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音乐艺考最容易过的三大专业戏表专业里有一项自选曲目演唱考试,没有学过声乐可以学戏表专业吗?

声乐考试总结篇1
【关键词】教学实践 音乐生 声乐能力 演唱技巧 示范带唱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212-01
本人一直任教高三高考音乐班至今近二十年,在教学初期我并未能形成系统化的经验性教学,大约经过十年后教学上才逐渐成熟并摸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特色。针对如何在短时间内提升高考音乐生声乐科的能力,在此谨谈谈我的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一:
首先,我所教学的音乐生都是由当时高一级或高二级时才组织并形成30人左右的音乐班。音乐生中没有特招人才,刚开始连音符和节奏、简谱和五线谱都不会。同时学生受港台流行音乐的影响,基本上不太喜欢视听与学唱民族或美声歌曲,会唱美声或掌握一定演唱能力的学生很少,声乐基础普遍起点很低。
其次,学生由于文化科的学习压力,在高一、二年级真正能投入学习声乐的时间并不多,所以,是否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提高学生的声乐能力很是重要。
针对音乐生普遍声乐基础差,不会唱民歌与美声歌曲且时间紧的现象,我就每天上午以带唱形式让全班音乐生一起学唱大量的民族与美声歌曲,以余开基编著的《高考音乐强化训练声乐卷》为主,挑选一部分适合学生考试的歌曲,从易到难。每天最少学唱3至5首(泛唱形式,暂不要求背歌词旋律),在一个月时间里,音乐生基本上会演唱一百首以上的中外歌曲,这就大大开阔了音乐生的声乐视野,并逐渐培养学生的声乐兴趣,也给予学生对声乐歌曲很大的选择空间,学生可以从学唱过众多的歌曲中选择自己喜欢演唱的、并且认为适合自己且有能力演唱的歌曲(当然,这要经过老师的引导),再开始精细练唱。
同时,在大量带唱教学中,对于每首歌曲的学习,我都会严格要求学生划着拍子先掌握好歌曲的旋律,把握歌曲的节奏,歌曲的表达情绪,熟悉歌曲的前奏与间奏。即通过学唱、练唱歌曲旋律来提高视唱能力,同时加强学生乐感与节奏感,实现了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视练等综合能力。
教学实践二:
经过近一个月的泛学泛唱,让学生轮流在课堂上练唱表演,我逐渐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声乐特点与音乐能力,便开始以能力层次来分组进行精细教学。分优级、中级、弱级,因教学时间所限, 30多学生中我以3-5人为一组,采用小组课与单独课相结合的方法,每个小组上课时间约2小时。
首先小组一起做仰卧起坐或数数下蹲等加强肺活量的练习,大约十分钟后,学生整个状态会兴奋且心态放得很开。稍作放松后开始小组进行有声呼吸练习15分钟左右,练声曲初以常用且简单为准,基本如下:
其次分别逐个针对性地强化练声大约20分钟。在练声过程中对学生演唱嘴形、口腔与牙关、喉头的放松等要点逐步引导,并让小组成员相互比较交流,不给学生空洞的理论宣教。杜绝在教学中嘲笑打击学生,力求保持幽默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采用一对一的指导教学方法,每个学生单独教学时间大约30分钟。老师要在教学上做严谨的示范带唱,即对歌曲分乐句、乐段甚至难度高的地方分一小节来反复带动学生学唱,直至达到歌曲的演唱要求为准。老师带唱学生跟随模唱,体会正确的演唱和技巧这一过程极其重要。经过大约半年的严格训练,学生是会有很明显进步的。
教学实践三:
选择适合学生演唱的歌曲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对于如何选择合适学生演唱的歌曲,我总结出几点经验:
一、如何选择适合学生演唱的歌曲:
1.大多数考生经常选择演唱的歌曲不宜再选。因为评委一天要听好多考生演唱同一首歌曲,心里会烦闷且感无新意的,同时评委很熟悉这些歌曲,容易在考生间比较,对考生打分很不利。譬如有5或6人连续演唱《我爱你中国》,之后有一考生演唱另一首作品,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分数就容易打上去。
2.新创作推出的歌曲不宜选择。这些歌曲未能经过时间的考验,艺术性与欣赏性难于被认可;同时不要选择过于偏的歌曲,这些歌曲很少流唱,很少人听过,有陌生感,初听会让人有晦涩生硬感,或作品本身不足,学生如在考试中演唱这类作品是很难表现得好的,也不易被评委接受。
3.尽量选择名家名作。名家作品一般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欣赏性,创作旋律符合声音演唱规律,作品结构自然,评委在心里上也比较容易接受,不要认为别人演唱得好听的歌曲自己也去跟着唱,因为先适合别人,但不一定适合你自己演唱。
4.尽量选择能够充分发挥自己声乐能力的作品。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声乐特点,老师要十分清楚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嗓音特点,了解哪些歌曲能力适合哪些学生学习和演唱。教师在帮助学生选择歌曲中要力求扬长避短,尽量选择能掩盖缺点,能充分发挥学生声音优点的歌曲。
5.不选择超越自己声乐能力的歌曲。不要抱着搏一搏的心态,声乐能力有一个极限,超过自己的极限演唱就会力不从心,破音、失声、高音上不去等问题会严重影响考试成绩。所以尽量不要盲目追求演唱大歌曲,当然大歌曲演唱得好肯定能获得好成绩,但高中音乐生学习声乐时间过短,很多声乐基础还未能打牢,考试中演唱大歌曲往往吃力不讨好。
教学实践四:
学生声乐经过一年左右的专业教学,从泛学泛唱到精学强化,就临近专业考试的检阅了。
在考前要尽量多准备应考歌曲。我的做法是首先在考试三个月前,精选好约12首歌,经过强化教学,找出学生的不足或不适合点,在考试前二个月,从12首歌曲中再精选出约6首歌曲;再强化,再找差距与演唱缺陷,最后在考试前一个月,确定好3首歌曲,在以往的能力与熟练的基础上,再用一个月的时间强化教授学生演唱好最终选定的考试歌曲。
其次引导学生理解每首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情感,不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那么演绎歌曲时就会出现情感空白做作的“别扭”现象。
最后,考试前进行多次的声乐表演观摩对学生很重要。老师要多次创造表演机会让学生去磨练心理素质与胆量、能力。学生在教学中能够演唱好准备的歌曲,表面正常完成演唱没问题,但往往考试中很难表达到位、甚至发挥失常,原因就是缺少舞台锻炼和经验。声乐考试总结篇2
【关键词】学前教育 声乐技能 音乐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222-02
一、前言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最终目标是高技能、高素质的幼儿园一线教师。声乐技能课是学生走上幼教工作岗位不可或缺的主导课程,作为幼教专业的学生,不仅要会唱,而且还要会教。然而,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技能课大多是以教授声乐唱法和技能为主,与音乐教法课程脱节。因此,如何将声乐技能课融会贯通以适应当前幼儿园教学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与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整合性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可行性策略。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1.声乐教学模式单一及教材体系陈旧
幼教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声乐技能方面的知识,而且要具备设计和组织幼儿园音乐课的综合教学能力。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和音乐教学法脱节,教学多为单纯的技能传授,上课内容多为专业的民族、美声歌曲。教学方式为教师讲授、学生模仿、技能训练,缺乏学生对幼师声乐教学模拟训练,学生学会了怎么唱,却不知道怎么教。这种单一的声乐教学模式不适应幼儿园对一线教师的要求。
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使用的教材内容单一,没有相应的声乐教法课程,内容设置为专业声乐技能知识,缺乏幼儿园声乐教学活动理论知识,练声歌曲缺乏儿童歌曲,导致幼师学生对幼儿园教学歌曲资源储备不足,无法快速适应幼儿园音乐课实际教学岗位。
