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stic love中文翻译的歌词是什么?

最近准备自己做一首City pop,在经过大半年的聆听后已经对这个风格很有印象。加上近半年练习Bass和鼓,与学习爵士配器,在听歌的时候比以前能欣赏到更多细节与变化。这次笔记也算是为自己即将创作第一首City pop做风格准备。我发现,每一个歌曲的编曲者擅长之处都有不同,比如有很擅长吉他音色的,也有很擅长Bass Line的;有很擅长丰富打击乐的,也有big band基础扎实写出来的Brass十分丰富的;有充满电音的,也有用很传统的摇滚乐队编制来写的。还有在结构上很擅长但其他东西中规中矩的。所以说,了解自己擅长什么然后在创作时候变成亮点是很重要的。不是说为了丰富,都要上Brass或者弦乐电子乐,而是要把自己擅长的东西做出一个属于这首歌的音乐指纹来。Arakawa Shoukei (擅长合成器,节奏,打击乐)这首歌的技巧太丰富,所以我摘取了一些我能学到做到的独特的手法记录。digital piano 的符合节拍的vibration 与鼓点左右声道营造左右迷幻效果用合成器模仿类似筝的音色。电Bass加适当降bit效果能即舒服柔软又听得清楚。在人声乐句长音的时候加入别的歌词的chorus呼应能很浪漫。在多乐器时候钢琴伴奏会使用趋向于C3-C5的节奏和声伴奏。适当的琶音器(用音阶而不是分解和弦)用在乐曲的起始和结束,能有很好的情绪渐入渐出效果。对打击乐和节奏和声采用合适的delay,营造出梦幻的感觉。乐段之间的过渡可以使用filter,合成器营造出的rise音效,钢琴竖琴的刮奏,打击乐的改变等组合。(都很常见,但组合起来用就很不常见。)在和弦改变时候对如钢琴,电钢琴,使用弯音轮,甚至对整个和弦做出柔弦效果都是很抓耳的。Bass和打击乐以稳为主,营造整首歌曲的节奏统一,不会太过花哨,只会在情绪变化的时候对应做出变化。为了让整体节奏十分统一但又充满变化,打击乐变化多样在于音色(以增减新打击乐器或者改变音色为主)。乐段编曲变化:前奏:电鼓,电钢,合成器,琶音器。A:带vibration 的电钢,电鼓,人声。A2: 同A,Pad铺底,加入钢琴,Chorus,推情绪。B:同上,节奏部分新增clap,和声部分新增弦乐。A3: 类似A1,但钢琴为更丰富的即兴伴奏。然后在推动到B的时候加入filter营造rise效果。B2: 同B。B3: 前半部为chorus,人声暂时退出,最后人声收尾。2way traffic (吉他音色变化出神入化,最简单的reverb与delay做出巨大的情绪变化。)十分标准的摇滚乐队配置,营造funk感觉主要为吉他Wa音效果器的使用。这首歌在摇滚之中加入funk元素,在中间也有使用夸张的reverb和delay来做出很大的情绪变化。电吉他音色每一乐段都不一样。最明显的变化是吉他的音色和reverb的使用。虽然是简单的乐器配置,但是中间通过使用reverb来使得情绪,场景突然改变。失真吉他在前奏和结尾的使用使得乐曲不只是像funk那么灵巧,也有金属摇滚的重量感。乐段编曲变化:鼓和人声变化不大,主要分析吉他的音色变化。开头对drumset 使用filter渐进。在前奏给出了主歌的和弦走向。A, funk guitar 弹出清晰的funk 节奏。digital piano以每个和弦一下的方式在背后做类似pad的效果。B,funk guitar 使用delay 效果的长音,把funk的节奏交给了Bass。C,funk guitar 使用Wa音器弄出很夸张的节奏变化。间奏,如同开头。A2,同上,但Bass随着情绪高涨更容易走到高音区。B2,同上。 但在此时两把电吉他都做funk solo 对话。C, 突然所有乐器除了鼓和bass,使用超大reverb做出如同穿越,蒙太奇的效果,节奏也有先抑后扬的变化。B3,同B2。Coda, 所有乐器如同前奏布局,但Vocal在此处使用大reverb。失真吉他solo收尾。类似的配器歌曲推荐,有一首叫 stay tune的,手法比较相似但花哨一点。Plastic Love(长又抓耳的前奏,洗脑的旋律与副旋律。宏大而灵巧的chord section,出色的Brass和string使用。)