圈昭告天下,以此证明自己还没老。我们女孩子这一生,似乎都在竭力和年龄博弈,希望自己80岁长得像18岁,皮肤吹弹可破、身材曼妙婀娜。于是我们羡慕伊能静、赵雅芝、李小冉这样的冻龄女神,拼命在护肤品、化妆品上加大成本,渴求成为她们中的一个。但现实往往就是,无论我们再怎么努力,大多数的普通女孩,都无法抹去岁月留在我们身上的痕迹,但我不认为这是变老,我更想称呼它为“睿智成熟”的象征。在我22岁以前,我在家人眼里的脾气特别不好,常常和母亲顶嘴,好几次都弄得她下不来台,生气到根本不想理我。那时候我根本不认为自己有错,还觉得自己很有个性,我一般不会主动给母亲道歉、求和。但母亲不一样,她总是生气过后,找一些关心我的理由,就云淡风轻地把这些事忘了,比如问我要不要洗衣服,要不要吃某个菜。于是我们重归于好,这样的场景,持续了有七八年,反反复复。然而如今回头看,我那时候真的伤透了母亲的心。我和母亲的关系真正得以修复,是在我大学毕业以后,因为备考省考面试,我们有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共同相处,这让我对母亲的爱,有了更深层次的真切感受。和很多母亲一样,她非常渴望我能够有一份稳定工作,为了让我没有后顾之忧,她愿意把辛苦攒下的钱送我去培训班上课,有时候下班明明很累了,还是坚持要给我做饭。偶尔我们闲聊,她会给我讲很多她年轻时候的故事,听得我无比心疼。我想,我成为留守儿童的那些年,终究还是不够理解她。后来,面试结束,我没能如母亲所愿,考上体制内的工作,但我和母亲之间的感情亲密度,却在与日俱增。我带她去买衣服,她回家会一件一件认真清洗她的新衣服,像极了儿时的我;我在网上给她买护肤品、睡衣、面膜,她嘴巴上说着“我不喜欢”,私底下却很开心地“一一笑纳”;我们一起去逛街,总是手牵手像姐妹一样;我们也经常打电话,一聊就是一两个小时。26岁的我在时光的洗礼下,俨然已经成为了她的贴心小棉袄,再也不会像过去的我那样毫不客气地反驳她、顶撞她,更多时候,我学会了理解她、倾听她、心疼她。黎戈曾说:“不管见识高低,一个人深度整理和收拾自己的内心,这事本身就很迷人。”这几年,年龄的增加带给我最多的收获,就是整理和收拾自己的内心。22岁之前,我浑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学着自己不喜欢也听不懂的专业,整天打着游戏、斗着地主追着剧,一边觉得快乐,一边又觉得空虚。毕业以后,我在茫然无措中进入了房地产销售这个行业,体验着努力并不一定会有收获反而会被罚款的经历。有时候牺牲假期时间,与客户、同事、领导斗智斗勇却仍然有可能流失业绩,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我那时非常容易情绪化,焦虑与痛苦时常萦绕着我,让我找不到一丝幸福感。在这种痛苦中,我通过写作这件事,找到了我自己,那时候工作上不顺心,我就写;生活里不顺心,我也写。我真的通过写作学会了管理自己,在不断对文字的思考和逻辑的建构中,我学会了做一个外在自信、内心丰盈的人,不再把工作与生活的种种焦虑与不幸通通归结于他人。我开始积极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销售技能,果断换了公司,迎来了月薪过万,成为团队销冠,有了可以真心信赖的同事。对于一个人的独处生活,我也开始有耐心去整理和收拾,而不是习惯性“摆烂”。我在家里养了不少绿植,用便利贴记录阅读的所思所想,不知不觉间就贴满了一小面墙。每个星期休息的时候,我会把出租屋里里外外打扫一遍,摆上自己喜欢的鲜花,去菜市场买一些新鲜的蔬菜,精心烹制自己喜欢的菜肴,然后很有仪式感地全部吃掉。我特别享受这样的时刻,看着干净整洁的家,抬头看着自己阅读留下的便利贴墙,闻着馨香馥郁的鲜花,静静阅读一本书。18岁,我是个衣柜凌乱不堪的女孩,做饭厨艺不佳,不爱做家务、不愿断舍离,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特别容易情绪化;25岁, 我在岁月的催化下,把一个人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学会妥善处理自己的情绪,到了26岁,我和另一个人一起生活,没有手足无措,反而淡定自如,这是时间赋予一个普通女孩最好的礼物。关于这一点,我重点想聊聊感情。18岁的时候喜欢一个人,可能是喜欢他成绩好、阳光、个子高挑、打篮球的样子很帅,很会说情话讨女孩子喜欢。我们希望对方完美,当然也逼自己完美。为了某个心仪的男孩子拼命减肥、努力攒钱买化妆品、名贵衣服和包包,仿佛我们和对方,但凡能滋生爱情,一定是因为外在完美带来的相互吸引。所以我的18岁,真的很自卑。看着那些天生丽质的女孩,身边总是不乏人追求,会不自觉自惭形秽,会嫌弃胖乎乎的自己,糟糕的时候,甚至会怨天尤人,埋怨父母为什么不能把自己生得好看一点。那时候,我们都还没有经历社会的考验,单纯地认为好看胜过一切。直到某一天,我曾深深仰望且羡慕的女孩,偷偷告诉我,她也在羡慕我的时候,我突然就释怀了。我勇敢地接纳了自己的不完美,在自己擅长的事情上集中发力,才发现好看不是18岁女孩的唯一高配,自信是、聪明是、智慧等等也是。学生时代,我被外表内在都很不错的男孩子追求过这件事,深深向我证明了这个观点。25岁,我很幸运地遇见了现在的男朋友,他个子不高,有着岁月留下的啤酒肚,和我18岁时喜欢的男孩子无法重合,但我就是欣赏他的成熟、勇敢、上进,我喜欢他的优点,也接纳他的不完美,就像接纳我自己一样。在一起生活之前,我们对彼此是带有滤镜的,我总认为他面面俱到,他也认为我性格温柔。但真正生活在一起以后,我会因为偶尔的倦怠或者赶稿子把家里弄得一团糟,也会在他工作忙碌的时候不会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学不会温言细语地和他沟通交流。我印象中的他勤快顾家、上进踏实,但他回家也会乱扔衣服,做饭就像和厨房打仗一样,让洗碗善后的我痛苦不堪。我们都不完美,但我们都接受彼此的不完美。比如男朋友乱扔衣服这件事,以前的我肯定会逼迫他把衣服放好,但现在我选择接受,他喜欢就好,因为换位思考,他也并没有要求我一定要温柔、要瘦、要勤快。所以,我凭什么去要求他呢?18岁,我曾苛求完美,26岁,我坦然接纳自己和别人的不完美,这就是年龄赐予我的力量。年轻漂亮固然珍贵,成熟理性同样未来可期。比起赵雅芝她们的冻龄,我更欣赏影后咏梅面对衰老的坦然,她曾在一次演讲中说:“我的图能不能尽量不修,如果非修的话,能不能别把我的皱纹修平了,那可是我好不容易长出来的。”希望每个普通女孩子,都能坦然面对岁月留下的痕迹,不再以年龄限定自己,然后优雅地老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5岁就感觉自己废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