2.声乐技能课教师缺乏音乐教法素养
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教师对音乐教法课程掌握层次相对薄弱,教学上仅限于发声方法和技能训练,缺乏声乐教学组织方面的引导,难以实现和幼儿园音乐教学工作切合。很多学校尚未开设音乐教学法课程,开设课程的学校也是声乐技能课和音乐教法课程分开教授,技能实践和幼儿园教学没有融合在一起,难以实现“学以致用”。
3.实践技能基础经验欠缺
如何将学到的声乐知识转化成幼儿声乐教学的材料,是从事幼师工作的基础和着重点。但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初中毕业生,大多没有接受过专业声乐训练,声乐基础相对较差,对音乐教法课程没有实际经验。除此之外,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考试还是沿用音乐学院的考试评价方法,声乐考试仅注重学生的声乐演唱水平,却忽略了学生声乐教学能力的考察,不利于从事幼教工作的能力培养。
三、音乐教学法课程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的重要性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是一个师范课程,师范课程主要特点就是师范性,而音乐教学法课程是实现其师范性的载体。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声乐课程,最终都将作用于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教学中,可见无论你的声乐技能达到了多少级别的水平,要想从事幼儿园的教学工作,都要科学系统的学习相应的音乐教学法课程。
通过音乐教学法课程的运用,将所学习的声乐技能知识通过音乐教学法的设计应用到幼儿园教学中,实现组织音乐活动,编制具体声乐活动教案,并对幼儿的声乐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性的幼儿教师,可见音乐教学法课程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从事幼儿园声乐教学活动的基础,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学习中处于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四、声乐技能课与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整合性策略
从当前幼儿园对一线教师的需求角度,社会需要我们培养能够掌握声乐专业知识的幼师教学性人才,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不仅要掌握声乐演唱技能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将声乐技能课程与教法课程有机融合起来,构建以实用性为基准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合策略探讨:
1.转变单一的声乐技能专业教学模式,重建具有幼师特色的声乐教法综合课程。
改革课程体系设置,把幼儿园的实际需要与中职院校声乐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中等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从事幼儿园一线教学的幼儿教师,要求学生在毕业后能胜任幼儿园的日常教学工作。同时,在幼儿园教授声乐课,需要学生能够独立的设计并教授声乐活动课。幼师毕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声乐技能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将声乐技能用音乐教学法展示给幼儿,用科学专业的音乐教学法引导幼儿完成音乐上的感知。
转变目前的声乐技能课程和音乐教法课的单独授课的陈旧课程体系。在声乐技能课中贯穿音乐教法的知识,让学生边学边教,在音乐教法课中以技能教学课为示例,使学生在声乐教学实例中理解音教法专业知识。
2.促进声乐技能教师与音教法教师的学科交流与切磋,加强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培训。
声乐技能课教师与音教法理论课教师在各自专业方面都有独特优势,也有相对的不足,加强技能课与理论课教师间的知识融合,能各自取长补短,促进教学方面的改革创新,有利于学生对技能和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当前的技能课教师多数毕业于专业的音乐师范院校,在声乐技能上具有较高水平,但是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相对薄弱,加强教师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提高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特点的认识和创新。
3.鼓励一线教师创编声乐校本教材。
幼儿园教学实际决定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特点,不但要突出声乐专业知识,更要侧重如何设计声乐教学,我们当前使用的声乐教材教学内容主要是声乐技能方面知识,缺乏声乐教学方法的应用知识,陈旧的课程体系不适应当前学前教育教学。组织相关专业的行家和从事幼师专业教学的一线专业教师针对学前教育声乐教学实际编写声乐校本教材,从幼儿园对幼师学生的实际教学要求出发,立足本校幼师学生的声乐专业知识水平以及教学能力,注重声乐专业技能课与教法理论课程的交错融合,使学生在声乐技能课中通过课堂声乐教学理解巩固所学的声乐技能知识,促进幼儿园声乐教学能力的提高。
4.改革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考试评价体系。
当前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考试大多沿用音乐学院声乐表演的考试评价体系,侧重学生声乐技能方面的考核,忽略学生对声乐教学方法的教学能力考核,不利于学生毕业后从事幼儿园工作的声乐教学实际。改革当前的声乐考试评价体系,增加学生小组模拟幼儿园声乐授课,通过对声乐教学的展示,增强学生对自己教学能力查缺补漏。同时,声乐考试评价融合音教法课程应用,切实促进学生幼儿园实际教学能力提高。
5.在幼儿园声乐见习、实习中激发学生对声乐技能与音乐教学法的整合意识。
幼儿园的声乐教学能力是检验中职学前教育毕业生合格与否的尺度,声乐技能课和音乐教学法课程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上相互融合,而且要通过声乐教学见习和实习技法,激发学生对技能与理论整合必要性的观念。
通过幼儿园教育声乐见习,观摩幼儿优秀教师教学课堂,用写总结的形式启发学生意识到从事幼儿园声乐教学活动,不仅要掌握专业的声乐技能,而且要学会把声乐专业技能知识通过设计教案、组织教学,认识到音乐教学法在幼儿园声乐教学的重要性,从观念上整合声乐技能课和音乐教学法的整合。
五、总结
声乐教学活动是幼儿园重要的教学内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幼儿园教师的摇篮, 要摒弃落后的不适应幼儿园声乐教学的教学体制,改变教学观念,整合声乐技能课与音乐教法课。本文从幼儿园对一线幼儿教师的实际要求出发,就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与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整合性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可行性策略,旨在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幼儿园音乐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袁桂林. 现代教育思想专题[M].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2]徐金阳. 加强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师范性”策略[J]. 艺术教育, 2013,(4):6.
