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炳添跑第几名211号码是哪场比赛?


新学期即将到来,苏炳添、巩立姣、杨倩、孙颖莎、陈芋汐、张家齐、肖若腾 在《开学第一课》为同学们送上祝福。
苏炳添杨倩孙颖莎的开学寄语
“要学会在雨中优雅前行,不因一时成败患得患失!”“不到最后一刻,永远不放弃!”“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不懈努力!”新学期来啦,奥运健儿为同学们送上祝福。
新学期寄语精选
新的一学期开始了,我们回到了老教室,看到熟面孔,但要带着新的希望,踏上了新的征程。同学们,让我们在新学期的开始,看一下东方的第一抹朝阳,反省一下自己:昨日的时光是否虚度,昨日的梦是否依然,我的心是否还在飞扬?
也许,你昨天曾拥有辉煌,但那已成为枕边一段甜蜜的回味;也许,你昨日曾遭受挫折,但那已成为腮边几滴苦涩的泪痕。忘记以前的成功与失败,我们只需要把经验和教训铭刻于心。很多理想在追求前是个梦,追求过程中是篇诗,追求后则是一首老歌。
追求的过程是最美丽、最浪漫的季节。只要在追求,梦想就不会失落;只要在奔走,路就不会荒芜;只要在爱着,心中就会永远充满温暖。你爱大自然的时候,也就爱了自己,因为你是大自然中的一片叶;你爱着一切,一切也会和你热情相拥。
你想要看到美好的明天那么你就要抓紧今天。如果今天是张“弓”,那么你就是弦上待发的箭,你只有抓紧时间,就可以把弓引满,当你开始追求的时候,也就是你直奔明天的靶心的时候。当你梦想成真的时刻,就是你触摸到生命价值的时刻。
人生离不开拼搏,就像我们不能拒绝成长一样。年轻的朋友们,请珍惜每一个晴朗的早晨,用生命中最浓的激情,最美的期待迎接日出,琅琅书声是我们献给太阳的礼赞,晶莹汗珠是我们迎接日出的眼睛,那灿烂的朝阳预示着我们的壮丽人生!灿烂明天要靠我们去奋斗,去描绘,去创造,让我们携起手来,齐心协力,用辛勤的汗水写就明天壮丽的诗篇。
新学期希望每个同学要做到“五心”:
一是收心、把暑假的以玩为主的生活方式转变为以学为主的生活方式。
二是决心、新学期有新开始,尤其对于初二年级的学生。人生最关键的时候,往往只有几步,我们要在新学期伊始就下定决心使自己的.人生有一个美好的开端。
三是恒心、前行的路上总是布满荆棘,学习上要下功夫,持之以恒,战胜一个个困难,去争取新的辉煌。
四是爱心、不仅要提高学习,同时还提高品德修养。尊敬老师,团结友爱,互助互爱,孝顺父母。
五是用心、读书需要用心,处处用心皆学问。只有用心做人、做学问,才能有所成。
新的学期让我们以这个故事做为开头吧:
夕阳西下,静谧的非洲大草原上,一只羚羊在沉思:明天,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要奔跑,以逃脱跑得最快的狮子;而此时一只狮子也在沉思:明天,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要奔跑,以追上跑得最快的羚羊。明天,不管是狮子还是羚羊,它们要做的就是奔跑!而不管是作为人生中的狮子还是羚羊,我们要做的就是奋斗。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让我们在这新一轮朝阳升起的时刻,为了理想共同努力吧!

原标题:祝贺!苏炳添,晋升211高校教授
在东京奥运会上刷新男子百米亚洲纪录的苏炳添,现年32岁的他,日前接受采访时自信地表示,年龄只是一个数字。他透露,教练看了他的训练数据后,说他“更像个20来岁的小伙”。
苏炳添表示,明年还有不少比赛等着他,自己将以2022年美国田径世锦赛、杭州亚运会,以及2023年广州世界接力赛为目标,重新开始投入训练中。“我觉得,自己还能为祖国争光!”