这首让我喜欢上这个风格的歌,我在听到第50次后才从感动中走出来去冷静地聆听分析。之前总是听着听着忘了自己在分析……先从前奏开始。这首歌长7:56,但每个乐段感觉并不拖沓。前奏就有1:08的长度,前奏前12秒可以理解为前奏的前奏。在前奏的前奏中就分了三个小部分。第一个部分(前两秒)是一开始就用很低的三下鼓和极高音的叮一声作出很大的音域对比。第二部分则是bass和弦乐做不太容易听出来的和声变化,来吸引住耳朵。第三部分则是很清脆的钢琴来让前奏中的前奏解决到前奏的调上。然后剩下的前奏可以说在人声出来之前就让你熟悉透了这首歌的和声走向还有节奏。强有力的bass和funk guitar交代清楚歌曲风格和贯穿全曲的节奏。它一句和声变化在前奏中一共重复了四次,等你刚刚觉得熟悉了的时候,人声突然冒出来。丰富的Brass和String Section在钢琴,bass和鼓从头到尾作为维持节奏不怎么变化,而吉他,弦乐,brass却在丰富地变化。乐句的呼应与连接基本上靠brass做,然后弦乐即充当 chord pad的作用,也有与主旋律的对位的副旋律。论存在感,vocal和bass是最强的,但funk guitar,string,brass中的副旋律让简单的旋律和重复不变的节奏变得丰富多彩。接下来旋律分析中会细讲他们的变化原理。先讲旋律。不怎么律动的主旋律,字正腔圆,略带慵懒的躺在十分律动的伴奏上。个人觉得主歌的旋律更有代表性,副歌的则中规中矩。主歌旋律选音简单,基于五声音阶。节奏舒缓,换一个伴奏能瞬间变成一首RnB。结构清晰,前两句上半句可简化成 ra do re,下半句 re do ra。然后三四句走出五声音阶,添加半音情绪更细腻。副歌的旋律结构其实也类似,前两句在五声音阶上,后两句添加半音丰富情绪。总而言之,主旋律是选音十分简洁,结构十分简单的。副旋律和一些funk里面乐器即兴不一样,这首歌几乎所有副旋律单独听起来都十分简单重复,而且固定。这首歌每个声部都十分简单,几乎听一次就能扒下来的。但当简洁清晰的主旋律配合数条简单重复的副旋律loop一起进行的时候,我们听的耳朵能同时保留数个乐器的独立动作,结合数个乐器的印象,所以整体欣赏感十分强。能看出来编曲者思路是在整体节奏感和和声走向统一之下,尽量增强每个乐器的旋律独立性。而且我发现,写出一条有趣的副旋律并不难,只是平时我们花太多的心思在主旋律上面而已。从大结构上看这首歌全是重复,因为主旋律加上coda旋律就三段唱来唱去。但每次的副旋律组合都有不同,甚至4:30后的副旋律中出现了一点即兴的吉他副旋律。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讲,能添加那么多的副旋律,是因为主旋律的结构,选音,都十分整齐简约,节奏稳定。从对位法的角度来看,这条主旋律的可丰富空间是巨大的。所以brass,string里头即能做chord pad,也能随时分出一些声部来演奏副旋律。当三四个声部做简单的副旋律同时,因为它们太简约和重复,依然有继续丰富的空间,所以在4:30那种几条副旋律一起进行的同时,依旧有空间融入guitar更复杂的即兴旋律。另外,副旋律的镶嵌也是很美,副旋律loop长度两小节的镶嵌在四小节中,有的更在中间突然冒出来一下不能预测但镶嵌完美。总结在构思编曲的时候,先定一个贯穿全曲的节奏很重要,这个一般是bass而不是鼓。写大骨架的时候也先完成重复度高的部分,如先添加打击乐,funk节奏吉他,铺底的brass和string等。丰富编曲的时候,多用对位思维写string和brass section,或者chorus。写副旋律或者solo也是编曲中乐趣最大的地方。而且,副旋律的思维甚至能用在丰富打击乐上,比如添加新打击乐,副节奏与主节奏的镶嵌等。大胆地使用效果器,filter,reverb,delay,弯音轮,Pan等,让有限乐器的音色变化丰富,用声场营造巨大的情绪变化。用新的合成音色基于配器理论上模仿或者丰富传统的配器方法。写于2020年8月10日,丽江古城1WAY LOVE,这个秋天我完成制作了我自己的第一首 City Pop。在这里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整个创作的历程。成品:《1WAY LOVE - 爱道单行》https://y.music.163.com/m/song?id=1496828988&userid=288271542&app_version=7.3.40 (@网易云音乐)最初的灵感https://pan.baidu.com/s/1YEUdQjvSocYKT_pqrTUy7g