[3]于洋. 对学前音乐教育研究的探索[J]. 大众文艺, 2011,(2):3.
[4]刘铁男. 学前音乐教育发展误区与完善策略[J]. 时代教育, 2012,(2):5.
[5]黄虹.引入音乐概念学习,建构普通音乐教育课程模式[J]. 中国音乐教育, 2000,(8):10.
[6]刘效东. 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J]. 兰州学刊, 2000,(1):50.
[7]刘效东. 尊重游戏活动规律是幼儿全面素质提高的前提[J]. 兰州学刊, 2000,(6):52.
[8]沈雯. 幼儿艺术教学情境主题的类型[J]. 学前教育, 2009, (11):2.
[9]丛立新. 课程改革与课程微观结构研究[J].教育研究,2000,(7):60.
[10]崔红英, 皮军功.基础教育艺术师资生态的理论构想[J]. 学前教育研究, 2009, (1):5.声乐考试总结篇3
一、培养兴趣,树立歌唱的自信心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重要。对歌唱的欲望,对歌唱的爱好,都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几乎没有受过专业的音乐训练。所以,教师就要学生摆脱“恐唱”,给他们“人人都能歌唱,我更可以!”的勇气!让学生明白:歌唱就是一种夸张的讲话!同时,教师尽量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量使学生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从而让学生树立坚定的歌唱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掌握规律,进行科学、有效的专业技术训练
声乐教学主要包括两个内容: 发声训练和声乐作品的演唱。
第一方面首先是练声。对学生进行发声训练,相当于是在人身上制造乐器,所以要让学生明白:歌唱发声就要把自己的身体当成一件乐器,横膈膜作为气息的支撑点,小腹作为吹气口往上运气,后脑当作乐器音筒,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气息到了咽部以后,不要直接从嘴巴泄出来,而是要往上竖着到达后脑这个音筒的共鸣腔,声音才会圆润、结实而明亮。
第二方面是练唱,也就是声乐作品的演唱。在这个训练环节上,我基本上是按金铁霖老师的“声、情、字、味、表、养、象”七字诀来全面要求的。金铁霖老师作为我国资深的声乐教授,主张在民族唱法中借鉴和吸取西洋唱法的技巧,并把它归纳为“声、情、字、味、表、养、象”七字诀。我认为对于所有音乐作品的演唱,用这七个字来要求是非常正确的。
三、展开丰富的想象 ,初步形成科学的歌唱方法
在声乐教学中,往往会存在教学语言语义的不确定性,使得学生对教师讲述的要求感到不易理解和把握。教师应尽量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并启发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对一些具体形象的联想,将发声的原理和机能中各种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概念变得清晰可辨。比如:把身体当成乐器,把丹田当成吹口,后脑当成音筒等待。另外,运用感觉教学,将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做到的一些动作和感觉用于歌唱训练之中,如训练气息下沉时,用闻花的动作、双手提重物的感觉去体会,用打哈欠来找打开喉咙的感觉,等等。德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莉莉·雷曼在谈到高音的感觉时,也曾形容说:“声音立在喉咙里的一根气柱或喷泉上”。
声乐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文艺演出等实践活动,提高舞台表演能力和舞台歌唱能力。第二课堂是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演出让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提高自己。
四、建立学习档案,因材施教,认真考查
由于嗓音、生理条件与心理素质各不相同,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发声训练中的状态和存在的问题也各不一样。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建立个人声乐学习档案很有必要。对学生的声乐水平的学习状况进行记录、分析、总结,能有效地研究学生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教师的教学方向,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让他们幻想一些愉快的场景或愉快的事,平时多安排他们唱一些顿音或跳音,通过调节,逐步养成用兴奋的状态去歌唱的习惯。对嗓音条件不太好的学生,多用鼓励、表扬的教学法,克服其自卑心理,使之对自己有信心。利用学生的某些长处和优点,以攻其坚,进行针对性的发声训练,从不同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并能贯穿到训练的各个环节中。这样,学习困难的学生有提高的可能,提高得快的学生也有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此外,还必须组织严肃认真的考查过程,严肃认真的考查过程应该是采用高考模拟考试的形式,每学期的考试可分一至两次进行,可安排在学期的期考前两周或期中期末各考一次,考试的组织要严密和规范,每次考试按要求各唱两首作品,最后要遵照高考的评分标准给出真实有效的成绩,针对高考全面检查学生和教师的教学情况。声乐考试总结篇4改革声乐课程教学内容,增加少数民族地区特色作品
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的音乐教学改革多年,取得了方方面面的可喜成就,但对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本科应用型高校的音乐教学改革,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如何真正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高等院校音乐教学改革中具体化和合理化,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声乐课的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尤其在教学内容上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歌小调等曲目。据调查,少数民族地区高等院校声乐课的教学曲目基本仍采用上世纪80年代及后来多次修订的高师声乐曲选教材,内容上,少数民族音乐的曲目在数量和份量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具有少数民族和地域性音乐特色的作品难以呈现。在声乐教学上依旧存在一些重技巧轻文化的现象,区域性特色声乐作品使用偏少,国外声乐作品涵盖面很窄,更新缓慢。