12月27日,暨南大学苏炳添速度研究与训练中心揭牌,苏炳添担任中心主任。仪式上,他再次比出了那个经典手势——“每天进步一点点”。
图源:央视新闻
9月份,苏炳添便在全运会赛后新闻发布会上首次透露,将成立暨南大学苏炳添短跑实验室。对此,网友纷纷表示非常期待。
值得关注的是,在今年10月份,苏炳添的职称仍然是暨南大学副教授。不过,最新的新闻稿显示,苏炳添已是暨南大学教授。
图源:暨南大学体育学院
据暨南大学新闻网消息,12月27日,苏炳添速度研究与训练中心揭牌仪式在暨南大学举行。暨南大学教授苏炳添介绍该中心时表示,将继续延续和发展“广东速度”,努力将训练中心建成亚洲领先、世界一流的综合性短跑训练基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相信苏炳添速度研究与训练中心会带着我对于短跑事业的理解与执着,全速奔跑,每天进步一点点。”苏炳添说。
苏炳添速度研究与训练中心由中国田径协会指导,广东省体育局和暨南大学共建。由竞技表现分析与训练中心、速度能力与机能评定实验室、现代智能化短跑训练基地等三个部分组成。
该研究中心以田径(短、跨、跳)训练的前沿技术探索为主攻方向,以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服务大湾区建设,参与国家队备战奥运会、亚运会训练监控相关的科技服务和后备人才选拔及培养。
以竞技体育促全民健康,以体育精神内涵发展体育教育事业。争取未来实现覆盖运动训练全周期的训、练、测、评、防、治的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并结合暨南大学在基础研究和多学科融合方面的优势,为粤港澳大湾区短跑人才培养和中国田径队训练水平的提升,提供支持和助力。
图源:暨南大学
苏炳添也希望中心在未来发展中,可以得到社会各界同仁的帮助与支持。
他表示,将继续延续和发展“广东速度”,努力将其建成亚洲领先、世界一流的综合性短跑训练基地,推动运动科学化的理念,坚持以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相结合的根本任务,为我国和我省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发展服务,为体育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贡献。
此前,苏炳添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下一个目标,希望能跑一年是一年,尽可能把自己高水平的竞技状态维持长久点。针对“退役之后的生活”,他想到中层或者基层传播、传承所学的短跑技术和理念,希望从青少年和大学传播下去,“在中国最有百米天赋、最有运动员天赋的绝对不是苏炳添。”
最近,苏炳添参与到了新华社“年终提问”的活动中,给年轻人写了一封信:
年纪大了,在职场上还有竞争力吗?前路漫漫,我们如何坚持突破自己?田径运动员苏炳添真诚地分享了他的故事。
苏炳添曾偷偷打退役报告,却因一次失败而重燃斗志!他说从来就没有什么不可打破的年龄「魔咒」。「人的生命不可能一直处在高峰,经历低谷时要做的就是一步一步爬上来。」
图源:新华社
朋友们:
收到你们的留言与提问,才知道原来有这么多和我同龄的朋友,在担心自己人生「赛道」上的竞争与淘汰。
想一想上一次写信还是念书那会儿,为了追求我太太。此刻我正在珠海隔离的第十三天,给素未谋面的你们,写下第一封的长信。这种年龄带来的焦虑和紧迫感,也是最近几年我不得不面对的事。
几个月前我刚过了 32 岁生日。这两年每次参加比赛拿到长长的运动员名单,看到上面只有我一个 80 后,其它都是 97、98 年甚至 00 后,我心里就在想,「哇,真的是老了」。因为身体机能、伤病等方面的原因,通常短跑运动员到 27、28 岁就会考虑退役了,很少有过了 30 岁还在继续跑,并且还能出成绩的。我也受到这种说法影响,一度相信, 28
岁就是该退场的年纪。
2015 年,我 26 岁,第一次跑进了 10 秒,创造了 9 秒 99 的亚洲纪录。随后的两年时间里,我一直处于状态不好和伤病的挣扎中,再没有接近过这个成绩,我也不再相信自己还能跑得更快。
2017 年全运会到来之前,我偷偷为自己打了一份退役报告,我想等拿到这块全运会百米金牌后,以国内最高的领奖台为终点,像我的前辈们那样,在 28 岁这个年纪,结束自己的职业生涯。
但没有想到的是,在全运会的决赛前,我意外拉伤了右大腿后肌,本计划用金牌完美谢幕,我却与金牌失之交臂。
今天回头再看看,也许我反而应该感谢那次失败,因为正是那份巨大的遗憾,重新点燃了我的斗志。
输掉比赛后,我不甘心地问自己:苏炳添,你甘心就这样离开吗?你是真的跑不动了吗?