密码: owjo在八月底的时候我构思了很多旋律,我先创作旋律再找我的朋友填写歌词和演唱。最初的旋律是用手机直接在我家的Upright Pinao 录下来的一小段即兴(乱弹)。 最初的旋律灵感链接: 听起来很乱,很吵,也没有律动哈哈哈,它吸引我的地方是前四个和弦走向,第一句旋律的律动,副歌的旋律跳跃感。这足够了,慢慢改嘛。旋律与和声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tQnps43_jkKZdM_O_Q6teQ
密码: hed7经过我提炼,思考,发展,和修改,我得到了主副歌的旋律及和弦走向Demo。在这一步的时候我不会加入任何即兴,(封印我的左手)。只提供旋律与和声走向。因为现在的任何律动都有可能成为之后一个贯穿全曲的动机。Keyboard,Guitar,Bass & Drum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eigpbt8Eo5A6svsyRB42Og
密码: rtwj这一个音频的完成度可以算是一首歌曲的Demo了。已经具有完整的结构和主要的配器。里面的Funk Guitar 我是使用Kontakt 的 Funk Guitarist,你可以自己调一个Chord Map然后自己编辑一组扫弦节奏与方法,用起来有点麻烦但效果还行。这里我特别注重Bass的律动,所以在编辑Bass的时候花了不少心思。在这里我已经把曲子demo发给我的好朋友填词了。之后便是我与他长达两个月的歌词推敲和修改。9-10月,在这期间我因为工作原因从佛山搬去了上海,不过这个地方真的很City Pop。我后来又增加了Brass section 。Sound Design 与音乐风格处理最后讲一下音色设计部分,为了还原出80s 感觉,我增加一些电子效果和失真。比如前奏的那个Falling 的音效,总轨Filter与分轨Filter的设计等。另外我很暴力地把鼓的8000hz拉上去8db,因为那样的鼓听起来像Plastic Love。鼓的EQ:总轨道的Filter Automation:推荐Ozone9 ,预设用起来真的很方便。他的预设按风格划分,能很快找到想要的母带感觉。这次制作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当我把歌曲给别人听的时候,前奏还在放那个人就 “Plastic Love?” 或者说 “有那味!”
不请自来这首歌在我眼里就是一首精致的古玩艺术品首先先讲整首歌的和声走向,基本上大部分围绕在融合爵士常用的251,还有离调之类的(不多分析,有点费劲),总之就是整个和声让人能听到融合爵士的感觉又能体会到日本独有的味道。第二是这首歌完美提现了日本八十年代的CITYPOP曲风特点,整首歌基本是在Funk的节奏上进行,但是她又不像欧美流行的Funk那样动感,反而在这个节奏里因为和声与配器,以动衬静,让整首歌表现出一点点的日本特有的城市里的压抑,让人生存于在急促的鼓点中却沉迷合成器、弦乐以及铜管乐的摩登迷情之中。最后当然是说说唱的怎么样,必须得承认这种曲风还真的就是小日本擅长的,由于这个曲风是在日本被玩成这个感觉的,所以用日语反而比任何一个翻译或重新填词版本都更有韵味(参考梅艳芳菲粤语和国语版),竹内玛利亚的Vocal和整个编曲也是绝配,当然也是我听到过最有韵味很难被超越的原唱。总之这首歌,在21世纪上叶,还能继续保持流传(也多亏了广大蒸汽波制作人对这首神曲的热爱),让现代的人听的时候多了一种复古的感觉,更能给这首歌蒙上一层神秘的纱,当然也希望大家多关注关注他国厉害的音乐,别再每天薛之谦啥的了(毕竟这首歌可是35年前的作品),这样国内音乐才能慢慢赶上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lastic love中文翻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