因此,声乐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将大量具有少数民族音乐特点的、有代表性的曲目充实到教学内容之中。首先,在原有高师声乐教材基础上,以我国民族发声为基础,学习借鉴西方发声方法,撰写具有地域和民族的声乐特点的一整套从演唱方法到曲目内容的辅助声乐教材,把本地域少数民族的民歌通过收集整理加工,按类别、内容、曲调、难易程度等编写为声乐教材,在教学中加以运用,这对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少数民族声乐艺术精髓在声乐教学活动中能更好地体现出来,民族音乐将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同时也切实体现高校声乐教学的改革,这也是从根本上解决目前高校声乐教学民族、地域特点边缘化问题的关键和有效方法。其次,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应有计划地加强区域特色声乐教学,要把声乐教学当成培养正确审美观、开阔学生视野、传承人类精神文明的一种工作,不能将声乐课变成声乐技巧课,要挖掘少数民族地区丰富多彩的声乐作品,了解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以此增加声乐课程的宽度和厚度,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和更新。要调整头脑中既有的声音概念,不要总是以一个固化的标准看待声音,不要轻易认定某种声音是不正确的、不科学的,因为不同的声乐作品需要不同的声音来表现,要大胆鼓励学生多唱新作品、尝试新唱法,排练新形式,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突出应用型的特点。
改革声乐课程的设置,做好大课小课的合理安排
据调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高等院校的声乐教学,多沿用传统的一对一的教学组织形式。近年来由于扩招,师资力量缺乏,一些院校的声乐教学采用了一对一、一对二、一对众等大小课并存的多种教学组织形式。通常学生人数在6人以上的教学组织形式,称为声乐大课;学生人数约2-5人之间的教学组织形式,称之为声乐小组课;由教师与学生一对一进行教学的则称之为声乐小课。传统的声乐小课虽然教学过程中针对性比较强,利于声乐技能的练习,但却存在着缺乏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多向的整体性交流,不利于声乐表演的学习,并且容易导致学生在不同的场地或情景中心理过度紧张、过度的依赖教师的指导而缺乏主动性,严重地影响了声乐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就必须将声乐大课与声乐小课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继续小课的教学训练;另一方面在特定的阶段融合大课教学,合理安排大小课,提高声乐课程的教学质量。“大课以理论为主,小课以技能为主,大课小课紧密结合”。声乐大课主要讲授具有共性的声乐理论知识,是对传统声乐小课教学方式的补充和完善。声乐大课是含技能技巧在内涉及更为广泛的艺术文化、关注学生素质提高的人文课程,既有利于学生演唱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通过对各种声乐作品知识性、历史性、人文性的学习而全面协调的发展。课程设置要将大课合理地安排于学生学习声乐小课的四年之中,第一学期根据学生的演唱程度安排学生两个人上一节声乐小课,同时相应地开设声乐基础理论与名作赏析和声乐发展简史两门大课,让学生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开始技能训练。第二学期仍然上两个人一节的小课,同步开设意大利语音拼读与嗓音保健两门大课,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好理论基础。第三学期开始每个人上一节声乐小课,并相应开设正音课,开始严格系统的指导与训练。第四学期每个人上一节声乐小课,同时开设声乐教学法,为学生上中小学音乐教法课程做准备。第五学期每个人上一节声乐小课,并开设歌剧名作赏析课程,为学生拓宽知识面。第六学期每个人上一节声乐小课,同时开设声乐美学课程,以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第七、八学期每个人上一节声乐小课,不定期开设声乐讲座,为学生就业做准备。如此安排,既有利于学生演唱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通过对各种声乐作品知识性、历史性、人文性的学习而全面协调的发展。大小课的结合不仅减少了课时量、降低了教学成本,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授课方式既保持了师范性的特点,又打破了传统单一授课的形式,提倡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四、改革声乐考核方法,突出实践性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通过几代声乐教师的不断努力与探索,音乐专业的部分课程在考试内容与考试形式上都做了大幅度的改革。这些改革将考试变得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让课堂教学与考试内容联系得更加紧密,让学生在考试中不但得到检验还能得到锻炼,使学生成为既能够适应社会文化艺术发展的需要,又能够适应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声乐课程的考试形式及内容与其他课程不同,除了理论知识外,还要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所以,声乐考试内容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实践性等特点。以往传统的考试中,考试内容太单一,不是注重技能训练就是注重理论基础,忽视了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将来的工作实际相结合,也没有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如今声乐课程的考试改革为了加强教学成果的实用性,更好地配合教学内容的更新,在考试规定曲目中更多地、有意识地选择了一些富有民族特色、地区特色及中小学教材中的歌曲和社会活动中应用价值较高的声乐作品,要求学生从入学后的第五个学期开始,考试内容中添加音乐会实践成绩,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百分之三十。音乐会形式不限,可以是同一个老师的专业学生合开一场;可以是同年级的几个同学合开一场;也可以是个人独唱音乐会。同时,规定毕业生在毕业考试时演唱曲目中必须含一首具有当地民族风格的作品或中小学教材上的歌曲。这样既能促使学生重视实践练习,又培养了学生声乐教学教唱的能力,也让学生学会了大量有特色的、实用性较强的歌曲,使其能尽快适应社会的需要。总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声乐教学改革己迈出了可喜的脚步,但有许多方面还要靠时间和实践去总结与检验,一些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有待于调整和不断完善。我们坚信,只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实学生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就一定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能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等方面全发展的人才。