当时我跟太太刚刚举行完婚礼,她正热切地盼望着我回归到家庭生活中来,我跟她说了我的想法以后,她没有多讲一个字,取消了我们包括蜜月在内的所有私人计划,全力支持我回到训练场上。同时,也是在那个时候,我幸运地遇到了我后来的主管教练——兰迪·亨廷顿。
兰迪和他的团队不仅在技术上给予了我巨大的帮助,包括通过针对性训练改善了我肌群力量和脚踝刚性不足的问题;调整我的起跑姿势不合理、起步步长偏小、扒地技术不合理、全程呼吸和速度节奏不佳等情况;更从心态上帮助我建立了强大的信念:我有进入奥运会百米「飞人」决赛的潜能。
「奥运百米飞人大战」是全世界最激动人心的比赛,也是每一个短跑运动员的梦想。随着训练和比赛的推进,我开始相信兰迪并不是在忽悠我,而是我——一个接近 30 岁的黄种人,真的有可能站到奥运百米决赛的起跑线上。
突破比想象中来得更大。
2018 年 6 月 23 日,我就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马德里站中,跑出了 9 秒 91 的新历史纪录,并在几天后的巴黎站上,再次稳住了 9 秒 91。
28 岁时看似走到了尽头的职业生涯,在 29 岁时又迎来了新的突破。更开心的是,和新纪录一同来到我生命中的,还有我刚刚降生的儿子天天。
作为一名父亲,我想就算是为了做给他看,也要继续跑下去。我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他,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不可打破的年龄「魔咒」。
2019 年开始,我信心满满,正准备大干一场时,我的腰部在一次训练中严重受伤了。
失望?难过?放弃?这种感觉只有自己知道。
在一个周日,我独自走到运动场,站在跑道前,问自己是不是真的跑不动了?我的内心很快就告诉我答案——我还能跑,只要克服伤病,苏炳添依然可以「飞」起来。
人的生命不可能一直处在「高峰」,经历低谷时要做的就是一步一步爬上来。
2020 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东京奥运会推迟,让我这个「老」运动员倍感压力,长时间无法参加国际比赛,也让我有些担忧,好在队里把集训和国内比赛的保障做到了极致,我要做的,就是为东京奥运会充满电、蓄足力。
2021 年 4 月,在广东的一次比赛中,我逆风跑出了 9 秒 98,这是我时隔两年八个月后,再次破 10 秒大关。
那个风一样的苏炳添,终于回来了!
我不知道你们会不会跟我有一样的感受,当你干一行干得足够久了,当你已经足够了解你所做的事当中的每一个细节,你就会产生一种「职业预感」。对于我来说,这种预感就是,当你每一次站到起跑线上,你就知道自己今天的状态如何,能不能跑出一个好成绩。
2021 年 8 月 1 日的那个夜晚,我站到了东京奥林匹克体育场的起跑线前,准备冲击百米决赛的资格。一种熟悉的预感浮上心头,这种预感在2018 年的马德里出现过一次,那场比赛我跑出了个人最佳的 9 秒 91。「这场比赛有了!」我在心中默念。发令枪响,风驰电掣间,我第一个冲过了终点线。
不到一分钟后,我在大屏幕上看到了自己的最新成绩:9 秒 83!
我赢了,赢了对手,赢了时间,赢了自己。
回过头来看,把年龄当作问题,就是自己给自己设限。当运动员到达一定水平时,这项运动就不再只是身体上的竞技,老运动员更成熟的技术和常年在赛场上积累下来的经验,有时会比年轻的身体更有优势。这一点,我想不管是运动场上,还是职场上,大概都是相通的。
东京奥运会结束以后,很多人问我:「 9 秒 83 后,32 岁的苏炳添还有可能突破极限吗?」我想说,极限都是别人讲的,我不突破极限,我突破自己。
我没有离开跑道,因为我看到了继续突破的可能。虽然这很艰难,但我想继续坚持。
正在被年龄困扰的朋友们,千万不要因为一个数字,就过早地放弃去探索自己潜能的可能性。到底还有没有提升的空间,有多少空间,都是要靠自己亲身尝试后才能知道。
2022 年,不如我们一起,去试试自己的无限可能。
朋友们,不管是 28 岁还是 35 岁,你依然可以「飞」起来。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暨南大学新闻网、央视新闻、人民网、新华社、 募格学术等
弗雷赛斯
-浙江大学硕博创建于2015年
查重
润色
绘图
在线课程
课题合作
SCI写作神器
期刊查询神器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科研--联系我们:freescience@zju.edu.cn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炳添跑第几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