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看名著的好处真的有用吗?


谢邀。
题主的阅读量已经远超很多人了。换做英雄联盟里至少也是铂金段位。我是望尘莫及的。题主列出的小说里,《麦田》和《百年》我读起来饶有趣味,《红楼梦》就因为太繁琐厚重而没能读完;作家里我对东野圭吾推崇备至、爱不释手,对余华先生就只闻其名。
但题主既然读过这么多书,就不应该有“读名著小说有什么用”这样的问题,但既然问了,咱们也就来研究一下。
题主谈到了成绩,想来应该是初中生或者是高中生吧。高中生可能性大些。我们为了成绩而学习,现在把背景放在数学这一科。假设我们学习了一百个知识点,做了一千道类型题。高考的时候考了三十个知识点和五十个类型题。那多学的那些有用还是没用呢?按照有用论来讲,我们应该考试前用人民币买到试卷才算有用啊。
再把背景放到作文上。没怎么读过书的,写议论文举例子只能说:曹雪芹呕心沥血批阅十载,终于完成了旷世之作《红楼梦》。而如果你对《红楼梦》真的喜欢,真的读完了,真的有自己的理解,那你可以随处自如应用。谈人性,你可以讲讲“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凤辣子;说世情,你就讲讲刘姥姥眼中的大观园;论成败兴衰,你便讲讲四大家族的烟云往事,那是王朝起落的缩影,有着正史里缺乏小说里独有的细腻的复杂和悲凉。应用得当,你这样的文章比前者要受欢迎一百倍。阅卷老师们都会“箪食豆羹,倒履相迎”。
放下成绩不谈,读书,尤其是读名著小说,对人气质的影响是极大的。气质的来源,最主要的是一个人的阅历和他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人的阅历分很多种,你可以行万里路,可以读万卷书,可以经万种事。读书不是唯一,但绝对是很重要的一种方式。而且它比其他的方式更加便捷更加广阔(但未必更深刻)。人可以欺名盗世,但书很难做到这一点。一本名著,它不会伪装包装自己,它的好,是无数有识之士的共同看法。你可以不同意某些人的观点,可以不认同某些名著的好,但你不能全盘否认读书(尤其是名著)好这件事。我相信,这么多年的阅读习惯,题主得到的东西,远比体现在成绩上的更多。
题主说周围人都觉得读名著无用,我觉得言过其辞了。按照题主的喜好和习惯,交际圈里的人不该如此整齐划一的浅薄。但就算是真的,也无所谓,在一个人可以正常融入群体的前提之下,保留一些骄傲的孤独和独特的喜好,是很正常的事。
贴一段梁文道老师的话吧:
“我们总希望做的每件事、度过的每一刻都有用。而我到现在,拥有的最巧妙的想法,恰恰都来自读之前没想到会带来这种用处的书。所以,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
如果说谈成绩过于功利,谈气质过于缥缈,那读书时的快乐是实实在在的吧。
东野圭吾的小说,就拿《嫌疑人X的献身》举例,我刚买来时看到腰封上吹的天花乱坠,说什么这是天才的对决。可书进行到一半了内容还是幼稚无聊(这真的是我当时的感受),直到后半部分,才读明白,之前的漏洞百出,之前的幼稚无趣,全是为最后撕开结局的铺垫。读到那里时我忍不住惊呼出来的傻气,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麦田里的守望者》,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全书最后那句:“我给你一个忠告,你千万不要跟任何人提起任何事,因为一旦提起,你就会想起故事中的每一个人来。”看这本书是五年前的事了,书的情节忘得差不多了,可时至今日,很多时候,这句话都会浮上脑海。
读书时心情随着这本书而跌宕起伏,这就是读书的乐趣,是读书最直观的用处。倘若你否认这种乐趣,怀疑这种用处,那不光是读书,世间所有事,都是无用的。
我读的书应该没有题主多,但我确信读书真的是一件很好的事,希望题主不要再有这样的怀疑。另外,如果题主真的是高中生,那我希望读者处理好读书和学习之间的关系,不要耽误到高考。
就这样。
发布于 2017-03-12 09:46
小说就是故事,来源于生活,一些你没有的阅历可以读小说来增加。
当然,确实提高不了成绩。但是要说没什么用就看你怎么理解了,因为读书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往往你自己都感受不到变化。
编辑于 2017-03-13 15:1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看名著的好处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