作者:薛蕾声乐考试总结篇5
1误区之:违背声乐教学的规律,急功近利声乐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科学的发声离不开身体各部的协调配合,涉及呼吸、位置、共鸣等多方面。教师要逐一进行教授,并教会学生协调运用。这是一环接一环的教学,各个阶段的学习都有它的作用。学生的演唱也是从自然阶段到不自然阶段最后回归到新的自然阶段,即演唱时的各部协调将会打破学生原来演唱的自然状态,会使他们对正确的发声方法感到不自然、不协调,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调整,这种不自然才会被学生慢慢适应,形成新的自然阶段,即开口就能协调各部正确发声。这些都不是一句两句,一天两天就能说清楚的,需要大量的发声练习和对各种风格、类型、难度的作品的演唱积累,这是每个声乐学生必须经历的。可是,有些教师在教学时完全丢弃了这些过程。“不是时间短吗?功课忙又没时间练,就直接选择考试作品吧!练一年总能练好的!”这是完全违背教学规律的,没有一个相对正确的、科学的发声方法为基础,学生怎么能将作品完整的演唱下来?这样的“死练”只会使学生越练越没信心,越练越没动力,即使通过了考试,对学生今后进入大学的学习也是很不利的,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性不强。而且这种教学“怪象”在键盘教学、舞蹈教学中也有存在,这是对学生极不负责任的。
2误区之:只重修“声”不重修“养”,形似神散声乐教学中所有针对声音的训练,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声乐作品,而绝不是为了发声而发声。可是一些老师在教学时就只会围绕声音进行教学,忽略了对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培养。训练科学的呼吸、位置和共鸣是产生好声音的基础,但要真正表现好一首作品,对它的风格和韵味的把握是不可缺少的,这样的演唱才是完整的。演唱的风格韵味从何而来?音乐综合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多听、多看、多想。了解词曲作家创作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情况;掌握作品的风格和曲式特点;学习歌唱家的演唱示范、舞台表演。鼓励学生多阅读文学作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功底,这也是使他们有信心驾驭歌曲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像一些艺术歌曲《红豆词》、《教我如何不想他》、《阳关三叠》等,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学修养,歌曲的思想内容就无法理解,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就无法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只有理解了,才能真实、深刻地表现它,才能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和细致的加工,才能使演唱真正打动人心,这样的声乐学习才有可持续发展性。只重修“声”不重修“养”的教学会使学生唱出来的东西形似神散,没有思想,没有发展,对学生今后进入大学的声乐学习也是很不利的。
3误区之:过分强调高考作品的难度,弄巧成拙在音乐艺术中,歌唱的表现力最强、最感人,因为歌声最能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声乐教学中所有的发声技巧训练、音色控制、情绪带动最终都是为这一目标来服务的。所以,演唱者在选择声乐作品时必须从自身演唱水平出发,结合实际,力所能及。这样的演唱才能游刃有余,才能唱出自己的特色,唱出自己的个性,才能打动人心。如何科学选择考试作品是展现考生自身演唱水平,增强应试效果的重要环节。教师为声乐高考生选择考试曲目时应结合学生音域、演唱风格及演唱能力,使其在考场上能轻松驾驭报考曲目,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展现艺术才能,增强竞争力,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有些老师在选曲时过分强调作品难度,不从学生实际演唱水平出发,以为演唱的曲目越难分数越高,这种想法是很不正确的。即使是一个很小的作品,学生如果能完整、动情、高标准的进行演唱,同样能取得好得成绩。反而一个高难度的作品,学生唱得很勉强、很困难,作品该出彩的地方学生唱得不出彩,反而把自己的缺点全部暴露出来了,这样的演唱怎能让人满意,取得好成绩?过分强调高考声乐作品的难度,不注意演唱的美感和完整性,最终只会弄巧成拙,使平时演唱水平还可以的同学也考不到一个理想的成绩。
4误区之:忽略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输在“怯场”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有的学生平时在课上唱得很好,但考试的分数却并不理想。其实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与学生平时演唱时的心理素质有很大关系。声乐是以人体为乐器,以嗓音为音源,由人自身唱出的音乐。作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面对陌生的环境和观众,出现紧张,使演唱与表演变得不自然的现象是很正常的,这也就是我们行话里说的“怯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当然,老话说的好“艺高人胆大”,平时基本功练得好,对作品的理解到位是学生不怯场的基础,但是,多给学生创造观摩和表演的机会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不要只停留于单独的小课教学,可以让学生们以小组协作的方式进行演唱,大家相互学习,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表演欲望,适应有观众的演唱;还可以搞一些汇报演出,给学生创造上台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演唱时的心理素质就会大大提高。只在考前加以辅导是不够的,这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如果老师因为学生学习时间短、教学紧张而忽略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那么考试时学生就可能因为“怯场”而没能把自身所学和优点展示出来,考试成绩自然就会使学生和老师大失所望。只有闯过了“怯场”这个难关,学生才能在考试过程中有好的表现,取得好成绩!
5结语声乐考试总结篇6
关键词:高中声乐 教学 艺考
随着我国高考人数的逐步增加,越来越多的考生选择艺术考试作为自己走进大学的途径,所以现在的高中音乐教育不仅仅承担着普及音乐知识、提高全体学生音乐素养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发展音乐特长生,为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提供后备力量、发展优秀的音乐人才等。
一、基本定义
艺考就是艺术联考,是目前我国全国公认的艺术类考试。高三第一个学期结束艺术类考生就会在全国各个考点开始考试。国内各类艺术类院校和各大高校的艺术类院系跟根据这次考试的成绩来评判考生的艺术成绩。等到高考结束,考试的考试成绩下来后,学校就会将艺术成绩与高考成绩相结合,择优录取。它已经成为现在我国挑选艺术人才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声乐教育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种科学。首先艺术性质是指学生学习的内容,声乐简而言之就是唱歌,现在声乐教学主要包括美声、民族、通俗三个方向。学生通过学习演唱,来认识和学习音乐;通过演唱来感受和表达音乐。其次科学性是指教育的方法以及技术。教育是讲究方法的,教育也是讲究技术的。只有通过正确的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演唱技巧,才能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促进声乐教育的发展。
二、艺考视域下高中声乐教学的原则
(一)直观性与形象性
教学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科学系统,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方方面面。教师素质、学校氛围、学生水平等都直接影响着教学成果的好坏,所以教师将知识形象化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得到直观化的认识是高中声乐教学最基本的原则。
(二)艺术性原则
高中声乐教学归根究底都是一个艺术传承的问题,它是上一代艺术工作者发掘和培养新一代艺术者的行为,所以艺术性原则是高中声乐教学的根本性原则。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是开始的发音练习,还是后期经典歌曲的演唱,都要追求音乐的艺术美。
(三)启发式原则
新课改以后课堂教育已经不仅仅是老师的独角戏,它更需要学生的参与和师生间的互动。特别针对高中声乐教学的特殊性,教师要做的就更不仅仅是教学生唱歌而已,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演唱。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亲自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启发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声乐教育的关键。
三、艺考视域下提高高中声乐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良好的组织教学
高中声乐教学的组织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一样,不是每个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听讲就可以,往往是所以人围绕着钢琴自由的展开,聆听教师的课程。这就使课堂的自由性增加,所以组织教学需要更多的组织性、个性化与人性化。教师要组织学生站立保存一定的距离,保证学生之间不会有过大的影响;教会学生正确的姿势,带领学生进入内心平静的状态,保证学生进入学习的理想状态;带领学生练习呼吸一段时间,使学生感受呼吸感受节奏,保证学生身心放松的进入学习。
(二)合适的练声曲目
高中声乐教学就专业声乐教学的起步阶段,大部分学生是初次接触专业的声乐知识,声线开发得不够透彻、节奏掌握的不够准确、乐理了解的不够充分等问题都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慎重选择练习曲目,在保护学生声带不受伤害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挖掘学生声带的潜力。特别是在教育出去,应该选择一些简单的、音域在自然音域范围内的、对声带要求较低的歌曲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才能提高高中声乐教学的有效性,保证高中声乐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情感的把握
音乐产生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表达内心的感情,而现在的音乐也是如此。作为一门表演艺术,歌曲表演者站在舞台上演唱,首先要打动的是自己,只有打动自己才能打动观众,所以高中声乐教学中加强学生的音乐情感的理解至关重要。首先教师要降解歌曲创作的背景,使学生了解音乐表达的内涵。其次教师要分析歌曲情感在歌曲中的表达手法和表现技巧,使学生明白感情的表现方式。最后通过教学和学习,让学生分别谈谈对歌曲的理解和认识,以加深学生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强化学生对情感的把握能力。
(四)完善课后监督机制
高中声乐教学在大部分学校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其面临着教育资源没有得到足够的配置,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学生水平有待加强等诸多问题。在这些问题都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时,就更需要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努力。由于课堂时间极为有限,再加上声乐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建立健全课后监督机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歌曲分节讲解,将学习的重点标明,使学生找到课下练习的重点。每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要让学生进行一次总结,指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平实应该适当的给学生鼓励与督促;设立小组学习制度,保持师生间的交流;组织定期的观摩、考试和艺术实践;组织学校内的艺术节、文艺汇演或合唱等。完善的课后监督机制可以有效的提高高中声乐教学的教学效率,保证高中声乐教学的教学效果。
声乐教育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它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感情,用音乐诉说自己的心事;它也是音乐艺术传承的有效途径,是培养音乐人才的有效方法;同时它还是一种特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只有保证良好的组织教学、选择合适的练声曲目、注重情感的把握、完善课后监督机制,才能保证声乐教学的质量,促进高中声乐教学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蔡黎曼,孙文云.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幼儿教学音乐教育中的运用[J].教育导刊,2007,(01).
[2]戴维扬.建构·建构主义[J].教育研究,2002,(93).
[3]丁延哲,房居清.浅谈建构主义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赤峰学院学报,2006,(04).声乐考试总结篇7
关键词:声乐实践教学;个体差异;歌唱技能;考核方式
近年来,笔者在声乐教学中结合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对声乐实践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从中体会到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重歌唱技能而轻实践,应将技能与实践密切结合。新形势下的声乐实践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最关心的学习和就业问题入手,积极探索新方法,使学生真正领会到实践教学对自己未来发展的助益,激发他们对声乐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声乐教学质量。
一、了解学生个体差异有助于声乐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当代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8-23岁之间,是人的心理发展变化和内心冲突最为强烈的时期。大部分学生是出于热爱艺术而报考音乐教育专业,但有部分学生是因为在中学阶段学习一般,以及艺术院校收分较低的缘故报考音乐教育专业。另外,由于每位学生还存在着生理及心理上的差别、声乐基础好坏的差别、音乐修养和艺术修养的差别,故他们在声乐学习的努力程度上及实践水平上或多或少有所不同。学生各方面的个体差异会影响教师的实践教学,针对学生中存在的这些情况,教师应根据学生条件参差不齐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解决每个学生存在的问题,促进他们学业发展。笔者在教学中发现,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是积极主动的,而少部分学生是急躁的、懒散的、学习被动的。积极主动型的学生学习稳定,进步明显,实践效果较好;急躁、懒散、学习被动的学生则进步缓慢,实践效果不好。而歌唱技术的掌握主要是靠大脑神经支配的,学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除了掌握发声技巧外,还要注意音准、节奏,力度变化及语音、语意的表达,这都要靠大脑两半球交替协调工作,所以说声乐学习要具备一个健康的头脑、准确的思维和正确的思想,而教师就要细心地了解每位学生,并对其提出不同的要求。
(一)学习主动型。教师对这类学生应做到宽严适度,不能过度偏爱,应对其提出更高的专业要求,除了让他们熟练掌握歌唱技能外,还应拓展与本专业相关的其它专业知识。
(二)紧张型。教师多用启发式教学手段及采用形象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歌唱情绪,增强发声器官及各腔体的活力,多让学生做些松弛的动作,逐渐克服紧张的心理。
(三)懒散型。教学内容可让学生做快速练习,同时多念几遍歌词体会含义,来促使学生的歌唱情绪高涨,使发声器官的各机能准确无误地配合,巧妙地进行调节,从而达到积极歌唱。
(四)学习被动型。上课时教师可以多问他们几个为什么,让学生用内在听觉细心地分辨自己的声音,同时还要让他们分辨对与错的声音及内在感觉,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此外,教师也可有意安排学习主动的学生和比较被动的学生在一起实践,慢慢使他们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在声乐实践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正视他们的个体差异,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二、在掌握歌唱技能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
目前,大多数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模式是以传统教育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则处于被动地位,机械地接受歌唱知识技能,以致许多毕业生进入社会工作后,发现本科学习的歌唱技能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实用性,这都是声乐教学中未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欠缺实践经验造成的。要想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应在学生掌握了基础歌唱技能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在整个声乐教学中的比重。
(一)多元化教学观念。声乐教学应多增加学生的实践与讨论等双边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整个声乐教学过程中。这样教学方式有助于训练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还能使他们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从而有效地发展他们的个性。
(二)注重专业技能与实践相联系的应用性。在努力使学生理解与掌握声乐基础理论与歌唱技能的同时,还应注重密切联系声乐教学中的实践教学环节,使教材内容突出实用性,构建学生完善的知识体系。
(三)拓宽实践教学资源。以多媒体教学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手段,极大地丰富了声乐课堂的信息量,将学生带进形象、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之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的互动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有效地获得专业知识和歌唱技能。(四)加强舞台艺术实践。声乐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舞台艺术实践、声乐比赛;也可组织学生观摩声乐比赛或音乐会,为他们创造良好的视、听环境,使学生自觉的接受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高校声乐教学应将实践教学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来认识,将实践教学纳入学科体系建设之中,加强学生专业学习与实践之间的有效结合,培养出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三、考核方式的调整有利于声乐实践教学的实施
专业考核历来是声乐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对教学往往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学生的声乐成绩是检测和评价教学质量,取得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高校声乐教学对学生专业成绩的考核,大都以期末考试为准,未将平时成绩和实践成绩列入考核系列,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平时学习、实践不努力,临近考试时突击一首考试曲目,其结果造成学生的专业学习不扎实,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难以实现,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缺乏针对性,无法全面反映出学生的整体声乐学习状况和综合素质。因此,考核方式的调整也应该是声乐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考核方法能使教师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做出针对性的改进,只有综合性的考核方式才能体现其科学性。声乐学习成绩的考核,可由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和期末成绩三部分组成,以期末成绩为主,平时成绩和实践成绩为辅。这种综合性的考核方式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专业技能掌握的情况,还可以考查他们的整个声乐学习过程,这样才能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性交给学生,促进声乐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
(一)平时成绩,成绩比重约占20%。这种形式应多样化,可包括课堂考勤、上课质量、课后练习情况等。专业教师对学生的平时成绩把关要严,对其完成演唱作品的目标要求、练习时间、完成质量要有明确规定,既调动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又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一年级上学期,可让学生演唱基础发声练习6条,结构练声曲3首,中外艺术歌曲各3首;三年级上学期,让学生演唱基础发声练习6条,结构练声曲3首,中外艺术歌曲各1首,中外民歌各1首,中外歌剧咏叹调各2首;学生每学期应有1次学习总结,阅读相关论文12篇或书籍一本。
(二)实践成绩,成绩比重约占20%。艺术实践形式包括观摩音乐会、参加舞台艺术实践、参加教学实践音乐会、参加各类声乐比赛等。如一年级上学期观摩音乐会2次,参加舞台艺术实践1次;三年级下学期观摩音乐会3次,参加舞台艺术实践、教学实践和声乐比赛各1次。这样的方式充分体现了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训练,注重学以致用。
(三)期末成绩,成绩比重约占60%。期末考试由演唱歌曲的难易、技术掌握、舞台表现力等方面组成。声乐教研室可对学生每学期的考核内容进行规定。如一年级上学期,由于学生的歌唱技能还不够扎实,考核内容可选择演唱结构型练声曲或较简单的中外艺术歌曲;三年上学期由于学生的歌唱技术较熟练、水平较高,可在考核内容上选择中外歌剧咏叹调;而在三年级下学期由于学生弹奏水平提升,可考核中小学歌曲的自弹自唱。这样的考核方式既强调了专业性,又突出了师范性。这种采用“平时成绩+实践成绩+期末成绩”的综合性考核方式的优点是:1.减少期末考试比重,增加平时考核和实践考核比重。学生要想取得好成绩,平时必须严格要求自己,重视学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2.减轻了部分学习努力但先天嗓音条件不好的学生的考试压力;3.优化声乐教学过程,促使教师改变传统单一课堂教学模式,调动教师备课、授课、研究教法和学生学法的积极性;4.拓宽教师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宽度,通过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提高声乐教学质量。虽然高校音乐教育声乐实践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是通过广大声乐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在声乐教学改革中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将声乐教学质量提升到一个新台阶,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
参考文献:
[1]徐行效.声乐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肖黎声.声乐理论基础[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3]俞子正.声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赵震民.声乐理论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声乐考试总结篇8
关键词:声乐教改教学大纲
高师声乐课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音乐师范专业必修的一门技能技巧课。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试用)教材已经在全国中小学推广使用,对照现行的、照搬专业音乐院校的高师声乐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其培养目标的发展。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人才要求,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认为,高师声乐教改的核心问题是制定与修改相适应的声乐教学大纲。
声乐教学大纲是指导声乐这门学科如何进行教学的根本依据,它的内容包括培养目标、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授课形式、考试形式、教材的使用等等。笔者总结自己多年的声乐教学,分析了当前高师声乐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高师声乐教改的核心问题——制定与修改声乐教学大纲,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建议。
一、转变观念,明确21世纪高师声乐教学的培养目标
在上世纪高师音乐教育刚刚起步之时,由于师资和生源相对有限,所以高师声乐教育所培养的对象还仅能满足于高师、中师的师资或部分表演团体需求,鉴于这种需求方向,高师音乐教育逐渐形成了强调专业技能而忽视其师范性的观念。[1]笔者曾在广东几所高校的音乐专业进行调查,从调查结果上看,大部分高师音乐教育的教学与音乐艺术院校没有什么区别,特别是声乐教学偏重追求艺术上的“高、精、尖”,致使整个教学盲目地向专业音乐院校看齐。
随着音乐教育的发展,音乐师资阵容的不断扩大,使音乐教育市场的需求趋于稳定与饱和,高师的音乐教育开始面向对基础音乐师资与普及音乐教育的培养。在21世纪,高师声乐教学培养目标要转变观念,坚持师范教育的信念与培养目标,从“精英教育”向“基础教育”“普及教育”转化,针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需要,努力培养出“站稳讲台、兼顾舞台、面向社会”的适应型人才。
二、改革传统的声乐教学授课形式,建立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模式
声乐教学中的一对一的授课方式是指教师与学生进行单独的授课形式。[2]这种授课方式个性化较强,强调你教我学,我说你背,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之间缺乏互相的观摩和交流,学生仅仅知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对将来的教学中所遇到的形形色色的问题就感到无所适从,不知如何下手。随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扩大招生,声乐教学仍沿用传统的“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要求与发展。其弊端在于,声乐基础或条件好的学生脱离师范性而趋于专业表演,差一些的同学则觉得声乐无望而形成逆反心理,同时也影响了其他课程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在高师声乐课中,应采取以个别课为主,理论课、小组课、集体课并存的教学模式。
课型的分类是指教学大纲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划分,其课时可以在声乐总体课时中灵活分配[3]。理论课内容一般来讲包括基础理论与声乐教学法这两方面的内容,可以通过集体授课方式进行教学。集体课是解决声乐基础理论或技能技巧课学习中的共性问题,同时,还可以在集体课中进行声乐观摩,如观看声乐教学录像、名人名曲欣赏、名家声乐讲座等。这样集体课省去了原有“一对一”授课时教师对声乐理论的不断重复,同时也为小组课与个别课创造了有效的空间;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则体现在小组课与个别课中。教师在对学生基本状况初步了解后可按现有歌唱水平进行大致分组;声乐教师在实施分组和小课教学时,应注意体现其阶段性的灵活性,按学生的学习进度随时进行调整。
改革传统声乐教学“一对一”的授课方式,引进小组课、集体课、个别课多种课型并存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借鉴、互相启发影响,遇到问题一起分析、一起讨论解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科研成果,把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模式引入到新课和解决共性问题的教学中。这样不仅为教师解决学生个性问题赢得更多的时间,而且为学生将来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积累更多的经验。
三、打破学科界限,拓展教学内容,适应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传统的声乐教学内容局限于声乐理论的学习与掌握歌唱的技巧,在声乐教学中往往忽略了与基础音乐教育的实际联系、与中小学音乐教育脱节。[4]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内容部分引入高师声乐教学中,如在声乐教学中引进自弹自唱、合唱、小组唱、重唱等歌唱训练,同时增加声乐作品鉴赏教学法等教学内容,并在小组课与集体课教学中采用类似于基础音乐教育教学的方式,给每个学生以锻炼的机会,使学生及早了解基础音乐教育教学的内容;同时,高师的声乐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去向有经验的中小学教师学习,亲身体验基础音乐教学的过程,积累基础音乐教育教学经验,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声乐教学要着眼于将来学生的实际工作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在培养“一专”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多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
四、重视声乐教学法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高师声乐教学在全国各院普遍不被重视,专门开设本课程的高师院校不多,基本上都以讲座形式或在学生毕业实习一两个月前笼统进行讲授学习,加之很多教学法,老师并没经过专业学习,本身又没有基础音乐教育的经验,只是照本宣科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一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早已严重滞后于当前音乐教育教学思想的教学原则;教学法考试只注意理论考查,与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实际脱节,使教学法成为一门“死法”,使学生学之无用。
高师学校应紧紧围绕“师范”做文章,不能盲目与专业音乐院校攀比专业水平,而应该在专业学习的同时注意音乐教学法的教学,保证教学法的课时。在声乐教学中应当紧密联系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实际,让学生从入校的第一天就明确师范性质;在第一学期,高师就应该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了解和参与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在四年的时间里有步骤地从教学见习到帮助开展活动,从部分承担教学任务到独立备课、上课、让学生时刻意识到自己将来的工作性质,一毕业就能够胜任基础教育的音乐教学工作。
五、教材使用要切合实际,切忌盲目使用
高师声乐教材在近十多年来有较大的发展,除国家权威的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外,在一些高校也相继出版了不少高师声乐教材。尽管有不少教材,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至今还未有统一规范使用教材,以致在选择教材上,许多高师院校照搬专业音乐院校的教材,让学生难于达到教材的要求;甚至有些教材实用性不大,发给学生成为书橱中一生“摆设品”,浪费学生的教材费。
高师声乐教材使用要切合实际,切忌盲目使用。选择教材要以师范性、实用性为原则,选择思想性强、艺术性较高,可以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声乐作品为教材,以保证专业教育目的实现。
六、考试形式的多样化,增加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声乐是一门歌唱艺术,它必须在艺术实践中得到锻炼。高师的学生每个学期最多在期中或期终进行考查或考试,考试形式基本都沿用音乐专业院校的声乐考试方式,每人演唱一至二首作品,在本科四年共考试次数不超过10次;而对于将来面临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的高师的学生来说,艺术实践受到一定的限制与约束。笔者认为,高师考试形式应该多样化,增强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目前高师考试形式还可增加重唱、小组唱、合唱等考试形式。与此同时,文化部门或专业部门要创造机会,支持学生参加艺术实践活动,如举行音乐会或声乐比赛,加强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以便学生将来更好地胜任中小学音乐课中的唱歌教学和课外活动中的声乐辅导工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表演艺考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